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919-2011

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

Coalpreparationplant-Methodsforthenaturalfallingtestingofslur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6919-2011。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2-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2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3.040
  • 实施日期2012-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357.26KB

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2691g一2011 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 Coalpreparatioplant一NMethodsforthenaturalfallingtestimgofslrry 2011-09-29发布 2012-03-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6919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学章、郭秀军
GB/T26919一2011 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的术语和定义,仪器设备和材料,煤泥水试样的采取和制 备、沉降速度分布试验和试验结果的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烟煤和无烟煤煤泥水的自然沉降特性,褐煤测定亦可参考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477煤炭筛分试验方法 GB/T4757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 GB/T26918选煤厂煤的转简泥化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自然沉降naturalfalling 无絮凝倾向或弱凝结倾向的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离散沉降 在自然沉降过程中,颗粒间不发 生粘合,颗粒的形状,粒径和密度都保持不变 仪器设备和材料 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柱,规格见图1. 4.2沉降柱搅拌器,规格见图2 4.3有柄瓷质蒸发m;容量30ml,60mL 电热鼓风干燥箱,调温范围50C- 4.4 200 4.5干燥器(以变色硅胶做干燥剂):直径300 mm 4.6分析天平;最大载荷200g,感量0.1mg 湿式分样机;分样误差(质量相对误差)小于2% 4.7 4.8量筒:容量为50ml,100mL和500ml
GB/26919一2011 单位为毫米 100 A向 410 10 A5 10 90 4300 沉降试验柱; 阀门 图1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柱 图2沉降柱搅拌器 煤泥水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5.1选煤厂煤泥水试样的采取 5. 1.1测定选煤厂某一工艺环节的煤泥水时,试样应在正常生产的该环节流动的煤泥水中采取 5.1.2以不少于4h的正常生产时间为限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每次采取1L2L的子样,直到所采 试样的体积大F(40十dL.为止 d为悬浮同体质量达500g时的煤泥水体积 同时做好采样记录 5.1.3将采取的试样盛人塑料桶或其他惰性容器中,密封后置于室温下存放 5.2设计用煤泥水试样的制备 5.2.1按GB/T26918规定缩取一份试样进行翻转试验 以下三种选煤工艺的翻转时间可供参考 全重工艺为45min a) b) 重介-跳汰联合工艺为45min; e)全跳汰工艺为30min 5.2.2翻转结束后,静置至上部煤泥水清澈后,取出上清液用于以后筛分喷水 5 .2.3先将筒内大于3mm物料筛除,再筛除大于0.500mm的物料 筛分时应加喷水提高筛分 效率 5 .2.4浮选前煤泥水试样的制备;将筛除大于0.500nmm物料的试样和筛下水盛人塑料桶或其他惰性 容器中,密封置于室温下存放 2.5浮选后煤泥水试样的制备;将浮选前煤泥水试样按GB/T4757进行浮选试验(可进行多次浮选 5
GB/T26919一2011 试验以获取足够的尾矿煤泥水),将尾矿煤泥水盛人塑料桶或其他惰性容器中,密封置于室温下存放 5.3试样的缩制 5.3.1将全部煤泥水试样注人湿式分样机,并从试样中缩取10L,搅拌均匀后注人沉降试验柱,直到 液面距柱顶10mm时为止 另取10L以备平行试验用 取一约含500g悬浮物的试样澄清后,用虹吸法取出澄清液体,并量取600mL作为溶解性固体 测试样,沉淀物按GB/T477进行筛分试验 5.3.3缩取沉淀物10g以上,按GB/T217测定沉淀物的真相对密度 沉降速度分布试验 沉降试验柱取样 6.1.1将已注人沉降试验柱的煤泥水样,用沉降柱搅拌器上下搅拌30s,使试样充分混合均匀 6.1.2搅拌后立即开始计时,取样,取样口选择在距液面以下700mm的阀门处 取样可按:0s,21s、 30s,42s,70s,105s,210s,420s,525s,700s、1050s,1400s,2100s、4200s,8400s时间进行 6.1.3每次取样前应迅速打开阀门,预先放出约10mL左右的煤泥水,待截门内容留的煤泥水被置换 完毕后,用量筒量取20ml50 onmL,倒人干燥恒重过的燕发皿中,用少量蒸溜水清洗量筒,并人燕发 皿中 每次取样前应测量在该取样时间的液面到取样口的距离H(i=0,l,2,,n-1,其中n为取样 6 次数)mm,读准至整数 按上述试验步骤进行平行试验 悬浮物浓度的测定 6.2.1 溶解性固体含量的测定 6.2.1.1将两层洁净的快速定性滤纸附着在布氏漏斗内,接通减压装置后,将滤纸润湿,抽气,使之紧 贴 滤纸直径应小于漏斗并将所有孔盖住 6.2.1.2将待测溶解性固体的试样逐次转移至布氏漏斗,待600ml试样都被抽滤完毕后,取500mL 滤液到一容量为1000ml的烧杯中,置于电炉上蒸发 当杯中滤液达到50ml左右时,倒人干燥恒重 过的蒸发皿中,并用少许燕僧水冲洗烧杯壁,将洗液并人该蒸发皿中 6.2.1.3将盛有试样的燕发皿,置于温度低于水的沸点1C~2C的干燥箱中烘干 6.2.1.4将烘干的试样在105C110C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 量 称量准确度为0.0002g 6.2.1.5溶解性固体的含量可按式(1)计算: A-Bx1000 S= 式中 S -溶解性固体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蒸发皿加蒸发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 A 燕发皿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开(ml 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
GB/26919一2011 6.2.2总固体含量的测定 6.2.2.1将6.1所得的试样按照6.2.1.3,6.2.1.4进行总固体含量的测定 6.2.2.2总固体含量可按式(2)计算 -4口 B)X1o00 S i=0,l,2,,n一1 式中 对应于某一取样时间的固体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取样次数,下同 7 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 6.2.3悬浮物浓度的计算 对应于某一取样时间6,的悬浮物浓度c,,可按式(3)求得: e,=S,-S(i=0,l,2,,一1) 式中 对应某一取样时间的悬浮物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平行试验允许误差 6.3 平行试验中,取样口最初取样的总固体含量两次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0.00% 6.3.1 平行试验中,总固体含量分布曲线的拟合误差不得超过7.00g/L,见式(4): 6.3.2 S.,2" 7.00i=0,l,2,,n一1 式中: S,.,S, 分别为第一次和第二次试验中某一时间所对应的总固体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6.3.3如果两次平行试验上述两种误差有一种超出规定,则需补做第三次沉降柱取样试验,直至两次 平行试验的上述两种误差均在规定范围内为止 试验结果的整理 数据整理 若平行试验的相对误差满足要求,则应分别求出这两次试验在同一取样时间对应的固体含量的算 术平均值s和取样液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H,结果填人表A.1 7.2沉降速度 在每一取样时间4,,都对应一新的液面高度H,液面至取样口的距离),此时相对应的悬浮颗粒沉 降速度u,可由式(5)求得 6H 5 (i=0,l,2,,n一1 w一 式中: 对应于某一取样时间的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单位为厘米每分(em/nmin); H 对应于某一取样时间液面至取样口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取样时间,单位为秒(s)
GB/T26919一2011 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 残余悬浮物百分率 对应于某一取样时间,有一悬浮物浓度ci,则相应的残余悬浮物百分率P,可由式(6)求得 P=皇×100 =1.2,,n一1 (6 (G i 式中: -取样口煤泥水样对应于某一取样时间的残余悬浮物百分率; P 取样口煤泥水样对应于某一取样时间去的残余悬浮物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取样口最初取样的悬浮物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 绘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 以取样口残余悬浮物百分率P为纵坐标,悬浮颗粒沉降速度可为横坐标,据表A.2中的数据绘制 自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见图A.1),10em/min以内的沉降速度分布曲线(见图A.2)
GB/26919一2011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煤泥水自然沉降特性分析资料 沉降试验结果记录表和分析表示例分别见表A.1和表A.2 表A.1沉降试验结果记录表示例 煤泥水来源 溶解性固体含量 取样日期 水温 煤泥水初始浓度 试验日期: 总固体含量s./ 液面至取样口高H/n /EL) /mm 序号 取样时间 -次试验 二次试验 -次试验 平均 二次试验 平均 700 700 700 68,91 68.79 68.85 698 698 68,80 698 68.72 68.76 30 697 695 696 68.49 68,33 68.41 695 693 694 66.08 66 66,26 42 4 692 65.25 4" 70 67 693 691l 63 64 60,07 105 691 689 690 60.86 61.65 687 688 210 689 53.89 54.73 54.31 420 687 685 686 47.38 46.60 46.99 525 685 685 685 45.99 45.41 45.70 700 683 683 683 43.68 42.32 43.00 10 1050 681 68o 680 40.59 39.93 40.26 m 1400 679 677 678 37.91 36.85 37.38 12 2100 676 675 676 35.03 33.29 34.16 13 4200 674 672 673 21.66 20.20 20.93 14 8400 671 670 670 1.98 1.48 1.73 试验人: 审核 批准
GB/T26919一2011 表A.2沉降试验结果分析表示例 煤泥水来源 溶解性固体含量 水温: 取样日期: 煤泥水初始浓度 试验日期: 颗粒沉降 液面至取 序号 取样时间 总固体含量 悬浮物浓度 残余悬浮物 样口高H 速度u/ /L 百分率P/% t/s S/g/L c,/g/ mm cm/mmin 77. 700 68.85 92 G7.83 1 698 68.76 98.52 199.43 0 68.41 67.48 139.20 696 98.01l 694 66.26 65.33 94.89 99.14 42 70 692 64.43 92.23 59.31 3.O 690 0.86 9.93 87.04 39.43 210 7.53 688 54.31 53,38 19.66 420 686 6.99 46.06 66.90 9.80 525 685 45.70 44.77 65.03 7.83 700 683 3.00 2.07 5.85 G1.10 10 1050 680 0.26 9.3 7.12 33 .85 11 1400 678 37.38 36,45 52.94 2.89 12 2100 676 34.16 33.23 48.26 1.93 1 673 20.93 4200 20.00 29.05 0.96 14 8400 670 1.73 0.80 1.16 0.48 试验人: 审核 批准, 自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示例见图A.1,小于10e 自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示例见图A.2 cm/min 00 90 0 70 60 50 40 0 20 10 20 40 6O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悬浮颗粒沉降迷度u/cm/min 图A.1自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示例
GB/T26919一2011 100 g 8G 70 60 S 3G 20 10 10 悬评颗粒沉降速度w/cm/min) 图A.2小于10ecm/min自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示例

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GB/T26919-2011

一、试验原理

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是通过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沉降环境来研究煤泥水沉降规律的一种试验方法。该试验利用煤泥水中煤粉等杂质的比重与水的比重不同,达到不同速度下沉降的目的。

二、试验方法

试验前,应将试验用的煤泥水进行充分搅拌均匀,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试验设备主要包括试验漏斗和试验杯。试验漏斗应具有直径为50mm的出口,试验杯应具有容积为1000ml,刻度值为50ml。

三、试验步骤

1. 将试验漏斗放置在试验架上,用细筛将试验用的煤泥水过滤后倒入漏斗中。

2. 打开漏斗活门,让煤泥水顺着试验管自然流至试验杯内。注:不得用任何方法加速沉降过程。

3. 按照试验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如30分钟)记录试验杯内液位高度,并计算出相应的沉降速度和沉降曲线。

4. 试验结束后,将试验杯内剩余的煤泥水抽出并清洗试验设备。

四、注意事项

1.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验要求操作,禁止使用任何加速沉降的方法。

2.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稳定,避免影响试验结果。

3. 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试验设备,以免对下一次试验造成干扰。

选煤厂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选煤厂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选煤厂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6918-2011。选煤厂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2-03-01
牛胚胎生产技术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牛胚胎生产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牛胚胎生产技术规程的编号:GB/T26938-2011。牛胚胎生产技术规程共有10页,发布于2012-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