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229-2015

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

Roadtestmethodsforall-terrainvehicl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2229-2015。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共有23页,发布于2016-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T8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020
  • 实施日期2016-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518.13KB

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22292015 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 RoadtestmethodsforalI-errainvehicles 2015-12-10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229g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有特殊要求的性能试验方法 车速表校核方法 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自动离合器的车辆除外 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滑行距离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无级变速、自动变挡和自动离合器的全地形车 l0 爬坡能力试验方法 驻车性能试验方法 12 跑偏量试验方法 13 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l4 地形通过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记录表格式
GB/T32229g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金华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林海动力机械 集团公司,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认证中心,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摩托车 质量监督检验所,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星月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航天巴山摩 托车有限公司,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勇、施军晓、贾权利,戴磊、周积,高君、丁建立、陈建发,袁建军、沈昌群、杨利民、 朱珠、何大军 业
GB/T32229g一2015 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地形车道路试验的车辆准备工作、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取值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地形车的道路试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5373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GB24926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24929全地形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全地形车最大侧倾稳定角试验方法 GB/T24935 总则 3.1试验前的准备 3.1.1受试车的检查和调整 3.1.1.1受试车必须附带使用维护说明书或有关技术文件 3.1.1.2检查受试车制造厂名,商标,型号、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编号和出厂日期等并作记录 3.1.1.3检查受试车各总成、部件、,附件的装配质量和完整性,各外露零部件有否可见损伤,随车工具是 否齐全 按使用维护说明书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检查重要紧固件的拧紧程度、各润滑点的润滑油 脂)加注及密封状况、电气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各操纵系统和制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3.1.1.4允许按使用维护说明书或有关技术文件规定调整受试车,使之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 3.1.2受试车的走合 3.1.2.1受试车应按使用维护说明书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在坡度较小的平整公路上走合行驶 3.1.2.2走合期间应经常检查车辆各部分的紧固情况和工作状况,及时调整、排除故障,并详细记录故 障情况 走合里程为200km 若生产企业有走合规范的,可按企业规范进行走合 3.1.2.3走合过程的详细情况记录于附录A规定的表A.1中 3.1.2.4受试车走合后按使用维护说明书维护保养 3.1.3受试车的尺寸和质量 需要时可以在性能试验前按GB/T5373测量受试车的尺寸和质量 3.2一般试验条件 3.2.1受试车 3.2.1.1受试车使用的燃油、润滑油的牌号及混合比均应符合该车技术文件的规定(必要时可在试验前
GB/T322292015 检查燃油润滑油) 同一次试验测试各项性能指标时只能使用同批的燃油、润滑油 3.2.1.2受试车轮胎的规格,工作压力应符合随车技术文件的规定,压力误差不允许超过士5kPa 3.2.1.3试验过程中不允许调整受试车 3.2.1.4各项性能试验(起动性能试验除外)前,受试车应经预热行驶,以达到使用维护说明书或技术文 件所规定的热状态 如果相关文件未作规定,受试车一般正常行驶15min. 3.2.1.5受试车的装载质量根据试验目的而定,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时装载为厂定最大装载质量 乘员 的标准质量为75kg(实际情况需记人附录A所规定的表A.2中),允许用压载物代替乘员,压载物的位 置应接近乘员座位 3.2.1.6装载质量应均匀分布,装载物应固定牢靠,试验过程中不得晃动和颠离;不应因潮湿、散失等条 件变化而改变其质量,应保证装载质量的大小,分布不变 应尽量减小车载测试仪器对轴荷分布的影响 及由此产生的附加空气阻力 必要时用轴荷仪称重使轴荷分布符合车辆技术文件的要求 3.2.2试验用器具 基本的试验器具如下 卷尺 a 1 长度为3m,刻度间隔Q.001m; 2) 长度3m50m,刻度间隔0.01m 秒表;准确度为一级,刻度间隔0.01s 如需用秒表计时,则必须同时用三块秒表,测量值取算 b 术平均值 各块秒表的测量值与三块秒表算术平均值的偏差不允许超过士0.3s 如有一块秒 表的测量值与三块秒表算术平均值的偏差超过规定,则该秒表的测量值无效,以其他两块秒表 的测量值计算早均值 如有两块秒表的测量值与三块秒表算术平均值的偏差超过规定,此次 试验无效 电子计时器;刻度间隔0.lms; d 车载路试仪:误差不大于士0.5%; 声级计;I型,误差不大于士0.5dB(A); 燃油消耗量测量装置:误差不大于士2%; 温度计:刻度间隔1C; h)风速仪;量程0nm/s一30m/s,误差不大于0.4m/s,且能测定风向; 大气压力计;误差不大于士70Pa; 湿度计:误差不大于士6%; 一12000r/min,误差不大于士0.5% k转速表;量程30" r/min 轮胎压力表:误差不大于士2.5% m坡度仪;误差不大于士30' 衡器;刻度间隔0.2kg n o)电压表;误差不大于士0.5% 允许采用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其他仪器 3.2.3试验道路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性能试验均可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直线道路上进行,路面应平整、干燥 3.2.3.1 整洁,有良好的附着系数 3.2.3.2除另有规定外,试验路段应尽量水平,纵向坡度不允许超过0.5%,且全长内任意两点之间的高 度差不允许超过1m;横向坡度不允许超过3%
GB/T32229g一2015 3.2.4驾驶员 3.2.4.1驾驶员身高1.75m士0.05m,驾驶员及其装备的总质量75kg士5kg 3.2.4.2驾驶员必须配备头盔、防护眼镜、试车用紧身衣裤、手套,试车鞋,以及其他必备的防护用品 3.2.4.3驾驶员应坐在规定的驾驶位置上,双手控制方向把/盘,双脚放在脚蹬或脚踏板上,双臂正常伸 展 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驾驶姿势不变 3.2.5环境气候条件 试验时应是无雨无雾天气; a 大气压力不小于95kPa b) e)除另有规定外,温度0C一38C; 相对湿度不大于95%; d) 平均风速应不大于3m/s,瞬时风速应不大于5m/s. e 对气象有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由相应试验方法规定 3.3取值规则 3.3.1试验重复次数视试验目的而定,除另有规定外,一般试验二次(一个往返为一次),每个往返必须 连续进行,取往返测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往返测量值偏差率按式(1)计算 偏差率超过规定时数据无 效.需重做试验 2A一B ×100% B A十 式中: 偏差率; 往”时测量值; A “返”时测量值 B 3.3.2数值修约应符合GB/T8170规定的规则,保留位数应按表1的规定 表1数值修约后保留的位数 试验项目 测试参数名称 测试参数单位 修约后保留位数 车速表指示值校核 速度 km/h -位小数 最低稳定车速 km/h -位小数 速度 最高车速 速度 -位小数 lkm/h 行 滑 距离 -位小数 mm 加速性能 时间 -位小数 爬坡性能 坡度 -位小数 驻车性能 坡度 整数 跑偏量 距离 m/km 两位小数 操纵稳定性 时间 两位小数 有特殊要求的性能试验方法 下列道路试验中已有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项目按国家标准相关规定进行
GB/T32229一2015 加速行驶噪声按GB24929的规定测定; 制动性能按GB24926的规定进行; -侧倾稳定角按GB/T24935的规定进行 车速表校核方法 车速表车速指示值校核的一般方法 5.1 5.1.1在试验道路上设100m的测试区 测试区前后应有足够的辅助行驶段 5.1.2在测试区前辅助行驶段使车速指示值稳定在设定速度,随后保持该速度通过测试区 测量通过 测试区所需的时间 往返行驶各一次,取往返行程的实际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5.1.3由低到高按10km/h或20km/h级差递增设定的测试车速,直至接近最高车速 车速的测定点 应不少于4点,其中表2所规定的车速必须测试,80%Vm车浊时取10km/h的整数倍 表2车速表校核车速点 单位为千米每小时 最高车速 测定点中必须包含的测试车迷 80%Vm Vm<15 45V,s100 40和80%Vm.(如果测试速度不小于55) 0.和0V(如果测试速度不小于1 100GB/T32229g一2015 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6.1测试区的型式 6.1.1测试区型式1 图1所示测试区应能双向行驶,中间连贯 单位为米 之200 6.1.2测试区型式2 图2所示的L和L测试区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L和L测试区长度应不大于20m,且间隔不少于50m. 单位为米 图2 6.1.3测试区型式的确定 根据仪器的准确度和预期行车时间确定测试区的长度,以确保测得的最高速度的准确度在士1% 以内 采用型式1测试区时,如果测得的行车时间超过20s,允许使用手动测量设备(指人工操纵开始、停 止计时器)测量行车时间 如果采用型式2测试区,行车时间必须用电子测量设备(如光电式或类似设 备)测量 6.2环境气候相对空气密度要求 试验时,环境气候条件除了应满足3.2.5的要求之外,相对空气密度不允许偏离d的7.5%以上 相对空气密度d按式(5)计算 293 d=d× 0 式中 试验时的相对空气密度; d 大气压力为100kPa,绝对温度为293K时的空气密度d,=0.9197; dl 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 T 试验时的绝对温度的数值,单位为开尔文(K)
GB/T322292015 6.3试验方法 6.3.1测试期间受试车变速箱置于最高车速挡位,油门全开,加浓混合气装置处于不作用状态 6.3.2如果采用型式1测试区,受试车在进人测试区之前即应达到最高车速,并保持到驶出测试区 往返一次为一次试验 试验至少连续做三次 6.3.3如果采用型式2测试区,受试车需连续通过L和L测试区,然后返回 L和L,测试区的偏差 率不能超过3%,如果受试车在某一方向上不能达到其最高车速,试验也可以只在一个方向进行,但需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a)连续试验五次 风速纵向分量不大于1m/s, b 6.3.4各次试验所测得的平均车速中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差不得大于最低值的3%,否则应追加测试 次数,舍去偏散较远的值 6.3.5试验最终核定的最高车速为各次试验测得的平均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6.4平均车速的计算 6.4.1各区段的速度可按式(6)求得 3.6×1 式中: 某一区段的平均车逃,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测试区长度,单位为来(Cm) 通过测试区所高时间,单位为秒(s) 采用型式1测试区时,每次试验取住返行程的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6.4.2 6.4.3采用型式2测试区时,如果做双向试验,每次试验取L、L,两个区段往返行程共4个车速的算术 平均值;如果做单向试验,每次试验取两个区段2个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自动离合器的车辆除外 设置长50m的测试区间,测试区前后应有足够长的辅助行驶区间 7.1 在测试区前辅助行驶区行驰时,受试车的变速器置于最高挡位,控制油门,使其趋于能平稳行驶的 7.2 最低车速 以此车速直线通过测试区,测取通过测试区间的时间i 7.3受试车驶离测试区后,应尽快全开油门,使车速提高10km/h以上,以保证发动机不熄火,传动系 统不颤动 然后按7.2反向通过测试区间,测取通过测试区间的时间a 7.4试验过程中受试车的离合器处于完全结合状态,不允许用制动器减速 7.5如试验过程中发动机熄火或传动系统颤动,允许调整车速后重新测试 7.6按式(7)计算最低稳定车速 360 Umi t十t, 式中: 最低稳定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Umn 往程通过测试区的时间,单位为秒(s); 返程通过测试区的时间,单位为秒(s). 7.7一个往、返为一次试验,试验进行两次,取其中较小值作为最低稳定车速 试验数据和结果记人最
GB/T32229g一2015 低稳定车速试验记录中 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8.1起步加速性能试验 8.1.1在试验道路上设置起步加速性能试验区间,其长度按表3规定 测试区前后应有足够的辅助行 驶段 在试验区间距始点50m、,100m、200m、400m处或其他适当的点位置设立测试标点 表3加速性能试验试验区间长度 单位为米 车辆类型 试验项目 U,50km/h Um>50ktm/h 起步加速性能 200 400 超越加速性能 8.1.2受试车预热行驶后,停于加速试验区始点前0.5m处(以前轮压线为准) 试验开始时,以最低挡 迅速起步并将油门全开,使车辆尽快加速行驶,当发动机达到最大功率相应转速时顺次变挡,直至最高 挡加速行驶,迅速通过试验区间 用自动计时装置或摩托车测试仪测定受试车从始点到终点所用的时 间 根据需要,可同时测定受试车从始点经过各标点时所用的时间 8.1.3按式(8)求出各区段的加速度 2S (8 式中: -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 区段长度,单位为米(m); -通过该区段所用时间,单位为秒(s) 每次试验应往返进行,计算往返试验测定时间的平均值 往返的测量值偏差率不允许超 过10% 8.1.5试验进行两次,试验结果取优值 8.2超越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8.2.1在试验道路上设置超越加性能试验区间,加速性能试验区间长度按表3规定 在试验区间距 始点50m,100m,200m,400m处或其他适当的点位置设立测试标点 在加速试验区间始点前取2m作为初速测试区间 在初速测试区间始点前和加速试验区间终点 后应有足够的辅助行驶段 8.2.2最高车速不大于50km/h的全地形车超越加速试验的初速度为20km/h士2km/h 如果设计 最高车速的50%不足20km/h,则按最高车速的50%作为试验初速度 允差仍为士2km/h. 最高车速大于50km/h的全地形车超越加速试验的初速度为为30km/h士1km/h 如果受试全 地形车用最高挡时不能以30km/h士1km/h的速度稳定行驶,可使用次高挡 试验过程中不许换挡 8.2.3受试车用最高挡以8.2.2规定的初速度稳定通过初速测试区间 到达加速试验区间始点时,迅 速加大油门加速通过该区段,用自动计时装置或摩托车测试仪测定受试车通过初速测试区间所用的时 间和通过加速试验区间所用的时间 8.2.4根据8.2.3求出的测定时间值,按式(9)求出从加速测试区间始点到各标点的加速度
GB/T322292015 2(S一Un (9 式中: 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加速度区段长度,单位为米(m); S 通过该区段所用时间,单位为秒(s); 进人加速试验区间时的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Uo 8.2.5每次试验应往返进行,求出往返试验测定时间的平均值 往返的测量值偏差率不允许超过10% 8.2.6试验进行两次,试验结果取优值 滑行距离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无级变速、自动变挡和自动离合器的全地形车) 9.1在试验道路上设置足够长的滑行区和辅助行驶区,滑行试验应在滑行区内进行 9.2受试车在进人滑行区前,应已脱开离合器、挂空挡 发动机可以不熄火 进人滑行区时速度规定 为40km/h士1km/h,最高车速不大于50km/h的全地形车规定为30km/h士1km/h,如果设计最高 车速达不到规定车速时,则用最高车速作为试验初速度 9.3滑行过程中受试车应保持直线行驶,直至受试车完全停止 测量进人滑行区时的实际滑行初速度 和滑行距离 如果实测滑行初速度超出规定的范围,应重新试验 9.4滑行试验一个往返为一次,取滑行距离的平均值 同一次往返,滑行距离的偏差率不得超过20% 9.5试验进行两次,滑行距离取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爬坡能力试验方法 1 10.1选择平直、干燥、清洁、混凝土铺装的人工坡道为试验坡道,允许以表面平整、土质坚硬的自然坡 道代替 试验坡道的角度应均匀一致,坡道的角度应接近试验车的最大爬坡角度 坡道总长不小于30m 坡前应有不少于10m的平直路段 测定试验坡道的角度 10.2从坡底向上划出5m如果使用自然坡道,设5m10m,后5m的坡角必须与测试区间坡角相 同)作为辅助行驶区 测试区间长20m,在起点、10m和20m处(见图3)设置计时装置 测试点 测试起点 )D S 图3 受试车选择合适的初速度爬坡,测试区间内不允许换挡(有挡位的受试车用最低挡),离合器应完 10.3 全接合 测取自起点至10m、,20m测试点的时间i、l 10.4试验结果如满足式(10)的要求,则所选坡道角度即为受试车的爬坡能力 (10 如果tt一时,需增加质量或改用较高挡位后试验 并按
GB/T32229g一2015 式(11)计算爬坡能力 m (11 一sinp a=arcsn m1 式中 爬坡角度,单位为度(?) 受试车实际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受试车规定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7 受试车最低挡变速比; 试验时使用挡变速比; -试验坡道的角度,单位为度(") 无级变速和自动变速挡的摩托车取i/i,=1 11 驻车性能试验方法 11.1将受试车辆平稳地驶人试验坡道上,使车辆纵向中心线与坡道中心线重合或平行,用行车制动器 将车停稳 11.2将受试车辆的变速器换人空挡位置,按表4中规定的控制力操纵驻车制动装置,然后解除行车制 动控制 确认受试车辆完全停稳后测出控制力,观察5nmin内受试车辆是否有任何移动 表4四轮全地形车制动驻车控制力要求 控制力/N 车辆类型 驻车坡度/% 载荷状况 手操纵 脚操纵 空载 20 四轮全地形车 <400 500 满载 11.3受试车辆按表4规定的驻车坡度和载荷状况分别按上坡方向和下坡方向各进行三次试验 同一 方向三次试验都没有任何移动方能确认该项试验成功 1 跑偏量试验方法 12.1跑偏量的试验应在平直的跑道上进行,试验区域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不允许超过0.5% 各区 域规定如图4 根据具体车辆情况,加速区和缓冲区可适当调整 12.2受试车辆按整备质量准备,轮胎气压应符合企业技术文件规定 在正式测试前,可以先按12.3 及12.4试验方法进行预测试,以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了解受试车辆到达BB线时的出线速度 或车辆发生偏摆时的车速 将受试车辆对正行驶中轴线,并使方向把(方向盘)处于正中位置 喷印器尽量安装在受试车锅 12.3 前端对称中心处 驾驶受试车辆沿中线以25km/h士2km/h车速进人引导区,保持稳定车速,并在到达AA线时 12.4 尽快挂空挡(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除外),松开方向把(方向盘)的同时启动喷印器获得喷印点1,让车 辆滑行进人测试区,滑行过程中不允许转动方向把(方向盘) 如果设计最高车速达不到规定车速时,则 用最高车速作为试验初速度 12.5受试车辆车头到达BB横线处时,再次启动喷印器获得喷印点2;当受试车辆滑行距离小于30m 时,应在受试车辆停止前启动喷印器,在此过程中如车辆会发生偏摆现象,则应在发生偏摆前启动喷 印器
GB/T322292015 行中轴线 喷印器安处 缓冲区 受试车辆 引导区 30m测试区 图4跑偏量试验区域示意图 12.6按图5所示,测量喷印点中心的垂直距离L和X 喷印点2 行驶中轴线 测试区 缓冲区 喷印点L 图5跑偏量试验测量点示意图 12.7跑偏量计算 (12 P两=L/X 式中: P -跑偏量,单位为米每千米(m/km); 喷印点1,2偏离中轴线方向的垂直距离,单位为毫米(mm)5 x -喷印点1.2水平方向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12.8一个往返为一次试验,取跑偏量的平均值 试验进行二次,取其中较大值作为跑偏量结果 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13 受试车辆在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下进行,轴载质量必须符合企业技术文件的规定 13.1 13.2在试验场地上按图6规定,标杆间隔L为12m,布置标桩10根 13.3试验驾驶员应具有较丰富的驾驶经验并熟悉被试车辆性能和状况 在正式试验前,练习五个 往返 13.4测试工况:车速以基准车速(推荐值50km/h)二分之一的稳定车速直线行驶,进人试验区段后进 行蛇行绕标杆行驰 分左,右侧进人,记录通过有效标桩区的时间 13.5提高车速,车速间隔可由企业自行选择,重复13.4的过程,共进行10次(撞倒标桩的次数不计在 内) 最高车速不超过80km/h,如任一车轮离开地面,则此次试验无效 l0
GB/T32229g一2015 全地形车行驶轨迹例 5x.(有效标桩区) 图6操纵稳定性蛇行试验标桩示意图 13.6试验数据处理 第i次试验的蛇行车速按下式确定 (13 ,=3.6L(N一1)/I U 式中: 第i次试验的蛇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U L 标桩间距,单位为米(m) N 有效标桩区起始至终了标桩数,N=6 第i次试验通过有效标桩区时间,单位为秒(s). 14 地形通过性能试验方法 地形通过性是指四轮全地形对某些地形(如垂直障碍物、水平壕沟、涉水池等)的通过能力 14.1 14.2试验地形设施有垂直障碍物、水平壕沟、涉水池共三种,其特征及说明见表5 14.3被试验车辆轮胎花纹的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始高度的1/5 14.4变速器置于1挡 观察并记录在该过程中全地形车的运动状况及其部件与地形设施有无接触 碰撞或其部件间有无干涉等现象 14.5试验时车辆低速驶过各类障碍物,必要时允许油门全开 14.6试验后,检查全地形车各部件和连接件有无松动,判断各总成工作情况有无异常 涉水试验后 应立即停车熄火,检查涉水后的密封状况,15min后再起动车辆,观察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表5全地形车通过性能地形设施特征 名称 特征示例 特征说明 高度h=(2/34/3)R,选择三种,宽度不小 于4m,长度L不小于被试全地形车的轴距 垂直障研 也可按各企业标准规定,地形的长宽与车辆 的长宽方向一致) 1l1
GB/T322292015 表5(续 特征示例 特征说明 名称 壕沟跨度B=(1一4/3)R,,选择三种,宽度不 小于3m,深度比R,稍大;沟前后均为平整地 水平壕沟 面(也可按各企业标准规定,地形的长度与车 辆的长宽方向一致 人工涉水池总长不小于80m,深度h不小于 涉水池 1.0m,宽度不小于5m出人池坡度为10% 15%,涉水深度根据企业标准的规定进行 注:R为车轮滚动半径 12
GB/T32229g一201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录表格式 A.1走合行驶记录表格式 表A.1走合行驶记录表 检验编号 制造厂 车辆型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出厂日期 走合里程 km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空车质量 l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kg 汽油牌号 润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校核 驾驶员 试验员(记录 实际 实际 平均 使用 当天 百公里 里程表 气温道路 行车 行驶 技术 最高 汽油 汽油 故障描 日期地点时刻 读数 状况时间 里程 车速 车迷 消耗量消耗量述与措施 km km km/h km/h L/100km min 起 止 起 止 A.2性能试验记录汇总表格式 表A.2性能试验记录汇总表 制造厂名 车辆型号 检验编号 VIN编号 出厂日期 发动机编号 空车质量 k丝检验开始日期 检验结束日期 汽油牌号 润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汇总 校核 批准 测量参数 序号 试验名称 指标值 试验结果 结论 名称 单位 13
GB/T322292015 A.3车速表校核记录表格式 表A.3车速指示值校核记录表 名 车辆型号 制造厂 检验编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 风向 风速 m/s检验地点 气温 湿度 %大气压力 kP 整车整备质量 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kg 轮胎规格 轮胎气压 kPa路况 测试设备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按一般方法校核车速表 测试速度 车速里程表 试验 行驶 车速指示 测试区 通过测试 平均 指示车 备注 实际车速 次序 方向 值修正率 区间时间 间距离 车速 km/h km/h km/h 往 返 返 往 返 往 返 用摩托车测试仪等仪器校核车速表 车速里程表指示车速 实际车速 试验次序 车速指示值修正率 备注 km/h km/h 14
GB/T32229g一2015 A.4最高车速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4最高车速试验记录表 制造厂名 车辆型号 检验编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 风向 风逃 m/、检验地点 气温 湿度 %大气压力 kPa 驾员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 lg加载质量 kg kg 汽油牌号 润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轮胎规格 轮胎气压 lkPa路面状况 测试设备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各段测试区 试验 各次试验平均车速 备注 长度 时间 速度 序号 行驶方向 km/h km/h m 往 返 往 返 往 往L 往L. 返L 返L 往L 往L 返L 返L. 往L 往L, 返L 返La 核定最高车速: km/Ah 15
GB/T322292015 A.5最低稳定车速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5最低稳定车速试验记录表 制造厂名 车辆型号 检验编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 m/、检验地点 风向 风速 湿度 气温 %大气压力 kP 整车整备质量 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kg 汽油牌号 润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轮胎气压 轮胎规格 kPa路面状况 测试设备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通过测试区间的时间 测试区间 行驶 变速器 最低稳定车速 试验次数 距离 备注 方向 挡位 km/h nm 单程时间往返总时间 往 往 往 返 往 返 l6
GB/T32229g一2015 A.6加速性能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6加速性能试验记录表 制造厂名 车辆型号 检验编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 风向 风逃 m/、检验地点 气温 湿度 %大气压力 kPa 驾员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 lg加载质量 kg kg 汽油牌号 润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轮胎规格 轮胎气压 lkPa路面状况 测试设备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起步加速性能试验记录和结果表 区间 00m区间 m区间 m区间 50m 200 400 试临 行驶 所用 所用 所用 所用 加速度 加速度 加速度 加速度 备注 次序 方向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mm/s m/s m/s” m/s 往 返 平均 往 平均 超越加速性能试验记录和结果表 初速度 400m区间 50m区间 100m区间 200m区间 试验 行驶 测试 所用 实际所用 所用 所用 所用 备注 加速度 加速度 加速度 加速度 次序 方向 距离 时间 速度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m/、 m/s m/s" m/s km/h m 往 返 平均 往 返 平均 17
GB/T322292015 A.7滑行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7滑行试验记录表 制造" 名 车辆型号 检验编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风向 风速 天气 检验地点 m/s 气温 湿度 %大气压力 kPau 整车整备质量 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k8 汽油牌号 涧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轮胎规格 轮胎气压 kPa路面状况 测试设备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滑行距离 测速 过测速 实际滑行 试验 行驰 mm 区间 区间时间 初速度" 备注 次序 方向 测定值 平均值 km/h m 往 返 往 返 滑行距离 A.8爬坡性能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8爬坡性能试验记录表 制造厂 检验编号 车辆型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 风向 风速 m/s 检验地点 气温 湿度 %大气压力 kPn k8 整车整备质量 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汽油牌号 润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轮胎规格 轮胎气压 kPa路况 测试设备 最低挡变速比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规定 试验坡道 实际 通过时间 爬坡 备注 试验 使用挡 总质量 角度 总质量 角度 次序 变速比 kg 0m一l0mm 0m20m 18
GB/T32229g一2015 A.9驻车性能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9驻车制动试验记录 制造厂 名 车辆型号 检验编号 车架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气温 C大气压力 kPa检验地点 整车整备质量 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kg 轮胎气压前轮 kPa 后轮 Pa边轮 kPa 坡道状况 驻车制动装置操纵方式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驻车坡度 制动力 驻车时间 驻车坡度平均值 方向 试验次序 备注 min 上坡 下坡 结论 A.10跑偏量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10跑偏量试验记录表 制造厂 检验编号 车辆型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 风向 风速 m/s 检验地点 气温 湿度 %大气压力 kPa 整车整备质量 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kg 汽油牌号 润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轮胎规格 轮胎气压 kPa路面状况 测试设备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行驰 进线车迷 测点间跑偏量儿 测点间水平距离x 跑偏量 试验次序 方向 km/h m/km mm m 19
GB/T322292015 A.11操纵稳定性试验记录表格式 表A.11操纵稳定性试验记录表 制造厂 名 车辆型号 检验编号 VIN编号 发动机编号 检验日期 天气 风向 风速 检验地点 m/s 气温 C湿度 %大气压力 kPau 整车整备质量 kg驾驶员质量 kg加载质量 k8 汽油牌号 涧滑油牌号 容积混合比 轮胎规格 轮胎气压 kPa路面状况 测试设备 驾驶员 试验员 校核 试验次序 10 进线车迷 km/h 进线方向 左/右 通过时间 驾驶员 主观评价 20

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GB/T32229-2015

全地形车是一种能够在各种路况下行驶的越野车辆,因此对其进行道路试验十分必要。为了规范全地形车道路试验的方法,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了《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GB/T32229-2015》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全地形车辆的路试,包括ATV(全地形车)、UTV(多功能全地形车)、SxS(侧重车)、MUV(多用途车)等车型。

根据该标准,全地形车的道路试验需要使用标准化设备进行测试。试验设备包括振动台、场地模拟装置(包括刚性碰撞面板和挖掘机铲斗模拟器)、悬架模拟器和制动台等。这些设备能够模拟全地形车在不同路面和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行驶状况。

在进行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车型和试验项目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平稳性试验时,需要在标准化场地上以一定的速度进行转向、刹车等操作,以测试车辆行驶的平稳性。而在进行障碍越过试验时,则需要在具有一定坡度和不同障碍物的场地上进行测试,以验证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通过能力。

总之,《全地形车道路试验方法GB/T32229-2015》为全地形车的道路试验提供了详细的规范,旨在确保全地形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为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和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保障。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紫外线剂量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紫外线剂量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紫外线剂量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2091-2015。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紫外线剂量测试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6-06-01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的编号:GB/T32230-2015。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共有17页,发布于2016-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