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966-2007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ofparticlesizedistributionforcollierypowd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的编号:GB/T20966-2007。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08-01-012008-01-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100
  • 实施日期2008-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505.93KB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20966一2007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ofparticlesizedistributionforcolierypowders 2007-07-02发布 2008-0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966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自亮、隋金君、李德文、吕银庄
GB/T20966一2007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重力沉降光透法测定煤矿粉尘粒度分布使用的试剂、材料、仪器和制样,测定步 骤,测定结果表述和测定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煤尘、岩尘和滤膜粉尘粒度分布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78一2002化学试剂乙醉(无水乙醉)(IsO6353-2;1983,NEQ) GB/T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6003.1金属丝编织网实验筛(GB/T6003.1一1997,eqvIsO3310-1:1990 GB/T6524一2003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测量重力沉降光透法(ISO10076:l991,IDT HG/T3498一1999化学试剂乙酸丁脱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滤膜粉尘powdersbyfiter 用采样器收集在滤膜上的粉尘 非滤膜粉尘powderswithoutfilter 不是用采样器收集的所有粉尘包括自然粉尘、井下沉降粉尘和用煤(岩)块破碎的粉尘 3 3. 重力沉降光透法gravitationalsedimentationinliqid andattenuationmeasuremment 在悬浮液中的粉尘,由于重力作用沉降时,通过测量光束穿过悬浮液时的衰减量来计算颗粒粒度分 布的方法 符号 表1给出了标准中使用符号的含义 表1标准中使用符号的含义 符号 定义 单位 备注 重力加速度 m/s g=9.81 g L 吸收长度 光束穿过悬浮液路径的长度 m H 沉降高度 m 初始质量浓度 C g/em 液体密度 g/emm 粉尘真密度 p g/em
GB/T20966一2007 表1(续 符号 定义 单位 备注 g/ems) 液体黏度 ! 人射光强 透过光强 D 光密度 D-长宁 沉降时间 斯托克斯直径 原理 在液面下的一个已知深度h处,一束平行光穿过悬浮液(见图1. 光源 探测器 图1沉降原理图 假设在沉降开始时刻(/=0),粉尘悬浮液处于均匀状态,其质量浓度为c 粉尘颗粒在重力的作用 下产生沉降现象 在沉降初期,光束所处平面溶质颗粒动态平衡,即离开该平面与从上层沉降到此的颗 粒数相同 所以,在该处的浓度是保持不变的 当悬浮液中存在的最大颗粒平面穿过光束平面后,该平 面上就不再有相同大小的颗粒来替代,这个平面的浓度也开始随之减少 因此,在时刻1和深度处的 悬浮液浓度中只含有小于d.的颗粒 d.由斯托克斯公式决定,斯托克斯直径d.在时间时按式(1 计算 18h d, p gt 试剂和材料 6.1乙酸丁酯;化学纯(HG/T3498一1999) 6.2无水乙醇:化学纯(GB/T678一2002). 6.3脱脂棉纱布 6.4玻璃棒;直径4nmm一6mmm,长80mmm~120mm 仪器 7.1粒度分析仪;测量粒径范围为150m~lpm,分级为150,100,80,60,50,40,30,20,l0,8,7,6,5. 4,3,2,l GB/T20966一2007 7.3瓷堆羁或烧杯:25mL 7.4吸移管 测定步骤 8.1制样 8.1.1滤膜粉尘 8.1.1.1使用聚氯乙烯滤膜应用6.1规定的试剂进行溶解,其他滤膜应用6.2规定的试剂进行分散 浸泡时间大于30min,浸泡容器符合7.3规定,分散液5mL10mL 8.1.1.3若一张滤膜上的粉尘太少,可将同测点、同时间采集的多张滤膜合并使用 非滤膜粉尘 沉积煤尘,破碎的煤尘和岩尘应用6.2规定的试剂进行分散 需预先筛分除去杂质、煤和岩石颗 粒 用GB/T6003.1规定的筛孔为75实验筛按GB/T1345规定的方法筛分,取筛下粉尘作试样 8.2悬浮液制备 8.2.1滤膜粉尘 将瓷堆梢或烧杯内的滤膜粉尘;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若是不可帘解的滤膜,则应将速膜上粉尘充分 洗净,而后将滤膜取出 将搅拌均匀的悬浮液用吸移管滴人测量池中,使液面高度达到刻度线 8.2.2非滤膜粉尘 在制好的试样中取3g一5区粉尘在白纸上充分混合均匀,用牛角匙取约10mg粉尘放人干净霓柑 蜗或烧杯内滴人5ml一10mL无水乙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将搅拌均匀的悬浮液用吸移管滴人测量 池中,使液面高度达到刻度线 8.2.3悬浮液处理 可以振动悬浮液或在沉降池中搅拌将其分散 必要时进行超声处理,使颗粒分散,同时又不使颗粒 破碎 8.3沉降测试 8.3.1 -般要求 8.3.1.1沉降池必须严格垂直放置,不能振动 8.3.1.2测试分析时,室温波动在士1c(见GB/T6524一2003中6.3.1 8.3.2在分析开始(/=0)前,应一直搅拌悬浮液 8.3.3粉尘粒度测定用分散液的密度和黏度参见附录A、附录B 结果的表述 同一试样作两次粉尘粒度分布的测定,以各粒径对应的两个筛上累积质量分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定结果 两次测定允许最多有两个粒径级对应的两个筛上累积质量分数之差可>10%,否则需再测 定一次,取相接近的两次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测定报告 1 粉尘粒度分布测定记录和报告参见附录C
GB/T20966一2007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各种温度下乙酸丁酯的密度和黏度 A.1各种温度下乙酸丁酯的密度和黏度(见表A.1 表A.1各种温度下乙酸丁酯的密度和黏度 l0 1 14 16 温度/C 12 13 15 密度/g/cm'0,8831 0.8828 0.8825 0,8822 0.8819 0.8816 0.8812 0.8809 0.8806 黏度八 0.011340.011190.011050.010900.010760.010620.010490.010360.01022 [g/ems)》 温度/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1 密度/g/em0.8803 0.8800 0.8797 0.8794 0.8791 0.8787 0.8784 0.8781 0.8778 黏度 0.010100.009970.009850.009730.009610.009490.009380.009270.00916 g/cm”s 29 31 34 28 32 33 35 温度/ 30 度/g/cnm 0.8775 0.8769 0.8766 0.8762 0.8759 0.8756 0.8753 0.8772 黏度" 0.00905 0.00874 0.00854 0.o0835 0.00894 0.00884 0.00864 0.00844 g/(cms
GB/T20966一200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各种温度下无水乙醇的密度和黏度 B.1各种温度下无水乙醇的密度和黏度(见表B.1 表B.1各种温度下无水乙醇的密度和黏度 l0 1 14 16 温度/C 12 13 15 18 密度/g/cm'0.7979 0.7971 0.7962 0,7954 0.7945 0.7937 0.7929 0.792o 0.7912 黏度八 0.014510.014220.013940.013670.013400.013140.012890.012640.01240 [g/ems)》 温度/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1 密度/g/em0.7903 0.7895 0.7887 0.7878 0.7870 0.7861 0.7853 0.7845 0.7836 黏度 0.012170.011940.011720.011500.011290.011090.010880.010690.01050 g/cm”s 29 31 28 32 33 35 温度/ 30 34 度/g/cnm 0.7828 0.7811 0.7803 0.7794 0.7786 0.7777 0.7769 0.7819 黏度" 0.01013 o,009950.o0978 0.00961 0.o0913 0.01031 0.00944 0.00928 g/(cms
GB/T20966一2007 附 录c 资料性附录 粉尘粒度分布测定记录和报告 C.1测定记录 测定单位名称: 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报告编号: 粉尘真密度 送检单位 g/cm" 送样人 液体名称 送样时期 年月 液体密度 g/em 测定时间 液体黏度 年 月 g/cms 试样名称 液面高度 cm 测定仪器型号 测定时温度 对应粒径(Am)累计质量分数/% 测定序号 150 80 60 50 40 10 00 30 20 平均值 测定 审核 测定报告 测定单位名称 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 报出日期年 月 日盖章) 对应粒径(m)累计质量分数/% 粉尘名称 1501008o 60 50 10 30 20 10 测定 审核 批准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微波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微波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微波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的编号:GB9706.6-2007采。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微波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共有14页,发布于2008-07-01
粉尘采样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粉尘采样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粉尘采样器的编号:GB/T20964-2007。粉尘采样器共有16页,发布于2008-01-012008-01-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