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788-201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

Surveillancemethodsforvectordensity—Tick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的编号:GB/T36788-2018。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共有10页,发布于2019-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20
  • 实施日期2019-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1.29M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


国家标准 GB/T36788一201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蟀类 Surveillancemethodsforvector density一Tieks 2018-09-17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6788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扬州大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黎唯、陈欣如,樊玉娟、曾晓凡、钱坤,刘起勇、刘婷冯玉明、杨洪彩、赵国玉、 张峰
GB/36788一201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蟀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卿类密度监测方法,包括布旗法、人工诱捕法、宿主体检卿法和洞穴掏探法 本标准适用于蟀密度和蟀种的监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蟀类tieks 蛛形纲畔螨亚纲寄螨目蟀亚目卿总科 2.2 蟀密度tiekdensity 单位宿主体表或单位时间空间内监测到的蟀数量 用染蟀率(R)、蟀密度(D)及密度指数(I) 表示 2.3 染蟀率inftestedrateoftieks 有蟀动物数占总调查动物数的百分比 2.4 游离蟀freetick 没有寄生在宿主体上的婢 监测方法 3.1布旗法 3.1.1适用范围 适合监测自然界外环境的草原、荒淡、灌木丛、林间草地及森林地带等中的游离螂 3.1.2器具 布旗;用白棉布(或白绒布)制成60em×90em的旗子,一种将60cm的一边固定于100em120em 的杆上;另一种将90cm的一边固定于杆上,杆的两端栓上一条结实的线绳或尼龙绳,参见附录A中的 图A.1 防护服;包括五紧服(领口,袖口、裤口能扎紧的服装,长筒白布袜及白帽子、手套 仪器:计步器、锻子,试管、计时器、测距仪、G;PS定位仪 3.1.3操作步骤 调查者身着防护服在灌木丛及森林中可手持布旗,行走在兽道上(动物经常活动行走的道路),左右
GB/T36788一2018 摆动布旗使其接触到植被,布旗参见附录A中的图A.la) 在草地或荒漠中边走边拖拉布旗前行,布旗 参见附录A中的图A.1b) 每行走20m检查并用锻子收集一次布旗两面粘附的卿包括爬到调者查 防护服上的卿) 调查时间至少30min,距离不得少于100m 记录采集到的婢数及所用时间(h) 最 后对卿进行分类鉴定,计算总的卿密度及单种卿的密度,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3.1.4密度计算 婢密度计算见式(1): N D= 式中 D -蟀密度,单位为只每小时布旗[只/(h布旗)] N 采集到的蟀总数,单位为只; 采集螂的时间(若数人,应合计时间),单位为小时(h) 3.2人工诱捕法 3.2.1适用范围 适合在草地、森林及其他有蟀栖息的自然环境中采集游离蟀 3.2.2器具 防护服;包括五紧服(领口、袖口、裤口能扎紧的服装)、长简白布袜及白帽子 仪器:GPs定位仪,计时器、慑子,试管, 3.2.3操作步骤 调查者穿戴好防护服,坐在321有绊栖息的环境中 每20mm更换一个地方 调查时间不得少 于1h 用子采集蝉类 记录采集的蟀数及所用时间,包括环境中采到的蝉和相互检查发现爬到调 查者衣、裤、帽上的蟀,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2 最后对蟀进行分类鉴定 密度计算 3.2.4 蟀密度计算见式(2): N D一 (2 式中 D -蟀密度,单位为只每小时(只/h); N 采集到的婢总数,单位为只; 采集卿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3.3宿主体检蟀法 3.3.1适用范围 宿主动物(牛、羊、马、驼、犬,猪、狗、啮齿类、家禽等)体上寄生的 3.3.2器具 防护服:包括五紧服(领口袖口,裤口能扎紧的服装)、长筒白布袜及白帽子
GB/36788一2018 医用乳胶手套、蹑子、试管 3.3.3操作步骤 用随机抽样法确定检查样本数量(一般牛不少于10只,羊不少于20只) 肉眼观察并用手触摸螂 的主要寄生部位(颈、耳背、股内侧、肛周等),将蝉逐只摘下,尽可能将宿主体上的所有婢采集干净 记 录有蟀寄生的宿主数及采集的畔总数,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最后分类鉴定 3.3.4 密度计算 染郫率计算见式(3): N R一 ×100% N 式中: R -染蟀率; N--有蟀阳性)宿主数,单位为只; N -检查宿主数,单位为只 卿密度计算见式(4): N D= N 式中 D 卿密度,单位为只每宿主(只/宿主) 采集到的蟀总数,单位为只; N 检查宿主数,单位为只 N 密度指数计算见式(5) A 式中: -蟀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宿主(只/宿主》 采集到的蟀总数,单位为只; N 有蟀(阳性)宿主数,单位为只 N, 3.4洞穴掏探法 3.4.1适用范围 主要监测软蟀及部分种类硬蟀 3.4.2器具 防护服;包括五紧服(领口、袖口、裤口能扎紧的服装,长筒白布袜及白帽子 仪器;GPS定位仪、手套、慑子、试管、长柄铲、带钩勺、探卿棒[取直径2.5cm,长150em的胶皮管, 外面以白毛巾或白绒布缠绕120cm,然后缝合,再用铁丝固定即成,参见附录A中的图A.2a)] 3.4.3操作步骤 用长柄铲或带钩勺将兽穴或禽舍及其周围缝隙中的浮土掏出,在阳光下从浮土中采集蟀 检查鸡 舍时可翻开其土坯或砖,采集隐匿处的软蟀 在旱獭、黄鼠和沙鼠洞等鼠洞内可能有硬蟀存在,可用探 郫棒深人洞内,并轻轻抖动然后抽出,检查收集粘于探郫棒上的郫,参见附录A中的图A.2b) 每洞需
GB/T36788一2018 探3次(3次采集郫数计为一个洞的卿数),探洞总数一般不少于30个 记录采集的婢总数,监测记录 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4 最后分类鉴定 3.4.4密度计算 阳性洞穴率的计算见式(6): N R-兴×100% 式中: R 阳性洞穴率; N 有蟀洞数,单位为洞 N -掏探洞数,单位为洞 探洞方式的婢密度计算见式(7): N D 式中 D -卿密度,单位为只每洞(只/洞); N 采集到的卿总数,单位为只; N 掏探洞数,单位为洞
GB/36788一2018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布旗法和洞穴掏探法示意图 图A.1给出了布旗法示意图,图A.2给出了洞穴掏探法示意图 单位为厘米 90 布旗 绳子结 适用于灌木丛摆动采集蟀 90 布旗 T00 绳子结 绳子结 料 尼龙线绳 人手拖拉 b) 适用于草地上等拖拉采集蟀 图A.1布旗法示意图
GB/T36788一2018 单位为厘米 20 探蟀棒 a b 工作人员对鼠洞进行探蟀 图A.2洞穴掏探法示意图
GB/36788一201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监测记录表 表B.1给出了布旗法蟀类密度监测记录表,表B.2给出了人工诱捕法婢类密度监测记录表,表B.3 给出了宿主体检蟀法蟀类密度监测记录表,表B4给出了洞穴掏探法蟀类密度监测记录表 表B.1布旗法蟀类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监测地点 监测人: 总捕获蟀数量 布旗 郫类种类和数量 布旗拖 监测拖拉 密度 编号 拉时间 环境距离 只/(h布旗) 若虫成虫 m 表B.2人工诱捕法蟀类密度监测记录表 年 监测人 监测时间" 监测地点 诱捕蟀总数 诱捕 蟀类种类和数量 监测 密度 只 编号 时间 只/h 环境 h 若虫 成虫 计
GB/T36788一2018 表B.3宿主体检蟀法蟀类密度监测记录表 日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点: 监测人: 宿主类型:口牛,口羊,口马口驼口犬,口呐齿类,口猪,口狗,口家禽,口其他 蟀类种类和数量 有蟀 检查 宿主体上 寄生 监测 宿主 采集卿 染蟀率密度指数蟀密度 编号 的宿 只 环境 数量 类总数 只/宿主 主数 只 只 计 表B.4洞穴掏探法蟀类密度监测记录表 年 月 日 监测时间: 监测地点: 监测人: 蟀类种类和数量 监测洞(舍) 采集蟀 阳性 监测 密度 编号 数量 类总数 洞穴率 环境 只/洞 只 只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GB/T36788-2018

蜱类是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在我国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包括布鲁氏菌病、恙虫病、利什曼病等。为了及时掌握蜱类的分布和密度情况,制定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GB/T36788-2018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蜱类密度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监测时间和地点:根据蜱类生活习性确定监测时间和地点,以便获取可靠的数据
  • 样本收集:采用标准采样方法,包括落地法、毛巾法、拖网法等
  • 样本处理: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和鉴定,确定蜱类种类和密度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蜱类密度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

蜱类密度监测方法能够及时发现蜱传病危险区域,对于预防和控制蜱传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样本数量不宜过少,否则容易造成误差
  • 监测方法不同、监测时间和地点不同,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 由于蜱类季节性活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蜱类密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之,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蜱类GB/T36788-2018标准为蜱类密度监测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方法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蜱传病预警和早期预防。

纸浆模塑餐具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纸浆模塑餐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纸浆模塑餐具的编号:GB/T36787-2018。纸浆模塑餐具共有9页,发布于2019-04-01
动物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动物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动物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6789-2018。动物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9-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