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712-2008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Thestandardfortherestorationandcontrolofancientbook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的编号:GB/T21712-2008。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共有9页,发布于2008-07-012008-07-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1.140.20
  • 实施日期200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538.84KB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国家标准 GB/21712一2008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Thestandarfortherestorationandcontrolofancientb0oks 2008-04-23发布 200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712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由文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图书馆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伟生,张平
GB/T21712一2008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籍修复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技术规范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古籍修复行业并供出版、教学、科研及国内外相关技术业务交往使用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古籍aneientb0oks 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古代书籍的简称 2.2 卷轴装scrolls 按顺序将书叶粘接后,末端粘接木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圆轴,首端粘接细木杆,然后以尾轴为轴心 向前卷收,成为一束的装帧形式 2.3 梵夹装Buddhist-elassiebinding 按顺序将写好文字内容的贝叶或长方形纸叶摞好,上下各用一块板夹住,再打洞系绳 这是我国古 代对从西域、印度引进的梵文贝叶经特有的装帧形式的称谓 2 经折装suramding 按顺序将书叶粘接后,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再粘贴封面、封底的装帧形式,这种装帧源于折 叠佛教经卷,故名经折装 5 2 蝴蝶装butterflybinding 将写、印好的书叶有字的叶面对折,折边朝右,形成书背,然后把折边逐叶粘连在一起,再用一张书 皮包裹书背 翻阅时版心居中,书叶形同蝶翅,故名 2.6 包背装wrapped-baekbinding 将写,印好的书叶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 再打眼,用纸捻把书叶装订成 册,然后用一张书皮包裹书背的装订方式 2.7 线装threadlstehing 将写、印好的书叶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加装书皮.然后用线把书叶连 书皮一起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 2.8 毛装roush/edgedbinding 用纸捻把书叶连同书皮一起装订,天头,地脚及书背处的毛茬任其自然
GB/T21712一2008 2.9 书叶page 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 2.10 版框 arectangularframeintowhich pagesengraving 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 2.11 版心middleofpage 书叶左右对折的正中、在折叶时取作中缝标准的条状行格 雕版印刷的书籍版心通常印有书名、卷 次、叶码,有的还印有一版文字总数、刊刻机构以及刻工姓氏等 2.12 字迹word 用墨汁,油墨、颜色写,印在书叶上文字 2.13 inkdifwsne 跑墨 墨迹遇水后或在外力作用下使墨泗染出字迹以外 2.14 烘色pementrdlyeudirusinge 颜色遇水后泅染出原有区域 2.15 褪色 fading 颜色因水和光的作用消褪或变浅 2.16 天头upsideofthepagelayout 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 2.17 地脚(下脚undersideofthepagelayout 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 2.18 封面titlepage 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 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 2.19 护叶thepageunderbookeoerforproteetingfirstpage 也称副叶,用以连接书衣和保护首叶 2.20 书芯bookboek 指书皮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 2.21 书头bookhead 书籍上端切口处 2.22 书脚bookfeet 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
GB/T21712一2008 2.23 书口 b0okmOuth 与书背相对,可翻叶展阅的开口 2.24 书脑bookbrain 书芯装订捻、线以右的部分 2.25 书背bookback 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度 又称书脊 2.26 书眼book eye 贯穿全部书叶用以穿线的洞眼 2.27 书角bookcorner 天头和书脚右端 2.28 书衣b0okcover 俗称书皮也称封皮 2.29 书签bookmark -般贴在书衣或书套正面左上方用以题写书名的签条 2.30 标序签sequencebookmark 贴在书签右侧标明某册书或某几册书在整部书中次序的签条 2.31 补纸paperforrepair 补书用纸 工艺流程 3.1脱酸 用碱性物质经过脱酸处理后的书叶pH值应在7.510之间 3. 补书叶 2 补纸要与书叶质地、厚薄及颜色相近 3. 溜口 3 用厚度为0.02mm~0.04mm的薄皮纸裁成1cm1.5cm宽的长条修补书口 溜口时不可使用 含有木浆成分的纸,以避免书口出现波浪形状 3.4托 即在整张书叶的背面贴纸加固,一般用于纸张强度很差、老化糟朽书叶 若只是局部纸张强度丧 失,就应局部托纸加固 裱 在已经托好的书叶背面再用纸粘贴加固,仅用于加固书皮和装裱册页 3.6机械补书 使用纸浆补书机时,要注意纸浆量的控制,防止纸浆使用量过大、纸浆厚于书叶的情况
GB/T21712一2008 3.7喷水压平 根据书叶修补情况在背面适量喷水,补丁较多的书叶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注意将书叶按顺序铺在 吸水纸上,一定要展平,再盖上吸水纸和纸板,用重物压平 3.8单叶衬 衬纸面积为书叶的一半,刚好放在折好的书叶中间 3.9双叶衬 衬纸面积与书叶相同,对折后刚好放在折好的书叶中间 3.10错口衬 用于溜口后书口部位较厚的书籍 衬纸高度同书叶,长度为书叶横长减去0.5cm,按书叶的尺寸 对折,衬在对折后的书叶中间 衬纸折口处与书背齐,纸边错开的一端要紧贴书叶中缝 3.11接书脑 俗称接背,即衬纸比书叶宽些,对折以后夹进书叶,再将余出部分折回与书叶边缘碰齐,注意衬纸接 出部分要和书籍厚度基本一致 3.12惜古衬 俗称穿袍套,金镶玉 以白色较宽大的衬纸,衬人对折后的书叶中间,超出书叶天,地及书背部分折 回与书叶平,以使厚薄均匀,再用纸捻将衬纸与书叶订在一起 注意衬纸接出部分要和书籍厚度基本 一致 3.13镶衬 这种方法适用于书脑特窄,使用金镶玉方法尚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古籍 即在书叶四周粘接宽度 在3cem一5cmm的宣纸条,将书叶加长加宽,然后再衬纸 操作时要注意粘接处宽度控制在1mm左右 3.14挖衬 用于规格不一的小幅拓片或信机类文献的装订 将拓片或信札展平贴在用宣纸制作的书叶中间位 置,加衬纸,然后将文献压住的衬纸部分挖去 操作时注意衬纸的薄厚要和粘在书叶上的文献薄厚 -致 3.15折叶 将书叶对折,折好的书叶通常称为筒子叶 蝴蝶装书籍书叶有字的一面即正面相对对折,包背装、 线装书籍书叶无字的一面即背面相对对折,经折装书叶左右均匀折叠 3.16剪齐 用剪刀沿书叶边缘将书叶四周多余的补纸剪去、剪齐书叶四边注意不要将书叶勇伤 3.17锤平 用锤顶边长3cm一4cm、锤高5 cm6cm的铁锤在书叶上修补过的地方轻轻锤打,将书叶锤平 锤书时用力要轻,平稳落下 注意不要将书叶锤伤 3.18齐栏 适用于书脚残破和使用金镶玉方法修复的书籍,即对齐书口下方的栏线 3.19齐下脚 适用于书脚残破程度有限的书籍,即对齐书叶下脚 3.20压平 用书芯压平机将书叶中的空气挤净,压实 注意书芯在放人压平机时要平正,防止因压力不匀而将 书芯压歪 3.21订纸捻 在书脑靠近书背的1/3处打眼,穿人纸捻.将所有书叶固定在一 纸捻的粗细应和打眼用的锥子 起 粗细相仿
GB/T21712一2008 3.22包书角 用丝织品包裹书背上下的两个书角 使用衬纸接背、金镶玉方法修复的古籍一般都要使用丝织品 最好用绢将书角包好 3.23扣皮 书皮的长,宽都超出书芯3.0cm左右,超出部分折回与书芯齐 这种方法使用较为广泛,蝴装、 包背装、线装古籍都可使用 3.24上皮 书皮的一边折回对齐书口,其余三边以书芯为准剪齐或裁齐 这种方法多用于线装、毛装书籍 3.25筒子皮 书皮与书叶规格相同,对折后与书叶同时装订 这种方法多用于线装、毛装书籍 3.26包背 书皮长度为书芯宽度的2倍加书背的高度、再加3.0cm,书皮宽度为书芯长度加3.0cm 书皮正 中与书背粘贴,超出部分折回与书芯齐 这种方法多用于蝴蝶装、包背装书籍 3.27打书眼 分为打纸捻用眼和订线用眼 装订时应尽量使用原来的书眼 原来的书眼确实不可再用,方可另 打书眼 用锥子在书皮右侧适当位置打眼 3.28订线 仅用于线装书籍 用针引导丝线依次穿过书眼使书衣和书芯连在一起 丝线最好选择纯蚕丝线 3.29贴签 把修补好的书名签.标序签粘贴在书衣适当位置 工艺要求 书叶修补 叶面平整,栏线正直,无死折 修补过的地方不缩不皱,平整洁净 4.2字迹 字迹完整,不跑墨、不褪色 4.3折口 位置准确,折缝平直 补纸 补纸颜色、质地厚度及帘纹与书叶相仿,边缘必须有毛茬,补纸与书叶粘连处控制在2.0mm 以下 4.5霉变、老化书叶的处理 霉变面积<60%、强度损失<80%的书叶,一般只做修补,不可托裱 4. 纸浆修补 6 使用纸浆修补的书叶,纸浆投放适量并与书叶结合紧密 书叶正面干净,无多余的纸浆残留 4.7天地两端 天,地两端整齐(毛装除外. 4.8书口与书背 书口、书背平,直,厚度一致,允许误差士2.0mm. 包角 包角严紧,边缘垂直,不松、不皱,平齐 4.10书皮 书皮平整,无皱折、无浆糊痕,无指甲划痕,把书芯四周盖严,不露白边,误差士0.1 mm
GB/T21712一2008 4.11 书眼位置 书眼位置,距离适当,订线后各线段连在一起成为一条直线,不歪斜,误差士1.0mm,两股线互不缠 绕,不露线头 4.12书口 书籍平放时书口呈90直角,不歪不斜 书叶折口垂直码放允许误差士0.1mm 若有衬纸,折口 或边缘)与书口紧贴 4.13叶码 无颠倒书叶,页码顺序正确 4.14栏线 书口处栏线整齐划一(或下脚齐). 4.15纸捻 纸捻粗细、松紧适度,位置恰当 4.16金镶玉天地镶料的比例 在书叶天地两端以外衬纸镶出部分的长度之和不得超过原书的五分之一,天地的比例为3:2. 检验 检验条件 室内,室温22C士2C,相对湿度55%士5%,自然光或灯光条件下 5.2检验形式 逐册、逐叶检查 5.3检验工具 直尺、直角尺 5.4检验方法 4.1目测法 5 通过直接观察,确认书籍经过修复后各方面符合修复质量标准 5. .4.2专家鉴定法 若修复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其质量等级的认定须经过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鉴定 质量等级 6.1优秀 完全达到第4章要求的,修复质量为优秀 6 良好 80%以上修复指标达到第4章要求的,修复质量为良好 o 合格 60%以上修复指标达到第4章要求的,修复质量为合格 6 不合格 40%以上修复指标达不到第4章要求的,修复质量为不合格

工作抽样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作抽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作抽样方法的编号:GB/T21664-2008。工作抽样方法共有17页,发布于2008-07-012008-07-01实施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编号: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共有9页,发布于2008-08-012008-08-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