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261-2013

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Evaluationmethodsforexergyefficiencyofplateheatexchangersof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4-07-012013年第26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010
  • 实施日期2014-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297.94KB

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 GB/T30261一2013 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用效率 评价方法 Evaluationmethodsftorexeryetieieneyofplateheatexchangersot 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minmgsystems 2013-12-18发布 2014-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30261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价指标 *-*- 试验方法与要求 标注 附录A(规范性附录》棚效率的测量与计算
GB/T30261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技术与信息分会(SAC/TC20/sC8)和全国 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舒瑞普科技有限公司、阳江宝 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英特换热设备(浙江)有眼公司、宁波市哈雷换热设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 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奥太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燕,成建宏、李俊明、李红旗、陈基铺、刘伟,黄林锋,李智华、卓宏强、胡明霞 李波、陈利 m
GB/T30261一2013 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用效率 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效率的评价指标,试验方法与要求、标注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5.0MPa的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以下简称换热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25一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10870一2001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251292010制冷用空气冷却器 JB/T8701制冷用板式换热器 JB/T10379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 术语和定义 JB/T87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换热量heattransfercapaeity 换热器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换热器中得到或放出的热量 3. 2 流动压降pressuredrop 换热器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运行时,某一侧流体流过换热器的压力损失 3.3 棚率exeryerfieieney 换热器中两侧流体的有效输出棚与输人棚之比 评价指标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采用效率进行评价 换热器的效率按照式(1)及第5章和附录A规定的方 法测量和计算: AEm Ts一M. gm.m l,2二h.o., ×100%= ×100% (1 Em h hm.,一T(sim一sim, qm,im him.l一hm 式中: 分别为输人棚侧流体和输出侧流体的棚变化量,单位为焦耳(J). E,E o 分别为输人棚侧流体和输出棚侧流体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 gm,imqm.onr
GB/T30261一2013 -分别为输人棚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烙,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him,l,hin,,2 -分别为输出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熔,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hol,l,ho, -分别为输人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嫡,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J/kgK] Sin1Sin.2 -分别为输出侧流体人口,出口的比嫡,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kgK] Sout,1Sout2 标准环境温度,取为293.15,单位为开(K) 试验方法与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试验时换热器两侧流体均应为实际流体 55. .1.2被测换热器外表面应包覆绝热层,因换热器外表面与外界空气换热导致的冷,热流体的换热量 的误差不得大于3%. 5.2试验方法 5.2.1相变制冷剂-无相变液体换热器 相变制冷剂侧试验方法按照GB/T25129一2010附录A规定的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制冷剂气体 流量计法或泵供液制冷剂侧供冷量测试法的规定进行 无相变液体侧试验方法按照GB/T10870 2001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的规定进行 5.2.2相变制冷剂-相变制冷剂换热器 两侧相变制冷剂的试验方法按照GB/T25129-2010附录A规定的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制冷剂 气体流量计法或泵供液制冷剂侧供冷量测试法的规定进行 5.2.3无相变液体-无相变液体换热器 无相变液体(含制冷剂)侧与无相变液体侧的试验方法都按照GB/T10870一2001规定的液体载冷 剂法的规定进行 5.2.4无相变制冷剂-无相变制冷剂换热器 两侧无相变制冷剂侧的试验方法都按照GB/T10870-2001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的规定进行 5.2.5大型换热器 对于不宜使用试验装置进行测试的大型换热器,可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进行测试 应保证换热器 两侧流体的进、出口状态稳定,且在标注时明确说明试验工况. 3 5. 试验要求 5 3.1其他试验要求按照JB/T8701和JB/T10379有关规定执行 2 3. 换热器两侧换热量测量计算误差不得大于3% 5.3. 3 试验时两侧流体的流量应为换热器的标称流量 5 测量仪表及要求 测量仪表如流量,温度、压力测量仪表等的精度应符合GB/T10870-2001的规定 5.4.2测量仪表均应送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并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GB/T30261一2013 5.5试验工况 5.5.1制冷用换热器试验工况 5.5.1.1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试验工况如表1所示 表1蒸发器工况 冷水 用途 蒸发温度 冷水温差 膨胀阀前温度 过热度 /A 油含量 口温度 32c(水冷冷凝器 空调用 3 0.6 1% 5 43风冷冷凝器 注:M 冷水进出口温差;A 蒸发器进口温差 5.5.1.2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试验工况如表2所示 表2冷凝器工况 人口过热 冷却水 冷却水 冷凝温度 用途 过冷度 油含量 A./A 人口温度 温差 蒸气温度 5 41 5 空调用 30C C S0.6 1% 水源热系 50"C 40"C "C 0.6 1% 1% 热泵热水器 60O 50C 注:A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 -冷凝器进口温差 5.5.2 其他 未规定试验工况的换热器可自定试验工况,但应在标注中明确说明试验工况 标注 生产金业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确定换热器的棚效率并在其产品出厂说明书上或铭牌上子以 6.1 标注 6.2 换热器棚效率的标注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 棚效率依据的标准号; 换热器的型号; b 换热器的换热量, c 换热器的帮效书 d 试验工况 e 两侧流体及其质量流量、压力降
GB/T30261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效率的测量与计算 A.1测量参数及要求 换热器两侧流体的测量参数如图A.1所示,测量要求及参数说明见表A.1 渊试参数;吼,,AR 出口测试参数 入口测试参数 nl.2,"'l," ,.e, 输出炯流体侧 输入流体侧 入口测试参数 出口测试参数 'n,l’', 1i,,P" 测试参数 9,in,AP 测试参数:n 图A.1换热器测量参数 表A.1测量参数说明 符号 物理意义 单位 要求 C 输出佣流体侧进、出口温度 ta. tOt2 C 输人流体侧进、出口温度 tin1、in,2 Apa 输出流体侧进出口压差 Pa 测量仪表按照GB/T77252004的 C.2执行 输人佣流体侧进出口压差 A Pa 输出姗流体侧进出口表压力 Pa pa.1pa 输人佣流体侧进、出口表压力 Pa pm.lpa 输出佣流体的质量流量 gmm kg/s 输人娜流体的质量流量 g,in kg/s 大气压力 P A.2参数计算 A.2.1两侧流体无相变时 换热器两侧流体无相变时,两侧的流体参数均按照表A.2计算
GB/T30261一2013 表A.2流体参数的计算 符号 单位 物理意义 计算 人口流体的绝对压力 Pa =十户 出口流体的绝对压力 Pa p一p一Ap 人口流体的密度 根据 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kg/m Q l、 kg/m 根据e、力 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出口流体的密度 p. 人口流体的比炯 J/kgK 根据、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出口流体的比嫡 J/kgK 根据a 、 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根据4、少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h 人口流体的比焰 J/kg 出口流体的比熔 根据、内按照流体的物性计算或查图表求得 J/kg A.2.2流体有相变时 2.2.1冷凝器 A, A.2.2.1.1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其相变侧人口为过热蒸气、出口为过冷液体 A.2.2.1.2无相变液体侧为棚输出侧,相变侧流体(制冷剂)为棚输人侧 .2.2.1.3两侧流体的有关参数按照表A.2的规定进行计算 A A.2.2.2蒸发器 A .2.2.2.1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其相变侧人口为湿蒸气、出口为过热蒸气,此时相变侧人口状态需 要根据两侧热平衡关系通过其出口状态计算得出 A.2.2.2.2无相变液体侧为棚输出侧,有关参数按照表A.2计算 A.2.2.2.3相变侧流体制冷剂)为输人侧,相变侧人口比嫦按照式A.1)计算,其他参数按照 表A.2计算 ha1=ha.2一qm(ha.是一ham./qa. A.1 A.2.2.3其他人口或出口状态为湿蒸气的流体参数计算可参照式(A.1),按两侧流体热平衡的原理 计算

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B/T30261-2013解析

板式热交换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又以制冷空调领域为最为常见。而板式热交换器的性能评价指标之一就是其火用效率。

那么什么是火用效率呢?简单来说,火用效率就是指热交换器在特定工况下的有效传热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也就是说,火用效率高的热交换器所提供的传热量更大。

接下来介绍如何评价板式热交换器的火用效率。国家标准GB/T30261-2013明确了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板式热交换器的测试工况

板式热交换器的测试工况应该是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具体来说,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

  • 冷却剂进出口温度
  • 制冷剂进出口温度
  • 冷却剂和制冷剂的流量
  • 环境温度和湿度

通过在实际工况下进行测试,可以得到板式热交换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火用效率。

步骤二:计算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

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是指有效的传热面积,也就是能够完成传热任务的表面积。计算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需要先测量其总面积,然后根据板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确定其有效的传热面积。

步骤三:计算板式热交换器的火用效率

在确定了测试工况和传热面积之后,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板式热交换器的火用效率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火用效率 = 传热面积 / 总面积

其中,传热面积和总面积的单位需要保持一致。

结论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对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进行火用效率评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选择性能更优的热交换器,从而提高制冷空调的效率。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编号:GB/T30258-2013。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共有40页,发布于2014-07-012013年第26号公告
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4-07-012013年第26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