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221-20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Specificationsforsurface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Genera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的编号:GB/T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共有28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4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60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8页
  • 文件大小1.37M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国家标准 GB/T35221一20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Speifieatiomsftorsurfaeemeteoroogiealobseration一General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5221一2017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地面气象观测的通用要求 4.1时制 4.2日界和时界 4.3校时 4.4观测记录 4.5区站号确定 4.6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信息 4.7观测项目 4.8观测方式 4.9观测时间 4.10单位 地面气象观测场 5.1环境要求 5.2坐标 建设和维护 5.3 仪器布置 5,4 5.5地址迁移 5.5.1观测记录 5.5.2对比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值班室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7.1一般要求 7.2技术性能 7.3维护和检定 7.4平行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8.1自动观测记录 8.2人工观测记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工四(三)次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样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人工24次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样式 24 参考文献
GB/35221一2017 前 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系列标准包括以下17项标准 GB/T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GB/T3522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 GB/T3522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能见度; GB 3522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 GGB/T35225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 GB 35226 象观测规范 空 气温度和湿度; GB 35227 象观测规范风向和风速; 35228 降水量; GB 35229 气象观测规范雪深与雪压; 35230 蒸发; 象观测规范辐射 GB 35231 象观测规范日照; GB 35232地面 GB/T3523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温; 象观测规范冻土 GB 35234 气象观测规范电线积冰 GB 35235 GB/T3523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状态; GB/T3523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山西 省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吉林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宗曼畔涂满红、杨志彪、谢永德、曹铁、宋世平、高民、李莉、葛春风
GB/T35221一2017 引 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可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 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是保证上述气象业务质量前提 代表性 是指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应能代表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准确 性是指观测记录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比较性是指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 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 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连续性是指观测资料时间序列的不间断性 站 址选择、仪器安装位置直接影响地面气象观资料的代表性;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期限、观测仪器性能和 规定的观测方法决定气象观测的准确度;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等方面高度统一可以保证地面 气象观测资料的可比性;对比和平行观测可以保证台站迁移或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进行观测时资 料序列可订正性,以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为了保证在我国境内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观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便 于资料的国际,国内交换、共享和使用,保证我国境内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上的标 准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IN
GB/35221一20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的通用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技术要求以及地 面气象观测记录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中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1221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 QX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QX/T8气象仪器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31221.QX/T8.QX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要素meteorologiealelement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3.2 地面气象观测surlacemeteorologiealobservation" 借助仪器和人工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 3.3 自动气象站automaticmeteorologiealstation -种能自动地观测、存储和传输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 3.4 区站号stationindexnumber 用五位数字或字母组成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唯一编号 注;区站号中前两位为区号或类别号,后三位为站号 3.5 日界daybondary 地面气象观测中人为地划定一日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界线 地面气象观测的通用要求 4.1时制 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
GB/T35221一2017 京时 4.2 日界和时界 4.2.1自动观测日照、辐射以地方平均太阳时的24时为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真太阳时24时为日界, 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的20时即世界时12时)为日界 自动观测连续记录的每小时分钟数据从上一时次后的01分开始,至本时次正点即00分结束 4.2.2 4.3校时 观测时钟采用北京时,自动观测以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为观测时钟 以经过统一授时的计算机时钟 为准来校对采集器时间 4.4观测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应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 4.5区站号确定 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应使用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确定的区站号,其 他类型观测站应使用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确定的区站号 其他部门所属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为方便气象观测资料的传输、存储和共享亦宜确定区站号 4.6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信息 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信息包括 -观测站经度、维度、拔海高度 区站号,观测项目; 仪器清单、标定记录、安装或更换日期及维护记录; 观测站照片,全景图 周围环境变化情况 其他对观测质量有影响的记载 4.7观测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包括云、气象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空气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量、日 照、蒸发量,地温(包括地表温度,草面温度、雪面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雪深和雪压、冻士、电线积 冰、地面状态、辐射(包括总辐射净全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紫外辐射、长波辐射),以及 根据需要开展的其他项目 注:地表温度亦称地面温度或地面0厘米温度 4.8观测方式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即自动气象站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 目测和人工器测 4.9观测时间 4.9.1自动观测应在正点后1min内完成定时观测数据的读取并将数据写人定时观测数据文件内 注自动观测的定时观测数据就是正点00分的观测数批
GB/35221一2017 4.9.2人工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正点前30min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 正点前15min内完成云、气象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空气湿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气压、 地温、雪深等项目的观测,气压观测时间应接近正点 正点前20min内观测雪压、冻土、蒸发量、地面状态等项目; 观测顺序应统一并保持长期稳定 4.10单位 气象要素的单位名称及符号见表1 表1气象要素的单位名称及符号 要素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云量 成 云高 米或千米 m或km1 气象能见度 米或千米 m或km 气压 百帕 hPa 气温 摄氏度 水汽压 百帕 Pa 相对湿度 百分率 露点温度 摄氏度 度 风向 方位 风速 米每秒 m/s 降水量 毫米 mm 日照时数 分或小时 min或h 蒸发量 毫米 mmm 地温 摄氏度 雪深 厘米 cm 雪压 克每平方厘米 g/cm" 冻土深度 厘米 cm 电线积冰直径和厚度 毫米 mm 电线积冰重量 克每米 g/m 辐照度 瓦每平方米 w/m 曝辐量 兆焦耳每平方米 MU/m
GB/T35221一2017 5 地面气象观测场 5.1环境要求 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见GB31221 为专项服务需要而设立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其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确定 5.2坐标 观测场的坐标是指观测场中心位置的经度、结度和拔海高度,每个观测场都应测定坐标值 有气压 观测项目时还应测定测压仪器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 经度、纬度精确到秒,拔海高度精确到0.1m 5.3建设和维护 5.3.1观测场的建设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坦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20m(南北 向);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只采用自动气 象站观测而没有人工器测项目时观测场可取7m(东西向)×10m(南北向);建在高山,海岛等 特殊环境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其观测场可按需要确定 -观测场四周宜设置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或颜色太暗的材料,围栏门宜开在北面 高度应在1.2m以下 -场地应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应超过20cm; 场内不应种植作物; 有人工观测项目的气象观测站,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应铺设30cmm一50cm宽的小 路,小路不应使用对气象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沥青);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或埋设电缆管,电缆沟(管)应做 到防水、防鼠,并便于维护; 观测场的防雷应符合QX4的要求 5.3.2对草层的养护不应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 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持场地 积雪的自然状态 5.4仪器布置 应符合以下要求 -观测场内的仪器布置应互不影响且便于观测操作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各仅器设能东两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东两间隔不小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仪器与 围栏的距离不小于3m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人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面,观测仪器感应面不应受任何障碍物影响 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的 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日照以及风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 台上; 反射辐射净全辐射,地球长波辐射观测仪器安装在3倍仪器安装高度的半径区域内,下 垫面应保持自然状态 仪器设备安装、维护和检查按表2的要求进行,仪器安装的高度和深度以观测场地面为基准
GB/35221一2017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仪器设施的布置可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灵活掌握 表2仪器安装要求 仪器名称 安装要求 误差范围 基准部位 干湿球温度表 高度1.50m 士5cm 感应部分中心 高度1.53m 士5enm 感应部分中心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高度1.52m 士5em 感应部分中心 温度计 高度 1.50m 士5cm 感应部分中部 湿度计 在温度计上层横隔板上 上部固定在温度表支架的上横梁 毛发湿度表 士5enm 感应部分中部 温度、湿度传感器 高度1.50m 雨量器 高度70cm 土3em 口缘 虹吸式雨量计 仪器自身高度 翻斗式遥测雨量计 仪器自身高度 雨量传感器 高度不低于70. 口缘 cm 口缘 小型蒸发器 高度70c cm 士3cm 大型蒸发器 高度30cm 口缘 士lcm 地面温度表(传感器 感应部分和表身埋人土中一半 感应部分中心 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 感应部分和表身埋人土中一半 感应部分中心 em,10em,15em,20em 深度5 感应部分中心 士lcm 曲管地温表(浅层地温传感器 倾斜角45°曲管地温表 土5 表身与地面 深度40cm,80cnm 士3enm 直管地温表(深层地温传感器》 深度160 感应部分中心 cm 士5em 深度320cm 土10cm 冻土器 深度50cm350cm 士3em 内管零线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士0.5" 日照计(传感器》 结度以本站纬度为准 方位正北 士5" 底座南北线 支架高度1.50m 土10cm 支架安装面 -0.25? 辐射表(传感器》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表;方位正北 底座南北线 炒 直接辐射表;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 士0.1? 风速器(传感器 安装在观测场高10; 风杯中心 1一12 安装在观测场高10m~12m 风标中心 风向器(传感器 方位指北杆 方位正北 士5" 士5em 电线积冰架 上导线高度220 导线水平面 cm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水银槽盒中心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象牙针针尖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 气压计传感器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感应部分中心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采集器箱
GB/T35221一2017 5.5地址迁移 5.5.1观测记录 观测场地址迁移,应保持获取观测资料的完整,原地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1日,新地址的 正式观测记录应从1月1日开始 5.5.2对比观测 原址和新址之间水平距离超过2000m,拔海高度差在大于100m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时,应在 原址和新址进行对比观测,具体要求如下: -对比观测的基本项目:气温(包括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空气湿度、风、深层地温,没有的项目 除外; -对比观测的时间:1月12月 地面气象观测值班室 要求如下 值班室宜建在观测场北边,保证观测员在值班室有较开阔的视野,能看见观测场的全貌,可随 时监视观测场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安装集中控制和分配供电电源的配电箱; -防雷应符合QX4的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7.1 -般要求 仪器结构简单、牢靠耐用,能维持长时间稳定运行,操作和维护方便;有详细的技术资料和操作 说明 7.2技术性能 人工观测仪器基本技术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自动气象站基本技术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3人工观测仪器技术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 最大允许误差 其他 仪器名称 -36C46 26 C 51 C 士0.2C 分度值;0.2 干湿球温度表 36c 41 26 -46 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 士0.2C 分度值;0,2 16 51 36 61 C 最高温度表 士0.5C 分度值;0,5 l6 81 62 31 最低温度表 士0.5 分度值:0.5 52
GB/35221一2017 表3(续 最大允许误差 仪器名称 测量范围 其他 "C -60C30C 低温温度表 士0,5 分度值:0.5C 走时误差;24h士5min(日转 -3545C 士1 双金属温度计 168h士30min(周转) 走时误差;24h士5min(日转 毛发湿度计 30~100 士5% 168h士30min(周转) 士5% 毛发湿度表 30一100 士0,4mm(s10mm); 虹吸雨量计 走时误差:24h士5min 4mm/mIn 上4%(>10mn) 士0.4mm(s10mm); 分辨力;0.lmm; 遥测雨量计 4mm/min 士4%(>10mm) 走时误差;24h士5min(日转) 2 m/s40m/s 士(0.5m/s、十0.05w) 启动风速:1.5m/s; 电接风向风速仪 风向标不感应角;<1个方位 6个方位 士1/2个方位 5;0019;00真太 暗筒式日照计 士0.1h 适用范围:0"45”N 阳时 1m/s一30m/s 士0.4m/s 轻便风向风速表 起动风速:0.8m/s 360" 士10 -36"一81 士0.5 地面温度表 分度值.0.5C 曲管地温表 -26C一61 士0.5 分度值:0.5 直管地温表 -21"~41C 士0.5C 分度值:0.5 T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 810hPa1070hPa 士0.5hPa 810hPa1070hPa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 士0,4hPau 520hPa890hPa 800hPa~1060hPa 士2.0hPa 空盒气压表 500hPa1030hPa 士3.3hPa 走时误差:24h士5min(日转 960hPa~1050hPa 士1.5hP 气压计 68h士30min(周转 注:mm/nmin 为雨强单位;v指风速 表4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指标 采样频率 测量要素 测量范围 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 平均时间 次/min 士0.2C 气温 -50C一50C 0,1C 1min 士0.1c(基准气候观测) 80% 士4(<80%)、士8(> 相对湿度 0100 士2%(<80%)、士3% 1min (>80%)(基准气候观测)
GB/T35221一2017 表4续 采样频率 测量要素 测量范围 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 平均时间 次/min 500hPa~1100Pa 士0.3hPa 0.1hPa 气压 min 士0.2hPa(基准气候观测 任意200hPa) min 风向 0”360" 十5” 2min 60 10min 3s 士(0,5m/s十0,03); min 风逃 0m/s一60m/s 0.1m/s 士(0.3nm/s十0.03p)(基准气 不低于60 2 min 候观测 10min 士0.4mm(<10mm); 降水量 4mm/min 0.1mm 士4%>10mm 0h24h 士0.lh 日照 60s 士1.5% 蒸发量 0mml00mm 0.lmm 士0.2mm(10mm);士2% >10mm)基准气候观测 士0,5; 地温 -5080 0.1 1min 士0.3"C基准气候观测 总辐射 0w/m2000W/m 1Ww/m 土5% 不低于6 lmin 不低于 6 净辐射 -200w/m'1400W/m'" 1w/m 士20% 1min 不低于6 0w/m2000w/nm 士2% 直接辐射 w/m 1min 注指风速 7.3维护和检定 7.3.1观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检定,不应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 设备 7.3.2观测仪器设备应经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以保证在检定周期内仪器的技术性能符合要求 7.4平行观测 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或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进行观测时,应进行平行观测,具体要求是 -平行观测项目为更换观测仪器的观测项目; -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第一年以人工观测记录为正式观测记 录,第二年以自动观测记录为正式观测记录; -当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平行观测期限可视换用仪器的技术性能变化情况而定,但不应 少于3个月; 平行观测时次每天不少于4次 平行观测资料应分别统计,分析资料差异
GB/35221一2017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8.1自动观测记录 8.1.1 自动观测记录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光盘等计算机外存储介质中 8.1.2采取可靠的措施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 8.2人工观测记录 8.2.1人工观测记录介质包括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参见附录A、附录B)和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自记纸 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日照和降水记录自记纸 8.2.2 人工观测记录填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硬度适中的黑色铅笔,字迹应工整清楚 按缺测处理的记录应记“-”,未出现或没有的记录相应位置空白; 观测人员发现的错误用铅笔改正,校对人员查出的错误用蓝黑或纯黑墨水笔改正,改正时将错 误数据全服划去,并于记录位置的空白处填写 -组正确的数据
GB/T35221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人工四(三)次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样式 四(三)次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气簿-1),其尺寸为210mm(长)×145mm(宽),封面见图A.1,每 天的记录由两个页面组成(见图A.2和图A.3,两个页面对开),每本可记载31天的观测记录,纪要页面 见图A.4 10
GB/35221一2017 气簿-1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 省区、市 站 第 册 起 年 日 月 止 图A.1气簿-1封面 11
GB/T35221一2017 日 年 合计 平均 02 08 20 时 间 能见度 总/低云量 状 云 CCC 高 云 风向风速 wwwW 定时 降水量 RR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后 值 后 后 值 值 值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毛发 表 最高温度 日最高 最低温度 日最低 水汽压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最低温度表 酒精柱 温度 计 湿度计 读数订正值订正后 附属温度 气压读数 本站气压 T T 海平面气压 气压计 aPP APT 图A.2气簿-1第一页面 12
GB/35221一2017 时 间 02 08 14 20 合计 平均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地 温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0厘米 地面最高 日最高 地面最低 日最低 5厘米 10厘米 米 15厘 20 厘 米 40厘米 地面状态 降水 蒸发 燕发原量 余量 量 时 第 08 -栏第二栏 80厘米 160厘米 上限 小型 冻土 深度 下限 320厘米 E601B 样本重量 平均 平均 雪 深 压 最大 气 风 风 日照 记 事 电线积冰 速 时数 直径厚度重量 向 南北 东西 注 气 现 象 观测员 校对员: 图A.3气簿-1第二页面 13
GB/T35221一2017 日期 图A.4气簿-1纪要页面 14
GB/35221一201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人工24次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样式 24次(任选次数)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气簿-1(基准],其尺寸为210mm(长)×145mm(宽) 封 面见图B.1,每天的记录由六个页面组成(见图B.2一图B.7,二、三页面对开,四、五页面对开),每本可记 载31天的观测记录,纪要页面(见图B.8) 15
GB/T35221一2017 气簿-1(基准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薄 省区、市 站 第 册 起 年 日 月 止 图B.1气簿-1基准)封面 16
GB/35221一2017 年 月 21 22 23 时 间 能见度 总/低云量 云 状 CCC 高 云 风向风速 wwww 定时 降水量 RR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后 值 后 值 后 后 值 值 后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毛发 表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水汽压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计 温度 湿度计 附属温度 气压读数 本站气压 T 海平面气压 气压计 aPP APT 观测员 校对员 图B.2气簿-1基准)第一页面 17
GB/T35221一2017 年 月 间 能见度 总/低云量 云 状 CCC 云 高 风向风速 wwww 定时 降水量 RR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后 值 后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发 表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水汽压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温度计 湿度计 附属温度 气压读数 本站气压 海平面气压 气压计 aPP T AP2 观测员 校对员 图B.3气簿-1(基准)第二页面 18
GB/35221一2017 年 时 13 间 能见度 总/低云量 云 状 CCMC 高 云 风向风速 wwwW 定时 降水量 RR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I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后 值 后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t 发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水汽压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温度 计 湿度计 附属温度 气压读数 本站气压 T T, 海平面气压 气压计 aPP AP T 观测员 校对员 图B.4气簿-1(基准)第三页面 19
GB/T35221一2017 年 月 间 能见度 总/低云量 云 状 CCC 云 高 风向风速 wwww 定时 降水量 RR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i读数 读数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值 后 后 值 后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发 表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水汽压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温度计 湿度计 附属温度 气压读数 本站气压 海平面气压 气压计 aPP T AP2 观测员 校对员 图B.5气簿-1(基准)第四页面 20
GB/35221一2017 年 4次 24次 日极值 时 间 日合计日平均 日合计日平均最高(大出现时间最低(小出现时间 云量 总 云量 低 定时风速 定时降水量 温 水汽压 相对湿度 本站气压 海平面气压 读数订正值订正后 20时最低温 干球温度表与最低 五日平 度表酒精柱 温度表酒精柱差值 均差值 天 现 观测员 校对员 图B.6气簿-1基准)第五页面 21
GB/T35221一2017 年 时 间 02 14 08 20 合计 平均 订正i订E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订正订正 地 温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 值 值 后 值 后 后 值 后 0厘米 地面最高 日最高 地面最低 日最低 5厘米 米 10厘 米 15厘 20厘 米 40厘 米 地而状态 降水 蒸发 蒸发原量 余量 量 08 时 第一栏第二栏 80厘米 上限 60厘米 小型 冻土 深度 下限 320厘米 E601B 平均样本重量 平均 雪 深 蛋 压 最大 气 风 风 日照 电线积冰 记 事 时数 速 直径厚度重量 向 南北 东西 备 注 观测员: 校对员: 图B.7气簿-1基准)第六页面 22
GB/T35221一2017 日期 纪 图B.8气簿-1(基准)纪要页面 23
GB/T35221一2017 考文献 参 [[1]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Guideto InstrumentsandMethodsof [2] 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 Meteorologieal Observation(Eighthedition).wMONo.8,2015. 2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1-20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气象工作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气象观测规范和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1-2017。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和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1-2017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气象观测站的选址和布设;
  • 气象观测仪器的选型、校验和维护;
  • 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 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和管理。

规范总则GB/T35221-2017在气象观测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明确了气象观测站选址的基本原则和布设要求,确保了气象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规范总则GB/T35221-2017还规定了气象观测仪器的选型和使用要求,保证了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此外,规范总则GB/T35221-2017还对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

总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1-2017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气象观测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气象观测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遵守规范总则GB/T35221-2017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和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地面基准辐射站建设指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面基准辐射站建设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面基准辐射站建设指南的编号:GB/T35220-2017。地面基准辐射站建设指南共有9页,发布于2018-07-0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的编号:GB/T35222-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共有14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