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294-2014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Testingmethodsofphysicalandchemicalperformanceofgarmen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的编号:GB/T21294-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共有25页,发布于2015-08-012014年第2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7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1.020
  • 实施日期2015-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721.84KB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212942014 代替GB/T21294一2007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Testingmethodsofphysiealandehemiealperformaneeofgarments 2014-09-03发布 2015-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294一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1294一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21294一2007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补充了耐热压,染料迁移性能.拼接互染程度、酌黄变色牢度的测试方法(见第5章》 修改了可萃取重金属的测试方法,补充了阻燃整理剂、邻苯二甲酸酯、总铅含量、烧基酚AP 和烧基酚聚氧乙烯谜(APEO)的测试方法(见第6章) 补充了洗涤后外观测试方法(见8.5); -修改了缝子北裂程度的测试方法见9.2.1,2007年版的5.1); 补充了接缝强力的测试方法见9.2.2); 补充了裤后裆缝接缝强力测试方法见9.2.3); 增加了耐磨性能的测试方法见9.5) 修改了起球的测试方法(见9.6,2007年版的5.4!). 删除了透气率、保温率的测试方法(见2007年版的8.2和8.4); 补充了耐静水压性能、防紫外线性能、抗钩丝性能、吸湿速干性能、拒油性能,易去污性能的测 试方法(见10.3,10.4,10.5,10.6、10.7、,10.8); -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广州 市纤维产品检测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 有限公司、必维申美商品检测(上海)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恒源祥(集团)有限 公司、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琴,阿阳、,黄颖、聂风明、叶航辉,顾红烽、钱玮、高铭、张巍、邱洪生、林荣宗、 周双喜、王宏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1294一2007
GB/T21294一2014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装产品理化性能检验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服装产品理化性能技术指标的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17.1 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3917.2一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溃色牢度 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 GB/T3923.1 法 GB/T4744一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GB/T4745一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GB/T4802.1一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5455一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 GB/T5711一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61521997 GB/T6529一2008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8170一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427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气弧 (GB/T8628一2013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8629一2001 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8630-2002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11047一2008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 GB/T12704.1一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
GB/I21294一2014 GB/T12704.2一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蒸发法 GB/T13769-2009纺织品评定织物经洗涤后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 GB/T137712009纺织品评定织物经洗涤后接缝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 GB/T14644一1993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 GB/T14576一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T16988一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17593.1一2006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593.2一2007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17593.3一2006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3部分;六价铬分光光度法 GB/T17593.4一2006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4部分;畔,汞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18401一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GB/T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GB/T19977一2005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GB/T19981.2一2005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 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GB/T21196.2一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GB/T21655.1一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GB/T23319.3一2010纺织品洗涤后扭斜的测定第3部分;机织服装和针织服装 GB/T23322一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烧基酚聚氧乙烯腿 GB/T23344纺织品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 GB/T242792009 纺织品禁/限用阻燃剂的测定 GB:/T29778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潜在酚黄变的评估 GB/T30157一2013纺织品总铅和总锵含量的测定 FZ/T0102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四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FZ/To1118一2012纺织品防污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易去污性 30003一2009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显微投影法 FZ/T80007.1一2006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力测试方法 FZ/T80007.3一2006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 水质-感应榈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应用第2部分82种元素的测定 ISO17294-2:2003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测试 3.1甲醛含量测试 成品的甲醛含量按GB/T2912.1规定测试 3.2pH测试 成品的pH按GB/T7573规定测试
GB/T21294一2014 3.3 异味测试 成品的异味按GB18401一2010中的6.7规定测试 3.4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测试 成品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按GB/T17592和GB/T23344规定测试 3.5耐水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水色牢度按GB/5713规定测试 3.6耐汗责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汗溃色牢度按GB/T3922规定测试 耐唾液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唾液色牢度按GB/T18886规定测试 3.8耐干摩擦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干摩擦色牢度按GB/T3920规定测试 燃烧性能测试 4.1儿童睡衣燃烧性能测试方法 按GB/T5455一1997规定,试样尺寸为300mm×80mm,火焰高度为40mm士2mm,点火时间为 3s士0.2s 进行过阻燃整理的产品测试和仲裁检验测试,应将试样连续洗涤、干燥50次,再进行燃烧 性能的测试 洗涤、干燥方法按GB/T8629-2001规定,选用2洗涤程序,翻滚烘干 4.2其他产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 其他产品的燃烧性能按GB/T14644一1993规定测试 色牢度测试 耐湿摩擦色牢度测试 5.1 成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按GB/T3920规定测试 5.2耐皂洗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皂洗色牢度按GB/T3921一2008规定测试 5.3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干洗色牢度按GB/T5711一1997规定测试 5.4耐人造光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人造光色牢度按GB/T8427一2008中的方法3规定测试
GB/I21294一2014 5.5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按GB/T14576一2009规定测试 5.6耐热压色牢度测试 成品的耐热压色牢度按GB/T61521997规定测试 染料迁移性能测试 成品的染料迁移性能按附录A规定测试 5.8拼接互染程度测试 成品的拼接互染程度按附录B规定测试 5.9 酚黄变测试 成品的酚黄变按GB/T29778一2013规定测试 可萃取的重金属,阻燃整理剂、邻苯二甲酸酯、总铅含量、烧基酚(AP)和婉基酚聚氧乙烯腿APEo) 测试 6.1取样 应对服装的商标标签,面料,里料、辅料和配件(如钮扣,拉链、贴片,贴花等)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样品,具体要求按表1规定 表 测试项目 取样内容 取样原则 对面料,里料、辅料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皮革等产品组成部分 可萃取重金属 按材质和颜色取样 取样 对经过阻燃整理或含有阻燃剂的纺织品取样 阻燃整理剂 按材质取样 对14岁及以下儿童服装取样,通常非染料印花部分、涂层部分、 邻苯二甲酸酯 按材质取样 塑料橡胶)附件和附件/配件的表面涂层可能含邻苯二甲酸酯 总含量 按材质和颜色取样 对非纺织品部分取样 熔基酚(AP)和婉基盼 对面料、里料、辅料等纺织品取样 按材质取样 聚氧乙烯髅(APEo) 6.2测试方法 6.2.1成品的可萃取重金属按GB/T17593(所有部分),GB/T3922和IsO17294-2;2003的规定测 试,具体测试方法按表2规定
GB/T21294一2014 可萃取重金属 方法标准 方法1;GB/T17593.1一2006 (Sb),础(As)铅(Pb)、锅(Cd),铬(Cr)、 方法2;GB/T17593.2一2007 钻(co),铜(Cu),镍(N 方法3";GB/T3922和1S(O17294-2:2003 方法1;GB/T17593.4一2006 汞(Hg),呻(As) /T3922 2和Iso 方法2.GB 17294-2;2003 铬(六价(CrVI GB/T17593.3一2006 饼(sb),呻(Aw),错(Pb),锅(cd),铬(Cr)、钻(co),铜(Cu),镍(Ni)8种可萃取重金属的检测,可根据实际条件, 在所列3种试验方法标准中选1种进行测试 汞(Hg)、呻(As)可萃取重金属的检测,可根据实际条件,在所列2种试验方法标准中任选1种进行测试 在GB/T3922和Iso172942;:2003试验方法中,采用GB/T3922规定的酸性汗液,称取4只勇醉至5mm× 5mm以下的试样2份(供平行试验),精确至0.01g,置于具塞三角烧瓶中,加人80ml酸性汗液,将纤维充分 浸湿,放人(37士2)C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 60min 后取出,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后根据Iso172942;2003 规定进行分析 6.2.2成品的禁/限用阻燃整理剂按G;B/T24279一2009规定测试 6.2.3成品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按附录C规定测试 6.2.4成品的总铅含量按GB/T30157一2013和附录D规定测试 6.2.5成品的炕基酌(AP)按附录E规定测试,婉基酚聚氧乙烯酥(APEO)按GB/T23322一2009规定 测试 纤维成分和含量测试 7.1取样 在成品中裁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即包含组成(面料、里料、填充料)的各种纱线和纤维成分的试样 2份各1g及以上 7.2测试方法 成品所用原料的纤维成分和含量按FZ/To1057所有部分、GB/T2910所有部分 Fz/To1026-2009,FZ/T01095一2002,FZ/T30003一2009,GB/T16988一2013等规定测试 洗涤性能测试 8.1水洗尺寸变化率测试 成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按GB/T8628一2013,GB/T86292001,GB/T86302002规定测试 8.2干洗尺寸变化率测试 成品的干洗尺寸变化率按FZ/T80007..3一2006或GB/T19981.2一2005规定测试
GB/I21294一2014 8.3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测试 成品的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测试按GB/T13769-2009规定测试 8.4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平整度测试 成品的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平整度测试按GB/T13771一2009规定测试 8.5洗涤后外观测试 8.5.1测试方法 洗涤干燥方法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或GB/T86292001规定,洗涤1次或洗涤循环次数可以 由相关利益方协商决定 至少抽取1件成品 洗涤前剪取成品上有代表性部位的小块面积作为原样,以供洗涤后样品的变化评级 被剪取小块 面积后的测试样品不应有任何影响外观评定的因素 成品的扭曲率按GB/T23319.32010方法B规定测试 8.5.2评定 外观评定一般采用灯光照明,照度不低于600lx,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北空光照明.目光和成品中间 距离为35em以上 评定成品变色时,评定条件按照色牢度评级规定要求执行 将干燥后的样品平摊放置,用剪取的有代表性的小块成品原样对比洗后样,目测洗后样的变化并进 行记录 成品扭曲率的测试结果; a b) 用GB/T250变色样卡评定颜色变化 面料是否出现明显的起皱,波纹,起球、钩丝、破洞磨损痕迹、脱毛,填充物是否出现成束、不 匀、破洞,缩团等明显外观变化 粘合、复合、涂层、印花部位面料是否出现起泡、脱落裂开 里料是否出现外露 衬布是否出现断裂、起泡、脱胶; 绣花部位面料是否出现明显起皱,贴花部位是否出现脱开,印花部位是否出现明显掉色、霜白、 裂开; h)布边是否出现松散、卷曲,流苏是否散开、凌乱 包缝线是否脱落,缝纫线是否开线,绣花线迹是否明显松弛; 钮扣、拉链、铆钉等硬质附件(装饰件除外)是否出现明显变形,变色、生锈,掉漆、脱落等现象, 饷拉链是否平服 k)以上尚未提及的其他明显影响服装穿着使用外观变化的缺陷也应该包含在评定内容中 8.5.3结果 按照8.5.2评定的内容,综合评定成品洗后外观是否可以接受 评定至少需要2位检验人员,当判 定结果出现不一致时,应有第3个人参与评定 以2个人的意见作为最终的判定结果
GB/T21294一2014 耐用性能测试 9.1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测试 9.1.1取样 按GB/T65292008规定进行调湿 调湿结束后,在成品的覆粘合衬部位裁取25nmmX150mm 的试样3块 9.1.2测试方法 成品的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按FZ/T80007.1一2006规定测试 9.2接缝性能测试 9.2.1缝子绀裂程度 9.2.1.1取样 9.2.1.1.1按GB/T6529一2008规定进行调湿 取3件(条)成品,然后从成品的各个取样部位(或缝制 样)上分别截取50mm×200mm试样1块,共3块 其直向中心线应与缝迹垂直(缝迹线位于上、下夹 钳中间 洼必要时,对缝线部位两端进行加固 9.2.1.1.2上装的取样部位按表3规定 表3 部位名称 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 后领中向下250mm 袖窿缝 后袖窿弯处 摆缝 袖窿底处向下100mm 9.2.1.1.3下装的取样部位按表4规定 表4 部位名称 取样部位规定 裤后缝 后龙门弧线1/2为中心 裤侧缝 裤侧缝上1/3为中心 下档缝 下档缝上1/3为中心 9.2.1.1.4连衣裙,裙套的取样部位按表5规定
GB/I21294一2014 表5 部位名称 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 后领中向下150mm 袖窿缝 后袖窿弯处 摆缝 袖窿底处向下100nmm 裙侧缝,裙后中缝 腰头向下200mm 9.2.1.2测试设备 织物拉力机,夹钳距离可调至100mm士1mm,夹钳无载荷时移动速度可调至50mm/min士 mm×25mm mm/min,预加张力为2N,夹钳对试样的有效夹持面积为25 9.2.1.3试验步骤 9.2.1.3.1将拉力机的2个夹钳分开至100mm士1 nmm,2个夹钳边缘必须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移动 方向 9.2.1.3.2将试样固定在夹钳中间(预加张力为2N),使试样直向中心线与夹钳边缘相互垂直(缝迹线 位于两夹钳中间. 9.2.1.3.3以50mm/min的速度逐浙增加至规定负荷(见表6)或未达到最大负荷而试样伸长率达到 30%时,停止夹钳的移动,然后在试样上垂直量取其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见图1,测量值精确至 0.5mm 若试验中出现纱线从试样中滑脱现象,则测试结果记录为滑脱 若试验中出现织物断裂、撕 破或缝线断裂现象,则在试验记录予以描述 表6 类 别 规定负荷/N 45.0士1.0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52日/m" 服装面料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52g/m'150g/m 80.0士2.0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150g/mt 100.0士2.0 服装里料 70.0士1.5 52g/m以上丝绷织物规定负荷67N士1.5N,67g/m以上缎类织物规定负荷45N士1.0N
GB/T21294一2014 200mm 最定距离 接缝线 图1 9.2.1.4试验结果 分别计算每部位各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按GB/T8170一2008修约至1 若 mm 3块试样中仅有1块出现滑脱,织物断裂或缝线断裂现象,则计算另2块试样的平均值,若3块试样中 有2块或3块出现滑脱、织物断裂或继线断裂现象,则结果为滑脱、织物断裂或继线断裂 9.2.2接缝强力 9.2.2.1取样 按GB/T65292008规定进行调湿 然后从成品上裁取50mm×200mm接缝试样各3块,试样 缝线应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 注必要时,对缝线部位两端进行加固或加宽处理 9.2.2.2测试方法 将拉力机2个夹钳间距调节为100nm,夹钳宽度至少60mm,夹钳运行速度调节为100mm/min 士1 mm/min 然后,将试样两端分别夹人拉力机的夹钳中,缝线位于两钳口线间的1/2处预加张力 为2N),启动测试程序,直至缝线断裂 计算3个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按 GB/T8170一2008修约至1N 如因织物断裂、纱线滑脱而导致试验结果有显著变化时,则应剔除此次试验数据,并在成品上重新 裁取试样进行试验 若所有试样均是织物断裂或纱线滑脱,则记录试验结果(力值)并注明“织物断裂” 或“纱线滑脱” 9.2.3裤后裆缝接缝强力测试 9.2.3.1取样 在成品辨后肖缝狐形处以切线点为样本中心裁取50n 按GB/T65292008规定进行调湿 rmm× 200mm试样,见图2 注:必要时.对缝线部位两端进行加固
GB/I21294一2014 单位为毫米 横向取样 图2 9.2.3.2测试方法 将拉力机2个夹钳间距调节为100mm,夹钳宽度至少60mm,夹钳运行速度调节为100mm/min士 nmm/min 然后,将试样两端分别夹人拉力机的夹钳中,缝线位于两钳口线间的1/2处预加张力为 2N),启动测试程序,开启拉力机,直至缝线断裂 计算3个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按 GB/T8170一2008修约至1N 如因织物断裂、纱线滑脱而导致试验结果有显著变化时,则应剔除此次试验数据,并另加取1个试 样进行试验 若所有试样均是织物断裂或纱线滑脱,则记录试验结果(力值)并注明“织物断裂”或“纱线 滑脱” 9.3断裂强力测试 成品的断裂强力按GB/T3923.l一2013规定测试 9.4撕破强力测试 成品的撕破强力按GB/T3917.1一2009或GB/T3917.2一2009规定测试 9.5耐磨性能测试 成品的耐磨性能按照GB/T21196.22007规定测试 9.6起球测试 9.6.1取样 在成品的未覆粘合衬部位阶梯式裁取试样5块,按GB/T65292008规定进行调湿 9.6.2测试方法 起球按GBy/T4802.1一2008规定测试(其中磨毛织物、精梳毛织品按方法E,松结构精梳毛织品、粗 梳毛织品按方法F,其余按方法D). 10 功能性要求测试 10.1透湿率测试 成品的透湿率,涂层产品按GB/T12704.1一2009规定测试,覆膜产品按GB/T12704.2一2009的 10
GB/I21294一2014 方法A规定测试 GB/T12704.1一2009和GB/T12704.2一2009均采用a)组试验条件 10.2拒水性能测试 成品的拒水性能按GB/T4745一2012规定测试 10.3耐静水压性能测试 10.3.1取样 成品的未覆粘合村部位 试验时可不剪下试样,但不应在有很深折皱或折粮的部位进行试验 10.3.2测试方法 成品的耐静水压性能按GB/T47442013规定测试 水压上升速率为6.0kPa/nmin士0.3kPa/nmin. 水温为20C士2C 10.4防紫外线性能测试 成品的防紫外线性能按GB/T18830-2009规定测试 10.5抗钩丝性能测试 成品的抗钩丝性能按GB/T11047一2008规定测试 10.6吸湿速干性能测试 成品的吸湿速干性能按GB/T21655.12008规定测试 10.7拒油性能测试 成品的拒油性能按GB/T19977一2005规定测试 10.8易去污性能测试 成品的易去污性能按FZ/T011182012规定测试 1
GB/I21294一2014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染料迁移性能测试方法 A.1原理 A.1.1由不同颜色部分组成的织物,在储存中有时会发生染料由一处向另一处迁移 通常是由深色部 分向浅色部分迁移,造成移染现象 A.1.2当不同颜色的织物叠加在一起或紧密接触时,经常发生染料的移染现象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 条件下,会加速这种现象的产生 A.1.3本测试方法用来评价织物在储存堆放、运输等紧密接触时,染料迁移的潜在可能性 A.2设备与材料 A.2.1耐汗溃色牢度仪、恒温箱(或其他满足恒温条件的环境下). A.2.2聚乙烯塑料袋(尺寸要足够大,能装人耐汗溃色牢度仪和烧杯). A.2.3100ml蒸发皿或烧杯 A.2.4蒸僧水或去离子水 A.3试样制备 A.3.1从待测样品上取样,制备40mm×100mm 的测试试样 A.3.2制备40mm×100mm 多纤维标准贴衬布 A.4操作程序 在常温下,将多纤维标准贴衬布(A.3.2),浸人燕溜水或去离子水中,使其渗透均匀,含水率达到 A.4.1 100%士5% 不要打湿待测试样(A.3.l),以防止染料和表面活性剂在测试前迁移 把待测试样与预湿的多纤维标准贴村布叠加在一起形成组合试样 将组合试样夹到耐汗请包 A.4.2 牢度仪的树脂板间.上面施加4.54kg重量,固定好耐汗溃色牢度仪试验架 A.4.3将试验架和盛有至少50ml蒸水或去离子水的蒸发皿或烧杯放人塑料袋(A.2.2)中,用绳子 或胶带将袋口封好,塑料袋中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 将整个袋子置人恒温箱(或其他满足恒温条件的环 境下),在38C士1C下保持4h A.4.4取出试样,将组合试样展开,在室温下干燥 A.5结果评定 按GB/T251样卡评定多纤维标准贴衬布沾色等级,即为染料迁移等级 12
GB/T21294一2014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拼接互染程度测试方法 B.1原理 成品中拼接的2种不同颜色的面料组合成试样,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经机械 搅拌,再经冲洗、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沾色 B.2试验要求与准备 B.2.1在成品上选取面料拼接部位,以拼接接缝为样本中心,取样尺寸为40mm×200mm,使试样的 -半为拼接的一个颜色,另一半为另一个颜色 B.2.2成品上无合适部位可直接取样的,可在成品上或该批产品的同批面料上分别剪取拼接面料的 40mm×100mm, ,再将2块试样沿短边缝合成组合试样 B.3试验操作程序 B,3.1按GB/T3921一2008进行洗涤测试,试验条件按A(1)执行 B.3.2用GB/T251样卡评定试样中2种面料的沾色 13
GB/I21294一2014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测试方法 c.1原理 试样经四氢峡喃溶液超声波提取,通过乙腊沉淀,过滤后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D) 测定,采用选择离子检测进行确证,外标法定量 C.2试剂和材料 C.2.1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应均为分析纯 c.2.2四氢吠喃 C.2.3乙睛 c.2.4四氢吠喃/乙睛混合溶液;将四氢吠喃和乙睛按照1;2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 C.2.5配备0.45Am聚四氟乙烯过滤膜的针筒过滤 c.2.6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标准品;纯度>98%,见表c.1 表C.1邻苯二甲酸酯的种类表 化学文摘编号 序号 邻苯二甲酸酯类名称 化学分子式 英文名称 CASNo.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imethylphthalate(DMP 131-1l1-3 CHO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iethylphthalate(DEP 84-66-2 CgHO" 邻苯二甲酸二正丙 131-16-8 Di-n-propylphthalate(DPRP CHO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sobutyphthalate(DiBP 84-69-5 CH.O 84-74-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i;nbutylphthalate(DBP CHao Di-n=amylphthalate(DAP 131-18-o CHO 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 Di-n-hexylphthalate(DHPy CHmO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 84-75-3 邻苯二甲酸丁基节基醋 Butylbenzylphthalate(BBP) 85-68-7 CHnO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 Diethylhexy)phthalate(DEHP 117-81-7 CaH(O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10 Di-n-onylphthalate(DnNP) 84-76-4 CHpO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l Di-isononylphthalate(DINP 28553-12-0 CHg(O 117-84-0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12 .H.o Di-n-octylphthalate(DnOP C 13 邻苯二甲酸二异类酯 26761-40-0 CHo Disordeylphthalate(DDP 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称取适量的每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用四氢吠喃/乙晴混合溶液 C.2.7 C.2.4)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标准储备液 c.2.8混合标准工作溶液:根据需要再用四氢吠喃/乙睛混合溶液(c.2.4)稀释成适用浓度的混合标准 工作溶液 注;标准储备溶液在0C4C冰箱中保存有效期12个月,工作溶液在0C一4C冰箱中保存有效期6个月 14
GB/T21294一2014 C.3仪器和设备 C.3.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c3.2超声波发生器 C.3.3反应瓶;具磨口塞.40mL c.4分析步骤 C.4.1提取 mm×2mm 取代表性样品,将其制成至大约2! n,混匀 称取0.3g(精确至0.001g)试样,置于40ml 具塞反应瓶中,加人10mL四氢峡喃(C.2.2),于超声波发生器中提取30min 对于在四氢峡喃中溶解 较慢的样品,可延长超声提取至1h 然后让样品中的基质能有效析出,需逐滴加人20ml乙睛(C.2.3) 至反应瓶 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30min(聚合材料会沉积在反应瓶底部) 使用0.45m聚四氟乙烯 过滤膜(C.2.5)进行过滤,过滤后萃取液供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和确证 C.4.2测定 C.4.2.1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色谱分析的通用参数 设定的参数应保证色谱 测定时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下面给出的参数证明是可行的 色谐柱;HP5Ms,30m×0.,25mmx0.254m,或相当者; a b 色谱柱温度;初温110C(0.5min),20/min的速率升温至280,保持1h,20C/min的速 率升温至320,保持5min 进样口温度:270C; 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80C; 载气:复气,纯度>99.999%,l.5mL/min 电离方式;EI; 电离能量:70eV; 中 h测定方式;选择离子监测方式,参见表C.2;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1.5min后开阀 i 进样量:2L C.4.2.2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阳性结果确证 根据样液中被测物含量情况,选定浓度相近的标准工作溶液,对标准工作溶液与样液等体积参插进 样测定,标准工作溶液和待测样液中每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 围内 注,如果样液的检测响应值超出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可适当稀释后测定 在上述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下,1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标准物的参考保留时间和气相色谱质 谱 选择离子色谱图见表C,2和图c.1 如果样液与标准工作溶液的选择离子色谱图中,在相同保留时间有色谱峰出现,则根据表c.2中每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选择离子的种类及其丰度比进行确证 15
GB/I21294?2014 .2????? ?/amu ? ?? //min ? 4.59 163 194,164,135 ? 100:08:l0:06 ? 5.51 149 176,177,222 100:11:26:03 ? 149 6.77 150,191,209 100:09:07:08 ?? 7.4 149 167,205,223 100:05:04:11 ? 8.05 149 150,205,223 100:09;06;07 ? 9.26 149 150,219,237 100:09;05;09 ? 10.40 149 150.233.251 100;09;04;11 10.48 149 100:12:3106 150,206,238 ??? ?(2-?) 11.49 149 150,167,279 100:11:36:18 10 ?? 12.07 149 150,167,293 100:10:08:40 1 ? 12.22~13.37 293 418,347 100:02:06 12 ? 12.44 279 390,261 100:03:20 ?? 307 l00:05:08 13 12.66~l4.23 446,321 12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500000 000000 500000 ?/min 5.00 10.00 15.00 ?: ?(DMP); ???(BBP); ?(DEP) -?(2-?)(DEHP) ?(DPRP) ??(DNP) 10 -??(DIBP); ?(DINP); 11 ?(DBP); ?(DNoP) 12 ?(DAP); 13 ?(DIDP) ?(DHP) ?C.1?????? 16
GB/T21294一2014 C.5结果计算 试样中每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型剂含量按式(C.1)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 c×V ×D.F c.1 n 式中 -试样中邻苯二甲酸酣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ke) -试样溶液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从标准曲线读出,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试样溶液最终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样品质量,单位为克(e) 7 D.F. 稀释系数 C.6测定低限、回收率和精密度 c.6.1测定低限 本方法对纺织品中每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低限为50mg/kg c.6.2回收率 本方法每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回收率均为85%~l10% c.6.3精密度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 互独立进行的测试获得的2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2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10% 以大于这2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10%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内容: a)试样描述 b 使用的标准 e)试验结果 d) 偏离标准的差异; e)在试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fD 试验日期 17
GB/I21294一2014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纺织制品辅料和装饰部件的前处理方法 D.1试剂 D.1.1 GB/T30157一2013所列试剂 D.1.2盐酸 D.1.3三氯甲烧 D.2仪器与设备 D.2.1GB/T30157一2013所列设备 D.2.2金属切割器 D.2.3旋转式研磨机 D.2.4低温粉碎机 D.2.5液氮 D.3样品前处理 D,3.1样品制备类型 涂层样品的制备包括钮扣、拉链等附件上的表面涂层等 可触及基底材料样品的制备包括可触及 基底材料上的钮扣,拉链,饰扣、徽章等 D.3.2涂层样品的制备 用一次性刀片将表面涂层刮下,并尽可能少地刮掉金属基质或用三氧甲烧(D.1.3)将金属表面的涂 层剥离 涂层样品的前处理步骤按GB/T30157一2013执行 D.3.3可触及基底材料样品的制备 D.3.3.1金属样品 若样品被漆或类似表面涂层覆盖,则应先将涂层刮离金属基质,并尽可能少地刮掉金属基质或用三 氯甲烧将金属表面的涂层剥离;若样品没有被漆或类似表面涂层覆盖,则可直接将样品用金属切割器切 碎或用旋转式研磨机将金属研碎 称取30mg~100mg试样,精确至0.lmg,置于微波消解容器中 往装有测试样和空白的消解容器中分别加人4.5ml浓硝酸和1.5ml浓盐酸,将消解容器放置到 C的条件下保持5min,让样品冷却至 微波消解装置中,用6min升温至175C土5,并在175士5 少5min.然后从微波消解装置中取出 打开消解容器前应先在通风柜中将容器泄压 转移消解后的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10ml的水分3次冲洗消解容器,合并冲洗液于容量瓶 中,用水定容到刻度,混匀,过水相过滤膜,此液体用于1CPOES测定 D.3.3.2非金属材料 若样品被漆或类似表面涂层覆盖,则先将涂层刮离基质,尽可能少地刮掉基质;若样品没有被漆或 18
GB/T21294一2014 类似表面涂层覆盖,则可直接将样品用低温粉碎机粉碎 称取100mg一 150mg粉碎的试样,精确至 0.lmg,置于微波消解容器中 往装有测试样和空白的消解容器中分别准确加人8.0ml浓硝酸,将消解容器放置到微波消解装 置中,用20min升温至210C士5C,并在210C士5C的条件下保持10min,让样品冷却至少5" min 然后从微波消解装置中取出 打开消解容器前应先在通风柜中将容器泄压 转移消解后的溶液至50mL(或25mL)容量瓶中,用10nL的水分3次冲洗消解容器,合并冲洗 液于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到刻度,混匀,过水相过滤膜,此液体用于ICPOES测定 19
GB/I21294一2014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婉基酚(AP)含量测试方法 E.1原理 纺织品中残留的壬基苯酚、辛基苯酚用甲醇超声提取,过滤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D) 测定,采用选择离子进行确证,外标法定量 E.2试剂和材料 E.2.1除非另有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66822008规定的三级水 E.2.2甲醇 E.2.3壬基苯酚和辛基苯酚标准品;纯度>99%,各种异构体混合物 E.2.4壬基苯盼和辛基苯盼标准储备溶液;分别称取适量的每种壬基苯盼和辛基苯酚标准品,用甲醇 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标准储备液 E.2.5壬基苯酚和辛基苯酚混合标准工作溶液;根据需要再用甲醇稀释成适用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 溶液 注标准溶液在4C以下避光保存,标准储备液有效期为12个月,标准工作液有效期为3个月 E.3仪器和设备 E.3.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E.3.2超声波水浴,自带温度控制 E.3.3反应瓶:40mL具磨口塞 E.3.4容量瓶、移液管等常用玻璃器具 E.4分析步骤 E.4.1试样制备 mm×5mm 从代表性的样品上切取适量试样,用合适的方法切碎至5 n以下的小块,切碎的试样混 合均匀,称量1g(精确至0.0lg)样品置于40mL反应瓶(E.3.3)内待测 E.4.2提取 于40ml反应瓶中加人20ml甲醉(E.2.2),盖上塞子置于超声波水浴(E.3.2)中40"C下超声 30min 取出后立即将溶液用0,45m尼龙滤盘过滤,萃取液供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和确证 E.4.3测定 E.4.3.1 色谱条件 推荐的色谱条件如下 20
GB/T21294一2014 a色谱柱:HP5MS,30mX0.25mmX0.25 5Am或相当者; b 载气:氮气,纯度>99.999%; c 柱流量:1.2ml./n min; d进样方式;脉冲不分流; e 进样量:2l; f 进样口温度:300C; g色谱柱温度;初温80C(lmin),20C/min的速率升温至250C,保持1.5 mln; h)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80C E.4.3.2 质谱条件 推荐的质谱条件如下 离子源温度:230C; a b)四极杆温度:150"C; 离子化方式;EI,70eV; c d数据采集模式;选择离子监测方式,参见表E.1 表E.1王基苯酚/辛基苯酚定量和定性离子 化学品名称 保留时间/min 定量离子 定性离子 壬基苯酚 7.5~8.5 220 107,135,121 辛基苯盼 149,135,107 8.5 206 E.4.3.3测定步骤 将标准工作溶液(E.2.5)和试样溶液参插进样,用保留时间和选择离子的相对丰度定性,峰面积定 量 标准稀释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应与试样溶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尽可能接近 壬基苯酚和辛基苯盼 标准品选择离子流色谱图见图E.1和图E.2 300000 280000 260000 240000 22000o 200000 18000G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o 8000o 60000 4000o 2000o 工 3540生50.00.5D飞. .0.30g.g00.00.保留时间/minm 图E.1王基苯酚标准品选择离子流色谱图 21
GB/I21294一2014 800000o 750000o 7000000 650000o 6000000 5500000 5000000 4500000 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g 2000000 150000o 1000000 500000 .0o4.50.0o5.0G.006.50” 7.508.0o8.309.0o9.O10.0010.50保留时间/minm 3.50 图E.2辛基苯酚标准品选择离子流色谱图 E.5结果计算 试样中壬基苯酚和辛基苯酚残留量按式(E.1)计算 c×V ×D.F E.1) 式中: 一试样中王基苯刚,辛基装丽残留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Ae) 一试样游液中王基苯胎/宰基莽朋的浓度,从标准曲线该出,单位为毫克每升(me 1g/1); 试样溶液最终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7 稀释系数 D.F E.6测定低限、回收率和精密度 E.6.1测定低限 本标准测定低限为;壬基苯盼/辛基苯盼10mg/kg E.6.2回收率 本方法中壬基苯酚和辛基苯酚添加浓度为10mg/kg一1000mg/kg时,回收率为80%一110% E.6.3精密度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 互独立进行的测试获得的2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2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10% 以大于这2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10%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22
GB/T21294一2014 E.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内容: a)试样描述 使用的标准 b 试验结果; c d 偏离标准的差异; e)在试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f 试验日期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GB/T21294-2014

随着人们对服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标准GB/T21294-2014中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检验方法,以确保服装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是衡量服装材料组成的一项重要指标。按照GB/T21294-2014的规定,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成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红外光谱分析,该方法准确性高,操作简单,能够快速鉴别出各种常见纤维原料。

色牢度

色牢度是指服装材料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保持程度。按照GB/T21294-2014的规定,可以采用干、湿摩擦法、汗水染色法、耐光性测试和耐久洗涤性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色牢度检验。其中,湿摩擦法、汗水染色法和耐光性测试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尺寸变化率

尺寸变化率是指服装产品在洗涤、干燥或其他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尺寸变化情况。按照GB/T21294-2014的规定,可以通过水洗收缩率、干洗收缩率、热风收缩率等多种方法进行尺寸变化率的检验。

总之,GB/T21294-2014中规定的服装理化性能检验方法可以保证服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升消费者体验。

和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的编号:GB/T6067.5-201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共有19页,发布于2015-02-012014年第21号公告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的编号:GB/T31106-2014。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共有17页,发布于2015-08-012014年第2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