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531-2019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

Singleturnoutforstraddlemonorailtransi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的编号:GB/T37531-2019。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共有28页,发布于2020-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8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5.080
  • 实施日期2020-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8页
  • 文件大小2.70M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


国家标准 GB/T37531一2019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 Singleturoutforstraddlemoorailtrasit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7531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形式 * -般要求 特殊要求 系统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18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20 1o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1 22 附录A规范性附录)道岔安装精度
GB/37531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 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国际)单轨协会,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 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仲建华、赵俊渝、吕和生、田小珑、刘东庆、邓世维、赵勇、刘宏伟崔桂林、刘伟、 王波、刘波、杨富强、杜木信、高德芳、张立婷、谭俊、吴宝昌
GB/37531一2019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的分类形式、一般要求、特殊要求,系统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轨道梁宽850mm、700mm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l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 1348球墨铸铁件 GB 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 1804 -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十12h循环 GB 2585铁路用热轧钢轨 GB T 3077 合金结构钢 GB 3098,!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 3480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T GB 4768防霉包装 GB 4879防锈包装 GB T 5048防潮包装 T GB 5782六角头螺栓 GB T 6391滚动饷承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 GB/T6404.1齿轮装置的验收规范第1部分:空气传播噪声的试验规范 GB 7284框架木箱 GB 7350防水包装 GB 8162结构用无缝钢管 0062.1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1部分;概述和通用影响系数 GB/T10062.2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2部分:;齿面接触疲劳(点蚀)强度计算 GB/T10062.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3部分;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GB/T10095.1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10095.2圆柱齿轮精度制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37531一2019 GB/T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6444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 GB/T16445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精度 GB /T 16924钢件的獐火与回火 GB/T19418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50458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 287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JB/T5000.3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 JB/T5000.1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0部分:装配 B/T7929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 NB/T47013.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TB/T1774继电式电气集中联锁技术条件 TB10091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跨座式单轨交通stradalemonorailtransit 为单轨交通的一种型式,车辆采用橡胶车轮跨行于梁轨合一的轨道梁上 车辆除走行轮外,在转向 架的两侧尚有导向轮和稳定轮,夹行于轨道梁的两侧,保证车辆沿轨道安全平稳地行驶 [GB50458一2008,定义2.0.2] 3.2 单开道岔singleturnout 使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两轨道上转换行驶的线路连接设备 3.3 走行轨 runningtrack 支撑车辆走行轮的轨道 3.4 走行面runningsurface 支撑走行轮的轨道梁面 3.5 稳定面stahilngsurfaee 支撑稳定轮的轨道梁面 3.6 导向面uidingsurface 支撑导向轮的轨道梁面 3.7 道岔梁turnoutgirder 组成道岔的箱型钢结构 3.8 台车tnoley 可在走行轨上移动的支撑道岔梁的装置
GB/37531一2019 3.9 道岔固定端rixedendfturnout 道岔绕其旋转的固定点及其设备 3.10 道岔活动端freeendofturnout 道岔绕固定端旋转后形成的曲线最大端 3.11 锁定装置loekingdeviee 使道岔形态保持不变的直接作用装置 3.12 控制装置controldevice 对道岔各机构进行控制和检测的电气设备 接收信号系统位置指令,控制道岔转辙,检测道岔状 态,向信号系统送出道岔位置信号,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送出导向面板、稳定面板状态信号 3.13 挠曲装置lexdeviee 使道岔进行挠曲变形的驱动装置 3.14 转撤量switchdistanee 关节型,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最终位置时,道岔活动端轴线的最小横向距离 3.15 转辙角switchangle 枢轴型单开道岔、换梁型单开道岔从初始位置移动道岔最终位置,道岔直线梁轴线的夹角 3.16 关节型单开道岔jointsingleturmout 梁体由数节钢制轨道梁钞接组成,由台车支撑,采用电力等动力驱动,道岔梁一端固定,转撤时道岔 梁整体移动并使道岔活动端与另一条线路轨道梁衔接形成道岔,转换列车行驶路线 3.17 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fexiblesingleturout 梁体由数节钢制轨道梁钞接组成,由台车支撑,梁两侧装有导向面板和稳定面板,转撤时道岔梁一 端固定,梁整体移动并使梁的道岔活动端与另一条线路轨道梁衔接形成岔道,转换列车行驶路线,转辙 时挠曲装置在挠曲电动机驱动下,将导向面板和稳定面板挠曲成设定的曲线面,能使列车以较高的速度 平稳地通过道岔 道岔梁呈直线时,侧面的导向面板与稳定面板恢复成直线状 3.18 换梁型单开道岔beamreplacementsingleturnout 由直梁和曲梁组成,转辙时通过驱动装置推或拉动直梁绕直梁转轴转动,同时通过连杆带动曲梁绕 曲梁转轴转动,使道岔梁整体转撤至直梁或曲梁对齐轨道梁的位置,实现与相邻线路的轨道梁连接 3.19 枢轴型单开道岔pivot.singleturnout 由一根道岔直梁构成,转撤时通过驱动装置推动或拉动直梁绕直梁转轴转动,使道岔整体转辙至与 相邻轨道梁对齐位置,实现与相邻线路的轨道梁连接,从而改变列车行驶线路
GB/T37531一2019 3.20 平移型单开道岔transationtypesingleturnout 由直线和固定曲线钢制箱形轨道梁固定在台车上,电力驱动,平衡导向装置导向,沿固定方向平行 往返移动,与相邻轨道梁衔接形成通道,转换列车行驶线路的转辙设备 分类形式 4.1单开道岔基本结构形式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按其结构组成、转辙后的线形可分为关节型单开道岔,关节可挠型单开道 岔、换梁型单开道岔、枢轴型单开道岔和平移型单开道岔等类型 关节型单开道岔 4.2 关节型单开道岔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构成见图1 10 十us 说明: -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 传动轴 -道岔梁; 台车; 锁定装置; 主传动减速机 手动减速机 10 -控制装置 转辙减速机 11 -走行轨 -梁间连接装置; 12 -转辙电动机 图1关节型单开道岔 4.3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 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构成见图2
GB/37531一2019 10 说明: 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 锁定装置; -道岔梁 传动轴; -稳定面板; 挠曲系统; 导向装置; 主传动减速机 1l -梁间连接装置; 12 控制装置; 手动减速机; 13 转辙电动机 -转撇减速机. 图2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 44换梁型单开道岔 换梁型单开道岔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构成见图3
GB/T37531一2019 说明: -驱动装置 -道岔基础; -道岔梁; 台车; -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 -控制装置; -锁定装置; 固定钢梁 -梁间连接装置; 图3换梁型单开道岔 4.5枢轴型单开道岔 枢轴型单开道岔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构成见图4
GB/37531一2019 自 说明: 道岔梁; -梁间连接装置; 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 驱动装置; -锁定装置; -道岔基础; -控制装置; 固定钢梁 台车; 图4枢轴型单开道岔 4.6平移型单开道岔 平移型单开道岔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构成见图5
GB/T37531一2019 去 车 望业学 3 说明 定位装置; -2号台车; -钢轨; -直道岔梁; 号台车; 8一 曲道岔梁; -动力驱动装置; 接缝板 导向机构 图5平移型单开道岔 5 -般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5.1.1环境温度范围应为一25C40C 5.1.2最湿月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应高于90%,且该月月平均温度不应低于25 5.1.3酸雨pH值不应小于2. 5.1.4海拨高度不应超过1200m. 5.1.5因区域差异,用户与制造商宜在合同中另外规定使用环境条件 5.2外观质量 道岔系统外表面不应有凸起,凹陷、粗槌不平和其他损伤,边角应倒圆角 应清除焊接留下的焊渣 和焊珠等残余物.消除外露表面毛刺并修圆锐边 道岔系统各分系统的外表面漆膜均应光滑、平整、牢 固均匀色泽一致,且应完全干燥,不得有起层和剥落现象
GB/37531一2019 5.3防腐及涂层 5.3.1易腐蚀的结构件表面应作粗化处理 加强件、接头和管子等,应布置在腐蚀风险低的部位 5.3.2当进行结构设计时,应采用斜面、排水管等防止积水或积聚其他腐蚀性物质的措施 5.3.3涂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能用涂层和保护层保护的部位,应使用防腐材料 a b)根据结构使用要求,对单纯腐蚀部位应采用重防腐处理,维修周期不应小于20a;对走行面的 涂装宜采用防腐和抗磨损相结合的方案,维修周期不应小于5a 5.4防雷及接地 5.4.1道岔系统应有可靠的工作接地和防雷保护接地 5.4.2道岔接地应接人室外综合接地系统,工作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Q.防雷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Q. 5.4.3道岔工作电源接人端应有过电压保护措施,对于8/20s冲击电流,保护器的通流容量不应低于 一次40kA或多次20kA 过电压保护器应有失效标示 5.4.4道岔控制柜应按皿类耐冲击过电压进行防雷暴设计,额定耐冲击电压不应低于4kV 特殊要求 6.1基本参数 6.1.1关节型单开道岔及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的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透合轨道梁宽为850mm.,70mm的找路使用 a mm,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全长应为19400mm; b 关节型单开道岔全长应为2200o 转撤量应为2400mm一2600mm; c 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d 驱动电源应为AC380×(1士10%)V 控制电源应为AC220×(1士10%)V; 2 电源频率应为(50士5)Hz 3 e 转撤时间不应超过15s fD 允许列车通过速度: 关节型单开道岔;在直线位时,应允许列车以最高运行速度通过,在曲线位时,允许列车通 过的最大速度不应超过15km/h; 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在直线位时,应允许列车以最高运行速度通过,在曲线位时,允许列 车通过的最大速度不应超过25km/h; 在曲线位时列车通过单开道岔的最大速度应满足运行舒适度的要求 33 6.1.2换梁型单开道岔的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适合轨道梁宽为700mm的线路使用 a 全长应为21595mm b 转撤量应为2650mm一2800mm,转撤角为9; c 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d 驱动电源应为AC380×(1士10%)V; 2 控制电源应为AC220×(1士10%)V 33 电源频率应为(50士5)Hz; 转辙时间不应超过15s;
GB/T37531一2019 允许列车通过速度;在直线位时,应允许列车以最高运行速度通过;在曲线位时,允许列车通过 f 的最大速度不应超过20km/h,且应满足列车运行舒适度的要求 6.1.3 枢袖型单开道岔的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适合轨道梁宽为700mm的线路使用; b 全长应为23600mm 转撤角应为6; c d 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驱动电源应为AC380×(1士10%)V 控制电源应为AC'220×(1士10%)V; 2 33 电源频率应为(50士5)HHz 转辙时间不应超过15s; 允许列车通过速度:在直线位时,应允许列车以最高运行速度通过,在侧线位时限制速度应为 5km/h 平移型单开道岔的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6.1.4 应适合轨道梁宽为850mm、 ,700mm的线路使用; a b 应适合各种平移距离要求; 转辙时间应满足运营要求 c d 应设置导向装置; 应符合安全继电器逻辑电路控制方式 e 允许列车通过速度:当列车通过直线梁时,应允许列车以最高运行速度通过,通过曲线梁时,允 许列车通过的最大速度不应超过30km/h 6.2基本载荷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载荷应包括列车载荷、列车制动力、横向力、冲击力、,风载荷及常规运行状 况下的动载荷,基本载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双轴转向架车辆的轴重不应大于l1kN,单轴转向架车辆的轴重不应大于14kN b 启动平均加速度不应低于0.833m/s; 最大制动减速度不应低于1.25m/s; c d 风载荷应按不应低于9级风设计; 离心力取值应根据曲线半径和曲线位时最大速度确定 e 6.3道岔安装精度 应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6.4寒冷地区对道岔的要求 6.4.1在寒冷地区,道岔传动、锁定系统及指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寒冷地区运行的道岔,零件材料应选用低温冲击韧性高的材料,并应对零件坯料试样按坯料 执行标准进行低温冲击试验,试验数据应记录备查 设备的润滑油宜选用倾点不高于一40C的合成润滑油 当选用普通润滑油时,应安装电加热 b 器或电加热带持续加热,并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 润滑脂应选用具有抗水性能、使用温度承受范围一50C180C的油品 宜根据环境温度的 10
GB/37531一2019 变化按不同季节选用合适油品 当环境温度低于油脂最低承受温度10C以上时,应有增温 措施 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润滑系统的油泵和分配器等应加装防结冰罩壳,当加装电加热带和保温 外层时,不应影响油泵、分配器的正常运行动作,且应拆卸方便 裸露在露天的设备应采取防冻结措施 6.4.2寒冷地区的驱动电机应采用耐低温电动机 在寒冷地区,道岔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6.4.3 a 用于寒冷地区的控制柜,应在内部安装加温除湿装置,且控制柜内部温度不应低于-20C; b 加热装置应有排风功能,宜使产生的热量均匀传送到控制柜各部位 行程开关应选择低温型,并应采取防护措施 c 控制装置连接电缆的使用温度应满足当地低温要求 d 系统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7.1道岔组成 7.1.1道岔由机械装置、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等组成,并应采用电动机驱动 7.1.2关节型单开道岔机械装置包括道岔梁、手动减速机、转撇减速机、锁定装置,道岔固定端转动装 置、梁间连接装置、传动轴、转辙电动机、主传动减速机、控制装置、台车、走形轨等 7.1.3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机械装置包括道岔梁、手动减速机、转撤减速机、锁定装置、道岔固定端转 动装置、梁间连接装置、传动轴、转辙电动机、主传动减速机、控制装置、挠曲系统、稳定面板、导向装 置等 7.1.4枢轴型单开道岔与换梁型单开道岔机械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控制装置、道岔梁,台车,梁间连接 装置、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锁定装置、道岔基础、固定钢梁等 7.1.5平移型单开道岔机械装置包括定位装置、钢轨、1号台车、动力驱动装置、导向机构、2号台车、直 道岔梁、曲道岔梁、接缝板等 7.2道岔梁 7.2.1道岔梁结构组成包括梁本体、T型轴较接孔、导向面板,稳定面板等 道岔梁两侧中部应具有安 装车辆供电接触轨装置的底座支撑板,且梁上应具有信号设施的安装位置 其中导向面板、稳定面板应 符合下列规定 关节型,枢轴型,换梁型和平移型单开道岔导向面板、稳定面板应与梁本体焊接在一起 aa b)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梁应设有挠曲装置,导向面板、稳定面板应单独安装,并应能在挠曲装置 作用下挠曲成规定的曲线或直线 7.2.2道岔梁的钢材应符合GB/T700的规定 7.2.3道岔梁的形状应根据车辆运行的轨道截面确定,车辆技术条件和参数应符合cJ/T287的规定 .2.4道岔梁之间,道岔梁与相邻轨道梁的走行面及两侧的导向面和稳定面的端部间应设接缝板 7.2.5接缝板分为活动式和固定式,活动式接缝板应安装在道岔梁可动端的走行面端部 接缝板的固 定螺栓应选择符合GB/T5782规定的高强度螺栓 7.2.6道岔梁体应符合TB10091的规定 道岔梁焊接质量等级应符合GB/T19418中的B级规定 7.2.7 7.2.8焊接完毕后单节道岔梁体的制作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11
GB/T37531一2019 表1焊接完毕后单节道岔梁体的制作精度 序号 允许偏差 项 注 单节道岔梁体直线度 3mm/4000mm 5/1000rad 垂直度 走行面与导向板、稳定板的垂直度 71000rad 水平度 两端 士2mnm 梁宽 中间 -2mm十4mm 7.2.9在机加工完毕后,单节道岔梁体的制作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单节道岔梁体的制作精度 项 目 内 序号 测量方法 允许偏差 测量单节道岔梁体连接 连接轴中心距、 A;士3mm 轴安装中心间距离A 梁全长 B士5mm 测量梁的全长B 说明 道分梁 品 =850 测量单节道岔梁体的 宽度w,从走行面向下 160mm及该处再向下 中同, 一2mm一十4mm 梁体宽度 1085nm两处,即导 两端:士2mm 向轮中心和稳定轮中 心,分别测量w0 说明 走行面 7.3台车 台车宜由台车架、台车轮,袖、轴承及润滑装置等组成 台车应具有承受运行载荷和抗倾覆的能 7.3.1 力,在道岔转撤时,应平稳、牢固 台车架的材料应符合GB/T700的规定 煤接质量等级应符合GB/T19418中的B级规定 7.3.2 台车轮应采用GB/T3077中规定的42CrMo优质钢或优于此种材料的钢材 台车轮工作面应 7.3.3 按照GB/T16924进行表面淖火热处理 7.3.4车轮轴应采用GB/T3077中规定的35CrMo优质钢或优于此种材料的钢材 7.3.5车轮组应设置油润滑装置 7.3.6在机加工完毕后,单个台车的制作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12
GB/37531一2019 表3单个台车的制作精度 火 容 项目测量方法 允许偏差 测量道岔 固定端台 车 中 心 台车 C';士0.5mm 距C; 间距 D:士2mm 测量其他 台车轮间 道岔固定端台车 其他台车 距D 测量台车 H;士2mm 台车 安装面高 安装 Ha:0mm~ 4mmm 度H、H 高度 H;一5mm一十lnmm H 道岔固定端台车 其他台车 7.4走行轨 7.4.1走行轨(或走行板)应安装在底板上;底板应符合道岔的安装精度和使用精度要求;走行轨(或走 行板)的走行曲线应符合道岔的转撤和线形要求,走行轨磨损后应便于更换 7.4.2走行轨宜由走行轨道、轨道压板组件等组成 7.4.3走行轨应采用GB/T2585规定的轨道型号,在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资料中,应注明走行轨的 型号 7.4.4走行轨设置应满足台车轮不卡轨、不脱轨、行走顺利的要求 7.4.5走行轨两端应设置固定挡车装置 7.4.6同一走行轨若由几段轨道拼接,接头过渡应平顺,但在同一直线段不得拼接或焊接 两根走行 轨轨面错台不应大于1mm 7.4.7走行轨固定螺栓的紧固螺母应具有防松措施,并应按GB/T3098.1规定或设计要求的预紧力 拧紧 7.4.8整套设备所有走行轨轨面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2mm. 7.5装配底板及预埋件 7.5.1道岔系统应设有道岔装配底板及预埋件 7.5.2道岔装配底板及预埋件的材料不应低于GB/T700所列优质结构钢材,材料的机械性能应适合 室外、隧道环境及当地的气候条件 7.5.3道岔装配底板的钢板厚度不应小于25mm. 7.5.4底板上应设有道岔凸台混凝土搅拌孔,其直径不应小于200mm 底板与道岔凸台之间不应有 间隙或空洞 7.5.5地脚螺栓的紧固螺母应采用盖型螺母 螺母应采取防松措施,并应按GB/T3098.1规定或设计 要求的预紧力拧紧 7.5.6道岔底板安装平面度应小于2%,同一底板的平面度偏差应小于3m mm 7.5.7道岔装配底板的主要结构的制作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13
GB/T37531一2019 表4道岔安装底板的主要结构的制作精度 序号 项 目 测量方法 内 容 允许偏差 测量道岔安装底 mmm E,士r 底板尺寸 板基本尺寸E、F F;士6mm 7.6T型轴 7.6.1道岔梁间连接装置由连接轴,润滑装置,滑动轴承,轴承座等组成,连接轴宜采用T型轴形式 7.6.2T型轴材料应采用GB/T3077规定的42CrMo优质钢或优于此种材料的钢材,并应进行无损检 测,检测结果应符合NB/T47013.3中B级的规定 7.6.3润滑装置应润滑良好 7.6.4滑动轴承结构设计应润滑良好,且应便于检修和更换 7.7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 7.7.1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由安装座、转动轴、轴承等组成 7.7.2安装座材料不应低于GB/T700规定的Q235B材料 7.7.3道岔固定端转动轴应采用GBT3077规定的48ChMo优质钢或优于此种材料的锅材 7.74轴承应有良好的润滑装置 7.7.5道岔固定端转动装置的连接螺栓应具有防松措施,并应按GB/T3098.1规定或设计要求的预紧 力拧紧 7.8指形板 7.8.1指形板由指形接缝板、板座、固定螺栓等组成,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 7.8.2指形接缝板的材料应选用不低于GB/T1591规定的Q345B材料 7.8.3道岔的道岔活动端指形板在转撤时应具有防卡死防翻转、降噪等措施,转动应灵活可靠 7.8.4指形板的结构应便于安装和维护 7.8.5指形板表面应作耐磨、防蚀处理 7.8.6指形接缝板采用的固定螺栓应为高强度螺栓,,且应采取防松措施,并应按GB/T3098.1规定或 设计要求的预紧力进行拧紧 7.8.7顶部指形板在现场安装完后,应采用防水料封填 7.9锁定装置 7.9.1锁定装置由电动推杆、电动机、锁定滚轮、锁定槽、锁定控制箱、锁定位置检测装置及手动锁定等 组成 7.9.2锁定装置应安全可靠,锁定位置应准确、牢固,解锁应自如,并应能承受车辆通过时的离心力和 冲击力的作用 7.9.3道岔应设置有锁定位置的自动检测装置,且应具有自动锁定和解锁功能,并应与信号控制系统 联锁 当自动控制故障时,应具有手动解锁系统、失控报警、超时报警和过载保护的功能,各锁定装置应 能切换为人工操作方式 14
GB/37531一2019 7.9.4锁定装置宜使用带过载保护功能的电力推动锁定轮实现锁定和解锁,并应实现远程控制 锁定 电动机应使用带电磁制动器的电动机 7.9.5电动推杆的疲劳寿命不应小于100万次 7.9.6锁定轴的材料应选用符合G;B/T3077的材料,且经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不低于980MPa 7.9.7锁定槽内的楔紧板的材料应采用符合GB/T3077规定的材料,且经热处理后表面硬度不应小于 30HIRC35HRC mm1.2mm 7.9.8滚轮与楔紧板的使用间隙应为0.81 7.10导向面、稳定面挠曲装置 7.10.1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的导向面、稳定面挠曲变形系统由导向面板、稳定面板、导向凸轮副,连 杆、挠曲机构电动机固定件等组成 7.10.2导向面、稳定面应采用钢板制作,在挠曲机构的作用下应按规定的曲率弯曲,且应使道岔形成 一个平顺的曲线 当道岔处于直线状态时,挠曲机构应使导向面和稳定面保持直线状态;当道岔处于转撤状态 7.10.3 时,挠曲机构应使导向面和稳定面的弯曲变形为圆滑过渡曲线;同时,无论道岔在直线或转撤状态,挠曲 机构应具有承受列车通过道岔时产生的冲击力和离心力的能力和保持导向面、稳定面状态不变的能力 7.10.4挠曲变形系统与道岔驱动系统互为独立的系统,其动力装置宜使用电力推动,且应实现远程 控制 挠曲系统应设置紧急情况下(如系统失电或其他故障情况下)的人工手动驱动装置 7.10.5 .10.在道岔进行转撤运动的时效内挠曲系统应与转撤系统同步协调运行并完成变形动作 传递扭矩的重要部位焊缝内部质量应进行无损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NB/T47013.3中B级的 7.10.7 规定,且应将检测位置和检测结果记人报告备查 所有螺栓连接处均应采取防松措施 7.10.8 7.10.9挠曲机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挠曲机构导向凸轮的工作表面应作耐磨处理 aa 挠曲电动机应安装在道岔梁底板上; b 挠曲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包括起动、加速、匀速、减速、停止等动作,不应出现冲击或振动 c 导向面板及稳定面板挠曲装置在结构上应满足系统要求,应使列车运行平顺、稳定.任何部分 d 不得出现非正常松动异常的弹性变形或残余变形; 挠曲机构应便于维修和更换; 挠曲机构关键运动部位应设置可靠的润滑系统 7.10.10导向面、稳定面的设计制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应用于列车运行正线上,当列车行进在转撤状态的道岔时,可超过离心力 a 容许值的5%,即列车通过道岔的运行速度不应大于25km/h 导向面和稳定面应能承受列 车通过时各种力的作用,且在设计使用寿命内不得出现疲劳失效 当制作导向面、稳定面时,应允许由多段不同板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钢板的焊接应采用完全溶 b 透焊接 导向面、稳定面的安装钦接点和两端的固定支座应润滑良好,并应采用防水设计 c d 采用焊接方法制作的导向面、稳定面在焊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7.11道岔润滑系统 7.11.1应采用手动泵供脂、单线递进式集中润滑方式对变形系统各传动系统进行润滑 7.11.2给脂配管内的清洁度应符合油脂分配器对供油管的清洁度要求 15
GB/T37531一2019 7.11.3所有配管在组装前应进行酸洗,且应将管内的异物清理干净 7.11.4润滑系统管路、,分配器和泵等的尺寸和安装位置不应超出GB50458规定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的 限界要求 7.11.5应选用在防锈、耐水、氧化稳定性、耐热耐寒性、机械稳定性等方面性能优良的油脂,锥人度应 符合远程润滑管路的输送要求 7.11.6在寒冷地区运行的润滑要求应按6.4的规定执行 7.12传动系统 7.12.1关节型单开道岔和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的驱动装置由转撤电动机和传动系统等组成 驱动装 置应能使道岔在转撤过程中完成启动,加速、匀速、减速、停止或制动的动作,并应能使道岔在运行中平 稳、平顺,无冲击和振动、停止时无异响和撞击 转撤电动机应为电磁制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并应具有 启动加迷、制动反转能力,适用电源电压和频率波动范围应为士5% 7.12.2枢轴型单开道岔及换梁型单开道岔驱动装置应由电动推杆、连杆、螺杆及推杆安装座或电动 机、蜗轮蜗杆减速器、旋转臂及导向滑槽等组成 7.12.3平移型单开道岔驱动装置由减速机、驱动电动机及安装座等组成 每组道岔可设置有互为备 用的主电动机,并应与减速机组成主驱动机 传动系统应由主传动减速机、转撤减速机、手动减速机、传动轴、联轴器、拐臂等部件组成 传 7.12.4 动系统的总传动比应满足道岔转撤时间要求 传动系统的总输出扭矩应满足道岔转撤的要求 7.12.5 7.12.6主传动系统齿轮承载能力应按GB/T3480进行校核;转撤齿轮箱中蜗轮蜗杆副精度等级应满 足GB/T16445的7级要求,其承载能力应按GB/T16444进行校核 7.12.7传动系统各主要齿轮减速器应采用冗余设计,在进行齿轮强度计算时,齿轮载荷安全系数应符 合下列规定: 齿面抗点蚀安全系数s不应小于1.3; a b) 齿面抗断裂安全系数S不应小于1.8 7.12.8齿轮箱应设置油位计、通气口,放油口、加油口 在寒冷地区还应有电加热器等设施 输人、输 出轴与壳体之间应采取动、静密封措施 7.12.9齿轮箱空载时噪声不应大于80dB(A) 7.12.10正常情况下,齿轮箱满负荷工作2年,齿面不得出现点蚀、剥落等失效现象 7.12.11主传动减速机设计寿命不应小于20a 7.12.12传动系统外表面漆膜应光滑平整、牢固均匀,色泽一致,漆膜应完全干燥,不得有起层和剥落 7.12.13产品外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和其他损伤 7.12.14减速箱机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接结构箱体材料应选用GB/T700中抗拉强度o,不应小于400MPa的碳素结构钢;箱体媒 a 接应符合JB/T5000.3的规定,焊缝质量应达到CS,BK级,各焊缝处不应有渗油现象,焊后应 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各焊接接头处板材或型材的整个截面应完全熔透 b 球墨铸铁箱体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GB/T1348中o,不应小于370MPa的规定,铸件应 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d 铸造结构表面和内部应无气孔、裂纹、缩孔、冷隔等缺陷 当采用焊补的方法对铸件缺陷进行 修补时,应将所探明缺陷的数量、大小和部位的草图以及焊补工艺规程记人报告备查 7.12.15内部传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齿轮的材质应采用GB/T3077中抗拉强度 不小于980MPa的渗碳合金结构钢: a 16
GB/37531一2019 b 主传动减速机齿轮精度不应低于GB/T10095.1和GB/T10095.2中规定的6级,手动减速机 齿轮精度不应低于GB/T10095.1和GB/10095.2中规定的7级; 轴的材质不应低于GB/T699中45号钢的要求,并应进行调质处理,调质硬度不应低于 230HB; d)蜗轮材料的力学性能应满足a,不小于520MPa,a2不小于190MPa 7.12.16齿轮强度、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柱齿轮材质应按GB/T3480的规定执行,锥齿轮强度应按GB/T10062.1,GB/T10062.2 a 和GB/T10062.3的规定执行 齿轮精度不应低于GB/T10095.1和GB/T10095.2中规定的6级.内齿圈精度不应低于7级 b 的规定;锥齿轮精度不应低于GB/T11365规定的6级;蜗杆精度不应低于GB/T16445规定 的6级 7.12.17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减速器的零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装配时应符合JB/T5000.10的规定 a b 装配时应按图样要求检查规定的轴向和径向间隙; 应按图样要求检查齿轮接触斑点 c d 减速器清洁度应符合JB/T7929的D级规定; 所有紧固螺栓应按GB/T3098.1或图样要求的强度等级规定的预紧力拧紧 e 7.12.18轴承应符合下列规定 滚动轴承应按GB/T6391进行计算; a b)滚动轴承设计寿命不应低于50000h 7.12.19机械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切削加工面的线性尺寸未注公差不应低于GB/T1804中的m级规定;非切削加工面的线性 尺寸未注公差不应低于GB/T1804中的c级规定 机械加工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不应低于GB/T1184的规定;直线度、平面度、同 b 轴度和对称度应符合GB/T184中的K级规定;其他项目应符合GB/TI181中的1级 规定 7.12.20曲臂回转机构应由曲臂、滚轮、滚轮轴、滑槽支架、衬板和一组安装在4号梁上的防撞缓冲器 组成 曲臂回转机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7.12.21 曲臂回转机构应满足系统要求; a b 曲臂滚轮与滑槽内衬板应作耐磨处理 当道岔精确锁定后,曲臂滚轮与衬板间应有间隙 7.12.22联轴器和传动轴的计算载荷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设计和选择传动链中的联轴器和传动轴时,除应满足额定扭矩、极限扭矩和交变扭矩外,还 应满足长轴系的扭转弹性变形对传动的要求;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机组产生的最大扭矩可作为额定扭矩,联轴器应能连续传递额定扭矩 b 非正常运行条件下如由制动器动作产生的制动力矩)机组产生的扭矩极限值可作为最大扭 矩,且在出现最大扭矩时不应导致联轴器损坏 7.12.23制作联轴器的材料应选用符合GB/T699规定的优质结构钢或符合GB/T3077规定的合金 结构钢,并应对其进行热处理;传动轴宜采用无缝钢管焊接结构,采用的无缝钢管材质和力学性能应符 合GB/T8162的规定 17
GB/T37531一2019 7.12.24对所选用的联轴器结构应进行疲劳强度校核,联轴器在设计寿命周期内不得出现疲劳失效 7.12.25联轴器应能适应高温、高寒,高湿,灰尘环境,应具备补偿两轴相对位移的能力,且应便于维 修、更换 7.12.26传动系统应设定联锁 当设定联锁要求电控操作主传动减速机时,手动减速机不得操作;当 手动减速机操作时,则主传动减速机不得启动 7.13道岔控制装置 7.13.1控制装置应按信号系统指令控制道岔完成锁定装置解锁、道岔梁转辙、锁定装置锁定,关节可 挠型单开道岔控制装置应同时完成导向面和稳定面的挠曲和复位 7.13.2控制装置应向信号系统提供道岔位置表示信号,且道岔位置表示应与道岔的实际位置一致 7.13.3在道岔转撤启动前,控制装置应首先切断道岔位置表示信号 7.13.4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控制装置应向信号系统提供导向面、稳定面状态表示信号 7.13.5控制装置的检测、控制和位置表示电路应符合“故障-安全”原则,涉及行车安全的电路应采用安 全型继电器 7.13.6控制装置应具有集中控制,现场操作,应急操作,手动操作工作方式,各方式之间应相互联锁 控制装置与信号系统之间应设有授权、收权联锁电路,且道岔操作权限在任何时间内均应具有唯一性 在集中控制方式下,当信号系统没有发出转辙指令时,不得启动道岔转辙 应急操作方式的控制电路应 独立于其他方式,且应能分步操作直接控制电机的启停和转动方向 7.13.7当锁定装置未全部解锁时.控制装置不得启动道岔梁转撤;当道岔梁未转撤到位时.不得启动 锁定装置锁定 7.13.8控制装置应具有延时启动功能 控制装置应设置监测单元对关键元器件和工作过程进行监 测,且监测单元出现故障不应影响道岔转辙 控制装置应具有错相、短路、断相和电机过流保护功能,并 应设有故障报警指示 控制装置应设置定时单元,当道岔不能在设定时间内完成转撤时应终止转撤 7.13.9当道岔在转撤中出现故障时,应终止转撤 当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的挠曲装置出现故障时,应 终止挠曲动作,但道岔转撤应继续进行 7.13.10 当 组道岔梁由多组驱动装置驱动时,控制装置应具有道岔梁转撤同步性检测报警功能 7.13.11控制装置应具有电机快速制动功能 7.13.12控制装置与低压配电的接口界面应在道岔区双电源配电箱,电源切换时间不应大于0.15s,控 制装置不得因电源切换影响道岔正常工作 7.13.13控制装置应采用电气隔离措施,使控制电路使用的交流电源与供电电源之间实现电气隔离 7.13.14位置表示,集中控制状态等信号接口电路应采用信号系统提供的不间断Dc24V电源 7.13.15行程开关应采取防水、防尘措施,同一采样点应采用双元件,双线路方式 7.13.16控制装置的电线电缆应具有低烟,无卤、阻燃、,防蚀、防潮、防辐射特性 7.13.17控制柜应按室外露天条件设计,材质应耐酸雨腐蚀,并应采取防潮、除湿和防鼠害措施 试验方法 8 8.1减速机试验 8.1.1应检查减速机在设定输人转速及运转时间下的运转噪声、轴承温升及整体运行情况 8.1.2减速机空载试验应在专用试验台上进行 减速机空载试验程序应按表5进行 18
GB/37531一2019 表5转辙减速机空载试验程序 序号 额定输人转速的百分比 运转时间 备 注 25% 0.25h 0% 0.25h 0.5h 75% 首制产品时间加倍 100% 1h 8.1.3减速机运转过程中,应每10min记录一次油温 8.1.4在试验过程中,宜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查各轴承温度 8.1.5在试验过程中,应按GB/T6404.1的测定方法测量减速机运行噪声 8.1.6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应判定试验合格 在试验全过程中,减速机应运转平稳,无异响,各密封处、结合面应无漏油、渗油现象 a b 在试验过程中,轴承温升与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差不应大于20C 当进行试验时,减速机运行噪声不应大于85dB(A) c 8.1.7若试验判定为不合格,已有试验数据应作清零处理,并查找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整 改后重新进行试验,反复执行此流程,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8.2控制装置环境适应性试验 8.2.1应检查道岔控制装置对温度、湿度环境的适应能力 试验应包含低温试验、高温试验和交变湿 热试验等项目 8.2.2低温试验时应符合GB/T2423.1的规定,在测试点和试验结束后,应通电检查控制装置的工作 情况 8.2.3高温试验时应符合GB/T2423.2的规定,在测试点和试验结束后,应通电检查控制装置的工作 情况 8.2.4交变湿热试验应符合GB/T2423.4的规定,在试验循环点和试验结束后,应恢复常温、常湿状 态,且应通电检查控制装置的工作情况 8.2.5当各试验阶段进行通电检查时,控制装置若功能正常,则试验判定为合格;若试验判定为不合 格,已有试验数据应作清零处理,并查找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整改后重新进行试验,反复执 行此流程,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8.3控制装置信号电路故障试验 8.3.1控制装置信号电路故障试验应验证控制装置的道岔位置表示电路满足TB/T1774中“故障-安 全”的规定 8.3.2信号电路故障试验应在集中控制方式下进行,且应按TB/T1774规定的故障类型,逐一模拟控 制装置柜内元件失效、外部接线断线、错线和混线故障,测试道岔位置表示信号 8.3.3在模拟故障状态下,当无错误的位置表示信号时,应判定试验合格;若试验判定为不合格,已有 试验数据应作清零处理,并查找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整改后重新进行试验,反复执行此流 程,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8.4道岔静载强度试验 8.4.1道岔静载强度试验应检查道岔结构系统在模拟静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受力状态及工作性能 19
GB/T37531一2019 考察道岔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8.4.2当进行试验时,应在道岔梁与台车上贴装应变片,并应以不低于实际载荷1.5倍的模拟载荷施加 于道岔梁上,加载时应无冲击 8.4.3试验过程中应查看道岔结构整体情况,并记录道岔结构的应力值与道岔梁的挠度值 8.4.4在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若道岔结构无永久变形,油漆剥落等现象或未产生对道岔功能性,安全 性有影响的损坏,且道岔结构应力值和道岔梁挠度在允许范围内,则应判定试验合格;若试验判定为不 合格,已有试验数据应作清零处理,并查找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整改后重新进行试验,反复 执行此流程,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8.5道岔动载强度试验 8.5.1道岔动载强度试验应检查道岔结构系统在动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受力状态及工作性能,检查 车辆通过道岔时的稳定性,检查道岔锁定装置的可靠性 8.5.2当进行试验时,应在道岔梁与台车上贴装应变片,且应使道岔处于直线位并锁定,并应让试验载 荷不低于额定载荷1.2倍的列车以规定速度通过道岔 8.5.3试验过程中应查看道岔整体情况,并记录道岔结构的应力值与道岔梁的挠度值 8.5.4在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若道岔联接螺栓未脱落或松动,道岔结构无永久变形、油漆剥落等现象 或未产生对道岔功能性、安全性有影响的损坏,且道岔结构应力值和道岔梁挠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则应 判定试验合格;若试验判定为不合格,已有试验数据应作清零处理,并查找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原因 进行整改后重新进行试验,反复执行此流程,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8.6道岔转辙试验 8.6.1道岔转撤试验应检查整个道岔系统的运转性能以及各部件的灵活性、控制装置的功能性、定位 的准确性 8.6.2当进行试验时,在集中控制方式下,道岔应连续转撤规定次数 在试验过程中,应观测道岔转撤 与锁定过程,且应测试转撤电流、转撤时间、道岔位置表示 8.6.3道岔转撤试验进行过程可中断进行润滑,但单次试验时间段不应小于2h 关节可挠型单开道岔的转辙试验次数不应低于3000次,其他类型道岔转撤试验次数不应低于 8.6.4 2000次 8.6.5当排除试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再次试验时,转撤次数应清零,重新开始试验和计数 8.6.6道岔运转期间,若运行平稳,未发生故障、驱动装置与锁定装置运转正常、锁定到位准确、各传动 部件无异响、转撤时间与转撤电流符合要求、各动作与表示信号一致,则应判定试验合格;若试验判定为 不合格,已有试验数据应作清零处理,并查找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整改后重新进行试验,反 复执行此流程,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9 检验规则 g.1应对所有单开道岔部件进行全面检查,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各部件的检验分 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应包含转撤距离、转辙时间,梁体线向偏差等项目,型式检验应包含 8.1~8.6中的全部试验项目. 9.2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单开道岔部套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a 产品设计、工艺等方面有重大变更时; b 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c 20
GB/37531一2019 d道岔系统进人正式生产后,每5年不少于一次; e 停产2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0.1标志 10.1.1单开道岔设备应设有铭牌,铭牌应位于道岔固定端台车端道岔梁侧面 铭牌上应至少标出下 列内容 产品型号; a b 产品名称; c 主要参数; d)出厂编号及批号; 执行的产品标准(本标准编号) e f 厂家商标 在道岔系统的各旋转臂的位置应喷涂注意安全的警示语 控制柜内应张贴应急操作流程及操 10.1.2 作方法 10.2包装、运输和贮存 10.2.1道岔设备的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应根据包装件的质量和特点选择包装材料,包装 箱强度应符合GB/T7284的规定 10.2.2道岔设备部件允许分别包装运输,大型钢结构(如道岔梁等)还应配备专用的吊装工具 包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0.2.3 防水包装应符合GB/T7350的规定 a 防潮包装应符合GB/T5048的规定 b 防锈包装应符合GB/T4879的规定 c 防霉包装应符合GB/T4768的规定 d 特殊情况下(如运输距离较短),允许以与业主达成一致的其他包装方式进行 e 10.2.4道岔设备的吊装、固定方式应满足运输方式的要求,且吊装、固定方式应满足装卸和运输的 需要 10.2.5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10.2.6产品应贮存在清洁、干燥的室内 室内应具备防锈、防腐蚀和防损伤的设施,产品放置应预防 挤压变形和本身重力变形,贮存超过半年应重新清洁,并按产品要求重新涂装封存 21
GB/T37531一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道岔安装精度 道岔安装精度应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道岔安装精度 序号 项目 测量方法 示意图 允许偏差 直线状态下道岔 长度 梁全长尺寸L 士10mm 测定 说明 1号台车; -4号台车; 2号台车; -5 号台车 -3号台车; 直线位置 时,在道岔 梁走行面上 用水平仪测 定走行面的 整 体 水平高度 高 H,并计算 8.8mm/ 低 22000mm 出高低偏 差;测定位 偏 说明 置在梁的连 1号台车 -5台车 接部和梁的 2号台车; -水平仪: 道岔梁 走行面沿梁 -3号台车 -走行面中心线 走行面 长方向的中 4号台车; 的高低 心线 偏差 200o 200o 局 直线位置 部 时,相对走 高 行面连接部 33 mm/ 250 的400mm" 低 4000mm 说明 偏弦,测定图 钢丝弦; 示P 差 邻高基准块; 走行面连接中心 22
GB/37531一2019 表A.1续 测量方法 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示意图 在梁的两端 安装等高 定块并拉细 整 铁丝,用直 8,8mm/ 体尺或角尺在 22000mm 梁的中点测 说明, 定D,计算 -等高基准块; 导向面、稳定面; 出整体偏差 -饷丝弦 走行面" 2000 2000 梁在直 2525Q 线状态 时导向 稳 面、 定面的 在道岔梁连 偏差 接部分的 25O25O 局 3mm 4000mm 品 4000mm 部 弦测定图示 D和D 说明: -等高基准块 导向面; 钢丝弦; -稳定面 250 25o 25O 3 测定图示梁的 左、右侧 Bm 虽 B,即各种转撤 梁的水状态下在梁的连 7/1000rad 平偏差接部和中部的梁 的导向面、稳定 面位置,如图示 B 尺寸处 说明: 号梁 号梁 -4 2号梁; 铅垂线 3号梁; 23
GB/T37531一2019 表A.1(续) 测量方法 序号 项目 示意图 允许偏差 方法 1000o 转撤状态下导向 面、稳定面内侧 目 R 弦高,道岔梁在 士5mm/ 转撇状态时按A 10000tmm 景 向尺寸和位置测 量导向面,稳定 面曲线内侧的变 形量 导向 说明 稳定面 走行面, 面、稳 定面的 -导向面; 曲线度 方法二 转辙状态下在图 示位置测定梁的 士2mm/ 内侧弦高,图中 4000mm 为导向面弦 26o2s0 高,B为稳定面 2000 2000. 弦高 说明: 等高基准块 道岔梁 测定图 的走行 H 列 面及侧 只测定 面与安 道岔的 装的指 直线状 说明 形板高 指形板 态 低差 错位偏 2mm 差 测定图 指形板 示H s 与指形 只测定 直直十r虹 板的接 道岔的 口高低 说明 直线状 指形板 态 24
GB/37531一2019 表A.1续 测量方法 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示意图 测定道岔从N 位转撇到R 位 转撤量 士3mm 时的道岔活动端 的距离 说明: 号道岔梁 -3号道岔梁; 4号道岔梁 2号道岔梁 单开道岔、单渡 转撤时 线道岔、对开道 5s以内 岔等 相邻轨 测定图示L 0mm25mm 道距离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GB/T37531-2019

什么是跨座式单轨交通?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是指采用跨座架式结构的单轨铁路系统,列车车体悬挂于轨道上方,由电机驱动沿着轨道行驶。该系统的主要优点包括:

  • 运营成本低:与传统轨道交通相比,轨道长度和车站数量均减少,可以节约投资和运营成本;
  • 建设周期短:由于单轨的采用,轨道施工难度小,建设周期较短;
  • 空间利用率高:相对于传统地铁,在城市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快速通行;
  • 环保节能:采用电力驱动方式,无排放物,符合环保要求。

单开道岔的作用

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单开道岔是连接两个线路或者分支线路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列车的换线和分支,使得交通系统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运转。

GB/T37531-2019标准介绍

GB/T37531-2019是我国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制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单开道岔的分类、型号、技术参数、材料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按照标准,单开道岔可分为三类:常规型、特殊型和超限型。常规型适用于轻载、中载和重载条件下的交通运行;特殊型适用于复杂地形和特定车辆条件下的交通运行;超限型适用于特殊的轨道交通需求,如运输大型设备等。

标准还规定了单开道岔的型号、技术参数、主要材料以及测试方法等内容,确保单开道岔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并且能够满足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率运行要求。

结论

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列车的换线和分支,保证了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安全性。GB/T37531-2019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单开道岔的生产和运行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跨座式单轨交通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将会逐步普及和应用。而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单开道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和跨座式单轨交通单开道岔类似的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的编号:GB/T37529-2019。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共有23页,发布于2019-06-04
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120km/h~160km/h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120km/h~160km/h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120km/h~160km/h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7532-2019。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120km/h~160km/h车辆通用技术条件共有23页,发布于2020-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