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157-1993

水文地质术语

Hydrogeologicterminolog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文地质术语的编号:GB/T14157-1993。水文地质术语共有60页,发布于1993-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7.060
  • 实施日期1993-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0页
  • 文件大小5.94M

水文地质术语


国家标准 GB/T14157一93 水 文 地 质 术 语 Hydrogeologicterminology 1993-02-12发布 1993-11-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国家标准
目 次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1 水文地质学原理 8 地下水动力学 水文地球化学 " 水文地质勘查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 矿床水文地质 1) 环境水文地质 54 0 矿水及地下热水 56 11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
国家标准 cB/T14157-93 术 语 水 文 地质 Hydrogeologicterminology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难雁包括水文地质学原理,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助查方齿,地下水资源评价及 开发利用,矿床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矿水及地下热水,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常用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水文地质的勘查、设计,成果报告规程规范、管理、科研、教学及国际交流等方面 引用标准 钻探工程名诃术语 GB9151 GB12329岩溶地质术语 水文地质学原理 3.1水文地质学科分类 3.1.1水文地质学hydogeolosy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3.1.2水文地质学原理(普通水文地质学)prineciplesofhydrogeologygeneralhydrogeology 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科 3.1.3地下水动力学groundwaterdynamies 研究地下水在岩土中运动规律的学科 3.1.4水文地球化学hydrogeoehemisty 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地球化学作用的学科 3.1.5专门水文地质学appliedhydrogeology 为各种应用而进行的地下水调查、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的学科 3.1.5.1供水水文地质学watersupplyhydogeoloey 为各种目的供水,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勘查方法,水质,水量评价以及合理开发 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3.1.5.2矿床水文地质学 hydrogeoogy mine 研究矿床水文地质学理论、勘探方法及开采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3.1.5.3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reclamation 研究土壤盐溃化及沼泽化等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3.1.5.4环境水文地质学 environmentalhydrogeology 研究自然环境中地下水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结果,并对地下水与环境进行 保护、控制和改造的学科 3.1.5.5同位素水文地质学isotopichydrogeology 1993-11-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2-12批准
GB/T14157-93 应用同位素方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3.1.6区域水文地质学regionalhydrogeoogy 研究地下水埋藏,分布,形成条件及含水层的区域性规律的学科 3.1.7古水文地质学paleohydrogeology 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中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的学科 3.2自然界的水循环 3.2.1水循环watercyeke 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体相互转换的循环过程 3.2.2大气圈aerosphere 包围地球表壳的气层 3.2.3水圈hydrosphere 连续包围地球表层的水体和地壳岩石中的水的总称 3.2.4岩石圈lithosphere 地球第一个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3.2.4.1包气带 aerationzone 地表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3.2.4.2毛细带capilaryzone 由于岩层毛细管力的作用,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一个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接近饱和的 地带 3.2.4.3饱水带saturatedzone 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或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3.2.4.4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dynanmiealvertieal2zoningofgroundwater 在岩石圈的垂直剖面上,地下水交替循环强度的分带 自上而下可分为积极水交替带、缓慢水 交替带和水交替停滞带 3.2.5大气降水atmosphericprecipitationm 从大气中呈液态或固态降落的水 surfacewater 3.2.6地表水 地球表面的各种形式天然水的总称 3.2.7土壤水soilwater 包气带表层土壤层中的各种形式的水 3.2.8地下水groundwater 埋戴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3.3岩石空隙类型及表示方法 3.3.1空隙voidl 岩石中孔隙、(洞)和裂隙的总称 3.3.2孔隙pore 般指松散岩土颗粒间的空间 3.3.3裂隙fissure 岩石中(一般指结晶岩,石灰岩)各种成因的裂缝 3.3.4孔洞porespace -般指玄武岩成岩过程中原生和次生的,直径较大的空间 3.3.5溶洞 cavecavern 岩溶作用所形成的空洞的通称
14157-93 GB/T 3.3.6孔隙度(孔隙率porosity(porerate) 土和岩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与土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3.3.7有效孔隙度efectiveporosity 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之比 3.3.8孔隙比poreratio 土和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骨架的体积之比 孔隙比(%)-王或警卷体积x100 3.3.9裂隙率fissureratio 一定体积或面积宽度的裂隙岩层,裂隙体积或面积,宽度与所测岩层总体积或面积、宽度之比 分别称为体积裂隙率,面裂隙率和线裂隙率 3.4地下水存在形态 341结合水 boundwater 被岩土颗粒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 3.42强结合水(吸着水) stronglyboundwater(adsorptivewater) 紧附于岩土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 其所受吸引力可相当于一-万个大气压 water(filmwater 3.4.3弱结合水(薄膜水weaklybound 结合水的外层,由于分子力而粘附在岩土颗粒上的水 在饱水带中,能传递静水压力,静水压力 大于结合水的抗剪强度时能够运移 3.4.4重力水gravitywater 岩土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地下水 3.4.5结构水(化合水)constitutionalwater(chemicalwater 化学结合水 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 3.4.6结晶水 crystallizationwater 结晶构造中的水,以H,0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定位置上的水 3.4.7毛细水capillary water 由于毛细管力作用,保持在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 3.5地下水成因类型 3.5.1渗入水infiltrationwater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土层和岩石的空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 3.5.2凝结水condensationwater -般指水气在浅部岩层空隙中凝结而形成的地下水 3.5.3沉积水(埋藏水connatewater(buriedwater) 在沉积过程中保存在成岩沉积物空隙中的水 3.5.4原生水(初生水)juvenilewater(nativewater) 来自地球内部,在岩浆冷却等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下水 3.5.5大陆盐化潜水continemtalsalinizedphreatie water 气候干旱地区因蒸发强烈,所形成的盐分聚集的潜水 3.5.6游谜水lhxiviaionwater 在降雨渗入过程中淋滤士壤和岩石中的盐分,形成与土壤成壤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相适应的地 下水 3.6岩石的水理性质
GB/T14157一93 3.6.1容水度(饱和含水率watercapacitsy 岩石中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6.2持水度water-holdingcapacity 饱水岩石在重力释水后仍能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3.6.3给水度specifeyrield 饱水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3.6.4透水性permeability 岩石允许重力水透过的能力,其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 3.6.5富水性 water yieldproperty 定降深、一定口径下的单井出水量来表征的含水层富水程度 以一 3.6.6饱和度degreeofsturation 岩石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充水程度 3.6.7饱和差(士壤饱相差》saturationdefert(soilmoistaredefieierey 土层或岩层的容水度与天然湿度之差.数值上在粗颗粒及宽裂隙岩石中接近于土或岩石的给水 度 3.6.8毛细性capllanity 水通过岩土的毛细臂,受毛细作用向各方向运动的性能 3.6.9毛细上升高度heightofcapllaryrise 水从地下水面沿岩层毛细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3.7含水层的类型 3.7.1含水层aquifer 能导水的饱水岩层 3.7.2隔水层aquifuge 一般指透水性极弱的岩层 3.7.3含水层aqutard 弱导水的饱水岩层 3.74透水层 permeablebed 透水而不饱水的岩层 3.7.5孔隙含水层porousaquife: 以孔隙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3.7.6裂隙含水层fissuredaqufer 以裂隙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3.7.7岩溶含水层karstaquifer 含地下水的岩溶化岩层 3.7.8孔隙-裂隙含水层pore-fissureaquifer 具有孔隙相裂隙的岩石所构鼠的含水层 3.7.9裂隙-岩溶含水层fissure-karstaquifer 具有溶蚀裂隙和溶融孔洞的可溶性岩层所构成的含水层 3.7.10孔洞含水层porespaceaquifer 主要以玄武岩孔洞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3.7.11承压含水层confinedaquifer 具有承压水的含水层,其上界和下界是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 3.7.12无压含水层unconfinedaquifer
GB/T14157一93 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 3.7.13含水带water-bearing ZOne 岩石中由于构造断裂,岩脉或不同岩性接触带等畜水而形成的带状含水岩体 terbearng formation 3.7.14含水岩组 wat 指含水特征相近的一套岩层所构成的统一的含水岩体 3.7.15含水岩系water-bearingrockseries 地质时代的不同沉积物所组成的含水岩体 某 3.7.16岩溶含水系统(岩溶水动力单元 karst karstwater-bearingsystem hydrodynamieunit 具有共同补给边界,统一地下迳流场的某一岩溶地下水系的流域范围 3.7.17蓄水构造(储水构造 water-storingstructure 富集地下水的地质构造形式 3.8地下水的类型 3.&.1潜水phreatic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8.2承压水eonfinedwater 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3.8.3自流水 arteSianwater 承压水位高于当地地面,能自行喷出或溢出地表的地下水 3.8.4层间水 iinterstratolwater 存在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含水层中,无压的地下水 3.8.5上层滞水perchedwater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 3.8.6孔隙水porewater 存在于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3.&.7孔隙裂隙水pore-fiassure water 存在于孔隙,裂隙并存的岩层(石)中的地下水 一般指半胶结的碎屑岩 3.8.8裂隙水fitssure-water 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3.8.8.1风化裂隙水weathering-4 -fissurewater 岩石风化裂隙带中的地下水 3.&.8.2原生裂隙水original-fissure Water 存在于岩石原生裂隙中的地下水 3.8.8.3构造裂隙水 structure-fissurewater 存在于岩石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3.8.8.4脉状裂隙水 veined-fissurewater 存在于断裂骸醉带和各种裂除杏集带中的地下水. 3.8.9裂隙岩溶水 fissurekarstwater 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裂隙、溶孔(洞)中的地下水 3.&.10岩溶水karstwater 赋存于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的总称 3.8.11冻结层上水superpermmafrostwater 多年冻土层上部季节融冻层中的地下水 3.&.12冻结层间水interpermafotwter
GB/T1415793 埋藏于多年冻土层间的地下水 3.8.13冻结层下水 infrapermafrostwater 分布于多年冻结层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8.14冻结滞水perchedwaterinfrozen2nne 季节性冻结层上部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 3.8.15融区地下水groundwaterinmeling" area 存在于多年冻土融化地区的地下水 3.9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 3.9.1潜水含水层厚度 thicknessofwater-tableaquifer 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 3.9.2潜水位 watertable 谱水面上各点的高程 3.9.3隔水顶板upperconfinngbed 含水层顶部的隔水层 3.9.4隔水底板lowerconfnmingbedl 含水层底部的隔水层 3.g.5承压含水层厚度 thicknessofconfinedaquifer 承压含水层相对隔水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waterlevel(head 39.6承压水位(头》cofminw 从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垂直距离 3.g.7含水层天窗sksylightofupperconfiningbeld 承压含水层顶板隔水层局部缺失地段 3.10地下水形成条件 3.10.1地下水补给条件eonditionofgtoundwaterrecharge 指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补给区面积及边界、补给量等 3.10.2降水补给precipitationrechar rge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 3.10.3凝结水补给condensation rectharge 水气凝结形成重力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 3.10.4越流补给leakagerecharge 抽水层通过相邻含水层的越流作用而得到补给的过程 3.10.5地表水补给surfaeewaterreehare 地表水(水库,河流、湖泊,坑塘等)因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使地表水自然入渗 补给地下水的过程 3.10.6地下径流undergroundrunoff 由补给区向排泄区运动的地下水流 3.10.7地下水排泄groundwaterdiseharge 地下水从舍水层中以不同方式排樵于地表,或另一个含水层中的过酣 3.10.8补给区rechargearea 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3.10.9径流区runolfarea 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310.10排泄区discdhaurpeare
GB/T14157--93 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 3.11泉水的类型 3.11.1 泉 spring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3.11.2上升泉aecemadingprimng 承压水的天然露头 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上升并撇出地表的泉 3.11.2.1断层泉faltspring 地下水沿断层带出露的泉 3.11.3下降泉desceendingspring 地下水受重力作用自由流出地表的泉 3.11.3.1侵蚀泉erosionalsprng 沟谷等侵蚀作用切割含水层而形成的泉 3.11.3.2接触泉coataetspring 由于地形切割,沿含水层和隔水层接触处出露的泉 3.11.3.3溢流泉overflowspring 当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由于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溢出地表的泉 3.11.4悬挂泉(季节泉suspendedspring 由上层滞水补给,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出露的泉 3.11.5间歇泉geyser 周期性间断地喷发热水和蒸气的泉 3.11.6多潮泉pulsatingspring 在岩溶地区的岩溶通道中,由于虹吸作用,具有一定规律的周期性出流的泉 3.11.7水下泉sbaqueousspring 地表水体以下岩石中流出的泉 3.11.8矿泉nineralspring 矿水的天然露头 3.11.9冷泉coldspring 水温低于年平均气温的泉 3.11.10温泉thermmalspring 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而低于沸点的泉 3.11.11沸泉boilingspring 温度约等于当地沸点的地热流体露头 3.11.12全排泄型泉completedrainagespring 排泄泉域内的全部地下水的泉 3.11.13部分排泄型泉loealdrainagespring 排泄泉域内的部分地下水的泉 33 12地下水区域分布规律 33. 12.1水文地质条件hydrogeologicalcondition 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3.12.2水文地质分区hydrogeologicaldivision 针对不同目的将研究区按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而划分的若干个块段 3.12.3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ologicunit 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GB/T14157-93 roundwateroccurrence 3.12.4地下水赋存条件grc 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遣等条件的总称 3.12.5地下水盆地groundwaterbasin 包含一个含水层或若干个含水岩组,具有确定边界的水文地质构造单元 3.12.5.1承压水盆地eonfinedwaterbasin 以承压含水层为主体的大型拗陷或基岩向斜及单斜等构造组成的地下水盆地 phreaticwaterbasin,unconfinedwaterbasin 3.12.5.2潜水盆地 四周具有比较完整隔水边界的,赋存潜水的地下水盆地 3.12.6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 System 具有水量、水质输入.,运营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 3.12.7泉域spring area 泉水的地下汇水范围 3.12.8地下水分水岭gtroudwaterdivide 地下水流域的分界线 3.12.9地下水网络groundwater network 由非均匀坚硬岩层中的含水裂隙所组成的网层状或脉带状含水结构体 3.12.10岩溶含水地块 karstwater-bearingmassif 被自然边界分割成的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具有独立水循环特点的可溶岩储水岩体 3.12.11岩祥地下河系undergroundiversysteminkarst regionm 具有一定汇水范围的由主流及支流构成的岩浴地下水流域 3.12.12岩溶强迳流带eoneatratedzoneofkarstwaterlow" 岩溶泉域中具有较强导水性和富水性的地带 地下水动力学 含水介质类型 41 4.1.1多孔介质porous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孔脉和裂隙岩层,也包括一些岩溶化比较均匀的岩层 4.1.2孔隙介质pore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孔隙岩层 4.1.3裂隙介质fissure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裂隙岩层 4.1.4岩溶介质karst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岩溶化岩层 4.1.5均匀介质homogeneousmedium 在研究区域内介质的某-性质(如渗透性、导水性,导热性等)各处相同,即与空间坐标无关的 多孔介质 41.6非均匀介质inhomogeneousmediumm 渗透性等性质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多孔介质.它可分为水平方向的非均匀介质和垂直方向的非 均匀介质 4.1.7双层介质twolayeredrmedium 指上层为弱透水层、下层为渗透性较好的岩层所组成的非均匀介质 4.1.8层状介质layeredmedium" 一般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渗透性,呈层状分布的均质岩层所组成的非均匀介质
GB/T1415793 4.1.9双重介质 duelmedium 一般指具有裂隙和孔隙两种介质性质,并以裂隙导水和孔隙储水为特征的多孔介质 41.10各向同性介质 isotropicmedium 渗透性等性质与方向无关的多孔介质 4.1.11各向异性介质 anisotropicmedium 渗透性等世质随方向变化的含水介质 4.2参流基本定律及原理 4.2.1达西定律(线性渗流定律darcy'slaw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迷度(e)与水力坡度w)呈线性关系的运动定律,即 u=K 式中;K为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 4.2.2福希海默定律forehheimerlaw 描述渗的水力坡度)与渗流迷度()呈非线性关系的渗透定律,即 J=av十brv 式中;a和6为与流体和介质性质有关,并由试验确定的常数 423紊流定律(克拉斯诺波尔斯定律)lawofturbulentflow 指地下水的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的平方根呈正比关系的渗透定律,即 划=K,、 式中:K,为紊流运动时岩石的渗透系数 4.2.4水均衡原理prineipleofwaterbalance 指在渗场任-体积含水层中,进入与排出该含水层的水量之差等于其中水量的变化量 4.2.5渗流迭加原理principleofflowsuperposition 指在数个抽(注)水井同时工作的渗流场内任一点的总水头(水位)的变化值为各抽(注)水井单 独工作引起的该点水头(水位)变化值的代数和 4.2.6渗流折射定律lawofseepagelowrefraetion 描述地下水流斜向穿过两种渗透性岩层的分界面时流线发生折射的定律,指流线偏离分界面法 线角度的正切与岩层渗透系数呈正比关系 4.3渗流要素 4.3.1压力水头pressurehead 含水层中某点的压力水头(h)指以水柱高度表示的该点水的压强,量纲为L,即 h=/r 式中;户为该点水的压强》为水的容重 4.3.2速度水头velocityhead 在含水层中的某点,水所具有的动能转变为势能时所达到的高度,最绸为L,即 =v/28 式中也为地下水在该点流动的迷度w为重力加速度 4.3.3测压高度piez0metrichead 指含水层中某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2)与该点压力水头(/)之和,最缎为L
GB/T14157一93 H=/Z 4.3.4水头损失waterheadloss 在地下水渗透过程中由于水的粘滞性引起的摩擦及克服局部阻力所消耗的水头,量纲为L. 4.3.5总水头(渗流水头totalhead 指含水层某点的位置高度、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之和,量纲为L,即 H=Z十力/十/2g 4.3.6毛细管压力capillarypressure 指在非饱和水流中空气与水的界面上的压力差 surehead 4.37毛细管压力水头(负压capilarypress 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水柱高度(h.),其值等于毛细管压力(声)与水的容重(G)的比值, 量纲为L metrichead 43 毛细管测压水头capillarypiezor 在非饱和水流中基准面以上任一点的总水头(H),为该点基准面以上位置高度(Z)与毛细瞥压 力水头(h.)的代数和,即 H =Z一元 43.9渗流速度seepageveloeisy 渗透水流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过水断面的水量,量纲为L/T 4.3.10水力坡度hydraulicgradient 沿水流运动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水位(水头)下降值 cross-sectionalfow 4.3.11断面流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含水层某-过水断面的地下水水量,量纲为L/T 4.3.12过水断面 water-carryingsection 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含水层截面 ndwaterow 4.313地下水实际流速actualvelocit ityotgroun 地下水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断面上空隙的面积,量纲为 I/T 4.4渗流场 4.4.1 渗透seepage 流体(地下水、石油等)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 eflow 4.4.2渗透水流(渗流seepage 假想的充满整个多孔介质的空隙和岩石骨架全部体积的水流,其具有与实际水流相同的断面流 .,压力(水位)及水力阻力,以这种假想水流代替空隙中运动的实际水流,研究含水介质中流体 的总体平均的运动规律 443鞍流场seepagefied 渗透水流所占据的空间区域 4.4.4流网flownet 渗流场内由流线和等势线所组成的网格 对各向同性介质组成正交网 4.4.4.1流线streamline (0
GB/T14157-93 指同-时刻地下水不同质点所组成的曲线 在曲线上任点切线与该点流动方向相重合 4.4.4.2等势线eqipotentialline 水头值相等的点所连成的曲线 等水头面equipotenialsuraece 4.4.5 在渗流场中水头值相等的点构成的曲面 4.4.6等降深线equidrawdownline 渗流区内水头(水位)降深值相等的点在平面(或剖面)上组成的曲线 4.4.7降落漏斗coneofdepression 由抽水(排水)而形成的漏斗状的水头(水位)下降区 4.4.8降落曲线depressioneurve 潜水面或承压水的测压水面与水谎方向削面的交线 对潜水又称潜水浸润曲线 4.5地下水运动特征分类 4.5.1地下水运动状态 4.5.1.1稳定流steadyflow 一定的观测时间内,水头,渗流速度等渗透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在- 4.5.1.2非稳定流unsteadyflow 水头、渗透速度等任-渗透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4.5.1.3拟稳定流quasisteadyflow 流速不变,而水头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不稳定运动 4.5.2地下水流态 4.5.2.1层流lanminarflow 水流流束彼此不相混杂,运动迹线呈近似平行的流动 4.5.2.2紊流turbulentflow 水流流束相互混杂,运动迹线呈不规则的流动 4.5.2.3混合流nmixedlaminar-turbulentflow 在介质中层流和紊流同时存在的流动 4.5.3地下水水流类型 4.5.3.1一维流one-dimensionallow 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仅随-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速度向量仅有一个分量,流线呈平行的水 流 4.5.3.2二维流two-dimensionalfiow 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随两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迷度向址可分为两个分量,流线与某一固定 平面呈平行的水流 4.5.3.3平面二维流Two-dimensionalflowinplane 由两个水平速度分量所组成的二维流 4.5.3.4剖面二维流two-dimensionallowinseetionm 由-个垂直速度分量和一个水平速度分量组成的二维流 4.5.3.5三维流three-dimensionallow 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随空间三个坐标而变化的水流 4.5.3.6饱和流saturatedflow 在空隙或通道被水充满的含水介质中运动的水流 4.5.3.7非饱和流unsaturatedflow 在空隙或通过未被水充满的介质中运移的且具有负压的水流 11
GB/T14157-93 4.5.3.8均匀流uniformflow 流速和水力坡度的大小或方向沿流程保持不变的水流 4.5.3.9非均匀流non-uniformflow 流速的大小或水流厚度沿流程变化的水流, 4.5.3.10多相流multiphaseflow 在渗流场内同时并存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合流体的流动 4.6映射法 4.6.1点汇pointsink 渗透水流以一定强度从各方向流向某一点,该点称为点汇 4.6.2点源pointsource 渗透水流从某点以一定强度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出该点称为点源 4.6.3线汇linesink 无数个等强度或木等强度的点汇所组成的线 4.6.4线源linesource 无数个尊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鄙所组成的线 4.6.5面汇surfacesink 由无数个等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汇组成的平面 4.6.6面源surfacesource 由无数个等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源组成的平面 4.6.7映射法imagemethod 利用渗流迭加原理,处理地下水边界同题时的一种计算方法 当直线边界附近有井或井群工作 时,以边界作为对称面,在边界的另一侧虚设流量相同的井或井群,并使边界两侧的井或井群同 时工作时,保持原水流条件,这样就以虚设的井或井群代替边界的作用 4.6.7.1实井realwel 实际的抽(注)水井 4.6.7.2虚井imagewel 虚设的抽(注)水井,用以代替边界的作用 4.7井孔类型 4.7.1完整井completelypenetratingwel 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的井 47.2非完整井partialypenetratingwel 未搁穿整个含水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 4.8井流试验及参数确定 4.8.1一般概念 4.8.1.1重力疏干gravitydrainage 在无压含水层中抽水或排水时,空隙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前使部分含水层魂干的现象 4.8.1.2延迟给水(滞后给水delayeddrainage 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潜水位下降后,其上部新形成的包气带重力水缓慢逐渐排出的现象 48.13含水层弹性释放elastieityreleaseofaquifers 在含水层中抽水,因水头(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减少,颗粒间有效应力增加,使岩层骨架压缩 -和水体积膨胀的释水过程 4.8.1.4越流leakage 在相邻含水层之间存在朝透水层和水头差时,地下水从水头高的含水层(包括朝透水层)向水 12
GB/T14157-93 头低的含水层流动的现象 4.8.1.5越流系统leakysystemm 在越流条件下,由含水层、弱透水层和相邻含水层所组成的含水系统 4.8.2井流基本公式 4.8.2.1裘布依公式dupuitformula 地下水流向井孔的平面稳定流公式 其假定条件是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等厚,水平的 地下水呈层流运动,符合达西定律,处于稳定状态;地下水静止水位是水平的;抽水井具有圆 柱形定水头边界;含水层顶底板隔水,无越流存在 48.2.2泰斯公式theisformula 地下水流向井孔的平面非稳定流公式 其假设条件是含水层为均质,等厚,各向同性、呈水平 无限分布;无垂向补给;地下水呈层流运动;初始静止水位为水平的;抽水井孔径视为无限小 4&2.3雅可布公式coboma 当距抽水井径向距离(r)较小而抽水时间()较长,(u=/4at<0.01)时,泰斯公式的近似表 达式 48.3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一般方法 48.3.1标准曲线法(配线法 ype-curvemethod 利用抽水试验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匹配,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图解方法 48.3.2直线图解法去 inear rnethod r8ephie 在半对数坐标中,利用抽水试验实测资料绘制的直线斜率和截距,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图解 方法 48.3.3拐点法infletedpointmethod 利用半对数坐标上时间-降深曲线拐点出现的时间,降深和斜率,计算有越流的含水层的导水 系数、释水系数和越流系数的一种图解方法 水文地质计算参数 4.9 4.g.1渗透率speifepermeability(intrinsicpermeability) 表征土和岩石本身传导流体能力的参数 其值仅与介质有关,而与流体无关,耿纲为L 4.g.2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 conduetiwitsy hydraulicG 表征岩石透水能力的参数 其物理意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量纲为 其值与介质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L/T 4g.3导水系数 ransnissivity 表征含水层全郡厚度导水能力的参数 其值等于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量纲为L/T 4.9.4单位贮水系数(单位释水系数)speeife storatvity 表征含水层(朝透水层贮水(或释水)能力的参数 指在水头(水位)变化一个单位时,单位体积 含水层(或弱透水层)中贮存(或释放)的水量,量纲为I/L. 4.g.5贮水系数(释水系数》 coeffieient storage 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 放(或贮存)的水量 4g.6压力传导系数(水力扩散系数) hydrauliedifusivity 表征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传递速度的参数 其值为导水系数与贮水系数的比值,量纲为L:/T 49.7水位传导系数水力扩散系数》 coeffieientofwater-levelconduetivity 表征潜水含水层水位变化传播速度的参数 其值等于导水系数与给水度的比值,量纲为L/T 4.9.8越流系数leakycoeffieient 表征弱透水层垂直方向上传输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 指弱透水层上下含水层之间水头差变化- 13
B/'T14157-93 个单位时,通过单位面积弱透水层界面的水量 其值等于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 比值,量纲为I/T 4.g.9越流因数(阻越流系数leakyfactor 在越流系统中表征越流作用的综合参数 其与拙水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有 关 若从含水层顶底板弱透水层均发生越流时,越流因数(量纲为L)为 B=、T7K7丽K"m万 式中:T为抽水含水层导水系数;K',K"分别为顶底板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m'、n"分别为 顶、底板弱透水层厚度 4.9.10疏干因数factor rofdainage 表征潜水含水层缓慢重力给水作用的参数 疏干因数B=T,量纲为L,式中,T为导 水系数,!为给水度,a为延迟指数的倒数 49.11延迟指数delayedindex 表征潜水含水层延迟给水效应影响持续时间的指标 一般来说,延迟指数1/a随重力给水介质 的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延迟给水效应影响的持续时间延长 4g.12影响半径radiusofinlwence 从抽水井至降落漏斗周达的平均距离,量纲为L 4g.13补给带宽度imitofrehargxone 在有天然径流的含水层中抽水时,在上游方向流入抽水井的地下水流宽度 4.9.14水位削减值 interferenceaddeddrawdownm 干扰抽水时,钻孔水位下降值与单孔单独抽水的水位下降值之差,量纲为L 4.9.15水跃值hydrauliejmp value 井孔抽水时井壁外与井中水位的差值,量绸为L. 4.9.16临界速度ceritiealveloeits 偏离层流时水流迷度,量缎为L/T. 4.g.17雷诺数reynoldsnumber 判断水流呈层流和莽流状态的指数 其值为管内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与地下水涉透速度 (),含水介质颗粒平均粒径(d)呈正比,与地下水运动粘滞系数)星反比,即 Re=,wd/7 式中,Re为雷诺数 4.9.18含水率moisturecontent 在非他相水演中单位体积岩层中所含的重力水体积.以体积表示水相岩层比例关系时,称体积 含水率,以重量表示时,称重量含水率 49.19非饱和渗透系数(有效水力传导系数unsaturatedbydrauleconduetvity 在非饱和水流运动条件下岩层的渗透系数,量纲为L/T 4.9.20非饱和水流扩散系数dffusivityofunsaturatedflow 表示在单位含水量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的非饱和水流的流量 其值D.为非饱和渗透系数 K(w)与单位容水度C.的比值 4.9.21单位容水度speeificwatercapacity 在非饱和岩层中,单位毛绷管压力水头M)的变化所引起的单位体积岩层中贮存或释放的水 体积,即 14
GB/T14157-93 dw/dh C) 4.9.22分子扩散系数coeffieientofmoleeulardiffusion 表征在多孔介质中分子扩散作用下溶质运移能力的指标 多孔介质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AnD,,式中D.为溶液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其值等于单位溶质浓度梯度条件下溶质分子在浓度 梯度方向上的扩散速度;n为多孔介质的孔隙度,A为介质中孔隙通道弯曲率系数 4.9.23机械弥散系数(水力弥散系数)coeffeientofnmechanicaldispersion 表征恒温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由渗透水流运动所产生的溶质扩散效应 其值(D)与水流渗透速 度()呈正比,且与岩层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关,即 D 、=U" 式中:为表征岩石平均粒径及不均匀特征的参数 4.9.24水动力弥散系数coefieientofdispersion 表征溶质在多孔介质中分子扩散和机械弥散作用的综合参数 其值(D)等于分子扩散系数 (Dm)和机械弥散系数(D)之和 4.9.24.1纵向弥散系数coeffieiontoflongitudinaldispersion 沿水流方向上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 4.9.24.2横向弥散系数coeffieientoftransversedispersionm 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 4.10含水层边界 410.1透水边界permesbleboundary 渗透性良好的含水层边界 410.2隔水边界confining boundary 渗透性极差的含水层边界,即法线方向水力梯度(或流量)等于零的边界 4.10.3弱透水边界weakly-permeableboundary 能通过一定流量的渗透性较弱的含水层边界 4.11地下水流问题的解法 4.11.1数学模型法 methodoimathematicalmodel 描述含水介质中地下水运动规律的数学关系式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 4.11.1.1解析法analyticmethod 利用解析方法求得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进行渗流计算的方去 4.1112数值法numeriealmethod 用离散化方法求解数学模型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 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等 4.11.1.3有限差分法finite edfereneemethod 通过差分方程求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的方法 4.11.1.4有限单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 以变分原理和剖分插值为基础的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一种方法 包括里茨有限单元法和伽 辽金有限单元法 411.1.5边界元法boudaryelementmethod 将区域边界剖分成若干线元,利用边界积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解出边界结点上的未知量,进 而求出区域内部任一点的未知量的数值计算方法" 411.1.6定解条件defintecondition 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统称 15
GB/r14157-93 4.11.1.7初始条件initialcondition 在所研究时段初始时刻,渗流区内未知函数所满足的条件 4.11.1.8边界条件boundarycondition 渗沉区内未知函数在边界上所满足的条件 4.11.2物理模型法nmethodofphysicalnmodel 般指研究地下水渗流的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的方法.它是一种与原型勃理过程相同,或与描 述原型物理现象的数理方程相同的模拟方法 前一种方法采用实体模型,后一种方法,采用薄 模型、隙缝槽和电拟模型等 4.11.2.1砂槽模型(渗流槽sandtanknmodel 实验槽内装有土壤或砂或玻璃球$,与原型中物理过程完全相同的一种实体模型 4.11.2.2电模拟eeetriealanalog 利用渗流场中地下水位(水头,流量、渗透系数及贮存量变化与电场中的电位、电流、导电率 及电容贮存的静电量相对应的关系,在电模型上求解相应微分方程的解的方法 电模型可分 为连绒介质电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4.11.2.3连续介质电模型electro-analogicalmodelforcontinuousmedium 由导电液体或导电纸等组成连续介质的电模型,主要模拟地下水稳定运动的模型 4.11.2.4电网络模型electricalnetworkmodel 指由电阻组成的用于模拟地下水稳定和非稳定运动的电阻-电阻型网络模型以及由电阻、电 容组成的用于模拟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电阻-电容型网络模型 4.11.2.5隙缝槽模拟(粘滞流模拟、平行板模拟)Parallel-plateanalog 以两块平行板狄窄隙缝中粘滞流体的流功与孔隙介质中地下水渗流相似的原理为基础的模 拟实验方法 4.11.2.6薄膜模拟membraneanalog 利用孔隙介质中地下水渗流与受微小荷重薄膜的挠曲间的相似性,在以边界水头分布固定 周边的薄膜模型上模拟含水层中地下水的稳定渗流的方法 4.11.3混合榄拟mixinganalog 一般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数值模拟与电网络模拟的联合模拟方法 4.12地下水动态 4.12.1地下水动态groundwaterregime 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搔,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潜 水动态和承压水动态 4.12.2地下水天然动态naturalgroundwaterregirme 在各种天然因素综合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地下 水天然动态常有季节性和多年周期性变化 可分为潜水天然动态和承压水天然动态 4.12.3地下水开来动态groundwaterreginenderexploitation 主要由人工开采引起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可分为潜水开 采动态和承压水开采动态 4.12.4地下水动态要素elementofgroundwaterregime 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的水位(水头),水量、,水温、化学成分等总称 4.13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genetietypesofgroundwaterregime 根据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导因素进行的分类 主要有渗入-蒸发型,渗入-径流型,水文型、渗入 开采型以及多年冻结型和冰雪补给型等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 4.14地下水动态观测 16
GB/r14157--93 4.141地下水动态观测groundwaterobhervation 对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动态要素,选择有代表性的泉、井、孔等按眠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技术要求 进行观测,记录相资料整理的工作 4.14.2地下水位统测simultaneousrueasurementofgroundwaterlevol 对研究区内的井孔在同一时间进行水位测趾,以便查明地下水水位的分布状况,编制此一时刻 的地下求等水位线图和地下水埋藏深度图等 4.14.3地下水开采量调查 investigationofgroundwaterwithdrawals 为了取得研究区内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数据,对城市、工业、衣田澈赢等地下水实际开买量进 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我和统计工作 4.14.4 地下水动态预测 predietionofgroundwaterregime 根据已知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过醒,果用某种计算方法,预测今后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规律 4.14.5地下水监测网 groundwaternmonitoringnetwork 为掌推地下水水位、水质,流量等)的动态,对空间散布的点及其对每个点以一定时间进行观 测,由此组成的网络称为地下水监测网 4.14.6地下水监测频率groundwatermonitormgfreuansy 对于某个监渊点单位时间内观测的次数 roundwatermonitoringdensity 4.14.7地下水监测密度grc 巾位前根上的监测点数 地下水监渊网优化 4.14.8 optimizationofgroundwatermonitoringnetwork 在一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地下水监测赖率和密度的最佳组合 4.15地下水动态特征 415.1地下水埋盏深度 burieddepthogroundwatertable 从地表面至地下水潜水面或承乐水面的垂直深庭 4.15.2地下水水位变幅amplitudesofgroundwaterlevelluetuation 一时间内地下水水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某 415.3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 igroundwaterlevelddeline rateof 单位时间内地下水水位(水头)下降值 415.4地下水动态变化周期 fluctuationeycleo[groundwaterregime 地下水动态呈有规律循环变化的时间间隔 地下水平均水位 4.15.5 groundwaterlevel averagcg 在某一观测时段内,地下水水位的平均值 4.15.6地下水最高水位highestEroundwaterievel 在某一观测时段内,地下水水位的最高值 4.15.7地下水最低水位iowestgroundwaterlevel 在某-观测时段内,地下水水位最低值 地下水水位变动带 4.15.8 fluctuationzoneofgroundwaterlevel -般指位于潜水含水层上部潜水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整个区段 4.15.9地下水动态曲线 eurveofgrondwaterregime 根据观测点地下水卖态观测资料,绘制的地下水水位,流量,水温及水化学成分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图 4.15.10河流水文图streamffowhydrograph 河流流量的历时变化曲没图,采用一定的方法可将其分割为基流和洪流部分 4.16地下水均偷 17
GB/T1415793 4.16.1地下水均衡xgtbundwater balance 某一地区(含水层)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与总消耗量及地下水贮存量的变化量 之间数量对比关系 4.16.2水均衡要素elementofwaterbalance 天然水各补给量,各消耗量及贮存量变化量的总称 ofwaterbalance 4.16.3水均衡方程equation 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内(天然水)各补给量总和与各消耗量总和的差值等于均衡期始末水的 贮存量的变化量的关系式 表示水均衡收入项和支出项关系的方程 4.16.4地下水均衡方程equation ofgroundwaterbalance 表示地下水均衡收入项和支出项关系的方程 在研究区内某一时段内,某一含水层地下水各补给量总和与各消耗量总和之差值等于均街财 始末的地下水贮存量的变化斌的关系式 4.16.5均衡区balancearea 在水均衡计算中和均衡观测工作中,所选择的某一基准面以上具有明显边界的水文地质单元 或地段 4.16.6均衡期balanceperiod 水均衡计算的时段 4.16.7正均衡positivebalanee 某 一均衡期内,总补给重大于总消耗量时的水均衡 4.16.8负均衡negativebalanee 某 -均衡期内,总补给量小于总消耗量时的水均衡 water-saltbalance 4.16.9水盐均衡 地下水的水量和盐分的收入项和支出项的对比关系 是土壤改良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之一 experimentaliedofgroundwaterbalanee 4.16.10地下水均衡场 选择的有代表性的测量地下水均衡要素的试验场地 4.16.11地中渗透仪lysimeter 测量降水入渗量,潜水燕发量和凝结水量的一种地下装置,该装置通过导水管与给水设备棚 连接的承受补给和蒸发的各种土柱圆筒和测量水量的马里奥特瓶所组成 4.16.12零通量面法 zerofluxplane 在包气带中通过土水势梯度为零的点的水平断面,通过该断面的水分通量为零 417均衡计算 4.17.1降水入渗系数 infitration.coeficentofprecipitation 一个地区单位面积上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 417.2灌溅回归系数 returnflowrate rgation 1rr 在单位面积上,澈概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滥溉用水总量之比 417.3潜水燕发敢 rationdischar argeofphreatic water evapot 潜水以气体形式通过包气带向大气排泄的水量 417.4潜水极限蒸发深度 criticaldepthof phreaticwaterevaporation 潜水蒸发停止的潜水面埋藏深度 在该深度以下潜水无燕发 4.17.5有效降水量 effectivepreeipitation 在某一时间范围内,能够产生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降水量 4.17.6泉水不稳定系数instabitityratoofsprngdieeharge 某一时段(一年)泉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 18
GB/T14157一93 4.17.7贮存量变化量variationofgroundwaterstorage 在均衡区内,在均衡期的起止两时刻的水位变动带内重力水量 通常以水层厚度(AMh)计 算,其中从是变动带内岩石的给水度,Ah是均衡期水位变化的平均值 417.8大气降水豫入补给址 preeipitationinfiltrationrate 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水量 4.17.9地表水渗入补给量 surlacewaterinfltrationrecharge 地表水通过包气带补给潜水的水量 4.17.10地下水径流流人量groundwaterinflow 地下水侧向径流进入均衡区的水量 4.17.11地下水径流流出量groundwateroutlow 地下水侧向流出均衡区的水量 4.17.12潜水溢出量groundwateroverflowontosurface 均衡区内从含水层以泉或泉群的形式溢出地表的水量 4.18地下水数据库groundwaterdata-base 利用计算机的贮存介质存贮有关地下水(水位,水质、流量等)的各种信息,并能方便的查询、检 索,处理数据的管理系统 4.19地下水信息系统groundwaterinformation System 地下水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组成,为用户提供地下水动态的全面综合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 水文地球化学 5.1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5.1.1水化学hydroehenmistry 研究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的学科 5.1.2地下水物理性质physicalpropertiesofgroundwater 地下水的比重,温崖,透明度,颜色味,嗅味-导电性,放射性等物理特性之总和 5.1.3地下水化学成分ehemiealeonstuentsingroundwater 地下水中各类化学物质之总称 它包括离子、气体,有机物、微生物、胶体以及同位素成分等 5.14库尔洛夫式 kurllovformation 以类似数学分式形式表示单个水样化学皮分的含量和组成的方法 表示式为 阻离子('meq10%者中大到小列 微量元素g/L)气体成分(g/几) 矿化度(g/L)= 窝学T著勤示 必要时,分式中可将meq%<10%者列入,用口表示,分式后端可列出水温(Tc和涌水量 (/s) 5.1.5水文地球化学作用hydrogeochemicalprocess -定地球化学环境下,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迁移和变化的作用 在一 5.1.5.1水解作用hydrolytiedissociation 地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成岩矿物的晶格中,发生阳离子被水中氢离子取代的过程 5.1.5.2溶滤作用lixiviation 地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使岩石中一部分可溶成分转入水中,而不破坏矿物结晶格架的作用 5.1.5.3蒸发浓缩作用evaporation-concentrationprocess 地下水遭受蒸发,引起水中成分的浓缩,使水中盐分浓度增大,矿化度增高 5.1.5.4混合作用mixinghydroechemicalreactioningroundwater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水之间的混合使原有水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
GB/T14157一93 5.1.5.5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cation exchangeandadsoption 地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岩石颗粒表面吸附的阳离子被水中阳离子置换,并使水化学成分发 生改变的过程 5.1.5.6脱碳酸作用dear rbonation 在温度升高,压力降低的情况下,cO自水中逸出,而HCO含量则因形成碳酸盐沉淀减少的 过程 5.1.5.7脱硫酸作用desulphidation 在封闭缺氧的还原环境中,硫酸盐受有机物和脱硫菌作用,被分解形成H,S和HcO;的生物 化学过程 5.15.8脱确(氮)作用denitration 水中氮氧化物在去氮菌作用下,分解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最后排出自由氮的过程 nitrification 5.1.5.9硝化作用 有机质分解产生的铵,在硝化菌作用下,使铵氧化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5.16水文地球化学环境hydrc rogeochemicalenvironnent 指控制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存在形式以及演变的环境条件 5.1.6.1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指标 indexofhydrogeoehenmicalenvironment 描述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性质定量化的标准 ofwater 5.1.6.2水稳定城stable rangeG 指温度为25C和一个大气压时,以氢,氧分压为限,即PO=110-赖.",PH=10-们.了~1之 间的范围,超出上限水分解放出O,,超出下限则放出H 5.1.6.3地下水元素比值ratioofions ingroundwater 水中不同元素的离子含量之比 此比值常作为分析地下水形成过程的重要依据 5.1.7水文地球化学分带hydrogeochemiealzonalitry 指地下水中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指标在空间呈带状变化的规律性 5.1.7.1水文地球化学水平分带 horizontalhydrogeochermicalzoning 地下水中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在水平方向上呈带状变化的规律性 5.1.7.2水文地球化学垂直分带vertioealhbydrogeochemireal zoning 地下水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在垂直剖面上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性 5.1.8地下水水质groundwaterqualty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之总称 5.1.&.1地下水的H值pHvalueofgroundwater 它表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 是衡量地下水酸碱性的指标 5.1.8.2氧化还原电位(Ehoxidaion-reduetionpotential 它表示水中电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是衡量地下水氧化-还原能力大小的指标 5.1.8.3地下水的碱度alkalinityofgroundwatet 地下水中能与强酸作用的重碳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有机碱及其它弱酸强碱盐的总含量 5.1.8.4地下水的酸度acidityofgroundwatee" 地下水中能与强碱作用的游离无机酸,未化合的二氧化碳、及强酸弱碱盐和有机酸等的总含 馨 5.1.8.5地下水的总硬度 atalhardnessofgroundwater 反映地下水中含盐的特性指标,其值为钙,镁,铁,暂、银,铝等溶解盐类的含量,通常指水中 钙、镁盐类的总量,以mol儿或me/几表示 5.1.8.6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temporaryhardness(eartonotehardnese) 20
GB/T14157一93 水涕腾后,发生沉淀的钙,镁离子数址 5.1.8.7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permanenthardness(noncarbonatehardness) 水佛腾后,残留于水中的辆,键离子数址. ativehardness 5.1.8.8负硬度nega 大于总硬度的碱度 5.1.8.9地下水总矿化度(溶解性固体总量totalmineraliationdegreeofgroundwater(totaldis solvedsolids 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其值等于一升水加热到105~110c,使水全部蒸发剩下 的残渣重量 或等于阴、阳离子总和减去HcO;含量的二分之一 5.1.8.10总固体totalsolids 水中悬浮物和溶解性固体之总和 5.1.8.11悬浮固体(悬浮物suspendedsolids 指水中慧浮的泥砂硅土、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难溶于水的胶体或因体微粒 5.1.8.12电导率(比电导specificconductance 指电阻率的倒数 是度量水中离子含量的指标之- commonelementingroundwater(macroelement 5.1.8.13常量元素(宏量元素 地下水中经常出现,分布最广,含量较多,并能决定地下水化学基本类型和特点的元素 5.1.8.14微量元素microelement 地下水中出现较少,分布局限,含址较低的化学元素.它们不决定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但却狱 于地下水一些特殊性质和功能 5.1.8.15侵蚀性二气化碳 corrosivecarbondioxide 超过平衡量并能与碳酸钙起反应的游离二氧化碳 5.18.16游离性二氧化联 freecarbondioxide 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 5.1.8.17浴解氧(DO)dissolvedoxygen 溶解于水中的游离氧 5.1.8.18化学需氧量(CoD)chemiealoxsygendemand 指在一定条件下,易受强化学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5.1.8.19生化需氧(BoDbioehemiealoxygendemand 指在有银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在被微生物分解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5.1.8.20余氧residualchloride 饮用水中溶解的游离饭.化合性镶和有效银的总称 指仗用水用然或镇素化合物前毒,经过 -定时间接触后,水中剩余的氧量 51.8.21大肠菌群指数indexofcoliform.organisms 每升水中大肠菌群残留的个数 5.1.8.22细菌总数becteriaarmount -定放水在培养基和定温定时下培养后,算得的细商数放 5.1.9地下水化学类型chemieal ypefgroundwater 根擦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环境,基本特征、及水中常放元素的阴用离子所占毫克当量百分数 大小或特殊成分(稀有元素)含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划分的地下水类型 5.1.10地下水水质类型typeofgroundwaterqualitsy 指地下水中各组分按含量特征和实用目的划分的不同类型 5.1.10.1地下谈水freshgroundwater 21
GB/T14157-93 总矿化皮小于l.0g/几的地下水 5.1.10.2地下微成水weakmineraizedxroundwater 总矿"化皮在1.g3.og/A,之间的地下水 5.1.10.3地下威水middleminernlizedgroundwater 总矿化度在3.0--10.0g/儿L之间的地下水 5.1.10.4地下盐水saltgroundwater 总矿化度在10.050.0g/儿之间的地下水 5.1.10.5地下岗水undergroundbrine 息矿化度>50.0g/儿的地下水 5.1.10.6软水saffwater 总雯度(Cac(O,)小于150mg/几的水 5.1.10.7碱水hardwater 总硬度(C.acO,)在150一450nu/儿的水 5.1.10.8极硬水hardestwater 总硬度(CacO.)大于450mgA.的水 5.1.10.9酸性水acidicwates pH值小于6.4的水 5.1.10.10中性水neutralwater pH值在6.5~8.0之间的水 5.1.10.11喊性水alkalinewater pH值大于8.o的水 5.1.10.12地下肥水nutritivegroundwater 硝态含量大于1~15mg/A的水 5.1.10.13放射性地下水radioaetivegroundwater 氨含址大于111B/L或含量大于1×10-"g/L或铀含量大于1×10-g/儿的地下水 5.1.11水质标准waterqualitystandard 国家规定的各种用水和排放水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方面的要求 5.1.12地下水质评价evauationolgtoundwaterquality 根据不同目的和用途,对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后,作出的评价 5.1.12.1成垢作用boilerscaing 水煮沸时,水中所含一些离子f,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毕形成锅垢的作用 5.1.12.2起泡作用formingprocess 水中含有较多钠盐、钾盐、有机酸和油脂时,加热后在水面形成一定厚度泡沫的作用 5.1.12.3腐蚀作用corrodingprocess 铁质材料可因水中的氢置换铁,或游解氧氧化产生铁锈,或cO和H,S以及重金属硫酸盐 的电化学作用,使铁放出电截等而遭受腐蚀坝坏的过程 5.1.12.4地下水侵蚀性corrosivinessofgroundwater 指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能力 含侵蚀性co的水能浴解混凝土中的钙质而使混凝土 崩解 水中so多时,so可与混凝土作用生成硫铝酸钙体积膨胀而使混凝土胀裂,或H 浓度较高时的酸蚀作用 5.1.12.5滞既系数(K.irrigationcoeffieient 评价农田灌溉水质的指标之一 它反映钠盐的作用,根据钠离子,佩离子和碱酸根的相对含 量,采用不同经验公式计算而得 22
GB/T14157--93 5.1.12.6钠吸附比(Asodiumadsorptionratio 评价农田灌溉水质指标之一 是考虑钠盐和全盐量影响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Na” YCa'十7Mg2 5.1.12.7盐害saltdamage 主要指氯化钠和硫酸钠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 5.1.12.8碱害(苏打害alkalinedamage 主要指碳酸纳和重碳酸钠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 5.1.12.9盐度salinity 水质盐害程度的指标 指液态下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最大危害含量 5.1.12.10碱度alkalinity 水质碱害程度的指标 指液态下重碳酸钠和碳酸钠的危害含量 5.1.12.11盐碱害salinizationdamage 指盐度大于10,并有碱度存在时,土壤迅速盐碱化,农作物根部受腐蚀而死亡 5.1.12.12综合危害syntheticdamage 水中氧化钙、氧化镁等其他有害成分与盐害碱害共同对农作物和土壤产生的危害 综合危 害程度用矿化度(g儿L)作为指标评价 5.2水文地球化学找矿 5.2.1水文地球化学找矿hydrogeoechenmicalore-prospeceting 根据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的规律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等寻找矿藏的原理及方法 5.2.1.1铀矿水文地球化学找矿uranimhydrochemicalprospeeting" 通过测定天然水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水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寻找铀矿的方法 5.2.1.2钻孔抽水水化学找矿hydrochemicealpropeetingbypumpng waterfrombore-hele 通过在钻孔内抽,排水,观测地下水中元索含址的必化,并根据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 寻找深部盲矿体的方法 5.2.1.3碱探工程水化学找矿hbydroeheniealprospeunginadieexploreationengineerine 在制探工程中,系统采取水样,根据水中某元素含量变化及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条件,寻 找盲矿体的方法 5.2.2元索迁移elementmigration 指化学元素从扩物、钳有,气体、生物等物质转移到地下水中,以及由地下水向岩石矿物等物质 的转修过程,或肯住地下水中因浓度梯崖差所发生的扩散,或同时有水动力弥散和渗流(对流》 迁移过程 5.2.2.1地球化学移动性系数(K,eoelfeientofgeoehemiealmoblty 表征元素从岩石中转移出来被地下水迁移强弱的指标 它等于元素迁移系数(K)与沉诧强 度系数(K.)之和 5.2.2.2元素迁移系数(K,(水迁移系数 elerent-migrationcoeffieientinwater 评价元素迁移能力指标之 表示化学元素(x)在水的单位矿质残渣中的含量(m/a)与在该 处岩石中的百分含(n/A00之比 用K.可以比较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的相对迁移强度 5.2.2.3沉淀强度系数(K.coeffieientofpreeipitationintensity 评价元素迁移性指标之一 表示元素在水溶液的单位矿质残渎中的含量(m/a)与原岩水解后 23
GB/T14157-93 形成的次生产物中该元素的百分含量n/100)之比 5.2.3地下水成矿作用ore-formingproeessingroundwate: 地下水中的成矿组分,在适宜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中,在局部地段沉淀,富集形成矿床的过程 5.2.4水分散晕waterdispersion halo 矿体在地下水作用下,矿体物质向水中扩散、迁移,使矿体附近地下水中某些元素增高,随远离 矿体而碱少,直到与区域地下水含量趋于一致,其增高地段称为水分散晕 5.2.5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标志hydrogeochenmicalore-prospeetiugindicatos 在矿床影响下,地下水中某些矿化组分、化学成分含量增高,及某些微生物出现.可以作为矿床 存在的指示 5.2.6地球化学垒geochemicalbarier 地壳中很短距离内,元素迁移强度急剧降低,使元素浓集的地段 垒的大小用垒梯度表示 5.2.7水文地球化学异常hydrogeochemiealanomaly 地下水由于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出现某些组分相对于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值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5.2.7.1矿异常 oreanotaly 矿体或矿体的原生分散晕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异常 5.2.7.2非矿异常(假异常nonoreanoma aly(Pseudo- naly anm6 非矿体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异常 yydrochenical 5.2.7.3水化学成矿远景区hy prospeetivemineralizationarea 根据水中元素分布规律及水文地球化学,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所圈定成矿有利的地区 evaluatiotarndinterpretationofydro-radioactiveanomalies 5.2.7.4放射性水异常评价解释 对发现的放射性水异常进行揭露,根据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条件,对其成因及与铀矿的关系 进行评述解释 undvalue 5.2.8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值hydrogeochemiecalback Kgro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中某组分的平均含量 5.2.9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值hydrogeochemicalanommalousvalue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中某组分相对于它所在区域的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值富化或贫化的含量 5.2.10水文地球化学形迹hydrogeochemicaltrace 地质历史环境中,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向岩石圈反向迁移过程遗留下来的痕迹,即地下水活动的 自然地质历史形成物 5.3盐湖及油田水 5.3.1盐上水suprasalt water 埋燕在盐矿层以上岩系中的地下水 5.3.2盐内水intrasalt water 埋藏在盐矿床本身空隙中的地下水 5.3.3盐下水infrasalt water 埋藏在盐矿层以下含水岩系中的地下水 5.3.4盐层边缘水perisaltbody water 埋藏在围绕盐矿体地层中的地下水 5.3.5油田水oil-field water 油、气藏中的地下水 5.3.5.1油层水groundwaterinoil-bc caringreservour 储存于含油层中的地下水. 5.3.5.2边水edge water 24
GB/T14157-93 油气藏的含油气边界以外的水 5.3.5.3隙间水(间隙水,吸附水,束缚水,残存水)interstitialwater 做集于省石孔隙中吸附在岩石颗整表闻的水,或者受毛细管力而吸附在毛细管孔隙或缝敞中 的水 5.3.5.4底水butomwater 位于含油层底部的水 5.4同位素水文地质学 5.4.1同位素组成isotopicconstitution 各种同位素在同一物质中的相对含量,它是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的基本化学量,以原子核数目为 计量单位来表示 5.4.2全球降水线(全球雨水线globalpreeipitationline 全球范围内雨水的氢、钙同位素组成具有的线性相关关系 H.Craig(1961)首先提出的雨水公 式为: oD=8o"o十10 5.4.3地区降水线(地区雨线regionalprecipitationline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象因素的差异,具体地区降水同位素组成可以不同程度地偏离全球围水线, 但是aD和*0之间仍然保持着线性关系,其通式为 D=S8o十A 5.4.4爪盈余(d)deuteriumsurplus 表示个或--组降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偏离全球降水线的程度 定义为, d =D一81O 5.4.5氧-18漂移(氧-18位移oxygen-18shifting 以降水线为起点向右沿氧-18升高方向移动的现象 5.4.6地下水年龄ageofgroundwater 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平均贮留时间(以年计算 5.4.6.1地下水相对年龄relativeageofgroundwater -一个地下水样品相对于另一个地下水样品的年龄,二者的原始放射性浓度相等 5.4.6.2地下水绝对年龄absoluteageofgroundwater 水渗入地下含水层之后经历的时间 5.46.3地下水年龄计算modelsforcalculatingagefgroundwater 用外源水相研犯层中同他素在运移过樱中腿合程度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地下水年龄的方 法 5.4.6.4地下水年龄分配函数Cf()]agedistributionfunetionof undwater grou 描述个水体中各种年龄水分布状况的函数 5.4.7同位崇分溜isotopicfractionation 在-系统中,某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比催分配于两种物质或物相中的现象 5.4.8同位素效应isotopiceffect 25
GB/T14157-93 同位素质量的差异,导致同位素或同位索化合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过程中,显示出性 质上微小变化的现象 5.4.9同位素标准isotopicstandard 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工作中,为检验实验室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所建立的参考标准 水文地质勘查方法 6 6.1水文地质勘查 6.1.1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logiealinvesigation 为查明--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野外和室内水文地质工作 包括水文地质测绘,勘探,试 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工作 6.1.2区域水文地质普查regionalhydrogeologicalsurvey 为查明区域地下水埋藏,分布、,形成条件及区域地下水资源等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6.1.3专门性水文地质勘查appliedhydrogeologicinverstigation 为供水,土壤改良,环境保护等各种专门目的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查 1.3.1供水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logiealinvestigationforwatersupply 为生沽用水及工农业供水目的而进行的对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条件,水质,水量评价及台 开发利用邻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6.13.2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hbydrogeologiealnvestigationor" irrigation 为农业溉用水所进行的对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条件的水文地质 勘查 6.1.3.3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ogicalinvestigationforsoilamelioration 为查明引起土壤盐溃化和沼泽化的原因,条件以及确定水文地质方面的防治措施所进行的水 文地质工作 6.13.4矿区水文地质勘查nminehydrogeoogiealinvestigation 查明矿床充水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及井巷突水,为矿井防水与矿床疏干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nalhydl 6.1.3.5环境水文地质勘查 environmenta 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 为查明天然及人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人类环境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6.1.3.6地热勘查geothermalinvestigation 为查明地热形成的条件,赋存规律及其开发利用条件而进行的地杰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6.1.3.7矿泉)水水文地质勘查 mineral-spring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 为查明和评价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医疗、饮用价值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6.1.3.8油田水文地质勘查oil-fieldb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 为了寻找油气藏及查明袖气开采过程中引起的水文地质问题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6.1.3.9放射性水文地质勘查radiohydrogeologcinvesigation 为查明放射水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放射性元素的富集和运移条件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614水文地质勘查阶段hydrogeologie calinvestigationstage 根据水文地质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所划分的工作阶段 可分为调查、 普查、详查、勘探等阶段 6.1.4.1水文地质调查阶段stageofhydrogeologiealreconnaissance 在没有进行过水文地质工作的地区.通过路线踏勘.航卫片解释等方法初步了解工作区的水 文地质条件,为进-步开展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堤供依据的水文地质勘查阶段 26
GB/T14157--93 6.1.4.2水文地质曹查阶段stageofhydrogeolugica起neaisurvey 初步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条件.对地下水资源作出概略评价,为地区发展远景规划或建设 项日.厂址选择堤供依据的水文地质勘查阶段 6.1.4.3水文地质详查阶段stageofhydrogeologicaldetailedsurver 基本查明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可采贸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作出评价为城市<地区 发展总体规划及水源地建设立项提供依据的水文地质勘查阶段 6.1.4.4水文地质勘探阶段staxeofhytrogeoogiealexploration .详绸查明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可采资源作出详细评价,预测因开采或矿床疏干 可能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岑,为水鄙地建设或矿床疏干设计提供依据的 水文地质勘查阶段 6.1.5水文地质测绘hydrogeooEicalrm4pping 对地面地质、地貌地下水露头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所进行的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 6.1.5.1地质观测点geolegicaobservationpoint 在野外进行观测、描述地质现象的地点 6.1.5.2地质观测线 raverseofgeologicalobservation 进行地质填图及各种地质调查时所币置的可系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的调查路线 6.1.5.3水文地质观测点hydrogeologiealobservationpoint 观察、描述水文地现象的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点 6.1.6 水 文地质钻探hydrogeologieal driling 为取得水文地质资料而进行的钻探 6.1.7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hydrogeophysiealprospeeting 为了解决水文地质问题而馁用的电法,磁法,测井,地震勘探等各种地球物方法的总称 6.1.8水文地质试验bydrogeologicealtesn 为定量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和取得含水层参数而进行的各种测试工作 6.1.9遥感图象水文地质解泽hydrogeologicalinterpretationofremotesensinginmnages 根据逼感图象上的各种影象特征来辨认和分析各种与地下水的堆藏,分布,运动,水质,水量等 有关的地质现象、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综合判译工作 6.1.10水文地质勘查成果 resultof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 表示水文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成果的文字报告、图件,附表等的总称 6.1.10.1水文地质勘查原始资料 lof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 irStandmaerial 在野外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的现场记录,描述,素描,摄影试验、化验等筝第一性资料 6.1.10.2水文地质勘查报告reportofhydrogeologicainvestigation 水文地质期查野外工作结束后,所编制的反映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包括附图,附表)的文字报 告 6.1.10.3综合水文地质图synthetiehydrogeologicalnap 根据水文地质勘查资料而编制的能反映工作区地下水类型,各类型中主要含水层及地下水 的水质,水量特征,地下水运动特征,代表性水点等方面内容的水文地质图件 6.1.10.4水文地质剖面图hydrogeologicalprofile 反映某一地段沿某--断面在一定垂直深度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 61.10.5专门性水文地威图speiaihydropedlogicellmepg 针对国民经济逮设的专门目的和专门用途而编制的水文地质图件 61.10.6散肘作水文地烦rmdiohtyhnkwennxwial tmap 表示放射性物质的形成条件,布规律以及放射性元素富集、运移邻水文地质勘查成果的各 27
GB/T14157-93 种图件 6.1.10.7环境水文地质图environmentalhydrogeologiap 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及其与自然地理,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关杀的图件 6.1.10.8矿床水文地质图nninehydrogeologicalmap 反映矿区地下水埋藏、分布、形成条件,含水层富水性等特征的水文地质图 6.1.10.9地下水资源分布图mapofgroundwaterresourcts 反映工作区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开米瑜景的 图件 6.1.10.10钻孔水文地质综合成果表comprehensiregrapsofborehole 综合反映井孔拗探成果的图表 主要内容有井孔的结构、井孔礼所揭露深度内的地层岩性及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特征,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地球物理测井.水文地质试验.水质 分析等资料及井孔平面位置等 6.1.10.11含水层等高线图contourmapofaquifer 表示含水层顶底板高程的等值线倒 6.1.10.12含水层等埋深图isobathtnapoaqutfee 表示含水层顶底板埋藏深度的等浅图 6.1.10.13含水层等厚线图aqufersopaehtmap 表示含水层厚度的等值线图 6.1.10.14地下水水化学图hydtrogexhenlnlmapofxroundw.aer 表示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或某离子分布特征的图件 6.1.10.15地下水等水头线图mapofisopiesticleveinfconfinedwatet 反映地下水水头标高的等值线图 6.1.10.16地下水埋藏深度图mapofbureddeptlgroundwater" 用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反映地下水埋裁条件的阁件 6.1.10.17地下水等水位线图groundwaterlevelcontourma 表示地下水水位标高的等值线图 6.1.10.18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图hydrographoxroundwaterlevel 反映地下水水位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曲线图, 6.1.10.19泉水流量过程曲线hydrographofspringdiseebarg 反映泉水流量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曲线图 6.1.10.20抽水量历时曲线图flow-duratoncurve 在抽水过程中-抽水水缺随观测时间变化过程的曲线出 6.1.10.21坑道水文地质展示图hydrogeologicmapofpits 反映坑道各种水文地质特征的图件 6.1.10.22采区充水性图geolopicmapofpotentiallodinginnminin ugarea 表示果区充水岩层和充水通逃位置,可能爽水点以及充求水的大比例只水文地质甲制 图 6.1.10.23突水预测图waterburstingpredictionman 反映与突水有关的水酥、.通道、某些开采条件以及突水条件分区等内莽的图件 6.1.10.24地面塌陷预测图groundcolapsepredicetionnmap 反映与地面塌陷有关的水解,通道、岩游发育带地下开采条件及地面塌陷条件分区学 内容的图件 6.2水文地质钻探方法 28

粤彩瓷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粤彩瓷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粤彩瓷器的编号:GB/T14150-1993。粤彩瓷器共有7页,发布于1993-10-011993-10-01实施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的编号:GB/T14158-19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共有23页,发布于1993-11-011993-11-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岩溶地质术语

水文地质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