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621-1999

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

Capacityseriesandradio-frequencychannelarrangementandequipmentmain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100~1000MHzradiorelaycommunication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的编号:GB/T13621-1999。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共有18页,发布于2000-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20
  • 实施日期2000-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1.10M

以图片形式预览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

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136211999 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 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 技术要求 Capacityseriesandradio-freguencychannel arrangementandequipmentmainteehnieal speeifieationsfor1001000MHzradio relaycommunieationsystems 1999-11-11发布 2000-06-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木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GB/T13621-199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引用标准 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方法
GB/T13621-1999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有关条文及国内通信事业的发展,对国家标准 GB/T13821一1992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对前版的内容有如下的重要改变 修改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引用标准; 增加了数字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修改了380MH么频段的频率范围 修改了图的描述形式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13621一1992. 本标准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理、郭强
国家标准 100~1000MHz接力通信系统的 GB/T136211999 容量系列波道配置及设备的主要 技术要求 代替GB/T13621一1992 Capaeitseriesandradio-frequencychannel arrangementandeguipmentmaintechnical speeificeatonsfor100-1000H.radio relaycommunicationsystem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00~1000MHz频段接力通信系统的容量系列、波道配置、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及 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1001000MHz小容量接力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引进、进网监测、工程设计,运营 维护等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7611一19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 GB/T11313一1996射频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EC1l69-1l:1992) SJ/T11071一1996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SJ/T110721996BNC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SJ/T11073一1996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GB/T141301993电缆数字段进网要求 GB/T12640-1990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测量方法(neqIEC835) GB13421一19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6879一1995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neqITV-TG.712) GB/T3384一1982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络接口参数 主要技术要求 3.1数字接力通信 3.1.1使用频段 380MHz频段 560MH频段 2000-06-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11-11批准
GB/T13621一1999 800MHz频段 3.1.2容量系列 数字微波系统的容量是指每一射频波道传输的标称比特率 实际每一射频波道传输的比特率可因 为各管理比特、性能控制比特及路旁业务等的插人而有所增大 在100~1000MHz范围内可采用的系 统有;2.048Mbit/系统;容量为2.048Mtbit/的数字接力系统,其等效话路数为30路;2×2.048 Mbit/系统;容量为2×2.048Mbit/s的数字接力系统,其等效话路数为60路 3.1.3波道配置 3.1.3.1380MH&频段 频率范围368372MHz及396~399.9MHz 4PSK调制方式时的波道配置(单位;MHz): 第 -组 369.400 397.400 第二组 370.400 398.400 两组中任选一组,共1对波道,收发间隔28MHz 3.1.3.2560MH么频段 频率范围;566.44~571.72MHa及586.44591.72MHHz 4PSK调制方式时的波道配置(单位;MHz): 567.76o 570.40o 587.76o 590.40o 共2对波道,波道间隔2.640MHz,收发间隔20MH2 2PsK、FSK调制方式时的波道配置(单位:MHz2): 第 -组 568.640 588.640 第二组 569.52o 589.52o 两组中任选一组,共1对波道,收发间隔20MHz 3.1.3.3800MHz频段 频率范围;798806MHz及843851MHz 4PsK调制方式时的波道配置(单位;MHz): 799.000 801.000 803.000 805.000 844.000 846.000 848.000 850.000
GB/T13621一1999 共4对波道,波道间隔2MHz,收发间隔45MHz. PsK.,FsK调制方式时的波道配置(单位.MHt2)》 800.000 804.000 845.000 849.000 共2对波道,波道间隔4MHz,收发间隔45MHHz 3.1.4工作方式、调制方式和转接方式 设备工作方式为异频双工 调制方式为FSK,2PsK或4PsK 转接方式一律采用基带转接 3.1.5勤务和监控通道 所有系统都应有勤务和监控通道 3.1.6假设参考数字段 假设参考数字段定义按GB/T14130-1993中第3章的规定 3.1.7误码性能指标 误码性能指标按GB/T141301993中的4.3.1 3.1.8设备的工作条件 3.1.8.1正常工作条件 在下列工作条件下,设备应全部符合指标要求 温度:5一40C室内型设备,建议长期稳定工作温度为(22士5)C; -1545C室外型设备 -4055C室外无源设备 相对湿度;不大于85%(30C); 气压:86~106kPa; 电源电压;额定值一48V或一2!V,变化范围士10% 3.1.8.2极限工作条件 若下列任一条件出现时,设备应能工作,但不保证技术指标 恢复到正常工作条件后,设备的技术指 标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温度;一545C室内型设备; -2050c 室外型设备 相对湿度:80%90%30C室内型设备 90%95%30C室外型设备; 气压:低至70kPa; 电源电压;一40-57V或一21-27V 3.1.9可用性 可用性按GB/T14l301993中的4.3.3 3.1.10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90000h 3.1.112048kbit/s接口指标 2048kbit/s接口指标按GB76ll的规定 3.1.12中频接口 a)中频频率标称值可为10.7MHx35MH&或70MH 中频阻抗50.Q或75Q(不平衡),回波损耗>26dB,其测试带宽为士2MH. b 3113射频接(含分路系统 a)标称特性阻抗为50Q:
GB/T13621一1999 b输人/输出驻波比;同轴接口VswR<1.30(士4MHz) c同轴插头座按照GB/Tll313及SJ/Tl1071ll073的规定 3.1.14收发信单元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表1收发信单元主要性能指标 序 项 目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接收机门限电平(BER=1×10 dBm S一84 不含分路滤波器 dB 50 自动增益控制范围 收信机噪声系数 dB 二 不含分路滤波器 收信本振频率偏差容限 土20×10 发信本振频率偏差容限 士20×10" 杂散辐射功率电平限值 w <25 绝对电平 w 输出功率 3.2模拟接力通信 3.2.1使用频段 150MHz 380MHlz 560MHz 800MHz 3.2.2容量系列 各射频频段的容量系列如表2所示 表2容量系列 频段,MHz 话路数(不包括公务通路 150 380 6,12,24 56o 8,12,24 800 12,24,60 3.2.3波道配置 3.2.3.1150MHz频段 频率范围:158.987160.988MHz和164.587165.688MHz 波道配置(单位;MHHz) 159.125 159.400 159.675 159.950 164.725 165.000 165.275 165.550 共4对波道,波道间隔0.275MHz,收发间隔5.6MHz 3.2.3.2380MH频段 频率范围:368372MHz及396399.9MHa 波道配置 对于6路系统(单位;MH2)
GB/T13621一1999 368.400 368.900 370.900 371.400 396.400 396.900 398.900 399.400 共7对波道.波道间隔0.5MHz,收发间隔28MHz 对于12路系统(单位;MHz) 368.400 369.400 370.400 371.400 396.400 397.400 398.400 399.400 共4对波道,波道间隔1MHz,收发间隔28MHz 对于24路系统(单位;MHz) 第一组 368.400 370.400 396.400 398.400 第二组 369.400 371.40o 397.40o 399.40o 可在二组中任选一组 共2对波道,波道间隔2MHz,收发间隔28MHz 3.2.3.3560MHz频段 频率范围566.44~571.72MHa及586.44591.72MHz 波道配置 对于8路或12路系统(单位:MHz) 566.880 567.760 570.400 571.280 587.760 590.400 591.280 586.880 共6对波道,波道间隔0.88MHz,收发间隔20MHz 对于24路系统(单位:MHz 第 -组 566.880 568.640 570.400 586.880 588.640 590.400 第二组 567.760 571.280 569.520 587.76o 589.52o 591.28o 可在二组中任选一组 共3对波道,波道间隔1.76MHz,收发间隔20MHz 3.2.3.4800MH2频段 频率范围:798806MHz及843851MHz 波道配置 对于12路系统(单位:MHz
GB/T13621一1999 799 800 801 804 805 844 845 846 849 850 共7对波道,波道间隔1MHz,收发间隔45MHz 对于24路系统(单位;MHz) 799 801 803 805 844 846 848 850 共4对波道,波道间隔2MHz,收发间隔45MHz 对于60路系统(单位;MHz) 800 804 845 849 共2对波道,波道间隔4MHz.收发间隔45MHz 3.2.4工作方式 设备工作方式为异频双工 3.2.5公务通道 所有系统都应有话音公务通道 3.2.6电路质量指标 3.2.6.1假设参考电路 假设参考电路长度为250km,分为8个接力段 其中经过6次基带转接,l次音频转接 假设参考 电路构成见图1 25oknm 25km 125km 09少e少000少09少 e0少900少090少040少 31.25km 图1模拟接力通信系统假设参考电路 3.2.6.2噪声指标 3.2.6.2.1系统中任何一个话路的相对零电平点上,在任何月份的20%以上的时间里,一分钟平均噪 声计加权功率不得超过10000pwp 其中8000pwp为无线部分噪声,2000pwp为频分多路复用 设备部分噪声 3.2.6.2.2系统中任何一个话路的相对零电平点上,在任何月份的0.01%以上的时间里,一分钟平均 噪声计加权功率不得超过47500pwwp 3.2.7设备的正常工作条件 温度:540c 相对湿度:<85%十25C 大气压强;86~106kPa 电源电压;交流(220士22)V,直流(一24士2.4)V,交直流两用 3.2.8设备总特性 3.2.8.1调制方式 调频或调相 3.2.8.2话路有效频偏
GB/T13621一1999 3.2.8.2.1调频 调频频偏见表3. 表3调频频偏 话路数 每路有效频偏,kH S12 二35 24 35 60 35,50 3.2.8.2.2调相 相对于零参考电平上的1mw.800H单音的调制指数0.2一0.8. 3.2.8.3基带频率 基带频率见表4 表4基带频率 话路数 基带频率范围,kHz 20 二4 428 6一38或12一44 12 1260或654 24 12108或6102 60 12252或60300 0.020,040.1 0.20.4 1.02.0 归一化频率// 图2预加重特性 3.2.8.4基带输人输出阻抗 150n(或24路以下0a平衡)或5(不平衡)回波损耗不小于20dB 3.2.8.5基带电平 基带输人电平 一45dBr; 基带输出电平;-15dBr 3.2.8.6预加重去加重特性 为改善系统噪声特性,设备一般应加预加重,其预加重特性见图2 优选的预加重特性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GB/T13621一1999 由测试单音产生的最大偏离(dB)= 6.90 5.2 1olg 1十 - 式中: 基带频率; 预加重网络的谐振频率=1.25fm, , 最高基带频率 fmms 3.2.9发射机技术特性 3.2.9.1射频输出功率 射频输出功率3w,5w,l0W 3.2.9.2发射必要带宽和指配频带 3.2.g.2.1必要带宽 必要带宽见表5 表》必要带宽 话 数 频段MHz 路 必要带宽,kHz 150 122 186 380 12 575 24 703 402 575 1 560 24 703 12 575 800 24 703 60 1040 3.2.9.2.2指配频带 指配频带为必要带宽加上2倍发射频率容限见表6 表6指配频带 话 路 数 频段,MHz 必要带宽,kH" 150 130 205 12 59o 380 24 72o 46o 12 560 635 24 760 12 655 800 24 785 60 420
GB/T13621一1999 3.2.9.3杂散发射 任何杂散发射功率电平应小于25Aw 3.2.g.4发射频率容限 发射频率容限见表7 表7发射频率容限 频段范围,MHz 频率容限 100470 士20×10" 4701000 士50×10 3.2.9.5射频阻抗 射频阻抗为50Q(不平衡. 3.2.10接收机技术特性 3.2.10.1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不大于9dB(单工状态值). 在双工状态下.接收机噪声系数比单工状态恶化值不大于3dB 3.2.10.2相邻波道选择性 相邻波道选择性不小于60dB 3.2.10.3本振频率容限 本振频率容限见表8. 表8本振频率容限 频段范围,MHz 频率容限 士20×10-" 100470 4701000 土50×10-" 3.2.10.4中频频率 中频频率10.7MHz,35MHH或70MHz 3.2.10.5接收机带宽 接收机带宽应等于: B= 十K(2/本振十24/中网 式中: 发射机指配频带; 接收机本振频率容限 Af本熊 /中机 接收机中频频率漂移; 频率吻合系数,通常K等于0.30.7 人 测量方法 4.1测量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设备各项电性能的测量应在标准实验条件下进行 测量环境应清洁,无有害于产品 的气体、烟雾及强烈的日光照射 测量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周围无线电波的干扰(包括传输干扰及辐射干 扰)影响测量的效果和精度 接收机噪声系数等指标应在屏蔽室内进行,屏蔽室应有80~100dB的电磁 衰碱能力 4.2测量仪器的基本要求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进行定期的计量校核 4.2.1
GB/T13621一1999 4.2.2如果一台仪器不能覆盖所需的频率范围时,可以用几台不同频率范围的仪器来覆盖 42.3所用测量仅器的输人或输出阻抗应保证与被测系统匹配.且不影响被测系统和其他仪器的正常 工作 43数字接力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 4.3.1收发信单元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 43.1.1发信本振频率偏差容限的测量按照GB/T12640-一1990中3.2执行 杂散辐射电平值的测量,按照GB13421一1992中第5章执行 4.3.1.2 43.1.3误码率的测量,按照GB/T12640一1990中g.1执行 4.3.1.4自动增益控制范围的测量,按照GB/T126401990中4.5执行 43.1.5收信机噪声系数的测量按照GB/T12640-1990中4.1执行 43.1.6收信本振频率偏差容限的测量按照GB/T12640-1990中4.2执行 4.3.1.7发射机输出功率的测量,按照GB/T12640-1990中3.1执行 4.3.22o48kbit/s接口的测量 按照GB/T6879的第6章执行 43.3中频接口的测量 4.3.3.1中频回波损耗的测量,按照GB/T12640-1990中5.1执行 43.3.2中频频率标称值及频率偏差的测量,按照GB/T12640-1990中5.3执行 4.3.4射频接口的测量 4.3.4.1射频输出口驻波比的测量,按照GB/T126401990中3.4执行 4.3.4.2射频输人口驻波比的测量,按照GB/T12640一1990中3.4执行 4.4模拟接力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 4.4.1测量仪器应满足表9所列的各项基本要求 表 测量仪器应满足的各项基本要求 仪表名称 性能项目 基本要求 频率范围 0.005600kHz 频率误差 <士2% 010V 音频信号发生器 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1% 非线性失真 输出阻抗 600Q.l50Q,75Q.,0Q 0.05~600kH2 频率范围 电压测量范围 0.001一30V 音频电压表 测量误差 士5% 输人阻抗 a,75Q,高阻 600Q.150 00kHz~1500MHz 频率范围 输出阻抗 50Q o.1~5×10'AV 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机内1kHz内调频频偏误差 士2.5dB 射频信号发生器 内调频调制非线性失真 <0.1% 外调频调制非线性失真 <0.1% 剩余调幅 二3% s一50dB 剩余调频 频率稳定度 10 10
GB/T13621?1999 9( ? ? ? 100MHz1GH ??Χ ??Χ -500kHz s?5% ?? ?? ?? <30mV ? <0.1% <100mV 0.05~100kHz ??Χ ??Χ ?? 1%~30% ?2% 13000MHz ??Χ ?? 10 <100mV ??Χ 30~1000MHz ?? ?Χ 0.05100V s?10% 100~1000MHz ??Χ ?Χ 0.1?50w ? 40dB ?Χ ? ?1dB 100~1000MHz ??Χ 迹 50Q ?迹? >50dB ?? ???1.0%? 30dB ??Χ 0.1MHz4.5GHz 50n 迹 -120dBnm ??? 60dB ?Χ ?? 30Hz/em?300kHz/cmm ?? s?1dB (20~50)kHz ??? ??Χ 100kHz1000MHz ?? 迹 50n ?Χ (040)dB
GB/T13621一1999 4.4.2发射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4.4.2.1射频输出功率 4.4.2.1.1定义;发射机在无调制条件下,在一个射频周期中供给标准实验负荷的平均功率 4.4.2.1.2测量方法: a测量方法一;将功率计测量头与发射机输出端(天线座)直接连接 发射机不加任何调制 由功率计直接读出功率数 发射机 同轴三通接头 标准实验负荷R=5a 射频电压表 图3射频输出功率测量方框图 b)测量方法二;仪器按图3连接,发射机不加任何调制,在射频电压表上读得电压读数(V).该发射 机的射频输出功率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W R 4.4.2.2话路频偏 4.4.2.2.1定义;系统在终端设备某一话路二线或四线端送人标准测试信号时,发射机产生的频偏值 4.4.2.2.2测量方法 音频信号发生器 终端机设" 被测发射机 调制度测试仪 音频电压表 R=5Q标准 实验负荷 图4话路频偏测量方框图 仪器按图4连接,调制度测试仪和发射机可以通过外部耦合,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 为了避兔接收机支路对发射支路频偏的测量带来影响,把接收支路断电 在终端设备的某话路的四线端送人额定电平,频率为800Hz的信号 此时由调制度测试仪读出该 话路的频偏值(峰值频偏) 采用同样方法测量每一个话路产生的发射机的频偏值 4.4.2.3发射频率容限 将发射机置于5C环境中4h后,用直流电源供电,改变电源电压为最高工作电压和最低工作电压, 各保持15min后,在不加调制的情况下,分别测出发射机的载频频率 将发射机置于40C环境中4h后,改变电源电压为最高工作电压和最低工作电压,各保持15 min 后,在不加调制的情况下,分别测出发射机的载频频率 将测量的载频频率和指定的标称频率f 相比较取其最大差值f,然后与标称频率f 相比即 为发射频率容限 上述测量时,发射机必须接上天线或等效的标准实验负荷,频率计数器和负荷之间可以通过外部 合,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 任何时候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重复上述测量都应达到指标要求 4.4.2.4发射机占用带宽 4.4.2.4.1定义;指这样一种带宽,在它的频率下限之下和频率上限之上所发射的平均功率各等于某 -给定发射的总平均功率规定的百分数8/2 除国际电联对某些适当发射类别另作规定外,8/2值应取 0.5% 测量方法;仪器按图5连接,频谱仪和发射机可以外部耦合或通过稠合器耦合 4.4.2.4.2 12
GB/T13621一1999 音频信号发生器 发射机 频谱仪 R=50Q标准 音频电压表 实验负荷 调制度测试仪 图5发射机占用带宽测量方框图 在不加调制的情况下,用频谐仪测量载波频率的振幅电平值 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该发射机规定的最高调制频率,其电平使发射机频偏为总的频偏值4/总 用 频谱仪测量包络频率低于未调载波幅度26dB的频谱宽度 所测占用带宽应小于或等于指配频带 4.4.2.5发射机杂散发射 4.4.2.5.1定义;系指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 将其发射电平降低不会影响信息的传 输 杂散发射包括“谐波辐射”“寄生辐射”和“互调产物以及变频产物”,但带外发射除外 4.4.2.5.2测量方法;仪器按图6连接 发射机在未调载频状态下工作 将频谱仪调整至发射机载频频率上,使载频峰值电平在屏幕上示于0dB线上 在100kHz 1000MHz或4倍于测试载频的范围内变化,记下各杂散发射电平 加标准测试音调制,重复上述测量 音频信号发生器 被测发射机 功率计 可变衰耗器 调制度测试仪 音频电压表 频谱仪 图6发射机杂散发射测量方框图 4.4.3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4.4.3.1灵敏度 44.3.1.1定义;当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为26dB时,其箱人蹦所需要的射频信号强度 4.4.3.1.2测量方法;仪器按图7连接,调节射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使其为被测接收机工作频率,将最高 话路频率调制的1000V的射频信号送人接收机 调节话路输出电平达额定值,保持输出电平调节电 位器位置不变 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用最高话路频率加调制或不加调制即在话路600Q负载上得音频 信号电平或噪声电平),使其在话路二线负载上得到26dB信噪比,此时输人射频信号电平即为接收机 灵敏度 用同样的方法对各话路进行灵敏度测试 射频信号发生器 被测接收机 失真仪 频率计数器 载波终端机 音频电压表 音频信号发生器 频率计数器 R=600n (中频监测 图7灵敏度测量方框图 4.4.3.2双工灵敏度(本条适合于收发公用一副天线的接力通信机 4.4.3.2.1定义;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为保证接收机输出26dB信噪比,输人端需要 的射频信号强度 4.4.3.2.2测量方法一 按图8连接,B'点阻抗应与双工器无线端匹配-驻波系数小于1.25,衰碱器衰减量最少为30dB,它 13
GB/T13621一1999 必须消耗发射的全部功率 关闭发射机接收机处于工作状态,把射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为被测接收机的工作频率,用频率 计数器直接监剖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同4.4.3.1.2测得灵敏度电压值V 开启发射机双工工作,此时加大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使仍满足443.1.2要求,测得双工器灵敏 度v..则可拨2MkaV.,斤)求得灵敏度下降值,此值应小于3dB 设备发射机部分 带阻滤波器" 射频信号 双工 中心频率为发H衰减器 发生器 射机工作频率 设备接收机部分 8 图 双工灵敏度测量方法一方框图 4.4.3.2.3测量方法二 按图9连接,同4.4.3.1.2测得灵敏度电压值V 同4.4.3.2.2测得双工器灵敏度V.,则可按2olg(V./V)求得灵敏度下降值,此值应小于3dB 超高频信号源 设备发射机邢分 通过式功车 设备接收机部分 图9双工灵敏度测量方法二方框图 4.4.3.3噪声系数 4.4.3.3.1定义;接收机输人端信号噪声功率比和输出端的信号噪声功率比的比值,称为接收机的噪 声系数 443.3.2测量方达 仪器按图10连接,噪声信号发生器与接收机输人端相连,输出调至零,用射频毫伏表在中频放大器 输出端解调限幅级前)测量噪声功率 调节噪声信号发生器输出,使射频电压表指示的噪声功率加倍,则噪声信号发生器的读数即为该接 收机的噪声系数 噪声信号发生器 被测接收机 射频毫伏表 10噪声系数测量方框图 图 4.4.3.4相邻波道选择性 4.4.3.4.1定义:当在相邻波道上存在已调无用信号时,接收机接收已调有用信号的能力 4.4.3.4.2测量方法 a单信号测量法 仪器按图11连接,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接收机中心频率,电平为接收机正常接收电平 接收 机自动增益控制位于“人工”状态,并调节电位器使中放输出为V 此时频率计读数为中放中心频率 射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分别调到上下相邻波道和f,中频输出电压比V 下降60dB以上,超高 频毫伏表不能读出时,可以适当提高射频信号发生器输人电压 相邻波道选择性为射频信号发生器提高 的分贝数加上中频电压下降的分贝数 超高频毫伏表 射频信号发生器 被测接收机 频率计数器 相邻波道选择性单信号测量法测量方框图 图1l 14
GB/T13621一1999 b双信号测量法 仪器按图12连接,射频信号发生器(2)不工作,射频信号发生器(1)工作,且按443.1.2调节最高 话路的输出电平 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4)送人一个标准鹳试信号V,使最高话路二线端得到26dB信噪比. 将V 增大6dB 射频信号发生器(2)工作,将其频率调节到相邻波道上,调制信号频率是最商话路相对应的400H 信号,频偏为,调整其输出电平V,使接收机最高话路二线躺负载上信雕比恢复到26dB. 在相邻的上、下两个波道上都进行测量 把上下两个邻道上测得的'取其低的与比较 S=20lg(V./V)(dB)即为接收机相邻波道上的双信号选择性 用此方法测试相邻波道选择性指标可降低至50dB 射频信号发生器(O 被测接收机 终端机 音频电压表 射频信号发生器(2) 6.70,R=600标准负荷 Ri=R=R.=16 图12相邻波道选择性双信号测量法测量方框图 4.4.3.5接收机带宽 4.4.3.5.1定义:指相对于中心频率幅值下降3dB的频率失谐的宽度 4.4.3.5.2测量方法: 仪器按图13连接,在不加调制情况下将射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调为接收机接收频率fa,将其幅度调 为灵敏度值S,取消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改用人工调节 用超高频毫伏表在第二中频放大器集中选择 性电路之后,限幅器前测量中频电压V=V a 把射频信号发生器频率向上失谐使中频电压V等于0.707V,由射频信号发生器直读频率失谐值 -f十f f.,得频差f一e,则接收机带宽为A 射频信号发生器 被测接收机 超高频毫伏表 图13接收机带宽测量方框图 4.4.3.6本振频率容限 同4.4.2.3只是把发射机射频频率改为接收机本振频率即可 4.4.3.7基带输人输出阻抗 定义及测量方法见国家标准GB/T3384一1982附录A的A2

技术文件用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代号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技术文件用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代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技术文件用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代号的编号:GB/T4270-1999。技术文件用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代号共有28页,发布于2000-05-01
订舱确认报文第2部分:订舱确认报文子集订舱确认报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订舱确认报文第2部分:订舱确认报文子集订舱确认报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订舱确认报文第2部分:订舱确认报文子集订舱确认报文的编号:GB/T18017.2-1999。订舱确认报文第2部分:订舱确认报文子集订舱确认报文共有13页,发布于2000-05-012000-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