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998-1994

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ofcolourpicturetub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的编号:GB/T5998-1994。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共有22页,发布于1995-08-011995-08-01实施,代替GB5998-1986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3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1.120
  • 实施日期1995-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1.53M

彩色显象管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599894 彩色显像管测 Methodsofmeasurementofcolour picturetubes 1994-12-31发布 1995-08-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国家标准
次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测试条件和调整程序 测试条件 2.1 2.2调整程序 白场平衡的调整程序 2.3 光电参数测试 含气系数 3.1 阴极启动时间 3.2 阴极加热时间 3.3 .4电极漏电流 .5电极电流 s.6阴极发射 3.7寄生发射 .8跳火 3.9截止电压 3.10有效屏面尺寸 3. 11 面板和屏面缺陷 3. .12分辨率 3. .13聚焦电压 3. .14色纯位移 3 15 色纯余量 3. .16光栅中心位移 3. 17光栅倾斜 3.18光栅畸变 9 3.19径向会聚位移(对于三角形排列电子枪 10 3.20横向会聚位移(对于三角形排列电子枪) 10 3.21水平会聚位移(对于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11 3.22垂直会聚位移(对于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3.23边束会聚位移(四极校正;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3.24中束会聚位移(六极校正;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3.25失会聚 3.26均匀性 3.27对比度 3. .28色度 3.29外导电层电阻 附录A光接收器光谱特性的技术要求(补充件 16
附录B光谐辐射计校正系数的测定(补充件 16 附录C色度计的校正(补充件) 18
GB/T5998-g4 2.1.7.5扫描发生器的扫描非线性应不超过5% 隔行比应不劣于55:45 2.1.7.6视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7.5MHz频带内的均匀性应在士10%范围内;7.5一8.5MHa范围 内的均匀性应在一30%范围内;8.5MHz以上缓慢下降 振幅特性的非线性应不超过士5% 脉冲特性,对15、250kHz矩形脉冲顶部平坦度应不超过1% 视频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应能在显像管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从零到截止电压的范围内调节 视频信号调节范围内黑色电平的漂移应不大于2% 2.1.7.7亮度计和照度计的光接收器的光谐特性曲线应预先经与明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校准,其一致 的程度应符合附录A(补充件)规定 亮度计和照度计是用已知色温和光强的标准光源校准好的 标准 光源和被测光源显像管)的光谱功率分布或相关色温应尽可能相似 光谱辐射计校正系数的测定应按附录B(补充件)的规定进行 色度计的校正应按附录c(补充件)的规定进行 2.1.8除非另有规定,光电参数测试应在环境温度为15~35C,相对湿度为45%一75%,气压为86~ 106kPa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2.1.9测试时,应有保障操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 2.2调整程序 除非另有规定,按下列调整程序进行 221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 2.2.2输入测试信号,给出满屏全扫描光栅 2.2.3测试前应对显像管充分去磁 2.2.4截止蓝束和绿束(三角形排列电子枪)或边束(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用一个单束扫描光栅,调节 色纯磁件使屏中心出现与该束相应的单色 沿管轴移动偏转线圈,以获得最佳色纯 然后分别开启另两 个电子束,微调偏转线圈和色纯磁件,使三个单色都能获得最佳的色纯 2.2.5输入电视综合测试图,调节聚焦极电压,使屏规定位置电子束聚焦最佳 2.2.6输入方格信号或点阵信号,调节静会聚磁件使屏中心红、绿和蓝电子束会聚最佳 2.27调节动会聚,使满屏会聚至最佳 按2.2.6条所述重调会聚(最好借助于显微镜检查) 在屏中心,配准应调节到最佳状态 2.2.8调节光栅中心位置,尽量与荧光屏的几何中心一致,并调节水平和垂直的扫描线性,同时把光栅 尺寸调到规定的有效屏面尺寸 2.2.9在规定的阳极电流下工作15nmin后,重复上述2.2.4一2.2.8条的程序,以同时获得最佳的会 聚和色纯 2.3白场平衡的调整程序 231在规定的亮度和色度下调整白场平衡 231.1目视法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将显像管与标准白场进行目视比较,并调节显像管的三束电流,使得该管白场至少与标准白场相同 为止 231.2仪器法 用测光、测色仪器测量显像管屏中心的亮度和色度,调节显像管的三束电流,使屏中心的亮度和色 度达到规定值 23.2在规定三束总电流下调整白场平衡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在规定的三束总电流下,调节三束电流比,使屏中心的色度达到规定值
5998一94 GB/T 光电参数测试 3 3.1含气系数总ascontentfaector 3.1.1定义 离子电流对引起它的电子电流的比值 3.1.2测试程序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将显像管接入电路,收集离子流的电极加规定的负电压 第二栅极和与它连接 的电极加足够高的正电压(约250V),以便引起气体电离 调节调制极电压使阴极电流达到规定值(通常为数百微安).在离子收集极接通电源后,用阻尼小的 仪表尽快地读出离子电流与漏电流的总和 调节调制极电压使阴极电流截止,读出漏电流 按公式(1)计算含气系数G -! A G- 式中:I -离子电流与漏电流的总和,A; I漏电流,A; I-阴极电流,mA. 含气系数的实际值部分地决定于显像管的电极结构,不同类型的显像管,虽然在每种情况下的绝对 气压可能相同,但给出的G值可能不同 3.2阴极启动时间 cathodestartingtime 3.2.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使阴极电流达到规定的时间周期终了时测得的阴极电流的规定百分数所需 要的时间 3.2.2测试程序 测试前,显像管应在室温下至少静置1h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开启扫描,闭合热丝电路,并记录阴极电流和时间之 间的关系(见图1) 从热丝电路闭合的瞬间直到阴极电流达到规定时间时测得的阴极电流的规定百 分数(例如80%)所需要的时间4就得到了阴极启动时间t 三个阴极应分别进行测试 测试电路中,指示仪表应具有低阻尼特性 热丝电源内阻应远小于热丝的冷电阻 为防止灼伤,可以在阴极与调制极间加入行频非同步矩形脉冲例如,脉冲占空比为0.1)
GB/T5998一94 套 时间,s 图1 heatingt time 3.3阴极加热时间cathode 33.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使阴极电流达到规定值所需要的时间 3.3.2测试程序 测试前,显像管应在室温下至少静置1h,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臂各电极加上电压,开启扫描,闭合热丝电路,用记录装置测量从加上热 丝电压瞬间直到阴极电流达到规定值所需要的时间t(见图2). 三个阴极应分别进行测试 测试电路中,指示仪表应具有低阻尼特性 热丝电源内阻应远小于热丝的冷电阻 为防止灼伤,可以在阴极与调制极间加入行频非同步矩形脉冲(例如,脉冲占空比为0.1). 时间,s 图2 3.4电极漏电流electrodeleakagecurrent 3.4.1定义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极之间以任何途径(流经电极之间真空间隙的电流除外)流过的传导电流 3.4.2热丝与阴极间漏电流 3.4.2.1测试程序 显像管热丝加上规定的电压,热丝任何部位在任何瞬间相对阴极间电压的绝对值应不低于规定的 极限值,其他电极不加电压 此时,由回路中的电流表读出热丝与阴极间漏电流 3.4.3阴极间漏电流 3.4.3.1测试程序
5998-g4 GB/T 显像管热丝加上规定的电压,在一个阴极与其他两个阴极间加上规定的电压,其他电极不加电压 此时,由回路中的电流表读出阴极间漏电流 三个阴极应分别进行测试 3.4.4各栅极漏电流 3.4.4.1测试程序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使阴极电流充分截止. 此 时,由各栅极回路中的电流表读出相应的栅极漏电流(此时,所包含的离子电流等可忽略不计. 345阳极漏电流 测试程序 3.4.5.1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使阴极电流充分截止,同时 聚焦极接地 此时,由阳极回路中的电流表读出阳极漏电流 35电极电流 35.1白场光辖出的阳极电流anodecurentorwhitelightoutput 35.1.1定义 在最佳聚焦电压和白色满屏发光的光栅尺寸符合规定的有效屏面尺寸的条件下,屏中心提供的规 定色(度)坐标和亮度的白色光输出所要求的红、绿,蓝阳极电流的总和 3.5.1.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和2.3条进行调整,使屏中心达到规定的色度和亮度 此时,测量阳极上三电子束 的总电流即为白场光出的阳极电流 3.5.2白场电流比currentratiosforwhitefield 3.5.2.1定义 产生白场光输出的阳极电流中,红对绿,红对蓝和蓝对绿的阳极电流比 3.5.2.2测试程序 按3.5.1条所述分别测量红、绿,蓝二色的电子束电流,并按公式(2)~(4)分别计算相应的电流比 红场里迹 2 掌荡电I 红场电流 3 蓝荡龟流S 蓝场电流n 掌荡电流 3.53栅极电流grid current 353.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流经栅极回路的电流 3.5.3.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在规定的色度和亮度下测量流经各栅极回路的电流 3.6阴极发射cathodeemission 3.6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来自阴极的电子发射 3.6.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然后使阴极和第一栅极处于同电位 此时,测量阴极回路中的电流 三个阴极应分别进行测试
GB/T5998一94 注测量时间应小子10s,以免阴极及荧光屏灼伤 测量时,另外两阴极处于截止状态 3.7寄生发射strayemission 3.7.1定义 一种不需要和不受控制的电子发射 3.7.2测试程序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阳极电压为最大极限值) 除非另有规定,应采用水 平线的扫描方式,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使电子束截止 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荧光屏上有无寄生发射 引起的可见激励现象 如果详细规范中有规定,应使用包有橡皮的音叉状木槌,并在规定时间内轻敲管颈,除非另有规定, 每秒敲击四次 在轻敲管颈期间,可以规定接通或切断高压电源 在敲击显像管的第一个5s之后的规定时间内,观察荧光屏上有无寄生发射引起的可见激励现象 合适的木槌如图3所示 测量时,在荧光屏上的环境光照度应不超过5lx 观察者的视觉应适应观察荧光屏 橡皮套忙 7,9×Ll6 外l×响 多层胶合板 Rl.6 橡皮支撑什 中8×l.42.4 手柄中的紧固弹资 埋头螺钉 A,9.5×l.19×L38 橡皮缓冲垫 6.3×6.3×40 摊查 定弹资的木螺钉 硬质木棒 2.4x5 555.5 02 18.5 图3 3.8跳火lashover 3.81定义 电子管的任意两个或多个元件之间的一种不受控制的放电 3.82测试醒序 方法A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阳极电压为最大极限值) 采用规定的扫描方式,调 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使电子束截止或使荧光屏上显示的光栅尺寸和亮度(或束电流)达到规定值 在规 定的时间内,观察荧光屏上有无极间放电引起的闪烁和光栅抖动现象,并记录跳火次数 如果详细规范中有规定,应使用包有橡皮的音叉状木槌,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敲管颈 除非另有规定,
GB/T5998-94 每秒敲击四次 在轻敲管颈期间,可以规定接通或切惭高压电源 在敲击显像臂的第一个5后以及停敲以后的15s内,观察并记录跳火次数 合适的木槌如图3所示 测量时,在荧光屏上的环境光照度应不超过5lx 观察者的视觉应适应观察荧光屏 方法B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阳极电压为最大极限值),电路内应包括电极电路的 规定阻抗和适于计数由于跳火的结果而在电极电路中形成的电压脉冲和电流脉冲的计数装置 采用规定的扫描方式,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使电子束截止或使亮度(或束电流)达到规定值,并在 规定的时间内由计数装置记录跳火次数 计数装置的特性(输入阻抗、灵敏度、连续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应符合要求 3.9截止电压eut-ofvoltage 3.9.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未经偏转的聚焦光点(或亮线)刚刚消失时的阴极或调制极上的电压 3.9.2测试程序 按详细规范的规定,给显像管各电极加上电压,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使荧光屏上的聚焦光点(或 亮线)刚刚消失,测量此时的阴极或调制极上的电压 三个阴极应分别进行测试 测量时,在荧光屏上的环境光照度应低于1lx 观察者的视觉应适应观察荧光屏 截止电压也可以用在规定的低束电流(典型值为0.1uA)下测得的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代替 测量时应区分束电流和漏电流 上述测得的三电子枪截止电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为阴极或调制极截止电压比 310有效屏面尺寸 usefulscreendimensions 3.10.1定义 在沿管轴方向观察时,可以看到的屏面发光部分的尺寸 310.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在白场过扫措的条件下,正对屏面用量具测量发光部分的投影尺寸 测量结果应给出最大高度、最大宽度和最大对角线尺寸 3.11面板和屏面缺陷 3.11.1定义 面板缺陷faceplateblemish 在有效屏面上的玻璃缺陷,对于装机后屏面凸露在外的阴极射线臂,面板缺陷可以扩展到面板上非 有效的可见部分 屏面缺陷screenbemish 在工作或非工作的条件下,有效屏面上呈现的除面板缺陷外的荻光屏缺陷 3.11.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3.5.1条所述工作,在距瞥屏至少60cm的距离处观测红、绿、蓝和白场下的屏面缺陷 测量时,在荧光屏上的环境光照度应不超过5lx 在非工作的条件下,可在700~1000lx的白炽光照射下观测面板缺陷 3.12分辨率resolution 3.12.1定义 在图像上能分辨出明暗细节的能力 3.12.2单像管信号法 3.12.2.1测试程序
cB/T5998-9g4 显像瞥按2.2条进行调整.将单像瞥标准电视测试图的视频信号加到阴极或调制极上,为了使测试 图上的最亮部分的亮度达到规定值,应该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和视频信号幅度,使束电流下降为未艳 入测试图时光栅达到规定亮度的束电流数值的一个百分数(百分数的大小应相应于单像管测试图的总 的积分透过系数),并且使得屏上显示出测试图上能看清的灰度等级尽可能多.然后调节聚焦极电压,使 得图像中央标志分辨能力的垂直和水平线条的清晰程度最佳此时,在图像中央线条结构刚刚分清的地 方读出的线数,为屏中央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在屏四角标志分辨能力的垂直和水平线条结构刚 刚分清的地方读出的线数,为屏边缘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 应分别测量红、绿、蓝和白场在屏中心和屏边缘的分辨率 3.12.3测试图信号法 3.12.3.1测试程序 显像臂按2.2条进行调整.将图像调整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幅度符合规定且具有黑色电平和正、负黑 色电平的图像调整信号(如图4所示).通过视频放大器加到显像管阴极或调制极上(视放大器应对调 整信号黑色电平钳位固定),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使得荧光屏上相应于图像调整信号的黑色电平和负 黑色电平的亮度反差刚刚消失;调节视频放大器增益,使图像最亮部分的亮度达到规定值 在保持上述工作状态下,用图像信号发生器代替图像调整信号发生器,通过视频放大器在显像管阴 极或调制极上输入与图像调整信号幅度相同的图像信号.然后调节显像管聚焦极电压,使得图像中央标 志分辨能力的垂直和水平线条的清晰程度最佳 此时,在图像中央线条结构刚刚分清的地方读出的线 数,为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在屏四角标志分辨能力的垂直和水平线条的结构刚刚分清的地方读出 的线数,为屏边缘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 应分别测量红、绿、蓝和白场在屏中心和屏边缘的分辨率 同步信号 黑色电平 正黑色电平 负黑色电平 视频信号 图4 3.13聚焦电压focusingvotage 3.13.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规定图像的指定部位达到最佳聚焦时的聚焦极上的电压 3.13.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将适当信号加到阴极或调制极上,以获得规定的图像 在达到热平衡状 态后,调节束电流达到规定值 调节聚焦极电压,并在规定图像指定位置上获得最佳聚焦时,测量聚焦极 上的电压 三个电子束应分别进行测试
GB/T5998-94 测量时,在荧光屏上的环境光照度应不超过5Ix 3.14色纯位移purityshift 3.14.1定义 当色纯磁场的强度从最佳配准值降至零时,在屏中心相对于一个三色荧光粉组的配准偏移量 3.14.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输入点阵(或方格)信号,使色纯元件的磁场强度降至零,测量此时荧光 粉组的配准偏移量 3.15色纯余量puritymargin 3.15.1定义 规定的偏转线圈沿管轴方向移动,但仍能保持白场(或色纯)的最大移动距离 3.15.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然后在保持白场(或色纯)的情况下,测量沿管轴方向偏转线圈移动的最 大距离 3.16光栅中心位移rastercentreshit 3.16.1定义 当切断偏转和校中心电流时,屏面几何中心(或中心线)与刚好可见的聚焦光点(或线)之间的水平 和垂直距离 3.16.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然后切断扫描电流和校中心电流,测量会聚光点(或线)的位置到荧光屏 几何中心(或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注意,此时各电子束的阴极或调制极电压必须调节到使各色光点隐约可见 3.17光栅倾斜rasterinclination 3.17.1定义 由于偏转线圈的原因,造成屏面上光橱的倾斜 3.17.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和确保不灼伤荧光屏的情况下,切断垂直偏转,测量 水平亮线两端到显像管有效屏面垂直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距离(若有标记孔,则到标记孔的距离). 然 后,计算光栅倾斜量 3.18光栅畸变 3.18.1定义 3.18.1.1枕形睛变pincushiondistortion 使矩形光栅边线向内凹入的一种几何畸变 3.18.1.2桶形睛变bareldistortion 使矩形光栅边线向外凸出的一种几何睛变 1distortion 3.18.13梯形畸变trapeium 使矩形光栅变成梯形的一种几何畸变 3.18.1.4平行四边形畸变rhomboiddistortion 使矩形光栅变成平行四边形的一种畸变 3.18.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并接收方格信号 测量图5所示的a、b,c,d各值(基准线ABBC,CD.DA应距有效屏面内侧20mm),并按公式(5 (11)分别计算相应的图形畸变
5998-94 GB/T 图5 2(cG十d 左右枕形睛变- X100% AB十CD 上下枕形睛变-士忽 100% K 2ca土d ×100% 左右桶形畸变 CD a土 上下桶形畸变 ×100% DA干 左右梯形畸变-一 " 上下梯形睹变-二S 10 BD) - 11 平行四边形畸变- AC十BD 3.19径向会聚位移(对于三角形排列电子枪radialconvergenceshift(ordetagunarrangement) 3.19.1定义 当三个径向静态会聚磁场的强度都降至零时,红、绿,蓝电子束点偏离它们在屏中心的会聚点的径 向移动量 319.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分别把径向静会聚磁场的强度降至零,在屏中心测量各个色点与会聚点 的位移 320横向会聚位移(对于三角形排列电子枪 lateralconvergenceshift(fordelta gunarangement) 320.1定义 当横向会聚磁场强度降至零时,在屏中心蓝束点与会聚的红,绿束点之间的横向移动量 3.20.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把蓝束横向静会聚磁场的强度降至零,调整好红束点和绿束点的径向会 l0
GB/T5998-94 聚,在屏中心测量蓝束点与红、绿束点的位移 horizontal shift(forin 3.21水平会聚位移(对于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line想un convergence arrange- ment 3.21.1定义 当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时,边束离开中束的水平移动量 3.21.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使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测量边束离开中束的水平位移 n-linegun 3.22垂直会聚位移(对于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vertiealconvergenceshiftfor arrange ment 3.22.1定义 当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时,边束离开中束的垂直移动量 3.22.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使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测量边束离开中束的垂直位移 3.23边束会聚位移(四极校正;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outerbeam shift(4-polecorrec convergence ionforin-linegunarrangement 3.23.1定义 当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时,边束离开初始会聚点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量 3.23.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使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测量边束离开初始会聚点的垂直和水平位移 3.24中束会聚位移(六极校正;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centrebeamconvergence shift(G-pole cOrrec ionforin-inegunarrangement 3.24.1定义 当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时,会聚的边束离开中束的移动量 3.24.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使两个会聚场降至零,测量会聚的边束离开中束的位移 3.25失会聚misconvergence 3.25.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会聚的红,绿、蓝三色水平束迹或垂直束迹中心线间的不重合程度 3.25.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使束迹亮度(或束电流)达到规定值,并按下述合适的方法,在规定的位 置上,谢撤会聚的红.绿,蓝三色水平束透或垂直束迹中心线间的最大相对偏差 方法A 在规定的位置上,用放大镜观测并记录水平亮线的红,绿、蓝三色束迹中心线在垂直方向上的偏差 的粉点数,以及垂直亮线的红、绿、蓝三色束迹中心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的粉点数,根据显像管的粉点 节距和排列位置,计算被测位置上红、绿,蓝三色束迹中心线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最大相对偏差 方法B 在规定的位置上,将会聚规对准水平亮线,并使会聚规的读数基线与中束(一字形排列电子枪)或蓝 束(三角形排列电子枪)束迹中心线重合(例如图6).利用会聚规的读数装置,测量红、绿,蓝三色束迹中 心线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相对偏差 11
GB/T5998一-g4 RGB 中m 后- 绿 调整读数装置 速光片 M 图6 按照上述相同的办法,对垂直亮线进行测量,读出红、绿、蓝三色束迹中心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相 对偏差 方法C 测试设备示意图如图7所示 微光度计由装入暗箱内的物镜、光电检测元件列阵和放大器组成 光电检测元件可用光电二极管 电荷耦合器件或其他器件 除非另有规定,微光度计的光谱响应应预先经明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校准 在规定的位置上,将微光度计对准水平亮线 沿显像管屏面法线方向移动微光度计,使束迹成像在 光电检测元件列阵上,且束迹像应与光电检测元件列阵垂直 扫描读数电路依次读取每个光电检测元件的箱出,并经放大后送入计算机,计算出红、绿、蓝水平束 迹中心线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相对偏差 按照上迷相同的办法,对垂直亮线进行测量,得到红.绿,蓝三色束透中心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相 对偏差 监视游 微光度计 放大器 计算机 记录装置 光电校岗元件列体 扫措读数电路 图7 3.26均匀性uniformity 3.26.1定义 指定满屏光栅的亮度和色度的均匀程度 3.26.2测试程序 12
GB/T5998-g4 方法A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将阳极电流或屏中心亮度调至规定值.正常工作20min后,在距屏面规 定距离(通常为三倍显像管对角线长度)处,直观评价白场、红场、绿场和蓝场满屏光栅亮度和色度的均 匀程度 测量时,在荧光屏上的环境光照度应不超过5lx 方法B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将阳极电流或屏中心亮度调至规定值 正常工作20min后,分别沿着有 效屏面上两条对角线,按1/10对角线长的步级测量各点的亮度和色度坐标,并用公式(12)和公式(13 分别计算亮度均匀性Y和色度均匀性Yc 测量时,在荧光屏上的环境光照度应不超过5lx Lm. Y ×100% - 12 L 式中:Lme 最亮部分的亮度,cd/m' -最暗部分的亮度,cd/m Lmin” Ye=[(w 一u.十(一x,)幻/0.00384,jnd (13 式中:u=4.r/(一2x 十12y十3 =4.xm/(一2.rm12ym十3 6./- 一2r+12y+3 =6y./(一2r+12y.+3) 其中;r、y为屏幕中心的色度坐标;r、y.为屏幕中心以外各测试点的色度坐标 3.27对比度controst 327.1定义 荧光屏激发部分的亮度与未激发部分亮度之比(不包括外来杂散光的影响). 3.27.2测试程序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不允许过扫描) 送入5条等宽垂直的亮、暗交替的信号(亮条在屏面中心),调节阴极或调制极电压和信号幅度,使 中间亮条中心区域的亮度和色度达到规定值,并使暗条部分电子束电流为零,测量相邻暗条中心区域亮 度 然后切断电源,在保持测试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外来杂散光在焚光屏上的亮度 测量区域一般 为正方形,其边长应为竖条宽度的20% 允许采用棋盘信号,棋盘方格的边长应不小于有效屏面高度的25%. 对比度c按下式计算 2- C= 14 L 式中;L亮条中心亮度,cd/m; 相邻暗条中心亮度,cd/' L2、L一 -外来杂散光在荧光屏上的亮度,cd/m? 3.28色度chromatieity 13
GB/T5998-94 3.28.1定义 由光的色(度)坐标或由光的主波长(或全部波长)及其色纯度所定义的光的颜色参量 3.28.2测试程序 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和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来定出被测光的色度坐标 328.2.1光谱辐射计法 显像臂按2.2条进行调整 将光谱射计正对显像管屏面一定位置放置 在规定的可见光谱范围内(400一760mm),以相等波 长间隔a通常为10nm)测出其相应光电流值G() 对窄带光谱应以较小的间隔进行测量 用测得的相应光电流值和光谱辐射的校正系数,按以下的程序即可计算出被测光的色度坐标 假定:G()为光谱辐射计测得的标准牺射源在一定波长下的相应光电流读数 S()为进入光谱辐射计窄缝的标准辐射源的相对光谱功率 则.K. 取值r.()-K(az(),月,=K(y().月=K(().其中(w),了()和=()为光谱三刺激值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三刺激值X.Y,Z X Sc(a)F.()4: 15 19 Y c(r,()A: = 16 40o 760 Z=Sc()F.(a)Ax 17 则色度坐标工、yz分别为: F (18 y= 19 x干干z 20 -x干干z 计算结果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3.28.2.2色度计法 显像管按2.2条进行调整 将色度计的光接收器正对显像管屏面一定位置放置(光接收器通常用三个滤光片或四个滤光片与 光敏元件组成),在适当的视场角下(如将视场限于屏面上12cm直径的圆内)进行测量 则在光接收器 的输出端得到对应于三刺激值x.Y乙的信号 光接收器离开显像管屏面的距离应使仪器上信号指示 有最大灵敏度 对于直读式色度计光按收器输出的信号经模拟电路以后,就能直接读出相应的色度坐标,而非直读 式色度计则由输出信号的该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色度坐标王、 用三个滤光片与光敏元件组合的色度计 a. KA十K,B 声 21 K,AGK千K,B y=" 22 X+Y十艺=KA千G干K,千KE 14
GB/T5998-94 式中;X、Y、Z三刺激值; A,G、B 一分别为通过就咱色了()波光片,绿色(心)逮光片和蓝色s()逃光片的输出悄号值 KKK,校正系数(见附录C) b 用四个滤光片与光敏元件组合的色度计 KA土KD 23 x干干乙一AD卷干 24 y=X乙一K,A十KDG千K, 式中:X、Y、Z -三刺激值 A、D,G,B 分别为通过琥珀色.(A)滤光片、蓝色工(A)滤光片、绿色y()滤光片和另一蓝色 (a)滤光片的输出信号值; K,K,K校正系数(见附录C). 测放时,环境光照射到炎光屎上的亮度以低』光栅心崖的2.5% 3.29外导电层电阻externalconductivecoalingresitance 3.29.1定义 在显像管的外导电层上规定距离间的电阻 3.29.2测试程序 显像管各电极不加电压,用带专用触头的欧姆计,在相距较大的、至少三个位置上进行测量,求其算 术平均值 任意接触点距外导电层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mm 两个专用触头(一般为规定直径的铜 球)在外导电层上的接触间距由详细规范规定 15
GB/T5998-94 附 录 光接收器光谱特性的技术要求 (补充件 亮度计和照度计的光接收器应附有光谱特性S(A)曲线和数据 光接收器的光谱特性s(A)与明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v()一致的程度作如下规定;当用2859K标 准光源(A光源)定标时,表A1所列波长范围内的等能光谱的修正系数K应在表A1所列范围内 表A1 波长范围 K 修正系数 nm 400~760 0.98~1.02 450500 0.601.40 500550 0.90~1.10 550~600 0.90 1.10 600650 0.801.20 650一700 0.501.50 表A1所列的修正系数K按下式计算 60 v(2)A入S.(a)s(a)A入 K= A1 s.(a)v()4A习s(a)Ax 式中s,()2859K标准光源(A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 -测量时选用的波长范围,nms 入 波长范围内最短和最长的波长,nm 、 附录B 光谱辐射计校正系数的测定 补充件 光谱牺射计校正时,应用均匀光照射被观察区域.校正时的光电平与使用中所用到的光电平不应有 较大的差别.这样用调节光电倍增管二次倍增极电压,而不改变窄缝宽度就能够照顾到任何所需灵敏度 的变化 为此校正系数的测定按图B所示的装置进行 16
GB/T5998-g4 帐色过光片 漫反射白板 光谱辆射计 入射窄缝 屏般 标准辅源 图3 B1测定装置 标准辐射源是经计量部门标定,在额定电流或电压下工作 漫反射白板是由计量部门标定的已知光谱反射率的标准白板 蓝色涉光片为升色逛选光片 它使得标难福射骡与被鹳光旗《显像管的相关色温相近似 屏蔽装置用以防止标准辐射的热对光谱辐射计的影响 B2校正系数的测定 上述装置中的光谱辐射计,在规定的可见光范围内(400760nm)以相等波长间隔(通常为10 1nm 测出其相应光电流值,必须进行儿次读数,且任何点读数的变化;,其差异不应大于满刻度D.5% 这些读数值就是计算校正系数K(a)的G.()值 S.ea)ra) F.() B1 G. S,()p(a)(a)y(a F,(A) B2 G( S.)()r(a)D F,()y B3 G.(D S.aa)ra K()= B4 G 式中 S,(a) 标准辐射源(例如A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 漫反射白板相对光谱反射系数(仅为漫反射), p(A r(A -蓝色滤光片的相对光谱透射率; F()、y(),=() 光谱三刺激值 17
GB/T5998一94 C 附 录 色度计的校正 (补充件 c1直读式色度计的校正 在校正具有模拟电路的直读式色度计时,应调整自定标管辐射入色度计光接收器的光通量,同时改 变模拟电路的增益,直至色度计上所指示的工、y值与定标管已知色度坐标工、y值一致 非直读式色度计的校正 为校正无模拟电路的非直读式色度计需测定一组K,校正系数,为此应使用已知r、y、色度坐标 的定标管校正色度计 对具有三个滤光片与光敏元件组合的色度计至少需在一只已知工、y怎色度坐标的定标管上进行 校正 定标管的颜色应与被测瞥的颜色接近 对具有四个滤光片与光敏元件组合的色度计可采用两种 方法进行校正 其一为至少需在一只已知工、y色度坐标和组成X刺激值的两部分x,(光谱范围40o n,不包括510nm)与x,(光谱范围510一760nm)的比值的定标管上进行,定标管的颜色应与被 510nm 测管的颜色接近,其二为在已知工、y色度坐标的两只定标管上进行 定标瞥的颜色;一只应与被测管 接近;另一只应与被测管有一定的差异 c2.1三个滤光片与光敏元件组合的非直读式色度计 首先用光谱辐射计法求出定标管的色度坐标工、y值,然后以相同条件在适当的视场角下如将 视场限于屏幕上12cm直径的圆内),用该色度计测出三个相应输出信号值A,G,B 则色度计的校正系 数为 G(c-0.167 K,= C1 A sG C2 K;- K =0.167K, C3 式中;工、y、 定标管的色度坐标; A,G,B 分别为通过色度计琥珀色(a)滤光片、绿色()滤光片、蓝色E(a)滤光片的输出信号 值 c2.2四个滤光片与光敏元件组合的非直读式色度计 2221采用一只定标管的校正方法 首先用光谱牺射计法求出定标臂的色度坐标工、y、值,以及组成X刺激值的x,和x,刺激值的比 值 然后在相同条件下用该色度计分别测出相应的信号值A.D,G,B 则色度计的校正系数为 xG C4 K,= A十万 sG K, C5 台K K,= C6 18
GB/T5998一94 式中 定标管的色度坐标; zy您 通过色度计琥珀色i(a)滤光片、蓝色z(a)滤光片、绿色(a)滤光片和另一蓝色z(a) A、D,G、B 滤光片的输出信号值, 组成定标管X刺激值的x,(光谱花围400一510nm,不包括510nm)和x.,(光谱范围 510~760nm)的比值 c22.2采用两只定标管的校正方法 首先用光谱辐射计法求出定标管I和定标管】的色度坐标zy)名;z之; 然后在相同条件下 用该色度计分别测出相应的输出信号值A、DG、B;,A,D.GB 则色度计的校正系数为 x-二R = K,= C8 seA二 C9 K,= G E,= e一 y 式中; -分别为定标管1和定标管】的色度坐标, r1、y、z1;r?、y2,忽 A、D,G、B;AD.,G.B 分别为用定标管】和定标管I校正时通过色度计琥珀色z(a,)滤 光片,蓝色(4)进光片,绿色()谜光片相另一蓝色()谜光片 的输出信号值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和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宗正、关键、庞卓英、李淑贞、方培珍、赵惠平、石玉辉

彩色显示管测试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彩色显示管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彩色显示管测试方法的编号:GB/T15427-1994。彩色显示管测试方法共有27页,发布于1995-08-011995-08-01实施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的编号:GB/T11443.5-1994。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共有23页,发布于1995-08-011995-08-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