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191-2017

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Methodsofdeterminationandcalculationofheatbalanceinstraightgrateprocessforpelletfiringofironandsteelindust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的编号:GB/T34191-2017。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8-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
  • 实施日期2018-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1.09M

以图片形式预览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 GB/T34191一2017 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 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Methodsofdeterminationandcalculationofheatbalancein straightgratepreestorpellettirimgofirwnandstelindustry 2017-09-07发布 2018-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4191一2017 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 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熔烧球团热平衡测试的术语和定义热平衡测试及计算基准、设 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测试的准备、测试步骤、测试内容及方法、物料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测定结果 分析与改进意见、热平衡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行业以气体燃料为主的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的热平衡测试与计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50491铁矿球团工程设计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504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热平衡测试及计算基准 4.1基准温度与压力 以带式熔烧机系统所在车间内距离设备1m处的环境温度与一个大气压为基准 4.2燃料发热量 采用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3测试范围 对带式熔烧机全系统进行热平衡测试与计算 4.4测试时间和频次 在物料品种及规格不变,系统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连续测试 热平衡测试应在带式熔烧机系统连续 运行的8h内完成,每天测试次数不能少于2次,连续测试3天 4.5计算单位 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单位分别为单位重量成品矿所需物料量kg/t和所需热量kJ/t
GB/T34191一2017 5 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 通过调查表模式对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并参考附录A中A.1填写 测试的准备 6.1熟悉设备状况 熟悉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机构、性能、操作与运行情况,并了解生产工艺及主要工作参数等 6.2制定测试方案 根据测试目的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案 6.3组织测试人员 根据测试方案组织测试人员 测试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指挥,按工作需要对测试人员进行分工,并 进行现场安全和测试技术的培训 测试时应严格遵守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 检修设备与测试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6.4 测试前应对被测试系统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检修,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准 备好测试仪器及所需工具,对现场已有的仪表及各种便携式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达到测试要求的精度和 准确度,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主要测试设备的精度如表1所示 现场无计量装置时应在测试前安装 计量装置或准备计量器具 表1热平衡测试主要设备及精度 序号 设备名称 精度 CoH-补偿传感器.0~1%,分辨率0.01%; 选配 选配CO.(NDIR)-传感器,050%,分辨率0.01%; 姻气分析仪 选配用于长期测量并带延长质保的特制气泵,用于持续测量时间> 2h: 热电偶耐温1000C 热电偶 铠装K型热电偶0笔1000笔精度为士2.5c 微压差计 分辨率1Pa;精度等级为1级 风速范围:0.3m/s45m/s,误差士3%,分辨率0,1m/s;风温测量;045C,误 微风速仪 差士2 6.5选择测试时机 测试前及测试过程中被测试系统工作应连续稳定 6.6预备性测试 正式测试之前对其中的几项或全部项目进行必要的预备性测试,验证测试手段的可靠性,检验测试 方案的安全性 预备性测试如可靠,亦可作为正式测定之用
GB/34191一2017 测试步骤 根据测试方案,在预定部位安装测试装置 按测试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测试与记录 采用以测量 为主,现场观察及控制中心记录数据为参考的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 进行计算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供测试报告 按测试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测试与记录 8 测试内容及方法 8.1气体燃料 8.1.1气体燃料的用量 气体燃料的用量可由工厂现有的计量装置(经过校对的、固定精度范围)读取 现场无计量装置时 应在测试前安装计量装置或装备计量器具 8.1.2气体燃料的取样分析及热量测定 取样:在燃烧器前气体燃料管道上的取样孔进行取样,一般每个小时取一次,如果气体成分波动较 大,可适当缩短取样间隔时间 成分分析;根据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含水量;用吸水法或露点法测定 发热量;根据气体分析成分及含水量换算成湿成分,然后计算出气体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8.1.3气体燃料压力 气体燃料压力从现场接近燃烧器前的直管道上仪表读取 8.1.4气体燃料温度 气体燃料温度从现场接近燃烧器前的直管道上仪表读取 8.2带式焙烧机 带式熔烧机的测定内容和测定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带式焙烧机测试内容及方法 序号 测点部位 项目 测试方法 环境温度 带式焙烧机车间 用水银温度计测定 大气压力 带式焙烧机车间 用标准大气压表测定 空气湿度 用干湿球温度计测出相对湿度后换算 带式熔烧机车间 进人生球的量 物料人口处 通过生球皮带电子秤上分别计量 在布料处使用红外测温仪测得 进人生球的温度 物料人口处 不少于5个点温度,取平均值 进人生球的成分 物料人口处 取样分析 取样分析 生球中水分的含量 物料人口处
GB/T34191一2017 表2(续 测点部位 序号 项目 测试方法 进人边底料的量 物料人口处 现场计量 在布料处使用红外测温仪测得 进人边底料的温度 物料人口处 不少于5个点温度,取平均值 除尘灰的量 除尘器处 现场计量 l0 11 物料出口处 排出边底料的量 现场计量 12 现场计量 排出成品球的量 物料出口处 13 排出成品球的温度 物料出口处 红外测温仪 14 排出成品球的成分 物料出口处 取样分析 气体人口处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或取样分析 15 气体燃料成分 气体燃料流量 气体人口处 现场计量 16 17 气体燃料温度 气体人口处 现场计量 18 气体燃料压力 气体人口处 现场计量 19 助燃风成分 气体人口处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或取样分析 20 助燃风流量 气体人口处 现场计量 21 助燃风温度 气体人口处 热电偶 压力计 22 助燃风压力 气体人口处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成分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或取样分析 23 气体出口处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流量 24 气体出口处 皮托件 25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温度 气体出口处 热电偶 26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压力 气体出口处 压力计 27 气体出口处 引风机气体成分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或取样分析 28 引风机气体流量 气体出口处 皮托管 29 引风机气体温度 气体出口处 热电偶 引风机气体压力 压力计 30 气体出口处 鼓风冷却气体成分 气体人口处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或取样分析 31 32 鼓风冷却气体流量 气体人口处 皮托管 33 气体人口处 热电偶 鼓风冷却气体温度 34 鼓风冷却气体压力 气体人口处 压力计 35 冷却水的流量 冷却水管 现场计量装置或超声波流量计 36 冷却水出口温度 冷却水管出口处 温度计 冷却水人口温度 冷却水管人口处 温度计 37 38 鼓干段炉体表面温度 炉体外表面处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39 抽干段炉体表面温度 炉体外表面处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预热段炉体表面温度 炉体外表面处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40
GB/34191一2017 表2(续 序号 项目 测点部位 测试方法 4l 熔烧段炉体表面温度 炉体外表面处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姻罩外壁温度 炉体外表面处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42 43 鼓风冷却一段炉体表面温度 炉体外表面处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44 鼓风冷却二段炉体表面温度 炉体外表面处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45 人口处台车温度 台车人口处 红外测温仪 46 出口处台车温度 台车出口处 红外测温仪 风箱外表面处,按工 47 风箱外壁温度 红外测温仪,每段不少于5点 艺分段进行测量 物料平衡计算 g.1带式焙烧机物料收入项计算 g.1.1进人带式焙烧机生球的量按式(1)计算 M=1000MM-/M 式中 M -进人带式焙烧机生球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 -生球的给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M -球团矿的产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9.1.2进人带式熔烧机边底料的量按式(2)计算 M=1000M/M 2 式中: M 进人带式培烧机边底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e/D M雪, -边底料的给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g.1.3鼓风冷却鼓人气体的量按式(3)计算 3 M=Vp/M 式中: M -鼓风冷却鼓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 V -鼓风冷却鼓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nm/h); -鼓风冷却鼓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3 气体燃料的量按式(4)计算 9.1.4 M=Vp/NM 式中 M -气体燃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 气体燃料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气体燃料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按式(5)计算 p p十0.899p =l.25gco十0.717gcH十1.977e 十l.429go 十1.352pl十1.25lp地十0.s04p们十1.539pn
GB/T34191一2017 式中 -气体燃料CO,CH,CO.,H,湿成分的体积分数,用百分数(%)表示 gaHPe,PH, g.1.5助燃气体的量按式(6)计算: M,=V.P./M. 式中 Ms -助燃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 -助燃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助燃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按式(7)计算 " =1.429po 十1.25lp十0.8o4f0 p 漏风的量按式(8)计算 9.1.6 NM,=Vp/M 式中 漏风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6 -漏风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漏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06 其中漏风的流量V 根据带式熔烧机o平衡按式(9)计算 V=(g'M'十pM'+Ve十V十V十V一仰,(V+Vm)/9 式中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中O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 M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引风机排出气体中O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M 引风机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物料中FeO氧化所消耗的o.,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Feo 物料中s氧化所消耗的O.,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w 物料中c元素所消耗的O.,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V 气体燃料燃烧所消耗的O.,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空气中O,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V 鼓风冷却鼓人气体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助燃空气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助 9.1.7带式熔烧机物料收人总和按式(10)计算 习M一M十M十M十M十M十M 10 式中 习M 带式焙烧机物料收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9.2带式焙烧机物料支出项计算 9.2.1排出带式焙烧机的成品球的量M'计算方法同9.1.1 9.2.2排出带式熔烧机的边底料的量M'计算方法同9.1.2 9.2.3排出除尘灰的量按式(1l)计算 M'=V'/M (11 式中 M -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GB/34191一2017 V” 除尘器中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2.4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量按式(12)计算 12 M'=V'p'/M 式中 V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Ah).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nm) p 9.2.5引风机排出气体的量按式(13)计算 M=V'p'/M 13 式中 M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0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9.2.6带式熔烧机物料支出总和按式(14)计算 习M'一M'十M'十M'十M'十M" (14 式中 习M' 带式熔烧机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 排出带式熔烧机的成品球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 排出带式焙烧机的铺底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物料平衡各项收人总和习M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M'之差为差值AM.按式(15)计算 9.2.7 (15 AM=习M-习M 式中: 物料平衡的差值,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 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为士5%以内,按式(16)计算 M ×100<5 (16 习M g.3带式焙烧机物料平衡表 物料平衡收支项目列人表3中 表3带式焙烧机物料平衡表 收人 支出 符号 % % 符号 项目 kg/ 项目 kg/t 进人带式熔烧机的生球的量 M" 排出带式培烧机的成品球的量 M 进人带式培烧机的边底料的量 排出带式焙烧机的边底料的量 M. M M M 鼓风冷却鼓人气体的量 排出除尘灰的量 M 气体燃料的量 M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量 M 助燃气体的量 M 引风机排出气体的量 M 漏风的量 AM 差值 习M 合计 00 习M 合计 100 注1:质量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注2:百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GB/T34191一2017 10热平衡计算 0.1带式焙烧机热收入项计算 0.1.1生球带人的热量按式(17)计算 (17 Q=M(Cti-Cl. 式中 Q 生球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及C 生球在0C至t及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C] 生球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环境温度,在不受外界辐射影响下测试,单位为摄氏度(C) 0.1.2边底料带人的热量按式(18)计算 Q,=M(C;t2一Cet. (18 式中 Q -边底料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t) C 及C -边底料在0C至t及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k/(kgC] 边底料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10.1.3鼓风冷却风带人的热量按式(19)计算 19 Q=M.(C,t-Ct. 式中 Q -鼓风冷却风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及C 鼓风冷却风在0C至t及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J/(kg C]; 鼓风冷却风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气体燃料带人的热量按式(20)计算 10.1.4 Q=M(C Cete 20 式中: 气体燃料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D); Q -气体燃料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C C 及 气体燃料在0C至及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kg C] 根据气体燃料所测组分和各组分平均比热容加权计算,按式(21)计算 21 C=(Co9co十CcoPco十Ct9肚十 式中 气体燃料中cO.cO.,H,成分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 C.cCcaa.Ce, 摄氏度[kJ/mC] 10.1.5助燃气体带人的热量按式(22)计算 Q=M.(C; Cs.t 22 式中 助燃气体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 Q 助燃气体在0C至及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C及C
GB/34191一2017 [k/(kgC]; 助燃气体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1.6气体燃料燃烧化学热按式(23)计算 23 Q,=M,Q 式中 Q -气体燃料燃烧化学热,单位为千焦每吨(k/t); Q -气体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net,v,an 10.1.7原料化学反应带人的热量按式(24)计算 Q;=Q-1+Q-!+Q 式中: Q -原料化学反应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氧化亚铁氧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5)计算 Q言=1952.06(Md -M'w 25 wFo 'rFo 式中: -每千克FcO氧化成FeO 所放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e) 1952.06 进人带式焙烧机生球中氧化亚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pro 排出带式焙烧机成品球中氧化亚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paO 硫化物氧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6)计算 Q M'w Q;-2=6901.18×1.875(M1ws 26 式中: 硫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6901.18 S换算成FeS,的系数 1.875 进人带式焙烧机生球中硫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s 排出带式熔烧机成品球中硫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s 固体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7)计算 Q Q=Q.(Mc一M'w 27 式中 配加固体燃料的热值,可以按GB/T476的规定进行取样、化验分析计算得出固体燃料 Q.e 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进人带式焙烧机生球中固体燃料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g 排出带式熔烧机成品球中固体燃料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e 碳酸盐分解吸收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8)计算 Q Q-=4.2×763(Mwen M'wco)十4.2×602(Mw,一M'o'sea 28 式中 4.2×763,4.2×602 分别为CacO和MgCO的分解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CaO,千焦每千克 Mg(O(k/kg); 进人带式焙烧机生球中氧化钙及氧化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eo及wMO wao及wM 排出带式焙烧机成品球中氧化钙及氧化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结晶水分解和蒸发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9)计算: Q7 29 Q- =4184Mwto 式中: 4184 -Fe,O. HH.O-一Fe,.O十H,O在260C360C时分解和蒸发的热值,单位为千焦每 千克(k/kg);
GB/T34191一2017 -生球中的结晶水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Hgo 0.1.8漏风带人的热量按式(30)计算 30 Q =M.(Cst -Cat.) 式中: -漏风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t); Q C及C 漏风在0C至t及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漏风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10.1.9台车带人的热量按式(31)计算 Q,=M.(Ct, Ct (31 式中 Q 台车带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M 台车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民度[kJ/(kgC]; C及C 台车在0"C至t,及t 台车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10.1.10带式焙烧机热收人总和按式(32)计算 习Q=Q十QQ十Q十Q十Q 十Q;Q十Q 32 式中 习Q 带式焙烧机热收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10.2带式焙烧机热支出项计算 10.2.1成品球带走的热量Q'计算方法同10.1.1 10.2.2边底料带走的热量Q计算方法同10.1.2 0.2.3除尘灰带走的热量按式(33)计算 Q'=M'(c't'-c'.t. 33 式中 除尘灰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c'及c'" 生球在0C至'及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CkJ/(kg C]; 除尘灰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10.2.4鼓风干燥烟气带走的热量按式(34)计算 Q'=M'(c't'-c'4. 34 式中 Q 鼓风干燥烟气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及c 鼓风干燥烟气在0C至t'及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J/kgC] -鼓风干燥姻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0.2.5引风机烟气带走的热量按式(35)计算 35 Q=M'(C't'-Cl.) 式中 Q 引风机烟气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及C' -引风机烟气在0C至t'及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kg C)]; -引风机烟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0.2.6生料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量按式36)计算 10
GB/34191一2017 36 Q=2260.87M 1oHo 式中: Q -生球中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2260.87 -水在100C下的汽化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生球中的含水率,用百分数表示(%). wHo 10.2.7冷却水带走的热量按式(37)计算 Q=Mo(C ta)/M. 37 HoCntot 式中: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 Q? 冷却水的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e C及C 冷却水在0C至t及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kgC], 冷却水出口及进口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a及tm 0.2.8外表面散热量按式(38)计算 Q=习q.A,/M 38 式中 Q 外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第i部分外表面散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第i部分外表面平均面积热流量,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h)],如不能直接测 g 量,可按式(39)计算 733" 1273十! 十th =20.41e 39 a4( 十 I 100 100 式中: -外表面黑度; -第i部分外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摄氏度[k/m'hC)],见式(40),式(41)和 a 式(42) 无风时,按式(40)计算 一4 ad=A(t .(40 式中 系数,散热面向上时A=l1.7,向下时A=6.3,垂直时A=9.2 当风速w<5m/s时,按式(41)计算 (41 aa=22.2十15.1w 当风速w>5m/s时,按式(42)计算: =27.1W78 42 ad= 10.2.9台车带走的热量Q计算方法同10.1.9 0.2.10带式焙烧机热支出总和按式(43)计算: 习Q'=Q'+Q:+Q'+Q'+Q+Q+Q'+Q'+Q" 43 式中: 习Q -带式熔烧机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t); -成品球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t); Q Q 边底料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t); 11
GB/T34191一2017 Q 台车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J/t) 10.2.11热平衡各项收人热量总和习Q与已测各项支出热量总和习Q'之差即为差值AQ,按式(44 计算: (44 AQ=习Q-习Q 式中 Q 热平衡的差值,单位为千焦每吨(kJ/.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量及误差 热平衡允许的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按式(45)计算 Q ×100 45) 习Q 0.3带式焙烧机系统热平衡表 热平衡收支项目列人表4中 表4带式焙烧机热平衡表 收人 支出 符号 项目 符号 项目 kg/t kg/t 生球带人的热量 成品球带走的热量 Q Q" Q Q: 边底料带人的热量 边底料带走的热量 O 鼓风冷却风带人的热量 Q 除尘灰带走的热量 Q% 气体燃料带人的热量 鼓风干燥烟气带走的热量 Q 助燃气体带人的热量 Q? 引风机烟气带走的热量 气体燃料燃烧化学热 Q 生料水分然发所吸收的热量 Q 原料化学反应带人的热量 Q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 漏风带人的热量 Q 外表面散热量 Q 台车带人的热量 台车带走的热量 Q?' 差值 4Q 合计 100 合计 习Q 习Q 100 注1热量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注2:百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0.4带式焙烧机系统热效率 带式焙烧机热效率计算按式(46)计算 Q'十Q'+Q'+Q ×100% 46 习Q 式中: -带式焙烧机系统热效率,用百分数(%)表示 10.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带式焙烧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照表5计算和填写 12
GB/34191一2017 表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符号或算式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值 M 单位生球耗量 kg/t M 小时产量 m V/M 单位气体燃料消耗 单位热量消耗 习Q/M. kJ/t 热效率 % 测定结果分析与改进意见 根据热平衡测定,观察和计算结果,对影响带式熔烧机热效率的各种因素;设备结构、生产工艺和操 作等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12 热平衡测试报告 热平衡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前言; a b) 主要设备概况及生产状况 主要测定数据; c 物料平衡表; d 热平衡表; e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f 分析与改进建议 g 测定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审核人(签字) h) 13
GB/T34191一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设备概况 带式焙烧机概况 带式熔烧机概况见表A.1 表A.1带式焙烧机概况 总有效面积/m 规格/m×m 台时产量/thl 机速/(m”min' -1" 利用系数[t md 段位 长度/m 有效面积/m 风温/ 风速/ms 停留时间/min 鼓风干燥段 抽风干燥段 预热段 焙烧段 均热段 一冷段 二冷段 A.2带式焙烧机近期生产情况 带式熔烧机近期生产情况见表A.2 表A.2带式焙烧机近期生产情况 内容或数值 项目 单位 带式焙烧机台时产量 t/ 利用系数 t/(md 作业率 布料厚度 mm 机速 m/min 膨润土消耗 kg/t 电耗 kwh/t 14
GB/34191一2017 表A.2(续 内容或数值 项目 单位 气体燃料消耗 m'/t 工序能耗(标煤 kg/t N/个球 球团矿抗压强度 球团矿筛分指数 球团矿转鼓指数(>6.3nmm) 球团矿耐磨指数(<0.5mm 球团矿TFe含量 球团矿sio含量 球团矿Fe含量 球团矿caO含量 % 球团矿MgO含量 % 球团矿Al.O含量 球团矿TiO含量 球团矿S含量 A.3主要测试项目 主要测试项目见表A.3 表A.3主要测试项目 序号 项目 数值 台时产量/th' 温度/C TFe含量/% sio含量/% FeO含量/% 成品球 CaO含量/% MgO含量/% Al.O含量/% To含量/% s含量/% C含量/% 15
GB/T34191一2017 表A.3(续) 序号 项目 数值 每小时消耗量/(t h-1 温度/ 水分/% TFe含量/% SiO含量/% Fe(O含量/% 生球 Ca含量/% MgO含量/% ALo含量/% TO含量/% S含量/% C含量/% 单位成品球消耗量/(kgtl 边底料 进人带式焙烧机时温度/C 带出带式熔烧机时温度八 /C 每小时使用量/(kgh) 台车材质 台车 进人带式培烧机时温度/C 带出带式熔烧机时温度/C 每小时产生量/(kgh TFe含量7% SoO含量/% Feo /% 尔 含 Ca含量/% 除尘灰 含量/% Mg(O 含量% Al.(O % S含量 c 含量7% 气体温度/" 气体压力/Pa 气体流量/mmin CO 气体燃料 CH H,S 气体成分/% CH CO. 16
GB/34191一2017 表A.3(续 序号 项目 数值 气体温度" /"C 气体压力/Pa m'min-I 气体流量/G cO 助燃气体 SO. NO. 气体成分/% CO. N 气体温度/C 气体压力/Pa 气体流量/mmin1) CO 鼓风冷却鼓人气体 SO. NO. 气体成分/% cO. O. N 气体温度/C 气体压力/Pa 气体流量/mmin CO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 sO NO 气体成分/% cO. O. N 气体温度/C 引风机排出气体 10 气体压力/Pa 气体流量/m min-) 17
GB/T34191一2017 表A.3(续) 序号 项目 数值 sO NO. 引风机排出气体 气体成分/% 10 CO. O N 流量/(th' /" 冷却水 人口温度" 11 出口温度/" 炉体材质 面积/m 鼓风干燥段 温度/"C 面积/m 抽风干燥段 温度/ 面积/m 预热段 温度/t 面积/ 焙烧段 12 炉体表面散热 温度/C 面积/m 烟罩 温度/C 面积/m 鼓风冷却一段 温度 面积/m" 鼓风冷却二段 温度/c 面积/m" 风箱 温度/ 大气压力/kPa 13 基础数据 空气含水/gm3 环境温度" /C 18

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34191-2017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钢铁行业也在不断加强环保措施。而带式焙烧机作为冶金行业重要的设备之一,需要进行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的研究。本文将介绍该研究的相关内容。

带式焙烧机简介

带式焙烧机是一种常见的钢铁行业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对铁矿石等物料进行焙烧处理。这种设备通过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得物料中的有害杂质转化为易于冶炼的物质,同时也提高了物料的冶炼效率。

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

带式焙烧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热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的热量传递。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热平衡测试。该测试主要通过测量物料的温度分布情况,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热量失衡的现象。

而针对焙烧球团的热平衡测试,则需要考虑焙烧球团的大小、密度等因素。在测试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一定数量的焙烧球团进行测量,并且需要对这些焙烧球团进行精确称重。通过测量球团的温度和质量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球团的热力学参数,进而计算出焙烧机的热平衡状态。

计算方法GB/T34191-2017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制定了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34191-2017。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测试和计算的步骤、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测试和计算,可以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带式焙烧机是钢铁行业重要的设备之一。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同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电工钢表面涂层的重量(厚度)X射线光谱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工钢表面涂层的重量(厚度)X射线光谱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工钢表面涂层的重量(厚度)X射线光谱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4190-2017。电工钢表面涂层的重量(厚度)X射线光谱测试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8-06-01
焦化工序能效评估导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焦化工序能效评估导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焦化工序能效评估导则的编号:GB/T34192-2017。焦化工序能效评估导则共有13页,发布于2018-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