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756-2013

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Testmethodsofphysicalpropertyfordry-mixmorta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9756-2013。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共有25页,发布于2014-06-012013年第18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00.10
  • 实施日期2014-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547.31KB

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29756一2013 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Tesmethodsofphysielpropertyfordry-mixmortar 2013-09-18发布 2014-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756一2013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标准试验条件 试样准备 干混砂浆有机物含量 新拌砂浆稠度(跳桌法 新拌砂浆密度 新拌砂浆含气量 硬化砂浆抗折抗压强度 l0 11硬化砂浆吸水量 硬化砂浆拉伸粘结强度 12 13硬化砂浆横向变形 10 14硬化砂浆收缩性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含气量测定仪的校准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用混凝土板 附录C规范性附录砂浆的破坏模式 20
GB/T29756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陶民化学()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广田装饰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裕川干粉砂浆有限公司.广东自然涂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耐齐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丹武,乔亚玲,刘晨、江丽珍、张量、王莹,关令苇、张杰,李玉海、李少强、孙梅、 李伯贤、陈英儿、兰明章、杨文顾,黄清林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29756一2013 引 言 干混砂浆是由水泥、干燥骨料或粉料、添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混合而成的混 合物,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或其他组分拌合使用 通常主要用于砌筑、抹灰、瓷砖粘贴、建筑保 温,地面或墙面找平,防水、修补,装饰等 我国干混砂浆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术开始迅速发展,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外墙外保温粘结砂 浆与抹面砂浆、陶瓷墙地砖粘结剂与填缝剂,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墙体用饰面砂浆等 目前本行 业还没有对通用的试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了有利于技术研发人员对该类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科学 的评判与创新,同时减少产品标准编写时试验方法的重复描述,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编写本标准
GB/T29756一2013 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混砂浆有机物含量、新拌砂浆稠度(跳桌法),新拌砂浆密度、新拌砂浆含气量,硬化 砂浆抗折抗压强度、硬化砂浆吸水量、硬化砂浆拉伸粘结强度、硬化砂浆横向变形和硬化砂浆收缩性的 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干混砂浆相关物理性能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 GB/T3810.52006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0法)(idtIso679:1989 Jc/T681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Jc/T723水泥胶砂振动台 JC/T726水泥胶砂试模 JC/T958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跳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横向变形transversedeformation 规定尺寸的片状硬化砂浆受到三点弯曲载荷,试件破坏前所发生的最大位移 标准试验条件 试验室标准试验条件;温度(23士2)C,相对湿度(50士5)%,试验区的循环风速小于0.2m/s 试样准备 试验用材料(包括水)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h以上 干混砂浆有机物含量 6.1原理 将干混砂浆经过规定的高温灼烧后,计算挥发的有机物占砂浆含量的百分比
GB/T29756一2013 6.2试验器具 6.2.1天平 感量0.0001g,称量范围不小于200g 6.2.2干燥箱 控温精度士2C 马弗炉 6.2.3 控温精度士5C 瓷堆塌 容量不小于30mL 6.3试验步骤 6.3.1先称量已恒重的瓷堆蜗,记为m,,然后将约5只干混砂浆试样置于瓷堆塌中,放人(105士2)C 的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所得的质量差小于试件质量的0.1%即视为恒重),在干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称量,记为试样灼烧前质量m 将烘干后的试样小心放人(550士5)C的马弗炉中,灼烧5h后切断马弗炉电源,待马弗炉温度 6.3.2 降至100C以下,取出试样立即放置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记为试样灼烧后质量m2 6.4结果计算 干混砂浆有机物含量按式(1)计算 S= ×100 m一o 式中: 干混砂浆有机物含量,%; S 瓷堪蜗质量,单位为克(g); o n -试样灼烧前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灼烧后质量,单位为克(g)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干混砂浆的有机物含量,结果精确至0.01% 两次结果之差应 小于平均值的5%,否则应重新进行试验 新拌砂浆稠度跳桌法 7.1原理 通过测量新拌合砂浆在规定的振动状态下的扩展范围来表征其稠度 7.2试验器具 7.2.1天平 感量0.1g,称量范围不小于5kg
GB/T29756一2013 7.2.2搅拌机 符合JC/T681的规定 7.2.3跳桌 符合JC/T958的规定 7.2.4捣棒 直径为20mm,长约200mm的非吸收性材质圆棒 7.2.5 钢直尺 最小刻度值为1 ,长度为500 mm, mm 7.2.6钢直板 长度为20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0.5mm的钢制直板 7.3砂浆拌合方法 按产品说明,准备砂浆试样所需的水或液料组分,用天平称量(如给出一个数值范围,则应取平均 值) 然后使用搅拌机,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将水或液料倒人搅拌锅中 a 将砂浆试样撒人 b 低速搅拌60. c s d 静停60s,取下搅拌锅,清理搅拌叶片和锅壁上的试样至锅内,并重新安装上搅拌锅,再低速搅 拌60s 砂浆拌合后,按照产品说明熟化,再低速搅拌30s 试验步骤 4.1试验前用湿布将跳桌桌面、捣棒、截锥圆模和模套内壁擦干净,晾干 如果跳桌在24h以上未 7. 经使用,在使用之前可正常操作跳桌10次,以保证跳桌在试验过程中正常工作 7.4.2将截锥圆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迅速将按照7.3拌合好的砂浆均分两层装人截锥圆模,每一层 砂浆用捣棒捣压10次,第二层装到高出截锥圆模20nmm,再用捣棒捣压10次,以确保砂浆均匀装满模 具 在装填和捣压砂浆时,注意用一只手扶住截锥圆模,避免移动 7.4.3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刮刀将高出截锥圆模的砂浆刮去并抹平,先用钢直板沿截锥试模内壁切 割试样,然后垂直向上轻轻提起截锥圆模,从装样到提起截徘圆模所用时间不要超过2min,开动跳桌, 以每秒1次的频率,在(15士1)s内完成15次跳动 跳动完毕,用钢直尺测量试样底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直径,精确到1 7.4.4 mm,以两个直径测量值的 平均值作为稠度结果 如果两个垂直方向上的直径相差过大,则重新进行试验 新拌砂浆密度 原理 将新拌合的砂浆装人一定容积的容器内,测量砂浆质量与容器容积的比值即为新拌砂浆密度
GB/T29756一2013 8.2试验器具 8.2.1 密度杯 内径为125mm,体积为l000em',不易变形,不易被砂浆腐蚀的金属简 8.2.2油灰刀 8.2. 3 料勺 8.2.4振动台 符合JC/T723的要求 8.2.5天平 感量0.1g,称量范围不小于5kg 8.3试样准备 按照7.3的规定拌合砂浆,准备至少3L或1.5倍该项测试用砂浆,并按照7.4测试砂浆稠度 根 据砂浆稠度值确定密度测试方法,见表1 试验前,同批砂浆仅用油灰刀轻轻搅拌5s一10s以减少假 凝现象,避免使用其他方式搅拌 表1不同稠度类型砂浆对应密度方法的选择 类型 稠度值的范围 试验步骤 稠硬型砂浆 140mm 依据A法测试 塑性砂浆 依据A法或B法测试 >140mm,200mm 流动型砂浆 依据C法测渊试 200mmm 8.4A法 8.4.1用湿布擦净密度杯的内表面,晾干,称其质量为m,精确至0.1g 88 .4.2使用料勺将砂浆填人密度杯中,直到砂浆略高于密度杯上边缘 然后将密度杯放置在振动台 上,开启振动台,直到砂浆不再沉降 密度杯在振动台振动期间,可添加砂浆使其再次略高于密度杯上 边缘 120s后使用油灰刀沿密度杯边缘刮去多余砂浆,用湿布将外部边缘擦净 用天平称量砂浆与密 度杯的总质量为m,精确至0.1g 8.5B法 8.5.1用湿布擦净密度杯的内表面,晾干,称其质量为m1,精确至0.1g 8.5.2使用料勺将砂浆填人密度杯一半高度的位置,为了使砂浆密实,将密度杯放置至坚硬试验台面 上手工左右摆动密度杯10次,密度杯摆动倾斜时离开桌面的一边高度约为30mm 静止后往密度杯 中填满砂浆,直到砂浆略高于密度杯边缘,使用油灰刀沿密度杯边缘刮去多余砂浆,用湿布将外部边缘 擦净 用天平称量砂浆与密度杯的总质量为mg,精确至0.lg 8.6C法 用湿布擦净密度杯的内表面,晾干,称其质量为m,精确至0.! 8.6.1 g
GB/T29756一2013 8.6.2使用料勺将砂浆灌人密度杯,为了避免卷人气泡,灌人时使砂浆从密度杯底部中央向四周扩散 待砂浆超出密度杯上边沿,使用油灰刀沿上边缘刮去多余砂浆,用湿布将外部边缘擦净 用天平称量砂 浆与密度杯的总质量为m.,精确至0.lg 结果计算 新拌砂浆密度按照式(2)计算 771" n1 0= 式中: 新拌砂浆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em'). 密度杯质量,单位为克(g); m -砂浆及密度杯总质量,单位为克(g) mn -量简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g/enm' 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5%,否则应重 新制备样品进行试验 新拌砂浆含气量 9 原理 将砂浆装人标准测量容器内,用水覆盖砂浆上表面,通过向砂浆上表面施加压力或者使用乙醇水溶 液将砂浆中含有的气体排出,容器内水面的下降体积对应从砂浆中排出的气体体积 方法 -压力法 9.2.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含气量小于20%的砂浆 9.2.2试验器具 9.2.2.1含气量测定仪 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体积约1I的金属容器;另一部分为压力容器盖,见图A.1 9.2.2.2捣棒 直径为20mm,长约200mm的非吸收性材质圆棒 9.2.2.3钢直板 长度为200mm,宽度为10mm,厚度为0.5mm的钢制直板 g.2.3试验步骤 9 .2.3.1每次使用前应按照附录A校准含气量测定仪 9.2.3.2将按照7.3拌合好的砂浆分四次填人金属容器内,每填人一层用捣棒快速由四周至中心捣实 10次,从捣固第二层至第四层时,所用捣固力只要足以使捣棒捣至前一层即可,最终使砂浆表面平整, 并用钢直板刮去多余的砂浆,使砂浆表面与容器边缘平齐 用湿布将容器外壁擦拭干净,盖上压力容器 盖扣紧密封
GB/T29756一2013 9.2.3.3关闭空气室和金属容器之间的主气阀(见图A.1),保持阀门B开启,通过阀门A将水注人砂 浆上部的空间,直到水从阀门B流出,这时已将砂浆上部的空气排净 9.2.3.4开启手动气泵向空气室内加压使压力表指针对准零点 关闭阀门A和阀门B,然后打开主 气阀持续20s,待金属容器和空气室压力达到平衡后,通过压力表直接读取对应的含气量 9.2.4结果计算 两次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精确至0.1% 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5%,否则应重新制 备样品进行试验 9.3方法2 -乙醇水溶液法 9.3.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含气量不小于20%的砂浆 9.3.2试验器具 9.3.2.1 量筒 直径为50 mm, ,体积为500ml. 9.3.2.2橡皮塞 与容量筒紧密配合 3 g.3.2. 玻璃棒 9.3.2.4油灰刀 试验步骤 9.3.3.1准备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约500ml 9.3.3.2用油灰刀小心将体积约为200mL的砂浆填人量筒内,为避免引人空隙,用手敲容器使得填 人的砂浆表面达到水平状态,并将水平面以上粘附在量筒壁上的砂浆用潮湿的纱布擦拭干净,记录此时 砂浆的体积Va 9.3.3.3用玻璃棒引流将乙醇水溶液引人容量筒中,直到达到500mL的刻度线,用橡皮塞密封容量 筒,并上下颠倒摇晃20次,得到一个完全分散在乙醇水溶液的混合体,然后静置混合体5min,记录此 时的体积V 9.3.4结果计算 按照式(3)计算砂浆含气量: -Yx100 3 V 式中: 含气量,% 砂浆与乙醉溶液混合后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初始砂浆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mi 两次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精确至0.1% 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5%,否则应重新制 备样品进行试验
GB/T29756一2013 10 硬化砂浆抗折抗压强度 10.1方法概要 本方法是测试401 mm×40mm×160mm棱柱形砂浆试样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10.2试验器具 10.2.1三联模 符合JC/T726的规定 10.2.2振动台 符合GB/T17671一1999的规定 10.2.3抗折试验机 符合GB/T17671一1999的规定 10.2.4抗压试验机 符合GB/T17671一1999的规定 10.3试验步骤 按照7.3进行砂浆拌合,然后按照GB/T17671成型试件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24h脱模,如 果试样强度不足,难以脱模,可适当延长至48h,延长脱模时间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脱模后,将 试件间隔一定距离平放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至规定时间后,取三个试件的抗折强度算术平均值为试 验结果,精确至0.1MPa;用抗折试验后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定,取六个试件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 试验结果,精确至0.1MPa 对于24h抗折抗压强度的测定,应该在测试前20nmin脱模 10.4硬化砂浆的强度试验龄期 硬化砂浆的强度试验龄期应从砂浆加水或液料组分搅拌开始算起,具体时间偏差规定如下 -24h士15min; 48h士30min; -7d士2h; -14d士4h; 28d士8h 10.5结果计算 按照GB/T176711999中9.2和9.3来进行计算 11 硬化砂浆吸水量 11.1原理 将未受过脱模剂污染的方形的硬化砂浆试件断面浸人规定深度的水中一定时间,测试浸水前后砂 浆的质量差
GB/T29756一2013 11.2试验器具 11.2.1 三联模具 符合JC/T726的规定 11.2.2振动台 符合GB/T176711999的规定 11.2.3平底盘子 最小深度20mm,能够容纳6个待测试块的平底盘子 11.2.4隔板 三个1mm厚的硬质塑料片例如聚四氟乙烯)或金属片,尺寸为(40士0.1)mm×(40士0.1)mm 11.2.5天平 感量a.尽称量范围不小于5001 g 11.3试验步骤 11.3.1将按照7.3拌合好的砂浆按GB/T17671一1999中规定的方法成型,成型时把隔板插人三联 试模的中间,与试模较小的面相平行,使原来的一个试件自然均分成两个试件 脱模后,试件在标准试 验条件下养护至7d,14d或28d 测试前用中性的密封材料涂抹于试件的四个长方形面上加以密封, 注意确保测试时密封材料的干燥程度不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 1.3.2称取每个待测试件的质量为m 然后把试件垂直放在盘子里,将成型时插人隔板形成的截面 朝下,并使之与水完全接触 浸人水中的深度为(5l0)mm见图1 注意防止试件因移动而相互接 触 必要时加水以保持水面恒定,到达规定的时长时,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挤干的湿布迅速擦去表面的 水分,称量试件的质量为 六个试件的称量过程不应超过1 mln 说明 待测试样 试样断面 3 -水面A:约80mm,B:浸人深度(510)mm, 图1吸水量示意图
GB/T29756一2013 11.4结果计算 按式(4)计算每个试件的吸水量: w =n, mnad 式中: w -吸水量,单位为克(g); -规定时长浸水后试件的质量,单位为克(g) 71 浸水前试件的质量,单位为克(g) 1a 吸水量取六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lg 结果超出平均值的20%应舍弃 12 硬化砂浆拉伸粘结强度 12.1原理 将砂浆抹于基材表面,砂浆硬化后将拉拔接头粘在其表面,并施加一定的拉力直至破坏,破坏力值 与测试面积比即为拉伸粘结强度 12.2试验器具 试验机 12.2.1 试验机的精度为1% 12.2.2拉拔接头 拉拔接头示意图见附录c中图c.1,与试件粘接面边长为(50士0.3)mm. 12.2.3成型框 由硅橡胶制成的厚度为3mm或5mm的平板.表面平整光滑,见图2;方孔边长为(50土0.1)mm 图2成型框示意图 12.2.4混凝土板 符合附录B的要求 12.3试验步骤 12.3.1将成型框放在混凝土板成型面上,再将按照7.3拌合好的砂浆填人成型框中,用油灰刀压实、 抹平,放置24h后脱模,10个试件为一组,见图3
GB/T29756一2013 单位为毫米(mm) 说明 混凝土板; 砂浆 图3粘结强度试件成型示意图 12.3.2脱模后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至7d14d或28d养护周期的前一天,用适宜的高强粘 结剂将拉拔接头粘结在试样成型面上,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继续放置至规定龄期后进行试验 试验时试 验机拉伸速度为5mm/min 12.4结果计算与表示 12.4.1结果计算 试件的粘结强度按式(5)计算.精确到0.01MPa = 式中: 粘结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拉力,单位为牛顿(N); 胶粘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f) 按下列规定确定粘结强度 a)求10个数据的平均值 b舍弃超出平均值士20%范围的数据 若仍有5个或更多数据被保留,求新的平均值; 若少于5个数据被保留,重新试验 d 确定试件的破坏模式(破坏模式见附录C) 12.4.2结果表示 粘结强度结果表示为;强度十破坏模式 示例;某种砂浆的粘结强度为0,50MPa,破坏模式为砂浆内聚破坏表示为:0.50MPa(CF 13 硬化砂浆横向变形 13.1原理 将砂浆成型成规定形状的片状物,砂浆硬化后,受到三点弯曲载荷破坏而产生的最大位移 10
GB/T29756一2013 13.2试验器具 13.2.1聚乙烯膜 厚度不小于0.15 mm 13.2.2塑料密封箱 mn,体积为(28士5L能有效密封刚性垫板, 尺寸为(600士20)mm×400士10)mm×(110士10)mn 表面光滑、平整,用于支撑聚乙烯膜与试样 13.2.3试验用垫座 用于支撑聚乙烯薄膜的刚性光滑平整垫座 13.2.4 试验测试头 构造和尺寸见图4 单位为毫米(mm) 业 R=50 图4横向变形试验测试头示意图 13.2.5试验夹具 mm,见 中心距为(200士1)mm,与砂浆接触的两个圆柱形支架直径均为(10士0.1)mm长度为60 图5 1
GB/T29756一2013 单位为毫米(mm) 200土1 说明: -圆柱形支架; 片状砂浆 图5横向变形试验测试夹具示意图 13.2.6试验模具 内框尺寸为(280士1)mmX(45士1)mm,厚度为(5士0.1)mm的刚性矩形框架,表面平整.不易吸 水,由聚四氟乙烯(PTFE)或金属制成 内框四个直角部分分别制做直径为2mm的圆孔,以方便样品 脱模,见图6 单位为毫米(mm) 280士1 图6横向变形A型试验模具示意图 13.2.7B型试验模具 模具为刚性材质,表面光滑,能使试样形成尺寸为(300士1)mm×45士1)mm×(3士0.05 )mm的 装置,见图7 12
GB/T29756一2013 单位为毫米(mm) 300土1 图7横向变形B型模具示意图 13.2.8游标卡尺 准确至0.01mm 13.2.9振动台 采用水泥跳桌试验机,能有效固定模具 13.2.10试验机 试样的破坏载荷处于量程的20%~80%,示值误差不大于士1% 13.3试验步骤 13.3.1.1将聚乙烯膜固定在刚性垫座上,保证聚乙烯膜表面平整,无褶皱;然后将13.2.6规定的模具 平放在聚乙烯膜上 13.3.1.2按照7.3拌合好砂浆,将砂浆填人模具,用水泥跳桌试验机,振动70次 最后小心地垂直移 走模具 将B型模具凹形区域对准试样放好 并在模具中部放置截面积为(290×45)mm,质量为 10kg的重块 用小刀将压出的多余砂浆刮除,1h后取下重块,48h后移走模具,同时制备6个试件 13.3.1.3将试件连同垫座一起放人塑料密封箱中,,每个箱中放人6个试件,并密封箱口 在 23士2)下养护12d后,将试件连同垫座从密封箱中取出,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至28dl 13.3.1.4将试件从聚乙烯膜上移除,测量试件的厚度 用精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在试件的中间 向两边延伸(50士1)n )mm位置测量3个点的厚度,如果厚度均在(3.0士0.1)mm内,则记录其平均值 如果有任何1个数据超出范围,则舍弃该试件 13.3.1.5取3个厚度符合(3.0士0.l)mm的试件分别放在试验夹具上 用试验机以2 的速 mm/min 度对试件表面垂直施加荷载,使试件弯曲直至断裂 记录最大荷载以及最大变形量 13.4试验结果 结果取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荷载精确到1N,变形量精确到0.1" mm 13
GB/T29756一2013 14 硬化砂浆收缩性 14.1方法概要 mm×40mm×160mm 测试形状为10mm×40mmX160 mm长方体或者40 n的棱柱体砂浆试件 硬化初期至规定龄期砂浆干缩变形的变化率 14.2试验器具 14.2.1 比长仪 测量精度为0.01 mm 14.2.2 收缩头 黄铜或不锈钢加工而成,见图8 单位为毫米(mm 6.3 其余 1×45o R0.5 A.5球 图8收缩头示意图 14.2.3收缩模具 分为两种类型 mm×40mm×160mm 1内部尺寸为101 n的金属或塑料模具,且在试模的两个端面中心各开一 个6.5 mm 的孔 2 符合GB/T17671的三联模,且在每一个试模的两个端面中心,各开一个6.5mm的孔 14.2.4振动仪器或振动台 符合GB/T17671一1999的规定 14.3试验步骤 14.3.1选择收缩模具,在收缩模具内表面涂一薄层脱模油,然后小心将收缩头固定在试模两端面的孔 洞中,使收缩头露出试件端面8mm左右,操作中避免收缩头沾上脱模油;将按照7.3拌合的砂浆倒人 收缩模具内,然后在振动台上振动30s,振动结束后用金属刮刀清除多余砂浆,使砂浆完全充满模具并 使表面平整,三个试件为一组 14
GB/T29756一2013 14.3.2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4h脱模,然后编号,标明测试方向,如果试样强度不足难以脱模,可适当 延长至48h 脱模后按标明的测量方向立即测定试件长度,即为试件的初始长度L 测试前,用标准 杆标定比长仪的零点 14.3.3将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至7d、14d或28d,按标明的测试方向测定试件长度L 14.4结果计算 收缩率按式(6)进行计算,精确至0.01% 二 ×100 6 式中: 收缩率,% 试件脱模后的长度即初始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0 试件不同龄期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 试件长度160mm I 两个收缩头埋人砂浆中长度之和,为20mm L 15
GB/T29756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含气量测定仪的校准 A.1总则 确立含气量0%一25%时含气量测定仪的指针的准确位置,校准间隔为5% A.25%含气量校准步骤 A.2.1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向金属容器中装人蒸僧水 A.2.2将伸缩管连接在阀门A上(见图A.1),盖上压力容器盖,关闭空气室和金属容器之间的气阀 保持阀门B开启,通过阀门A向容器中注满水,以从阀门B排出容器中所有的空气,然后关闭阀门A 和阀门B A.2.3将量筒连接到阀门A上,向空气室内打压至压力表满刻度 缓慢打开主气阀,同时用阀门A 控制水流量慢慢将50ml水注人量筒(每10mL水对应1%的含气量) 达到50mL水位时,关闭阀门 A,移走量筒,读取压力表数值 按照A.2.1A.2.3步骤试验重复三次 如果三次的测定值与准确的含气量值(由量筒内水 的体积确定)有相同的偏差,则调整压力表盘上的指针,使其准确指示在5%含气量的位置 反复多次 试验,直到压力表的读数与校准蒸僧水体积对应的含气量值之间不超过0.1% A.3重复A.2步骤,通过阀门A分别排出100ml、150ml,200ml.和250ml蒸僧水,调整指针使 其准确的指示在10%、15%、20%和25%的位置,即完成含气量测定仪的校准 10 说明 校准用伸缩管 -压力表; 阀门A: -排气阀 阀门B 空气室 泵; -夹紧装置; 主气阀 10 金属容器 图A.1含气量测定仪结构示意图 16
GB/T29756一2013 s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试验用混凝土板 B.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用于测定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验的试验用混凝土板 B.2标准试验条件 试验室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3士2)C,相对湿度(50士5)%,试验区的循环风速小于0.2m/s B.3试验器具 B.3.1拉拔接头 (50士1)mm×(50士1)mm的正方形金属块,最小厚度10mm,可与试验机相连接 B.3.2试验机 符合12.2.1规定的试验机 B.3.3卡斯通管 符合GB/T38I0.5一2006附录A的规定 B.4试验用混凝土板 B.4.1规格 长度为400mm,宽度为200mm或400mm,厚度不小于40mm. B.4.2含水率 混凝土板含水率不大于3% B.4.3吸水量 混凝土表面吸水量应在0.5ml1.5mL范围内 B.4.4表面强度 混凝土板表面拉伸粘结内聚破坏强度不小于1.5MPa B.4.5混凝土板的制作 按下列方法制备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板 胶凝材料 符合GB175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R 0一8)mm粒径的砂石,连续级配曲线A和B之间(见图B.1 -集料: 图中X轴代表筛子的孔径尺寸,单位为毫米;Y轴某 一粒径尺寸 下的质量通过率,用百分数表示 -水泥与集料比 质量比1:5 17
GB/T29756一2013 -每立方混凝土中超细粒含量:500kg/m',超细粒由水泥和粒径0.125mm以下的掺合料组成 -水灰比: 0. S 垂直或水平浇捣,不得使用脱模剂 -成型 压实: 在50Hz振动台上振动90s 养护: 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24h后,浸人(20士2)C的水中6d 从水 中取出后,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至少养护3个月,养护时混凝 土板应保持垂直存放并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且不得叠加码放 使 用前至少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h 10o 90 s 70 60 B 50 40 30 20 10 a.125 0.25 0.5 图B.1连续级配曲线示意图 B.4.6混凝土板成型时,通过木制模板获得最终成型表面 混凝土板表面应平整,试验时应使用毛刷 清除表面灰尘,保证表面清洁 B.4.7表面拉伸强度的测试 将5个拉拔接头用高强环氧胶粘剂粘在按照B.4.5养护后的混凝土板上,环氧胶黏剂固化后用试 验机测定表面拉伸胶粘强度,试验机拉伸速度为5mm/min B.4.8表面吸水量的测试 B.4.8.1用密封材料将卡斯通管粘在按照B.4.5养护后的混凝土板上(见图B.2) 密封胶固化后,将 蒸馏水注人卡斯通管上刻度线 18
GB/T29756一2013 说明: 卡斯通管 密封材料 混凝土板 图B.2混凝土板表面吸水率的测定示意图 B.4.8.2每隔60nmin记录一次吸水量,连续记录4h的吸水量,并绘制吸水率与时间关系图 B.4.8.3同批混凝土板随机抽取一块进行试验,每一块混凝土板测量三个不同位置的吸水量 19
GB/T29756一2013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砂浆的破坏模式 C.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硬化砂浆拉伸粘结强度的破坏模式 粘结破坏 当破坏发生在砂浆与基材的界面,称为粘结破坏,用AF表示,见图C.1 试验数值等于砂浆粘结 强度 说明 拉拔接头; 胶黏剂 砂浆; 混凝土板 图c.1发生在砂浆层和基材的界面(AF)的破坏示意图 C.3内聚破坏 破坏发生在砂浆的粘结层内,称为内聚破坏,用CF表示,见图C.2 试验数值等于砂浆粘结强度 图c.2砂浆内聚(CF)的破坏示意图 20
GB/T29756一2013 C.4基材内聚破坏 基材发生破坏,称为基材内聚破坏,用CF-s表示,见图C.3 在此情况下,砂浆粘结强度大于试 验数值 图C.3基材内聚(CF一S)的破坏示意图

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29756-2013

干混砂浆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了确保干混砂浆的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物理性能试验。GB/T29756-2013是我国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介绍。

物理性能试验项目

GB/T29756-2013标准规定了干混砂浆的物理性能试验项目,包括含水率、扩展度、强度等指标。其中,含水率试验是为了确定干混砂浆的含水率,以便进行其他物理性能试验;扩展度试验则是为了评估干混砂浆的可塑性;而强度试验则是为了评估干混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指标。

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29756-2013标准规定了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的具体方法。其中,含水率试验可以采用重量法或电阻法;扩展度试验可以采用锥形漏斗法或圆锥试验法;而强度试验则可以采用压缩试验、拉伸试验或剪切试验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前,应该对干混砂浆进行充分搅拌,并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应该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试验结果的评价

通过以上物理性能试验,可以得到干混砂浆的各项物理性能参数。根据GB/T29756-2013标准,可以将干混砂浆的强度分为M5、M7.5、M10、M15、M20、M30、M40等级,其中M5表示抗压强度为5MPa,M40表示抗压强度为40MPa。通过对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结果的评价,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工程使用要求。

结论

GB/T29756-2013是我国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标准,通过该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和方法,可以对干混砂浆的物理性能进行全面、准确的测试。在工程施工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等级的干混砂浆,并通过物理性能试验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和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建筑门窗防沙尘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门窗防沙尘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门窗防沙尘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9737-2013。建筑门窗防沙尘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共有12页,发布于2014-06-012013年第18号公告
管路补偿接头选用和安装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管路补偿接头选用和安装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管路补偿接头选用和安装要求的编号:GB/T29751-2013。管路补偿接头选用和安装要求共有13页,发布于2014-04-012013年第18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