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711.3-2021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3部分:汽车空调

Off-cycletechnology/deviceenergysavingeffectsevaluationmethodsforpassengercars—Part3:Automotiveaircondition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3部分:汽车空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3部分:汽车空调的编号:GB/T40711.3-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3部分:汽车空调共有13页,发布于2022-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4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020
  • 实施日期2022-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3页
  • 文件大小760.47KB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3部分:汽车空调


国家标准 GB/40711.3一2021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3部分汽车空调 orreyeletehmology/(devieeenerysavingefeetsevaleton meth0ds forpassenger car'S一 Part3:Automotiveaireonditioner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里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40711.3一2021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5 试验条件 试验规程 试验结果 附录A规范性 汽车空调试验报告 参考文献
GB;/T40711.3一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71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的第3部分 GB/T40711已 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 第3部分:汽车空调; 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汽车集 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 司、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 公司、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联合 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宝马()服务有限公司、电装()投资有限公 司上海技术中心、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一汽-大 众汽车有限公司、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 投资有限公司、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兆,郑天雷,钱国刚牟连嵩、纪梦雪、薛庆峰、代向升、周健、黄佑贤,赵冬褪、 游典、,沈彪,马其贞、徐晓、张小容、郭鹏飞、崔庆贤、陈化荣、王师、田钧、叶红宇、胡珂、何润、李立飞、 贾雨、杜康、苑晓龙、胡辛楼,刘晨霞、张雨英、牛西友、姚长海、杨颖、陈晓露,宋轶男、焦志扬
GB/T40711.3一2021 引 言 加快发展节能汽车是缓解燃油供应矛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要求,我国发 布并实施了GB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 为鼓励先进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做好GB27999配套实施细则,基于鼓励先进、可量化评价的原则开展了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 效果评价方法的制定工作 鉴于不同循环外技术/装置的技术原理、节能效果以及应用程度存在差异,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也 存在不同,因此编制为分部分的文件 结合行业管理需要和技术应用特征,先行制定了换挡提醒装置 即将发布)、怠速起停系统、汽车空调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等技术/装置的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同时未来 亦不排除扩展纳人其他循环外技术/装置的可能 本文件的前四部分构成如下 第1部分:换挡提醒装置 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换挡提醒装置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 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怠速起停系统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3部分汽车空调 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空调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目的在于确定乘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评 价方法 每种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分别作为该文件的一部分,各部分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循环 外技术/装置标准体系 未来,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循环外技术/装置标准体系,促进行 业节能技术进步 IN
GB;/T40711.3一2021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3部分汽车空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汽车空调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汽车空调的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起的M类车辆 本文件适用于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的车辆,不适用于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第六阶段) GB/T192332020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19578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T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 Qc/T720汽车空调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27999和QC/T7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总体要求 4.1车辆生产企业或其授权代理者应将一辆代表被试车型的车辆提交给检验机构,同时提供车辆所使 用空调系统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说明信息 对于装配有自动和手动空调的车型,应选取自动空调车辆进 行试验;对于其他不同配置,按照空调能耗最大原则选取代表车辆,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 压缩机型式 -玻璃透光率; 车身颜色 4.2被试车辆应符合GB19578规定的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和GB18352.62016(或其他适用版本) 有关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4.3按照第5章、第6章要求进行试验,按附录A的规定记录试验用车辆参数和试验数据 按照7.l 和7.2要求计算空调燃料消耗量和目标值,计算结果以升每100千米(L/100.km)表示,圆整(四舍五人) 至小数点后三位;按照7.3要求计算节能效果,计算结果以升每100千米(L/100km)表示,圆整四舍五 人)至小数点后两位
GB/T40711.3一2021 5 试验条件 5.1试验室和试验设备 试验室和试验设备技术特性应符合GB/T19233一2020中B.2.1的规定;对于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 动力电动汽车(NOVC-HEV),试验设备技术特性还应符合GB/T197532021中4.2.2的规定 5.2试验燃料 试验燃料应符合GB/T192332020中5.3的要求 5.3环境条件 5.3.1环境温度应为(30士2)C 5.3.2环境相对湿度应为(50士5)% 5.3.3 车辆浸车和开启空测条件下燃料消耗量试验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为(6850士45)w/m,其他试验 过程无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强度以车体最高点平面位置为基准设定 5.4车辆准备 5.4.1按照GB/T19233一2020中5.2要求进行车辆准备 5.4.2按照GB/T19233一2020中B.2.3.2的方法于前排座椅布置乘员舱温度测量点 5.4.3对于具有怠速起停系统的车辆,关闭怠速起停系统或通过适当方式使其失效 5.4.4对于具有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的车辆,关闭空气质量控制系统或通过适当方式使其失效 5.5空调设定 5.5.1对于自动控制式空调,设定为“自动”模式,温度设定为不超过25C,空气循环开关置于内循环 及吹面模式位置(在“自动”模式下无法切换内/外循环或保持吹面模式位置的除外) 5.5.2对于手动控制式空调,将温度条件开关置于最大冷却模式位置;风量调节开关置于中间位置(向 高挡位取整)或按车辆生产企业要求设定;空气循环开关置于内循环位置及吹面模式 5.5.3如车辆无法满足6.3.5要求,自动控制式空调应降低温度设定,手动控制式空调应提高风量挡位 并重新进行试验,以此类推直至达到最强制冷设定 5.5.4对于具有中排、后排出风口的车辆,关闭中排和后排出风口及出风口控制开关(如有) 前排出 风口开度置于最大,出风口方向按车辆生产企业要求设定 试验规程 6 6.1试验准备 6.1.1按5.3.1和5.3.2要求设定环境温度、湿度 6.1.2放置车辆并连接排气取样系统等测试设备,确认燃油管路无泄漏并充分排气 6.1.3按GB/T19233一2020中6.2要求进行底盘测功机设定 6.2试验循环 按照GB/T19233一2020中4.3规定的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进行测试
GB;/T40711.3一2021 6.3开启空调条件下车辆燃料消耗量(rC)测定 6.3.1打开全部车窗,汽车空调空气循环开关置于外循环位置,风量调节开关置于中间位置(向高档位 取整),此过程中压缩机应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6.3.2车辆以(90士2)km/h等速行驶20min;对于ovC-HEV,按照GB/T19753一2021中c.3.2进 行预处理 6.3.3关闭车辆动力系统和全部车窗 按5.3.3设定太阳辐射强度后,车辆静置30nmin 6.3.4按5.5要求开启并设定车辆空调后,立即按照GB/T19233一2020中6.4~6.5要求进行试验,并 按照GB/T192332020中7.17.4计算试验结果;对于NOVC-HEV,按5.5要求开启并设定车辆空 调后,立即按照GB/T197532021中6.1及6.4要求进行试验,并按照GB/T197532021中7.2计算 试验结果 6.3.5试验过程中,以不小于1Hz的采集频率实时连续记录5.4.2要求温度测量点的温度变化 当试 验进行到15min时,所有温度测量点平均温度应不大于23C,否则中止试验,按照5.5重新设定后重 新按照6.16.5顺序进行试验 当试验进行到15min后至试验结束,所有温度测量点平均温度超过 23C的累计时长不应超过10s,否则试验无效,按照5.5重新设定后重新按照6.16.5顺序进行试验 6.4关闭空调条件下车辆燃料消耗量(Co)测定 6.4.1关闭太阳辐射 按照6.3.1、6.3.2进行操作 6.4.2关闭车辆空调和全部车窗后,立即按照GB/T192332020中6.4一6.5要求进行试验,并按照 GB/T19233一2020中7.1一7.4计算试验结果;对于NOvC-HEV,关闭车辆空调和全部车窗后,立即按 照GB/T197532021中6.1及6.4要求进行试验,并按照GB/T19753一2021中7.2计算试验结果 6.5重复性检验 按照GB/T19233一2020中B.3.5要求分别对开启空调和关闭空调试验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 试验结果 7.1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 按照公式(1)计算该车型空调的燃料消耗量 FC=FC一-FCoe 式中: 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FCA FC -车辆开启空调条件下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车辆关闭空调条件下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FCofFF 7.2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目标值 按照公式(2)计算该车型空调的燃料消耗量目标值: Te=0.000772×CM十0.725 2 式中: 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目标值,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T Ac CM 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3汽车空调节能效果 7.3.1如按7.1计算得到的车型空调燃料消耗量大于或等于7.2中相应目标值,则该车型空调不具有
GB/T40711.3一2021 节能效果 7.3.2如按7.1计算得到的车型空调燃料消耗量小于7.2中相应目标值,则按照公式(3)计算该车型空 调的节能效果试验结果,按照公式(4)计算该车型空调的节能效果值 FC下=Tc一FCc×K 式中 FC -汽车空调节能效果试验结果,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K 使用比例系数,取0.3. FC=min[FCr,0.2] 式中 FC -汽车空调节能效果值,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
GB;/T40711.3一2021 附 录 A 规范性) 汽车空调试验报告 A.1车辆及制造厂基本信息 .1.1车辆的商品名称或厂牌, A A.1.2车辆型式 .1.3车辆类别 AA A.1.4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A.1.5制造厂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地址(如适用). A.2车辆说明 ..2.1整车参数 A A.2.1.1整车整备质量: kg A.2.1.2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A.2.1.3额定载客数 人 A.2.1.4车身型式 A.2.1.5驱动轮;前、后、4×4?” A..2.1.6 车身颜色: A.2.2发动机 A.2.2.1 发动机型式 A.2.2.2发动机型号 A.2.2.3发动机排量 A.2.2.4燃料喷射系统型式;高压共轨/机械泵/VE泵/单体泵/泵喷嘴/其他? A.2.2.5生产企业推荐的燃料: kW A.2.2.6最大功率 r/mln A.2.2.7增压装置;有/无” 点火系统压燃传统点火或电子点火" A.2.2.8 A.2.3变速器 A.2.3.1变速器型式;手动/非手动” A.2.3.2挡位数: 总速比(包括轮胎受载下滚动周长):[道路车速(km/h)/1000:/min)7 A.2.3.3 -挡 a b 二挡 1 按(GB/T150892001的定义 2)制除不适用者
GB/T40711.3一2021 三挡 c d 四挡 e 五挡 f 六挡: 其他 8 A.2.3.4主传动比 A.2.4轮胎 A.2.4.1型号 A.2.4.2尺寸 A.2.4.3充气压力 kPa A.2.4.4受载下滚动周长 A.2.5润滑剂 A.2.5.1 A.2.5.2型号: A.2.6空调系统 A.2.6.1空调型号/空调控制器型号 A.2.6.2空调生产厂家 A.2.6.3控制方式;手动/自动?” 压缩机型式 A.2.6.4 压缩机型号 A.2.6.5 压缩机排量 A.2.6.6 A.2.6.7制冷剂: A.3结构特征 A.3.1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是/否 A.3.2符合GB/15089一2001中3.5.1规定条件的M,G类汽车;是/否 如是MG类汽车,填写以 下内容 单车计算爬坡度: b 接近角: 离去角 e 纵向通过角 d 前轴离地间隙 mm 后轴离地间腺 mm g 前后轴间的离地间隙 mm A.4试验结果 A.4.1空调设定状态 A.4.1.1空调设定温度(自动控制式空调填写): A.4.1.2风量设定挡位(手动控制式空调填写):
GB;/T40711.3一2021 A.4.2开启汽车空调co排放量 /km A.4.2.1cO排放量低速区间). g g/km A.4.2.2CO排放量(中速区间: A.4.2.3cO.排放量(高速区间. g/km A.4.2.4cO排放量(综合) g/lkm A.4.3开启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 A.4.3.1燃料消耗量(低速区间 L/100km A.4.3.2燃料消耗量(中速区间 L/100knmm A.4.3.3燃料消耗量(高速区间 L/100km A.4.3.4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A.4.4关闭汽车空调CO排放量 g/km A.44.1cO排放量低速区间) A.4.4.2CO.排放量(中速区间: g/km A.4.4.3cO排放量(高速区间. g/km g/k A.4.4.4cO排放量(综合): m A.4.5关闭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 A.4.5.1燃料消耗量(低速区间 L/100km A.4.5.2燃料消耗量(中速区间 L/100knmm A. .4.5.3燃料消耗量(高速区间 /100km A.4.5.4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nm A.4.6汽车空调CO,排放量 A.4.6.1CO排放量(低速区间: g/km A.4.6.2cO排放量(中速区间. g/km A.4.6.3cO排放量(高速区间). g/km g/km A.4.6.4CO排放量(综合):; A.4.7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 A.4.7.1燃料消耗量(低速区间 L/100knmm A.4.7.2燃料消耗量(中速区间 L/100km A.4.7.3燃料消耗量(高速区间 L/100km L/100km A.4.7.4燃料消耗量(综合): A.5节能效果 A.5.1汽车空调燃料消耗量目标值 I/100km A.5.2汽车空调节能效果试验结果 L/100km A.5.3汽车空调节能效果值: L/100km A.6检验机构信息 A.6.1车辆提交申请日期
GB/T40711.3一2021 A.6.2负责进行试验的检验机构 A.6.3试验报告编号: A.6.4地点: A.6.5日期: A.6.6签名:
GB;/T40711.3一2021 考文 参 献 [1]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3部分:汽车空调GB/T40711.3-2021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的今天,如何降低车辆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的第3部分——汽车空调GB/T40711.3-2021应运而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该评价方法。

汽车空调概述

汽车空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汽车装置。它可以在炎热的夏季为驾驶员和乘客创造舒适的驾乘环境。然而,汽车空调的使用也会带来排放和能耗等环境问题,如何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排放的目的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评价方法介绍

GB/T40711.3-2021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汽车空调制冷性能与功耗

该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汽车空调在实际使用中的制冷效果和功耗表现。可以通过测试车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实际制冷量和功耗数据来计算得出。

2. 汽车空调在启停状态下的能耗和温度变化

这是评价汽车空调的关键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测试车辆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能耗和车内温度数据来计算得出。特别是对于怠速状态下的汽车空调使用,切实降低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3. 汽车空调对排放的影响

汽车空调的使用也会带来相应的排放问题。通过测算车辆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排放数据,可以得到汽车空调对排放的影响程度。

结论

汽车空调GB/T40711.3-2021评价方法是一种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估汽车空调的性能和节能效果,特别是在怠速状态下的使用情况下。该方法将有利于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的编号:GB/T40711.2-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共有13页,发布于2022-05-01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编号:GB/T40711.4-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共有13页,发布于2022-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