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557.2-2017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testsfor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stability—Wheat(Triticumaestivum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的编号:GB/T19557.2-2017。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共有27页,发布于2018-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1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7页
  • 文件大小1.74M

以图片形式预览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国家标准 GB/T19557.2一2017 代替GB/T19557.2一2004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Guideinesftrtheconductftestsftordistinetness,unitformityamdstabiity WheatIritiemaestivmL. 2017-11-01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利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疙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557.2一2017 前 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9557.2一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本部分与GB/T19557.2一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见2004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繁殖材料的要求(见5.3,见2004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试验设计(见6.3.1,见2004年版的5.3); 修改了观测数量(见6.4.3); 修改了一致性的判定标准(见7.3,见2004年版的6.3); 修改了附录A中部分性状的表达状态和顺序(见A.1和A.2,见2004年版的A.l和A.2); 修改附录C中品种类型(见附录C三,见2004年版的附录C五) 本部分由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谢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哈、姚凤霞、李汝玉、唐浩、孙加梅、郑永胜、王东建、段丽丽、仙丽娜、王雪梅、 李华、王玮、王秀娟、王穆穆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557.22004
GB;/T19557.2一2017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范围 G;B/T19557的本部分给出了普通小麦(Trin L.)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itic77aest2l7n 的技术要点和结果判定的指南 本部分适用于普通小麦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3543.6 水分测定 GB/T5498粮油检验容重测定 千粒重的测定 GB/T5519谷物与豆类 GB/T19557.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NY/T613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 NY/T1443.1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1443.2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1443.4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2644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 TG/3/11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小麦(Guidelinesfortheconduetoftests fordistinetness,homogeneityandstabiltywheat 3 术语和定义 GB/T1955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群体测量groupmeasurement 对 -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2 个体测量singlemeasureme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3 群体目测groupvisualohservation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GB/T19557.2一2017 3.4 个体目测singleyisualohservatons -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对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PQ:假质量性状 QL:质量性状 QN数量性状 vG群体目渊 VS;个体目测 *;标注性状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受环 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所有UPOV成员都需使用这些性状 ;本部分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5 繁殖材料要求 5.1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 5.2提交的种子至少3kg 必要时,还需至少提供来源于不同植株的120个单穗 如果是杂交种,必 要时还需提供父,母本种子各1kg 5.3提交的种子需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 净度>99%,发芽率>85%,含水量<13%,检测方 法按照GB/T3543.3,GB/T3543.4和GB/3543.6执行 5.4提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如种子包衣处理) 如果已处理 需提供详细的处理说明 5.5提交的繁殖材料需符合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测试方法 6 6.1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一般至少为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6.2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 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进行 6.3田间试验 6.3.1试验设计 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采用当地适宜的株行距种植,每小区不少于1000株 共设2个重复
GB;/T19557.2一2017 6.3.2田间管理 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各小区田间管理需严格一致 6.4性状观测 6.4.1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按照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 生育阶段描述见表B.1 6.4.2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MG、MS、VG、VS)进行 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 B.2和B.3 6.4.3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取样数量为20株,取主茎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 群体观测性状需 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群体 6.5附加测试 必要时,可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指南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谢试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1总体原则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 7.2特异性的判定 待测品种需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 在测试中,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最为近似的品 种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是,即可判定待测品种具备特异性 7.3一致性的判定 对于常规品种的一致性判定,当样本大小为1000(植株或植株部位)时,采用0.3%的总体标准和至 少95%的接受概率,最多允许有6个异型株;当样本大小为100(穗行,植株或植株部位)时,采用1%的 总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最多允许有3个异型穗行(如果在1个穗行中有1个以上的异型株, 该穗行可认为是异型穗行)或异型株 对于杂交品种,一致性判定时,品种的变异程度不能显著超过同类型品种 7.4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必要时,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或另一批种子,与以前提供的种子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 变化,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杂交种的稳定性判定,除直接对杂交种本身进行测试外,还可以通过对其亲本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鉴定的方法进行判定
GB/T19557.2一2017 8 性状表 8.1概述 根据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和选测性状 基本性状是测试中需观测的性状 表A.1列出 了基本性状,表A.2列出了选择测试性状 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 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8.2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 8.3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个性状划分成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 代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和进行品种性状描述 8.4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可参考的标准品种,用于确定相关性状的表达状态和校正 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分组性状 9 本部分中,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植株;高度(表A.1中性状13); a b 穗;形状(表A.1中性状19); 关 *芒;类型(表A.1中性状20); c *护颖;颜色(表A.1中性状25) d *籽粒;颜色(表A.1中性状31); e 冬春性(表A.1中性状34) 10 技术问卷 申请者需按附录C填写普通小麦品种技术问卷
GB;/T19557.2一201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普通小麦性状表 普通小麦基本性状 A.1 普通小麦基本性状见表A.1 表A.1普通小麦基本性状表 性状序号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性状 代码 无 济麦22 芽鞘;花青试显色强度 10 偃麦4l10 vG QN 5R624 直立 直立到半直立 *植株;生长习性 20 QNN 半直立 济麦22 VG 半直立到彻匈 佣 踏芒麦 青春144 叶片;绿色程度 30 中 济麦22 vG QN 无或极低 5R624 极低到低 低 冀麦26 低到中 旗叶:下披比例 4550 中 QN vG (十 中到高 豫展200o 高 高到极高 极高 金玲麦 无 济麦22 叶耳;花青武显色 45~50 弱 QN 济麦20 vG a 金玲麦 极早 *抽穗期 50 极早到早 QNN vG 早 早穗17
GB/T19557.2一2017 表A.1(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早到中 鲁麦14 中到晚 50 *抽穗期 vG QN 晚 济麦22 晚到极晚 极晚 无或极弱 极弱到刺 烟农15号 弱 弱到中 4550 "旗叶;叶鞘蜡质 中 贵农22 QN VG 中到强 强 鲁原502 强到极强 攀枝花5" 号 极强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弱 烟农15号 弱到中 穗;蜡质 6070 中 贵农22 VG QN 中到强 强 鲁原502 强到极强 极强 号 攀枝花5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弱 烟农15号 弱到中 关茎;蜡质 6070 中 贵农22 QN VG a 中到强 强 鲁原502 强到极强 极强 攀枝花5号
GB;/T19557.2一2017 表A.1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极短 极短到短 短 农15号 短到中 旗叶;长度 80 10 中 QN 济南17号 MS a 中到长 长 科麦2号 长到极长 极长 极窄 极窄到窄 5R624 室 旗叶;宽度 窄到中 QN 80 京411 1l1 中 MS (a 中到宽 十 宽 科麦2号 宽到极宽 极宽 极短 极短到短 短 金玲麦 穗;抽出度 短到中 QN 80 12 中 济南17号 VG a 中到长 科麦2号 长 长到极长 极长 青春 144 极矮 矮变1号 极矮到矮 矮 豫展2000 *植株高度 矮到中 80 QN 13 鲁麦14 中 MS/MG a 中到高 十 高 济南13号 高到极高 极高
GB/T19557.2一2017 表A.1(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极短 山农06-278 极短到短 短 冀麦26 穗:长度 短到中 QN 8090 l4 中 松花江7号 MS (a 中到长 长 科麦2号 长到极长 极长 攀枝花4号 极少 极少到少 少到中 石新828 穗;小穗数 8090 15 中 QN 济麦22 Ms a 中到多 临麦4号 多 多到极多 极多 无或极少 鲁原502 穗;不育小穗数 8090 16 QN 少 鲁麦14 MS a 多 金玲麦二 极少 极少到少 济南17号 少 少到中 穗;粒数 8090 17 中 QN 济麦22 MS/MG a 中到多 多 攀枝花4号 多到极多 极多 极稀 "穗;小穗着生密度 极稀到稀 80~90 18 QN vG;/Ms 稀 济南13号 a 稀到中
GB;/T19557.2一2017 表A.1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中 济麦22 中到密 *穗;小穗着生密度 80~90 18 QN 密 豫麦4号 VG/MS (a 到极密 极密 纺锤形 克丰10号 圆锥形 5R624 *穗:形状 椭圆形 山农06-278 90 PQ 19 vG a 长方形 济麦22 (十 棍棒形 临麦4号 分枝形 金玲麦二 无芒 烟农15号 *芒;类型 90 20 PQ 直芒 济麦22 VG 曲芒 极短 济南13号 极短到 知 知 冀麦26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芒;长度 短到中 90 QN 21 中 鲁麦14 vG a 中到长 (十 长 攀枝花5号 长到极长 极长 浅黄色 济麦22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芒:颜色 90 22 山农06-278 红色 QI VG 黑色 贵农22 黄色 济麦22 茎杆;颜色 90 23 PQ VG 紫色 "茎;随厚度 无或薄 济麦22 QN 95 临976024 24 中 a) VG 厚或充满 济麦20 黄色 济麦22 *护颖;颜色 95 25 山农06-278 红色 PQ vG 黑色
GB/T19557.2一2017 表A.1(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无或极少 济麦2 极少到少 少 少到中 护颖,茸毛 95 26 中 QN vG a 中到多 多 薰城8901 多到极多 极多 卵圆形 晋麦47号 护颖:;形状 近圆形 阳光851 PQ 95 27 VG 椭圆形 (十 长圆形 河东乌麦526 护颖:肩形状 斜肩 冀麦32 QN 95 28 方肩 小似102 ) VG 丘肩 河东乌麦526 极短 小偃102 极短到知 河东乌麦526 短到中 护颖;喙长度 95 29 中 QN 晋麦47号 vG b 中到长 长 石新828 长到极长 极长 卵圆形 济麦22 籽粒;形状 近圆形 科农9204 100 30 PQ VG 椭圆形 十 长圆形 河东乌麦526 白色 济麦22 红色 轮选169 紫色 号 山农紫麦1 *籽粒;颜色 100 31 PQ VG 蓝色 青黑色 河东乌麦526 其他 10
GB;/T19557.2一2017 表A.1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极低 极低到低 低 低到中 籽粒;千粒币 100 32 QN 中 北京8号 MG 中到高 高 济南13号 高到极高 极高 苏麦3号 粉质 籽粒;质地 100 33 半角质 济南13号 QN VG 角质 济南17号 春性 春 偏春性 冬春性 vG 34 PO 半冬性 济南13号 偏冬性 冬性 烟农19号 A.2普通小麦选测性状 普通小麦选测性状见表A.2 表A.2普通小麦选测性状表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黄色 济麦22 花药;颜色 60 35 vG Q 紫色 免疫 近免疫 高抗 植株:抗条锈病 80 36 中抗 QN VG/VS 慢锈 中感 高感 11
GB/T19557.2一2017 表A.2(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免疫 近免疫 高抗 植株;抗叶锈病 8G 37 QN 中抗 vG;/vs (十 慢锈 中感 高感 免疫 近免疫 植株;抗白粉病 高抗 38 QN VG 中抗 (十 中感 高感 免疫 抗病 植株;抗赤霉病 80 QN 中抗 39 VG/八VS 十 中感 感病 极弱 极弱到弱 弱 济麦20 弱到中 籽粒:苯酚反应强度 100 40 中 冀麦 26 QN VG 十 中到强 金丰3号 强 强到极强 极强 极低 极低到低 低 济南17号 低到中 籽粒;容重 100 中 41 QN 济麦22 MG (十 中到高 高 济麦20 高到极高 极高 12
GB;/T19557.2一2017 表A.2(续 性状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准品种 代码 亚基1 籽粒;谷蛋白亚基GluA 00 亚基 42 QI 2关 VG 无 亚基6+8 亚基78 亚基7十9 亚基7 籽粒;谷蛋白亚基Glu-B1 00 43 QI 亚基13十l6 VG 亚基14+15 亚基17十18 亚基20 其他 亚基2+12 亚基3+12 籽粒;谷蛋白亚基Glu-D1 00 vG OI 44 亚基4十12 亚基 5十10 其他 13
GB/T19557.2一201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普通小麦性状表的解释 B.1普通小麦生育阶段 普通小麦生育阶段见表B.1 表B.1普通小麦生育阶段表 代码 描 述 解释 00 干种子 种子吸水膨胀至第三片叶展开 10 幼苗期 20 第 分瞧期 -个分辈出现至拔节 30 拔节期 主茎第一茎节伸长至1.5cm左有 45 孕穗期 穗苞大 抽穗期 50%的植株主茎顶端小穗露出旗叶(不包括芒),或主整叶鞘中上部裂开,小穗可见 50 60 开花期 50%植株穗开花一半或以上 70 颖果形成期 子房开始膨大至籽粒达最大长度的3/4 80 乳熟期 籽粒中干物质急剧增加至干重积累转慢,籽粒变成黄绿色 蜡熟期 籽粒由黄绿色变成黄色 90 95 籽粒由蜡状变硬 完熟期 100 种子休眠期 种子进人休眠 B.2涉及多个性状的观测说明 B.2.1 a);观测主茎穗 B.2.2(b);观测主茎穗中部护颖 B.3 单个性状的观测说明 注:图中性状分级和代码见表A.1 B.3.1性状2*植株;生长习性 *植株:生长习性,见图B1 14
GB;/T19557.2一2017 直立 半直立 彻缸 图B.1 *植株;生长习性 B.3.2性状4旗叶;下披比例 旗叶:下披比例,见表B2 表B.2旗叶下批比例分级标准 性状代码 表达状态 植株表现 无或极低 全部植株旗叶直立 约1/4植株的旗叶下披 低 约1/2植株的旗叶下披 中 约3/4植株的旗叶下披 极高 全部植株的旗叶下披 B.3.3性状11旗叶:宽度 旗叶:宽度,测量旗叶叶片最宽处的大小 B.3.4性状12穗;抽出度 穗;抽出度见表B.3 表B.3穗抽出度分级标准 性状代码 表达状态 植株表现 极短 穗颈未露出 短 穗颈露出长度相当于穗下节间的1/8 中 穗颈露出长度相当于穗下节间的1/4 长 穗颈露出长度相当于穗下节间的1/2 穗颈露出长度相当于穗下节间的3/4 极长 B.3.5性状13*植株:高度 *植株;高度,测量植株基部到穗顶(不包括芒)的长度 15
GB/T19557.2一2017 B.3.6性状14穗;长度 穗:长度,测量主茎穗最基部小穗(含不育小穗和退化小穗)至穗顶(不包括芒)的长度 B.3.7 性状19*穗;形状 *穗;形状,见图B.,2 纺锤形 圆锥形 椭圆形 长方形 棍棒形 分枝形 图B.2*穗;形状 B.3.8性状20*芒;类型 并芒:类型,见图B.3,观测穗顶部的芒 2 直芒 曲芒 无芒 *芒;类型 图B.3 B.3.9性状21*仅适用于有芒品种;芒;长度 仅适用于有芒品种;;长度,见表B.4,观测穗顶部的芒 16
GB;/T19557.2一2017 表B.4芒的长度分级标准 性状代码 表达状态 植株表现 极短 芒长小于1个小穗的长度 短 芒长大于2个小穗小于3个小穗的长度 中 芒长大于5个小穗小于6个小穗的长度 长 芒长相当于穗长度的1/2至3/4 极长 芒长大于穗长度 B.3.10性状24*茎;髓厚度 *茎;髓厚度,见图B.4,目测主茎穗穗下节间1/2处横切面茎髓的厚度 中 无或薄 厚或充满 图B4茎:髓厚度 B.3.11性状27护颖;形状 护颖;形状,见图B.5 近圆形 椭圆形 长圆形 卵圆形 图B.5护颖:形状 B.3.12性状28护颖;肩形状 护颖:肩形状,见图B.6 17
GB/T19557.2?2017 б ?B.6?;? B.3.13?30:? :?,?B.7 ? ? ? ? ?B.7:? B.3.14?32;? :?,GB/T5519?涨в B3.15?34? *,NY/T2644?涨в B.3.16?36?;? NY/T1443.1?涨в B.3.17?37?;?? ?;:?,NY/T1443.2?涨в B.3.18?38?;?? ?;??,NY/T613?涨в B.3.19?39?;ù ?:ù,NY/T1443.4?涨в 18
GB;/T19557.2一2017 B.3.20性状40籽粒:苯酚反应强度 籽粒:苯酚反应强度,按GB/T3543.5的规定进行操作 B.3.21性状41籽粒:容重 籽粒:容重,按GB/T5498的规定进行操作 B.3.22性状42籽粒:谷蛋白亚基GlA1 籽粒;谷蛋白亚基GluAl,按UPOV指南TG/3/11的规定进行操作 B.3.23性状43籽粒:谷蛋白亚基Glw-B1 籽粒;谷蛋白亚基GluB1,按UPOV指南TG/3/1l的规定进行操作 B.3.24性状44籽粒;谷蛋白亚基Gl-D1 籽粒;谷蛋自亚基Gile.,按UPoV指南TG/3,/11的规定进行操作 19
GB/T19557.2一2017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普通小麦技术问卷 申请号. 申请日 申请测试人签字或签章) C由审批机关填写] 品种暂定名称 申请测试人信息 姓名 地址: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育种者姓名(如果与申请测试人不同): 三、植物学分类 植物学名 中文名 四、品种类型 在相符的[]中打、 繁殖方式 常规种心 杂交种 两系杂交种 化学杀维杂必种心 三系杂交种心 不育系 两系不育系 三系不育系 2 品质类型 弱筋 中筋 中强筋 强筋 20
GB;/T19557.2一2017 五、待测品种具有代表性的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可另附页提供 六、品种的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包括系谱、培育过程和所使用的亲本或其他繁殖材料来源 与名称的详细说明 七、适于生长的区域或环境以及栽培技术的说明 八、其他有助于辨别待测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品质和抗性,请提供详细资料 九、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中打、 是[ 否C]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十、品种的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中打、 是[们 否]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21
GB/T19557.2一2017 十一、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在最合适的代码后打、,若有测量值,请填写 在表中相符的代码后[]中打、,若有测量值,请填写在下表中 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 代 测量值 性 状 表达状态 码 "植株;生长习性(性状 2 直立 直立到半直立 半直立 肌 4[C 半直立到佩匈 5C 俪匈 *抽穗期性状6) 极早 1[ 极早到早 2 早 3 早到中 中 5口 中到晚 6 晚 7 8 晚到极晚 9 极晚 *旗叶;叶鞘蜡质(性状7)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2 霸 3 弱到中 中 5 6i 中到强 强 7 强到极强 8E 极强 叽 极矮 *植株;高度(表A.l性状13) L 极矮到矮 2 矮 3 矮到中 5 中 中到高 GC 高 8l 高到极高 9 极高 22
GB;/T19557.2一2017 表(续)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穗;小穗着生密度(表A.1性状 极稀 18 [ 极稀到稀 3 稀 [ 稀到中 E 中 中到密 密 密到极密 g叽 极密 》穗;形状(表A.l性状19) 纺锤形 l 圆锥形 椭圆形 [ 长方形 棍棒形 e0 分枝形 无芒 T 关芒;类型(表A.1性状20 a 直芒 曲芒 3 T 黄色 *护颖;颜色(表A.l中性状25) 红色 s0 黑色 白色 l *籽粒;颜色表A.1性状31 红色 紫包 蓝色 s 青黑色 其他" 眺 粉质 10 籽粒;质地(表A.1性状33 l 0 半角质 角质 [ 11 冬春性(表A.1性状34 春性 见 偏春性 半冬性 [ 偏冬性 冬性 5 23
GB/T19557.2一2017 十二、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表达状态描述 在自己知识范围内,请申请测试人在下表中列出待测品种与其最为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 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表 近似品种名称 性状名称 近似品种表达状态 待测品种表达状态 备注;(有助于待测品种特异性测试的信息 申请人员承诺技术问卷所填写的信息真实!! 签名 24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茄子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茄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茄子的编号:GB/T19557.20-2017。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茄子共有27页,发布于2018-05-01
滚动轴承无内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滚动轴承无内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滚动轴承无内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的编号:GB/T290-2017。滚动轴承无内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共有10页,发布于2018-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