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1443.5-1994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

Domesticsatellite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s--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Part5:Intermediatedatarate(IDR)digitalcarri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的编号:GB/T11443.5-1994。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共有23页,发布于1995-08-011995-08-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30
  • 实施日期1995-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1.30M

以图片形式预览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


国家标准 GB/T11443.594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 Domesticsatelite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s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 Part5:Intermediatedatarate(IDR)digitalcarriers 1994-12-28发布 1995-08-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国家标准
次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2 术语、代号 3 调制方式 误比特率(BER)性能 DR载波信道频率配置 信息速率分级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辐射限制 10调制转换 1频率容差和频谱倒置 12幅度和群时延均衡 13相位噪声 14传性能 信道单元特性 15 16缓冲定时和滑周控制 17基带特性 18载波开通和在线监测 10
国家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GB/T11443.5一94 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 Domestcsatellite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s -Generaltechniealrequirements Part5 lntermediatedatarate(IDR)digital carrier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工作在一类,二类和三类标准地球站的中速数据(aDR)教字载波通道的性能要求 本标准规定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工作的信息速率、报头速率、传输速率、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工 程勤务电路和维护告警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业务(4/6GH频段)的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 不仅适用于国内通信卫星组成的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也适用于租用国际通信卫星转发器组成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前者简称为“国内卫 星系统”,后者简称为“租星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公用通信网,也可用于专用通信网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和技术改造 本标准适用于电话业务和非电话业务 引用标准 2 GB11443.!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 GB7611 术语,代号 3.1术语 transmissionrate(R 3.1.1传输速率 信息附加报头比特经FEC编码以后的比特速率 3.1.2维特比解码soft-deeisionmaximunlikelhooddecoding(VITERBI) 软判决最大似然率解码 3.2代号 3.2.1IDR中速数据 3.2.2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3.2.3ESC工程勤务电路 3.2.4CFDM/FM压扩频分多路复用/调频 3.2.5DCME数字电路倍增设备 3.2.6LRE:/DsI低比特率编码和数字话音插空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12-28批准 1995-08-01实施
GB/T11443.5一94 调制方式 中速数据数字载波工作的信息速率从64一848kbity/s,采用相干四相移相键控调制 所有中速数 据载波必须采用3/A码率FEC编码和解码(3/A码率卷积编码/维特比解码. 误比特率(BER)性能 在晴空条件下,对全年大于或等于95.90%时间,误比特率应小于或等于1x10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对全年大于或等于99.36%时间,误比特率应小于或等于1X10-;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对全年大于或等于99.96%时间,误比特率应小于或等于1X10-了 IDR载波信道频率配置 o 地球站中频设备必须配备频率合成器以适应业务矩阵的变化,发射和接收载波颚率应按22.5kH2z 频率间隔配置 信息速率分级 信息速率分为以下五种;64、192、384、2048,8448kbit/s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为获得尽可能低的发射EIRP,“租星系统"中租用转发器为高增益档.表1规定了DR载波所需要 的最大EIRP 实际工作的EIRP将等于或者小于表1所列的最大值 EIRP校正因子 8.1 表1所列最大EIRP值是在仰角为10"和处于波束边缘地球站所应用的值 对于仰角不在10,地球 站位于非卫星天线波束边缘的情况下,应减去校正因子K K;=0.02(a一10)十风 十y[O.02(ad一10)A 式中;a -发射地球站仰角,单位为度; 最不利接收地球站仰角,单位为度 ad -卫星接收天线波束边缘的增益与发射地球站方向的增益之差,单位为分贝; 8 卫星发射天线波束边缘的增益与最不利接收地球站方向的增益之差,单位为分贝 -部分接收因子,对8448kbit/s以下速率DR载波,y=0.4 表1对国际V,vA.W号卫星、半球波束,高增益档,要求的最大EIRP dBw 接 收 地 球 信息速率 kbit/s 站 类 二 类 站 三 类 站 A B C D B C D B c 56.654.0 59.8 53.5 61.2 64 52.5 50.3 57.2 55.7 63.8 59.757.5 192 61.4 58.8 57.3 55.1 64.6 62.0 60.5 58.3 68. 6 66.0 64.5 62.3 384 64.4 61.8 60.3 58.1 67.6 65.0 63.5 61.3 71.6 69.0 67.565.3 2048 71.7 69.l 67.6 65.4 74.9 72.3 70.8 68.6 78.9 76.3 74.572.6 8448 77.8 5 73.7 ,2 71.5 81.0 78.4 76.9 74.7
GB/T11443.5一g4 注A为国际卫星v(F1~F4). B为国际卫星(F5~F9)所有信道、VA(F10~F12)第9信道、VA(IBs)(F13一F15)第9信道 c为国际卫星VA(F10~F12)除第9信道外、VA(IEs)(F13F15)除第9信道外和(F1~F5)第9信道 D为国际(F1~F5)除第9信道外 8.2EIRP调整 在晴空条件下,每个载波必须的EIRP是卫星灵敏度和传输路由中相应卫星到地球站区域所需卫 星功率的函数,地球站发射的EIRP应能适应电平变化的要求 因此,地球站发射的EIRP应有从规定 的EIRP最大值向下调节15dB的能力 8.3EIRP稳定度 地球站发射的任何一个IDR载波的EIRP,除恶劣气候条件外,稳定度应保持在士0.5dB/a范围 内 该指标包括高功放输出功率不稳定度(包括前置激励电路的影响),天线发射增益不稳定度、天线指 向误差和跟踪误差等不稳定因素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卫星上6GHz的功率通量密度可以允许比正常 值低2dB,这将允许相应的接收地球站信道性能有所下降 辐射限制 9.1杂散辐射分量 经地球站发射的杂散辐射EIRP(其中包括寄生的单频信号,但不包括互调信号) 在分配频带以外 的59256425MHz和14000~14500MHz的频带中,在任何4kH带宽内不得超过4dBw 落在分配给各IDR载波带宽之内的任何4kHz带宽内的杂散产物,对于2.048Mbit/s速率以下 包括本身速率)应小于未调制载波40dB;对于2.048Mbit/s速率以上应小于未调制载波50dB 9.2发射多载波互调产物 租星系统中,在5925~6425MH频率范围内,天线仰角为10"时,地球站发射多载波所产生的互调 分量EIRP,在任何4kHa带宽内不应超过21dBw,仰角为其他值时应减去校正因子0.02(a一10)dB 其中;a是地球站天线仰角,单位为度 g.3射频带外辐射载波频谱旁瓣 在使用频带外,每个发射数字载波旁瓣在任何4kH带宽内应比频谱主瓣颇值低26dB以上 以上限制仅适用于由于地球站的非线性谱扩散而产生的谱旁瓣 偏离标称的中心频率0.35RH2 到0.5RHz频率范围内,EIR的密度在任何4kHz带宽内至少比峰值EIRP密度小16dB 10 调制转换 有DR载波、FDM/FM载波,CFDM/FM载波多载波工作的高功放,由于AM/PM(幅相变换)特 性引起调制转换 在FDM/FM或cFDM/PM载波的基带的任意通道中,单音调制转换干扰应不大于 -73dBmOp 频率容差和频谱倒置 1.1射频载波容差 所有地球站发射的射频载波容差(初始频率调节的最大误差加长期漂移)应为士0.05RHh,最大 为士3.5kHz,长期是指最少为一个月 地球站接收链路的频率稳定度应该与解调器的频率捕捉和跟踪范围相适应,但建议其值不劣于 士3.5kHz 11.2频谱倒置 发射R载波频谱相对于调制器输出频谱不应倒置
GB/T11443.5-94 幅度和群时延均衡 12 12.1地球站 地球站幅度和群时延响应是指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的响应 发射链路是从调制器的输出到发射天线馈源口; 接收链路是从接收天线馈源口到解调器输入 幅度和群时延响应应分别均衡,发射链路应保持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容限之内 建议接收链路均衡也应保持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容限之内 12.2卫星信道 卫星输入和输出复用器的群时延响应取决于载波在转发器内的位置;它由地球站发射链路的均衡 来补偿,国际V号卫星群时延均衡的要求见表2. 表2 均 衡 带 线 均 抛 物 线 均 衡” MHaz ns/MFHHz ns/(MHz? 4.5GB/T11443.5-94 表4 要 数 64~8448kbit/s 1.信息速率 96kbit/s 2信息速率大于2.048Mbit/载波的报头数据速率 3/4卷积编码/维特比解码按图4 3.前向纠错编码 按图5和图6 4.能量扩散(扰码 四相相干相移健控 5.调制 差分编码(180)和前向纠错(90)相结合 6.模糊度分辨率 定时时钟必须从数据流中恢复 7.时钟恢复 .7RH或[o.933(信息十报头)速率]Ha 8.最小载波带宽(分配 Q.6Rt或[o.8(僧息十报头)速率]t 9.噪声带宽(或占有带宽》 10-3 10-? 10-" 10.E,/N,对应误比特率(3/4前向纠错码率时 8.8dB 5.3dB 8.3dB a.调制解调自环 5.7dB 8.7dB 9.2dB b.通过卫星信道 -219.910lg[信息十报头)速率],dBw/K 11.工作点c/T 12.噪声带宽内工作点的C/N 9.7dB 13.工作点误比特率 1×10- -222.9+10lx[(信息十报头)速率],dBw/K 14.门限C/T 15.噪声带宽内门限C/N 6.7dB 16.门限误比特率 1X10- 信道单元特性 15 信道单元包括调制解调器、前向纠错编码解码器扰码解扰器和报头赖发生单元 信息速率大于2.048Mbit/s时,插入速率为96kbit/s的报头,用于工程勤务电路(EsC)和维护告 警 15.1调制器 调制器接收从FEC编码器来的两个并联数据流,定义为P信道和Q信道 15.1.1输出特性 所传输的比特码与调制器输出载波相位之间的关系如表5 表 5 传 比 输 的 特 位 合 的 成 相 道 Q 道 信 信 0° 十90° +180° 270?一90' 调制器的输出相位精度优于士",幅度精度优于士0.2dB,调制器为绝对调相 由FEC编码器中的 差分编码来消除18o"的载波相位模糊度
GB/T11443.5一94 15.1.2输出频谱 在偏离标称中心频率士0.35RH频率范围内,与满足下述条件时的一个接在理想调制器后的滤 波器的输出频谱相同 输入到QPsK渊制器为Rbt/的非归零随机序列码" 滤波器有如图7所给定的幅度特性; b. 谜波器有如图8所给定的群时延特性,或者在偏离标称中心频率士0.25RH范围内,相位响 应偏离线性相位移不超过土4" 调制器输出的功率谱密度的容限表示在图9上 对于偏离标称中心频率士0.75RH的频带之外,在任何4kH带宽内输出的中频频谐密度应小 于峰值频谱密度40dB. 15.2解调器 采用相干解调器 经恢复后的时钟和信号愤送给FBC解码器,解调器的输出与软判决解码器相兼 容 15.2.1工作特性 有邻近信道干扰情况下,且允许需要的载波和干扰的载波都偏离标称载波频率士25kHz时,信道 单元应能满足误比特率性能要求.引起频率偏离的因素包括地球站的发射链路卫星本振、多普勒频移和 地球站的接收链路 允许的邻近信道干扰与所需载波有相同的传输速率时,在所需载波标称中心频率士0.7RHz的频 率处,干扰电平可以高于所需载波7dB. 15.2.2解调器的滤波器特性 为获得误比特率性能,解调器滤波器应该设计成图10给出的幅度特性和图8给出的群时延特性 15.3前向纠错 所有速率的载波都采用具有维特比解码的3/4码率卷积编码 15.3.1编码器 采用图4原理图所示的3/4码率的卷积编码器 这是一种“收缩”型卷积编码,用从1/2码率编码器 输出比特流中周期性删除1/2码流中特定比特的方法形成 1/2码率生成多项式是八进制133和171. 故在编码以前,进入1/2码率卷积编码器的数据流已完成差分编码 15.3.2解码器 用在恰当的位置补入被删除的比特码到被接收的数据流中去的方法,先恢复1/2码率 补入位置为 原在发射端码率为1/2编码后被删除的比特码处,进而完成解码.恢复出的1/2码率编码数据由维比 解码器解码 解码器的特性如下: 编码增益应与所需的E/N,相适应 对于3比特(8电平)量化形式解码器的输入需要解调器 具有相应的接口 具有内部90"载波相位模糊度分辨和位同步 具有串行输出数据流的二进制差分解码 c. d 建议具备误比特率指示,用于监测载波性能 15.4能量扩散(扰码 在发射地球站采用一种数字扰码器 图5表示了扰码器的等效逻辑图,而图6表示了解扰器的脉冲 响应图 FEC编码器应该位于扰码器之后,在接收地球站解码器应该位于解扰器之前 15.5误比特率性能特性 在使用扰码器和前向纠错编码的信道中,中频自环信道应该达到下列误比特率性能特性
GB/T11443.5-94 E/N.dB BERC优干 10- 5.3 8. 0 8.8 10-" E,/N,与已调载波功率和进入FEC编码器的复合数据速率有关 15.6EsC和告警报头锁 报头帧格式应用于信息速率为2.048和8.448Mbit/s的IDR载波 信息数据流透明地通过报头单元,无需将帧内的信息内容嵌入到信息数据流之中 15.6.1报头帧结构 发送的数据流组成IDR的赖结构同步地加入96kbit/s的报头 所传输的复合数据流从输入的信息数据流中导出时钟 当输入的信息数据流中时钟发生故障时,由 长期稳定度至少为10-月的备用时钟源产生所需定时 若输入的传输数据脉冲中断,或时钟源中断, 或二者都中断时,报头单元应设计成能连续工作 接收端报头单元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恢复时钟 结 构是在每1254s(2.048Mbit/s信息)中加入12比特而导出,报头比特分配如下: 4比特用于顿和复帧的定位后向告警和ESC数据,总共32kbit/s;这个速率的数据各自的作 用是: 20kbit/s用于帧和复定位; 4kbit/、可用于4个地址的后向告警(每个地址用1kbit); kbit/s用于ESC数据 8 8比特用于两路32kbit/sESC话音信道共64kbit/s b 报头结构示于图11(信息速率为2.048Mbit/s)、图12(信息速率为8.448Mbit/s) 发射端报头单元使传输的信息流加上EsC和告警信息而构成复合数据流,并馈送给扰码器 报头 信息不嵌入到传输的信息流之中 在接收端完成相反的处理 报头单元的容量为用于ESC的两个数字 化的话音通道或话音带内数据,以及一个8kbit/s的数据信号(如果不用时,则置“1”) ESC设备可在 32kHz,8kHHz、1kH频率上分离出接收和发送时钟 1kHz的时钟同步于复顿速率,其他输出同步于此 1kHz时钟 报头单元有检测告警状态和用于维护而产生时序的功能,也能够产生四个单独的后向告警 信号 帧和复帧定位由阵列信号实现,用八个比特的码插入每帧第一比特,用十二个比特码插入奇数帧的 第二、第三和第四比特,如图11、12所示的情况 当接收到四个连续定位信号中有一个或更多的差错时,帧和复帧定位被认为丢失 当第一次检测到正确的定位信号时,认为帧和复帧定位恢复 在定位丢失时,报头检测电路将置于 连续的定位信号搜索状态 正确接收到定位信号时,报头检测电路时序恢复 16 缓冲,定时和滑周控制 为了补偿卫星漂移和由于始发端和接收端未使用同一时钟源的影响,在接收端需加缓冲 缓冲的位 置根据各信道或电路的配置以及从一个时钟到另一个时钟过渡的位置来决定 所需的缓冲量取决于时 钟源,卫星时延变化、允许滑周间隔和各特定信道或电路的配置 通常,IDR话音电路与模拟地面网络 相连时,卫星传输时延变化不需要缓冲补偿,但IDR话音或数据与同步数字地面网络相连时,则需加缓 冲 16.1传输时延变化 缓冲量与传输时延有关 当使用INTELsAT卫星时,其标称的时延容限见表6,它对应于标称的卫 星位置保持的容限 当选用的卫星(除NTELSAT卫星外)允许有3"倾斜时,对应倾斜超过标称范围 和最大值的时延参数见表7 这些资料还能与表9联用,用来确定特定链路的缓冲量
GB/T11443.5-g4 表6NTEL.sAT卫星保持标称位置时的时廷容限” INTELSAT卫星 VA VA(IBS) V 0.6 最大变化,ms 0.32 10 18.0 最大变化率,ns/s 注最大变化;发射加接收的蜂峰值 最大变化率;发射加接收 1)时延容限取决于表8所列的轨道偏差 表7当NTEL.sATv、VA和vA(IBs)卫星倾斜更大时的卫星时延参数'” 0.5 1.0 1.5 2.0 2.5 3.0 倾斜,) 最大变化,ms 1.1 1.8 2.6 3.3 4.1 4.8 67 94 121 175 最大变化率,ns/s 40 148 注最大变化;发射加接收的蜂蜂值 最大变化率;发射加接收 1)东-西漂移将保持在+0.1之内 表8 VA VA(IBs INTEL.sAT卫星 士0.1 士0.05 东-西漂移(度 南-北漂移度 士0.1 士0.05 6.2定时精度 双向传输一次群2.048Mbit/数字信号,定时时钟从下述三种方法之一恢复: a 数字网中精度为1X10-的艳钟源或达到所需精度的参考源(如远程导航-C> 通过卫星接收远地地球站时钟,但远地地球站时钟必须以a方式恢复定时 b 在两端均无同步数字网,且信道将转换为模拟话音电路时,PCM多路复用设备的内部时钟须 有足够的精度(约50X10- 另外,作为紧急备用,需要使用一个本地时钟(在a和b两种情况时,其长期稳定度至少为 1×10-'/月),以保持在主时钟源失效时,电路能够工作 16.3缓冲容量 为获得合适的缓冲量,作为电路安排的三个例子示于图13、图14、图15,表9用来确定每种情况近 似的缓冲器容量 图16为不需要缓冲的一个例子 表9多普勒/准同步缓冲需要的最小容量 对于各种电路结构缓冲容量,ms 卫星轨道倾斜,( 情况一图13) 情况二图14 情况三图15) 情况四图16 0.1(标称) 1.5 2.4 2.7 0.5 2.5 44 4.7 1.0 3.9 7.4 7.7 1.5 5.5 10.4 10.7 不需缓冲
GB/T11443.5-94 续表9 对于各种电路结构缓冲容量,ms" 卫星轨道倾斜,() 悄况-(图13) 情况二(图14) 情况三(图15) 情况四图16 13.2 13.5 2.0 6.9 2.5 16.4 16.7 8.5 3.0 9.9 19.2 19.5 注;表中最小的缓冲容量包含允许缓冲器从中心开始,然后向两旁任何一个方向漂移的两种因素 回 表中缓冲容量是把由于卫星延迟变化多普勒缓冲器)和由于不同的国家时钟接口(准同步缓冲器)的箭要之 和 由于在多锁基础上的初始的比特流需要滑动,实际的缓冲器容量可能更大 第-种情况;用于发射端和接收端有独立的数字网络的任何信道 定时僧号取自16.2条a的 a 精度为1X10-"时钟,图解见图13 滑周间隔至少为70天. 第二种情况应用于卫星链路一端的定时是从解调器恢复时钟 同时,此恢复时钟发回到最初 o 的定时信号端,如图14所示 第三种情况;用于卫星链路的一端定时由解调器恢复时钟引出.但是此恢复的时钟返回到与初 始时钟不同的另一个地球站,如图15所示 在时钟精度为1X10-"和由表9给出的缓冲器容基的情况下,滑周间隔至少为70天 第四种情况;应用于链路两端都没有同步数字网,同时接收信道变换到模拟话音信道,或者传 输的每个方向局限于单独的点对点 此时,不需要缓神,并且传输定时从PCM信道母线,PCM/FDM传 输复用设备、数字终端内部引出,或者从类似的模拟与数字模式之间变换的设备中引出 接收定时取自 解调器的恢复时钟,如图16所示 6.4缓冲器位置 大多数情况下,接收端在一次群比特速率(2.o48tbit/s)上完成缓冲 对高次群载波 8.liMbt/)在多路复用分接设备后缓神,原因在于现有的高次群复用设备不允许使用外部时钟源 定时 然面,上述方迭能使用1X10-""精度的时钟源对双向传输的高次群或一次群速率数据完成缓冲 16.5滑周控制 当信道缓冲器控制失效或达到饱和或空载时,应重置缓冲器 对于2.048Mbit/组成的准同步数 字网,滑周是复帧长的整数倍 17 基带特性 iDR载波的性能特性能提供传输任何制式的数字形式信息具有或不具有cME(果用LRE/s 的CM编码电话,数字数据,教字图像或这些业务的多路复用 DR载波可设计为单址(SD)或多址(MD)工作,本标准仅考虑单址工作方式 17.1单址(SD)工作 单址工作的基带特性,对今后发展到多址工作应能同样适用 17.2信令 信令的安排,包含传输通路的配置和信令系统的选择,由各参与机构确定 17.3话音信道接口 17.3.1PCM编码 在4kbit/倍道,模拟话音信道的PcMM使用A律编码 rcM复用设备符合Gc87611规定 7.3.2回音控制 话音电路要求设置回音抵消器 回音抵消器应符合ccIrTReeG165.
GB/T11443.5-94 17.4LRE/DS接口 2.048Mbit/sLRE/DsI设备与DR信道单元在一次群2.048Mbit/速率上完成接口.LRE/Dsr 数据流透明地通过IDR设备 18 载波开通和在线监测 在载波开通期间,应该提供链路参数测量的设备,这种设备初开通时要能满足发射载波的EIRP 接收载波的E,/N,和使用伪随机测试码对误比特率的测量 建议DR设备至少具有在线通信时剧,/NM,和BER的性能监测 0.5diB 0.6R -0.4R -0.2R 0.2R 0.4R 归一化频率,Hz 图1地球站中频和射频幅度响应 0.6R 10ns tfwf -0.2R 0.2R 0.4R 归一化频率,z 图2地球站中频和射频群时延响应 10
GB/T11443.5一94 单边带相位嗓声出度,dBc/Hz 40 5 60 70 80 90 10k I00k 1M 离开中心频率,Hz 图3连续单边带相位嗓声的要求 1/2码率的编妈数据 生成多项式=133(八进制 3/A码率的收缩编妈数? 别除比特的程式=Il0 转选拜器 比特选洋器 别除比特的程式=101 生成多项式=17I(八进制 编码器 图4用于维特比解码的卷积编码过程的方框图(3/4码率的FEC> 注:国符号田表示一个模2加法器 在删除比特的程式中,1表示传送,而0表示删除 移位寄存器最右边的级相当于多项式中最小的有效比特 3
GB/T11443.5-94 象 送 首 e 6 杰 员 8 吉当 n 6 12
GB/T11443.5-g4 ? 8 ? G S e 3 " 13
GB/T11443.5-94 点的坐标 点 幅度,dB归一化频率,Hz A 十0.25 0.0 B -0.25 0 0. c 0.05R +0.40 D -0.25 0.05R 0.10R +0.80 -他.了 w.10R F 十2.70 0.2DR 0.20R 出 0.225R T0 0.25R -0.10 0.25R 3. .10 0.30R 一6.10 0.30R 0.45R 一16.00 O -27.00 0.53R 中10r -20r R=传输速率(bit/s m 0 0.iR 0.2R 0.4R 0.R 0.6R 0.R 0.8R 偏移中心的归一化频率,Hz 图7调制器滤波器幅度响应特性 注:滤波器的响应特性并非必须的要求,但它是用来规定必须要求的发射频谱 14
GB/T11443.5-94 +0./R +0.28/R +0,25/R 0.0 0.25R 0.125R 0.375R 偏移中心的归-化赖半,HHz -0.25/R -0.28/R -0.;/R R=传输迷半(bit/s) 图8调制器和解调器滤波器群时延响应特性 茬,图中的群时延响应特性或小于偏移线性相移士4"的相位响应特性(在中心频率士0.25RH的频率范围内)都 可使用 15
GB/T11443.5一94 点的坐标 幅度,dB 点 归一化频率,Hz +0.5 0.0 -0.25 0.0 B C +0. 5 R 0.05 -0.40 0.05R +几.2公5 0.10R -0. .40 0.10R Q.5 0.20R -. 0 0.20R -0.50 0.225R -2.0o 0.站R -t0 Q.乃R 一9.0o 0.30R 12.00 .30 R 0 -35.00 0.45R P 0.35R 一16.00 -24.0o 0.40R -40.00 0.53R R=传输速率[bit/s +10r 20 30 0.R 0.2R 0.3R 0.4R 0.5R 0.6R 0.7R 0.8R 偏移中心的归-化频率,Hz 图9调制器输出功率谱密度的掩膜 注;A至N点对应于图7调制器滤波器幅度响应特性的A至N点 圆0dB相对功率是未调制载波功率对(R/2)H带宽比的对数值 16
GB/T11443.5-94 点的坐标 点 幅度,dB 归一化频率,Hz +O.5 0.0 A 0.0 B -0.25 +0.25 0.15R 0.15R -0.25 0.20R +0.35 F 0.20R -1.0o G -0.0 0.225R 一2.00 0.25R 一4.0o 0.25R 一9.00 0.30R -12.0o ,0.30R -35.00 0.50R M -40.00 0.55R R=传输速率[bit/s] 4m I 2 3 ).2R ).lR 0.3R 0,4R 0,5R 0.6R 0.NR 0.7R 编移中心的归-化频书,HHz 图Io解调器滤波器幅度响应特性 17
GB/T11443.5-94 帆周期 125s 12比特 256比特 信息数据 报头 2048kbit/s》 比 12 P1 P2 A1 d d2 P1 P2 P1 吵 A2 d4 P1 吵 P1 P2 d6 A3d5 P1 P2 P1 P2 A4d7 d8 P1 P2 和复锁定位 EsC话音通道 反向告警EsC数据 P -第i个EsC话音信道比特(i=1,2(如果不用,置1). = Ai=对i端的反向告警(i一1,2,3,4)未告警=0;告警一1, d-EsC数据(G-1~8)如果不用,置1). 1复=8锁(周期-1ms) 报头速率=12bits/125一96kbt/s 图112048kbit/sIDR载波的报头结构 注在报头锁中,第5和9比特相应于EsC话音信道传送的第一比特 d,相应于ESC数据信道被传送的第一比特 18
GB/T11443.5-94 子顿周期 125/3=412/3is 4bits报头 子械 352比特信息数据 FA.A.d 4bits报头 子顿 352比特信息数据 P1 4bits报头 子顿 52比特信息数据 P2 图128448kbit/sIDR载波报头结构 F用于锁和复锁定位A-用于4个区的反向告警d一用于EsC数据, P一用于EsC话音信道P另一EsC话音信道 注1子锁=3械(周期=125s). 报头比特配置与2048kbit/的情况相同 国1个复锁=8锁(周期=1ms) 报头速率=12bits/1254s= s=96kbit//s 数字网2 地球站2 地球站1 数字网 接口 缓冲器 定时 缓冲器 0"时钟 10"时钟 所需缓冲器的容量一多普勒效应十准同步 图13第一种情况;定时和缓冲安排的例子 (两端都是数字网 19
GB/T11443.5一94 地球站1 数字网 地球站2 模拟数字交换 吐 0"时钟 所需缓冲器的容量=2倍多普勒效应 图14第二种情况定时和缓冲安排的例子 一端是从链路另一端遥控定时 注,两种情况缓冲器位于或不位于地球站均可 地球站2 模拟数字交换 地球站 数字网 L一 定时 I0"时钟 数字网 地球站3 书方 定时 10"时钟 所需缓冲器A容量=2倍多普勒效应十准同步 所需缓冲器B容量=?倍多普勒效应 图15第三种情况;定时和缓冲安排的例子 从一个地球站恢复的定时用来传送给另一个地球站 注,漫冲器位于或不位于地球站均可 20
cB/T11443.5一94 地球站2 模拟网2 模拟网 地球站" 图16第四种情况定时和缓冲安排的例子 (两端都无同步数字网,且不需要缓冲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邮电部提出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物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邮电部第一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寿康,徐诗禹,诸应琪,潘新康

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的编号:GB/T5998-1994。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共有22页,发布于1995-08-011995-08-01实施,代替GB5998-1986
电工设备结构总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工设备结构总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工设备结构总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5139-1994。电工设备结构总技术条件共有8页,发布于1995-08-011995-08-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