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952-2005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Evaluationofmeasurementperformanceofon-lineanalyzersforcoa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的编号:GB/T19952-2005。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共有62页,发布于2006-04-012006-04-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5.160.10
  • 实施日期2006-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2页
  • 文件大小1.07M

以图片形式预览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 GB/T19952一2005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Evaluationofthemmeasurementperformanceofo-lineanalysersforcoal 2006-04-01实施 2005-09-28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小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952一2005 前 言 本标准根据1sO15239:2005《固体矿物燃料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英文版)起草,为了 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I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章条编号和ISO15239:2005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15239;2005的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在 附录」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固体矿物燃料”改为“煤炭”; a b)“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c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d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术语和定义"按同类相近的原则代替按“英文开头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序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F附录G、附录I和 附录J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英华皮中原、杨华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GB/T19952一2005 引 言 现在有许多仪器能对煤炭质量的各种参数进行快速的在线测量,它们采用了与当前所用的采样,制 样和分析方法完全不同的途径及原理 本标准规定了评价这类分析仪测量性能的方法
GB/T19952一2005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煤炭在线分析仪(也简称分析仪)测量性能进行评价的程序,适用的试验方法和试 验数据的统计判断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煤炭在线分析仪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4!1996,eqvIsO1988;,1975 GB475商品煤样采取方法(GB475一1996,eqISo1988;1975) GB/T1997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GB/T1997一1989,neqISO2309:1980) GB/T3358.1一1993统计学术语第一部分 -般统计术语 GB/T19494一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IsO13909;20o1MeehanicalsamplingofcoalNEQ) 术语和定义 GB/T3358.1给出的定义(为方便起见某些定义在这里重复)和如下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准确度aceuraey 个测试结果与被测量真值或约定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3.2 精密度preeision 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注:用于本标准的精密度表示为S,这里的'是1分布中的临界值(95%置信概率,双尾),S是观测值平均值的标准 差 3.3 偏倚bias 导致一系列结果的平均值总是高于或低于参比试验方法测定值的系统误差 3 斜率偏倚biasofseale 随被测量值的大小而变的偏倚 3.5 截距偏倚biasoflocation 恒定的,与被测量值大小无关的偏倚 3.6 在线分析仪on-lineanalyser 能在加工,、处理和输送过程中,连续测量煤炭的一个或多个质量指标,且自动快速地给出数据的 仪器
GB/T19952一2005 分析仪示值analyservalue 用分析仪对试验单元进行试验得到的特定的测量值 3.8 分析仪试验方法analysertestmethod 用分析仪得出被探测的煤炭质量指标的试验方法,所得测定值是被测量值真值的估计值 分析仪动态精密度analyserddynamicpreeisionm 在动态条件下,分析仪示值与比对试验方法消除了参比试验方法随机误差)测定值之间的一致 程度 3.10 "ativetesethod 比对试验方法compara 分析仪示值和相应的参比值进行比较的试验方法 3.11 比对动态精密度coparativeddynamicpreecisionm 在动态条件下,分析仪示值与比对试验方法(未消除参比试验方法随机误差)测定值之间的一致 程度 3.12 比对周期comparisonperiod 个试验单元的测量周期(时间段),该周期内,分析仪通过探测给出分析仪示值,同时又用参比试 验方法采样以得到参比值 3.13 反散射几何形式backscatter ”geometry 辐射源与探测器系统处在被探测煤流的同侧或邻侧的几何形式 3. 14 透射几何形式transmisiongeometry 辐射源和探测器系统处在被探测煤流的对侧的几何形式 探测过程interrogatiopress 对通过的煤流给出一个与被测量值定量相关(特定相关或通过推断相关)的可测量的响应过程 3.16 探测容量interrogatiomvolume 与探测过程中产生的响应值相对应的煤流量 3.17 探测区interrgationzone 分析仪装置中对通过的煤流进行探测的部分 3.18 主流结构mainstreamconiguration 被分析的煤流全部通过(不一定全部被分析)在线分析仪的一种结构 3. 19 旁流结构sub-streamconfiguration 借助一个合适的采样系统使被测煤流中的一部分通过分析仪进行测定的一种结构
GB/T19952一2005 3.20 试验单元testunmit 与分析仪示值和参比值相应的被测煤量 3.21 参比试验方法reterenee testmethod 预期可对煤流给出特定测量值真值的无偏估计的采样、制样和分析方法 3.22 参比值refereneevale 用参比试验方法对一个试验单元进行试验得到的一个特定的测量值,该值作为参比用于与分析仪 示值进行比对 注:在本标准中,参比值被当作约定真值 3.23 静态重复性staticrepeatabilitsy 对置于分析仪探测区下的参比标准样进行重复测定所得的分析仪示值相互间的一致程度 3.24 样品sample 能代表一批待测煤炭质量的一部分煤量 数学符号 4.1主符号 分析仪测定值(分析仪示值 A 回归系数(斜率)y 3 科克伦(Cochran)判据 数据对(非双份重复测定)间的差值 du双份重复测定值间的差值 双份参比样中样品1的测定值(双份参比值1 双份参比样中样品2的测定值(双份参比值2) D 双份参比样的两份样品测定值的平均值 检验统计量(见附录D) o EV变量误差 E(转换数的期望做 F分布 数据组中的数据个数 自由度 精密度 检验统计量(见附录D) R 参比方法的测定值 参比方法1的测定值 R R 参比方法2的测定值 线性回归相关系数 转换数 /sR静态/动态响应因子 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的响应值 A
GB/T19952一2005 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2的响应值 A 样本)标准差 转换数的标准差 S(o) 总体标准差 分布 方差 数据组中的任一值 x分布 检验统计量(见附录Dy 正态偏离(见附录C中C.2.4 4.2下标 分析仪测定值 临界值 数据对差值 dup双份测定值差值 Dy动态标定值 双份参比样中样品1的测定值 D D2双份参比样中样品2的测定值 万 双份参比样的两份样品测定值的平均值 制造商保证值 g 第个数值 时间0 参比方法1测定值 R1 R2参比方法2测定值 静态标定值 St A1参比标准样1的响应值 A2参比标准样2的响应值 原理 对一台已安装调试并标定过的在线分析仪的测量性能,通过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评价:仪器的稳定 性、标定的有效性和操作测量性能(运行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仪器的稳定性通过检验分析仪在不同时间内对同一参比样品的静态重复测量值变化的显著性进行 评定;标定的有效性通过用分析仪和参比方法对包含了被测量值全部范围的煤样进行比对试验,检验斜 率和截距偏倚的显著性加以确认;分析仪操作测量性能通过比较动态条件下分析仪测量结果和参比方 法试验结果,检验它们之间差值的显著性进行评价 其中分析仪动态精密度需与两个参比方法进行比 较;比对动态精密度只需与一个参比方法进行比较 分析仪安装 6.1概述 有许多基于不同原理和不同的安装结构的在线分析仪,它们可以测量通过其探测区的煤炭的一个 或多个质量指标 在线分析仪依据测量原理可分为如6.2所描述的四种
GB/T19952一2005 6.2分析仪类型 6.2.1吸收/散射法 大多数的在线分析仪根据被测物对一束电磁辐射或中子辐射能的吸收或散射的程度与被测量定量 相关的原理进行测量 人射的电磁辐射包括X射线,Y射线,微波,光能区,或者中子辐射都可以使用 辐射源、被测样品和探测器可按透射几何形式安排,也可按反(散)射几何形式安排 6.2.2受激辐射法 根据被测物被外界的X射线,或Y射线,或中子辐射源激发后产生的特征电磁辐射(X射线,或 射线)与被测量的定量相关关系进行测量 Y 6.2.3自然7射线辐射法 根据被测物中以相对恒定的比例自然存在的同位素发出的Y射线辐射进行测量 6.2.4性质变化法 根据被测物对所选择的电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进行测量 6.3样品提供方式 可通过运输皮带或其他支撑平台将煤样输送到分析仪下,也可通过一个容器、溜槽或管子把煤样输 送到在线分析仪下进行检测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线分析仪检测系统是无损检测并不与被测煤样直接 接触的系统 对不同的分析仪试验方法,输送到分析仪下的煤样状态不同,有的为原煤,有的为经破碎、混合,甚 至经过干燥的煤样 浆状煤样也可输送到分析仪下进行测量 6.4安装结构 6.4.1主流结构 主流结构是一种被测煤流全部通过在线分析仪的系统 该系统可能含有一些预处理,如煤样在经 过分析仪探测区前的混合或整形 6.4.2旁流结构 旁流结构是一种通过合适的采样方法,使被测煤流中的一部分经过在线分析仪的系统 被采取的 这部分煤样在进人分析仪探测区前可能会进行预处理,如破醉、缩分和整形等 这部分样品在检测后多 半返回主流中 图1给出了在线分析仪的两种基本安装结构 煤流 煤流 旁流 主流分析仪 -分析值 初级采样器 -分析值 分析仪 b) 图1分析仪安装结构 仪器的稳定性 概述 对在线分析仪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仪器稳定并对总的测量误差有尽可能小的影响 来源于仪器的误 差可能是随机的,也可能是系统的 仪器的随机误差通过对参比标准样的静态重复性测量而估算 若该随机误差随时间的变化明显增 大,则表明仪器的性能已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分析仪的测量性能变差 仪器的静态重复性是它所能达到 的准确度的极限值,也即在线分析仪的基本性能 仪器的系统误差通过检查分析仪在不同时间对参比标准样的响应水平(示值)的变化而估算 如果 仪器的系统变化较大,将会影响仪器标定的有效性,同时它也给校正仪器的系统变化提供了信息 某些
GB/T19952一2005 分析仪可定期对参比标准样自动进行检测并给出校正值 注;有关参比标准样的信息在附录F中给出 7.2目的 本章中所描述的试验程序和数据分析方法为了达到三个目的 -为以后检验仪器的稳定性建立比对基础数据(基准性能) -量和监测仪器响应值的随机变化对在线分析仪总的渊量误差的影响 监测仪器响应值的系统性变化,分析它对标定的影啊,必要时进行校正 7.3试验程序 确定合适的测量周期,它应能给出合适的精密度,以便能对仪器响应值的变化进行显著性检验 7.3.1 7.3.2选择两个合适的参比标准样(参比标准样1和参比标准样2),其被测量值接近于标定范围的两 个端点 注:少数仪器不能接受参比标准样,因而无法进行稳定性试验 但某些仪器可从空探测带中得到合适的响应 7.3.3分别将每个参比标准样置于在线分析仪的探测区中,在所选定的周期内进行测量,至少连续进 行10个周期的测量 记录每个周期的分析仪值A.,和A 指定此时的测量为时间0时的测量 7.3.4间隔一定时间后(一天或几天,或系统发生变化后),再分别对参比标准样1和参比标准样2 重 复7.3.3中的试验 记录每个周期内分析仪的示值A,和A 指定此时的测量为时间时的测量 注:较多的周期数将会提高仪器的精密度,但会减少对误差的反映 实际应用中选择的周期数不应超过20个 数据分析 7.4.1概述 以在时间0时进行的测量为基准,用在时间时的测量结果与其进行比较 当基准性能已建立,使用中的在线分析仪的测量性能如果在时间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根据这 些变化校正在时间时得到的测量数据 测量精密度 根据分析仪在时间0和时间时对参比标准样1和参比标准样2的静态重复测定数据,按照 7.4.2. 附录B中B.2.1和B.2.4中给出的公式计算以下数值 方差;VwVe和Vu.Ve 标准差S.0,S2.和S1.,S2, 精密度;P,P和P,P 7.4.2.2按照附录B中B.2.2的方法检验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和参比标准样2的重复测定方差变 化的显著性 计算V.,和V.,的比值F(方差比); 计算V.,和V.,的比值F(方差比); -比较F和FM.A,e" ,判断V,和V.有否显著性差异; -比较F和F ,判断V.,和V.,有否显著性差异 "a.0.八 2 7.4.3响应水平(分析仪示值 7.4.3.1根据分析仪在时间0和时间时对参比标准样1和参比标准样2的静态重复测定数据,按照 附录B中B2.1中给出的公式,计算平均示值.A,A和A.A 7.4.3.2按照附录B中B.2.3中的方法检验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和参比标准样2的示值变化的显 著性 计算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示值的结合标准差s Al.0十; -计算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2示值的结合标准差s A2,(0十?; ,判断A,和了.有否显著性差异 比较统计量t与t o.05.(n十" 一2) 比较统计量与s十-习,判断A 和A,,有否显著性差异
GB/T19952一2005 7.5结果和解释 7.5.1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应包含如下的信息: 试验日期; -所用参比标准样的标识 有关的仪器参数; -试验条件; -各个观测值(试验数据); 显著性检验结果 7.5.2结果解释 计算的精密度尸值代表了分析仪的基本性能,即对选择的周期而言,所能得到的操作准确度的极 限值 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值不能达到,因为除了分析仪之外,其他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分析仪的准 确度 当一个可接受的方差初始值被渊定或被重新建立时,指定它为V,若后米的测定方差V 与 A. V. 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认为仪器是稳定的,对分析仪操作中的随机误差没有影响 若有显著性 差异,应检查仪器,弄清变化的原因 当一个可接受的方差初始值被测定或被重新建立时,指定初始时分析仪示值的平均值为A. 和 A.0,以及后来测定的示值平均值为A.和A. 如果在A.和A.a之间,和A.与A.与之间没有显著 性差异,则表明仪器的响应值(示值)是稳定的,它对标定的影响没有变化;如果有一个或两个差异具有 显著性,它对标定的影响有变化,这个变化是否影响当前的标定,应根据仪器之外其他因素误差的大小 和标定时的精密度加以分析,并应考虑确认当前标定的有效性(见第8章) 标定 概述 由于在线分析仪只能借助于参比由其他可靠方法得到的量值进行测量,建立和保持正确的标定曲 线对保证在线分析仪进行准确测量是至关重要的 第7章中描述的程序和数据分析仅提供了仪器本身的误差随机的和系统的)对标定曲线可能的影 响,但没有考虑煤炭质量变化、输送到分析仪下的状态的变化,及外界条件变化等因素对标定曲线的影 响 本章描述的程序和数据分析(比对试验方法)则考虑了所有因素对标定曲线的影响 在线分析仪的标定曲线应包含可能涉及到的被测量值的全部范围 但在许多情况下,利用动态比 对试验来建立和核对较宽量值范围的标定曲线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标准又给出 -种静态标定试验方法 目的 8. 2 -确认以前的标定曲线仍然有效,并适用于当前的操作条件 -提供校正标定曲线的信息 8.3动态标定试验 8. .3.1选择一个合适的比对周期 这个比对周期应有足够长的时间,以允许采取足够数目的子样而达 到较高的精密度(见附录A) 注,比对周期视实际操作条件和所需的精密度而定 8.3.2准备一批(若干个)煤样,其被测量值(灰分,水分或其他指标)应包含分析仪可能涉及的全部测 量范围(或当前的标定曲线的范围),使该批煤样相继通过在线分析仪的探测区 8.3.3在选定的每个比对周期中,在合适的位置上按GB475或GB/T19494.1规定连续采取若干个 子样,交替放人两个容器中,形成一个双份参比样,放好标签 同时记录每个周期的分析仪示值A ,至
GB/T19952一2005 少采取15个比对周期的15个双份参比样(30个样品)和记录比对周期的分析仪示值 确保每个分析 仪示值和参比样代表的是同一周期的煤炭质量 8.3.4按GB474或GB/T19494.2规定,把采取的每个双份参比样制备成分析试样,然后按相关的标 准测定其被测量值,得到双份参比值D,,和D. 注,通常,在一个连续的试验周期内得到整个范围的量值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后的试验数据也可以加人 到初始数据中,但前提条件是:l仪器被证明是稳定的;2数据的一致性检验证明新的数据和初始数据是一 致的(检验方法见附录c中c.3). 8.4静态标定试验 8.4.1概述 在线分析仪对煤炭在静态条件下的响应与在动态条件下的响应多半是不同的 当需要通过静态试 验来检查分析仪的标定状况时,首先应比较分析仪在静态条件下和在动态条件下的响应,求得静态条件 下的响应值和动态条件下的响应值的关系(静态/动态响应因子),然后将静态响应值转换为动态响应 值,再估计分析仪动态条件下的示值和参比值的关系 8.4.2试验程序 8. 4.2. 选择一个合适的比对周期(最好与动态比对试验的周期相同),在每个周期内按8.3.3的方式 采取 参比样,同时记录分析仪示值Aw,i 至少采取10个周期的双份参比样品,记录相应的分析仪 示值Ag 按GB474或GB/T19494.2规定,将每个参比样制备成粒度小于1mm(或小于3mm)的静 态标定样品(约5kg或特定的在线分析仪所需的量) 8.42.3将静态标定样品置于合适的容器中,放到分析仪探测区下进行测量 分析仪对每个静态标定 样品的探测时间应尽可能与选择的比对周期时间一致 记录每个样品的分析仪示值Aa 8.4.2.4按式(1)计算静态/动态响应因子 S(A fsR Asi. 式中 在线分析仪的静态/动态响应因子; fsR -分析仪对第i个周期的静态标定样品的响应值(示值),i=1,2,,n" As 分析仪对第;个周期内煤样的动态响应值(示值),i=1,2,,n Dy, 静态/动态数据对数目 8.4.2.5收集一组(至少15个)包含在线分析仪测量范围的样品,按GB474或GB/T19494.2规定从 每个样品中制备出一个小于1nmm(或小于3mm)的静态标定样品(约5kg,或特定的分析仪所需的量 和双份分析试样 8.4.2.6将每个静态标定样品置于分析仪探测区下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应尽可能与所选择的比对周期 的时间一致 记录每个静态标定样品的分析仪示值As. 8.4.2.7按有关的标准对每个双份分析试样进行被测量值的分析,得出参比值D.,和D. 8.4.2.8按式(2)分别将分析仪对该组参比样品在静态条件下的示值换算为动态条件下的示值 Apy,=Asl十fspR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1) 8.5数据分析 8.5.1根据8.3和8.4中测得的数据,计算 双份参比值的平均值D(见附录C中c.2.1); -分析仪动态条件下的示值A与双份参比值平均值D之间的差值d(见附录c中c.2.1.
GB/T19952一2005 8.5.2目视判断 按照附录E中给出的方法绘制分析仪示值A,对双份参比平均值D,的散点图,目视判断可能存 在的离群值和相关性 注;在执行全面的统计分析之前也可用附录E中给出的其他图解方法进行目视判断 8.5.3相关性检验 按C.2.2给出的公式,计算分析仪示值A与参比平均值D的线性相关系数,根帮,值的大小 判断A,与D是否线性相关 若A,,与D线性相关,继绩以下的步骤;若A,和万间缺乏相关性,应查找原因,排除问题后重 新进行试验 8.5.4离群值检验 离群值可能是由于与规定的试验程序有较大偏离的结果,也可能是计算错误,或记录错误,或数据 内随机变量的极端明显的偏离 当已知发生了与规定程序有较大偏离或出现异常时,所得的数值不管 是否与其他数据一致,都应舍弃 否则,应用统计判断法来检验离群值 按照C.2.3中给出的科克伦(Cochran)方法检查差值d中存在的离群值,并以99%的置信概率舍 弃离群值 注;原则上,在查不出任何原因时,离群值应保留 8.5.5差值的独立性检验 按照C.2.4中给出的方法检查一系列差值相互间的独立性 如果差值间相互独立,继续进行偏倚检验;否则,舍弃试验数据,检查试验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修改试验设计,重新进行试验 8.5.6偏倚检验 8.5.6.1斜率偏倚检验 按c.2.5中给出的程序计算分析仪示值A和双份参比平均值万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月,斜率 的方差Y,,并进行斜率份倚的最著性检验 若斜率偏倚不显著,继续进行截距偏倚检验; 若斜率偏倚显著,应查找原因,重新建立标定曲线 8.5.6.2截距偏倚检验 按照附录c中c.2.6的方法计算分析仪示值A,和双份参比平均值D,间差值的平均值乙和差值 的标准差S1,然后检验乙的显著性,作出有否截距偏倚的判断 8.6结果和解释 8.6.1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应包含如下的信息, 试验日期, 分析仪和所用参比样的标识; 有关的仪器参数, 试验条件 各个观测值 -8.5中的检验结果 8.6.2结果解释 斜率偏倚和截距偏倚的检验是基于假定当前的标定中A,=D的关系进行的 在开始试验的情况 下,当前的标定就是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建立起的初始的标定;否则,当前的标定是指正在使用中的标定 若存在显著的斜率偏倚或显著的截距偏倚,应先检查仪器本身基本性能是否发生变化(见7.5),若 不能归因于仪器的变化,则应考虑参比方法中是否包含了以前标定时未发生的变化,例如煤源的变化
GB/T19952一2005 等 若斜率偏倚显著,应重新建立标定曲线(利用当前的煤源);若没有显著的斜率偏倚,仅存在显著的 截距偏倚,则可对标定曲线进行校正,使分析仪根据校正后的标定曲线进行工作 操作测量性能 9.1概述 当分析仪的标定曲线已建立且没有显著的偏倚存在时,操作(动态)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就是分析 仪的测量准确度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可考虑使用以下两个指标中的一个或两个对分析仪的操作测量性能进行评价 -分析仪动态精密度; -比对动态精密度 9.2分析仪动态精密度测定 9.2.1试验方法 分析仪动态精密度可用以下两种比对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这两种试验方法基本排除了参比方法的 误差 双因素试验 1 在每一个周期内,用同一个参比方法采取双份样品(每份样品均由若干个子样组成),计算分析仪示 值与双份参比值平均值之差的方差;并计算双份参比值内的方差,由此估计出分析仪的动态精密度 该方法比较简单,但如果标定中存在系统偏差,将导致分析仪的精密度测量不准,标定中的系统偏 差将会加到分析仪上,使测得的分析仪动态精密度变差 2)三因素试验 在每个周期内,分别用两种独立的参比采样方法(不同的人、不同的采样点、不同的采样设备或方 法)采取两个独立的参比煤样(每个参比煤样都由多个子样组成) 分别将每个参比样制备成分析试样 进行分析,得到两个独立的参比值 通过分别计算分析仪示值与两个参比值之间差值的方差和两个参 比值之间差值的方差,估计出分析仪动态精密度 由于三因素试验方法要求有两个独立的参比采样系统,它能较好地消除各种系统误差,但必须确保 满足测试程序的所有要求 9.2.2目的 分析仪动态精密度的测定为达到两个目的 了解分析仪的基本测量性能; 与制造商的保证值进行比较 9.2.3试验程序 9.2.3.1双因素试验 9.2.3.1.1选择一个合适的比对周期,该周期应有足够长的时间以允许采取足够数目的子样而达到较 高的精密度(见附录A) 注,试验周期视现场操作条件和实际需要确定 9.2.3.1.2在每一个周期中,用同一采样方法(或采样系统)采取双份参比样(按照GB475或GB/T !9494.1的方法,将采取的若干子样交叉放人两个容器中);记录每个周期的分析仪示值A 9.2.3.1.3至少分别采取15个周期的双份参比样和记录15个周期的分析仪示值,确保分析仪示值的 记录与双份参比样的采取恰当同步(都代表同一周期内的煤炭质量) 9.2.3.1.4将采取的所有周期的双份参比样按照GB474或GB/T19494.2的规定制成分析试样,按 照相关的标准测定每个样品的特性值,得双份参比值D,和D, 9 .2.3.2三因素试验 9.2.3.2.1按9.2.3.1.1的原则选择一个合适的比对周期 1o
GB/T19952一2005 9.2.3.2.2在每一个周期中,分别用两个独立的采样方法或采样系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采样点;或 人工与机械各采一个样)各采取若干子样,构成两个参比样;记录每个周期的分析仪示值A 9.2.3.2.3至少分别采取40个周期的两个参比样,并记录每个周期的分析仪示值 确保分析仪示值 的记录与两个参比样的采取恰当同步(都代表同一周期内的煤炭质量). 9.2.3.2.4按照GB474或GB/T19494.2的规定,独立地将两组参比样制备成分析试样,并按相关的 标准测定它们的特性值,得到两组独立的参比值R..和R 数据分析 9.2.4.1双因素试验 9.2.4.1.1基本数据计算 按照附录D中D.1.1.2.1计算 双份参比值的平均值D -双份参比值D.和D..之间的差值lup; 分析仪示值A,与双份参比平均值D之差d 差值的平均值a; 差值的标准差S 9.2.4.1.2目视判断 按照附录E中的方法绘制分析仪示值A,对双份参比平均值D的散点图:目视判断可能存在的离 群值和其他问题 注;在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前也可使用附录E中给出的其他图解方法进行目视判断 9.2.4.1.3离群值检验 按照科克伦(Cochran)判据检验差值组中的离群值,(见附录D中D.1.1.2.2),并舍弃离群值 9.2.4.1.4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计算 按照附录D中D.1.1.2.3中的方法,计算 差值的方差Va; 双份参比值间差值的方差Vm 分析仪动态测量方差VA 分析仪动态测量标准差s 分析仪动态测量精密度P 9.2.4.1.5性能保证值检验 按照附录D中D.1.1.2.4中的方法检验分析仪的实际测量性能(标准差)s、与制造商提供的保证 值s,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9.2.4.2三因素试验 9.2.4.2.1基本数据计算 按照附录D中D.1.2.2.1中的方法计算;分析仪示值A与参比值R,R之间的差值dA,de; 两参比值R和R 之间的差值de 1.R2 9.2.4.2.2目视判断 按照附录E中的方法,绘制以下散点图: 分析仪示值A,对参比值R,的散点图 分析仪示值A,对参比值R.,的散点图; 参比值R,对参比值R.的散点图 目视判断可能存在的离群值和其他问题 注:在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前也可用附录E中给出的其他图解方法进行目视判断 11
GB/T19952一2005 9.2.4.2.3离群值检验 按照附录D中D.1.2.2.2中的方法,用科克伦(Coehran)方法分别检验三组差值d阳,de和 dA.中的离群值 舍弃离群值 9.2.4.2.4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计算 按照附录D中D.1.2.2.3中的方法[格拉布斯(Grubbs)估计技术]计算 三组差值的方差VA.N,VA.e和Ve Rl,R2; 分析仪、参比方法1和参比方法2的动态测量方差VA,V和Ve; 分析仪、参比方法1和参比方法2的动态测量标准差S,S和Se; 分析仪,参比方法】和参比方法2的动态测量精密度P,P和Pe 9.2.4.2.5测量性能保证值检验 按照附录D中D.1.2.2.4中的方法检验分析仪的实际测量性能标准差)S与制造商提供的保证 值(标准差)S,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9.2.5结果和解释 9.2.5.1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应包含如下的信息 试验日期; 分析仪的标识 有关仪器参数, 试验条件; 各个观测值; 9.2.4中的计算值 9.2.5.2结果解释 在无偏倚的情况下,P、就是分析仪的测量准确度 它是针对选定的比对周期内被探测的试验单元 而言 P和Pe是两个参比方法的测量精密度 g.3比对动态精密度测定 g. .3.1概述 比对动态精密度是分析仪测量性能的较为粗略的度量,用比对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它包含了参比 试验方法的误差 该方法比分析仪动态精密度的测定程序简单,多用于测量性能的常规监测 9.3.2目的 9.3中描述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 -测定操作测量性能中的一个指标; -检验它与以前的值相比是否有显著的变化 试验程序 3.3. 按照9.2.3.1.1中的原则,选择一个合适的比对周期 个周期内,采取若干个子样构成一个参比样;记录每个周期的分析仪示值A 2 9.3.3. 在每- 至少采取15个周期的参比样,并记录15个周期的分析仪示值 确保分析仪示值的记录和参 比样的采取恰当同步(都代表同一周期内的煤发质量 将采取的所有参比样按照GB474或GB/T19494.2的规定分别制备成分析试样,并按相关 的标准测定每个样品的特性值,得参比值R 数据分析 9.3.4.1基本数据计算 计算分析仪示值A,与参比值R,之差d 12
GB/T19952一2005 9.3.4.2目视判断 按附录E的方法绘制分析仪示值A,对参比值R,的关系图 目视判断可能存在的离群值和其他问题 注;在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前也可使用附录E中给出的其他图解方法进行目视判断 9.3.4.3离群值检验 按照科克伦(Cochran)方法检验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之差值组d中的离群值,舍弃离群值(见附录 D中D.2.2.2) 9.3.4.4比对动态精密度 按照附录D中D.2.2.3中的方法,计算 -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之差值的方差,Va; 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之差值的标准差,s -比对动态精密度P' .豆45与以前的值比较 按附录D中D.2.2.4的方法比较V.和V,这里Va为以前用此方法测定的分析仪示值与参比 值差值的方差;V.,为当前用此方法测定的差值的方差 如果这是首次常规监测中进行的比对试验 V可从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试验中得到 当用双因素方法进行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试验时,Vn= =Va; 当用三因素方法进行分析仪动态精峦度试验时,V=V十vu 9.3.5结果和解释 9.3.5.1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应包含如下的信息 试验日期 分析仪的标识 有关仪器参数 试验条件 各个观测值, 9.3.4中的计算值, -性能保证值的检验结果 9.3.5.2结果解释 比对动态精密度P是分析仪方法和参比方法随机误差的结合 如果当前的方差V 和以前的方差Va 间有显著性差异,且不能归因于分析仪的随机误差(见 7.5),应首先检查参比方法中是否存在自以前的比对试验以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这可通过测定当前试 验中参比方法的测量方差Vim,,并将其与以前的参比方差Vi.比较而加以确定 其次,被测煤炭品种和质量的变化也是随机误差增大的原因 它可能对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有影响 也可能对参比方法的结果有影响,也可能对两者都有影响 在找到误差增大的原因后,应适当调整仪器参数或试验条件,使分析仪测量性能重新达到可以接受 的水平 如果不能找到误差增大的明显原因,并且也不能确认是分析仪测量性能变差所造成,应考虑另外进 行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试验(见9.2),以鉴别分析仪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应用 10 0.1概述 7、8和9章中描述的试验程序包含了较宽范围的应用,适合于在线分析仪运行期间可能出现的各 13
GB/T19952一2005 种情况 10.2至10.6给出了每种情况适宜使用的试验程序 10.2初始试验(验收试验 在完成分析仪的安装调试后,进行以下a)至e)项试验;若制造商已经给出一个性能保证值,还要进 行d)项试验: 建立仪器稳定性基础值(见7); a bb 确认初级标定的有效性(见8); 测定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见9.2) C d)检验分析仪测量性能与制造商保证值的一致性(见9.2) 10.3常规试验 作为分析仪正常运行程序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如下的试验: 检查仪器的稳定性(见7). a b)检查比对动态精密度(见9.3). 10.4分析仪系统改变后的试验 当分析仪系统改变后,如维修或更换电子元器件后,进行如下的试验 重新建立仪器的稳定性基础值(见7) a b)确认或重新进行标定(见8); 检查比对动态精密度(见9.3) c 10.5参比采样系统改变后的试验 当可能影响参比方法精密度的参比采样系统的组件或设计发生变化时,进行以下的试验 检查仪器的稳定性(见7) a b)检查比对动态精密度(见9.3) 10.6煤炭质量改变后的试验 当煤炭质量发生明显变化,如新的煤源被引人时,进行以下的试验 检查仪器的稳定性(见7) a b)确认或重新进行标定(见8); 检查比对动态精密度(见9.3) 14
GB/T19952一200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比对试验方法 A.1概述 这个附录给出了在设计和执行比对试验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比对试验是对一组分析仪测量值(分析仪示值)与从相应的同一试验单元得到一组或二组参比值进 行比较的试验 因参比值本身也具有测量误差,因此必须小心地设计试验方法,以便正确评价分析仪的测量结果 为了对分析仪的测量性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应使用没有偏倚和精密度高的参比试验方法(采样,制 样和化验)测定参比值 比对试验方法用于标定的确认(见8)和仪器的操作测量性能评价(见9) 有两种基本的试验方法设计,即双因素试验和三因素试验均适用于本标准的要求 基本试验设计 A.2.1双因素试验 双因素试验用于确认标定的有效性(见8)和评定操作测量性能(见9.2和9.3) 它给出的分析仪 示值和一个或双份参比样品,都代表了所选择的试验单元或采样单元 对于标定试验和分析仪动态精 密度的测定,需要双份参比样品 对于比对动态精密度试验,只需要一个参比样品 图A.1给出了设 计一个确认标定有效性的试验方法和测定分析仪动态精密度的试验方法所需的基本步骤;图A.2给出 了测定比对动态精密度所需的基本程序 输煤皮带 参比试验方法 分折仪试被方法 双份采样1 双份采样2 条件化 仪用于旁流 双份样品1制样 双份样晶2制样 分析仪 双份样品2试验 双份样品1试验 双份样品1 双份H品2 分析仪示值4 参比值D 参比值Da 标定稍认或分析仪动态精密度 图A.1 标定确认或分析仪动态精密度的双因素试验流程图 15
GB/T19952一2005 输煤皮带 分析仪试验方法 参比试验方法 采样 条件化 仅用于旁流 样品制备 样品试按 分析仪 分析仪示值a 参比值R 比对动态精密度 图A.2比对动态精密度双因素试验流程图 A.2.2三因素试验 三因素试验用于测定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见9.2) 它给出一个分析仪示值和两个参比样品,代表 了所选择的试验单元或采样单元 参比样品被分别制备成分析试样进行分析,给出两个独立的参比值 用于这种情况的格拉布斯(Grubls)估计数据分析方法要求两个参比试验系统是相互独立的程序,也 即,由不同的操作者用不同的设备进行试验 图A3给出了设计一个用三因素法测定分析仪动态精密 度所需要的基本程序 输煤皮带 分析仪试验方法 参比试验方法2 参比试验方法1 采样 采样 条件化 仅用于旁流 制样 制样 分析仪 祥品分析 样品分析 分析仪示值4 参比值R 参比值 分析仪动态精密度 图A.3分析仪动态精密度三因素试验流程图 A.2.3安装布局 分析仪的安装布局视用户现场的设计,分析仪的类型和采样设施而定 最重要的考虑是,分析仪收 集数据后给出的一个分析仪示值必须与采取多个子样混合成为参比样后给出的参比值代表相同单元的 煤炭质量 16
GB/T19952一2005 图A.4和图A.5给出了适用于主流结构和旁流结构的典型布局,也有其他类型的布局,这里不再 给出 煤流 比对位置 主流分析仪 分析仪值 弃样 参比值R 初级采样兴 二级采样器 样品制备 样品分析 参比值R 样品分 停皮带采样 样品制备 双因杰认验参比试 验方法要求的纽成 三因来试参试 验方法2要求的附 加组成 图A.4典型的主流结构布局 煤流 弃样 参比值R 比对位置 初级果样器 二级采样器 样品制备 样品分析 分析仪值 旁流分析仪 样品制答 样品分析 人工采样 弃样 参比值R 双因素试验参比试验方法1D 要求的组成 三因素试轮参比试验方法2) 要求的附加组成 图A.5典型的旁流结构布局 A.3比对位置 为得到有效的推断,在煤流中进行比对试验的位置应清楚地确认 主流结构的比对位置尽可能设在接近于干预点的地方(见注1和图A.4),试验操作对主煤流没有 显著影响(见注2) 在一个典型的旁流结构中,分析仪安装在二级采样器的弃样流中,二级采样器的留 样常被用于提供参比值,其比对位置是初级样品(见图A.5和注3) 若留样不能得到或需要第二个参 比值时,可从流过分析仪的煤流中获取另 参比样(注4 迷1,干预点是指分析仪探测煤流的位置或采取初级子样或停皮带采样的位置 注2:在大多数流量大的主流结构中,分析仪对煤流几乎没有影响,虽然采样可能导致被采取的子样(留样)有较大 的变化,但它对主流(弃样)只有相当 小的影响,因为主流与子样的质量比很大 二级采样中,只要弃样与留 样的比例约为10:1或更高,采样将不会对弃样流有显著影响 注3:在这种情况下,用格拉布斯(Girubbs)检验得到的数值是针对初级样品中煤炭质量的测量精密度 它并没有 表明测定主流中煤炭质量的试验方法的精密度 注4:在一个采样系统中利用不同的比对位置构成一个三因素试验(Grubbs检验)是可能的 然而重要的是,在最 远的煤流落头处采样时,给出最终测定值的连续过程应该能被追溯 这常为停皮带采取的样品或初级样品 n
GB/T19952一2005 方差的估计 A,4 在比对动态精密度试验中,总方差是出现在分析仪示值和参比值之间的各个操作程序中的方差 之和 在合理设计的分析仪动态精密度试验中,分析仪方差和参比方法的方差是独立的,在各个情况下, 总方差都是出现在比对位置和参比值之间的各个操作程序中的方差之和 A.5比对周期 作为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的一项指标,测量精密度必须与一个特定的周期相关联才有确切的 意义 然而,一个比对周期最佳的时间长度是随对分析仪评价的内容而变的 当为一个特定的试验选择周期时,应考虑操作的需要,参比样的限制条件和试验方法的要求等诸多 因素 一个比对周期应有足够的时间,允许收集足够数目的子样,以便 给出一个合适的参比值精密度(见A.6); 减少由于仪器和样品呈送状态的变化引起的分析误差 减少任何同步性误差的影响 个合理的周期是一个能产生有意义的数值的时间,如1个小时或1个班,或与一个特定的批量相 关联的时间 这样的周期对于评价操作测量性能进行的各项试验可被认为是最佳的周期,但对常规监 测试验可能是不方便的 最终的选择必须依照实际情况而定 在确认标定有效性的试验中,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对煤炭质量范围有充分的代表性和能获得受实 际样品粒度与操作条件限制的参比值的最好精密度 对于测量分析仪动态精密度的试验,应考虑采用的参比试验方法的精密度与预期的分析仪精密度 相近的要求 在一个单独的比对周期内,因为数据采集通常是连续的,由数据采集和煤质周期性变化间的相关性 而导致的分析仪示值偏倚问题一般不会发生 如果上述情况可能发生,应按照与采集参比样子样要求 的相同方式定时采集数据,以避免这种相关性 参见国家标准GB/T19494中关于对煤炭质量有周期 性变化时的检测和处理方法 总的来说,一个试验中的周期数目应该足够多,总的时间应能保证覆盖预期的全部测量范围,干扰 因素(如铁)的所有变化都应在样品中有所体现 所需的比对周期的数目取决于试验方法和所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对于双因素试验,至少需要15个 周期才能改善统计检验的判断力 对于三因素试验,至少需要40个周期 另外还需要考虑预期的测量精密度 例如,由较短的比对周期而产生的较低的精密度需要较大数 目的观测值数据对,才能得出统计学上有意义的结论 比对周期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实际操作的考虑 它应该与煤炭质量的周期性变化不相关 否则,不 能得到合适范围的被测量值 在评价分析仪测量性能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一个错误的精密度信息,并 将导致一个不恰当的标定信息 A.6参比方法 对于安装了机械化采样装置的系统,参比样的采取和制备应按照GB/T19494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如果是人工采样,应按照GB475的要求采样并按GB474的要求制样 按照GB/T1997的要求采取和 制备焦炭样 如果分析测定的是浆状燃料,应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采样、制样和分析 若得不到相关的标准,则 采用当前通用的方法,然而,样品一经脱水,就可按照上述的国家标准进行制样和分析 应该注意各个子样的采取时间,以确保代表每个周期的参比样与分析仪采集的相应数据恰好同步 18
GB/T19952一2005 试验样品的分析应按照适用于被测量值的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 当进行三因素试验时,两个参比采样系统应当是独立的 所有的采样,制样和分析操作都应由不同 的人员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 估计在选定的周期内的单个参比样品的预期精密度(GB/T19494) 如果不能得到合适的精密度, 调整参比采样程序中的各种条件(GB/T19494.1或GB475中关于检验和调整采样精密度的内容),以 达到预期的精密度 19
GB/T19952一200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稳定性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B.1试验记录 将7.3中所得的试验数据填人表B.1中 表B.1分析仪稳定性试验数据 时间o 时间? 试验日期 试验日期 周 期 周 期 分析仪示值 分析仪示值 参比标准样1 参比标准样2 参比标准样1 参比标准样" 序 时 间 序 号 时 间 A1,0, A2,0, 注:表中A相A为时间0时分析仪在第i个周期的响应值(示值);表中A和A为时间时分析仪在 第i个周期的响应值(示值 B.2数据分析 B.2.1计算静态重复性方差V和平均响应值(示值)A: >A.0., >A.0. V B.1 VAl,0 习A (2An ,0 V B.2 2Ai. B.3 VAN. >A3 V B,4 A2, A1 B.5 A.0 A, >A B.6 20
GB/T19952一2005 A ->A B.7 7 A =一>A B.8 2.E. 式中 V -时间0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的静态重复性方差; AN,0 7 -时间0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2的静态重复性方差; '2., 时间于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的静态重复性方差; VA -时间乙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2的静态重复性方差 ' -时间0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的平均示值 ? A -时间0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2的平均示值; -时间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的平均示值 不. 时间下时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2的平均示值 B.2.2方差变化显著性检验 分别计算分析仪在不同时间对参比标准样1的重复测定方差比F和对参比标准样2的重复测定 方差比Fe V 或天 Fa r(大者为分子 B.9) V. V Y(大者为分子 B.10 Fe 或Fa V V应 VA2,o 式中符号意义同B2.1 查F分布表(表H.2),得临界值Fa.A.(95%置信概率,分子项自由度fi,分母项自由度. 分别将F和F值与Fo.n,比较 若FAGB/T19952一2005 分别比较t,l和a.十m- 若t<..m十m一2,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1的测量值无显著性变化;否则,有显著性变化 若t8 一),分析仪对参比标准样2的测量值无显著性变化;否则,有显著性变化. lo.05.(n十n一 B.2.4分析仪的基本测量精密度 按式(B.15)式(B.18)计算分析仪静态重复性标准差和95%置信概率下的精密度 B.15 SN.=/VN s=VE尸e=hm-xse B.16 -,一户-1 B.17 ta,-×S 方 ×S B.18 Se.=)/V心. 'A2.=la.05",一 A2. 22
GB/T19952一2005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标定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记录 将在8.4.2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填人表c.1中 表c.1标定试验记录 仪器型号 试验日期: 周期时间 参比值D 分析仪示值 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差值 周期序号 参比样号 A(动态 d=A一D D D. D dup C.2数据分析 c.2.1基本数据计算 1计算每个双份参比值的平均值D Di十D.7 D 2计算每个双份参比值间的差值du户 C.2 D:一D cu,= 3)计算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之差d d,=A一D C.3 c.2.2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的相关性检验(必要时) 按式(C.4)计算分析仪示值A与参比值D的线性相关系数" 2A×D一A×>D C.4 A ->Aw [>D-,(>D 若r0.5,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不相关;否则,相关 c.2.3离群值检验 用科克伦(Cochran)方法检验差值d中的离群值 找出d数据组中的最大值d,按式(c.5)计算统计量C C= 、/>l" C.5 f. 查表(表H.3),得99%置信概率下的临界值c n,l,n 比较c值与cC 0.ol,n: 若CGB/T19952一2005 C.2.4差值的独立性检验 1按下述方法确定中位值 将差值d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如果差值的数目"为奇数,中位值即为中间的那个数值(在 n十 位置上的数值);如果差值的数目为偶数,中位值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在"和"位置上的两 个数值的平均值). 2每个未经排序的差值减去中位值,记录结果和正,负号 3按以下方法确定总的转换数,和正将负结果数: 当相邻结果的符号保持不变时,转换数不变,符号变化(相反)时,转换数加1,忽略结果为0的数 据 记录总的转换数p和正、负结果的数目 用符号",表示正.负结果中较少的一组结果的数目;用"表示较多的一组结果的数日 4若用<10,从表H.4中查得与n,和n 相应的转换数的临界值A;若>闪,数据(差值)间是 相互独立的;否则,数据间缺乏独立性 5)若n>10,按以下方法进行数据间的独立性检验 计算转换数的期望值E(o a 2nn E(o) 十 C.6 1十1 b)计算转换数的标准差s(o) 2n1川(21 71" S(p) n1十n2:n1十n 计算转换数的正态偏离度 Ee C.8 S(p d如果=<1.96(95%置信概率),则数据间相互独立;否则,数据间缺乏独立性 C.2.5斜率偏倚检验 1用变量误差法(EIV计算分析仪示值A(A)与双份参比值的平均值D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 率8 SAn C.9) 3一 S S市7/4 式中 D十D./2 C.10 du=D一D C.11 >AD ->A,×>D C.12 -" S,D 吊=D-(>D C.13 (C.14 Si 一>dup一(Sdup 2计算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方差Vp Si 战 V=n-a! Y'w 5十o')十(S一9'(1十 (C.15 ] 式中 =s;-斗 c.16 S=习A?一(>A,?" C.17 24
GB/T19952一2005 检验斜率偏倚 3 计算统计量!. LBl C.18) V 将值与1分布表(表H.1)中查得的临界值..一2.,(95%置信概率,自由度n一2)比较: 若大二人的=..斜半偏筒不显着 若1,>M.n一2.,斜率偏倚显著 C.2.6截距偏倚检验 1计算分析仪示值与参比值之差值d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 C.19) 一>l >d d? C.20) S 2)计算统计量 a ×、厅 C.21 S 式中 分析仪示值A,与双份参比平均值互的差值的平均值 分析仪示值A,与双份参比平均值D的差值的标准差; Sa -数据对数 将!与表H.1中查得的临界值 .95%置信概率,自由度n-1)比较 o.05.n1 若1 ,截距偏倚显著 ta.0g,n一 数据一致性检验 当需要将后续的试验数据加人到初始数据中去时.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应检验新、老数据的一致性 见8.3.4注),检验方法如下 )分别计算两组数据(ad)的平均值和方差 ->d C.22 7 a d: 23 >d >d. Vaa n Sl dl? Ve C.25 7? 2检验两组数据方差的一致性 F-或下- 导 (大者为分子 C.26 查F表(表H.2),得临界值F 'a.0sA,2" 比较F与F n,0s,A,?: 若F<下 ,两方差间无显著性差异; 'a,05,八,2, 25
GB/T19952一2005 若F>Fs A.,两方差间有显著性差异 3检验两组数据平均值的一致性 计算结合标准差S a F C.27 S n b)计算统计量 一7 +? (C.28 s×、十一 查1值表(表H.1),得临界值 a.05.(l十n2-2) 比较!与 to.o5,n十那2一2; 若K
,两平均值间有显著性差异 >to.05.nl十n2一2》 若上述方差一致性和平均值一致性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则认为两组数据来自同一总体,可以合并 进行数据分析(见c.2);若上述检验之一或两者都有显著性差异,则两组数据不是来自同一总体,不能 结合,需查找原因,重新试验 26

消防吸水胶管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消防吸水胶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消防吸水胶管的编号:GB6969-2005采。消防吸水胶管共有11页,发布于2006-04-01
褐煤蜡测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褐煤蜡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褐煤蜡测定方法的编号:GB/T2559-2005。褐煤蜡测定方法共有23页,发布于2006-04-012006-04-01实施,代替GB/T2559-1981,GB/T2560-1981,GB/T2561-1981,GB/T2562-1981,GB/T2563-1981,GB/T2564-1981,GB/T3812-1983,GB/T3813-1983,GB/T3814-1983,GB/T3815-1983,GB/T3816-1983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