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656-2017

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Specificationsformarinesedimentinterstitialbiotasurve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的编号:GB/T34656-2017。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共有114页,发布于2017-10-1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4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60
  • 实施日期2017-10-14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4页
  • 文件大小24.73M

以图片形式预览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国家标准 GB/T34656一2017 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Speeifieationsformarine sedimentinterstitialbiotasurvey 2017-10-14发布 2017-10-14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4656一2017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般规定 4.1技术设计 .2调查的基本要求 4.3采样 士.4样品分析 4.5 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 调查成果 4 资料归档 4.7 .8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 5 沉积物调查 5.1方法概述 5.2 技术要求 5.3样品采集和保存 5.4理化因子的测定 5.5 沉积物年龄的测定 5.6 沉积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油类的测定 5.7 沉积物粒度的测定 5.8 沉积物矿物组分的分析 5.9近海沉积物底质类型的划分 5.10深海沉积物类型的划分 5.11沉积物生物组分调查 5.12资料整理 悬浮体调查 6.1方法概述 6.2技术要求 6.3悬浮体质量浓度测量 6.4悬浮体现场粒度和体积浓度测量 6.5颗粒有机碳和有机氮测定 6.6资料整理 有孔虫调查 7.1方法概述
GB/T34656一2017 10 7.2技术要求 10 7.3有孔虫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1 7.4工具和试剂 1l 7.5有孔虫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16 7.6资料整理 8 16 介形虫调查 8.1方法概述 16 16 8.2技术要求 17 8.3介形虫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7 8.4工具和试剂 17 8.5介形虫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18 8.6资料整理 19 放射虫调查 19 9.1方法概述 19 9.2技术要求 19 9.3放射虫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9 9.4工具和试剂 20 9.5放射虫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20 9.6资料整理 20 10沉积硅藻调查 20 0.1方法概述 20 0.2技术要求 21 10.3沉积硅藻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21 0.4工具和试剂 10.5沉积硅藻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21 22 0.6资料整理 1 22 颗石藻调查 1.1方法概述 22 2 1.2技术要求 23 1.3颗石藻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23 1.4工具和试剂 n颗石菜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23 24 l.6资料整理 25 12沉积抱粉调查 12.1方法概述 225 2 12.2技术要求 2 2.3沉积抱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2 12.4工具和试剂 2 2.5沉积抱粉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27 2.6资料整理 27 13底栖病毒调查
GB/34656一2017 27 13.1方法概述 13.2技术要求 227 13.3底栖病毒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28 13.4工具和试剂 28 13.5底栖病毒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29 13.6资料整理 32 14底栖微生物调查 32 32 l4.1方法概述 33 14.2技术要求 14.3底栖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33 14.4工具和试剂 34 14.5底栖微生物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36 资料整理 14.6 43 43 15底栖微藻调查 15.1方法概述 43 15.2技术要求 43 15.3底栖微藻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43 15.4工具和试剂 45 15.5底栖微藻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45 115.6资料整理 49 16底栖原生动物调查 19 6.1方法概述 49 16.2技术要求 50 16.3底栖原生动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50 51 16.4工具和试剂 53 16.5底栖原生动物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 61 16.6资料整理 61 17小型底栖后生动物调查 61 17.1方法概述 17.2技术要求 61 61 17.3潮间带和浅海取样 17.4深海取样 61 63 7.5小型底栖后生动物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17.6资料整理 6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沉积物生物群落的几个主要类群图 6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的几种分层取样设备图 7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样品标签和几种采样记录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几种镜检记录表 79 附录E规范性附录常用群落参数的计算 83 ### 附录F规范性附录沉积物三角图解分类图
GB/T34656一2017 86 附录G(规范性附录)水体测量标准观测层次表 87 附录H资料性附录沉积遗壳处理的冲样记录表 88 附录1规范性附录颗石藻调查的几个特征分级表 附录J规范性附录沉积物病毒荧光显微镜计数流程图 89 附录K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几种取样设备图 90 附录L.(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过滤装置和滤膜筐图 92 附录M(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几个技术流程图 93 附录N规范性附录)各种溶液的配方和配制 97 103 参考文献 68 图A.1微型底栖生物的几个主要类群图 69 图A.2小型底栖后生动物的几个主要类群图 70 图B.1推式定量分层取样器图 70 图B.2摇杆式定量分层取样器图 81 图E.1微型底栖生物的生物体积计算公式图 83 图F.1谢帕德(shepmardb)碎屑沉积物三角图解分类图 84 图 lF.2福克(Folk)等碎屑沉积物三角图解分类图 85 图 lF.3深海沉积物三角图解分类图 89 图J.1沉积物病毒计数流程图 图K.1VanVeen抓斗式采泥器图 90 90 图K.2TFO采泥器图 图K.3沉积物捕获器图 91 图L.1真空过滤系统图 992 92 图12滤膜筐图 93 图M.1底栖微藻和细菌样品的截取和过筛技术流程图 图M.2底栖微藻和细菌荧光染色技术流程图 994 图 M.3Ludox离心分离技术流程图 94 图M.!定量蛋白银染色QPs)技术流程图 5 图M.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流程图 95 图M.6克隆文库技术流程图 96 14 表1有孔虫PCR扩增引物 表2底栖微生物PCR扩增引物 36 表3底栖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扩增引物 40 表4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引物 41 表C.1样品标签 71 72 表c.2采样记录表 表c.3小型底栖后生动物取样记录表 77 75 表D.1底栖病毒、细菌荧光显微镜计数记录表 表D.2底栖病毒、细菌流式细胞仪测定记录表 76 77 表D.3微小型底栖动物镜检记录表
GB/34656一2017 78 表D.4小型底栖后生动物计数表 80 表E.1生物量转换系数表 86 表G.1水体测量标准观测层次表 87 表H.1冲样记录表 88 表I.1颗石保存特征分级表 88 表1.2沉积物中所有颗石藻相对丰度特征分级表 101 表N.1f/2培养液的配制表 101 表N.2SwI培养基的配制表 102 表N.3底栖原生动物调查DGGE中的不同浓度的变性溶液配制表 102 表N.4裂解缓冲液的配制表
GB/34656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祥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 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学院南海海洋 研究所、地质大学(北京)、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类彦立、徐奎栋、孙松、李铁刚、翦知潺,刘健、李瑞香、,王春生、骆祝华陈木宏、 苏新、李保华、乔璐璐
GB/T34656一2017 引 言 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在三域生物分类系统中涵盖了六个“界”的生命形式:古菌界、细菌界、原生动 物界色素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此外,还包括底栖病毒等 沉积物间隙生物是河口、潮间带、陆架浅海至 深海底栖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生命类群,是维持底栖生命体系运行的物质基础和能流 关键 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通过常规的海洋调查手段不易获得,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填补国家标准 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中缺乏有关沉积生命体系调查的规定 为适应现代海洋科技的发展,完善我国海洋调查内容,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了国家标准《海洋沉积 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的制定,为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战略性生物资源的发掘利用,深海资源环境综合 探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根据和技术支撑 m
GB/34656一2017 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范围 本标准确定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的基本要求,确立了对沉积物、悬浮体、有孔虫、介形虫、放 射虫、沉积硅藻、颗石藻、沉积抱粉、底栖病毒、底栖微生物(含细菌、古菌和真菌),底栖微藻、,底栖原生动 物,小型底栖后生动物等调查的一般规定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岸带、浅海和深海等近海和远海不同底栖生境的海洋调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12763.1 海祥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12763.4 GB/T12763.6海祥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海洋沉积物mmarinesediment 在地壳表层地质作用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物质、火山物 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沉降或沉淀等作用,在海岸带或海底基底上呈松散状未固结的堆 积物 3.2 沉积岩sedimentaryrock 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变质岩)之一,它是在地表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 或任何先成岩石)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和沉积后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3 沉积物间隙生物intersttialbota 栖息或沉积于沉积物颗粒之间空隙中的所有的底牺生命形式 注:包括海洋微体生物(marinemieroorganism),底栖病毒(benthicvirus)、微型底栖生物mierobenthos)、微型和小 型底栖后生动物(mieroandmeobenthicmetaz0a)等 从个体大小上,海祥沉积物间隙生物涵盖粒径小于0.24m 的毫微微型(femto-级),0.2m~2m的超微型(pico-级),2m~20m的微型(nano级)和大于204m的微 小型(nmiero级)的单细胞底栖生物和小型(G 级)底悄后生动物 meio
GB/T34656一2017 3.4 微型底栖生物micerohenthos 生活于沉积物表面和底内的,被0.2Am滤膜截留的所有的单细胞原核、真核微型生物 注:主要包括底栖细菌(benthicbacteria)底栖微藻(benthicmieroalgae)及底栖原生动物(benthieprotozoa)等,几 个主要类群参见图A.1 从个体大小上,微型底栖生物涵盖粒径小于2Hm的超微型pico-级).24m一20Hmm 的微型(nano级)和大于20丝m的微小型(micro级)的底栖生物 3.5 benthic 底栖原生动物 cprot0z0a 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与沉积物或水体的基质相关联的动物性单细胞真核生物 注包括异养鞭毛虫(heterotrophielagellhate),纤毛虫cilate)和肉足虫(sarcodina)等 3.6 海洋微体生物marinemieroorganism 沉积物调查和海祥地质调查所涉及的微体古生物,也包括各类群的现生种类 注包括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硅藻,钙质超微化石,抱粉,翼足类,鱼石等 3.7 底栖微生物benthicmirobes 栖息于水域基底表面或底内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理类型多样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 物,包括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古菌和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等 3.8 etaz0aneiobenthos;metazoanmeiofauna 小型底栖后生动物 生活于沉积物表面和底内的、分选时能通过500Am孔径网筛而被42Am或31m孔径网筛所阻 留收集的小型后生动物以及大型后生动物的幼体等 注:主要类群包括线虫、桃足类、缓步类、介形类、腹毛类、曳类、双壳类、节肢类、瞒类、多毛类、动吻类、轮虫类等 几个主要类群(参见图A.2) -般规定 4.1技术设计 根据调查任务进行技术设计,内容包括调查断面,站位、项目、内容、方法、时间、次数、专业配置、人 员素质、船只、器材设备、预期成果和调查计划编制等 调查计划编制的要求见GB/T12763.1中的相 关章条 4.2调查的基本要求 4.2.1调查项目 包括沉积物、悬浮体,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沉积硅藻、颗石藻、沉积抱粉、底栖病毒、底栖微生物、 底栖微藻、底栖原生动物、小型底栖后生动物,可根据任务书酌情增减或根据合同书、调查计划自拟 4.2.2辅助参数 海祥调查时,应视需要确定与其有关的辅助观测项目,可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自拟 4.2.3采样方法与适用范围 4.2.3.1 采泥样 适用于沉积物,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沉积硅藻、颗石藻,沉积袍粉、底栖病毒、底栖微生物、底栖
GB/34656一2017 微藻、底栖原生动物、小型底栖后生动物调查项目的采样 4.2.3.2拖网采样 适用于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原生动物等调查项目的样品的辅助采集 4.2.3.3采水样 适用于悬浮体调查等项目的水样采集 4.3采样 4.3.1采泥样 使用调查项目规定的采样器采样,严守操作程序,注意采样器的工作状态 表层样、柱状样和岩心 样的采集按任务要求取样和处理,并根据调查任务的实验要求设计分层采样(几种分层设备参见图Bl 图B.2) 发现异常应重新采样 4.3.2拖网采样 使用专业规定的网具采样,严格起、落网速度,准确判断网具到达预定水层 拖网时注意工作状态 是否正常,遇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起网后认真冲洗网具,收集样品,特别是粘附在网衣和网 底管套筛绢上的生物样品,严禁标本挟带 4.3.3采水样 使用调查项目规定的采水器采水,人水前应检查采水器的球盖是否打开,出水嘴是否关闭,准确放 至预定水层,严守停滞时间 按要求取样、处理 4.3.4采样工具,设备的要求 应满足GB/T12763.1和本标准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处理 4.3.5记录 各调查项目应按GB/T12763.1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记录 样品采集和测定记录表的格式参见附 录c(表C.1表C.3) 遇异常现象或新发现,除记录外还应现场拍照或录像 4.4样品分析 4.4.1样品处理 各调查项目采得的样品应按GB/12763.1和本标准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处理 4.4.2样品测定 需要测定的样品,应按本标准相应调查项目的要求进行 4.4.3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需要现场分层,固定或染色的样品,应按本标准相应调查项目的要求进行 分析、测量、鉴定后的样品,可依资料分析,应用程序和学术价值高低,确定全部或部分保留 保留 样品应按各专业的要求保管
GB/T34656一2017 4.4.4样品的鉴定和计数 主要生物种类,一般应鉴定到种,并按本标准相应专业的要求计数 通过显微镜检测等设备对样品 进行观察和分析,镜检时结果记录于表格(参见表D.1表D.4). 4.4.5样品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沉积物间隙生物主要类群的构成、丰度和优势类群的种类组成等 丰度以个体丰度(abundance)或相对丰度(relativeabundanee)表示 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常用群落参数的计算见附录E,微型底栖生物的生物体积计算公式 见图E.1,生物量转换系数见表E.1 4.5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 4.5.1资料整理 4.5.1.1计算、统计 鉴定,计数及测定结果按本标准各调查要素所规定的公式和格式进行计算、统计 4.5.1.2填写报表 按GB/T12763.1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参考GB/T12763.7的有关要求,填写各类报表 4.5.13绘制图表 有关数据资料形成后,根据本标准各调查要素的要求绘制各式图表 4.5.1.4编写航次报告 每航次海上调查完成后,首席科学家应按GB/T12763.1有关规定组织编写航次报告 4.5.2资料归档、验收及成果鉴定 按GB/T12763.1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资料归档、验收和成果鉴定 4.6调查成果 4.6.1原始记录 包括沉积物样品、岩样、生物样、水样,现场描述记录、导航定位记录及各种记录表等 这些调查的 第 一手资料,是调查的初级成果 4.6.2基础图件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经室内处理分析与计算,按成图比例尺要求,编制基础图件 4.6.3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 前言,介绍调查任务的来源、目的和任务,调查海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调查项目内容和工作 a 量,外、内业工作时间和分工协作情况等; D)海上调查及资料整理,陈述海上调查的工作方法,调查站位层次设计,原始资料质量、资料整理
GB/34656一2017 方法、成果资料准确度等; 调查结果,包括沉积物类型、悬浮体浓度、生物主要类群的构成、丰度和分布特点等; c 调查资料的分析,包括资料分析方法及其依据、各要素的分布特征、规律和综合分析等; d) 结论和工作建议 e 4.7资料归档 调查资料归档的内容包括 调查任务书或合同书、委托书等 a 课愿论证报告.技术设计.方案报告及其审批意见 b 课题调查实施计划、站位表等 d 调查、实验、测试分析等原始记录; 计算,分析整理的成果数据报表及说明 各种图表、图件(包括底图),照片及文字说明 航次报告、专题总结报告; g 调查报告及成果验收书; h 课题成员及经费结算表 资料归档、档案质量与成果验收的相关要求见GB/T12763.1的相关规定 4.8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 执行单位应撰写质量计划书,内容包括引用标准和文件、,调查任务概况、质量目标、执行单位组织机 构及岗位职责、质量计划保证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任务执行单位除接受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机构的监督外,还应自行核对和 a 质量检查;制定质量控制制度,明确质量控制职责和质量监督、检查程序,严格执行质量控制 规定; b 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下达调查任务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对已有的文献、资料应进行具体质 量分析;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对海上获得的样品和资料,应有明确的 现场记录;海上调查结束后,应对原始资料、样品进行核对;对样品的分析、鉴定和资料的整理、 计算结果,应实事求是;文件、资料和成果归档,应符合归档要求; 实行全员质量控制:调查人员应具备相关职业技能,在调查人员的职责中都应有质量要求 沉积物调查 5.1方法概述 主要包括对沉积物特征,底质类型的划分、,沉积物理化因子的测定、沉积物粒度分析等,以获取沉积 物间隙生物调查的底质环境的基本信息 测定按GB/T12763.8沉积物粒度分析的规定执行 5.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定性和定量分析; a b 样品不应混样和污染; 调查要素包括沉积物粒度、沉积物类型、沉积物生物组分等 c
GB/T34656一2017 5.3样品采集和保存 应按GB/T12763.1、GB/T12763.6和GB/T12763.8的具体要求,采集海底表层沉积物、柱状样或 未扰动的钻孔岩心样,开展样品的现场描述和有关理化因子的现场测定 依据工作任务对样品进行现 场密封、冷藏或冷冻保存 用于沉积物理化因子和粒度测定的样品,应对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采集或者按照实验室要求对柱 状样或钻孔岩心进行深度分层采集 采集的样品用聚乙烯密封袋分装密封,并在相应的样品袋上标记 样品站位、取样时间以及站位坐标等相关信息 pH值、Eh值、温度以及Fe+/Fe比值等相关参数应 在现场进行测定,用于实验室测定其他理化因子的样品应放于一20C冰箱内保存,回到实验室,实验测 试条件准备完毕后应立即测定 5.4理化因子的测定 根据调查要求,环境因子的测定应包括含水量(%),总有机碳(%),叶绿素a(Chla)和脱镁叶绿素 a(Pha),pH值,Eh值温度以及Fe/Fe*比值等 所测定的要素可根据调查任务要求酌情增减 5.5沉积物年龄的测定 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可酌情开展柱状样或钻孔岩心的沉积年龄测定 柱状样或钻孔岩心顶部的沉积物,按GB/T12763.8的具体要求,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开展Pb 1rC、测年,钻孔岩心可开展'C测年、光释光测年和古地磁年代测定 5.6沉积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油类的测定 重金属(总汞、铜、铅、、总铬、锌、呻)、有机污染物硫化物、氮化物、有机氯农药、挥发酚类)和油类 调查按GB/T12763.4和GB17378.4的规定执行 测定的要素可根据调查任务和海区的具体情况酌情 增减 5.7沉积物粒度的测定 有关沉积物粒度的测定按GB/T12763.8沉积物粒度分析的规定执行,并可按该标准计算沉积物 粒度参数 5.8沉积物矿物组分的分析 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可酌情开展沉积物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组分的分析,按GB/T12763.8底质 矿物鉴定的规定执行 5.9近海沉积物底质类型的划分 根据调查任务的需要,沉积物分类和命名采用谢帕德(Shepard)或者福克(Folk)等的沉积物三角图 解法划分(见图F.1一图F.2) a 谢帕德的沉积物三角图解法将沉积物划分为:粘土、砂质粘土、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粘土质 粉砂、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9种类型,划分依据按GB/T12763.8沉积物粒度分析的规 定执行; 福克等碎屑沉积物分类法,包括含砾和无砾两种沉积物分类法,其中含砾沉积物的三角图解法 b 可划分为14个类型;砾,砂质砾、泥质砂质砾,泥质砾,砾质砂,砾质泥质砂,砾质泥,含砾砂、含 砾泥质砂、含砾泥,砂、泥质砂、砂质泥、泥 无砾沉积物三角图解法可划分为10个类型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粘土质砂,砂质粉砂、砂质
GB/34656一2017 泥、砂质粘土、粉砂、泥、粘土; d 除了上述划分之外,应按照粒度分析结果,明确所分析的沉积物中所含砾石,砂、粉砂及粘土粒 级组分的百分含量 5.10深海沉积物类型的划分 深海沉积物的类型和命名采用深海沉积物三角图解分类法划分见图F.3),划分依据按 GB/T12763.8沉积物粒度分析的规定执行 5.11沉积物生物组分调查 5.11.1方法概述 主要包括对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袍粉、钙质超微化石颗石藻等)的鉴定和分析 生物 遗壳的测定依据按GB/T12763.8有关沉积物古生物鉴定的规定执行 其他沉积生物碎屑如鱼石、鱼耳石、轮藻,珊瑚、昔藓虫、翼足类等的样品制片和鉴定分析,按 GB/T12763.8有关沉积物古生物鉴定的规定执行 5.11.2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 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定性和定量分析; bb) 样品不应混样和污染; 个体丰度以个每克干样,或个每50克干样或个每10平方厘米表示; c d)调查要素包括测定主要类群的组成、丰度、优势种等 5.11.3样品采集和保存 应按GB/T12763.1.GB/T12763.6和GB/T12763.8的具体要求,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和未扰动的 芯样 依据工作任务进行现场密封、冷藏或冷冻保存 5.12资料整理 沉积物调查的资料整理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悬浮体调查 6 6.1方法概述 通过现场仪器观测,水样过滤和实验室分析,调查与海洋沉积过程有关的悬浮颗粒等海洋环境要 素,获得海水中悬浮体浓度分布、粒度组成、颗粒有机碳、有机氮等的含量和分布,以了解海域水动力条 件、海洋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特征 6.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测站布设;调查海区应具有代表性,推荐以大面站断面,连续站的方式进行观测,每断面不少于 3个站位,同一断面站位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 b 观测层位:;根据水深确定观测层次,在水深小于20m的海域可以酌情减少(见表G.1)
GB/T34656一2017 6.3悬浮体质量浓度测量 6.3.1技术要求 由水样过滤法测定,单位;mg/儿L 测量准确度误差范围应小于2% 6.3.2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包括如下 采水器;采用采水体积与过滤量相当的采水器; a 滤膜:孔径为0.454m,推荐用醋酸纤维或聚碳酸脂纤维滤膜 b) 真空过滤装置 c d 称量天平;悬浮体浓度大于5mg/L的海域,可采用称量精度为10-‘g/g的分析天平;悬浮体 浓度不超过5mg/的海域,建议选用称量精度为10-g/g的电子分析天平 6.3.3实验室分析方法 实验室分析的工作程序如下 将滤膜40C烘干至恒重,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空滤膜重量,并将称量过的滤膜放人清洁的、编 a 号的滤膜盒内 b 现场将海水样品过滤到滤膜上,记录下通过滤膜的海水体积;待滤膜上海水被抽干后,用去离 子水冲洗滤膜2次,洗去盐分; 将抽干的滤膜放回原滤膜盒内,冷冻保存于-20C冰柜中以待其他用途分析; 在实验室内将带有悬浮体样品的滤膜在冷冻干燥机中干燥至恒重,用电子分析天平再次称量 d 出带样品滤膜的总重量; 将20%的样品加空白校正膜,平行进行滤膜的空白校正 e 按式(1)计算悬浮颗粒物浓度(SPM),按式(2)计算空白校正滤膜校正值(Aw) D w,-w- 4p SPM= 式中 SPM 悬浮体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w 带样品滤膜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w 水样滤膜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e) Aw 空白校正滤膜校正值,单位为毫克(mg); -过滤海水的体积,单位为升(L) w-sw 一W 式中 w 过滤后空白校正滤膜重量,单位为毫克(mg); w 过滤前空白校正滤膜重量,单位为毫克(mg); 空白校正滤膜个数 取滤膜上的悬浮体样品,在实验室激光粒度仪中测量样品粒度 g 6.4悬浮体现场粒度和体积浓度测量 6.4.1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如下
GB/34656一2017 250 粒度测量范围;根据海域特征可选择1.25Hm" Mm或2m500 m量程的仪器测量; a b)测量分辨率32个粒级; 测量准确度:误差范围应小于2% 6.4.2测量仪器 现场水下激光粒度仪 6.4.3测量要求 测量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每年对现场激光粒度仪进行校准,每次下水作业前应做背景值测试 aa b 测量时避免作业船螺旋桨搅动水体等干扰,仪器人水测量倾角按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 激光粒度仪浸人海水表层后,应停留3nmin5nmin,使探头温度与海水温度平衡;仪器按各站 的要求匀速下放,下放过程中自动记录每个间隔层的现场粒度;下放到位后,再匀速收回并同 上做相同自动记录,每次下放和上升各记录一个剖面的深度、粒级分布和体积浓度数据 测量资料用原始格式和AsC格式贮存,包括背景测试文件和剖面数据文件;由仪器下放过 程记录的深度和粒级分布给出该站位的粒级分布剖面;仪器上升过程的粒级分布剖面用于 校核 6.5颗粒有机碳和有机氮测定 6.5.1技术要求 采用干式燃烧法测量颗粒有机碳和氮 高温条件下(900C一1000C)有机碳转化为cO.,氮氧化 物转化为N 用热传导方式可以测得两种气体 其中颗粒有机碳(P0C)单位为g/L,颗粒氮(PN)单 位是rg/儿 6.5.2调查仪器与试剂 调查仪器与试剂包括如下 采水器;采用采水体积与过滤量相当的采水器 a b 滤膜;推荐玻璃纤维(GF/F)或者石英纤维滤膜,孔径不超过0.7m; 元素分析设备;在高温灼烧条件下,用TCD气相色谱方法检测cO 和N c 电子天平分析;称量精度为10-”g/g d 浓盐酸(试剂级),乙酰苯胺试剂级)或EDTA试剂级) 6.5.3现场取样 现场取样包插如下工作穆序 滤膜预处理;在马福炉内500C条件下高温灼烧5h,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重; b将采水器中的海水全部过滤到滤膜上,并用蒸溜水洗去滤膜上的多余盐分,置于一40C深冷 环境中密封保存; 用高温灼烧过的铝箔包裹,储存滤膜 6.5.4分析方法 样品分析方法包括如下程序 推荐将滤膜置于闪烁管内,在65C环境下熔化干燥12h;闪烁管预先用酸清洗干净,并经高温 a
GB/T34656一2017 处理(450C条件下高温灼烧2h); b 将干燥的滤膜置于充满HCl气体的干燥器内12h; 随后重复步骤a),干燥悬浮颗粒样品; c d 建议将滤膜样品封存于预处理的镍管中(850C,lh),准备上机测试; e 每20个40个样品应进行1次标准化测试,以检验分析设备的漂移与误差;大约每10个样 品需要做1次空白样测试 6.6资料整理 悬浮体调查的资料整理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有孔虫调查 7.1方法概述 通过对有孔虫的活体和遗壳进行采集、处理、保存,鉴定和分析等,了解调查海区有孔虫在沉积物中 的分布和保存状况,以反映该区域的水文和环境变化 7.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根据工作任务确定采样方式,并预先设计采样流程 其中,表层取样要求是海底表层0 cm一 a 2em的样品,柱状取样的分层按照每2cm的间隔,或者按照任务要求; b 不同海区沉积物中有孔虫丰度相差较大,可根据任务需要确定采样量 一般在河口近岸地区 沉积物取样推荐20g~50g干样,陆坡至深海沉积物取样推荐2g~10g干样; 确保样品不产生混样和污染,并认真填写、记录站位和样品信息; c d 将壳径大于0.15 的有孔虫镜检,一般对于浮游有孔虫建议鉴定到种,对于底栖有孔虫的 mm 优势种类应鉴定到种,其他可鉴定到属或归为生态类别例如,瓶虫类),注意记录有孔虫的磨 损、破碎和溶蚀现象等保存情况 有孔虫群落统计时,如全样中大于0.15mm的壳体不足300个则计数全样;若壳体数量太多 时,可利用分样器或对角线分样法划分样品计数分样,每个分样样品鉴定统计建议不少于300 个有孔虫;建议浮游有孔虫分样壳体数量镜检约300个,底栖有孔虫分样壳体镜检约150个 对各鉴定种类的统计最后需换算为相对丰度,以百分含量(%)表示;或根据任务要求换算成绝 f 对丰度,单位以个每克干样表示;对于表层沉积样品,也可以采用个每平方厘米表示 7.3有孔虫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7.3.1取样和处理 根据不同的海底沉积物类型,有孔虫标本获取和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a 河口近岸浅水型;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沉积速率快,有孔虫含量少 样品用蒸僧水或自来 水加少量六偏磷酸钠浸泡,使之分散,加上适量的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 后用0.063mm孔径的网筛冲洗干净;样品烘干后,可选择四氧化碳进行浮选,浮选时需充分 搅拌使有孔虫壳体悬浮,并迅速将悬浮物倒人0.063mm的滤纸进行过滤,便可获得纯净的有 孔虫标本; b 陆坡及深海型: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相对少,沉积物颗粒细,沉积速率较慢,有孔虫含量多 样品 用蒸馏水或自来水浸泡分散,经过0.063mm孔径网筛的水洗,之后烘干便可直接用于有孔虫 10
GB/34656一2017 标本的制作 7.3.2沉积遗壳的采集和保存 采集有孔虫遗壳样品,需要沉积物采样工具(如箱式采样器、多管采样器,重力采样器等)并在海洋 调查船上进行 样品应冷藏保存,也可以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在现场处理(如用虎红染色,以区分活体和 遗壳)后,再密封冷藏(4)保存 7.3.3活体有孔虫的采集和保存 对于活体有孔虫调查,采集表层沉积物(一般为沉积物表面0cm~2cm,但也可根据任务需求研究 表层0cm~15cm的沉积物)进行酒精固定,样品以虎红溶液染色48h以内,再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 以区分活体和遗壳 用于分子鉴定的样品,需采集现场沉积物中的活体有孔虫,冷藏或超低温冷冻保存,回实验室进行 处理和分析 7.4工具和试剂 工具和试剂包括如下 定量分层取样器、恒温干燥箱、体视显微镜、冷冻柜、冰箱 a b)网筛(孔径0.063mm,孔径0.15mm),结晶皿(50mL,100mL),吸管、漏斗、玻璃棒,滤纸、烧 杯、样品瓶、毛刷、毛笔、分样器、玻璃板、刀片、挑样针、标本片、标本盒; 六偏磷酸钠,酒精,双氧水,四氯化碳、虎红钠盐(CH.Cl,INa.o.,,蒸水 7.5有孔虫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7.5.1沉积遗壳的处理和分析 7.5.1.1结晶皿或烧杯编号并称重 编号并称重的工作程序如下 取结品m用清水洗净; a 将结晶皿于60C干燥箱中烘干; b) 将结晶皿编号并称重(精确到0.01g) c 在样品表格里记录结品皿的重量和对应的样品号,填写冲样记录表(参见表H.1). d 7.5.1.2样品烘干称重 样品烘干称重的工作程序如下 取原始沉积物样品放人已称取重量的结晶皿中,并记录编号; a 称沉积物湿重; b 在60C干燥箱中完全烘干,并称重,计算获得样品的干重 c 7.5.1.3样品浸泡 样品浸泡的工作程序如下: 取出烘干的沉积物,加人蒸馏水或自来水,充分浸泡(1天2天)使样品完全分散 a b 有机质含量高的样品,以浓度为3%的双氧水浸泡样品2h后再进行冲洗(主要针对河口近岸 沉积物,还可添加少量六偏磷酸钠使沉积物样品更加松散,但本步骤不适于深海沉积物和有孔 虫活体研究. 1
GB/T34656一2017 7.5.1.4冲样并烘干 冲样并烘干的工作程序如下 a 将样品完全转移至孔径为0.063mm的网筛中,用流水反复将样品冲洗干净 b转移冲洗干净的样品至结晶皿中并编号 结品皿于60恒温箱中烘干 c 烘干后的样品称重并记录为粗组分重量 d 7.5.1.5浮选浓缩 浮选浓缩的工作程序如下(可选择进行,主要针对河口近岸沉积物) 大烧杯编号与样品号对应; a 四氧化碳悬浮 b c 完全干燥后,将沉积物残渣倒人结晶皿并编号 d 结晶皿镜检,将剩余沉积物残渣装袋并标记站位 7.5.1.6装瓶封存 装瓶封存的工作程序如下 将称重后的干燥样品分别过0.15mm网筛和0.063mm网筛; a b) 两组样品分别装瓶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层位及壳径信息 7.5.1.7镜检制片和分析 镜检制片和分析的工作程序如下 a 将大于0.15mm的样品进行镜检; b)随机挑选150个300个壳体制标本片; c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分类鉴定和群落统计(包括种数、丰度、分异度及各类群比值等); 对于河口近岸沉积物,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可选择进行对0,.063mm的样品进行鉴定统计; d 填写有孔虫鉴定统计表(可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设计) e 7.5.2活体有孔虫的分子鉴定 7.5.2.1方法概述 采用针对有孔虫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其18S核糖体DNA(18SribosomalDNA,18SrDNA),内转录 间隔(InternallyTranser eribedSpacer,ITS)、28S核糖体DNA(28Srib lDNNA,28SrDNA)等基因 bosomal 片段,获得单个体有孔虫的核酸序列 7.5.2.2设备和工具 设备和工具包括如下: 仪器设备;体视显微镜、冰箱、水浴锅、高速离心机、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olymeraseChainRe a action,PCR)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涡旋仪,恒温摇床 b工具器皿;微量移液器(量程0.2AL~24L,2l20Al,20L200AL,200L1000L、 1.5mL离心管、PCR管、1000L枪头,200L枪头、10AL枪头、培养皿 7.5.2.3试剂 试剂包括如下 12
GB/34656一2017 a DNA提取试剂;脱氧胆酸钠(Nadeowycholate,Doc)裂解缓冲液、版盐裂解缓冲液、异丙醉、 70%乙醉、1×TE缓冲液Tris-EDTAbuffersolution,TE缓冲液),Glycoblue(DNA共沉淀 剂,提高DNA提取效率,价格较贵,非强制性要求); b PCR试剂;2×PCR缓冲液(含DNA聚合酶),双蒸水,PCR引物 PCR产物纯化用试剂;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琼脂糖 c DNA连接用试剂;DNA连接试剂盒(包括DNA连接酶,连接用载体,连接缓冲液),双蒸水 d 克隆培养用试剂蛋白陈,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琼脂粉、氨乍(终浓度0.1mg/mL),感受态 细胞、5-澳-4-氧-3-咧噪-D半乳糖苷(5-bromo-4-ehloro-3-indolyl丹-D-galactopyranoside,x Gal(最终浓度404g/mL),异丙基-D-硫代毗喃半乳糖苷(IsopropylPD-1-Thiogalactopyr anoside,IPTG)(最终浓度244g/mL); 1×TAE电泳缓冲液(Tris-acetate-EDTAbuffersolution,TAE缓冲液); f 核酸染料;Gel-Red g 7.5.2.4DNA提取 7.5.2.4.1D0C法适用于壳表粗糙的钙质种类 7.5.2.4.1.1工作程序 D0C法提取有孔虫DNA的工作程序包括如下 用灭菌过滤海水将待测有孔虫壳体表面清洗干净; b取一只洗净的有孔虫置于50ALD0C裂解液中,研磨; 60笔孵化1h; d 10000r/min离心5 mln; 取上清液,即为靶DNA,于一20C保存 7.5.2.4.1.2D0C裂解液配方 DOC裂解液配方包括如下总体积为1000L): 三胫甲基氨基甲婉[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TRIs]1M(pH8.5)100L a b 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nminetetraacetieaeid,EDTA)0.5M(pH8.0)8L D0c(Nadeoxycholate脱氧胆酸钠10% 00L c d 曲拉通X-100(TritonX-100,TX-100)10% 20l H,O 780l e 总体积 f 1000ML 7.5.2.4,2胭盐法(适用于壳表致密的钙质种类、玻璃质壳种类砂质壳种类 7.5.2.4.2.1工作程序 呱盐法提取有孔虫DNA的工作程序包括如下 用灭菌过滤海水将待测有孔虫表面清洗干净,取一只洗净的有孔虫置于50AL呱盐裂解液中 必要时将其磨碎; b)60C加热15min,或者室温过夜; 8000r/min离心1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1.5mlEP管中 c d 加人1AlGlycoblue(Glyeoblue应置于冰上),混匀; 加人与a)中呱盐等量(50AL)的异丙醇,混匀 e 13
GB/T34656一2017 fD 使上述混合物在一20C沉淀至少2h,或过夜; 最大转速离心15min,移走上清液,注意不应扰动沉淀; 8 用100AL70%酒精洗涤上述沉淀物 h) iD 最大转速离心1min,移走上清液 110 将沉淀物真空干燥5min nmin,或者室温下干燥更长时间 k 用15AlL~20ALTEBuffer溶解沉淀物,于4放置至少1h,或过夜,期间取出涡旋数次; 提取物即为粑DNA,于-20C保存 7.5.2.4.2.2肌盐裂解液配制 总体积为212mL,配制方法如下 00ml双蒸水; a b 00g异硫氢酸呱 c 10.6mLTris1M(pH7.6); d 4.25mlE:DTA0.5M: 60C一70C加热10min,搅拌使其溶解; 加人4.24gN-月桂酰肌氨酸钠; 加人2.1mL3筑基乙醇 8 h 用双蒸水将总体积调至212mL,于4C保存 7.5.2.5PCR扩增技术 7.5.2.5.1 扩增引物 扩增引物包括如下,如表1所示 表1有孔虫PCR扩增引物 基因 基因片段 扩增引物 再扩增引物 小里基(SmISt.SSU) sl4Fl-newB sl4-sB s14F3-newB 2TA-L7 2TA-L1F 2TA-L7 大亚基(L.argeSubunit,LsU) ITS ITS1十5.8S+ITS2 s20-2TAIC sBr-2TAIC sl4F3:5'ACGCAMGTGTGAAACTTG3” newB;5'TGcCTTGTTcGACTTcTC3" sl4Fl:5'AAGGGCACCACAAGAACGC3 2TA:5'CACATCAGCTCGAGTGAG3 LlF;5’AcTcTcTcTTTcAcTccC3 引物碱基序列 L7:5'GATGWGTCATTACCACC3 s20:5'TTG;TACAcAccGcccG;T 2TAIC:5'CTCACTCGAGCTGATGTG3” sBr;5'GTAGG:TGAACC'TGCAGAAGG3 注:某些有孔虫种类DNA序列的扩增需要进行巢式PCR,即分别用不同的引物,不同的CR程序,进行2次PCR 扩增 7.5.2.5.2PCR反应体系 反应体系包括如下总体积为25AL): 14
GB/34656一2017 正向,反向引物(10M)各0.5L a b)2×PCR缓冲液含DNA聚合酶)12.5AL DNA模板1L~5L c d)双蒸水补齐25L 7.5.2.5.3PCR反应程序(巢式PCR 7.5.2.5.3.1扩增反应程序 扩增反应程序包括如下: 热盖开启105笔; b 95预变性60s 94 笔变性30 s; d)50C退火30 S; 72C延伸90s; e f 重复步骤b)d)共34次; 72丫延伸3min g h 终止于4 C 7.5.2.5.3.2再扩增反应程序 再扩增反应程序包括如下 热盖开启105C; 95C预变性60s; b 94 C变性30s, c C退火30s; d 52 72C延伸90s; ee 重复步骤b)d)共24次 72C延伸3min g h) 终止于4C 7.5.2.5.4PCR产物检测 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检测PCR产物有无及扩增的DNA片段长度是否正确 7.5.2.6CR阳性产物克隆技术 7.5.2.6.1CR产物纯化 使用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将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为阳性的PCR产物进行 纯化 7.5.2.6.2连接 将DNA连接试剂盒中的试剂,包括DNA连接酶,连接用载体、连接缓冲液置于冰上融解,按照试 剂盒说明配制连接反应体系,于16C连接反应过夜 7.5.2.6.3转化 以下操作建议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15
GB/T34656一2017 开42C水浴锅,超净工作台,取固体细菌基础培养基(Luria-Bertani,LB培养基)(含氨乍)放 a 人37C烘箱预热,取冰 b 从-80C冰箱取出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融解 取5Al连接产物,加人到30Al50L融化的感受态细胞液面以下,轻轻搅动; d 冰浴30 min 42笔水浴热激90s 立即放回冰上,5 min: 加人800ALLB液体培养基(不含氨节) g h 放人摇床,37,200r/min,培养1h; 取20AL50L菌液均匀涂布在含有X-Gal,IPTG将氨节的I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放人37C培养箱,培养10h~l4h 7.5.2.6.4阳性单克隆检测 阳性单克隆检测的工作程序如下 挑选白色菌落进行菌落PCR,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按照7.5.2.5.2和7.5.2.5.3.2的规定; a 电泳检测,确认插人片段的长度是否正确; b 选取插人片段正确的单克隆,在1mL的LB液体培养基(含氨节)中扩大培养10h后送其菌 c 液进行测序 7.6资料整理 有孔虫调查的资料整理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群落分析的计算方法见附录E 介形虫调查 8 8.1方法概述 通过对介形虫的活体和遗壳进行采集,处理和保存,以及鉴定分析等,了解调查海区介形虫在沉积 物中的分布和保存状况,来反映该区域的水文和环境变化 8.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根据工作任务确定采样方式,并预先设计采样流程 其中,表层取样要求是海底表层0cmm a 2cm的样品,柱状取样的分层按照每2em的间隔,或者按照任务要求 不同海区沉积物中介形虫丰度相差较大,可根据任务需要确定采样量 一般在河口近岸地区 b 沉积物取样推荐20g一50g干样,陆坡至深海沉积物取样推荐2g10只或20g干样 .并认真填写,记录站位和样品信息 确保样品不产生混样和污染, d 介形虫的鉴定采用体视显微镜,一般介形虫优势种类鉴定到种,其他可鉴定到属,注意记录介 形虫的磨损,破碎和溶蚀现象等保存情况 介形虫群落统计时,如全样中的壳体不足100个则计数全样;壳体数量太多时,可利用分样器 或对角线分样法划分样品,每个分样样品鉴定统计推荐约100个介形虫 对各鉴定种类的统计最后需换算为相对丰度,以百分含量%)表示;或根据任务要求换算成绝 对丰度,单位以个每克干样表示;对于表层沉积样品,也可以采用个每平方厘米表示 16
GB/34656一2017 8.3介形虫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8.3.1取样和处理 根据不同的海底沉积物类型,介形虫标本获取和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河口近岸浅水型: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沉积速率快,介形虫含量少 样品用蒸馏水或自来 a 水加少量六偏磷酸钠浸泡,使之分散,加上适量的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 后用0.063mm的网筛冲洗干净,样品烘干后,可选择四氧化碳进行浮选,浮选时需充分搅拌 使介形虫壳体悬浮,并迅速将悬浮物倒人0.063mm的滤纸进行过滤,便可获得干净的介形虫 标本; b 陆坡及深海型: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相对少,沉积物颗粒细,沉积速率较慢,介形虫含量较多 样 品用蒸憎水或自来水浸泡分散,,经过0.063mm孔径网筛的水洗,之后烘干便可直接用于介形 虫标本的制作 8.3.2沉积遗壳的采集和保存 采集介形虫道壳样品,雷要沉积物采样工具(如箱式采样器、多管采样器、重力采样器等)并在海洋 调查船上进行 样品需要冷藏保存,也可以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在现场处理(如用虎红染色,以区分活体和遗壳)后, 再密封冷藏(恒温为4)保存 8.3.3活体介形虫的采集和保存 对于活体介形虫调查,对现场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一般为表面0cm2em,但也可根据任务需求研 究表面0cm~10cm的沉积物)进行酒精固定,样品以虎红染色48h以内,再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以 区分活体和遗壳 8.4工具和试剂 工具和试剂包括如下 定量分层取样器、恒温干燥箱、体视显微镜、冷冻柜、冰箱; a b) 网筛(孔径0.063nmm.孔径0.15mm)、结晶m(50mL、,100mL)、吸管、漏斗、玻璃棒、滤纸、烧 杯、样品瓶、毛刷毛笔、分样器、,玻璃板、刀片、挑样针、标本片、标本盒 六偏磷酸钠、酒精、双氧水、四氧化碳、虎红、蒸水 c 8.5介形虫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8.5.1结晶皿或烧杯编号并称重 编号和称重的工作程序如下 取结晶皿用清水洗净; aa b 将结晶皿于60C干燥箱中烘干 将结晶皿编号并称重(精确到0.01g) c d 在样品表格里记录结晶皿的重量和对应的样品号,填写介形虫冲样记录表(参见表H.1) 8.5.2样品烘干称重 样品烘干称重的工作程序如下 取原始沉积物样品放人已称取重量的结晶皿中,并记录编号; a 17
GB/T34656一2017 b 称沉积物湿重; 在60C干燥箱中完全烘干、称重,计算获得样品的干重 c 8.5.3样品浸泡 样品浸泡的工作程序如下: 取出烘干的沉积物,加人蒸馏水或自来水,充分浸泡(1天一2天)使样品完全分散; a 有机质含量高的样品,以浓度为3%的双氧水浸泡样品2h后再进行冲洗(主要针对河口近岸 b 沉积物,还可添加少量六偏磷酸钠使沉积物样品更加松散,但本步骤不适于深海沉积物和介形 虫活体研究) 8.5.4冲样并烘干 冲样并烘干的工作程序如下 将样品完全转移至孔径为0.063mm的网筛中,用流水反复将样品冲洗干净 a b 转移冲洗干净的样品至结晶皿中并编号; 结晶皿于60C恒温箱中烘干; c 烘干后的样品称重并记录为粗组分重量 d 8.5.5浮选浓缩可选择,主要针对河口近岸沉积物 浮选浓缩的工作程序如下: 大烧杯编号与样品号对应; a b)四氯化碳悬浮; 完全干燥后,将沉积物残渣倒人结晶皿并编号; c 结晶皿镜检.将剩余沉积物残渣装袋并标记站位 d 8.5.6装瓶封存 装瓶封存的工作程序如下 将称重后的干燥样品分别过0.15mm网筛和0.063mm网筛; a b 两组样品分别装瓶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层位及壳径信息 8.5.7镜检计数 镜检计数的工作程序如下 将大于0.15mm的样品进行镜检; a 若标本量足够,随机挑选100个~200个壳体制标本片;若标本不足100个则全部挑选 b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分类鉴定和群落统计(包括种数、丰度、分异度等); c d 对于河口近岸沉积物,根据工作任务,可选择进行对0.063mm的样品鉴定和统计; 填写介形虫鉴定统计表(可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设计) 8.6资料整理 介形虫调查的资料整理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群落分析的计算方法见附录E 18
GB/34656一2017 放射虫调查 9.1方法概述 调查浮游性放射虫沉积在相关海域沉积物中的保存状况,揭示该类动物群的埋藏丰度与组合特征 g.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如下: 表层取样要求是采集沉积物表层0cm一2cm的样品,柱状取样的分层按照每2cm的间隔,或 者按照任务要求; b 陆架浅水型的分析样品取5g~10g,陆坡及深水型的分析样品推荐取1g2g或5g; 放射虫的标本鉴定在生物显微镜的透射光中进行,一般鉴定到种类,在不同的调查海区可各自 c 选取约60个优势种或常见种进行种类鉴定,其他种类标本仅做数量统计;如任务要求统计种 类多样性,则需鉴定每个分样中的全部种类; d 放射虫群落统计时,如全样中的壳体不足300个则计数全样;壳体数量太多时,可利用分样器 或对角线分样法划分样品,每个分样样品鉴定统计不少于300个放射虫; 对各鉴定种类的统计最后需换算为相对丰度,以百分含量%)表示;或根据任务要求换算成绝 对丰度,单位以个每克干样表示;对于表层沉积样品,也可以采用个每平方厘米表示 9.3放射虫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g.3.1取样和处理 根据不同的海底沉积物组成类型,放射虫标本获取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陆架及浅水型;以陆源碎屑及各种钙质生物壳体为主,沉积速率较快,放射虫含量很少 样品 a 用干净水加焦磷酸钠浸泡使之分散,加上适量的过氧化氢与盐酸去除有机质和钙质颗粒,加热 使之充分反应,然后用0.063 的网筛冲洗干净,样品烘干后为了去除部分粗颗粒,采用四 Bmm 氧化碳进行浮选,浮选时需充分搅拌使放射虫壳体悬浮,并迅速将悬浮物倒人0.063mm的筛 绢或滤纸进行过滤,便可较为容易获取干净的放射虫标本; b 陆坡及深海型;陆源碎屑很少,尤其是沉积物颗粒较细,沉积速率较慢,放射虫标本含量较多 样品用干净水加少量焦磷酸钠浸泡分散,再加上适量的过氧化氢与盐酸(依钙质颗粒含量而 定)去除有机质和钙质颗粒,直至停止反应,处理后的残余样品经过0.063mm孔径网筛的水 洗,之后烘干便可直接用于标本薄片的制作 9.3.2沉积遗壳的采集和保存 采集放射虫遗壳样晶,海底表层样品采用箱式采样器、抓斗采泥器及柱状取样管的表层0c cm 2cm样品 样品用塑料袋、塑料盒或玻璃瓶封存,保存在4C的冷库中,或存放在一般的样品库中也影 响不大 9.4工具和试剂 工具和试剂包括如下: 工具;恒温干燥箱、超声波振荡器、加热板烧杯、吸管、网筛、滤纸、慑子,载玻片、盖玻片,玻 璃棒; b 试剂;焦磷酸钠、过氧化氢、盐酸、四氧化碳、酒精、中性树胶、二甲苯(用于稀释或清除残余 19
GB/T34656一2017 树胶) 9.5放射虫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9.5.1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的工作程序如下 称取干样1g~2只或5g左右,放人300ml烧杯中,加人200ml干净水和0.5g1g焦磷酸 a 钠浸泡约10h b 沉积物在水中被分散后,根据有机质含量加人适量的H.O.(30%,分析纯),置80C水浴中, 并充分浸泡一段时间,直至反应结束,期间注意控制加热的程度与时间,避免因溢出泡沫而丢 失放射虫标本; 根据钙质含量加人适量36%分析纯的HC1,等待约10nmin,或至反应结束; c 加人适量干净水,静置约5min,倒掉上层清液,如此重复2遍3遍,以去除多余的HCl和 d H,O.,减少水体中的酸性含量 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振荡器中,持续1" min2min,以除去放射虫表面粘附的粘土; e f 用0.063 mm 铜筛冲洗样品,注意不应用过大的水力冲洗,以免标本的溢出 将0.063mm筛子中的剩余样品收集到小烧杯或器皿中沉淀、去水、烘干,以备制片 g 9.5.2薄片的制作 薄片的制作工作程序如下 干样制片法;取用每一个样品的全部(或按比例)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上若干酒精使其分 a 1×50 散,并用针形物协助均匀铺开,铺开的面积与盖玻片(一般为24mm mm)相同,稍后酒精 全部挥发,或可在电热板上加速烘干,待标本中的水分完全去除后,滴加3滴一5滴中性树胶 再用盖玻片轻轻地覆上,使树胶慢慢扩散至完全遍布标本与盖玻片的区域 制片之前或之后 需在载玻片上做好样品的编号标记; 水样制片法;在标本中保存一定量的水,使用小吸管先均匀搅拌,再吸取一定比例的含水样均 b 匀地置于载玻片上,分散面积与盖玻片面积相同,之后将载玻片放在电热板上烘干,其余的封 片方法与上述相同; 使用电热板加热或烘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60C80C 制作好的标本薄片可让其自然干固,也可放在烘箱中一段时间(60C一80C,不宜过高.以允 d 起泡),待树胶固结硬化后用二甲苯清洗(擦除)薄片上的多余树胶 将薄片贴上事先准备好的标签,注意与编号的一一对应 g.6资料整理 放射虫调查的资料整理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群落分析的计算方法见附录E 10沉积硅藻调查 10.1方法概述 调查通过对硅藻遗壳进行采集、富集和统计鉴定,查明调查海区硅藻遗壳的分布状况、保存状况以 及群落组成,进而反演调查海域的水文、气候和环境信息 0.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如下 20
GB/34656一2017 表层取样要求是沉积物表层0cm~2cm的样品,柱状取样的分层按照每2cm的间隔,或者按 a 照任务要求; 5 如果分析样品为湿样,取5g10g;如果分析样品为干样,则取1g一5g 硅藻的标本鉴定在生物显微镜的透射光中进行,每个样品进行随机行数观察,建议鉴定到种或 变型,否则鉴定到属 对于壳体不完整的个体,中心纲硅藻以一半以上完整,羽纹纲硅藻以纵 沟一侧完整参与记数 在不同的调查海区可各自选取优势种或常见种进行鉴定(如任务要求 统计种类多样性,则需鉴定每个样品中的全部种类),其他种类标本仅做数量统计; 每个分样样品鉴定统计的个体数量要求大于300个,单位以个每克干样或个每平方厘米表示 如分析样品中的硅藻标本不足300个,则全部统计;对各鉴定种类的统计最后需换算为相对 丰度 0.3沉积硅藻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0.3.1取样和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海底沉积物中硅藻含量的不同,硅藻标本的处理方法分为两类 陆架及浅水型.以陆源碎屑及各种钙质生物壳体为主.沉积速率较快,硅颜含量相对很少 硅 a 藻标本获取的处理方法为样品用蒸僧水浸泡分散,再加上适量的过氧化氢与盐酸(依钙质颗粒 含量而定)去除有机质和钙质颗粒,直至停止反应,再将处理好的样品置于比重约为2.4的溴 化锌或其他重液中进行浮选,充分搅拌使硅藻样品悬浮,之后便可直接用于标本薄片的制作; b 陆坡及深海型陆源碎屑很少,尤其是沉积物颗粒较细,沉积速率较慢,硅藻标本含量相对较 多 硅藻标本获取的处理方法为样品用蒸僧水浸泡分散,再加上适量的过氧化氢与盐酸(依钙 质颗粒含量而定)去除有机质和钙质颗粒,直至停止反应,之后便可直接用于标本薄片的制作 0.3.2沉积遗壳的采集和保存 表层沉积物用塑料刀或勺从采泥器中刮取刚采集的样品上部0em一2cm的沉积物,代表表层 样 通常情况下,取5g左右新鲜样品,装人聚乙烯袋中封存,贴上填写好站号及层位的标签,放人样品 箱中,置于阴凉处保存,备分析使用 柱状沉积物;按照分析的精度,在每个层位取5只左右新鲜样品或1g干样,装人聚乙烯袋中封存, 贴上填写好站号及层位的标签,放人样品箱中,置于阴凉处保存,备分析使用 10.4工具和试剂 工具;长柄药匙,天平,玻璃烧杯,离心机,电热板,烘箱,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试管,锻子,量简. 通风橱 试剂:过氧化氢,盐酸,酒精,蒸馏水,中性树胶,焦磷酸钠,澳化锌 10.5沉积硅藻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0.5.1样品前处理 10.5.1.1离心机法 离心机法的工作程序如下 用长柄药匙取2g左右沉积物湿样,置于5mL试管底部,加人体积约三倍于样品的10%HCl 去除钙质,至不冒气泡为止(具体时间视沉积物中的钙质含量决定); b)在25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5min,倒掉残余HCI并用蒸馏水清洗试管内部3次 21
GB/T34656一2017 洗净后加人30%H.o.3ml一4ml,在恒温60C水浴锅中煮1h一2h去除有机质,至不冒 气泡为止; d 在25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5min,倒掉H.O.,并用蒸馏水清洗试管内部3次 注根据耗费时间的长短,有离心机法和静置“沉淀法两种前处理程序 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少用离心机,用静置沉 淀的方法分离沉积物与上清液 10.5.1.2静置沉淀法 静置沉淀法的工作程序如下: 取沉积物样品lg一2g,在装有硅藻样品的小烧杯中加人10%~15%的稀盐酸待样品与盐酸 a 完全反应后搅拌均匀并静置12h一24h 倒掉残余盐酸;加人蒸圜水,静置至少24h后,倒掉上清液,如此用蒸僧水重复清洗3次 b c 加人浓度为30%的双氧水(H.O),置于恒温水浴锅中(60C)加热1h一2h; d)将样品从水浴锅中取出,同样用蒸僧水清洗3次 注:如果样品为干样,则宜取干样1g一5g,放人300mL烧杯中,加人200mL燕水和0.5g~1【焦磷酸钠浸泡 约10h,待沉积物分散后,再进行上述相关处理 0.5.2玻片的制作 玻片的制作工作程序如下 盖玻片在使用前先用10%~20%的稀HCI浸泡至少24h,然后再用酒精浸泡去除HCI,以备 a 使用: b 用玻璃棒将处理好的硅藻液体均匀涂于盖玻片上,待盖玻片上的硅藻液体风干后,在载玻片上 滴加1滴~2滴中性树脂,轻轻盖上涂好的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制作好的标本玻片可让其自然风干,也可放在烘箱中加热48h(45C55C,不宜过高,以免 起泡); d 取出玻片,待玻片冷却后,在玻片上贴好已准备的标签,保存于样品盒中 e 每个样品制片两张,以备整定分析 10.6资料整理 将做好的玻片在×1000倍生物显微镜下进行硅藻的鉴定,计数在×400倍下进行 每个样品统计 硅藻壳面数至少300粒(不包括硅藻休眠抱子和复大袍子) 计算出各硅藻种占各样品硅藻总数除硅藻 休眠袍子和复大袍子外的相对百分含量,以便于进一步的数理统计分析 沉积硅藻调查的资料整理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群落分析的计算方法见附录E 颗石藻调查 1 11.1方法概述 调查通过对沉积物中颗石藻取样分析和观察鉴定,进行年代地层学分析,推测沉积物的地层年代; 对颗石藻群落特征分析,探讨其海洋学/古海洋学意义;对颗石藻保存特征分析,探讨沉积环境(含沉积 物来源)或成岩作用 11.2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如下 取样质量;样品无污染和混样,采用一次性取样工具; a 22

再制造机械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指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再制造机械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再制造机械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指南的编号:GB/T34631-2017。再制造机械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指南共有6页,发布于2018-05-0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的编号:GB/T34657.1-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共有33页,发布于2018-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