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793.5-2008采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

Safetyrequirementsforelectricalequipmentformeasurement,control,andlaboratoryuse-Part5:Safetyrequirementsforhand-heldprobeassembliesforelectricalmeasurementandtes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的编号:GB4793.5-2008采。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共有45页,发布于2009-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9.080
  • 实施日期2009-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5页
  • 文件大小1.41M

以图片形式预览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


国家标准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代替GB4793.52001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 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 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 Safetyrequirementsforeleetriealequipmentftormeasurement.control,and -Part5.Safetyrequirememtsforhandheldprohe assembliesfor laboratoryuse一 electricalmeasurementandtest (IEC61010-031:2002,IDT 2008-08-30发布 2009-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目 次 前言 范围与目的 范围 目的 1.2 鉴定 1.3 1.4环境条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1零部件和附件 电气量值 试验 3 安全术语 绝缘 试验 概述 试验顺序 基准试验条件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试验 标志和文件 标志 2 5. 警告标志 标志耐久性 5.4 文件 防电击 概述 2 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 可触及零部件的允许限值 6 防电击保护的绝缘要求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2: 介电强度试验 25 防电击保护的结构要求 防机械危险 耐机械冲击和撞击 8 刚性试验 21 跌落试验 28 8.3摆动撞击试验 28 温度限值和防止火焰的蔓延 28 概述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29 温度试验 9. 2 29 l0耐热 29 10.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完整性 29 10.2耐热 29 防流体危险 1.概述 29 29 1.2清洗 1.特殊保护的探头组件 30 30 元器件 2 21概进 30 2.2熔断器 30 2.3高完善性元器件 3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触电流的测量电路 32 3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标准试验指 37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 参考文献 图1A型和C型探头组件的示例 图2B型探头组件的示例 图3可触及零部件(见6.2)的判定和电压试验(见6.生.1)的方法 图4应用金属箱进行接触电流测量的示例 14 图5单一故障条件下充电电容量限值(见6.3.2. 15 图接触探针的防护(见6.4.) 18 图7挠曲试验 26 图8探头组件所用电缆的挠曲试验 2 图9摆动撞击试验(见8.3) 28 表1符号 表2海拔5000m内的电气间隙倍增系数 19 表3测量类别l,类别和类别的电气间隙 20 表4按6.5.2.2计算的电气间隙数值 2 表5爬电距离 22 表6基本绝缘的试验电压 214 表7按试验地点海拔高度规定的试验电压的修正系数 25 表8电缆连接的拉力 26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前 言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4793《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目前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1010-1); -第2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和手操电流传感器的特殊要求(IEC61010-2-032) -第3部分:实验室用混合和搅拌设备的特殊要求(IEC61010-2-051); -第4部分:实验室用处理医用材料的蒸压器的特殊要求(IEC61010-2-041) 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IEC61010-031); -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IEC61010-2-010) -第7部分;实验室用离心机的特殊要求(lEC61010-2-020) 注:上述部分的名称会随IEC标准名称的变化而改变 本部分为GB4793的第5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010-031:2002《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031部分 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英文版) 其技术内容、文本结构以及表达形式与 IEC61010-031:2002完全等同 为了方便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略去IEC61010-031:2002的前言和“附录D(资料性附录)定义索引”的内容 -对于IEC61010-031:2002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作为我国标准的,本部 分用我国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没有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 的国际标准,在本部分中均被直接引用 本部分是对GB4793.5一20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 头组件的特殊要求(IEC61010-2-031;1993,IDT)的修订 本部分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因此除了1.1的注提到的内容以外,本部分的使用不需要参考 GB4793.1 本部分与GB4793.5一2001相比较有较大改动;结构重新进行了编排 对一些试验方法做了更详 细的阐述: -增加了拉力试验; -增加了捻曲/拉力试验 增加了旋转挠曲试验方法等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电器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8)归口 本部分的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部分的主要起草人:王麟堪,郑旭、柳晓菁、梅恪,欧阳劲松,方晓时、王建华、张桂玲、潘长清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4793,5一2001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 安全要求第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 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 范围与目的 范围 GB4793的本部分适用于下述各类型的手持和手操探头组件,以及专业用、工业过程用、教育用相 关附件 这些探头组件用来作为一种电气现象与试验或测量设备之间的接口 它们可以被固定地安装 在设备上,也可以是设备的可拆卸附件 低压和高压非衰减探头组件(A型);非衰减探头组件直接接人的额定电压值高于交流33V有 效值、46.7V峰值或直流70V,但不超过63kV 它们既不包含有源元件,也不具备分压功能 或信号调节功能,但可能包括熔断器之类的无源非衰减元件 高压衰碱或分压探头组件(B型);衰减或分压式探头组件直接接人的二次电压的额定值高于 1kV,但不超过63kV 分压功能可以全部在探头组件内实现,或在与本探头组件一同使用的 试验或测量设备中部分地实现 低压衰减或分压探头组件(C型);衰减、分压或其他信号调节探头组件直接接人的电压额定值 高于交流33V有效值、46.7V峰值或直流70V,但不超过1kV交流有效值或1.5kV直流 值 信号调节功能可以全部在探头组件内实现,或在与本探头组件一同使用的试验或测量设 备中部分地实现 注:不在A型、,B型或C型定义的范围中探头组件,或设计成低压电网电源供电的探头组件,或包括本部分中未特 殊规定的其他特征的探头组件还需满足GB4793中其他部分的相关要求 1.2 目的 1.2.1包括在本部分范围内的各方面的内容 规定GB4793本部分的目的是要确保所使用的结构的设计和方法能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在以 下几个方面提供足够的防护 电击或电灼伤(见第6章,第10章和第11章) a) 机械危险(见第7章、第8章和第11章) b) e)过高温(见第9章); d 火焰从探头组件内向外蔓延(见第9章) 注要注意国家负责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部门可能已有规定的,现行的附加要求 1.2.2不包括在本部分范围内的各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不包括 a)探头组件的可靠性功能、性能或其他特性 b) 运输包装的有效性; e)维修(修理); d)维修(修理)人员的防护 可以预料到维修人员会相当认真地来对待各种明显的危险,但是在设计上还是要使用适当的方式来防止发生 注 意外事故,并且维修文档应指出任何残余危险 1.3鉴定 本部分也规定了通过检查和型式试验来鉴定探头组件是否符合本部分要求的方法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1.4环境条件 本部分适用于被设计成至少在下述条件下使用是安全的探头组件 a)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或如果制造商规定,海拔高度可超过2000 m; b)温度在5C40C,如果制造商规定,温度可低于5C或高于40C 温度低于31C时的最大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40C时相对湿度线性降到50% c d 适用的额定污染等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79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外壳防护等级IP代吗GB4208 GB4208 -2008,IEC60529:2001,IDT GB/T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5465.21996,idtIEcC60417;1994) GB/1692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16927.1一1997.IEC60060 1,1989,.MoD) GB/T16927.2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GB/T16927.2一1997,IEC60060-2 1994,MOD GB/T16935.3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3部分;利用涂层、罐封和换压进行防污保护 (GB/T16935,3一2005,IEC60664-3;2003,IDT) IEC60027所有部分电工用文字符号 ISO7000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大纲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4793的本部分 除另有规定外,“电压”值和“电流”值均指交流、直流,或者合成的电压或电流的有效值 凡使用“电 网电源”处均指低压供电系统(其值大于6.3.2.1中的规定值) 3.1零部件和附件 3.1.1 端子terminal 为使装置(设备)与外部导体相连而提供的一种元件 [IEV151-01-03,修订版 注:端子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接触件,因此该术语也包括插座、插针、连接器等 3.1.2 外壳enelosure 防止设备受到某些外部影响和防止从任何方向直接接触而提供的零部件 3.1.3 挡板barrier 防止从任何正常接近的方向直接接触而提供的零部件 注外壳和挡板可以提供火焰蔓延的防护(9.l. 3.1.4 探头组件pr proheasembly 用于试验或测量设备与被测或被试电路中某一点之间做暂时接触的装置 它包插电缆和为实现与 试验或测量设备连接的工具 注:见图1及图2,探头组件的示例及其零部件功能的说明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图例 典型的接头:; 探针; 探头体; 连接到设备上 鳄鱼夹; 参考接头 BNC接头; -附件的举例 图1A型和C型探头组件的示例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mmD还s 图例 探针 连接到设备; -参考接头; 挡板; 探头体的手持区 图2B型探头组件的示例 3.1.5 探针prohetijp 探头组件中与被测或被试点连接的零件, 3.1.6 参考接头refereneeconnector 把试验或测量设备中的参考点(通常是功能接地端子)连接到被测或被试电路参考点的装置 3.1.7 工具tool 为帮助人来执行某种机械功能而使用的,包括钥匙和硬币在内的外部装置 3.2电气量值 额定(值)rated(vaue) 通常由制造厂针对元器件、装置或设备达到某一工作状态而给出的量值 [[IEV151-04-03]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3.2.2 额定值rating -组额定值和工作条件 [EV151-04-04] 3.2.3 工作电压workingvoltage 当设备正常使用时,绝缘上持续出现的最高电压 注:开路条件和正常工作条件均要考虑 3.3试验 3.3.1 型式试验 ypetest 针对特定的设计,为证明该设计和结构是否能满足本部分的一项或多项要求而对设备的一台或多 台样品或设备零部件)进行的试验 注:这是对IEV151-04-15定义的扩充,以便既包括设计要求又包括结构要求 3.4安全术语 3.4.1 零部件的)可触及accessible(ofapart) 当按6.2的规定能用标准试验指或试验针触及到的 危险带电hazardoIslive 在正常条件或单一放障条件下能使之发生电击或电灼伤(对正常条件适用的数值见6.3.1,对在单 故障条件下被认为是适用的更高的数值见6.3.2) 3.4.3 高完善性highintegrity 不易出现会引起危险险情的故障;高完善性的部件被认为是在进行故障条件下的试验时不易出现 不合格 3.4.4 保护阻抗pr protectiveimpedanee 元器件、元器件的组件或基本绝缘和限流或限压装置的组合,当其连接在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 带电零部件之间时,其阻抗、结构和可靠性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提供的防护程度达到本部分的 要求 3.4.5 正常使用 n0rmaluse 按使用说明或按明显的预期用途的说明进行的操作,包括待机 注,多数情况下,正常使用也指正常条件,因为使用说明书会瞥告用户不要在非正常条件下使用设备 3.4.6 正常条件 normalcondition 防止危险的所有防护措施均完好无损的条件 3.4.7 单一故障条件singlefaultconditiom 防止危险的一个防护措施发生失效的条件或可能引起某种危险而出现一个故障的条件 注:如果某个单一故障条件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另一个单一故障条件,则这样的两个故障被认为是一个单一故障 条件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3.4.8 操作人员operator 按设备的预期用途来操作设备的人 注;操作人员应为这一目的而接受适当的培训 3.4.9 责任者responsiblebody 负责设备的使用或维护和确保操作人员得到足够培训的个人或组织 3.4.10 潮湿场所wetlacatiom 可能存在水或其他导电液体,而且由于人体与设备之间的潮湿接触或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潮湿接触 而可能使人体阻抗减小的场所 3.4.11 危险hazard 潜在的伤害源(见1.2). 3.5绝缘 3.5.1 基本绝缘basieinsulation 其失效会引起电击危险的绝缘 注:基本绝缘也可用于功能绝缘的目的 3.5.2 附加绝缘spplementaryinsulationm 除基本绝缘以外施加的独立的绝缘,用以保证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3.5. 双重绝缘doubleinsulationm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3.5.4 加强绝缘reinforcedinsulation 其提供防电击能力不低于双重绝缘的绝缘 注,加强绝缘可以由儿层不能像附加绝缘或基本绝缘那样单独进行试验的绝缘构成 3.5.5 污染polutionm 会导致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降低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电离气体)的附加的外来物质 3.5.6 污染等级pollutiondegree 为了评价电气间隙而规定的下述微环境的3个污染程度之- 3.5.6.1 污染等级1 无污染或只有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该污染无不利影响 3.5.6.2 污染等级2 通常仅有非导电性污染,但偶尔也会由于凝聚作用而短时导电 3.5.6.3 污染等级3 导电污染或干燥的非导电污染由于凝聚作用而变成导电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3.5.7 电气间隙elearanee 两个导电零部件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 3.5.8 爬电距离eleepagedistanee 两个导电零部件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IEV151-03-37] 试验 概述 本部分中的所有试验均是在探头组件或其零部件的样品上进行的型式试验 这些试验的唯一目的 是要检验设计和结构是否能确保符合本部分的要求 对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探头组件和分组件,在整个设备的型式试验期间不必再重复进行试验 如果探头组件包含多种探头类型(见1.1),则应根据其应用要求对每种类型进行试验 应通过所有适用的试验来检验是否符合本部分要求,但如果对探头组件的检查确能证明肯定能通 试验在下面条件下进行 过某项试验,则该项试验可以省略 基准试验条件(见4.3); a b 单一故障条件(见4.4 注1:如果探头组件的环境条件的额定范围超过1.4中的规定,则制造商要确保(例如,通过试验要求的适当更改或 附加试验)仍然满足本部分的安全要求 注2:如果当进行符合性试验时,某个所施加的或测得的量值(如电压)的实际值由于有误差而存在不确定性,则 -制造商要确保施加的值至少是规定的试验值 -试验部门要确保施加的值不大于规定的试验值 注3:已经进行过型式试验的探头组件,可能由于试验而造成的剩余应力的影响而不再适合其预期功能 为此,探 头组件在出厂后不再(例如,由责任方)对其进行型式试验 4.2试验顺序 除本部分另有规定外,试验顺序可以任选 在每项试验后应仔细检查被试探头组件 如果对试验 的结果持有怀疑,怀疑若试验顺序颠倒,任何前面的各项试验是否能够通过,则前面的这些试验应重复 进行 故障条件下的试验会损害设备,因此这些试验可以放在基准试验条件下的试验之后 4.3基准试验条件 4.3.1环境条件 除本部分中另有规定者外,试验场所应具有下述环境条件(但与1.4中的环境条件不冲突). a)温度:15C35C 相对湿度:不超过75% b e)大气压力:75kPa106kPa 无箱冻、凝露、渗水、淋雨和目照等 d 探头组件的状态 除另有规定者外,每项试验应在组装好的供正常使用的探头组件上、且在4.3.3一4.3.9规定的最 不利的组合条件下进行 如果由于尺寸或质量原因不能对整个探头组件进行一些特殊的试验,则允许对分组件进行试验,只 要经过验证证明组装好的探头组件能符合本部分的要求即可 4.3.3探头组件的位置 探头组件处于正常使用时的任一位置,且任何通风不受阻挡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4.3.4 附件 由制造商建议的或提供的、与受试探头组件一起使用的附件和操作人员可更换零部件可连接或不 连接 4.3.5盖子和可拆除的零部件 不用工具就能拆除的盖子和零部件可拆除或不拆除 4.3.6输入和输出电压 输人和输出电压,包括浮地电压,应将其调到额定电压范围内的任何电压上 4.3.7控制件 操作人员能手动调节的控制件应被设置在任何位置,由制造商在探头组件上标注的禁止组合设置 的情况除外 4.3.8连接 探头组件应按其预定用途进行连接或不连接 4.3.9工作周期 短时或间歇工作的探头组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的规定,以最长的一段时间工作和以最短的一段 时间恢复 4.4单一故障条件下的试验 4.4.1概述 应按下面要求: 检查探头组件及其电路图通常能判断是否有可能引起本部分含义内的危险和因此是否应施加 a 的故障条件; b 除非能证明某个特定的故障条件不会引起危险,否则应进行各项故障试验; c 探头组件应在基准试验条件的最不利的组合下见4.3)工作,对于不同的故障,这些组合条件 可以有所不同在进行每一个试验时应记录这些组合条件 4.4.2故障条件的施加 故障条件应包括4.4.2.1一4.4.2.4规定的故障条件 这些故障条件一次只能施加一个,并应按最 方便的顺序依次施加 不能同时施加多个故障,除非这些故障是施加某个故障后引发的结果 在每一次施加故障条件后,探头组件或零部件应能通过4.4.4的适用的试验 4,4.2.1短时或间歇工作的探头组件或零部件 如果在单一故障条件下可能导致探头组件或零部件连续工作,则应使其连续工作 4.4.2.2输出 应将B型和C型探头组件的各个输出短路 一次短路一个 4.4.2.3电路和零部件之间的绝缘 电路和零部件之间的绝缘.对低于针对基本绝缘规定量值的绝缘应将其短路.以检查是否能防止火 焰的蔓延 注;检查防止火焰蔓延的替换方法见9.1 4.4.2.4元器件 B型和C型探头组件的元器件(高完善性元器件除外)应做短路或开路试验,选择较为不利者 4.4.3试验持续时间 应使探头组件一直工作到所施加故障产生的结果不可能再有进一步的变化为止 每项试验通常限 定在1h以内,因为单一故障条件引发的二次故障通常就在那段时间内显现出来 如果在1h结束时, 有迹象表明最终可能产生电击,火焰蔓延或人身伤害的危险,则试验应一直继续到出现这些危险中的任 个,或将试验持续到最长4h. 如果因熔断器的断开而使某个故障中断,而且如果熔断器不在约1s内动作,则应测量在相关故障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条件下流过熔断器的电流 为了确定电流是否达到或超过熔断器的最小动作电流以及熔断器动作前的 最长时间,应利用熔断器的预飞弧时间/电流特性来进行判定 通过熔断器的电流是会随时间函数而变 化 如果在试验中电流未达到熔断器的最小动作电流,则应使设备工作一段对应于最长的熔断时间或 应使设备连续工作4.4.3的第一段规定的时间 4.4.4施加单一故障条件后的符合性 4.4.4.1施加单一故障后,通过下面的测量来检验电击防护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进行6.3.2中的测量来检验可触及导电零部件是否变成危险带电,6.1.1中允许的除外; a b)通过对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进行电压试验来检验绝缘是否还有一重保护 电压试验按照6.6 中的规定(不进行潮湿预处理)用对应于基本绝缘的试验电压来进行 4.4.4.2通过测量探头组件的外表面温度来检验温度防护是否符合要求 在最高额定环境温度时外表面的温度不得超过105C 该温度是通过测量表面或零部件的温升并加上最大额定环境温度来确定的 4.4.4.3通过将探头组件放在白色薄棉纸包裹的软木材表面上,探头组件上包上纱布来检验着火蔓延 的防护是否符合要求 熔融金属、燃烧的绝缘物、带火焰的颗粒等不得滴落到放置探头组件的表面上, 而且棉纸或纱布不得炭化、灼热或起火 如果熔融材料不可能起火,而且如果操作人员在触摸探头组件 之前很容易判断需将其断电并进行冷却,则绝缘材料的熔化应忽略不计 4.4.4.4按第7章一第1l章的规定来检验其他危险保护要求是否合格 标志和文件 5.1标志 5.1.1概述 探头组件应标有符合5.1.2一5.2规定的标志 适用于整个探头组件的标志不得标在操作者不用 工具就能拆卸的零部件上 量值和单位的文字符号应符合Ec6o027中的规定 图形符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但符号无尺寸 如果在表1设有适用的符号,则只要在附加文件中对这些符号做了解释,就可以在探头组 和颜色要求 件上使用任何其他图形符号(见5.4.1). 如果在零部件上不可能标注所要求的所有标志,则可使用表1中的符号10,并且应在文件中包含 必要的信息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表1符号 序 符 号 标准 说 明 GB/T5465.2(5031 直流 GB/T5465.2(5032 交流 GB/T5465.2(5033 交直流 三三相交流 5 GB/T5465.2(5017 接地端子 GB/T5 等电位 5465,2(5021 回 GB/T5465.2(5172)全部由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保护的零部件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表1(续 号 序 符 标 说 准 明 小心,电击危险 GB/T5465.2(5041小心,烫伤 Iso7000 小心,危险(见注1) 10 注l;要求制造商说明在标有该符号的所有情况下都必须查阅文件,见5.4.1 注2:无尺寸或颜色要求(见5.1.1) 5.1.2标识 每个探头组件和探头组件的可分离配套零部件,应至少标有如下内容: a)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名称或注册商标 b 另外对于B型和C型探头组件,还应标出探头组件或零部件的型号或名称或其他识别的 方法 如果探头组件被设计成仅用于设备的特定型号,则应对这一方面作出清楚表述,并通过探头组件上 的标记或附加文件来识别该特定设备或型号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1.3熔断器 对含有可由操作人员更换的熔断器的探头组件,应标记所有必要的详细信息以供操作人员正确更 换熔断器,包括电压额定值和分断能力(熔断器在最大额定电压下能安全切断的最大电流) 如果操作 人员必须根据特殊应用选择一个熔断器,则应在探头上标记表1中的符号10,并应在文件中包含这些 必要信息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1.4端子和操作装置 如果对安全是有必要的话,则应对端子,连接器和控制件给出其用途的指示,包括操作顺序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1.5由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保护的零部件 全部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保护的零部件应标记表1的符号7 局部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保护的零部件,不得标记表1的符号7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1.6额定值 探头组件的额定值应标记如下信息 在测量类别I见6.5.2)的范围内用于测量的探头组件,应标记对地额定电压和表1的符号 a 1o[见5.4.3)和g)] b 在测量类别I、类别和类别见6.5.2)的范围内用于测量的探头组件,应标记对地额定电 压和相关测量类别 测量类别标记应为所采用的“CATI”,“CATI”或“CATN” 注,测量类别标记也可采用"类别l”,"“类别”或“类别” 探头组件的标记最好应位于探头体上,还应标记电压属性(a.c.,d.c.等),除非电压标记既适用有 效值也适用直流值 如果预期把参考接头与超过6.3.1.1规定的电压值的点进行连接,应标记其电压 额定值,最好标记在连接器上 10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仅对于A型探头组件,应标记探头组件的最大额定电流和对地的最大额定电压 在规定仅与具有 高阻抗输人或限流输出的设备共同使用的探头组件上,不必标记最大额定电流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2警告标志 在探头组件准备作正常使用时警告标志应清晰可见 如果为了保持探头组件提供的防护而需要操作人员去查阅说明书,则应对探头组件标记表1的符 号10 如果警告标志适用于探头组件的某个特定部分,则标记应标在该特定部分上或标在其附近 如果使用说明书说明,操作人员可以使用工具接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是危险带电的零部件,则 应标有警告标志,说明必须在接触前使探头组件与危险带电电压隔离或断开危险带电电压,或者如果在 使用说明中有相关信息则可使用表1的符号10 除非零部件的加热状态从探头组件的功能来看是明显的否则,对易于触及的零部件以及由9.1允 许的超过9.2温度限值的零部件,应用表1的符号9标记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标志耐久性 符合5.1.25.2要求的标记,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持清晰可辨,并能耐受制造商规定的清洁剂 的影响 通过目视检查,以及通过对探头组件外部标志进行下述耐久性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用布沾上规 定的清洁剂如果没有规定,则沾上异丙醇),用手不加过分压力地擦拭30s 在上述处理之后,标志仍应清晰可辨,粘贴标牌不得出现松脱或卷边 文件 5.4.1概述 为了安全目的,应随同探头组件提供至少含有下述内容的文件 a)技术规范 使用说明 b) e)可从其获得技术帮助的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名称和地址 d)5.4.2一5.4.4规定的信息 如果适用,警告语句和对标记在探头组件上的警告符号所做的清楚的解释应在文件中给出,或者应 将其永久、清晰地标在探头组件上 特别是应给出一段叙述,说明在标有表1的符号10的所有情况下 需要查阅文件,以便弄清潜在危险的性质以及必须采取的任何应对措施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4.2额定值 文件应包含最大电压,额定电流(适当的)以及探头组件设计给定的环境条件范围的说明(见1.4和 4.1中的注1)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4.3操作 使用说明应包括 a)操作控制件及其用于各种操作方式的标识 b与附件和其他设备互连的说明,包括指出适用的附件、可拆卸零部件和任何专用材料 间歇工作限值的规定(如适用); D 本部分所要求的和在探头组件上使用的符号的解释; 消耗材料更换的说明 如果要求在探头组件上进行标记,则应给出相关测量类别的定义(见5.1.6); g对于预定在测量类别I范围内使用的探头组件,应给出警告以避免这类探头组件用于其他测 ll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量类别,并应在文件中给出详细的额定值,包括额定瞬态过电压; h 清洁说明,如必要(见11.2) 应使责任者认识到,如果不按制造商规定的方法来使用探头组件,则可能会损坏探头组件所提供的 防护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5.4.4维护 对责任者为安全目的而需要涉及的预防性维护和检查应给出足够详细的说明 制造商应规定出只能由制造商或其代理机构才能检查或提供的零部件 对所使用熔断器的额定值和特性应作出说明(见5.1.3). 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防电击 概述 探头组件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应保持防电击,其可触及零部件不得出现危险带电 见6.3) 通过按6.2的规定和6.3的测量,然后通过6.4~6.7的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6.1.1例外 如果由于操作原因对下列零部件不能做到既要防止可触及又要防止危险带电,则允许这些零部件 在危险带电时,操作人员在正常使用中是可触及的: 预定要由操作人员更换的零部件如熔断器),它们在更换期间可能是危险带电的,但只有标有 a 符合5.2的警告标志的才是可触及的 D)探针,如果它们满足6.4.4中的要求 6.2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 除能明显看出者外,判定零部件是否可触及应按6.2.1和6.2.2的规定来进行 除有规定者外,对 试验指(附录B)和试验针不得施加作用力 如果用试验指或试验针能接触到这些零部件,或者如果打 开不认为是提供适当绝缘的盖子能接触到这些零部件,则认为这些零部件是可触及的(见6.4,注1) 如果在正常使用时操作人员预定会采取使零部件增加可触及性的任何操作使用或不使用工具), 则应在6.2.1和6.2.2的检查前采取这样的操作 这样操作的例子包括: a)移开盖子 D 调整控制件; c)更换消耗材料 d)拆除零部件 图3给出了判定探头组件的可触及零部件的方法 1- 图例 探针附件 探针; 探头体; 连接器; 与设备的接头 a 探头组件的零部件 图3可触及零部件(见6.2)的判定和电压试验(见6.4.1)的方法 12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知 图例 连接器 b完全装配好的探头组件[见6.2和6.4.1a] 即知 使零部件装配到刚刚保持电气接触时,用试验指尽可能接触连接处 c部分装配的探头组件[见6.2和6.4.1b] 如 图例 刚性试验指(见图B.1) F H 潜在危险带电零部件 d 未装配的探头组件的零部件[见6.2和6.4.1e] 图3(续) 6.2.1 一般检查 在每一个可能的位置上施加钞接式试验指(见图B.2) 如果规定可以施加力,则施加刚性试验指 见图B.1),同时能加所规定的力 随加的力应通过试验指的指尖能加,以避免出现模人或橇开的动 作 实验对所有的外部表面进行 预调控制件的开孔 将直径3mm的金属试验针插人预定需要用改锥或其他工具来触及的预调控制件的孔 试验针以 个可能的方向插人该孔 插人深度不得超过从外壳表面到控制轴距离的三倍或100mm,取其较 每 小者 可触及零部件的允许限值 3 6. 为确保可触及零部件不危险带电,在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试验地之间,或在同一探头组件上任意两 13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其电压、电流不得超过6.3.1正常条件下的限值,也不得超过6.3.2单一故障条 件下的限值 对探头组件的测量应按照图4进行 在以下元器件的周围包裹金属箔 探头体" a) 士20 b) 电缆上长150mm:= mm的部分:; c)连接器 额定电压施加到探针(I),依次将电路(2)连接到包裹着金属箔的零部件上(2a,2b,2c,等等),采用 附录A中合适的测量电路来测量接触电流 测量可接触电压 如果电压低于6.3.1或6.3.2的限值(适用时),则不必测量可接触电流值和电 容值 如果电压超过该值,则应测量电流值和电容值 图例 探针; -接触电流测量电路(见附录A; 2a 连接到紧包住手持或手操零部件的金属箱; 2b -连接到紧包住接头的金属箱 2e -连接到紧包住电缆的金属箔见6.4.3); 最大额定电压; 不与设备连接 图4应用金属箔进行接触电流测量的示例 6.3.1正常条件下的值 在正常条件下有关量值超过6.3.1.1,6.3.1.2和6.3.1.3的限值即被认为是危险带电 6.3.1.1电压 电压限值为有效值33V和峰值46.7V,或者直流值70V 对于规定在潮湿场所使用的探头组件,电压限值为有效值16V和峰值22.6V,或者直流值35V 6.3.1.2电流 如果电压超过6.3.1.1中的一个值,则电流限值是: 当用附录A中的图A.1测量电路测量时,对正弦波电流为有效值0.5mA,对非正弦波或混合 a 频率电流为峰值0.7mA,或者直流值2mA 如果频率不超过100Hz,可以用图A.2的测量 电路;对规定在潮湿场所使用的探头组件,用图A.生的测量电路 o 当用图A.3的测量电路时,有效值70mA,这一限值涉及较高频率下可能的灼伤 6.3.1.3电容 如果电压超过6.3.1.1中的一个值,则电容量限值是: 对电压小于或等于峰值15kV或直流15kV,电荷为45C; a 14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对电压大于峰值15kV或直流15kV,贮存能量为350m D 6.3.2单一故障条件下的限值 在单一故障条件下有关量值超过6.3.2.1,6.3.2.2和6.3.2.3即被认为是危险带电 6.3.2.1电压 电压限值为有效值55 V和峰值78V,或者直流140V 对规定在潮湿场所使用的探头组件,电压限值为有效值33V和峰值46.7V,或者直流70V 6.3.2.2电流 如果电压超过6.3.2.1中的一个值,则电流限值是 a)当用图A.1测量电路测量时,对正弦波电流为有效值3.5mA,对非正弦波或混合频率电流为 蜂值5mA,或者直流值15mA 如果频率不超过100Hz,可以用图A.2的测量电路;对规定 在潮湿场所使用的探头组件,用图A.4的测量电路; 当用图A.3的测量电路时,有效值500mA,这一限值涉及较高频率下可能的灼伤 b) 3 6.3.2. 电容 如果电压超过6.3.2.1中的一个值,则电容量限值为图5中的限值 10 10 10 101 10 10 1o 10 图例 正常条件; 单一故障条件 图5单一故障条件下充电电容量限值(见6.3.2.3 15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防电击保护的绝缘要求 应采用下面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措施来防止可触及零部件成为危险带电: a)基本绝缘; D)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e外壳或挡板; d 保护阻抗 e)阻抗 可触及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应满足6.5的要求和6.4.1一 6.4.4的适用要求 注1出于安全目的所需要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可通过测量来检查 注2:出于安全目的所需要的固体绝缘,可通过施加表6中对应于工作电压的试验电压来检查 固体绝缘所要求的 厚度可通过它必须承受的试验电压来确定 局部放电试验可能也是合适的见IEC60664-1[4们) 迷3,在机械和热应力条件下,为了满足第了章,第8章和第9章的要求,可能需要提高绝缘要求 在试验或测量过程中不打算由操作人员手持或手操的零部件除外,对操作人员不用工具就能移除 的绝缘套或绝缘套管,不认为提供了所要求的防电击保护(见注4). 注4:例如,不认为可伸缩的绝缘套管为手持零部件提供了足够保护 唯一可接受的情况是,需要把这些套管连接 到设备的场合,而这些设备未配有可充分满足绝缘类型的连接器洲子 按照6.4.16.4.6的规定和6.6的电压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6.4.1连接器 在探头组件上所使用的连接器的绝缘、可触及零部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满足a)e)的要求 a)完全装配的连接器 用来连接探头组件与试验或测量设备并且连接后非手持的连接器,至少应通过基本绝缘 使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隔离 对用来连接探头且可以手持的连接器不适用 完全装配的在测量和试验时需手持的连接器,以及在探头组件与试验或测量设备间可互 换的连接器,应通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使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隔离 通过目视检查和测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进行6.6的电压试验和6.2中规定的可触及零部件的 判定来检验是否合格 b)部分装配的连接器 部分装配的连接器的可触及零部件,应通过基本绝缘使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隔离 通过6.6中适用于基本绝缘的电压试验来检查是否合格,试验电压施加在探针与试验电极之间,试 验电极的形状和尺寸与图B.1中标准试验指端相同 试验电极应无外力地施加于尽可能接近连接器 的危险带电零部件处,连接器的装配应恰好保持电气连接[见图3c)] 未装配的连接器 c 未装配的连接器的危险带电零部件应是不可触及的 1) 排式连接器的未装配集成插座的危险带电零部件应该具有按基本绝缘计算出来的爬电距 2 离和电气间隙,使其与可触及零部件隔离 如果保护阻抗所使用的所有元器件是高完善性的,则c)的要求不适用于锁定或螺丝固定型的连接 器和由保护阻抗限制接触电流的探头组件连接器 通过如下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对于带电电压不高于交流1kV或直流1.5kV的连接器的可触及性检查,应按照6.2的规定 a 来判定 对于带电电压高于交流1kV或直流1.5kV的连接器的可触及性检查,试验电压施 加在探针与电极之间,电极的形状和尺寸与图B.1中标准试验指端相同,电极应尽可能靠近 危险带电零部件[见图3d] 试验电压应为探头组件额定电压的1.25倍 16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b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6.6的电压试验和根据6.2中规定的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 6.4.2除连接器以外的手持零部件 测量或试验时由操作人员手持或手操探头组件的零部件,应通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使其与可能 成为危险带电的零部件隔离 通过目视检查和测量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以及通过6.6中的电压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其中电压 试验是在两端点间进行:如下a),b)中的一个为一端,如下),d),e)、f)中的一个为另一端 a)紧包住手持或手操部分的金属箱; 紧包住电缆的金属箔,长150mm士20mm(见图4); D c)探针,试验电压基于探头组件的额定电压; D 仅适用于B型)手持区域包裹的导电部分,试验电压基于正常使用时导电部分的最大工作电 压,但试验电压不低于500V; 仅适用于B型)参考接头的导体与连接器的导体相连,该连接器用于连接探头组件与试验或 测量设备 试验电压基于探头组件的最大额定电压除以分压比,但试验电压不低于500V; f 仅适用于C型)额定电压值高于6.3.1.1的电压限值的参考接头的导体 试验电压基于参考 接头的最大额定电压 注;对覆盖在非危险带电零部件(例如参考接头)上的绝缘进行电压试验是为了确认绝缘的完整性,而不是为了强 加附加要求 6.4.3 电缆 应规定电缆在正常使用时的最大电压和电流的额定值 基于以下值,通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使 电缆导体与手持表面隔离 a)对于A类探头组件,125V或探头组件的最大额定电压,选较大值; b) 对于B类探头组件,500V或探头组件的最大额定电压除以分压比,选较大值 e)对于C类探头组件,125V或探头组件的最大额定电压除以分压比,选较大值 通过目视检查和测量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进行6.6中的电压试验(不进行潮湿预处理)来检验是否 合格,电压试验时用金属箔紧包住电缆,包裹的长度为150mm士20mm 6. 4.4探针 如6.1.1许可的那样,探针也可能危险带电,应装上挡板,以降低接触探针的危险性,并应给出挡板 的限值范围指示,在使用中如果超出该限制范围接触探头体可能有危险 探针和挡板手持侧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达到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所规定的值 图6a)列 举了几种带挡板的探头组件,并标明了适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装有弹簧的可压式探头[见图6b)]没有挡板是可以接受的,只要 a)弹簧装置的作用防止操作人员接触危险带电零部件; b 在操作人员操作该装置时需要接触的最近表面与探针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增加 45 mm的防护距离 需要手指在沿夹子的轴向约90°的方向施加压力的绝缘鳄鱼夹和类似夹子[见图6e)],如果以触摸 指示体标明了操作人员安全接近的界限,则不设挡板是可以接受的 在挡板或触摸指示体和夹子尖端 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满足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 除了外部钳口是绝缘的鳄鱼夹的零部件外,探针的外露导电部分长度不得超过19mm[见 图6e)ii)] 注:推荐使用更短的外露长度 通过目视检查和测量来检验是否合格 17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图例 探针; 爬电距离(沿表面); 3 电气间隙(空气中); -探头体的手持区; 挡板 a)挡板的防护 图例 探针; 6.5中规定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附加防护距离 操作部分; -弹簧可压式探头组件的手持区域 b距离的防护 形 图例: 接近界线的指示夹子的两侧或周围); 金属钳口; 3-绝缘; -绝缘金属钳口 c)鳄鱼夹的示例 图6接触探针的防护(见6.4.4) 6.4.5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组成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部分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满足6.5中适用的要求 外壳应满足 6.7.2的要求 组成加强绝缘的固体绝缘应能通过6,6中加强绝缘的电压值的电压试验 18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应按照6.5,6.6和6.7.2的规定来检验是否合格 如果可能的话,双重绝缘两个部分应分开进行 试验;否则要作为加强绝缘来进行试验 安全所需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通过测量来检验 6.4.6保护阻抗 为确保可触及导电零部件在单一故障条件下不会成为危险带电,保护阻抗应是一种合适的高完善 性单一元器件(见12.3) 元器件、导线和连接件的额定值应与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这两者相适应 通过目视检查,以及在单一故障条件下(见4.4.2.1),通过6.3的测量来检验是否合格 6.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6.5.1~6.5.5中作出规定,以使能承受在探头组件预定要接人的系统上出 现的过电压 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也考虑了额定环境条件和探头组件中安装的或制造商说明书中要 求的保护装置 对于内部无空隙的模制零部件,包括对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内部各层,没有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 要求 通过目视检查和测量来检验是否合格 在确定可触及零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绝缘外壳 的可触及表面被认为如同在能用标准试验(见附录B)指触及到的该可触及表面任何地方包有金属箔那 样是可导电的 均匀结构按照6.5.1.1的规定来检验是否合格 6.5.1一般要求 6.5.1.1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被规定成要承受可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与探头组件连接的电路中出现的,由外部事件(例 如雷击或开关过渡过程)引起的,或者由与探头组件连接的设备运行引起的最大瞬态过电压 如果瞬态 过电压不可能发生,则电气间隙按最大工作电压来规定 电气间隙值取决于: -所要求的绝缘类型(基本绝缘,加强绝缘等); 电气间隙的微环境污染等级 在所有情况下,污染等级2的最小电气间隙是0.2mm,污染等级3的最小电气间隙是0.8mm 对于均匀结构可采用减小的电气间隙,因为空气间隙的介电强度取决于间隙内电场的形状以及取 决于间隙的宽度 在均匀结构中,导电零部件的形状和配置应确保使它们之间存在均匀的或接近均匀 的电场条件 因此,这种导电零部件之间减小的电气间隙是可以接受的 对均匀结构减小的电气间隙不能规定出具体数值,但是它可以通过介电强度试验来试验 该介电 强度试验是一种交流峰值试验或直流试验,使用针对适用于非均匀结构的电气间隙所规定的电压(见 表6).试验地点海拔高度的修正系数见表7 如果设备被规定成能在高于2000m的海拔高度上工作,则其电气间隙要乘以从表2查得的系数 该系数不适用于爬电距离,但是爬电距离始终应至少等于电气间隙的规定值 表2海拔5000m内的电气间隙倍增系数 额定工作海拔高度 倍增系数 2000 l.00 20013000 1.14 30014000 1.29 4001一5000 1.48 19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6.5.1.2爬电距离数值 对于两个电路之间的爬电距离,要使用施加在两个电路之间的绝缘上的实际工作电压(见表5) 爬电距离采用线性内插值是允许的 爬电距离始终应至少等于电气间隙的规定值 如果计算所得的爬 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则爬电距离应加大到电气间隙的数值 对其涂层满足GB/T16935.3的A类涂层要求的印制线路板,使用污染等级1的数值 对加强绝缘,爬电距离应是基本绝缘规定值的两倍 爬电距离按附录c的规定测量 6.5.2测量电路 测量电路在测量或测试期间承受来自与其相连接的电路的工作电压的瞬态应力 当测量电路用来 测量电网电源或与其直接连接的电路时,瞬时应力可以通过在其进行测量时位于设施范围中的位置来 估计 当测量电路用来测量任何其他电信号时,用户必须考虑瞬态应力,以确保瞬态应力不超过该测量 设备的能力 在本部分中,将探头组件电路划分为下述测量类别 测量类别为适用于在低压设施的源端处进行的测量 注1;例如,电表,在初级过流保护装置上 和 文波控制单元上的测量 测量类别皿为适用于在建筑物设施中进行的测量 注2;例如,在配电板,断路器上、布线上,包括电缆、汇流条上.接线盒上、开关上,固定设施的输出插座上、,工业用设 备上以及其他设备上,例如与固定设施永久连接的驻立式电动机上的测量 测量类别I为适用于在直接与低压设施连接的电路上进行的测量 注3:例如,在家用电器上、便携式工具上和类似设备上的测量 测量类别I为适用于在不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上进行的测量 注4:例如,在不由电网电源供电的电路上和做了特殊保护由(内部)电网电源供电的电路上的测量 在后一种情况 下,瞬态应力是各不相同的,鉴于这个原因,5.4.3g)要求将该种设备的瞬态耐压能力告知用户 6.5.2.1电气间隙数值 测量类别I,类别皿和类别的电气间隙在表3中作出规定 表3测量类别I,类别皿和类别的电气间隙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探头组件连接的电网电源的相线 测量类别 测量类别 中线的最高标称电压,交流或直流 IN 皿 mm mm mm mm mm mm 50 0.04 0.1 0.1 0.3 1,5 0,5 0.5 1.5 1.5 50100 0.1 3.0 >100<15o0 0.5 1.5 1.5 6.0 3.0 3,0 >150<300 1.5 3.0 5.5 3.0 5.9 10.5 >300<600 3.0 5.5 5.9 10.5 14.3 14 >6001000 5.5 0.5 14.3 24.3 6.5.2.2测量类别I的电气间隙数值 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按下列公式确定 电气间隙=D十F(D一D 式中 D和D. -取自表4的电气间隙; 20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如果仅由1.2×504s的脉冲组成,可适用于最大电压U的电气间隙; D D. 如果仅由没有任何瞬态过电压的峰值工作电压U、 组成,可适用于最大电压U的电 气间隙; 最大电压(U.)是最大峰值工作电压U 加上最大瞬态过电压U,; 系数,按下列公式之一确定: 如果0.2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表5爬电距离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工作电压 印制线路板上 其他电路 有效值或 污染等级 污染等级 直流 mmmm mm mm mmm mm 10 0.025 0.04 0.08 0.40 1.00 12.5 0,025 0.04 0.09 0.42 1.05 16 0.025 0.04 0.10 0.45 1.10 0. 0,025 0.11 1.20 2 0.04 .48 w.0 25 0.025 0.125 .25 0.04 0. 0.025 0.04 0.14 1.30 0.025 4 0. 6 C.56 ,40 .0 0.025 0.04 0.18 0.60 .0 63 0.040 0.063 0.63 0.20 80 0.67 .70 0.063 0.l0 0.22 0.71 100 0.10 0.16 0.25 .O 5 25 0.16 0.25 0.28 .90 0.40 0.32 160 0.25 0.80 2.00 200 40 0.63 0. 0.42 1.00 2 0 250 0.56 l.00 0.56 1.25 3.20 320 0.75 1.60 0.75 1.60 4.00 400 1.0 2.0 1.0 2.0 5,0 . 6.3 500 2.5 2.5 1.3 630 1.8 3.2 1.8 3 2 8.0 2. 2." 800 4.0 10.0 4.0 1000 3.2 5.0 3.2 5.0 12.5 4.2 4.2 250 6.3 6.3 16 600 8.0 8,0 20 5.6 5.6 7. 7.5 10.0 25 2000 10.0 12.5 0.o 2500 0.0 12.5 32 2. 10 3200 12.5 16 0 0 20 I0 4000 50 5 25 5000 63 2 32 6 300 80 " s2 8000 100 0 0 s0 125 10000 50 6 663 0 12500 156 80 63 80 G8 16000 20o 80 100 20000 80 100 250 25000 100 100 125 315 125 160 125 160 40o 32000 125 40000 160 200 160 200 500 0o 50 200 250 625 50000 63000 250 320 250 320 790 22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6.6介电强度试验 6.6.1参考试验地 参考试验地是电压试验的参考点,它是下面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零部件,如果是一个以上的零部件 则要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任何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但对因未超过6.3.1的规定值而允许触及的任何带电零部件除外 a 对6.1.1的例外允许危险带电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也不包括在内 b)外壳的任何可触及绝缘部分,在除端子以外的每一个地方要包上金属箱 对试验电压小于或 等于交流峰值10kV或直流10kV时,从金属箔到端子的距离要不大于20mm,对于更高的 电压,该距离要达到能防止飞弧的最小值; 控制件上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可触及零部件,包上金属箱或压上软导电材料 6.6.2潮湿预处理 为确保探头组件在1.4的潮湿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在6.6.4的电压试验前,应进行潮湿预处理 在预处理期间探头组件不工作 如果6.6.1要求包上金属箱,则要在完成潮湿预处理和恢复后包上金属箱 能用手拆除的电气元器件、盖子及其他零部件要拆除,并与主机一起进行潮湿预处理 预处理要在潮湿箱中进行,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为92.5%士2.5%,箱内空气温度保持在40C士 在加湿之前,探头组件要处在42C士2C环境中 通常是在进行潮湿预处理之前,将其保持在该 温度下至少4h 箱内的空气要搅动,且箱子的设计要使得凝露不致滴落在探头组件上 探头组件在箱内保持48h,在取出探头组件后应使其在4.3.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恢复2h,非通风 探头组件的盖子要打开 6.6.3试验的实施 6.6.4规定的试验要在潮湿预处理后恢复时间结束时的1h内进行并完成 试验期间探头组件不 工作 如果在两个电路之间或某个电路与某个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彼此是连接在一起的,或彼此是不 隔离的,则在它们之间不进行电压试验 与被试绝缘并联的保护阻抗要断开 在组合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见6.4),对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所规定的电压可 能会加在不必承受这些电压的电路零部件上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零部件在试验期间可以 断开,或者对要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路零部件可以分开进行试验 6.6.4电压试验 进行电压试验要采用表6中规定的电压值,不得出现击穿或重复飞弧 电晕效应和类似现象可忽 略不计 对固体绝缘,交流试验和直流试验是可任选其一的试验方法,绝缘只要通过这两种试验之一即可 在进行试验时,电压应在5s或5s以内逐渐升高到规定值,使电压不出现明显的跳变,然后保持5s 为简便起见,可选择交流试验,或为避免容性电流可以选择直流试验 对均匀结构(见6.5.1.1)的电气间隙进行试验时,要采用表6针对非均匀结构所规定的电气间隙 值来规定交流电压、直流电压或以峰值电压表示的峰值脉冲电压进行试验 脉冲试验是GB/T16927规定的1.2/504s的试验,每一极性至少3个脉冲,间隔时间至少1s 如 果是选择交流试验或直流试验,则对交流试验,试验的持续时间至少应为三个周期,或者对直流试验,则 应为每一极性10s持续时间,施加三次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试验值是表6中对基本绝缘试验值的1.6倍 注1在对电路进行试验时,可能难以将对电气间欧的试验和对固体绝缘的试验分开进行 注2:试验设备的最大试验电流通常要加以限制,以避免由于试验而发生危险和由于试验不合格而损坏设备 23
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注3:设法观察绝缘材料内部的局部放电也许是有用的见IEC6027o[3] 注4,试验后要让意释放储存的能量 表6基本绝缘的试验电压 脉冲试验的峰 交流电压 交流电压峰值 脉冲测试的峰 交流电压 交流电压峰值 50/60Hz 值电压 50/60Hz 值电压 有效值 电气间隙 有效值 电气间脉 50/6oHz 50/60H2 1.2/50 1.2/50 或直流电压 或直流电压 mmmm mm 0.010 330 230 330 16,5 4000 7600 0700 0.025 440 310 440 17.0 4300 7800 l000 17.5 0.040 520 370 520 14700 8000 1300 0.063 600 426 600 8200 1600 18.0 15000 I9 806 500 12100 70o 15800 0.1 8600 0.2 1140 88o 16 620 400 9000 12700 25 0.3 1310 710 010 10800 15300 19900 站 0.5 1550o 840 1200 12600 17900 8 106o 1500 心 400 20400 95o 500 14 0 2 9 330 1880 700 16200 22900 440 s 32900 2.0 3100 690 2400 17900 25300 sa 27 2.5 3600 1960 2770 36000 19600 700 s5 .0 4070 2210 3130 39000 21200 30000 6n 4510 2 450 3 470 22900 32300 3.5 42000 G5 4930 3790 24500 34 600 268o 45000 4.o .5 5330 47 2900 4100 900 26100 36900 5720 3 110 4400 50900 27700 39100 .0 s0 .5 53700 6100 3320 690 29200 41300 ss 6500 3520 4970 30800 43500 6.o 56610 O 6800 371o 525o 59400 32300 45700 6.5 s5 7.o 3900 5510 47900 7200 62200 33800 00 7.5 7500 4080 5780 65000 35400 50000 38400 54200 8.0 7800 4300 6030 70500 20 8.5 8200 4400 6300 76000 41300 58400 30 9.0 8500 460o 6500 4420o 62600 81300 4800 9,5 8800 6800 0 86600 47100 66700 10.0 9100 4950 7000 91900 50000 70700 160 0.5 9500 5200 7300 97100 52800 74700 9 900 400 7600 102300 55600 78700 170 l.0 80 1. 10300 5600 7900 107400 58400 82600 2.0 190 5800 86500 10600 8200 112500 61200 20o 1l000 6000 8500 117500 63900 90400 12.5 3.0 21o 1400 6200 8800 122500 66600 94200 11 6400 9000 127500 800 69300 98000 3.5 20 1.0 9300 230 132500 72000 102000 12100 6600 4.5 12 6800 240 13730o 500 9600 74700 106000 15.0 12900 7000 9900 250 142200 77300 109400 5.5 13200 7200 10200 264 149000 81100 115000 16.o 1360o 7400 10500 注:允许采用试验电压的内插值法 214
GB4793.5一2008/IEc61010-031;2002 表7按试验地点海拔高度规定的试验电压的修正系数 对应试验电压范围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试验地点海 拔高度/ 27V<0<60oV 35MGB4793.5一2008/IEcC61010-031;:2002 通过目视检查和采用6.7.4.1一6.7.4.3的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在试验后 a)电缆不应有损坏 b)电缆的绝缘部分不应断裂或撕破,并且在套管中的位移不得超过2m mm c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应减小到低于6.5的适用值; 电缆应通过6.6的电压试验(不进行潮湿预处理》. dD 注出于试验目的,准备一个专门的探头样品可能是有用的,该探头的生产各个环节都与要检验的探头一样,但不 进行焊接 6.7.4.1拉力试验 探头体或设备或连接器应夹紧以防止其移动,并且所有焊接的连接牢靠 电缆应承受恒定轴向拉 力,持续时间1nmin,拉力值如下: a)对探头体和锁紧连接器,采用表8中的值 b)对于非锁紧连接器,采用表8中的值或使连接器断开所需轴向拉力值的4倍,取其较小者 表8电缆连接的拉力 导体的横截面积(a/ 拉力 mm a<2.5 36 2.5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实验室用混合和搅拌设备的特殊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实验室用混合和搅拌设备的特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实验室用混合和搅拌设备的特殊要求的编号:GB4793.3-2008采。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实验室用混合和搅拌设备的特殊要求共有8页,发布于2009-09-01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的编号:GB4793.6-2008采。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共有12页,发布于2009-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