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743-2017

医院地震紧急处置

Seismicurgenthandlingforhospita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医院地震紧急处置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医院地震紧急处置的编号:GB/T33743-2017。医院地震紧急处置共有9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20.25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630.58KB

医院地震紧急处置


国家标准 GB/T33743一2017 医院地震紧急处置 Sseismicurgenthandlingforhwspital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3743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地震局,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医院、地震局工程力 学研究所、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公学、朱思伟,陈鄱津、马信龙、袁一凡、冯义均、张令心,林均岐、李洋、赵阳
GB/T33743一2017 引 言 医院是一种特殊的人员密集场所,除具有一般人员密集场所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医院收 治的病人,其行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地震时需要帮助;医院的医疗设备繁多,在诊疗过程中需要使 用多种危化品,地震时易发生次生灾害;同时,医院必须在抗震救灾中担负紧急医疗救援职责 因此,地 震发生时,医院的紧急处置十分重要 本标准是在总结医院地震紧急处置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并借鉴其他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要求制 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向医院提供地震紧急处置工作依据,促进医院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保障迅速有 序地进行地震紧急处置,减轻或避免地震次生灾害损失,保护公众和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IN
GB/33743一2017 医院地震紧急处置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地震紧急处置的基本规定及紧急处置准备、震时紧急处置、震后紧急疏散、震后 紧急救援等方面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地震紧急处置工作,其他医疗机构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48一2009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 GB/T303532013 术语和定义 GB/T30353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人行动能力 patientmobility 病人平均24h内的最低活动能力,分为能行动,有限行动、不能行动三类 3.2 mobile 能行动 无需他人帮助,能够很快起床、打开房门,并能以和健康成年人接近的速度采取避险行动 3.3 有限行动 imitelmobility 具有能行动的人的能力,但行走速度缓慢 3.4 notmobile 不能行动 单靠自己的努力无法从危险中解脱出来 包括完全卧床不起的病人;需要帮助才能下床并移动的 病人;受到管制并被锁在房间里的病人 3.5 notovable 不可移动 如果没有极端的生命危险和严重的伤害,严禁移动其位置 包括那些依附于生命支持系统的病人 或正在接受外科手术的危重病人 基本规定 4.1本标准中的医院应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 乡(镇)卫生院
GB/T33743一2017 4.2医院平时应做好地震紧急处置准备,震时应实施紧急处置,震后应组织疏散和紧急医疗救援 4.3医院应建立并落实地震紧急处置责任制,确定院部、科室地震紧急处置责任人和地震紧急处置管 理人 4.4产权单位应保证医院建筑的抗震设防和避险设施符合相关的标准;医院应保持建筑的抗震性能和 避险设施完好,及时消除相关隐患 5 紧急处置准备 5.1预案编制 5.1.1医院应编制地震紧急处置预案,或在地震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设立相应的部分 地 震紧急处置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医院基本情况 包括门诊和住院规模,建(构)筑物类型、建(构)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筑设计验 a 收的抗震标准或专业房屋鉴定机构做出的抗震等级评定),水电气结构类型、次生灾害源分布、 医疗救援能力的评估等 b 地震紧急处置责任制 包括院部、科室地震紧急处置责任人和管理人的职责及地震紧急处置 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等 c 震时紧急处置要点 包括避险的方法与要求,重要岗位和次生灾害源紧急处置措施等 震后疏散要点 包括疏散计划、疏散场地、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方式、疏导用语等 d 震后紧急救援要点 包括震后紧急救援工作内容和措施、紧急医疗救援方案等 e 5.1.2医院应每年组织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及时修订,修订时间间隔不宜超过 5年 5.2宣传教育 5.2.1医院应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地震紧急处置教育,新招聘的工作人员应进行系统 的地震紧急处置教育 5.2.2医院应针对就医人员的特点对职工进行地震紧急处置方法培训并组织演练 培训与演练的重 点应包括:人员的躲避,撒离和疏散,危重病人的救助,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的紧急处置及 次生灾害的预防 5.2.3医院应以适当形式向就医人员宣传地震紧急处置知识,告知躲避、撤离、疏散区域和路线及其 标识. 5.3紧急处置设施设备管理 5.3.1医院建(构)筑物内应设置疏散通道,疏散通道设置、日常管理、标识应符合GB/T30353一2013 的要求 5.3.2医院建(构)筑物内宜减少悬挂物,必须悬挂的应有加固措施, 5.3.3医院宜规划或设立地震应急医疗场所,因场地等因素无法规划设立的,医院应提请主管部门向 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在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内划定应急医疗专用区域 5.3.4医院宜储备适量必要的医疗救援用药品、器械和设备;配备应急通信、广播和照明设备 6 震时紧急处置 6.1震感识别与紧急处置启动 当感到强烈震感时,医院各岗位的员工应按预案开展紧急处置工作 强烈震感主要有下列特征
GB/33743一2017 室内人员感觉到明显甚至剧烈的晃动,站立不稳,梦中惊醒; a D)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未固定的器具物品倾倒或掉落 6.2震时紧急避险 6.2.1建(构)筑物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可引导就诊人员就近躲避在避险缓冲区、内承重墙的墙 根、,墙角以及桌椅、病床下面和坚固物体旁边 6.2.2建(构)筑物未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可按下列方法引导避险 引导所处位置不超过二层且能行动的人员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方;视具体情况帮助所处位 a 置不超过二层且具有限行动能力的人员撤离到室外安全地方; b 引导帮助所处位置超过二层和不能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方的人员,就近躲避在避险缓冲区、 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以及桌椅、病床和坚固物体旁边 6.3岗位紧急处置 6.3.1病房监护室的医务人员应严密监测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6.3.2在内镜、磁共振、,放射检查或治疗、高压氧舱、血液透析等特殊诊疗岗位的医护人员应按照紧急 a事件处置预案,使病人与设备脱离,就近躲避;并关闭设备,打开(舱)室门保持开放状态,以便病人疏散; 放射检查或治疗应同时保证同位素放射源等处于紧急处置状态 6.3.3正在手术室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应暂停手术,按无菌原则将切口覆盖,采取措施防止坠落物砸 伤病人,或将病人抬放在手术台旁边;同时严密监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待地震停止,继续实施手术或 将病人转移到紧急处置的地方完成手术 6.4次生灾害源紧急处置 有关部门,岗位的员工应根据操作规程,采取下列紧急处置措施 整体或区域性切断电源,在必须连续供电的岗位启用EPs应急电源或UPs不间断电源,或启 a 用自备发电机组; b 整体或区域性切断医用气体供应,并对相应的制、供氧装置予以处置;切断管道供氧时,应立即 转换为气瓶或袋装供氧; 切断燃气、油通路; 关闭锅炉,特别是蒸汽压力锅炉,由市政热力管网供应热力的应立即切断热力供应 d 解除门禁联动装置,将所有门禁打开、电梯停运降至首层 e 关闭压力消毒锅并采取适当措施降压 fD 按照微生物实验室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保证实验室、化验室的生物紧急处置,特别是 8 保证危害性生物样本处于紧急处置控制状态之下 震后紧急疏散 7.1疏散程序 7.1.1灾害性地震发生后,医院地震紧急处置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根据具体情况发出 疏散通知或警报,适时组织疏散 7.1.2接到指挥机构发出疏散的通知或警报后,岗位、责任区员工应用疏导用语引导人员按照预定的 疏散路线和顺序以及划定的出人口和疏散场地,进行有序疏散 疏导用语参见GB/T30353一2013
GB/T33743一2017 7.2疏散原则 按下列基本原则组织疏散 能行动的病人可引导自行疏散; a D)有限行动能力和不能行动的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监护及其他人员的协助下疏散 c 不可移动的病人应根据医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指令决定是否疏散 d 注意维持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7.3疏散要求 疏散时应遵循下列要求: a 适当错开时间,分片,分楼层疏散,安排员工维持秩序; b)在楼梯、拐弯处、楼门口应安排员工值守,引导安全疏散,避免拥挤、摔倒和踩踏造成伤亡; c 巍散完成后,员工应请理病区,确保除不能移动的病人外无人滞留;并将氧'气简等可能倾倒的 物品放平在地上,关闭仪器设备电源,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d 到达疏散场地后,各科室应清点登记疏散场地上的患者,分类集中管理,迅速恢复医疗和护理 工作 震后紧急救援 8 8.1灾情上报 地震灾害发生后,医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应立即将灾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以 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应急主管部门,根据情况提出支援请求 8.2组织工作内容 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完成震时紧急处置和震后疏散的同时,开展下列工作 组织本单位员工自救互救,并与所在社区、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联系,借助社区志愿者或民兵组 a 织,开展救助;救助的程序和方法及要求见GB/T23648一2009; b 组织员工抢救被埋压医疗救援所必须的设备、药品; 启动和开辟应急医疗场所,接收地震伤员,进行医疗救援 c 8.3医疗救援工作内容 灾害发生地的医院医疗救援工作宜包括:对伤员进行急救,并进行检伤分类;对轻伤员进行处置,配 合对重伤员进行转移;协助外来支援的医疗队,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GB/33743一2017 考文 参 献 [1]GB19489一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2]卫生部令[1995]第39号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3]公安部令[2001]第61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4]世界卫生组织(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3版.2004 [5]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

医院地震紧急处置GB/T33743-2017标准详解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知且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地震发生后,各种建筑物都有可能遭受损毁,其中包括医院这样的重要公共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置成为了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国家制定了医院地震紧急处置GB/T33743-2017标准,旨在规范医院的地震应急管理工作。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医院地震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设备的完整性。为此,医院需要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保证其实施效果。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医院地震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应急资源保障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应急资源保障是关键环节之一,涉及到了应急物资储备、通讯联系、医疗支持等方面内容。

另外,该标准还对医院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设备设施的抗震能力、应急照明和通风系统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在地震发生后的自我保护和救援能力。

总的来说,医院地震紧急处置GB/T33743-2017标准的发布对于提高医院地震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加强地震应急管理工作,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设备的完整性做好充分准备。

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非接触式读写器射频接口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非接触式读写器射频接口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非接触式读写器射频接口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3742-2017。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非接触式读写器射频接口技术要求共有14页,发布于2017-12-0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的编号:GB/T33744-2017。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共有27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