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833-2020

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40V/336VDCpowersystem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forinformationandtelecommunic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8833-2020。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共有30页,发布于2021-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00
  • 实施日期2021-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0页
  • 文件大小2.09M

以图片形式预览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8833一2020 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 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40V/336VDCpowersystemteehniealrequirementsandtest ethodsforinformationandtelecommunication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8833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组成与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22 检验规则 2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整流器额定输出电流对应的额定输出功率参考值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系统配置 26 附录C资料性附录)系统供电架构应用指南
GB/T38833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集团公司、移动 通信集团公司、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 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有限公司深 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 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 .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背飞飞、朱益波、余斌、齐曙光、侯福平、李玉异、刘郑海,彭广香、朱关峰 谢凤华,朱莉,刘水旺、李典林、衣斌、谢拥华、黄詹江勇、潘哲毅、戎攀、叶子红、王金贵、王雪楠胡盛 杨平,颜昔平,蒋正东,马玉山
GB/T38833一2020 信息通信用240Vy/336V直流供电 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7622002 标准电流等级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部分试验方法 T GB 2423.2一2008 试验B:高温 GB T 2423.3一201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2423.10一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 T GB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 T 3859,2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2部分;应用导则 T GB GB/T3873一198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5169.16201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w水平与垂直火 焰试验方法 GB/T9254一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240V/336VDCpowersupplysystemforinformation teeommniceatiom and 标称电压为240V或336V,可用于信息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 3.2 悬浮工作方式sspendedmode 系统直流输出的正将负极均不直接接地的工作方式
GB/T38833一2020 3.3 绝缘监察 insulationmonmitoring 对直流输出与地的绝缘性能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性能降低 当发生故障或绝 缘性能劣化时发出告警 3.4 软启动sofstart 整流器从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过程的平滑启动方式 3.5 恢复时间reeoverytine 直流输出电压与直流输出整定值之差绝对值超出稳压精度范围处开始,恢复至小于或等于并不再 超过稳压精度处的时间 3.6 启动冲击电流inrushstartingcurent 模块开启时电网对整流器输人电容充电的电流 注由于x.Y电容造成的尖峰电流(其脉冲较窄,一般小于0.5ms)不计为冲击电流 3.7 loadefrect 负载效应 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输人电压,因负载变化而引起的输出电压波动的效应 3.8 源效应soureeffect 在额定输出电流(额定负载)的情况下,因输人电压变化(在允许满载输出的输人电压范围内)而引 起的输出电压波动的效应 组成与分类 4.1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交流配电部分、整流器、,蓄电池组、直流配电部分、监控单元,绝缘监察单元等组成 4.2产品系列 4.2.1直流输出标称电压 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标称值为:240V,336V 4.2.2整流器额定输出电流 电压标称值为240V的整流器输出电流额定值系列:5A、10A、20A、30A、40A、50A、80A、 100A 电压标称值为336V的整流器输出电流额定值系列:15A,25A,30A、37.5A,50A,62.5A,75A 整流器在最高输出电压下应能输出额定电流值 整流器额定输出电流对应的额定输出功率参考值参见附录A 注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生产标称值系列以外的产品 4.3系统容量 每个独立的供电系统容量宜不大于2400A
GB/38833一2020 4.4系统配置 应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系统配置,系统配置可参见附录B 5 技术要求 5.1环境条件 5.1.1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一5C一十40C 储运温度范围:一40C十70C 5,1.2相对湿度范围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0%(40C士2C). 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40C士2C). 5.1.3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应不超过1000m 若超过1000m时,应按照GB/T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 5.1.4振动 系统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55Hz、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 5.2交流输入 5.2.1系统输入电压额定值及变动范围 三相电压额定值为380V,允许变动范围为323V~418V 单相电压额定值为220V,允许变动范围为187V~242V 5.2.2系统输入频率及变动范围 输人频率及变动范围为50Hz士2.5Hz 5.2.3系统输入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输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5.3直流输出 系统输出标称电压为240V/336v,其变化范围见表1 表1电压变化范围 系统输出电压可调范围 受电端子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 240V 200V288v 192~288V 280V一400V 260V一400V 336V 系统运行时,正常工作电压应根据蓄电池浮充、均充电压的技术参数确定,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
GB/T38833一2020 充或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可在系统输出电压范围内调整 5.4直流配电 5.4.1配电电压范围 系统配电的额定工作电压应与表1中的最高工作电压范围相适应 5.4.2直流配电设备电流额定值 配电设备的直流电流额定值宜从GB/T7622002表1中的标准电流等级选取 5.4.3供电架构 应根据业务对可靠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供电架构,可参考附录C系统供电架构应用指南 5.4.4直流配电屏内电压降 直流配电屏内电压降不应超过1.0V 5.4.5直流输出极性标识 直流输出极性应清晰明确 5.5整流器 5.5.1输入功率因数 当输人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器的输人功率因数应符合表2要求. 表2整流器输入功率因数 输人功率因数 负载率 I类 类 100% 0.99 0.95 70% 0.98 e0.93 50% 0.98 0.93 30% 0.95 0.90 5.5.2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当输人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器的输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应符合表3要求 表3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畸变率 输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负载率 1类 I类 100% <5% <8% 70% <7% <13% 50% 8% <15% 30% 15% 20%
GB/T38833一2020 5.5.3整流器效率 当输人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器的效率应满足表4要求 表4整流器效率 效率 负载率 1类 I类 100% >94% >92% 70% >95% >93% 50% 95% 93% 30% 94% 93% 5.5.4整流器稳压精度 不同交流输人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各种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 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士0.6%. 5.5.5峰-峰值杂音电压 整流器直流输出端在0MHz一20MHz频带内的峰-峰值电压应不大于输出电压标称值的0.5% 5.5.6 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士0.5% 5.5.7源效应(电网调整率 不同交流输人电压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 的士0.1% 5.5.8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 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As,其超调量应 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土5% 5.5.9开关机过冲幅度 由于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 5.5.10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 由于启动引起的输人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人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人电流峰值的150% 5.5.11软启动时间 软启动时间(从上电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宜为3s10s、 5.5.12温度系数(1/C) 相对于20C环境温度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C时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
GB/T38833一2020 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士0.02% 5.6系统技术要求 5.6.1输入功率因数 不同负载率时系统的输人功率因数应满足表5的要求 表5系统输入功率因数 输人功率因数 负载率 I类 类 100% >0.99 >0.95 70% >0.98 >0.93 506 0.98 >0.93 30% 0.95 0.90 5.6.2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不同负载率时系统的输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应满足表6的要求 表6系统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输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负载率 I类 l类 100% 5% 10% 70% <7% 13% 50% 8% 15% 30% <15% 20% 5.6.3系统效率 不同负载率时系统的效率应满足表7的要求 表7系统效率表 效率 负载率 !类 】类 100% 93% 91% 70% >94% >92% 50% 94% 92% 30% >93% >92% 5.6.4直流输出稳压精度 不同交流输人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情况下,系统稳压精度应优于士1.0%
GB/T38833一2020 5.6.5均分负载(并机工作)性能 系统中整流器应能并联工作,并且当负载为50%100%额定输出电流时,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 在监控单元正常工作时,均流不平衡度应不大于输出额定电流的士5% 当监控单元异常时,系统输出 不会中断,其不平衡度应在额定输出电流的士10%以内 当单个整流器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系统不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应能更换异常 的整流器 5.6.6休眠功能 系统宜具有整流器休眠工作模式,依据不同负载率自动关闭部分整流器,使系统工作在高效率区 间,该功能出厂设置应为关闭 噪声 5.6.7 系统正常工作时,电源系统音响噪声应不大于70dB(A). 5.7蓄电池管理 5.7.1系统宜接人不少于2组蓄电池组 5.7.2系统应具备对蓄电池均充及浮充状态进行手动和自动转换功能 5.7.3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均浮充充电时,应具有限流充电功能,并且限流值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 5.7.4如系统中配有铅酸蓄电池,应能根据铅酸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对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补 偿,浮充电压应能按一3mv/(c单体)-7mV/(c 单体)自动调节 5.8绝缘监察 5.8.1系统应具备绝缘监察功能,应对总母排的绝缘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宜对每个分路的绝缘状况进 行监测 5.8.2绝缘监察装置应具备与监控模块通信功能,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电阻下降到设定值时, 应能显示接地极性并及时、可靠地发出告警信息 5.8.3绝缘电阻设定值应在15kQ50k之间,240V直流电源系统缺省值为28kn,336V直流电 源系统缺省值为38kQ 5.8.4绝缘监察装置本身出现异常时不应影响直流回路正常输出 5.9保护 5.9.1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 系统应能监视输人电压的变化,当电压值过高或过低达到设定保护值时,系统应自动关机保护,应 能发出告警;当输人电压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5.9.2 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系统交流输人为三相时,应具有缺相保护功能 5.9.3交流输入过流及短路保护 系统交流输人过流及短路保护要求如下 系统交流输人宜配置交流断路器保护;
GB/T38833一2020 b 整流机柜交流总输人宜配置交流断路器保护 每个整流器的交流输人应配置交流断路器保护; c d 过流及短路保护应按系统额定功率时的电流进行配置,各级配电应满足级差配合要求 5.9.4直流输出过压,欠压保护 系统直流输出电压的过,欠电压值可根据用户要求设定 当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达到其设定值 时,应能自动告警 过压时,应能自动关机保护,故障排除后,应手动恢复工作 欠压时,系统应能自动 保护告警 5.9.5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 系统应具有过流及短路自动保护功能,过流或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能人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5.9.6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 系统直流输出限流保护功能分两种形式 a 系统直流输出电流的限流范围可在其额定值的20%~l10%之间调整,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 值时,系统以限流值输出; b 如系统采用恒功率整流器,当系统直流输出功率达到恒功率值时,系统应以限功率方式输出 5.9.7温度过高保护 系统应具有过温保护功能 当系统温度超过过温保护点时,系统应能自动保护;当温度下降到恢复 点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 5.10防雷与接地 5.10.1防雷 系统交流输人端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流脉冲(8/204s、15kA)的冲击 5.10.2接地 系统各部分外壳、所有可触及的金属零部件与接地装置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Q 5.,11监控及告警 5.11.1监控应具备RS232或S485等标准通信接口,并提供各种告警信息输出端子 交流配电部分监控内容如下 5.11.2 逼测:三相输人电压,三相输人电流(可选); a b) 遥信;输人过压/欠压,缺相(可选),频率过高/过低(可选),输人过流(可选),进线断路器状态 可选)输出断路器/开关状态(可选),浪涌保护器状态(可选). 5.11.3整流器监控内容如下 遥测:整流器输出电压、输出电流; a b 遥信;各整流器工作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整流器故障/正常,整流器风扇故障,整流 器温度过高; 遥控;开/关机 5.11.4直流配电部分监控内容如下 遥测:输出电压,总负载电流,分路电流值(可选),蓄电池充、放电电流 a
GB/38833一2020 b 遥信:输出电压过压/欠压,蓄电池熔丝(断路器)状态,均充/浮充/测试,分路熔丝/开关状态, 绝缘故障/正常,电池温度过高 5.11.5系统应具有声光告警功能 监控模块故障或退出情况下,系统应可维持默认输出电压值输出, 对负载正常供电 5.11.6告警信息记录应不低于500条,断电后告警信息应可继续保存 5.12安全要求 5.12.1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柜内两带电导体之间,带电导体与裸露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表8规定的最小电 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要求 表8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U mm mm U63 3.0 3.0 63GB/T38833一2020 5.12.6产品的防护等级 系统机柜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中的IP20的规定 5.12.7直接触电防护 系统内交流或直流裸露带电部件,应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裹等措施,防 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 5.13电磁兼容要求 5.13.1传导骚扰限值 产品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GB/T9254-2008中第5章的电源端子和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的 相关规定 5.13.2辐射骚扰限值 产品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GB/T9254一2008中第6章的辐射骚扰限值的相关规定 5.13.3静电放电抗扰度 系统机柜应能保护产品抵御静电的破坏,应能承受GB/T17626,2一2018中第5章的试验严酷等 级为3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5.14系统设备外观与结构 设备机架面板应平整,镀层应牢固漆面应匀称,所有标记、标牌应清晰可辨,应无剥落、锈蚀、裂痕、 明显变形等不良现象 电源机柜结构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散热 5.15可靠性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源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5×10'h;整流器的MTBF应 不小于1×10h 试验方法 6 6.1试验条件 6.1.1试验的环境条件 除另有说明,各项试验均应在下述环境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15C35C; a) b)相对湿度;20%80% 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1.2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 通电前被测系统应与环境温度平衡; a 10
GB/38833一2020 b 按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系统进行预热 6.2交流输入试验 6.2.1输入电压变动范围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aa 示波器 电流表 电流表 电能质量分析仪 图1系统试验线路图 b 调节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调节交流输人电压,慢慢提升至系统关 机,记录此时系统输人电压最高值; 恢复输人电压至额定值,重新启动系统,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调 节输人电压,降低至系统输出降容,记录此时系统输人电压最低值 6.2.2输入频率变动范围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a b 调节被测系统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调高系统 输人频率至系统关机,记录此系统最高输人频率值 调节被测系统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降低系统 输人频率至系统关机,记录此系统最低输人频率值 6.2.3输入电压总谐波畸变率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a b 当输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时,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 查系统工作情况 1
GB/T38833一2020 6.3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范围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a b)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110%额定值,负载电流为5%额定值,调节输出电压下限值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85%额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调节输出电压上限值 6.4直流配电屏内电压降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2接好试验电路; a 电池组 图2直流配电部分压降试验图 从直流配电部分的蓄电池端子到直流配电部分的负载端子之间通过放电回路100%额定电 b 流,测量其蓄电池端子至负载端子之间的电压降 当蓄电池容量无法满足100%额定电流条件时,试验步骤如下: 测量从系统母排到蓄电池组回路100%负载时的系统电压U与蓄电池端子电压UB; ) 2) 计算出蓄电池回路压降U=UM-U; 3)调节负载端直流负载,负载电流为100%额定电流时,测量系统电压U与负载端子电 压U; 4 计算出负载回路压降U=Uw-U; 5)最终得出U=U十AU 6.5直流输出极性标识检查 目测检查直流极性的标识 6.6整流器试验 6.6.1输入功率因数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12
GB/T38833一2020 分流器 示波器 电能质量分析仪 图3整流器测试基本原理图 b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0%,50%、70%和 100%额定值; 分别读取并记录三相功率因数值 注,测试前整流器已在额定情况下稳定工作至少5” min 6.6.2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输人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1%); a b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0%、50%、70%和 100%额定值; 分别读取并记录三相输人电流339次谐波畸变率值 6.6.3整流器效率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b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0%,50%、70%和 100%额定值; c 根据直流输出电压电流的乘积计算出被测系统的直流输出功率 d 读取被测整流器的交流输人有功功率,按式(1)计算出效率 ×100% P 式中 效率; P 直流输出有功功率,单位为瓦特(w); 交流输人有功功率,单位为瓦特(w P 注整流器在上述工况下额定工作5min后进行测试 13
GB/T38833一2020 6.6.4稳压精度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b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额定值,测量直流 输出电压并记录;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分别为85%、100%、110%额定值,负载电流分别为5%、,100%额定值,对组 合后6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 d 按式(2)计算出被测模块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稳压精度 U.- ×100% 2 u= u 式中: o 稳压精度 U 在b)条件下测得的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单位为伏特(V); U 在c)条件下所测出数据中与整定值偏差(正偏或负偏)最大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 (V). 6.6.5峰-峰值杂音电压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在被测系统直流输出端,即图3示波器位置用示波器进行测试,其带宽 a 20MHz 选择示波器适当量程,扫描速度低于0.5s;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 b 读取并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最大峰-峰值 c 6.6.6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输人电压为额定值,负载电流为50%额定值,以此时直流输出电压值作 b) 为整定值; 调节负载电流分别为5%、100%额定值,对2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 c 根据测试的记录数据按式(3)计算出被测整流器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负载效应 d U.a(Ua U .(3 ×100% 式中 -负载效应指数; U 负载功率为5%额定值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U 负载功率为100%额定值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U -在b)条件下测试的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单位为伏特(V. 6.6.7源效应(电网调整率)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b)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输人电压为额定值,负载电流为l00%额定值,以此时直流输出电压值 14
GB/T38833一2020 作为整定值; 调节输人电压分别为85%,110%额定值,对2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 d 根据测试的记录数据按式(4)计算出被测整流器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源效应 U-U ×100% 7s Un 式中 源效应指数; 外 U 输人电压为85%额定值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输人电压为110%额定值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Ua U 在6.6.7b)条件下测得的直流输出电压憋定值,单位为伏特(V) 6.6.8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4接好试验电路; a b)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额 定值 突变负载电流,使负载电流从额定值的25%-50%-25%和50%-75%-50%进行阶跃式变 化,变化频率为100Hz,用数字存储示波器的适当量程观察被测整流器直流输出电压的时间 变化波形,从中计算电压幅度超过稳压精度范围的超调量及恢复时间 直流电流 测试装置 K25 K50 K25 交流数字 电压表 25%额定 25%额定 509%(75%6 可训阻性 可调阻性 额定可调 负载 负载 阻性负载 图4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试验电路 6.6.9开关机过冲幅度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b 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以 此作为整定值; 反复3次对被测整流器进行开关机的操作,用数字存储示波器适当量程观察直流输出电压的 时间变化波形,从中计算出直流输出电压的过冲幅度 6.6.10启动冲击电流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15
GB/T38833一2020 b 启动整流器时用存储示波器配合电流取样装置分别测量输人冲击电流峰值与稳定工作后的输 人电流峰值; 对被测整流器反复进行3次启动,相邻两次间隔2min,记录启动冲击电流最大值 c 注:由于电磁干扰(EMI)电路所产生的104s级以内的冲击电流不考虑 6.6.11软启动时间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b)整流器输人额定电压,输出额定电流,记录由给出输人电压开始到输出电压爬升到240V 336V或以上时为止的时间 6.6.12温度系数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被测整流器放置恒温箱中,按图3接好试验电路 a) b)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憋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 值 控制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恒温20C士1C至被测整流器平衡稳定工作后,测量并记录 此时直流输出电压值为整定值 控制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变化至工作温度下限士1C变化平均在5min内不大于 C/min),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恒温2h至被测整流器平衡稳定工作,测量并记录被测整流器 直流输出电压值; 控制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从下限上升(上升至0C时保持30min,变化平均在5min内不大于 C/min),变化至工作温度上限士!C,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恒温2h至被测整流器平衡稳定 工作,测量并记录被测整流器直流输出电压; 按式(5)和式(6)计算出被测整流器在温度下降与上升时的温度系数a ×100% (5 a下 100% 6 a 式中 工作温度下限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单位为伏特(V); u 工作温度下限值(一5C); 20C; to 工作温度上限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工作温度上限值(40C). 6.7系统技术要求试验 6.7.1系统输入功率因数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a D)调节系统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0%、50%,70% 和100%额定值; 16
GB/T38833一2020 分别读取系统输人三相功率因数值 c 注:测试前整流器已在额定情况下稳定工作至少5min. 6.7.2 系统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aa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输人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1%). 调节系统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0%、50%、70% b 和100%额定值; 分别读取系统输人三相电流谐波畸变率值 6.7.3系统效率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a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b)调节系统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0%,50%、70% 和100%额定值; 根据系统直流输出电压,电流的乘积计算出被测系统的直流输出功率; c 读取被测系统的交流输人有功功率,按式(1)计算出效率 d 6.7.4系统直流输出稳压精度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a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额定值,测量系统 b 直流输出电压并记录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分别为85%、,100%、110%额定值,负载电流分别为5%、,100%额定值,对组 合后6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 按式(7)计算出被测系统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稳压精度 U -U ×100% = 7 式中: 系统稳压精度; ou U所测出数据中与整定值偏差(正偏或负偏)最大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 U 在b)条件下测得的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单位为伏特(V) 6.7.5均分负载(并联工作性能)试验 并联工作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定点:在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时,逐台开启被测模块,调节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此时调节 a 负载电流为每台的75%额定值,并以此为定点; b 各台调节完毕后,开启所有模块使总负载电流分别为50%、100%额定值,测量并记录总负载 电流及各台模块分配电流; 按式(8)计算出被测系统均分负载不平衡度 =(I一I/I×100% =(I2一I/I×100% 8 o =(I,一I./I6×100% 17
GB/T38833一2020 式中 o、o,o 各台模块均分负载不平衡度; 各台模块分配电流,单位为安培(A); 模块额定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 6.7.6 系统休眠功能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检查系统整流器数量不少于3个 a b) 开启休眠功能,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调整负载,目测整流 模块根据负载变化是否关闭或开启 6.7.7系统音响噪声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1接好试验电路; a D)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调节负载电流为100%额定值 c 用声级计在被测系统正面1m,设备的二分之一高度处进行测量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应不做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 值相差在3dB(A)~10dBA)之间时应根据表9做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dB(A) 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按以上测量 表9背景噪声相差值 差值 3dB(A 4dB(A)一5dB(A 6dB(A)~10dB(A -3dB(A -2dB(A 1dB(A 修正值 6.8蓄电池管理功能检查 试验步骤如下 通过监控系统设置并转换蓄电池组的均浮充状态后,分别测量充电电压,测试其是否能够自动 a 或手动转换均浮充状态; 通过监控系统调节充电限流值,用电流表验证其充电电流值是否在限流值以内 b 通过监控系统检查温度补偿系数是否可设置 c 6.9绝缘监察功能试验 6.9.1检查绝缘监察装置中绝缘告警整定值 6.9.2对于240V直流供电系统.将绝缘告警整定值设置为28kn,分别在直流系统单极、双极接人不 同阻值的电阻,观察绝缘监察装置动作响应情况及绝缘电阻值 6.9.3对于336V直流供电系统.将绝缘告警整定值设置为38kQ,分别在直流系统单极、双极接人不 同阻值的电阻,观察绝缘监察装置动作响应情况及绝缘电阻值 6.9.4关闭或开启绝缘监察装置,观察直流回路输出情况 6.10保护功能 6.10.1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试验 分别调整输人电压为过压和欠压值,检查系统动作情况 18
GB/38833一2020 6.10.2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试验 模拟交流输人缺相,检查系统动作情况 6.10.3交流输入过流与短路保护试验 目测是否配置相应的保护装置 6.10.4直流输出过欠压保护试验 分别调整输出电压为过压和欠压值,检查系统动作情况 6.10.5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试验 调节直流输出电流,使系统进人过流状态,检查系统动作情况 使直流输出短路时,检查系统动作情况 6.10.6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值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额定值; a b) 调节负载电流至限流点或输出功率至恒功率值,检查被测系统动作情况; 减小负载电流恢复至额定值范围内,检查被测系统动作情况 6.10.7温度过高保护试验 模拟环境温度或模块内温度超过系统设定值,检查系统动作情况 6.11防雷与接地试验 6.11.1防雷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值为出厂整定值 aa 断开负载设备,并在输人端由雷击发生器发出电流脉冲(8/20 b 从s、15kA)的冲击电流; 试验后检查设备工作情况 c 6.11.2接地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使用数字微欧计、凯尔文电桥等微电阻测量仪器,按微电阻测量仪器测量接线方法(双线或四 a 线),测量线主接线端接主保护接地端子;测量线另一端依次接前、后可活动的门(板)及门板 的拉手、钮子、钥匙锁等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 记录测量过程中接地电阻最大值 b 6.12监控及告警试验 6.12.1监控功能试验 在遥控开,关机接口上分别送人相应信号时,系统应能进行开机.关机 在遥控均允泽充工作接口 上分别送人相应信号时,系统应能进行工作状态转换 检查系统的遥测,遥信功能 19
GB/T38833一2020 6.12.2告警功能试验 任一保护功能动作时,检查系统告警信号 6.13安全要求试验 6.13.1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试验 检验5.12.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用测量工具测量规定部位的最小间隙 6.13.2绝缘电阻试验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1000V的测试电压,对被测系统交流电路对地、直流电路对地、交流电路 对直流电路进行测试 6.13.3抗电强度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a 被测系统应在进行完绝缘电阻试验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抗电强度的试验 b)交流电路对地,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直流电路对地之间施加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2000V 的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的2800V直流电压; c 试验电压从小于一半最高幅值处逐步升高,达到规定电压值时持续1 min 注:抗电强度试验前断开跨接在测试点之间的所有防雷/防浪涌装置,且不安装任何整流器、监控单元等 6.13.4接触电流试验 调节交流输人电压、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 按GB4943.1一2011中图 2A、图2B要求连接测试仪表,测量被测电源系统交流输人电源中性线对保护接地端的漏电流 6.13.5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针对系统所用的印刷电路板(PCB)依据GB/T5169.16一2017中第8章进行试验 a b) 塑胶导线按照GB/T19666一2005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c 其他绝缘材料依据GB/T5169.16一2017中第8章进行试验 6.13.6防护等级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使用直径12mm,长80mm的校验指检查是否与危险部件有足够的间隙; a b)检查直径12.5mm的球形物体试具是否能够完全进人壳内 6.13.7直接触电防护检查 检查系统内交流或直流裸露带电部件,是否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裹等措 施,防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 6.14系统电磁兼容性试验 6.14.1传导发射限值试验 按GB/T9254一2008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 20
GB/38833一2020 6.14.2辐射骚扰试验 按GB/T9254一2008中第10章的规定进行 6.14.3静电放电抗扰性试验 按GB/T17626.2一2018中第5章第8章的规定进行 6.15系统外观检查 检查系统的外观 6.16环境条件试验 6.16.1 低温试验 6.16.1.1低温贮存试验 -2008中“试验Ab”的要求进行 产品无包装,不通电 试验温度为 试验方法按GB/T2423.1 一40C士3C,试验持续时间为2h 6.16.1.2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d”的要求进行 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 度为一5C士3C,试验持续时间为2h 6.16.2高温试验 高温贮存试验 6.16.2.1 试验方法按GB/T2423.2一2008中“试验Bb”的要求进行 产品无包装,不通电 试验温度为 70C士2C,试验持续时间为2h, 6.16.2.2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423.2一2008中“试验Bd”的要求进行 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 度为40C士2C,试验持续时间为2h 6.16.3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423.3一2016中“试验Cab”的要求进行 产品无包装,试验严酷等级为;温度 0C士2C,相对湿度(93士3)%,试验持续时间为48h 6.16.4振动或运输试验 将无包装不通电的设备按GB/T2423.10一2019中“试验FC”进行试验;频率为10Hz55Hz,振 幅为0.35mm、x、Y、Z三个轴线各扫频循环5次 或按GB/T3873一1983中A10“公路运输试验”的 规定进行试验 振动或运输试验后检查外观结构,要求机壳不变形,机架平整,垂直度良好,面板间隙均匀,无掉漆、 磕碰、划痕现象,无零部件松动,操作机械失灵,接插件松动等 21
GB/T38833一2020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分100%检验和抽检两种,可根据情况任选一种 具体检验项目见表10. 7.3型式检验 7.3.1连续生产的产品,一般1年进行一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应做型式检验 产品停产一个周期以上又恢复生产; a b 转厂生产再试制定型;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 c d 产品投产前鉴定或质量监管机构提出 7.3.2型式检验的试验项目及判定见表10. 表10检验项目及判定 不合格类型 出厂检验 型式 试验 序号 项目 要求 检验 方法 00%检验 抽样 系统输人电压变动范围 5.2.1 6.2.1 系统输人频率变动范围 5.2.2 6.2.2 系统输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5,2.3 6.2.3 直流输出 5.3 6.3 直流配电屏内电压降 5.4.4 6.4 5,4.5 直流输出极性标识 6.5 输人功率因数 5.5.l 6.6.1 输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5.5.2 6.6.2 效率 5.5.3 6.6.3 10 稳压精度 5.5.4 6.6.4 峰-峰值杂音电压 11 6.6.5 5,5,5 12 5.5,6 6.6.6 整流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 器 13 5.5,7 6.6.7 源效应(电网调整率 14 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 5,5.8 6.6.8 6.6.9 15 开关机过冲幅度 5.5,9 16 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 5.5.10 6.6.10 7 软启动时间 5.5.ll 6.6.l1 温度系数(1/ 18 5.5.12 6,6.12 22
GB/T38833一2020 表10(续 不合格类型 出厂检验 型式 试验 序号 项目 要求 检验 方法 100%检验抽样 19 5.6.4 6.7.4 直流输出稳压精度 o 5.6.5 6.7.5 20 系统技均分负载(并机工作)性能 术要求休眼功能 21 5.6.6 6.7.6 22 噪声 5.6.7 6.7.7 23 蓄电池管理功能 5.7 6,8 6.9.2 24 5.8.2 绝缘监察装置保护功能 6.9.3 绝缘 6.9.2 25 5.8.2 绝缘监察与报瞥信号功能 监察 6.9.3 6.9.2 26 5.8.3 绝缘整定值 6.9.3 21 交流输人过、欠电压保护 5.9.1 6.10.l 28 三相交流输人缺相保护 5.9.2 6.10.2 5.9.3 交流输人过流及短路保护 29 6.l0.3 保护 6.10.4 30 5.9.4 直流输出过、欠压保护 功能 37 5.9.5 6.10.5 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 32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 5.9.6 6.10.6 33 温度过高保护 5.9.7 6,.10." 34 防雷 5.10.1 6.l1. 接地 35 5.10.2 6.l1,2 36 5.11 6.12. 监控 37 5.11 6.12.2 告瞥 38 5.12. 6.13.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39 绝缘电阻 5.12.2 6.13.2 安全 40 抗电强度 5.12.3 6.13.3 要求 4 系统接触电流 5.12.4 6.13.4 材料阻燃性能 42 5.12.5 6.13.5 5.12.6 6.13.6 安全产品的防护等级 43 要求直接触电的防护 44 5.12.7 6,.13,7 传导骚扰限值 45 5.13.1 6,14.1 电磁 辐射骚扰限值 46 5.13.2 6.14.2 兼容 47 静电放电抗扰度 5.13.3 6.14.3 48 系统外观 5.l4 6.15 23
GB/T38833一2020 表10(续 不合格类型 出厂检验 型式 试验 序号 项目 要求 检验 方法 100%检验抽样 6.16.1.1 低温贮存试验 49 5.1 6.16.1.2 50 低温工作试验 5,5.4 51 高温贮存试验 6.16.2.1 环境 5,5.5 试验高温工作试验 52 6.16.2.2 53 恒定湿热试验 5.1 6.16.3 冲击,振动试验 5 5. 6.16.4 注“o"表示检验项目对应的不合格类别;“、/"表示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时应进行的检验项目 7.3.3型式检验按GB/T28292002中表2判别水平I的一次抽样方案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 取,数量为2台 产品质量以不合格数表示,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应符合表11规定 表11RQL及判定数值表 不合格分类 类 类 1 ?. 37 RQL及判定数值 40[C2; 120[2; 0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在产品的适当位置应有标志,其内容应符合有关以下规定 产品应有永久性标识,标明产品型号、名称注册商标、生产单位、出厂年月.机号 安全标识应符合GB4943.12011中1.7的要求 8.1.2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上应有标志并符合GB/T191规定 8.2包装 产品包装应防潮、防振,并应符合GB/T3873一1983规定 产品随带文件 产品合格证; a 产品说明书; b) 装箱清单; c d 其他技术资料 8.3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应有遮篷,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等 8.4贮存 产品贮存应符合GB/T38731983的规定 24
GB/T38833一2020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整流器额定输出电流对应的额定输出功率参考值 电压标称值为240V的整流器额定输出电流和额定功率标称值如表A.1所示 表A.1标称240V整流器的额定输出电流和额定功率 40 80 输出电流标称值/A 10 20 30 50 100 >1440 >8640 >ll520>14400 >28800 输出功率/W >2880 >5760 >23040 电压标称值为336V的整流器额定输出电流和额定功率标称值如表A.2所示 表A.2标称336V整流器的额定输出电流和额定功率 输出电流标称值/A 15 25 30 37.5 50 62.5 75 输出功率/W >6000 >10000 >12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25
GB/T38833一2020 录 附 B 资料性附录) 系统配置 B.1交流输入配置原则 系统交流输人具有双路电源输人且应具有手动或自动转换装置 B.2系统容量配置 系统容量根据最大负载容量和蓄电池充电容量进行合理配置 B.3整流器冗余配置 整流器配置根据系统最大输出电流采用冗余配置 B.4 蓄电池配置 蓄电池根据信息通信设备供电保障所需的后备时间进行配置,蓄电池组的容量满足系统满载时的 放电时长的需求,可选用高倍率放电的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组组成如表B.1 表B1铅酸蓄电池组组成 电池数量/只 电池类型 电池电压/八V 240V系统 36V系统 120 168 铅酸电池 40 56 12 20 28 系统悬浮工作方式 B.5 系统采用悬浮工作方式供电时 系统交流输人与直流输出电气隔离; a 系统输出与地、机架,外壳电气隔离,正、负极均不直接接地, b 系统具有输出不能接地的标识 c 26
GB/38833一2020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系统供电架构应用指南 单系统双直流回路供电架构 C.1 单系统双直流回路供电架构如图C.1所示 A路 A路 市电 240/336 列头柜 负载 直流电源 B路 B路 电池组 图c.1单系统双直流回路供电架构示意图 C.2双系统双直流回路供电架构 双系统双直流回路供电架构如图C.2所示 电池组 A路 市电 240336V A路 列头柜A 直流电源 负载 市电 B路 240V336 B路 列头柜B 直流电源 电池组 图C.2双系统双直流回路供电架构示意图 c.3一路市电一路直流回路供电架构 -路市电一路直流回路供电架构如图C.3所示 A路 市电 A路 列头柜A 负载 市电 B路 B路 240V/336V 列头柜B 直流电源 电池组 图C.3 -路市电一路直流回路供电架构示意图

GB/T38833-2020: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信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而通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供电系统的支持,其中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供电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为确保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GB/T38833-2020《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运而生。该标准规定了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

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电源输入、输出、保护、控制等多个方面。其中电源输入部分规定了交流电源的额定电压、频率、电源容量等;电源输出部分规定了直流电压、电流、稳定度、纹波等;保护部分规定了过流、过载、短路等故障保护措施;控制部分规定了远程监测、开关机控制等。

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的试验方法

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的试验方法包括类型试验和例行试验。其中类型试验是为确认产品满足技术要求而进行的全面性试验;例行试验则是确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并用于对产品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类型试验中包括了输入特性试验、输出特性试验、过载能力试验、短路保护试验、交流干扰试验、静态温度升高试验、电气强度试验等多项内容,以确保产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均能正常稳定运行。

例行试验主要包括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静态温度升高等指标的测量,以及输入交流电压、电源容量的变化情况的监测,以确保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处于正常状态。

总之,GB/T38833-2020《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为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监测手段。

和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通照一体化高速可见光通信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通照一体化高速可见光通信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通照一体化高速可见光通信的编号:GB/T38832-2020。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通照一体化高速可见光通信共有203页,发布于2021-01-01
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8835-2020。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共有22页,发布于2021-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