GB/T21141-2007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Technicalregulationsforsandificationpreventionandcontro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防沙治沙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防沙治沙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1141-2007。防沙治沙技术规范共有28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6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40
  • 实施日期200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8页
  • 文件大小1.06M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21141一2007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Ieehniealregulationsforsandifieatiopreventioandcontrol 2007-10-16发布 2008-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141一2007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沙化土地类型区划分 植物治沙措施 封沙育林育草 人工造林 飞播造林种草 5.4 人工种草 12 物理治沙措施 13 化学治沙措施 保护性耕作措施 成效调查 14 10技术档案管理 1 附录A(资料性附录)防沙治沙植物材料 18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沙治沙用苗木、,种子规格 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飞机播种的播种量与播种期 23 附录D(规范性附录)记录与检查表格 214 参考文献 25
GB/T21141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中的附录B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防洽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国 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维西、赵廷宁、张利明、王俊中、漆建忠、郭连生、刘华、彭继平、戴展愁、 赵振兴、江天法、丁国栋、王贤,姜英、齐宗庆 业
GB/T21141一2007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防沙治沙的技术槽施及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沙化土地的预防与治理 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均指无滥溉条件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5776一1995造林技术规程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沙化sandifieation 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形成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过程 3.2 沙化土地sandifiedland 具有明显沙化特征的退化土地 3.3 流动沙地shifingsandyland 植被盖度小于10%,风沙活动强烈,地表沙物质流动性强的沙地 固定沙地fixed sandyland 植被盖度大于30%,地面具有明显结皮,风沙活动较弱,地表沙物质基本不流动的沙地 3.5 半固定沙地 emi-fixelsandyland 植被盖度介于10%30%,地面常有薄层结皮,风沙活动比较强烈,局部沙物质流动的沙地 3.6 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植物治沙措施eetatve 通过保护,恢复天然植被和建设人工植被,防止风蚀、阻挡和固定流沙的技术措施 封沙育林育草sandifieationeontrolbyenelosure 对于具备植物繁衍和生长发育条件的沙化土地,通过采取封禁保护或人工促进等手段,恢复植被的 技术措施
GB/T21141一2007 3.8 防沙林带 foetsheterhetstor SandcOntrol 为阻挡流沙侵袭或减轻风沙危害,对难以控制的流动沙地丘)前沿,以及流动沙地腹地需要保护的 基础设施周边营造的带状林分 3.9 防护林带forestshelterbelts 为防止风沙危害,保护农、牧业生产安全和其他设施,而营造的带状林分 3.10 防护林网forestshelterbeltsnets 由防护林带交织而成的网格状林分 3.11 固沙林sandfisationforest 为控制风沙活动、固定流沙而营造的灌草类或乔灌类林分 3.12 林粮间作interplantingoftreesamderops 为提高沙化耕地光、热、水、土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效益,在耕地内配置一定数 量的经济或用材林木,形成复合的农林经营模式 飞播造林种草aerialseedingftorsandfieationcontrol 在需要治理且具备植物自然繁衍,生长发育条件的大面积沙化土地上,采用飞机撒播适生植物种子 的措施 3.14 物理治沙措施mechaniealmeasuresforsandifieatoncontrol 在各种沙化土地类型区的适宜地段建设构造物,利用风蚀沙埋规律,控制风沙流活动,防止风沙危 害或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的措施 3.15 机械沙障mechaniealsandbarrier 为控制地表风沙运动防止风沙危害,采用柴草、树枝、秸秆、板条、粘土、卵石及其他材料,在流动沙 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 3.16 植物沙障vegetativebarrierforsandificationcontrol 为控制地表风沙运动,防止风沙危害,采用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材料,在沙地表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 蔽物 3. 17 化学治沙措施ehemielmeasuresforsandstabilization 通过喷洒具有一定胶结性的化学物质,在流沙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层而固定流沙的措施 18 conservationtillas 保护性耕作措施 lage 通过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采取免耕、留茬或秸秆覆盖等技术,防止土壤风蚀沙化的措施 沙化土地类型区划分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干旱多大风,年均降水量小于200 ,无植被或以荒漠植被为主,植被极其稀疏、矮小,植物种类 mm,
GB/T21141一2007 简单,以旱生或超旱生灌木或小乔木为主 4.2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mm500 年均降水量2001 mm;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干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森林草原,沙化 土地类型有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以及沙化草原、沙化耕地等 4.3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气候寒冷而干燥,平均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00 mm400mm,局部地区年均降水量大 于400mm或小于100mm;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植被以低矮丛生的草本或 灌丛植物群落为主 沙化土地类型主要为荒漠,戈壁、沙化草原、湖泊周围以及河谷地带河流洪水冲积 物形成的沙化土地等 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mm1000mm 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600n 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 阔叶林 沙化土地多为河流冲积而成,或在冲积后又经风力再塑形成的沙地 4.5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偶有季节性干旱,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介于1000 mm2500mm 沙 化土地主要以沿海、沿湖、沿河沙地为主 植物治沙措施 封沙育林育草 5.1.1适用条件 本措施适用于具备植物自然繁育材料和自然生长发育条件的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与沙害治理 5.1.2封育方式 5.1.2.1全封 在地处偏远、生态系统脆弱、风沙危害严重,以及恢复植被较困难的地段,禁止一切不利于林草植 被生长繁育的人畜活动 5.1.2.2半封 在林草植被覆盖较好、具有一定植被自然恢复和生长条件的地段,林草植被返青、生长与结实季节, 禁止不利于其生长繁育的人畜活动 5.1.2.3轮封 在土地沙化较轻的地段,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按地块轮流封育,禁止不利于林草植被生长繁育 的人畜活动 5.1.3封育期限 5 .1.3.1封育期限 分3年5年和5年~8年 5.1.3.2适用条件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主要封育类型为灌草型、灌木型,封育期 限为5年8年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封育乔灌型封育期限5年一8年,灌草型3年5年 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乔灌、灌草型植被封育均在 3年5年 5.1.4封育类型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宜选择灌草型或灌木型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宜选择灌草型或乔灌型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宜选择灌草型或灌木型
GB/T21141一2007 黄淮海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宜选择乔木型或乔灌型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宜选择乔木型 5.1.5封育方法 分围栏封育和人工巡护封育两种 5.1.5.1围栏封育 5.1.5.1.1 围栏类型 根据材料性质,围栏可分为机械围栏和生物围栏两大类 机械围栏包括刺丝(铁丝)围栏、网围栏、 枝条围栏及石墙围栏等 生物围栏包括通过密集栽植灌木或灌木状小乔木构成的围栏 5.1.5.1.2围栏规格 刺丝(铁丝)围栏;由水泥桩(或木桩将角铁)和刺丝两部分组成 水泥桩高1.5m1.8m,地下埋深 l0 cm50em,桩间距4m10m,地上部分横向均匀布设58道刺丝,挂牢,拉紧,必要时配置斜拉刺 丝 网围栏;由水泥桩(或木桩角铁)和网两部分组成,桩高1.8 m2.0m,地下埋深50cm60cm, 桩间距5m~10m,地上部分由铁丝网或尼龙网类组成 枝条围栏用1.8 m一2.0m长的木桩作立柱,每隔3m一4m埋设一根,埋深50cm,用树枝、柴草 等将立桩的地上部分编成1.5m一l.8m高的紧密结构篱笆,中间再用三条横带加固 石墙围栏;用块石筑成高" m、宽60cm的围墙 生物围栏;栽植适生灌木或灌木状小乔木2行3行,形成紧密结构的生物篱 5.1.5.1.3封育区出入口设置 在邻近道路、村庄等适当位置设置出人口,以便人,畜、车辆出人 5.1.5.1.4封育区警示牌 在围栏显要位置设立相对固定的警示牌,以醒目文字注明封育项目名称,封育方式,封育期限、注意 事项和责任单位等内容 5.1.5.1.5封育区管护 设兼职或专职护林人员进行管护,维修 5.1.5.2人工巡护封育 5.1.5.2.1按5.1.5.1.4要求制作并设立封育区警示牌 5.1.5.2.2设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进行巡护,防止人畜进人封育区破坏植被 5.1.5.2.3建立健全封育区巡护制度,加强管护 5.1.6植被培育 对封育区采取补植、补播、移密补稀等培育措施,促进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质量 5 .1.7解封 5 1.7.1当封育期满,且植被恢复到设计目标,即可解封;虽然没有到达封育年限,但已实现封育目标 的,可以提前解封 5. 1.7.2已达到封育年限,但没有达到封育目标的,应该继续封育;虽已达到封育年限,并实现封育目 标,但根据需要可以继续封育 55 2 人工造林 2.1适用条件 5 适用于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各类沙化土地的治理 5.2. .2 树种选择 5.2.2.1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特别是灌木树种;若采用新品种树种,必须是经过 品种鉴定的树种;若采用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过引种并已获得成功的优良树种 防沙林带:选用具有深根性,枝叶繁茂,抗逆性强的树种
GB/T21141一2007 农田防护林网;选择生长迅速,树高、根深、冠窄,根乘能力弱,不易风折、风倒,寿命较长,抗病虫害 能力强,并与被保护的农作物没有共同病虫害或病虫害寄主的树种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沙区,可适当选 配经济树种 农林间作;选用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或经济树种 间作树种应选择胁地少,不与间种作物有共同病虫 害或为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树种 固沙林;选用根系发达、易分孽,耐风蚀沙埋、抗病能力强的树种 草牧场防护林;应选择无毒,萌乘性强、耐啃食、紧殖更新容易的树种 5.2.2.2各沙化土地类型区主要造林树种见表A.l表A.5 配置 5.2.3.1林带结构 分为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疏透结构三种类型 紧密结构林带;带幅较宽,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构成的具有复层林冠的林带,透光度<0.3,透风系 数<0.3 风速降幅较大,但防护距离较短 适宜用于阻截流沙前移的地区配置使用 透风结构林带;行数少,林带窄,由乔木构成的具有单层林冠的林带,透光度0.4~0.6,透风系数 >0.5 风速降幅较小,防护距离较长 适宜在风沙危害较轻的地区配置使用 豌透结构林带;行数较少,带幅较窄,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构成的具有复层林冠的林带,透光度 0.30.4,透风系数0.3~0.5 防护距离介于紧密和透风结构两者之间 适用于风沙危害较重的地区 配置使用 5.2.3.2防沙林带的配置 5.2.3.2.1树种配置 防沙林带一般由灌木或小乔木组成,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采用乔木树种,林带一般由两行灌木 或小乔木(乔木)组成 5.2.3.2.2配置类型 单带式防沙林带;由1条林带构成,一般由乔木或灌木组成,若有灌木,将灌木配置于迎风面 多带式防沙林带;由2条或2条以上单带构成,林带间距为成熟龄林树高的4倍~5倍 5.2.3.2.3宽度与密度 林带宽度: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应由多带式防沙林带组成,单带宽4m~10 m;一般沙区,由单带 式或多带式防沙林带组成,单带宽3m5m或4m~10m 株行距;株距1.5m~2m,行距2m一3m 5.2.3.3农田防护林网的配置 5.2.3.3.1树种配置 用单一树种组成的林带 由2个或2个以上乔灌木树种带状或株间混交,形成乔灌混交型林带 一般灌木配置在林带的 侧或两侧,乔木树种行间混交 由2个或2个以上针、阔叶树种行间或行内混交,构成针阔混交型林带,针叶树配置在林带的向 阳面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主林带背风向阳的一侧,或在林带的向阳面一侧,配置1行一2行经济树种 5.2.3.3.2宽度与密度 林带宽度;农牧场周围和绿洲边缘的基干林带,5行~10行,宽8m一20m;农牧场和绿洲内部林 网,主林带3行一6行,宽4.5m一12m;副林带植树2行一4行,宽3m一8mr 株行距;一般农区和绿洲,行距1.5m2m,株距1m2m;在小径材短缺的农区,一般采用窄冠 形的杨树,主、副林带的株行距均可为lm×1m或1m×2m.
GB/T21141一2007 5.2.3.3.3配置与规格 主林带应垂直于主害风方向,偏角一般小于45" 林带尽可能与道路、河流、渠道的走向一致设置 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的农田防护林网规格见表1和表2 表1灌溉条件下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农田防护林网适宜规格 类型区 风沙危害 主林带间距/m副林带间距/m网格面积/hm 100~250 300~400 3~10 严重 极端干早、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较轻 200~250 400一500 812.5 100300 400一500o 4~15 严重 北方干旱,半干早沙化土地类型区 较轻 200250 400500 812.5 100150 40050o 严重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较轻 150~200 40050o 6~1o 严重 100300 400500 415 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较轻 200250 400500 8~12.5 100250 400500 412.5 严重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200~250 4400500 8~12.5 较轻 5.2.3.4农林间作配置 5.2.3.4.1均匀配置 在林网内株行距按(8m×8m)(5m×5m),每公顷150株400株配置用材树种或经济树种 5.2.3.4.2用材树种配置 单行式间作:单行林木与作物间作,株距4m8m,行距30m一50m; 条带式间作;每带2行一1行;株行距(0.5m一1.0m)x(a.5m一2.0m);带距20m一40mt 表2无灌概条件下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农田防护林网适宜规格 风沙危害程度 类型区 主林带间距/m 副林带间距/m 网格面积/hnm 和灾害性质 极端干早,干早沙化土地类型区 250~300 400~500 10~15 严重 北方干早,半干早沙化土地类型区 较轻 300400 400500 12一20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严重 300~350 400500 1217.5 黄谁海平原半干早,半湿润沙化土地类 型区 较轻 300~350 400500 1217.5 严币 100250 400500 4~12.5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200~250 8~12.5 较轻 400500 5.2.3.4.3经济树种配置 经济树种、药材与作物等间作时,配置形式多为单行式间作,一般株距2m8m,行距10 m一 30m;也可与灌渠相结合,在毛渠内侧各栽植一行经济树种 果用经济林必须配置授粉树,授粉树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一般为1:8~12 5.2.3.5固沙林的配置 5.2.3.5.1树种混交 混交类型:根据立地条件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混交类型,分乔灌混交、乔灌草混交和灌草
GB/T21141一2007 混交 混交方式:分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 5.2.3.5.2初植密度 根据沙地水分条件,合理选择造林密度(见表3). 表3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固沙林初植密度 沙化土地类型区 株行距/m×m 密度/株/hm' 树种类型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灌木类 3×5)(2×3) 6661666 灌木类 2X3 2x 12501666 北方干旱,半干早沙化土地类型区 乔木类 (3×5 666~1250 (2×3 12501666 灌木类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3 乔木类 666833 针叶乔木 2×2 16662500 黄淮海平原半干早,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阔叶乔木 3 8331250 1×2 灌木 33335000 (2X -(2×2) 1250~2500 乔木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灌木 5 50006666 5.2.3.5.3配置形式与规格 可带状、片状,块状配置,根据治理需要和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配置规格 生物沙障可网格状或行 带状配置,网格规格(2m×2m)(4m×4m),带状间距3m~5m. 5.2.3.6草牧场防护林的配置 可用带状、网状、环状及十字、岛状,多角形等多种配置形式 造林整地 整地原则 根据区域气候、土壤、植被及有无灌溉条件,尽可能减少破坏原生植被或土壤结皮为原则,合理选择 整地时间与方式 在风蚀严重的地区可不整地,风蚀较轻时可适当整地 5.2.4.2整地时间 极端干旱、干旱与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一般应在造林时整地;积沙造林可提前一年开沟整地 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秋季造林需在雨季前整地;春季造林一般应随造林随整地;无风蚀地 段可在秋季整地 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及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可提前整地,或随整地随造林 灌溉造林的沙化土地,不提倡预整地,可直接造林 5.2.4.3整地方式 -般分为带状整地、穴状整地,畦状整地三种方式 5.2.4.3.1穴状整地 适宜各种沙化类型区 穴的规格长,宽分别为30cm" 50cm,深30em40cm以上 整地时把杂 草翻埋于穴内 在濮溉条件下造林,穴的规格一般为长、宽分别为50em100em,深60em100em 5.2.4.3.2带状整地 适宜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风蚀较轻的地段 畜力或机带单烨犁,双烨犁隔带翻耕,耕深23cm~ 30em,保留间隔带的自然植被 5.2.4.3.3雕状整地 适宜地形平缓、有灌溉条件的地段 人工或机械修筑畦哽,每隔15m30m筑一拦水哽,畦大小
GB/T21141一2007 控制在200m',畦内平整,高差不超过5cm 哽宽30cm50cm,高20cm一30cm. 5.2.5造林方法 5.2.5.1植苗造林 5.2.5.1.1 苗木 苗木规格;采用GB60001999中规定的I、I级苗木 防沙林带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规格见表 B.1,农田防护林网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规格见表B.2 苗木保护;在苗木起苗、分级,包装、运输、栽植过程中,防止苗木失水和针叶树树苗顶芽受损;苗木 运抵造林地后,应及时假植 运输容器苗时,应注意根系与容器内的土壤保持密实,防止松散 苗木处理:根据树种可进行剪梢、截干、修枝、修根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生根粉、菌根 剂等处理苗木 跨区域调运苗木时,要有“一签两证”;苗木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检疫合格证 5.2.5.1.2植苗技术 采用GB/T15776一1995中l10.1的有关规定 流动沙丘(地上,造林前根据需要设置机械或生物 50cm 沙障;风蚀严重的地区造林,为盼止沙打沙割对幼树的危害,用柴草或枝条等将地面以上40.cm- 的幼树树干包扎 穴植;植苗时要扶正苗干,舒展根系,分层埋土,踩实 干沙层深厚和风蚀严重的地区,应适当深栽 缝隙校植;栽植直根型小苗时,先用揪开缝,后放人苗木,踩实土壤 苗木不窝根,栽植深度略超过 苗木的根颈部 插干,插条造林 5.2.5.2 在地下水埋深小于3m的沙地,杨柳类乔木树种可插干造林;沙柳,黄柳、栓柳、沙拐枣、杨柴、紫穗 槐等树种可插条造林 插干一般用截根苗干或萌生枝,要求长2m~3.5m,干径3em以上 埋植深度80cm100cm 插条造林用1年2年生的健壮萌生条,插条长30cm80em,直径1.5cmm一2.0cmm 造林时应 深埋少露 5.2.5.3直播造林 适宜条件;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树种;易发芽、生根,并有一定抗早性的适生乡土树种,均可播种造林 适宜播种造林的植物种有梭 梭,花棒、杨柴、柠条、锦鸡儿、沙蒿、籽蒿等 种子质量参照GB7908中的有关规定 跨区域调种时须 有种苗标签以及检疫证、检验证 播种方法;条播、点播或撒播 大粒种子可直接播种;小粒种子应拌沙播种 播后覆土,镇压,大粒 种子覆土3cmm4em,小粒种子1cmm~2cm 撒播时,种子要散布均匀 播种量;根据立地条件、种子质量和造林密度等确定 花棒、杨柴、柠条、锦鸡儿的播量一般为 7kg/Ahm15kg/hm;沙蒿、籽蒿的播量为5kg/hm一8kg/hm 5.2.6造林季节 5.2.6.1春季造林 针阔叶树种植苗造林均在春季进行,北方土壤解冻后即可开始,应在树木发芽前完成;南方可冬季 和早春造林 土壤璃情好时,可播种造林 5.2.6.2雨季造林 适用于播种造林,以及容器苗和带土坨苗造林 5.2.6.3秋季造林 -般针惆叶树种的植苗、播种造林也适于秋季进行 5.2.6.4冬季造林 个别地区梭梭等树种播种造林时应雪播
GB/T21141一2007 5.2.7抚育管理 5.2.7.1松土除草 在风沙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段,造林后禁止松土除草,但可以割草留茬,茬高不得低于10cm. 在风沙活动较弱的地段,每年松土除草1次3次,也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退耕地造林后的前 3年,可适当间作豆科作物,以耕代抚 5.2.7.2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段可适当浇水 5.2.7.3补植 对造林密度、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造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 补植时一般采用适当树种的苗木 5.2.7.4平茬复壮 对于具有萌乘能力的灌木树种,应适时平茬复壮 5.2.8更新 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草牧场防护林以及农林间作的主要树种达到防护成熟后,应合理更新 5.3 飞播造林种草 5.3.1适用范围 多适用于年均降水量250mm以上,或年均降水量虽少于250mm但冬季有稳定积雪的沙化土地 类型区 5.3.2播区选择 5.3.2.1集中成片,不小于飞机一架次的作业面积,宜播面积占播区面积70%以上 5.3.2.2有适宜种子发芽,生长和发育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 5.3.2.3有适宜飞播的地理条件,包括播区的净空条件,播区附近有符合使用机型要求的机场等 5.3.2.4有适宜飞播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播区土地权属明确县、乡、村领导重视,播后管护任务落 实等 5.3. 植物种选择 3 飞播植物宜以灌草为主,优先选用种源丰富、抗风蚀、耐沙埋、自繁能力强、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乡土 植物种 引进植物种必须是在当地已经推广成功的优良植物种 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适宜的飞播植物 种见表A.6 5.3.4植物种配置 为了提高防风固沙效益,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应采取全播区或航带状混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播植物种的配置一般有乔灌混播、灌灌混播、灌草混播和乔灌草混播 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适宜飞播的 植物种配置见表C.1 5.3.5播量确定 5.3.5.1确定播种量的原则,既要保证播后的成苗率,使播后能成林,成草,又要节省种子 5. .3.5.2根据设计的沙地植被盖度、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种子损失率等参数,合理确定播种量,其计 算方法见式(1): S =Nw[1000ERF(1一A)(1-Q)] 式中: 每hm的播种量,单位为千克(kg); N -每hm的设计出苗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m'); W 种子千粒重,单位为克(g); E 种子发芽率,%; R 种子净度,%;
GB/T21141一2007 每m播区面积上的实际落种粒数与设计数(N)的百分比,%; 种子的鼠、鸟,虫害损失率,%; Q -种子的其他意外损失率,% 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的适宜播量见表C.1 5.3.6播期确定 5.3.6.1应根据当地的历年气象资料及近期的天气预报,按照适时早播、播后等雨的原则,选择和确定 具体播期 所选播期应能满足播后的7d15d内有种子发芽必须的温度,有效降水、种子自然覆沙, 以及当年苗木生长能木质化;干旱区雪播,要在积雪开始融化时或积雪融化前播种 5.3.6.2不同类型区的适宜播期见表C.2 5.3.7飞播种子准备与处理 5.3.7.1种子准备 飞播前组织好种子的采集、收购、调运、检疫、检验和保管工作 外调种子必须具有检疫证、检验证 和使用证 种子质量 5.3.7.2 飞播用种子的质量等级执行GB7908中关于林木种子的规定标准,经饰选后的种子质量标准见表 B.3 5.3.7.3种子处理 根据种子的特点选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处理 脱翅,脱毛,脱壳、除蜡处理;有果翅、刺毛,荚壳和蜡质包裹的种子,需进行脱翅、脱毛,脱壳、 除蜡; 种子大粒化、胶化处理:易漂移、易滚动的种子,应在其外表裹上比种子质量多2倍~3倍的粘 土,制成表面光滑的种子丸;外被绒毛的种子应先用牛皮胶水粘裹,再粘裹约为种子质量 0.6倍0.8倍的沙粒,晒干后备用 种子的丸衣化处理:可选用根瘤菌(豆科植物种子),吸水剂、稀土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材料 对种子进行丸衣化处理,使种子质量增加0.6倍~1倍,各种丸衣化材料的用法用量应参照产 品说明书或相关资料确定,在批量处理种子前,应先在实验室进行有关生理指标试验; 种子的防鸟兽害处理;用各种驱避剂,优先选用无公害产品 有条件时,应尽量使用专业化工厂生产的经过综合处理过的种子 5.3.8飞播作业技术要点 5.3.8.1地表处理;对于地表沙物质流动强烈的播区,播前应设置平铺式沙障,控制风蚀 5.3.8.2天气要求:云高不低于300m,能见度不小于5km 播小粒种子时,顺、逆风速不得大于 6m/s,侧风角不得大于25",侧风速不得大于4m/s;播大粒种子时,顺,逆风速不得大于8m/s,侧风角 不得大于40',侧风速不得大于6m/s. 5.3.8.3航向与作业方式;南北航向,可全天候作业;不宜东西航向作业 可采用的作业方式有穿梭 式,单程式将复程式和自由式四种,多用穿梭式 -801 5.3.8.4航高;根据飞播植物的种子大小、千粒重以及风速和侧风角确定航高,一般30m~ m 5 .3.8.5地空密切配合,提高飞播质量,同时填写飞播作业记录表,格式见表D.1 播种质量 5 3. 9 根据附录表D.2中的要求,按附录表D.3或表D.4给出的方法和表格调查播种质量,要求达到下 述指标;实际播幅应比设计播幅宽20%30%;单位面积上的落种粒数应达到设计落种粒数的60%以 上;漏播面积不得超过设计飞播面积的10% 10
GB/T21141一2007 5.3.10播区管护与利用 5.3.10.1播区封禁 播后全封5年7年,严禁人畜破坏 5.3.10.2播区管护 播后加强管护,责任落实到人 5.3.10.3病虫害防治 经常巡视病虫害情况,及早发现,综合防治 5.3.10.4播区利用 播区郁闭后,根据灌丛植被的生长情况,可对林草植被进行适度利用 5.4人工种草 5.4.1适用条件 般适用于年均降水量300mm以上,或年均降水量不足300mm但有灌溉概条件的沙化土地 5.4.2人工种草的形式 -般有单纯种草、林草结合两种形式 5.4.2.1 可设置天然植被隔离带隔带混交;也可配合灌木隔离带建设,隔带混交 5.4.2.2 5.4.2.3可条带状或网格状播种,快迷形成生物沙障,为后期造林治沙,恢复植被创造条件 4.3草种选择 5 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适宜的固沙草种见表A.7 种子质量 5.4. 成熟饱满、净度在95%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 5.4.5播种量 参照5.3.5.2的式(1)计算播种量 经验播种量一般为:小粒种子7.5kg/hm'~15kg/hm;大粒 种子30kg/hm'一45kg/hm .4.6种子处理 5. 5 .4.6.1使用根瘤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吸水剂,磷肥、稀土肥料等对种子进行丸衣化处理 5. 4.6.2带芒的禾草种子,用去芒器或碾压法去芒 . 4.6.3硬实率高的种子,采用温水浸种或化学处理的方法打破休眠 4 5 .4.6.4播前暴晒30h~120h以加速种子的后熟,提高发芽率 55 .4.6.5用各种驱避剂、灭鼠剂进行拌种处理,防止虫、鸟、兽等危害 最好采用无公害产品 5 4.7整地措施 地表较紧实且风蚀较轻的沙化土地播种前可带状粑地,疏松土壤;风蚀严重的地区,不整地,以减 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 5. .4.8播种期 5 .4.8.1选定的播种期须能满足植物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 对于流沙地撒播,播期应 能保证种子在播后7d15d内自然覆沙,当年幼苗能安全越冬 5.4.8.2春季土壤含水量适宜、风沙危害较轻的地区,宜春播;容易发生春旱的沙化土地,应在雨季播 种 南方湿润地区的沙化土地,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早春播种 ..4.9播种方式 5.4.9.1纯播 只播撒一种草种,一般用于所选草种不宜混播或根据需要必需单播的草种 5.4.9.2混播 可以选择混插类型有四种 -年生草种与多年生草种混播 1l
GB/T21141一2007 豆科、禾本科与菊科草种混播; -直根型、须根型、根茎型或根孽型草种混播; -草种与灌木树种混播 5.4.10播种方法 5.4.10.1撒(喷)播 大粒种子直接撒播或喷播;小粒种子用干沙均匀拌种,撒播或喷播,也可条播 5.4.10.2条播 小粒种子的播深一般为1cm一2 cm;大粒种子一般为2cm 4cm 播后及时镇压 5.4.11管护 播种后加强管护,一般沙化土地,3年内禁止放牧;流动沙地5年内禁止放牧 禁牧期间可以适当 割草,风蚀严重地段,留茬高度不得低于10em 物理治沙措施 6.1适用条件 适用于风沙危害严重、植物措施难以实施的地区或地段的居民点,基础设施、重要工矿基地等的保 护,以及为实胞植物治沙糟能提供保护,或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6.2沙障类型 分机械沙障和植物沙障两类 6.3机械沙障 6.3.1沙障形式 6.3.1.1根据对流沙的作用目的和高出地表的高度,可分为 高立式沙障;沙面以上高度>50cm的沙障 低立式沙障;沙面以上高度为20em50em的沙障,也称半隐蔽式沙障; 平铺式沙障;在沙表带状或全面铺设抗风蚀材料,高度在20cem左右的沙障 6.3.1.2根据平面布置形式,可分为 条带状沙障;排列方向大致与主风向垂直的沙障; -网格状沙障;由2个不同方向的带状沙障交织而成的沙障 6.3.2沙障材料 尼龙网类、枝条、板条、高秆作物的秸秆、芦苇、麦秆、稻草、草绳、沙袋、石块,粘土等 6.3.3沙障结构 根据孔隙度,可将高立式沙障区分为3种 透风结构:沙障的孔隙度大于50%,适用于输沙 紧密结构;沙障的孔隙度少于10%,适用于阻沙 疏透结构;沙障的孔隙度一般10%一50%,常用25%50% 沙障配置与用途 6 .3.4.1高立式沙障,可按条带状配置,主要用于单向或反向风地区的阻沙 6.3.4.2低立式沙障,可按网格状配置,主要用于多风向地区的固沙 6. 3. 5 沙障间距 6.3.5.1 条带间隔 在坡度小于4`的平缓沙地进行条带状配置时,相邻两条沙障的距离应为沙障高度的10倍20倍; 在沙丘迎风坡配置时,下一列沙障的顶端应与上一列沙障的基部等高 沙障间距可参照式(2)计算: D= (2 HXctg 12
GB/T21141一2007 式中: D -沙障间距,单位为米(m) H -沙障高度,单位为米(m) -沙面坡度,单位为度('). 6.3.5.2网格大小 网格状配置时,网格边长为沙障出露高度的6倍8倍,根据风沙危害的程度选择1m×1m、 1mx2m,2m×2m等不同规格 麦草,稻草、芦苇等常用方格沙障以1mX1m为主 6.4植物沙障 6.4.1沙障材料 -般用沙柳黄柳、怪柳、紫穗槐、沙拐枣,花棒、杨柴的枝条和沙蒿植株等 6.4.2沙障配置 6.4.2.1 条带状 灌木类一般单行配置,均匀密植,行距2m 16m 燕草类行跑 1m2m 6.4.2.1 网格状 风沙活动较强的地段,灌木类选择(2mx?m)~(3mX3m)等不同规格;蒿草类1mX1m. 风沙活动较轻的地段,灌木类选择(3m×3m)(5m×5m)等不同规格;蒿草类2m×2m. 6.4.3施工技术 托插一般于晚秋或早春进行,灌木类托插深度50cm一80cm;蓄草类根系要置于湿沙层中 6.5沙障应用 6.5.1植被恢复型 机械沙障主要为植被恢复创造生长条件;生物沙障既可为植被恢复创造生长条件,本身的萌孽繁育 也是恢复植被 6.5.2防风固沙型 6.5.2.1阻沙型 -般应用于防沙体系外围风沙流动性强的地方,拦截、阻滞风沙运动 6.5.2.2固沙型 隔绝风沙流与沙表的直接接触,固定地表,大面积设置在道路两侧,重要基础设施和其他需要保护 的地方 6.5.2.3输导型 多用于防治道路积沙或改变风沙流运动方向,一般设置于迎风面、路肩、弯曲转折地段 o 沙障维护 沙障建成后,要加强巡护,防止人育破坏 机械沙障损坏时,应及时修复;当破损面积比例达到 60%时,需重新设置沙障 重设时应充分利用原有沙障的残留效应,沙障规格可适当加大 柴草沙障应 注意防火 化学治沙措施 适用条件 多用于水资源匮乏、植物难以生长、急需治理的流动沙地 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地区,化学固沙可 与物理治沙,植物治沙相结合 7.2化学固沙材料 常见的有土壤凝结剂沥青乳液、沥青化合物、乳化原油、泥炭胶液等 选用的材料应尽可能无毒 无污染 13
GB/T21141一2007 7.3化学固沙设备 7.3.1制备设备 包括锅炉、乳化机和各种贮料罐等,固沙液的适宜粘度一般为12Pas~15Pa”s 7.3.2喷洒设备 包括贮存罐、喷洒管道、喷嘴及接头等 7.4喷酒方法 分全面喷酒和局部喷洒2种 7.4.1 全面喷洒 直接将固沙材料喷洒在沙面上 7.4.2局部喷洒 把沙子堆成格状或带状,然后在沙哽上喷洒固沙材料,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7.5喷涂厚度 在沙地表面形成0.2em0.5cm的稳定固结层,且具备100kPa以上的抗压强度 7.6施工技术要点 在全面喷酒地块的外围,如有风蚀、,非风蚀的过渡带,也应喷酒,防止因局部风蚀导致化学固沙 7.6.1 层的全面破坏 7.6.2喷酒应在风速小于3m/s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避免逆风或顺风喷洒 7.6.3喷酒前先用水或乳化剂的稀溶液湿润沙面,以提高固沙液的渗透度 7.6.4喷洒时应控制喷洒量及喷洒速度,使喷头与沙面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匀速喷洒,以形成厚度 均匀的固结层 7.6.5如果配合植物治沙,应在栽种植物后喷洒 7.7管护 作业区应严格保护,防止破坏固结层 固结层发生局部破坏的地段,应该及时补喷;破坏严重的,应 全面补喷 保护性耕作措施 8.1适用条件 主要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严重农田的保护,防止土壤侵蚀 8.2技术内容 8.2.1免耕或少耕 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作物生长期内,不再进行或减少松 土除草作业次数 8.2.2秸杆覆盖 在农作物收割后,用作物秸杆覆盖地表 8.2.3作物留茬 作物收割时留高茬,茬高不得低于20enm,翌年播种前不再翻垦耕地 成效调查 9 植物治沙措施 9.1.1封沙育林育草 9.1.1.1调查时间 成效调查在封育期满后进行 14
GB/T21141一2007 9.1.1.2合格指标 表4封沙育林育草合格指标 型 区 灌木盖度/% 郁闭度 林草总盖度/% 类 注 备 1530 3050o 分布均匀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分布均匀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0.20 30一45 45一70 1530 30~50o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分布均匀 黄淮海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分布均匀 >0.8o >95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0.80 >95 分布均匀 极端干旱区取下限值,干旱区取上限值 干早区取下限值,半干旱区上限值 9.1.2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 9.1.2.1调查时间 造林1年后检查成活率,第3年检查保存率 9.1.2.2合格标准 表5林带(网)合格标准 型 区 类 成活率/% 保存率/%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有灌溉条件 >85 >80 >70 >65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有灌溉条件 >80 >75 黄淮海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85 80 85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90 9. 1. 3 农林间作 9.1.3.1调查时间 造林1年后检查成活率,第3年检查保存率 9.1.3.2合格标准 表6农林间作合格指标 保存率/% 备 类型区 成活率/% 注 >95 >90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有灌慨条件》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80 7085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黄淮海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95 90 >95 >90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取上限值,400mm以下地区取下限值 9.1.4 固沙林 调查时间 造林1年后检查成活率,第3年检查保存率 15
GB/T21141一2007 9.1.4.2合格标准 表7固沙林合格指标 '% 类 型区 备 注 成活率/% 保存率 林草总盖度/%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70 >65 25一50o 分布均匀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分布均匀 70~85" 6580 40~65 7o >65 25~5o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分布均匀 >90 >85 >95 分布均匀 黄淮海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90 85 >95 分布均匀 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取上限值,400mm以下地区取下限值 9 .5 草牧场防护林 9.1.5.1调查时间 造林1年后检查成活率,第3年检查保存率 9.1.5.2合格标准 表8草牧场防护林合格标准 类型区 成活率/% 保存率/%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7585 70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 黄淮海半干早、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取上限值,400mm以下地区取下限值 9.1.6 飞播造林种草 9.1.6.1调查时间 飞播成效调查在3年5年后进行 9.1.6.2 合格标准 表9飞播成效标准 型 立地条件类型 当年有苗面积率/%第三年保存面积率/% 悔 平级沙地 3150 25~34 分布均匀 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化土 中高大沙丘群 分布均匀 3140 2130 地类型区 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 4049 30~44 分布均匀 g.1.7人工种草 9 .1.7.1调查时间 种草1年后检查成活率,2年3年后检查保存率 16
GB/T21141一2007 9.1.7.2合格标准 表10人工种草合格标准 区 出苗率/% 型 备 注 类 保存面积率/% 极端干早、干早沙化土地类型区(有灌溉条件 90 90 分布均匀 7085 -70 北方干早,半干早沙化土地类型区 分布均匀 85 >85 分布均匀 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有灌溉条件 黄淮海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90 >85 分布均匀 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 >90 >85 分布均匀 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取上限值.400mm 以下地区取下限值 物理治沙措施 调查时间 沙障建成1年后进行成效调查 9.2.2 合格标准 表11沙障合格标准 目 完好率/% 保苗率/% 备 项 注 机械沙障 70一85 生物沙障 40 9.3化学治沙措施 9.3.1调查时间 施工1年后进行成效调查 9.3.2合格标准 厚度0.2cm~0.5cm,均匀度90%,完好率应在98%以上 9.4保护性耕作措施 9. .4.1调查时间 措施完成后进行 9.4.2合格标准 面积核实率达到95% 9.5成效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编制成效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方法、样地数量和结果,分析与评价、 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10 技术档案管理 所有项目均应建立技术档案,建档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资料,施工监 理,经营管护的年度总结,治理成效调查、检查资料,投资与效益的调查统计资料,请示报告及批示文件, 合同文本,突发性事件与严重灾害的记载等 17
GB/T21141?2007 ?A ??) ??? A.1 ??? ? ?С?,?,? ?,? С???? " ?ССɡ黡? ????С??,?? ?,? 衢桢"?" " С?,?? ?轡? ??? ,.??? ??I214? ?桢 ????,???,,?,,?? ???,? ?? ?,??,?,?,?????? ?У??УУ,??,? ??? ??????,? ,? ?? ?С? A.2?? ? й ?桢???, ?,? ???? ?桢?? ?, ?桢??? ?,,,?桢 ,?,?????С,轡?С ,ɡ?ɡ??,?,??? ??????? С?????? ????С? ?,. ?,?? ??????? 桢??,,, ??????, С?????? é, 8
GB/T21141?2007 A.2( ? г ?,?????С?? ??? ?? ? ,,?????桢 ?????? ????桢???ɡ??? ??, ??,?.,,?,,?,?,?,У? ??? ?ɡ?ɡ????,?ɡβɡ??? ???,?,?ɡ?? A.3?? ? г ?,СС ?? ???? ????桢?桢 ,?,??,?桢 ?桢 С?С???,,?ɡ,? ?,?? 桢桢???髡????? ? ,?,,?,? ??? ? ????,????????? 桢?ɡ,桢??,?.? ??????,???ɡ?ɡ?? ??? ?? A.4??? ? ? г ?,? ,??,,? ,?,桢桢??髡 ?,?? ?, , ??? ?????? 桢?,??,桢?,?? ??? 19
GB/T21141?2007 A.5? ? г ??桢?? ???? СС? 108? СС??С,С??У ɡ?,?С?ɡ?? ??? 轡? ?? ??? ??? 轡? ???,?? ??? A.6????? ??? ???? ?,,,?????? С?,?,?,???,?? ??? ??,??? ??? ????? A.7??? ?? ?????????Ρ???????? ???? ????? ??????,???,???,??,é ???,?,?,???????? ????,???,???????С?éβ, ?β ??? ?????? ??? ????С???????β 20
GB/T21141一200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防沙治沙用苗木、种子规格 表B.1防沙林带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 苗龄/年 苗高/m 苗木类别 级别 地径/cm 根幅/em 23.5 >1.5 3040 2 杨树托插前 1.52 >1 2030 >1 2030 乔木播种苗 >0.6 2030 1~1.3 20~30 >0.8 灌木播种、托插前 12 0,6 -l 0.4~0.8 2030 表B.2防护林网林带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 苗木类别 苗龄/年 级别 苗高/m 地径/cm 根幅/em 4.56 >3 >40 杨树托插苗 20~40 1.5一4.5 >1 >1 2030 乔木播种苗 12 >0.6 2030 11.3 >0.8 2030 灌木播种、托插前 12 0.4~0.8 2030 0.61 l1.5 >1.5 >60 5~7 针叶树播种苗 0,6~1 1l.5 5060 习 >1.5 >2 40 经济树种营养繁殖苗 0.8一2 3040 飞播造林种草固沙种子质量表 表B.3 植物种 千粒重/x 净度/% 发芽率/% 种子含水率/% 花棒 2632 85 >65 >10 杨柴、山竹子 14~16 85 >50 >l0 沙拐枣 4052 90 >70 >l0 梭梭 1.8一2.4 95 >85 >10 小 叶锦鸡儿 2034 95 >75 >10 沙棘 8o 7一9 >95 >9 8.915.1 >90 >8o >10 胡枝子 白沙蒿 0.70.9 >95 >10 会8o 21
GB/T21141一2007 表B.3(续) 植物种 千粒重/g 净度/% 发芽率/% 种子含水率/% 差把嘎茜 0.5 85 >90 >10 >85 沙打旺 >95 >10 1.82.5 甘草 >95 >85 >9 6.78.2 苦豆子 21.93,9 95 >85 8 柠条锦鸡儿 5060 95 >90 >l0 沙米 0,59l.0 >90 >80 >l0 22
GB/T21141一2007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飞机播种的播种量与播种期 表c.1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区的植物种配置与播种量 类型区 植物种配置 播量/(kg/hm 花棒十籽蒿 6.0十5.25 沙拐枣十籽蒿 7.5十5.25 3.53.75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 干旱区 梭梭 7.5 苦豆子 木地肤 7.0 花棒十沙打旺十白沙蒿 6.0十3.75十3.75 踏郎十白沙蒿 4.5~5.25)3.5 干早区 柠条锦鸡儿十白沙蒿 7.5+3.5 甘草 7.5 北方干早、半干旱沙化土地类 小叶锦鸡儿十差把嘎茜 3.75一4.05)十3.75 型区 6.0十3.75 山竹子十沙打旺 半干旱区 3.75十3.75 沙打旺十差把嘎蓄 沙打旺十白愉 3.75十6,0 胡枝子 7.5 表c.2不同沙化类型区的适宜飞机播种期 心 区 播 期 最佳播期 极端干旱、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6月下旬一7月中旬 7月上旬 库布齐沙漠 5月下旬一6月中旬 6月中旬 宁夏河东沙地 6月上旬一6月中旬 6月上旬 毛乌素沙地 5月中旬6月中旬 5月下旬~6月上旬 北方干早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 型区 浑善达克沙地 6月上旬6月中旬 6月上旬 呼伦贝尔沙地 6月中旬6月下旬 6月中旬 科尔沁沙地 6月上旬6月中旬 6月上旬 23
GB/T21141一2007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记录与检查表格 表D.1飞机播种机场作业记录表 时间: 插种量 应播 植物 每架次装种量 航高 每架次飞行时间/ 日期播区架次 实播带数 备注 带号 种类 kg/hm' kg m h 表D.2 飞播质量检查表 落种位置 提前延伸 落种粒数 航高/风逃 播区播期架次播带号植物种 重播/m漏播/m落种距离 风向 粒/m' m/s) 偏前/m偏后 /m m m 表D.3路线调查记录表 风蚀(一 沙丘 植被盖度 株数/株高/地径/冠幅 沙埋(十)/ 序号航带号 植物种 天然植物种 播区危害其他 部位 株/m' Cm cm cm cm 表D.4样圆调查记录表 飞播苗木 天然植物 生长部位 调查线号样圆号 株高地径 株高地径 植物种株数 植物种株数 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副梁丘顶 cm cmm cm cm 214
GB/T21141一2007 参 考文献 [1]GB/T15162一2005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2]GB/T15163一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3]GB/T18337.1一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4]GB/T18337.3一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5]GB/T8822.18822.13林木种子区 [6]GB/T15783一1995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

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苯并[a]芘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苯并[a]芘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苯并[a]芘的测定的编号:GB/T21130-2007。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苯并[a]芘的测定共有6页,发布于2008-01-012008-01-01实施
结构用竹木复合板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结构用竹木复合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结构用竹木复合板的编号:GB/T21128-2007。结构用竹木复合板共有9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