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328-2009

机织学生服

Wovengarmentsforstude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织学生服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织学生服的编号:GB/T23328-2009。机织学生服共有16页,发布于2010-01-012010-01-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7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1.020
  • 实施日期2010-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734.56KB

机织学生服


国家标准 GB/T23328一2009 机织学生服 Wovegarmentsforstudents 2009-03-19发布 2010-0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3328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深圳市默根服装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泰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裕达服装有限公司、深圳市思贝特服饰用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敏、许鉴、袁惠芸、钱国庆、李业赞、李光亮、陈汉武、戴伟烽、膝万红、 陈国强
GB/T23328一2009 机织学生服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织学生服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 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学生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1335.1服装号型男子 GB/T1335.2服装号型女子 服装号型儿童 GB/T1335.3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达 GB/T2910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291l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耐汗溃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3923.l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4802.1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484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 GB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42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乞弧 GB/ /T 8629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9995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18401 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GB/T21295 F/T0105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01095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FZ/T80002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FZ/T80004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GB/T23328一2009 要求 使用说明 3.1 使用说明按GB5296.4和GB18401的规定执行 3.2号型规格 3.2.1号型设置按GB/T1335.1.GB/T1335.2.GB/T1335.3的规定选用 3.2.2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1335.1、GB/T1335.2,GB/T1335.3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3.3原材料 3.3.1面料 按国家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面料 3.3.2里料 采用与所用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宜的里料 3.3.3辅料 3.3.3.1衬布、垫肩 采用与面料尺寸变化率、性能、色泽相近的粘合衬和垫肩,其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3.3.3.2缝线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质量的缝线;绣花线的缩率应与面料相适应;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 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装饰线除外). 3.3.3.3纽扣,拉链及金属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纽扣(装饰扣除外)、拉链及金属附件,无残疵,外表光滑,无利边利角 3.4经纬纱向 前身顺翘,不允许倒翘 领面、后身,袖子、前后裤片的允斜程度不大于3%,色织或印花、条格料不 大于2%. 3.5对条对格 面料有明显条格在1.0cm及以上的按表1规定 表1 单位为厘米 部位名称 对条对格规定 备 注 遇格子大小不一时,以衣长二分之 条料顺直,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 左右前身 上部为主 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0.3 斜料贴袋左右 袋与前身 遇格子大小不一时,以袋前部为主 对称,互差不大于0.5(阴阳条格例外. 条料对称,互差不大于0.2 遇有阴阳格,以明显条格为主 领尖、驳头 条料顺直,格料对横以袖山为准,两袖对称,互差不 袖子 大于0.8 背缝 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 摆缝 格料对横,袖窿10.0以下互差不大于0.4 裤侧缝 侧缝袋口10以下处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4, 3.6拼接 挂面在驳头下,最下扣眼位置以上允许一拼,但应避开扣眼位,领里可对称一拼(立领不允许),裙 子,裤子腰头在后中缝或侧缝处允许一拼,其他部位除设计需要外不允许拼接
GB/T23328一2009 3.7 色差 领子,驳头,前后过肩,前腰头与大身的色差不低于4级,里子的色差不低于3-4级 覆粘合衬或多 层料所造成的色差不低于3-4级,其他表面部位与大身色差不低于4级 套装中上装与下装的色差不 低于4级 3.8外观疵点 外观疵点按表2规定,各部位划分见图1 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超过一处降为下一个缺 陷等级,如;轻缺陷降为重缺陷,以此类推 表2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疵点名称 1号部位 2号部位 3号部位 3 粗于二倍粗纱3根 不允许 长1 长3 cm3cm cm6cm 不允许 粗于三倍粗纱4根 不允许 长小于2.5cm 经缩 不允许 不明显 长小于cm,宽小于1 cmm 颗粒状粗纱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色档 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轻微 斑疵油、锈、色斑 不允许 不影响外观 不大于0.2cm 注:未列人疵点按其形态,参照本表相似疵点执行 图1 3.9缝制 3.9.1针距密度按表3规定,特殊设计除外
GB/T23328一2009 表3 项 目 针 备 距密度 注 明暗线 3cm不少于12针 包缝线 3cm不少于9针 手工针 3cm不少于7针 肩缝,袖窿、领子不少于9针 3em不少于5针 三角针 以单面计算 细线 1em不少于12针 锁眼 粗线 1cm不少于9针 细线 每眼不少于8根线 钉扣 缠脚线高度与扣眼止口厚度相适应 粗线 每眼不少于6根线 3.9.2各部位缝制平服,线路顺直、整齐,牢固,针迹均匀,上下线松紧要适宜,起止针处及袋口应回针 缉牢 3.9. 领子平服,不反翘,领子部位明线不允许有接线 3 3.9.4饷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 袋与袋盖方正,圆顺,前后、高低一致 3. .g. 5 各部位缝份不小于0.8cm. 3 .9.6所有外露缝份应全部包缝 3.9.7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 眼位不偏斜,锁眼针迹美观、整齐、平服 3.9.8钉扣牢固,扣脚高低适宜 钉扣不得钉在单层布上(装饰扣除外),缠脚高度与扣眼厚度相适宜, 缠绕三次以上(装饰扣不缠绕).收线打结应结实完整,线结不外露 3.9.9四合扣上下扣松紧适宜,牢固,不脱落;扣与扣眼及四合扣上下要对位 3.9.10饷拉链缉线顺直,拉链带平服,左右高低一致 3.9.11对称部位基本一致 3.9.12商标位置端正,号型标志准确清晰 规格尺寸允许偏差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尺寸允许偏差按表4规定 表4 单位为厘米 部 位 名 称 允 许偏差 衣长 士1 .0 胸围 士2.0 领大 士0,8 总肩宽 士1.0 短袖袖长 士0.8 装袖 士1.2 长袖袖长 连肩袖 士l.5 裤裙)长 士1.0 腰围 士2.0 整烫外观 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溃及亮光,覆粘合衬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及起皱
GB/T23328一2009 3.12理化性能 3.12.1水洗尺寸变化率 水洗尺寸变化率按表5规定 表5 备 注 部位名称 优等品 -等品 合格品 1.0 1.5 只考核关门领 领大 2.0 胸围 1.5 习 衣长 1.5 -2.5 3.5 腰围 >一1.0 1.5 -2.0 2.5 裤长 >一1.5 2.5 裙长 3.12.2洗后外观 成品经洗涤后不可出现破洞、明显扭曲变形等外观变化其配件应不变形、变色、生锈、脱落 3.12.3色牢度 3. .12.3.1里料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不低于3-4级,耐洗沾色色牢度不低于3级;绣花线耐洗沾色色牢度 不低于3级 3.12.3.2面料的色牢度允许程度按表6规定 表6 单位为级 色牢度允许程度 项 目 优等品 -等品 合格品 变色 >4 >3-4 >3 耐洗色牢度 沾色 >4 >3- 3 变色 >4 >3-4 >3 耐汗溃色牢 沾色 >4 >3-4 >3 干摩 >4 >3 耐摩擦色牢度 湿摩 3(深色2-3) >3-4(深色3 > 变色 >3-4 >3 耐水色牢度 沾色 >4 >3-4 >3 耐光色牢度 变色 >4 >3-4 >3 按GB:/T48.3规定,颜色大于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为深色颜色小于等于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为浅色 12.4起毛起球 成品起毛起球允许程度按表7规定 表7 单位为级 产 等 品 级 起毛起球允许程度 优等品、一等品 合格品 注:磨毛,起绒类产品不考核起毛起球
GB/T23328一2009 3.12.5绀裂 绀裂按GB/T21295规定 3.12.6裤后档缝接缝强力 裤后裆缝接缝强力按GB/T21295规定 3.12.7回潮率 主面料的回潮率按表8规定 表8 产 品 等 级 回 潮 率 优等品 >5,0 >3.0 -等品 合格品 >1.0 注:只考核GB18401规定的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 3. 12.8纤维成分和含量 纤维成分和含量按FZ/T01053的规定 3.12.9基本安全性能 成品的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按GB18401规定 检测方法 4.1检验工具 4.1.1钢卷尺 4.1.2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 4.1.3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GB/T4841.3) 4.2成品规格测定 4.2.1成品的主要部位规格选用按3.2.2规定 4.2.2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按表4规定,测量方法按表9规定,测量部位见图2 表g 部 位 序号 测 量规定 衣长 由前身左襟肩缝最高点垂直量到底边,或由后领中垂直量到底边 胸围 扣上组扣(或合上拉链)前后身平摊沿袖窿底缝水平横量周围计算) 领大 领子摊平横量,立领量上口,其他领量下(叠门除外) 开门领不考核 装袖由肩袖缝的交叉点量至袖口边中间,连肩袖由后领中沿肩袖缝的交叉点量至袖口 袖长 边中间 总肩宽 由袖肩缝的交叉点平摊横量 腰围 扣上裤裙)钩(纽扣)沿腰中间横量(周围计算 裤长 由腰上口沿侧缝摊平垂直量至脚口 短裙由腰上口沿侧缝摊平垂直量至裙底边;连衣裙由肩缝最高点垂直量裙底边或由 裙长 后领缝正中量至裙底边
GB/T23328一2009 图2 4.3外观测定 4.3.1一般采用灯光检验,用40w青光或白光日光灯一支,上面加灯罩,灯罩与检验台面中心垂直距 离为80cm士5cm 4.3.2如在室内利用自然光,光源射人方向为北向左(或右上角,不能使阳光直射产品 检验时应将 产品平放在检验台上,台面铺白布一层,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平摊产品的表面,目光与产品中间距离 为35cm以上 4.3.3测定色差程度时,被测部位应纱向一致 人射光与织物表面约成45"角,观察方向大致垂直于 织物表面,距离60.cm目测,并与GB/T250样卡对比 4.3.4针距密度的测定方法为;在成品上任取3cnm测量(厚薄部位除外) 4.3.5纬斜率按式(1)计算
GB/T23328一2009 纬纱条焰》倾斜与水平最大距离×100% 纬斜率= 衣片宽 4.4理化性能测定 4.4.1水洗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按GB/T8629规定执行 在批量样本中随机抽取三件成品测试,结 果取三件的算术平均值 若同时存在收缩与倒涨试验结果时,以收缩(或倒涨)的两件试样的算术平均 值作为检验结果 4.4.2洗后外观测试方法按4.4.1规定执行 4.4.3耐洗色牢度、耐汗溃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测试分别按GB/T3921、 GB/T3922、GB/T3920,GB/T5713,GB/T8427(方法3)规定执行 4.4.4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按GB/T4802.1规定执行,试样与精梳毛织品起球样照(绒面,光面,粗梳 毛织品起球样照对比 4.4.5缝子绀裂程度取样部位按表10规定,测试方法按附录A规定执行 表10 取样部位名称 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 后领中向下25 cnm 袖缝 袖窿处向下10cm 摆缝 袖窿底向下10cm 裤后缝 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 裤侧缝 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下档缝 下档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裙缝 可任意取样 4.4.6成品裤后裆缝接缝强力取样部位按附录B规定,测试方法按GB/T3923.1规定执行 4.4.7回潮率测试按GB/T9995规定执行,计算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回潮率 4.4.8纤维含量测试按GB/T2910,GB/T2911、FZ/T01057(所有部分)、FZ/T01095等规定执行 4.4.9甲醛含量测试按GB/T2912.1规定执行 其中印花等特殊处理产品试验应单独做印花等特殊 处理部分,试验结果取最高者 4.4.10pH值测试按GB/T7573规定执行 异味测试按GB18401规定执行 4.4.11 4.4.12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测试按GB/T17592规定执行 检验分类规则 5.1检验分类 成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1.1出厂检验项目按第3章规定,3.12除外 出厂检验规则按FZ/T80004规定 5.1.2型式检验项目按第3章规定 质量等级划分 5 2 成品质量等级划分以缺陷是否存在及其轻重程度为依据 抽样样本中的单件产品以缺陷的数量及 其轻重程度划分等级,批等级以抽样样本中单件产品的品等数量划分 5.2.1缺陷划分 单件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即构成缺陷 按照产品不符合本标准和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外观的影响程度,缺陷分成三类:
GB/T23328一2009 严重缺陷 a 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称为严重缺陷 b 重缺陷 不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但较严重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缺陷,称为 重缺陷 轻缺陷 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影响较小的缺陷,称为轻缺陷 5.2.2质量缺陷判定依据 质量缺陷判定依据见表l1 表11 项目 序号 缺陷 轻 缺 缺 陷 重 重 商标不端正,明显歪斜;钉商 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内容缺项 使用说明内容不正确 标线与商标底色的色泽不相适 宜;使用说明内容不规范 使用粘合衬部位脱胶、渗 胶,起皱 熨烫不平服;有亮光 轻微烫黄;变色 变质;残破 有明显污渎,面料大于2em'; 表面有污溃;表面有长于1cm 有严重污溃,污溃大于 cm';水花大于 里料大于 的连根线头三根及以上. 30cm 4cm 缝制不平服,松紧不适宜;底 有明显拆痕;毛、脱、,漏大于等 f cm;表面部位布边针眼 边不圆顺;包缝后缝份小于 毛、脱、漏大于2cem 0.8cm;毛、脱、漏小于1cem 外露 连续跳针或30cm内有两处 领子部位有1个单跳针,其余以上单跳针;四、五线包缝有跳 链式针迹跳线 部位30cm内有两个单跳针 针;锁眼缺线或断线0 5 cm 以上 外观及 继明线宽窄不一致 缝制 质量 锁眼、钉扣、各个封结不牢固; 眼位距离不均匀,互差大于 眼位距离不均匀,互差大于 em;扣与眼或四合扣上、下 0.6 0.3cm;扣与眼或四合扣上、下 扣互差大于0.6cnm 扣互差大于0.3e cmm 领子面、里松紧明显不适宜 领子面、里松紧不适宜,表面 除领子部位以外其余部位30cm 不平服;领尖长短或驳头宽窄互 链式线迹跳线 内有两处以上单跳针或连续 差大于0.3cm 跳针 领窝明显不平服、起皱;纳领 领窝不平服、起皱;纳领子以 10 子以肩缝对比偏差大 肩缝对比)偏差大于0.6cmm. 于1.0cm. 纳袖不圆顺;前后不适宜;吃 1 势不均匀;两袖前后不一致,互 差大于1cm.
GB/T23328一2009 表11(续 重 缺 陷 项目 序号 轻缺陷 严重缺陷 灿缝不顺直,两袖长短互差大 12 于0.8cm;两袖口大小互差大于 0.4cm双层 门襟长于里襟0. 5cm~ l.0cm;里襟长于门襟0.5 门襟长于里襟1.0cm以上 cm; 13 门,里襟止口处反吐;门襟不里襟长于门襟0.5cm以上 顺直 外观及 肩缝不顺直,不平服;两肩宽 14 缝制 窄不一致,互差大于0.5cm 质量 口袋、袋盖不圆顺;袋盖及贴 袋大小不适宜;开袋豁口及嵌线 袋口封结不牢固;毛茬;袋口 15 宽窄互差大于0.3cm;袋位前无垫袋布 后、高低互差大于0.5cem 16 装拉链明显不平服 装拉链不平服,露牙不一致 拉链或缝制部位经洗涤试验 缝制部位经洗涤试验后 17 破损 后起拱 规格允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50%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50%及 规格超过本标准规定 18 许偏差 以内 以上 100%及以上 纽扣、金属扣包括附件 线衬等辅料的色泽与面料不 等)脱落;金属件锈蚀;上述 相适应 钉扣线与扣的色泽不 辅料 19 配件在洗涨试验后出现脱 相适宜. 落或锈蚀 纬斜 超过本标准规定50%及以内 超过本标准规定50%以上 20 对条对格 21 超过本标准规定50%及以内 超过本标准规定50%以上 面料倒顺毛,全身顺向不 图案 22 致;特殊图案顺向不 到 面料或里料色差不符合本标 面料或里料色差不符合本标 色差 23准规定半级;里布影响色差低于 准规定半级以上 3级 2,3号部位超过本标准规定 疵点 24 1号部位超过本标准规定 低于本标准规定2针以内(含 针距 25 低于本标准规定2针以上 2针) 注1:以上各缺陷按序号逐项累计计算 注2;本表未涉及的缺陷可根据标准规定,参照规则相似缺陷酌情判定 注3:丢工为重缺陷,缺件为严重缺陷 注4;明显 不影响整体效果,但能感觉到疵点的存在,目视时容易辨认出 10
GB/T23328一2009 5.3抽样规定 外观质量检验抽样数量按产品批量 500件(套)及以下抽验10件(套) 500件(套)以上至1000件(套[含1000件(套]抽验20件(套). 1000件(套)以上抽验30件(套). 理化性能检验抽样根据试验需要,一般不少于4件(套) 5.4判定规则 5.4.1单件(样本)判定 =0 优等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一 轻缺陷数<4 -等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6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3 合格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8或 严重缺陷数" =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6 批量判定 5.4.2 优等品批;外观检验样本中的优等品数>90%,一等品和合格品数<10%(不含不合格品),各项理 化性能测试均达到优等品指标要求 -等品批;外观检验样本中的一等品以上的产品数>90%,合格品数<10%(不含不合格品,各项 理化性能测试均达到一等品指标要求 合格品批.合格品产品数>90%,不合格品数<10%(不含严重缺陷不合格品) 各项理化性能测试 均达到合格品指标要求 当外观缝制质量判定和理化性能判定不一致时,执行低等级判定 5.4.3抽验中各批量判定数符合上述规定为等级品出厂 5.4.4抽验中各批量判定数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进行第二次抽验,抽验数量应增加一倍;如仍不符 合本标准规定,应全部整修或降等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成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按Fz/T80002执行 1l
GB/T23328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缝子绀裂程度试验方法 A.1原理 在垂直于服装(或缝制样)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接缝处脱开,测量其脱开的最大距离 A.2仪器和工具 A.2.1织物强力机,夹钳距离可调至10.0emm,夹钳无载荷时移动速度可调至5.0cm/min,预加张力 重锤)为2N,夹钳对试样的有效夹持面积为2.5cem×2.5em. A.2.2裁样剪刀 A.2.3钢直尺,分度值为1mm. A.3试验环境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士2)C,相对湿度(65士4)% A.4试样要求与准备 A.4.1试样尺寸:5.0cm×20.0cm,其直向中心线应与缝迹垂直 A.4.2试样数量;从成品服装的每个取样部位(或缝制样)上各截取三块 A.4.3试样预处理;在温度(20士2)C及相对湿度61%一69%的标准大气中,试样吸湿调湿平衡 A.5试验步骤 A.5.1将强力机的两个夹钳分开至10.0cem士0.1cm,两个夹钳边缘应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移动方向 A .5.2将试样固定在夹钳中间试样下端先挂上2N的预加负荷钳,再拧紧下夹钳),使试样直向中心 线与夹钳边缘相互垂直 A.5.3以5.0” cm/min的速度逐渐增加至规定的负荷见表A.1)时,停止夹钳的移动,然后在试样上 垂直量取其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见图A.1,测量值精确至0.05cm 若试验中出现纱线从试样中滑脱 现象,则测试结果记录为滑脱 若试验中出现试样断裂、试样撕破或缝线断裂现象,则在试验记录中予 以描述 表A.1 试样名称 试验规定负荷/N 67士1.5 2日/"以上织物 丝绷 52R/m及以下织物或 45士1.0 服装面料 G7g/m以上的缎类织物 其他纺织织物 100士2.0 服装里料 70士1.5 12
GB/T23328一2009 20.0cm 最宽距离 接缝线 图A.1 A.6试验结果 分别计算每部位各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cm 若三块试 样中仅有一块出现滑脱,则计算另两块试样的平均值,若三块试样中有两块或三块出现滑脱,则结果为 滑脱 若试样出现织物断裂、织物撕破或缝线断裂,则结果为织物断裂、织物撕破或缝线断裂 13
GB/T23328一200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裤后档缝接缝强力试验取样部位示意图 o G m 5 横向取样 图B.1 14

机织热熔粘合衬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织热熔粘合衬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织热熔粘合衬的编号:GB/T23327-2009。机织热熔粘合衬共有15页,发布于2010-01-012010-01-01实施
高纯氢氧化铟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纯氢氧化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纯氢氧化铟的编号:GB/T23361-2009。高纯氢氧化铟共有5页,发布于2010-01-012010-01-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