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683-2017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surveyingandpositioningforpetroleumgeophysicalprospectingonlan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3683-2017。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共有22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E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5.180.1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1.48M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33683一2017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 Teehnicalspeeificeationsofsurveyingandp0sitioningforpetroleumgeophysical prospecetingonland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3683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石油集团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一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 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秀山、易昌华、孙绍斌、王艳梅、张彦军、曹凤海、闫建强、杨柳、张秀胜、 隋向前
GB/33683一2017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作业中数据准备、控制建立、施工放样、资料整理和成果使 用等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物探工程作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SY/T5171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规范 SY/T5314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油物探测量sureyingforpetroleumgeophysicalprospeeting 在石油物探工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测量作业及地理信息采集相关作业的统称 3.2 石油物探定位pwsitiomingforpetroleumm O ysiealprospeecting ge0p 在石油物探工程各工序中,利用现代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所进行的各种定位作业的统称 3.3 石油物探定位基准positioningdatumforpetroleumgeophysiealprospeeting 石油物探工程所选定的一组地理空间定位基准及其参数,包括大地坐标系(大地基准)及其参数,地 图投影及其参数、高程系统(高程基准)及其参数、高程异常模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及其参数、大地基 准间的转换模型及其参数等 主要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及基本参数参见附录A 3.4 ysicalpointstakin 物理点测设偏差oflseoft phy ing-out 物理点放样偏差 物理点测设(放样)的实地位置与其设计的理论位置的偏移差值 3.5 物理点测定精度preeisionofphysicalpointmeasuring 物理点相对于石油物探起算点(控制点)的位置精度,一般以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描述 总则 4.1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的基本任务是:依托全球或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引人工区位置起算数据
GB/T33683一2017 或建立工区石油物探控制网,作为石油物探工程的位置基准;依据物探物理点的设计数据将其测设到实 地并测定其坐标和高程,作为物探采集,处理及解释的位置依据 4.2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施工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宜采用国家现行的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 准,或采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支持的其他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物探设计数据和成果数据宜采用国家现 行的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或采用习惯沿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4.3石油物探物理点测设偏差,以测设的实地位置与设计的理论位置的允许偏差以及相邻物理点间的 的相关规定或物探设计的相关要求执行 实地距离与理论距离的允许偏差衡量,按SY 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的最大允许值衡量,应不超过 4.4石油物探物理点测定精度, 4.3中规定的物理点测设的实地 4.5用于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的仪器设备,应按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规定做必要的检定,并取得检定 机构出具的有效合格证书;其他不必检定的仪器设备宜通过比对或核查等方式做必要的检验 4.6用于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的数据处理软件,宜采用业界认可的商业软件或专业软件;使用自由软 件或自行开发的软件时,应提供相关的试验数据和鉴定资料 用于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的介质地图、数字地图、航测影像、卫星遥感影像等,其数据格式应符合 相应数据处理软件的要求,其基准参数应归化到与物探设计和施工的基准参数相一致 4.8在满足本标准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本标准未列人的新技术、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或施工 设计中提供与现有成熟技术对比的试验数据和鉴定资料 5 基础数据准备 5.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 物探基础资料;如物探采集合同技术设计或施工设计,以及勘探部署图件、测线设计参数等; a 测绘基础资料:如大地基准参数、测量控制点数据、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 b) 工区其他资料;如行政、交通、民俗、气象,水文,地貌、植被以及地下管线设施等资料 c 5.2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 勘验测量控制点的实地位置及标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 D)探察可能对石油物探施工作业有影响的各种信号干扰源 c 采集可能对石油物探施工作业有影响的各种地貌地物数据 d 编绘踏勘草图、编写踏勘报告,拟定石油物探测量及石油物探定位施工方案 5.3数字产品测制与应用平台搭建 当工区原有测绘资料现势性较差时,宜利用无人机航摄系统等获取工区高分辨率影像,测制工 5.3.1 区数字地面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等 5.3.2为配合数字化营地和数字化工区建设,可利用所收集的基础资料、所采集的地貌地物数据和无 人机航摄影像及数字产品等,建立工区石油物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 5.4定位基准参数与位置起算数据选用 5.4.1当一个工区分多个区块或多个时段或多个工程项目联合作业时,应选用统一的石油物探定位基 准及参数 5.4.2当一个工区分多个区块或多个时段或多个工程项目联合作业时,应选用统一定位基准下的位置
GB/33683一2017 起算数据,必要时应做定位基准一致性检验和起算数据兼容性检验 5.4.3当工区附近的位置起算数据不足时,应从工区周边勘选与定位基准一致的国家控制网点、探区 基准网点、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RS)站点、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站点等,以GNSS联测方式引人 位置起算数据 GNSS联测的技术要求按GB/T18314执行 当需要在不同大地基准之间做数据和成果转换时,应使用由国家测绘行政部门提供的转换模型 5.4.4 及参数,或使用在建立工区石油物探控制网时一并确定的转换模型及参数 5.4.5石油物探工程所选用的定位基准参数和位置起算数据,应由专业人员做必要的检核验证,并制 作成统一的定位基准参数与起算数据文件,分发到定位作业各相关工序 工区控制建立 6.1一般规定 6.1.1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的工区控制点,应优先利用与定位基准一致的国家控制网点或探区基准网 点 当国家控制网点和探区基准网点的数量和分布不能满足石油物探工程的需要时,应布设工区的石 油物探控制网 6.1.2石油物探控制网的等级与精度,按相邻点间的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表1 表1石油物探控制网的等级与精度 相邻点间平均边长 等级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km -级 S1/200000 50GB/T33683一2017 和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发播的静态定位数据 6.3.1.2石油物探控制网GNSS静态相对定位的同步观测基线的弦长中误差按式(1)和表2计算 R 厅 =Va. (1 式中 基线的弦长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 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mm); 比例误差系数,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 同步观测基线向量的弦长,单位为千米(km). 表2石油物探控制网的基线弦长精度指标 固定误差 比例误差系数 等级 mm mm/kmm 一级 士5 士2 二级 士10 土5 三级 士10 士10 6.3.2观测作业 根据布网方案并结合实地情况选定和埋设石油物探控制点标志 标志应易于保存,便于观测 6.3.2.1 并尽量远离强干扰源 6.3.2.2根据布网方案,选点埋石情况及投人设备数量等制定观测计划 观测计划应包括测站编号、测 站名称,观测作业参数、观测起讫时间、卫星定位设备编号等 6.3.2.3按照仪器设备使用手册的要求安置和操作设备 天线整平和对中的精度应与石油物探控制网 的等级与精度要求相匹配 6.3.2.4石油物探控制网的观测基本技术指标见表3 表3石油物探控制网的观测基本技术指标 卫星高度角 位置精度因子 数据采样间隔 同步观测时段长 等级 平均观测时段数 PDOPy min -级 >12 S6 1030 >2.0 >120 " 二级 >10 S6 15 >l.6 >60 三级 >10 s6 515 >l.6 >30 三级网可采用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方法 采用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方法时,数据采样间隔宜采用1s一15s,同步观 测时段长应不少于15min 6.3.3数据处理 6.3.3.1 基线解算 石油物探控制网的基线解算应遵循下列要求: a -级石油物探控制网宜采用精密卫星星历和精密解算软件,二级、三级石油物探控制网可采用 卫星广播星历和随机解算软件;
GB/33683一2017 b 基线解算的起算点宜优先选用与GNSS坐标系一致的等级控制点或其他已知坐标点,也可选 用较长时间观测的单点定位点 基线解算可采用单基线解模式、多基线解模式或整体解算模式,基线解算的结果宜优先选用双 差固定解,或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取最优解 6.3.3.2基线检核 对基线解算的结果应进行复测基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或附合路线)闭合差检核并满足下 列要求, 复测基线长度较差见式(2) a ds<2厄a 式中 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单位为毫米(mm); dlS 基线的弦长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按6.3.1.2计算 5 同步环全长闭合差见式(3) /3n w 式中: W 全长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同步环的边数; 基线的弦长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按6.3.1.2计算,弦长取各边平均弦长 最简异步环(或附合路线)全长闭合差见式(4) w<23na 式中 w 全长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 基线的弦长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按6.3.1.2计算,弦长取各边平均弦长 6.3.3.3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以一个点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以合格基线及其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进行无约束 平差; 无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不超过相应等级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最弱基线 b 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1的规定; 无约束平差完成后,应提供在相应坐标系下各点的三维坐标、各基线的长度和方位以及相关的 精度信息 6.3.3.4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有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中的高等级大地控制点时,应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的三维 a 约束平差;当有物探设计所要求坐标系中的高等级平面控制点并需要通过约束平差实现向物 探设计所要求坐标系的转换时,应进行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约束平差; b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小于表1中规定的最弱基线相对中误差的三分之一,宜根据约 束数据的精度情况选择强制约束或加权约束;
GB/T33683一2017 以相应坐标系中的已知点坐标等为约束条件,以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为观测数据,进 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 d 约束平差后,最弱基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1的规定;无法满足时,宜选择一个最高等级控制 点的坐标、高程和一个边的方位进行最小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完成后,应提供在相应坐标系下各点的三维坐标或二维坐标、各基线的长度和方位以 e 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6.3.3.5坐标转换 当需要利用石油物探控制网求取转换参数以实现向物探设计所要求的坐标系的转换时,可根据工 区范围及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坐标转换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参数的求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于坐标转换参数求取的已知点对个数,应多于所选用数学模型的最低要求,且分布合理; a b)求取的坐标转换参数应利用内部点(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的已知点)或外部点(未参与转换参数 计算的已知点)进行检核验证 内部点检核应满足-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大于0.3m.高程转 换残差不大于0.5m;外部点检核应满足:已知坐标与转换求得坐标较差不大于0.4m、已知高 程与转换求得高程较差不大于0.6m. 6.3.3.6高程转换 当需要将石油物探控制网点的高程由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时,可根据工区范围及具体情况选用符 合下列要求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高程异常模型)或高程拟合模型 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高程异常模型): a 1) 习惯沿用的探区模型; 22 权威组织或主管部门发布的全球模型,全国模型或局域模型,模型的精度和分辨率宜不低 于2000国家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 b)高程拟合模型: 用于高程拟合参数求取的已知高程点对个数,应多于所选用数学模型的最低要求,且分布 合理; 求取的高程拟合参数应利用内部点(参与拟合参数计算的已知点)或外部点(未参与拟合 2 参数计算的已知点)进行检核验证 内部点检核应满足;高程拟合残差不大于0.3nm;外 部点检核应满足;已知高程与拟合求得高程的较差不大于0.5m 对高程异常变化较大 的高山地区.上述指标可放宽50% 6.4工区控制点增补 6.4.1一般规定 6.4.1.1当已布设的石油物探控制网点的数量和分布不能满足石油物探施工作业的需要时,可临时增 补直接用于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作业的施工控制点 6.4.1.2石油物探施工控制点的增补,宜采用基于GNss的发展参考站方式,或采用基于全站仪的布设 施工导线方式 6.4.2发展参考站 6.4.2.1作业方法;可采用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实时相位差分(RTK)测量和事后相位差分(PPK 测量等方法,其观测基本技术指标分别按表3和表4执行;宜优先利用各种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和连续运 行参考系统发播的差分定位数据,其水平定位精度和垂直定位精度应分别优于0.15m和0.25m.
GB/33683一2017 6.4.2.2作用距离;采用静态测量方法时,不宜超过50km;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方法时,应不超过 30km;采用RTK测量或PPK测量方法时,应不超过25kn m 6.4.2.3发展次数:采用静态测量或快速静态测量方法时,不宜超过2次;采用RTK测量或PPK测量 方法时,应不超过2次 6.4.2.4对发展的参考站应进行检核并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静态测量或快速静态测量方法发展的,应通过双时段观测重复基线较差检核,其较差应不 a 超过6.3.3.2a)的两倍; 采用RTK测量或PPK测量方法发展的,应以不同发展源的已知坐标点检核,也可采用静态测 b 量或快静态测量方法检核 检核的较差应满足;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0.2m、高程较差不大 于0.4m 6.4.3布设施工导线 6.4.3.1利用全站仪布设施工导线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按SY/T5171的相关规定执行 6.4.3.2利用全站仪布设施工导线时,宜一并考虑与全站仪极坐标法布设物理点联合作业 6.5工区控制测量报告 6.5.1编写工区控制测量报告 工区控制测量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选用的定位基准及起算数据; a 控制网设计方案及变更情况 b 外业观测情况(包括补测重测) c d)内业数据处理情况及其结果评价; 各种表格及图件(如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分布图、控制点点之记等) ee 6.5.2提取合格的石油物探控制点成果,并制作石油物探控制点文件,分发到定位作业各相关工序 测量与定位施工 7.1一般规定 7.1.1石油物探工程中的测量作业及各工序中的定位作业,应采用统一分发的定位基准参数,位置起 算数据以及石油物探控制网点成果 7.1.2石油物探工程中的测量作业,可采用基于GNSS的导航定位方式,或采用基于全站仪的测设测 定方式 7.1.3石油物探工程各工序中的定位作业,可采用基于GNSS测量设备的专业测量定位方式,或采用 基于GNSS和物探设备的自主导航定位方式 7.1.4物理点的测量与定位,宜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可优先利用各种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和连续运行参 考系统发播的差分定位数据,其水平定位精度和垂直定位精度应分别优于0.30m和0.50m,并应在工 区内适当位置布置连续监测站 7.1.5物理点的测设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物理点的标志位置应在物探设计和 施工允许偏移范围内选定合适位置;因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或物探施工需要而在允许偏移范围外时,则应 在物理点测定成果中加注标记 7.2点位测设与测定 7.2.1采用基于GNSS的导航定位方式作业时,应先按设计坐标导航到测设偏差允许范围内,并在允 许范围内选定适合物探施工的点位,再按物理点的测定精度要求测定其坐标和高程 GNS差分法测
GB/T33683一2017 量与定位施工的基本技术指标见表4 表4GNSS差分法测量与定位施工的基本技术指标 位置精度因子 水平精度 高程精度 作用距离 方法 采集历元个数 适用范围 PDOP) km m m 各类物理点和 一士0.10 50 >l(固定解 士0.15 实时相 其他特征点 位差分 各类物理点和 RTK >2(浮点解 士0,20 二士0.30 50 其他特征点 实时伪 磁法电法勘 士2.0 50 距差分 探的物理点和 士1.0 RTD) 其他特征点 事后相 无设计位置物 >1o S100 位差分 理点和其他特 PPK) 征点 在高山区、丛林区和城市区等困难地区,位置精度因子可放宽到8,作用距离可放宽到1.5倍;采用各种卫星导航 增强系统和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可不受作用距离限制,但宜在系统的标称覆盖范围内 7.2.2采用基于全站仪的测设测定方式作业时,物理点的测设与测定按sY/T5171相关规定执行,其 他特征点的测定宜按物理点的测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7.3点位复测与检核 7.3.1基于GNSs测量设备的物理点测量作业,应在每日开工时和变更设备参数时通过在已知点或已 测点上复测的方式进行检核,检核的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a)RTK测量;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0.4m、,高程较差不大于0.8m; b) RTD测量: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1.0 m、高程较差不大于2.0m:; PPK测量;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0.4m,高程较差不大于0.8m; e d) 快速静态测量;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0 0.3m 高程较差不大于0.6m. 7.3.2基于GNSS测量设备的物理点测量作业,应在每连续测量若干物理点后通过在已测点上复测的 方式进行检核,复测点宜不低于百分之一且均匀分布,检核的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a)RTK测量;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0.4m,高程较差不大于0.8" m; )RTD测量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1.0m,高程较差不大于2.01 m 7.3.3基于物探设备自主导航方式的物理点定位作业,应按7.3.1和7.3.2的相关规定进行自主检核或 利用GNSS测量设备进行比对检核 7.4数据处理 7.4.1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交换与存储格式参见附录B. 7.4.2石油物探工程各工序中定位数据的实时处理,可由定位设备配套软件自主完成,软件所设置的 实时质量控制参数应与物理点定位的精度要求相匹配 7.4.3石油物探工程各工序中定位数据的交互处理和成果生成,应由统一的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数据 处理与质量控制软件完成 7.4.4当需要将物理点的高程由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时,其选用的高程异常模型或高程拟合模型应与 石油物探控制网一致
GB/33683一2017 资料整理 8.1 -般规定 8.1.1石油物探工程项目或施工阶段结束后,应对测量与定位的原始资料,过程资料和成果资料进行 必要的整理 资料整理分为电子资料整理和纸质资料整理 8.1.2石油物探工程中的测量作业及各工序中的定位作业所生成的成果数据及编写的成果报告,均应 提交电子资料;各种需责任人签字的成果数据、统计数据,技术报告等,宜提交纸质资料 8.1.3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数据格式参见附录C 8.2电子资料整理 8.2.1电子资料的内容 8.2.1.1测量与定位成果数据 电子格式的测量与定位成果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定位基准参数; a 定位起算数据; b 控制点成果数据; c d 物理点成果数据 8.2.1.2测量与定位成果报告 电子格式的测量与定位成果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定位基准设计; a 控制测量报告; b 物理点测量与定位质量统计 c 8.2.2电子资料的格式 8.2.2.1目录结构应简明直观,文件命名应简明扼要,在根目录下应有专门的电子资料说明文件 8.2.2.2电子资料中的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应采用规范规定或委托方要求的标准格式文件名和数据 体,参见附录C 8.2.3 电子资料的存储 8.2.3.1宜采用兼容性好,可靠性高的存储介质 .2.3.2所有测量与定位成果,包括踏勘资料,草图资料,航摄影像资料、控制测量成果,施工测量成果 等,宜录人相应的石油物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平台 8.3纸质资料整理 8.3.1纸质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定位基准设计; a 控制测量报告; b 物理点测量与定位质量统计; c d)其他需书写或打印的纸质资料 8.3.2纸质资料与相应电子资料的内容应保持一致
GB/T33683一2017 9 成果使用与保密 g.1基础地理信息和测绘成果使用与保密 9.1.1凡提供,使用属于国家秘密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成果资料,应遵守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 成果资料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成果资料的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g.1.2凡提供,使用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成果资料,可由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成果 资料的保管单位制定相应的提供、使用办法 9.2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使用与保密 9.2.1石油物探工程中的测量作业及各工序中的定位作业所生成的成果资料,应由测量与定位成果的 保管单位集中管理,并按相应的管理制度分发到测量与定位成果的使用单位 凡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开展生产作业和开发衍生产品,应遵守相应的 9.2.2 国家涉密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成果资料安全管理制度,或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密技 术处理 0
GB/33683一2017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1984世界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A.1 1984世界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如下 长半径;4=6378137m a b) 扁率:;/=1/298.257223563 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m、 c 地球自转角速度;w=7.292115×10-rad、" A.2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如下: 长半径;a=6378137" aa mm b 扁率:/=1/298.257222101 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 c m”s d 地球自转角速度;o=7.292115×10-rads" 11
GB/T33683一201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格式 -般规定 B.1 B.1.1文件格式与结构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交换与存储格式(SPPP01),采用标准格式的AsCI码文本文件 文件开始是头块记录,中间是若干数据记录,结尾是文件结束标识“EoOF”(1列3列) B.1.2数据记录格式基本约定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记录格式基本约定参见表B.1 表B.1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记录格式基本约定 数据类型 示例与说明 数据标识 整形数据 2(2位整型数 浮点型数据 F8.2(8位浮点型实数,包含2位小数 C5(位字符串) 字符型数据 自由长度文本 文本型数据 数据分割符 逗号,字段分刚符 记录结束符 分号,记录结束符 双引号,自由长度文本记录首尾符 记录起止符 星号,逗号,分号,双引号 SPPPo1保留字符 B.2头块记录格式规定 -般规定 B.2.1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头块记录格式的一般规定参见表B.2 表B.2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头块记录格式一般规定 内容 示例 列号 格式 含义 HD C2 头块记录标识 l2 头块记录编号 00 12 34 头块记录子编号 00 5~6 2 头块记录参数名称 SPPP01versionnumber 736 C30 头块记录参数数据 GB/T33683一2017 40~ 自由文本格式 自40列起,自由文本格式的,用左引号(“)起始,用右引号(”)结束,用逗号(,)分隔各参数项,用分号(;)终止参数 串,各参数项内不含逗号(,、分号(;)和引号(“”) 12
GB/33683一2017 B.2.2具体规定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头块记录格式的具体规定参见表B.3. 表B.3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头块记录格式具体规定 记录子编号 参数子项/示例 记录编号 参数名称 参数格式 HD00 SPPP01versionnumber 00(sPPPo1版本号 0(项目名称 Proer nam1e 20(项目描述 Projecetdeseription 30(委托方 Client 40承包方 Contractor HD10 -般信息 50(开工日期 Startingdate 60(工区位置 l.ocation 70(工区描述 Deseriptionm ClockoffsettoGMT C1F3.2 0(工区时区 十8.00 10(长度单位 Meter C12 L.engthunit 20角度单位 Angleunit Degree C12 Ddd.mmssssss C12 21(角度格式 Angleformat HD20 30(温度单位) Temperatureunirt C12 计量单位 0(气压单位 c12 Atmosphericpressure" mmHg YYYYMMDD 50(日期格式 Dateformat C8 C6 Timeformat HHMMSs 0(时间格式 wGs1984,a, c12,F12.3,F12.7 10(星座基准 GNSSGeodeticdatum 20(数据基准 DataGeodeticdatunm CGCS2000,a,f C12,F12.3,F12.7 30(转换模型 Shiftmodel Bursa-wolf C12 HD30 31(转换参数 Shiftparameters dx,dy,dz 3(C1F6.3) 大地基准 2(转换参数 Shiftparameters dx,dy,dzPpm 2(ClF6,3),2(ClF6.5) shiftparameter 3(c1F6.3),4(cIF6.5 (转换参数 33 dx,dy,dz,rx,ry,z,Ppm x0,y0,z,dx.dydz,3(c1F12.3),3(c1F6.3). 34(转换参数 Shiftparameters rx,ry,rzppm (C1F6.5 Verticaldatum C12 0(基准名称 Huanghai85 20(高程异常模型) Geoidmodel CQG2000 c12 HD40 《高程基准 30高程拟合方法 Heightfittingmethod Curvedsurfacefitting C12 31高程拟合参数 Heightfittingparameters B0,L0,PIlP6 8(C1F16,9 10(投影名称) Projectionname Gauss 20(投影分带 C2 HD50 Projectiontype 地图投影 0(投影带号 18 I2 Projeetionzone CM F7.4C 0(投影参数 ProiectionDarameter(Gauss 13
GB/T33683一2017 表B.3(续 记录子编号 参数子项/示例 记录编号 参数名称 参数格式 1(投影参数 Projectionparameter(UTMD CM,l.at0,FE,FN,m 2(F7,4C1),2(F9,2),F6.5 Projectionparameter 2(F7.4C1),2(F9.2),F6.5 HD50 42投影参数 CM,SLat0,FE,FN,m (Single-lambert) 地图投影 CM,SL.at0,FE,FN, ,m,2F7 4C1),2F9,2 Proiectionparameter 43投影参数 Double-lambert SLatl,SL.at2 F6.5,2(F5.3C1 rinmbleR10 10(测量仪器 Surveveguipment HID60 RTK 20(测量方法 Surveymethod 作业信息 30(数据处理员 wANG ataprocessor 其他相关信息 Otherreevantinformation HD90 HD00~HD60是保留记录,即使无参数项和参数值也保留 HD90为自由格式记录,用于表达任何其他信息,可 根据需要反复使用 B.3数据记录格式规定 测站数据记录格式规定 B.3.1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测站数据记录格式参见表B.4 表B.4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测站数据记录格式 字段序号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最大长度 示例与说明 Type 类型 12 Stationname 站名 14 wGS84lat GNSS纬度 No N/S North/South wGs84 15 GNss经度 lL.og East/west E/w wGS84height GNSS大地高 F 12 Localnorthing 地方北坐标 13 Localeasting 地方东坐标 10 l.ocalheight 地方椭球高 海拔高 1 Elevation F 12 天线高 Antennaheight c 13 Measuremethod 量取方式(V垂高/S斜高 Antennatype 10 天线类型 14 FR 15 Antennaradius 量取位置至相位中心的平距 14
GB/33683一2017 表B.4续 字段序号 示例与说明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最大长度 量取位置至相位中心的垂高 l6 Phasecenteroffset 15 17 接收机型号 Receivertype 18 ReceiverSN 12 接收机序号 19 SetupDate 测站架设日期 20 Setuptime 测站架设时间 21 Operator 测量操作员 B.3.2观测数据记录格式规定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观测数据记录格式参见表B.5 表B.5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观测数据记录格式 字段序号 字段名称 数据格式 示例与说明 Type C6 类型 线号 line C16 点号 C12 PointlID GNssLat F12.10c1 GNss纬度 GNSSL.og F13.10C1 GNSs经度 GNSSheight F7.3 GNSS高度 L.ocalnorthing F12.3 北坐标 L.ocaleasting FI3.3 东坐标 Localheight F8.3 椭球高 levation 海拔高 10 F8.3 nm F5.3 天线高度 Antennaheight Hor,precisionm F5.3 水平精度 1 13 Ver,preeision F5.3 垂直精度 14 cQ F5.3 cQ值 15 Num,ofsatellite 12 卫星个数 16 GDOP F4.2 GD(OP值 PDoP值 17 PD(OP F4.2 HD(O)P F4.2 8 HDoP值 19 VD(O)P F4.2 VD0oP值 I3 20 Epoeh 历元个数 21 Base C12 参考站 22 Dateandtime Il4 日期时间 15
GB/T33683一2017 表B.5(续 字段序号 示例与说明 字段名称 数据格式 23 GNSSsystems GNSS系统 测量方式 24 1 Surveymode Solutiontype c1 解的类型 25 26 Receivertype C12 仪器型号 27 ReceiverSN C12 仪器序号 28 Operator 测量操作员 B.3.3观测数据补充说明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原始数据文件测站数据记录格式与观测数据记录格式的补充说明如下 表B.4、表B.5中第1字段“Type”;s代表激发点,R代表接收点,c代表检查点,B代表参考 a 站,N代表控制点,P代表固定标记点,各种点标识可组合使用,如N表示架设在控制点上的 参考站 表B.5中第23字段“GNsSsystems”,0代表全球定位系统(GPSs),1代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 BDs),2代表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3代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各 种标识可组合使用,以表示多模融合卫星定位; 表B.5中第24字段“Surveymode”,0代表RTK.1代表RTD,2代表PPK,3代表静态,9代表 其他 表B.5中第25字段“Solutiontype”,0代表固定解,1代表浮点解,9代表其他 d 16
GB/33683一2017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数据格式 C.1 -般规定 C.1.1文件格式与结构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数据文件格式(SPPp02),采用标准格式的Asc码文本文件 文件开 始是头块记录,中间是若干数据记录,结尾是文件结束标识“EOF”1列~3列). C.1.2数据记录格式基本约定 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记录格式基本约定参见表C.1 表C.1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数据记录格式基本约定 数据类型 数据标识 示例或说明 整形数据 122位整型数 浮点型数据 F8.2(8位浮点型实数,包含2位小数 字符型数据 C5(5位字符串 文本型数据 T(自由长度文本 数据分割符 逗号,字段分割符 记录结束符 分号,记录结束符 记录起止符 双引号,自由长度文本记录首尾符 SPPp02保留字符 星号、逗号,分号、双引号 C.2头块记录格式规定 C.2.1 -般规定 石油物探(地震勘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头块记录格式的一般规定参见表C.2. 表c.2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头块记录格式一般规定 内容 示例 列号 格式 含义 头块记录标识 HD C2 头块记录编号 00 3一4 2 2 头块记录子编号 00 5~6 头块记录参数名称 SPPP02versionnumber 736 C30 头块记录参数数据 GB/T336832017 40~ 自由文本格式 自40列起,自由文本格式的,用左引号(“)起始,用右引号(”)结束,用逗号(.)分隔各参数项,用分号(;)终止参数 串,各参数项内不含逗号(,),分号;)和引号(“”). 17
GB/T33683一2017 C.2.2具体规定 石油物探(地震勘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头块记录格式的具体规定参见表C.3 表C.3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头块记录格式具体规定 记录编号 记录子编号 参数名称 参数子项/示例 参数格式 HD00 00(SPPP02版本号sPPP02versionnumber Projrectname 10(项目名称 20(项目描述 Projeetdesceription 30委托方 Client 40承包方 Contractor HD10 -般信息 50开工日期 Startingdate 60(工区位置 l.ocation 0(工区描述 Descriptionm 80(工区时区 CloekofsettoGMT c1F3.2 十8.00 10(长度单位 Meter C12 Lengthunit 20角度单位 Angleunit Degree C12 Ddd.mmssssSs 21角度格式 Angleformat C12 HD20 30温度单位 Temperatureunit C12 (计量单位 0(气压单位) Atmospheriepressure mmHg C12 YYYYMMDD C8 50(日期格式 Dateformat C6 Timeformat HIHIMMSs 6o(时间格式 GNSsGeodeticdatunm wGS1984,a, 10(星座基准 C12,F12.3,F12.7 20数据基准 DataGeodeticdatumm CGCS2000,a,f C12,F12.3,F12.7 30转换模型 Shiftmodel Bursa-wolf C12 HD30 31(转换参数 Shiftparameters dx,dy,dz 3(CIF6.3) 大地基准 32(转换参数 Shiftparameters dx,dy,dzppm 2(ClF6.3),2(ClF6.5 shiftparameters 3(cF6.3),4(c1F6.5) 33(转换参数 dx,dy,dz,rX,ry,rzppm 3(c1F12.3),3(c1F6.3), x0,y0,z0dx,dydz,rx 34转换参数 Shiftparameters ry,rzpPpm 4(ClF6.5 c12 10(基准名称 erticaldatum Huanghai85 20(高程异常模型 Geoidmodel CQ(G2000 C12 HD40 高程基准 30(高程拟合方法 Heightfittingmethod Curvedsurfacefitting C12 31高程拟合参数 Heightfittingparameters B0,L0,P1~P6 8(CIF16.9 10投影名称 Projectionname Gauss 20(投影分带 C2 HD50 Projeetiontype 地图投影 30(投影带号 18 I2 P'rojeetionzone CM F7,4C1 40(投影参数 Projectionparanmeter(CGiauss) 18
GB/33683一2017 表c.3(续 记录子编号 参数子项/示例 记录编号 参数名称 参数格式 2F7,4C12F9.2 41(投影参数 er(UTMcM,L.at0,FE,FN,m Projectionparameter F6.5 Projeetionparameter HD50 2(F7.4C1),2F9.2). CM.sL.at0,FE,FN,m 2(投影参数 地图投影 F6.5 (SingleIambert Projectionparameter CM,SLat0,FE,FN,m. 2F7.4C1),2F9.2), 43(投影参数 DoubleIambert SLatl.SIat2 F6.5.2F5.3C1 TrinmleR1o 0(测量仪器 Surveyequipment RTK 20(测量方法》 Surveym1ethod 30数据处理员 Dataproeessor wANG HD60 作业信息 40(测线号格式 Linenumberformat 50质量控制信息 R,Sfilequalitycontrol 60(坐标状态信息) Coord.status Final,prov 最终的/暂时的 其他相关信息 HD90 Otherreleyantinformation HDw0~HD60是保留记录,即使无参数项和参数值也保留 HD90为自由格式记录,用于表达任何其他信息. ,可 根据需要反复使用 c3数据记录格式规定 c.3.1 -般规定 石油物探(地震勘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分为两类文件:激发点文件(FILE)和接收点文件 RFLE) 激发点文件包含所有激发点的坐标和高程及其他必要信息接收点文件包含所有接收点和 永久标志点的坐标和高程及其他必要信息 文件名(包括扩展名)宜反映工区、施工日期等信息,文件扩 展名宜反映成果的类型和顺序等信息 激发点文件和接收点文件均按照线号和点号升序排列 C.3.2具体规定 石油物探(地震勘探)测量与定位数据记录由类型、线号、点号、横坐标、纵坐标,大地高和海拔高等 字段组成 石油物探(地震勘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数据记录格式具体规定参见表C.4 表C.4地震勘探测量与定位成果文件数据记录格式具体规定 字段名称 示例与说明 字段序号 数据格式 Type C6 类型 Iine C16 线号 PointID C12 点号 Northing F9.l 横坐标 Easting F10.1 纵坐标 Height F5.1 大地高 Elevation F5.l 海拔高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GB/T33683-2017

2017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个规范是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文件,它明确了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对于提高勘探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范的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中的地震勘探、测井、地电、地磁、重力、电磁等各种方法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

二、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共分为六章,分别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物探测量仪器设备、物探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物探测量数据解释与评价、附录。其中,第三章到第五章是规范的核心内容。

2.1 物探测量仪器设备

该章节主要规定了物探测量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和标定程序等内容。具体包括:地震勘探仪器设备、地电仪器设备、地磁仪器设备、重力仪器设备、电磁仪器设备、测井仪器设备等。

2.2 物探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该章节主要规定了物探测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流程。具体包括:物探测量信号的获取、放大、滤波、数字化等;物探测量数据的格式、存储、传输和管理;物探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校正等。

2.3 物探测量数据解释与评价

该章节主要规定了物探测量数据的解释方法和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地电、地磁、重力、电磁等数据处理和解释;各种数据的综合解释和评价。

三、规范的意义

规范的发布为我国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方向,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同时,规范的实施也可以提高勘探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总结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GB/T33683-2017)的发布为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对物探测量仪器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解释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可以提高勘探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之,遵守《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的要求,不仅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我们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的相关资料

    和陆上石油物探测量与定位技术规范类似的标准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别微生物方法通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别微生物方法通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别微生物方法通则的编号:GB/T33682-2017。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别微生物方法通则共有5页,发布于2017-12-01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的编号:GB/T33684-2017。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共有38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