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709.22-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22:scrapingtherap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的编号:GB/T21709.22-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共有18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20
  • 实施日期2014-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464.00KB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


国家标准 GB/T21709.22一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 Standardizedlmanipulationsofaeupunetureandmoxibustion- Part22:Serapingtherapy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21709.22一2013 前 言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了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 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 9部分;穴位贴敷 10部分;穴位埋线 第 第 11部分电针 12部分;火针; 第 第 13部分;芒针; 第 4部分;针; 5部分;眼针; 第 第 16部分;腹针; 第 17部分鼻针; 第18部分;口唇针; 19部分;腕踝针 第 第 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第22部分;刮痧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2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5)归口 本部分由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负责起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金生,刘智斌、王莹莹、王敬、杨金洪、雷正权、姜爱平、陈枫、刘冬霞、王听、 皆明杰、咎强、胡俊霞
GB/I21709.22一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 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刮痧的术语和定义、手法、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刮痧技术操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一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GB/T21709.4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 GB/T21709.5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srapingtherapy 刮痧 用特制的器具,依据中医经络喻穴理论,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3.2 刮痧板utensilforscraping 由牛角、眨有,陶瓷、玉石等质地坚硬的材质制成的板状器具,是刮修的主要工具 3.3 刮痧介质mediumforseraping 刮痧时涂抹在刮拭部位的润滑护肤增效制剂,如刮痧油、刮痧乳等 出痧eruptionm 刮痧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 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器具 根据病症和刮痧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刮痧板和刮痧介质 刮痧板材质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应 符合GB/T168862005的要求 常用刮痧板和刮痧介质的种类参见附录A
GB/T21709.22一2013 4.1.2部位 刮痧时选取适当的刮痧部位,以经脉循行和病变部位为主,常刮部位有头,颈、肩、背,腰及四肢等 施术部位应尽量暴露,便于操作 4.1.3体位 根据病症特点、刮痧部位和患者体质等方面,选择患者舒适持久、,术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常用 的刮痧体位参见附录B 4.1.4环境 刮痧室内应保持整洁卫生,温度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4.1.5消毒 4.1.5.1刮痧板 刮痧板使用后应及时消毒,不同材质的刮痧板应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其中: 水牛角刮痧板宜用1:1000的新洁尔灭或75%医用乙醇或0.5%的碘伏进行擦拭消毒; 眨石、陶瓷,玉石刮痧板除可按a)擦拭消毒,还可高温、高压或煮沸消毒 b 4.1.5.2部位 刮痧部位应用热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或75%乙醇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洁或消毒 4.1.5.3术者 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或洗手消毒液清洗干净,或用75%乙醉棉球擦拭清洁 4.2施术方法 4.2.1刮痧基本方法 4.2.1.1握持刮痧板方法 根据所选刮痧板的形状和大小,使用便于操作的握板方法 一般为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 由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和小指紧贴刮舫板边角,从刮痧板的两侧和底部三个角度固定 刮痧板 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以肘关节为轴心 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4.2.1.2涂抹刮痧介质 取适量刮痧介质,置于消毒后的拟刮拭部位,用刮痧板涂抹均匀 4.2.1.3刮痧的次序 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全 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背腰、上肢、胸腹及下肢;局部刮痧者,如颈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 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刮痧顺序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GB/I21709.22一2013 4.2.1.4刮痧的方向 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 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法,由前向后,或 采用散射法,由头顶中心向四周;面部一般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颈肩背腰部正中,两侧由上 往下,肩上由内向外,肩前、肩外,肩后由上向下;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腹部则应由 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4.2.1.5刮痧的补泻方法 刮痧的补泻方法为临床常用的综合手法,可分为 a)刮痧补法;刮痧时,刮痧板按压的力度小,刮拭速度慢,刮拭时间相对较长 宜用于体弱多病、 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或对疼痛敏感者等; 刮移污法;刮痧时,刮痧板按压的力度大,刮拭速度快,刮拭时间相对较短 b 宜用于身体强壮、 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 刮痧平补平泻法;介于刮痧补法和刮痧泻法之间 刮痧时,刮痧板按压的力度和移动速度适 中,时间因人而异 宜用于虚实夹杂体质的患者,尤其适宜于亚健康人群或健康人群的保健 刮痧 4.2.1.6刮痧的时间 刮痧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痧间隔和疗程: 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次一30次,通常一名患者选3个一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min~ 20nmin,全身刮痧宜20min30min; 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d6d,或以皮肤上痧退、手压皮肤无痛感为宜,若刮痧部位的痧斑未 b 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 急性病痊愈为止,一般慢性病以7次10次为一疗程 4.2.1.7刮痧的程度 刮痧的程度包括刮拭的力量强度和出痧程度: 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先轻刮6次10次,然后力量逐渐加重,尤其是经过穴位部位 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刮拭6次10次后,再逐渐减力,轻刮6次一10次 每个部位刮拭约 -30次,使悲者局部放松,有舒适的感觉为宜 20次 b 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 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对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 出痧 4.2.2刮痧手法 根据病症和刮痧部位的不同,刮痧操作的力量大小,迷度快慢,刮拭方向,刮痧板边角接触的部位以 及刮痧配合手法应有所不同,刮痧手法见附录C 4.2.3常用部位的刮痧方法 人体头部,颈部、肩部、背腰部,胸部、腹部和四肢部位的刮痧方法见附录D
GB/T21709.22一2013 4.3施术后处理 刮痧后处理见附录E 4.4适应症 刮痧可广范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和多发性疾病,常见的适应症参见附录F 注意事项 5.1刮彤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刮炒时,应避免风扇、空调直接 吹刮拭部位 5.2刮痧后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min以内不宜洗澡 5.3年迈体弱、儿童,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宜用轻刮法刮拭 5.4凡肌肉丰满处(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痧板的横面(薄面、厚面均可)刮拭 对一些 关节处、四肢末端,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的部位宜用刮痧板的棱角刮拭 5.5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者,宜采用逆刮法,由下向上刮拭 禁忌 6.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出现浮肿者 6.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白血病、血友病等 6.3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痴肿包块等 6.4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 6.5刮痧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等 6.6特殊部位,如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胳,前后二阴以及大血管显现处等部位,孕妇的 腹部、腰骶部
GB/I21709.22一2013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刮痧板和刮痧介质的种类 A.1常用刮痧板的种类 A.1.1按材质分类 A.1.1.1水牛角刮痧板 用天然水牛角加工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的作用 A.1.1.2硕石刮痧板 用特殊的眨石加工制成,具有镇惊、安神、祛寒的作用 A.1.1.3陶瓷刮痧板 用陶瓷材料烧制而成具有耐高温,防静电的作用 A.1.1.4玉石刮痧板 用玉石材料加工而成,具有请热、润肤,美容的作用 A.1.2按形状分类 A.1.2.1椭圆形刮痧板 呈椭圆形或月圆形,边缘光滑,宜用于人体脊柱双侧,腹部和四肢肌肉较丰满部位刮痧 A.1.2.2方形刮痧板 -侧薄而外凸为弧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形,呈方形,宜用于人体躯干,四肢部位刮炒 A.1.2.3缺口形刮痧板 边缘设置有缺口,以扩大接触面积,减轻疼痛,宜用于手指、足趾、脊柱部位刮痧 A.1.2.4三角形刮痧板 呈三角形,棱角处便于点穴,宜用于胸背部肋同隙.四肢木端部位刮糖 A.1.2.5梳形刮痧板 呈梳子状,可以保护头发宜用于头部刮痧 A.2常用刮痧介质的种类 A.2.1 刮痧油 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肌发表、缓解疼痛、帮助透痧以及润
GB/T21709.22一2013 滑护肤增效等作用 宜用于成人刮痧,或刮痧面积大者,或皮肤干燥者 A.2.2刮痧乳 天然植物合成的乳剂,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润滑护肤增效的作用 宜用于儿童刮痧, 或面部刮痧,或拔罐进行走罐时
GB/I21709.22一2013 附 录B 资料性附录 常用的刮痧体位 B.1坐位 患者侧身坐于椅上.一只手扶于椅背上;或双腿分开,面向椅背坐于椅上.双手扶于椅背上;或坐于 方凳、圆凳上,双手扶于桌边或床边,暴露头,颈,肩、上肢和背部 宜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肩部、背部和 上肢部位的刮痧 头痛、感冒、颈痛、肩痛等病症刮痧治疗时多选择此种体位 B.2仰靠坐位 患者坐于椅上,背部靠于椅背,暴露颈项前部及胸前部位 宜用于面部,颈前、胸部、肩部和上肢部 位的刮痧 咽部不适、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肩痛等病症刮痧,全身刮痧以及面部美容时多选择此种 体位 B.3扶持站位 患者前倾稍弯腰站于床,桌或椅前,双手扶床边、桌边或椅背,使背部、下肢部暴露 宜用于背部、腰 部、臀部和下肢部位的刮痧 背痛、腰痛、腿痛及下肢不适等病症刮痧治疗时多选择此种体位 B.4仰卧位 患者面朝上仰卧于床上,暴露面、胸、腹及上肢内侧 宜用于面部、胸部、腹部和上肢内侧部位的刮 痧,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妇女和全身刮痧者 腹泻,腹痛、肥胖等病症刮痧,全身刮,面部美容以及心肺 不适患者的胸部刮痧时多选择此种体位 B.5俯卧位 患者面部朝下,俯卧于床上,暴露头、颈、背、臀及下肢后侧 宜用于头后部,颈部、肩上、背腰、臀部 和下肢内,外、后侧的刮痧 颈痛、肩痛、背痛、腰痛、疲劳、腿痛,失眼等病症刮痧,全身刮痧以及背部刮 痧配合拔罐走罐时多选择此种体位 B.6侧卧位 患者侧身卧于床上,暴露侧半身及身体前后侧 宜用于肩部、,臀部和下肢外侧的刮痧 肩周疼痛 髋部疼痛以及下肢一侧骨关节疼痛刮痧治疗时多选择此种体位
GB/T21709.22一2013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刮痧手法 C.1刮痧手法分类 C.1.1按力量大小分类 C.1.1.1 轻刮法 刮痧时刮彤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 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 红,无瘀斑 此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以及辨证属于虚证的患者 C.1.1.2重刮法 刮彤时刮彤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此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双侧、下 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者以及辨证属于实证、热证的患者 C.1.2按移动速度分类 C.1.2.1 快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30次/min以上 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以及辨证属于急 性、外感病症的患者 c.1.2.2慢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30次/min以内 此法宜用于体质虚弱者,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内 侧等部位以及辨证属于慢性、体虚内伤病症的患者 C.1.2.3颤刮法 用刮痧板的边角与体表接触,向下按压,并做快速有节奏的颤动,100次/min以上;或在颤动时逐 渐移动刮痧板 此法宜用于痉挛性疼痛的病症,如胁痛、胃痛、小腹痛和小腿抽筋等 C.1.3按刮拭方向分类 C.1.3.1直线刮法 又称直板刮法 用刮痧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 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 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C.1.3.2弧线刮法 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 而定 此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C.1.3.3逆刮法 指与常规的刮拭方向相反,从远心端开始向近心端方向刮拭 此法宜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
GB/I21709.22一2013 患者或按常规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 C.1.3.4旋转法 刮痧时做有规律的顺时针,道时针方向旋转刮拭,力量适中,不快不慢,有节奏感 此法宜用于腹部 肚胳周围、女性乳房周围和膝关节骨周围 C.1.3.5推刮法 刮痧时,刮拭的方向与术者站立位置的方向相反 如术者在患者的右侧前方,刮拭患者左侧颈肩部 时,宜采用此法 c.1.4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摩擦法 C.1.4.1 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 此法宜用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脚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用于刮痧前,使患者放松 C.1.4.2梳刮法 使用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刮痧板或 刮痧梳与头皮呈45"角,动作宜轻柔和缓,如梳头状,故名梳刮法 此法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 精神紧张等病症 C.1.4.3点压法 又称点穴手法 用刮痧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 速抬起,重复操作5次一10次 此法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 的骨骼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 C.1.4.4按揉法 刮痧板在体表经络穴位处作点压按揉,点下后做往返来回或顺逆旋转 操作时刮痧板应紧贴皮肤 而不移动,每分钟按揉50次100次 此法宜用于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 穴位 c.1.4.5角刮法 使用角形刮痧板或使刮痧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5"角,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 手法要 灵活,不宜生硬,避免用力过猛而损伤皮肤 此法宜用于四肢关节、脊柱双侧经筋部位、骨突周围肩部 穴位,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 c.1.4.6边刮法 将刮痧板的长条棱边与体表接触成45"角进行刮拭 此法宜用于对大面积部位的刮拭,如腹部,背 部和下肢等 C.2面部常用手法 C.2.1平抹法 刮痧板平面接触皮肤,使用腕力作单方向刮拭,也可以双手持板向两侧刮拭 注意手法平稳、力量
GB/T21709.22一2013 均匀、移动平滑,接触面积大 此法宜用于面部的额部、颧部以及颈部等 C.2.2平推法 刮痧板与体表形成5"~15"角,单方向推动皮肤 可单手持板,推动过程中用另一只手固定被推皮 肤,或双手持板,用另一板压住皮肤,防止牵拉皮肤 注意手法柔和、力量一致 此法宜用于面部的额部 以及颈部等,如推鱼纹尾 C.2.3平压法 用板的端面或平面接触皮肤,压一下松一下,宜连续压4次6次 此法特点是着力即起、压而不 实,力到即止,与点压法不同 此法宜用于区域较小,不适合刮拭的穴区,如迎香,四白等穴周围 C.3刮痧特殊手法 C.3.1弹拨法 用刮痧板的边角在人体肌、经筋附着处或特定的穴位处,利用腕力进行有规律的点压,按揉,并迅速 向外弹拨,状如弹拨琴弦,故名弹拨法 操作时手法轻柔,力量适中,速度较快,每个部位宜弹拨3次~ 5次 此法宜用于治疗骨关节,韧带等处的疼痛 c.3.2拍打法 又称击打法、叩击法 握住刮痧板一端,利用腕力或肘部关节之活动,使刮痧板另一端平面在体表 上进行有规律的击打,速度均匀,力度和缓 此法宜用于腰背部、前臂、胭窝及其以下部位 c.3.3双刮法 又称双板刮痧法 双手各握一板,在同一部位双手交替刮拭,或同时刮拭两个部位 双手均匀用 力,平稳操作 此法宜用于脊柱双侧和双下肢 c.3.4揪痧法 又称扯痧法,挤痧法 五指屈曲,用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大拇指夹持施术部位,把皮肤与 肌肉揪起,或撕扯特定部位,迅速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揪一放,直到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瘀点 此法宜 用于头面部的印堂、颈部天突和背部夹脊穴等部位 C.3.5挑痧法 又称放痧法 刮痧后,皮肤上出现明显凸起的瘀斑、痧瘤或青紫肿块,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用三棱针 或一次性采血针头,紧贴皮肤平刺,放出瘀血少许,使獠血、邪毒得泻 术后用碘伏消毒,并用胶布或创 可贴加压固定 此法宜用于朋窝,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扩张之瘀血,也可用于中暑、急性腰扭伤、下肢 静脉曲张等病症 三棱针的操作规范应符合GB/T21709.4的要求 C,4 与刮痧配合的方法 C.4.1刮痧拔罐法 刮痧与拔罐配合使用,先刮痧,然后在刮痧的部位留罐或走罐 此法宜用于背部和下肢部位的病 症,如颈肩痛、腰背痛以及失眠、座疮、疲劳等 拔罐的操作规范应符合GB/T21709.5的要求 10
GB/I21709.22一2013 C.4.2刮痧按摩法 刮彤疗法与按摩疗法配合使用,可先按摩后刮痧,也可先刮痧后按摩 此法宜用于颈部、背腰部及 四肢部位 按摩后刮痧,可以增强按摩的效果;刮痧后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痧斑吸收,提高刮痧 效果 1
GB/T21709.22一2013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常用部位的刮痧方法 D.1头部 D.1.1头部两侧刮痧 从头前侧太阳穴附近向风池穴方向刮拭(胆经) 选用坐位,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部右侧,保持头部 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刮拭头部左侧,从太阳穴附近开始,绕耳上,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穴方向 刮拭,先轻刮,然后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最后再逐渐减力轻刮 每一侧刮拭10次 20次为宜,以使患者头部放松、有舒适的感觉为宜 D.1.2头顶部向前刮痧 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 选用坐位,术者一手呈八字扶持患者前 额,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刮痧板,首先刮拭头顶部正中,从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刮拭10次~ 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顶部双侧,刮拭的力量和次数同正中部位刮拭 D.1.3头顶部向后刮痧 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头后部至颈项方向刮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 选用坐位,术者一手扶持患者 头顶前部,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首先刮拭头后部正中,从百会穴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 府穴方向刮拭,刮拭10次一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后部双侧,从头顶部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池穴方向 刮拭,其刮拭力量和次数同头后部正中部位刮拭 D.2颈部 D.2.1颈部正中刮痧 从颈上的风府穴向大椎穴、陶道穴方向刮拭(督脉) 宜选用坐位,患者低头向前倾,术者一手扶持 患者头顶部,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从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穴下的陶道穴,轻刮10次- 20次为宜,身体消瘦、颈椎棘突明显突出者,宜用刮痧板的边角,由上向下依次点压按揉每一个椎间隙 3次5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D.2.2颈部脊柱两侧刮痧 颈部脊柱两侧分别从天柱穴向下刮至风门穴(膀胱经) 宜用直线刮法、重刮法刮拭,每一部位刮拭 20次~30次为宜 风门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 D.2.3颈部外侧刮痧 颈部左右两侧分别从风池穴,完骨穴刮至肩井穴(胆经),从肩上过肩井穴并延长至肩头 颈部外侧 宜采用轻刮法、直线刮法和弧线刮法刮拭,每一部位刮拭20次一30次为宜 肩井穴可采用点压法、按 揉法 12
GB/I21709.22一2013 D.3肩部 D.3.1肩上部刮痧 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向肩井穴、肩穴方向刮拭,每侧刮拭20次一30次为宜 风池穴、 肩井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 D.3.2肩脾内侧刮痧 从后发际天柱穴向大籽穴、膈俞穴方向刮拭(膀胱经) 每侧从颈上一直刮至肩内侧嗝俞穴以下, 宜用直线刮法,重手法刮拭,每侧刮拭20次30次为宜 D.3.3肩后部刮痧 先用直线轻刮法由内向外刮拭肩冈上下,然后用弧线刮法刮拭肩关节后缘的腋后线,每一部位刮 拭20次30次为宜 D.3.4肩前部刮痧 采用弧线刮法刮拭腋前线,每侧从上向下刮拭20次一30次为宜 D.3.5肩外侧刮痧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手腕处使上肢外展45”,刮拭肩关节外侧的三角肌正中及两侧缘,用重刮 法、直线刮法刮拭,每侧刮拭10次一20次为宜 D.4背腰部 背腰部正中刮痧 D.4.1 从上向下刮拭背腰部正中(督脉) 采用轻刮法,刮拭10次一20次为宜 身体消瘦、椎体棘突明显 突出者,宜用刮痧板的边角,由上向下依次点压按揉每一个椎间隙3次5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D.,4.2背腰部脊柱两侧刮痧 -,第二侧线之间的区域 从上向下采用直线重刮法刮拭,每侧刮拭 从上向下刮拭背腰部膀胱经第一 20次30次为宜 D.5胸部 D.5.1胸部正中刮痧 从天突穴向下刮至剑突处(任脉) 采用轻刮法,刮拭10次一20次为宜 D.5.2胸部两侧刮痧 用刮痧板薄面边缘,采用轻刮法、角刮法由内向外刮拭,每一肋间隙刮拭10次一20次为宜,从上向 下依次刮至乳根,乳头部位跳过 13
GB/T21709.22一2013 D.6腹部 D.6.1腹部正中刮痧 分别从上穴向下刮至中肮穴、下院穴,从气海穴向下刮至关元穴,中极穴(任脉) 选用仰卧位,从 上向下刮拭,中间绕开肚胳 用边刮法、重刮法刮拭20次一30次为宜 D.6.2腹部两侧刮痧 从肋缘向下刮至小腹部,由内向外依次刮拭肾经、胃经和脾经循行区域,每个部位用边刮法刮拭 20次一30次为宜 D.7上肢 上肢外侧刮痧 D.7.1 由上向下依次刮拭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循行区域 每一部位刮拭10次一20次为宜 合谷穴、 外关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 D.7.2上肢内侧刮痧 由上向下依次刮拭肺经、心包经和心经循行区域 每一部位刮拭20次一30次为宜 内关穴、神门 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 下肢 D.8 D.8.1 下肢外、后侧刮痧 以膝关节为界分上下两段分别刮拭,由上向下依次刮拭胃经,胆经和膀胱经循行区域 每一部位刮 拭10次一20次为宜 环跳穴,承山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弹拨法,委中穴可采用击打法,挑痧法 D.8.2下肢内侧刮痧 以膝关节为界分上下两段分别刮拭,由上向下依次刮拭脾经,肝经和肾经循行区域 每一部位刮拭 10次一20次为宜 三阴交、血海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 14
GB/I21709.22一2013 附 E 录 规范性附录 刮痧后处理 E.1刮痧后正常情况的处理 刮痧后应用干净纸巾、毛巾或消毒棉球将刮拭部位的刮痧介质擦拭干净 刮痧过程中产生的酸、 麻、胀、痛、沉重等感觉,均属正常反应 刮痧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 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都是刮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即 min20min即可 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刮痧结束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休息15 E.2刮痧后异常情况的处理 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仆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 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平卧位,饮用一杯温开水或温糖水,并注意保温,或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穴、人中、 内关、足三里,涌泉穴
GB/T21709.22?2013 ? ?? ?? F.1? ???,?,?θ??,к??,?,з?,в? 桢???? F.2 ?????????,?? F.3 ???? F.4 ? ????? F.5? ??

刮痧GB/T21709.22-2013操作规范

刮痧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医手法,具有很多益处。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通畅经络、调节身体机能等作用。然而,如果刮痧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反效果。

因此,在进行刮痧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T21709.22-2013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根据该标准,刮痧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适当的工具:使用适合自己手感的工具,如牛角板、玉石板等。刮痧板的尺寸、材质、形状等都要符合相关规范。
  • 消毒及卫生:在操作前,一定要对刮痧板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也要做好卫生防护措施。
  • 确定刮痧方向:刮痧时需要确定好刮痧的方向,应遵循经络走向和血流方向,不可逆向刮动。
  • 掌握力度:刮痧的力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用力或过轻。一般来说,刮痧后皮肤会出现红色瘀斑,但不应该出现淤血、疼痛等情况。

除此之外,还需了解刮痧的禁忌症,如患有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等患者不宜进行刮痧操作。

总之,在进行刮痧操作时,一定要认真遵循国家标准GB/T21709.22-2013,并结合自身体质和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只有在正确的方法下,才能为身体带来更多益处。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的相关资料

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类似的标准

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的编号:GB/T30225-2013。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共有10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的编号:GB/T21709.21-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4-12-012013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