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311-2000

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FMsoundbroadcastingatVHF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的编号:GB/T4311-2000。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共有8页,发布于2000-08-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160
  • 实施日期2000-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618.47KB

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作 GB/T43112000 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 TechnicealspecifiteationsftrrMsoundbradcastngtVur 2000-01-03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木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GB/r4311-200 目 次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通用要求 单声广播 立体声广播 多路声广播 调频数据广播
GB/T43112000 前 言 本标准是原有的GB4311.14311.4《调频广播》的修订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调频广播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原有标准已使用了十五年,在此期间,调频广 播发射设备的技术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原有技术标准相对落后,同时,对于调频副信道的技术开发和 使用已提到日程上来,必须有相应的标准予以规范,使在开展调频副信道数据传输业务时,对其频谱、频 偏、调制度等有标准可依 本标准起草小组在参考国际电信联盟ITU-R建议书450-2:1995《米波调频声 音广播播出标准》,建议书300-7;1990《立体声/多声道调频声音广播》,建议书463-5:1990《在调频声音 广播中用单部发射机播送若干套声音节目或其他信号》、建议书412-7;1995《米波调频声音广播规划标 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基础上,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在本标准的修订中,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将调频广播分为;调频单声广播、调频立体声广播、调频多路声广播、调频数据广播四种 -对于在副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分为声音信号和数据信号两种,传输声音信号调频广播称为多 路声广播.传输数据信号的广播称为调频数据广播 对于四种调频广播方式,规定了发射信号的总频偏和相互间干扰的限制 -规定了副频数帮业务广播副较波的最高上限频半.数据信号对于副载波的调制方式没有眼制 在标准的修订中,去掉了原有标准中的天线辐射功率允许偏差、电波的极化方式,导频相位允许偏 差等 副信道允许采用任何形式的调制方式,但应经上级技术主管部门审批认可 原国标对于天线的极化方式只规定了水平极化,考虑到在ITU和国外先进标准中均未对天线的极 化方式加以规定,目前大部分发射天线采用圆极化方式,同时还考虑到相互干扰的问题,对于天线的辐 射形式不作硬性规定,如采用垂直极化或圆极化方式,须报上级技术主管部门审批认可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替代下述标准 GB4311.1一1984调频广播单声 1984调频广播立体声 2 GB4311. 2 GB4311.3一1984调频广播立体声带附加信道 3. GB4311.4一1987调频广播双节目 本标准由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岳林,汤雪霞
国家标准 GB/T4311-2000 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 代替GB431l.1一431l.3一1984 GB4311.4一1987 Teehnical eeificationsforFMsoundbroadcastin ingatvr spe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声,立体声,多路声广播以及数据的调频广播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米波调频广播 相关设备的生产,测试,验收、维护等均应符合此标准的技术要求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4797.1一1984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neqIEC721-2-1:1982) GB/T4797.2一1986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海拔与气压、水深和水压 GB/T4942.2一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eqvIEC947-1:1988 GB9159一1988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要求(eqvIEC215:1978) GB14050一199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157701995广播数据系统(RDs)技术规范(eqvEN50067;1992) 通用要求 3.1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为(87108)MMHz 从87.0MHz开始至107.9MHz,按0.1MHz的频率间 隔设置电台 32射频主载波的调制方式为频率调制,对应于100%调制时的频偏为士75kH 3.3主节目是指广播电台的声音广插节目,主节目调制信号为音频信号,频率上限不超过15kHa 34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限制在从直流到99kH范围内 35 主节目音频信号的预加重时间常数为50!s 3.6电波极化方式为水平极化.垂直根化或圆极化 37 载波频率允许偏差 37.1发射机功奉大于0w时.载被频半允许解差为士100H 372 发射机功率小于或等于50w时,载波频率允许偏差为士2000Hz 3.7.3对于为下一级差转台提供信号的发射台或差转台,载波允许偏差为士1000H 3.8残波辐射 38.1发射机功率大于或等于25w时,残波辐射功率应小于1mw并低于载波功率60dB. 3.8.2发射功率小于25w时,残波辐射功率应小于25AW或低于载波功率40dB 3.8.3同台或同塔有多套发射机使用共用天线时,其三阶互调产物小于1mw并低于各自射频主载波 -60dB 3.9发射机通用技术要求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3批准 2000-08-01实施
GB/43112000 3.g.1发射机在定货时,应考虑到不同工作环境(包括温度,遏度和海拔高度)对机器性能指标的影响 具体参看GB/T4797.1和GB/T4797.2 3.9.2发射机在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方面都应符合相关国标要求,具体参看GB/T9159,GB/T 4942.2和GB/T14050 3.g.3发射机的机械噪声在发射机四周1m的距离、lm的高度A加权,不大于62dBA 单声广播 4.1单声广播是指用30Hz一15kHa的音频信号对射频主载波进行调制 预加重时间常数为50s., 100%调制时的频偏为士75kHz 4.2总失真在100%调制度下小于0.5% 4.3在不加重不去重情况下,音频通道的频率响应(以400H么音频信号调制时为参考)应在士0.5dB 内 在加重和不去重情况下,对应于标准预加重曲线音频通道的频率响应应在士0.5dB内 在预加重和 去重情况下,总频率特性不超过士1dB 4.4音频信号频率为1kHz最大调制度时,信噪比(以1kHz为基准,预加重)大于60dB 立体声广播 5.1立体声广播采用导频制 射频主载波的调制信号是立体声复合信号 5.1.1立体声复合信号由下述信号构成 信号M:由对应于立体声左路信号1,和右路信号R之和的一半构成,信号M以与单声道信号相同 的方式进行预加重,为基带信号中30Hz至15kHz部分; 信号S;由对应于立体声左路信号1和右路信号R之差的一半构成,信号s以与信号M相同的方 式进行预加重 经预加重的s信号对导频信号的二倍频进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为基带信号中 23kHz至53kHz部分; 导频信号;导频信号频率为19kHz 导频信号与时间轴相交时,38kHz信号同时以正斜率与时间轴相交 立体声复合信号的基带如图1所示 100% 90% 信号M 信号S 导 频 10 15k19k23k 38k 53k H2)y 30 立体声复合信号基带图 图1 5.1.2立体声复合信号的调制度 信号M最大为土75kH调制度的90%左路信号L和右路信号R幅度相等且同相) 信号S;最大为士75kH2调制度的90%(左路信号L和右路信号R幅度相等但反相) 19kHHz导频;为士75kHz的8%10% 5.2立体声广播技术指标 5.2.1立体声广播的左右声道技术指标要求同单声道 5.2.2导频信号允许的频率偏差小于士1Hz 5.2.3调制s信号的38kHz残余分量对射频主载波的调制度小于1% 5.2.4左路信号与右路信号间的分离度在100%调制时,大于40dB
GB/43112000 5.25左路信号与右路信号间的电平差,在55%调制(其中导频为10%)时,不论加重与否,小于1dB. 5.3为提高立体声广播的覆盖效果,允许采用FMx系统.即可增加一个采用压扩技术的抑制副载波 的正交副载波调幅信道,副载波频率为原用的38kHHz,但与原来的副载波的相位差为90" 多路声广播 多路声广播指在单声或立体声广播(主节目)之外,再增加一路在67kHz副载波上进行频率调制的 广播节目(附加节目 调频双节目 调频双节目指在进行单声(主节目)广播时,在67kHH么副载波上调制附加节目信号 6.1.1射频主载波最大调制频偏为士75kHz 其中,主节目调制射频主载波的最大频偏占70%,副载 波调制射频主载波的频偏占30% 6.1.2附加节目音频信号的最高频率为10kHz,预加重时间常数为75然s,压缩比为2:1 6 .1.3附加节目音频信号对调制副载波采用频率调制,其最大频偏为士8kHz,附加节目对副载波调制 后占据基带的49kH么至85kHa段 如图2所示 00% 主信道信号 70% 已调副载被信号 30% 15k 67K 85k Ha) 30 49k 调频双节目基带图 图 2 6.1.4技术要求 除信噪比定为大于等于52dlB以外,主信道的技术指标与单声道技术指标要求相同 附加节目信道的技术要求 副载波频率总偏差小于100Hz; 音频从50Hz到10kHz,对于副载波士8kHz频偏调制、对于主载波30%调制时总失真度小 于等于2%; 总频率响应(有压扩和加去重)在士2dB以内 对应副载波8kHHz频偏在有压扩的情况下信噪比大于等于60dB 主信道与附加节目信道间的串音(有去加重,用选频表测基波)优于一6odB 6.2立体声带附加节目 立体声带附加节目是指在进行立体声广播时,增加一路调制在67kHz或76kHHz副载波上的附加 节目 6.2.1立体声复合信号对射频主载波的调制频偏为最大频偏的90%,附加节目副载波对射频主载波 的调制频偏为最大频偏的10% 6.2.2附加节目音频信号的频率上限为6kHz,预加重时间常数为504s 可采用压扩技术,压缩比为 2:1 6.2.3附加节目信号对调制副载波采用频率调制,其最大调制频偏为土4kHz.附加节目载波对射频主 载波的频偏为最大频偏的10%(士7.5kHz) 对于67kHz副载波,附加节目信号对其调制后占据基带 信号的61kH2至73kH段,如图3所示 对于76kH副载波,附加节目信号对其调制后占据基带信号 的70kHz至82kHz段,如图4所示
GB/43112000 100% 909% 信号M 信号S 已调附加节目副载波信号 67kHH 10% 30 15k19k23k 38k 53k 61k 73k Hz 3 图 立体声附加节目基带图 100% 90% 信号M 信号S 已调附加节目副载波信号 76kHz 10 5k19k23k 38k 53k 70k 82k Hz 30 图4立体声附加节目基带图 6.2.4技术要求 立体声广插带附加节目广播时,其主信道的技术指标要求同5.2节“立体声广播技术要求” 附加节目信道技术要求 副载波频率总偏差小于100Hz 附加节目在80Hz到6kHz频率范围内,对于副载波士4kHz频偏调制对于主载波10%调制 时总失真度小于等于3%; 总频率响应(在包括压扩和加去重情况下)在士2dB内; 信噪比(预加重,包含压扩在内)大于60dB 立体声左右声道对附加节目信道的串音,附加节目信道对立体声左右声道的串音,不论附加节 目信道是否有压扩,均应优于一65dB 调频数据广播 调频数据广播是指在进行调频单声广播、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同时,利用调频基带的空余频谱,广插 特定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某种标识信息、数据或图像信息等,统称为副信道信息 用于传送这些信息的信道 称为副信道 为提高副信道的利用率,允许对数据进行压缩,打包,允许自成体系的收发协议 副信道信息通常应在副载波上进行二次调制 副载波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多个副载波广播 对于用副信道传送信息的码率、误码率、误码保护方式等不作要求,根据情况和使用的场合、服务对 象自行确定 符合GB/T15770的设备可以被直接使用 7.1调制方式 对于传送副信道信息,可以采用任何形式的调制方式 7.2副载波基带 7.2.1对于单声节目广播,数据广播副载波的有效边带必须限制在20kHz到99kH范围内 7.2.2对于立体声节目广播,数据广播副载波的有效边带必须限制在53kHz到99kHz范围内 7.2.3在未传送广播节目期间,数据广播副载波的有效边带必须限制在20kHz到99kHz范围内
GB/43112000 7.3调制度的分配 7.3.1在进行数据广播时,射频主载波允许总调制度为士75kH的110%,即频编为82.5kH 7.3.2对于单声节目,相对于士75kHHz频偏,所有副载波的载波调制度总和不得超过30%,对于 士75kHz以上的频偏.不得超过20% 7.3.3对于立体声节目,相对于士75kHHz频偏,所有副载波的载波调制度总和不得超过10%,对于 士75kHz以上的频偏,不得超过20% 7.3.4在未传送广播节目期间,所有副载波的载波调制度总和不得超过30% 7.4副载波频率 根据主节目广播的使用情况副载波的频率可以相应设置选取.但其最高频率不得超过76kHHz,副 载波频率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00Hz 7.5副信道对主信道的干扰 为保证主信道节目的正常播出,对副信道的频谱有如下要求 7.5.1副信道频谱落在主信道内的频谱分量,相对于100%调制时的副信道频谱分量功率和,必须小 于60dB 7.5.2副信道频谱在基带100kH2处,必须小于载波100%调制时基带信号总功率的60dB 7.5.3加副信道后的技术指标与未加副信道的比较,分离度下降小于0.5dB,失真恶化小于0.1%,信 噪比下降不超过0.5dB .

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的编号:GB/T17986.2-2000。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共有52页,发布于2000-08-012000-08-01实施
机车司机室前窗、侧窗及其他窗的配置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车司机室前窗、侧窗及其他窗的配置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车司机室前窗、侧窗及其他窗的配置的编号:GB/T5914.2-2000。机车司机室前窗、侧窗及其他窗的配置共有4页,发布于2000-08-012000-08-01实施,代替GB5914.2-1986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