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542-1995

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ofdigitalSPCautomatictelephoneexchang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的编号:GB/T15542-1995。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共有99页,发布于1995-12-011995-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4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60
  • 实施日期1995-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9页
  • 文件大小7.28M

以图片形式预览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

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155421995 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entsofdiigitalSPC automaticteleph0neexchange 1995-12-01实施 1995-04-06发布 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
目 次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2 主要业务性能和呼叫处理功能 话务负荷能力和服务标准 编号要求 5 信号方式 a2) 网路配合及接口要求 I" 计 费要求 2 网同步要求 ca 10 交换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G9) 1 硬件要求 40y 软件要求 12 ---- (41) 13 技术指标 8 附录A各类新服务项目的含义及使用方法(补充件 (64) 附录B程控交换机的时延概率(补充件 *非 67 附录C2048kbit/s接口要求(补充件 73 附录D8448kbit/s接口要求(补充件 附录E工作在2048kbit/s并提供384kbit/数字出入口和(或)同步的64kbit/s数字出入口的 79 基群PCM复用设备的特性(补充件 83 附录F64kbit/s接口要求(补充件 90 附录G工作在8448kbit/的PCM二次群复用设备
国家标准 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 GB/T15542一1995 ofdigital Technicalreguiremments SPCautomatictelephoneexchange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局用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的主要业务性能、呼叫处理功能、编号、信号方式、计 费,话务统计等技术要求,也规定了网同步,过负荷控制维护管理、技术指标以及正在发展的网路管理 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公用长途电话网,本地电话网中的各种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的研制设计、 检验和验收 其它专用网中的交换机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3376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 GB3377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 GB3378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 GB3379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 GB3380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 GB3971.1国家通信网自动电话编号 GB3971.2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 GB6879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GB12048数字网内时钟和同步设备的进网要求 3 主要业务性能和呼叫处理功能 3.1处理业务的种类 3.1.1电话业务 3.1.1.1用于本地网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 能向用户提供本地网用户(本地网中的市话用户,农村用户、县城用户)相互间电话呼叫,包括 与远端模块用户、用户集中器用户的相互呼叫 能向用户提供国内和国际长途全自动直拨的去话业务及国内和国际的长途全自劲来话业务 b. 能向用户提供人工挂号的迟接制和立接制的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去话业务 能向用户提供人工挂号的迟接制的郊县和农村的去话业务 d 能处理各种用户交换机的来,去话呼叫,包括市话用户直拨呼叫用户交换机的分机用户 f 能向用户提供各种特服呼叫的业务 能向用户提供各类查询和申告业务 g 能向用户提供呼叫移动通信用户及无线寻呼用户的业务 1995-12-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4-06批准
GB/T15542一1995 3.1.1.2用于长途网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 长途交换设备主要完成长途交换功能,通过本地电话网向用户提供国内和国际长途全自动来、 去话业务 长途交换设备应具有长途自动转接功能 b 长途交换设备与话务员座席系统相连,通过本地电话网向用户提供长途半自动业务和各类查 询申告业务,包括: 采用接录合并的立即去话接续 1半自动去话业务 立即去话未能立即接通而需要延迟的业务,由递延台话务员处理 (2)递延业务 受理用户有关长途查询,话费查询及自动业务辅导等事宜 (3长途查询业务 人工局有绳台话务员可利用人工局与程控局的局间中继电路,通 有绳台半自动去话业务 过程控局接入长途自动网,进行半自动去话接续 长途交换设备与话务员座席系统相连可向话务员提供席际联络、话务员间通信,及电话接续中 的话务员辅导业务 话务员系统应能处理的主要业务包括 1立即呼叫; 2递延呼叫; 3)被叫付费呼叫 4)语言辅助; 5》查询业务(包括话费查询); (6)话费通知呼叫 有条件时也可提供以下业务 1信用卡呼叫; 2)第三方付费呼叫; 3串电话(话务员可对已经建立的接续记下计费信息并按照主叫用户要求逐个建立新的接续 在 建立新的连接时,主叫侧不释放,被叫侧释放). 3.1.2电话新服务项目 以下所述的电话新服务项目只是对本地交换设备提出的要求 31.21新服务项目的种类 新服务项目见表1 表1 新服务项目 比例" 使用范围 名称 缩位拨号 10% 5% 热线服务 呼出限制 40%~70% 免打扰服务 2% 查找思意呼叫 1% 本局,本地.sPC-SPc 截接服务 5% 闹钟服务 无应答转移 本局 10% % "缺席用户服务 % 遇忙记存呼叫 本地 转移呼叫 10% 1% 遇忙回叫 本局本地,本县
GB/T15542一1995 续表1 新服务项目 使用范围 比例 名称 ”呼叫等得 5% 本地 ”三方通话 5% 本地 "会议电话 1% 本地 注*表示供选择的业务 1该比例为参考值,可随交换局使用环境及要求作变动 各类新服务项目的含义及使用方达 3.1.2.2 各类新服务项目的含义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313非电话业务 31.3.1用于本地网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 应能向用户提供在模拟用户线的话路传真和话路数据业务,并保证不被其他呼叫插入,有条件时也 应向用户提供64kbit/数据和传真业务 3.1.3.2用于长途网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 长途交换设备与本地交换设备结合能向用户提供话路传真和话路数据业务,并保证不被其它呼叫 插入 3.1.4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业务 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在条件具备时应能提供2B+D和30B+D业务以及n×64kbit/的交换业务 其中;B为64kbit/s,D为16kbit/s,n为正整数 3.2呼叫处理功能 3.2.1呼叫接续功能 3.2.1.1本地交换设备的呼叫接续功能 应具有本局呼叫出入局呼叫及汇接本地呼叫,接入郊区台、国内及国际长途自动、半自动、人 a. 工呼叫和特服呼叫的功能 端局应与所接的远端模块配合工作,远端模块与母局间的脉冲编码调制(PCM)设备出故障 b, 后,应能继续提供119、l10和120特种服务 应能与投币话机、磁卡话机、带有计费设备的话机等终端配合工作,向这些终端转发被叫应答 信号 应具有与用户交换机配合工作的能力 (1)对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具有连选功能 (2应能适应用户交换机用户全自动呼入及从中继线对用户交换机分机用户全自动呼出的要求 应能与用户集中器配合工作,能向集中器转发话务员应答信号和话务员拆线信号 e 对用户应有鉴权能力,决定该用户是否有权进行国内长途、国际长途的全自动去话呼叫,以及 是否有权进行本地全自动呼叫 用户鉴权分四级: 1)国际全自动、国内全自动、本地全自动和本市有权 (2国内全自动,本地全自动、本市有权; (3本地全自动本市有权; (4)本市有权 本地全自动有权是指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全自动呼叫均有权 本市有权是指市内有权 对农村用户或县城用户而言,市内有权是县内有权 应具有识别主叫用户类别的能力,并能在长途全自动接续,半自动接续时向长途局发送主叫用 户类别和主叫用户号码
GB/T15542一1995 无主叫号码或主叫号码不全时不予接续 h 应具备识别用户数据用户传真等非话终端号码的能力,并能保证不被其它呼叫插人或强拆 交换系统应配备录音通知设备,对于某些特种业务(例如报时、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可用话音 通知用户 用户听各种录音通知时最好能以同步方式听一遍或两遍 如果不是同步方式,至少要听到完 整的一遍 交换系统在接续过程中,如遇空号,改号临时闭塞用户使用不当或其它需要记录的内容时 能自动接到录音通知设备 能进行维护操作呼叫 这种呼叫是由测试设备产生、经专用入口接到交换机内,用户不能也不 允许产生这种呼叫 具有建立测试呼叫的功能,并能与自动传输测量设备(ATME)配合工作,能根据ATME发出 的地址号码或指定电路号码选择电路进行连接 交换设备应有时间监视装置,监视各种接续状态,当监视的时限已到时,应按各种接续状态要 m 求立即强迫释放电路,并向相关用户送忙音或建立相应的接续 交换设备应在用户拨"19"“110"或"120"后延时0~3s内(可由人机命令设置)进行接续,若 n 发现用户在延时期间继续拨号应将其接至录音通知或送忙音 对“19",“110"“120"的呼叫,交换设备 应能打印出主、被叫号码,通话日期和时间,且用户拨“!"以上的一位号码后,能呼出局值内机人员.对出 ,“120"座席台子发送主叫用户号码和主 局的“119”,“110",“120”呼叫,应能向下一个局或“11g”、“110” 叫用户类别 对呼叫其它城市的特种服务号码(例如“14”)也应给予接续 在数字传输系统进行自动或人工倒换时,要求传输系统中断s以内不应造成通话释放 传输 p. 系统中断12s以上,必须告警并允许释放话路 长途全自动接续遇被叫用户忙时包括市话忙及长途忙)不能插入或强拆,全部长途电路立即 释放,并回送忙信号,由发端局向用户送忙音 半自动接续遇被叫用户市话忙时,可以自动插入进行通知,井同时向双方用户送通知音 被叫 用户挂机后由话务员按键启动送出振铃信号,或由终端本地局自动送出振铃信号,半自动接续不允许插 入正在进行的国内长途、国际长途通话及非话业务 应其有追查恶意呼叫的功能 为满足本地呼叫,长途呼叫中追查恶意呼叫的要求,程控交换机应满足 l程控交换机可以根据用户申请,使用人机命令指定某些用户为需要追查恶意呼叫的电话用户 2)程控交换机在识别该被叫用户为需追查恶意呼叫的用户时,如不属于本局呼叫,应通过NO.7 信令或MFC信号向前一个交换局索要主叫用户号码,并在被叫用户进行追查操作时立即打印出主叫 用户号码 3在下列情况下,由于信号配合不能提供主叫用户号码 -在呼叫连接的前进方向有MFC至NO.7信令的转换 在呼叫连接中含有纵横制交换局 长途局间采用MFC信号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该程控交换局判定不能从前一交换局获取主叫号码时,则 不再向前一局索要主叫用户号码; -如果该程控局为汇接局(或长途局),且与下-个交换局采用No.7信令时,则传迷由信号点编 码表示的转接局标识和类似于cC编码方式表示的来话中继标识(详见“实施电话网No.7信令 方式技术规范”); -如果采用MFC信号时,发送“00015”,以保证正常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为保证不因追查恶意呼叫而影响正常呼叫的建立,因此程控交换局遇有前一个交换局是模拟 4
GB/T15542一1995 局时,即使下一个局采用MFC信号时应该进行转发 当被叫用户认为呼入电话是恶意呼叫时,在主叫用户挂机后,至少在30s内仍然能打印出主叫 5 用户号码 (6)对其它模拟局来的呼叫,争取做到能保持入中继号码,并争取保持接续,以备查找出可能的恶 意呼叫(适用于具有追查恶意呼叫信号功能的模拟局 3.2.1.2用于长途网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的呼叫接续功能 作为长途交换网中C1、c2、C3交换设备应具有长途去话、长途来话和转话的功能;作为长途自 动交换网中的C4,应具有长途去话和长途来话的功能 长途自动交换设备应有配合国际全自动和国际半自动接续的功能 b 长途自动交换设备在长途区号后再收到“0"时不予接续,以避免路由选择和计费的混乱 长途交换设备在收到长途局所在地的长途区号时,应不予接续 d 长途全自动接续在遇到空号,改号、临时闭塞时,应能向用户送录音通知 长途全自动接续遇到被叫用户先挂机时,本地终端局立即送出挂机信号,时间,并转发至发端 长途局 长途局收到挂机信号后立即向前级局转发,并同时启动监视,长途接续90s,国际接续120s逾 限后,主叫仍未挂机时,释放全部长途电路 通过人机命令能建立64kbit/s的半固定连接 g 对呼叫其它城市的特种业务号码114的呼叫也应给于接续 h. 3.2.1.3话务员子系统的呼叫接续功能 主要功能 话务员子系统是长途交换设备总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功能要求如下 (1能够处理不同类别的呼叫; (2应能按呼叫类别,灵活地将呼叫分配到不同的话务员座席群或各座席 3自动排队管理; (4根据不同业务类别,话务员应能进行各种接续操作; 5查询话单功能 6)话单自动处理; 7)索引文件显示显示文件目录,以便话务员选择). 8话务员座席应能远端设置; 呼叫自动分配要求 1)应能按呼叫类别的优先等级,将呼叫自动地分配到相应的话务员座席或通知设备 各种呼叫类别的优先等级如表2所示,并应能由班长用人机命令进行变动 2 表2 优先等级 呼叫类别 在进程中的呼叫,要求话务员协助;席际联络 对端局来的话务员呼叫 半自动立即去话呼叫 寄存器中的呼叫,即递延去话呼叫 3)分配系统应有不少于20种的排队类别,并能按照每群工作的话务员座席数量及话务负荷的大 小均匀分配到各座席群和各座席 4)呼叫自动分配器过负荷时,班长台上应有过负荷显示信号,并能给后来的呼叫送信号音或将其 接至录音通知 5当采用话务员按长途区号分管递延呼叫时,自动呼叫分配器应能按各话务员分管的区号将递 延呼叫分配到该话务员座席
GB/T15542一1995 6呼叫自动分配器应能按班长台的要求,将瞬时等待呼叫数显示在相关班长台上 话单自动处理装置(ATTF)的主要功能 1话单自动处理装置应能寄存由话务员座席送入的具有字母和数据的各种话单 2)话务员不能立即接通的呼叫应作为递延呼叫处理,并能将该次呼叫的数据寄存在话单自动处 理装置中 ATTF存入的话单数应能满足将来扩充的需要,话单格式应能用人机命令修改 3 4)任何话务员都能检索存入的还需话务员再处理的话单 话务员检索时只箭打入主叫或被叫用 户号吗或文件号码等参数 ATTF找到需要的话单后立即送到话务员座席,找不到时应有信息显示在 话务员座席上 当需要检索同一用户的几张话单时,话务员座席上应能显示出需要显示的张数,并由话务员控制逐 张处理 经话务员处理后的话单送入集中自动计费(CAMA),未处理完毕的话单仍箭存入ATTF (5)对临时存入ATTF的话单,在话务员座席上应有信号显示,以便提醒话务员“话单未处理完" 若无ATTF设备,则上述功能由交换系统完成 6)班长台可以通过人机命令显示出存入ATTF的话单数,必要时可通过人机命令打印,输出- 些话单作为硬抄件 话务员座席的主要性能: dd. 1)话务员座席及班长座席应有显示屏、功能键盘、汉字或英文字母和数字键盘、指示信号装置 各 种座席均能用键盘写入及显示英文字母、汉字和数字 2采用存储话单,话单由话务员控制写入、检索修改或取消 完成的话单送入CAMA (3每种座席允许装在远离程控局的话务员室 (4)各话务员座席应能对呼入用户的号码、帐号(或密码)进行显示和自动核对,核对结果应在显示 屏上显示,并能根据不同的呼叫类别由话务员启动进行自动计费 5》话务员可以写入“要话费通知”的命令,话毕后该话单连同计费数据在有关话务员座席上显示 或送到打印机打印输出 6要求每个话务员座席能处理各种业务,并具有呼入排队、自动分配座席、自动撒离、分割振铃、 监听,计费、长途通知、席际联络、席际转移呼叫强迫释放、闭塞、自检测试等性能 7)呼入时应有可见及可闻信号,并显示存储话单中的有关数据 能随时用键盘写入任何英文字母 及数字的呼叫数据,并在显示屏上按预定格式显示(叫人电话的发,受话人姓名可用汉语拼音写入及显 示),对任何输入数据可进行编辑 话务员能够按显示屏所显示的话单中的数据,选择及呼叫任何电话号码,果用一次按键自动重发的 方式,发送数据包括;数字0一9,.KP,ST,CI1.C12Z.L等 班长席基本性能要求 1)班长席应具有一般话务员座席的全部性能,以便能评价话务员的操作、处理特殊的电话以及需 要时辅导话务员工作 2)班长席应能控制、监听普通话务员座席 班长席可控制分配各类呼叫到相关的话务员座席群 (3)班长席可根据需要,索取并显示各话务员座席正在处理的各种呼叫数据,并可通过打印输出 (4)班长席应能检查排队的呼叫数,各话务员座席值机话务员工号,话务员应答速度、处理一个呼 叫的速度、各路由占用率以及其它话务统计数据,必要时应可通过打印输出 3.2.2号码存储和译码能力 3.2.2.1号码接收和存储的位数 应能接收和存储被叫用户最大有效号码长度(不包括字冠在内)为 国际全自动呼叫 12位, 国内长途全自动呼叫 10位、
1995 GB/T15542. 话务员呼叫国内的国际半自动话务员 7位 用户呼叫国内半自动话务员 3位 呼叫特种服务号码 3位 本地呼叫 68位 且应具有适应号码位长增加的能力 3.2.2.2识别和分析号码的能力 程控交换设备应具有如下最大识别和分析号码的能力,但是交换设备在处理呼叫时实际的识别位 数和启动位数根据网络实际情况可以少于下述要求的最大位数 国内长途路由选择 -位区号 可判别到区号后3位0X1PQR 二位区号 可判别到区号后3位0X1X2PQR 三位区号 可判别到区号后2位0x1x2x3rQ 四位区号 可判别到区号后2位0x1X2X3x4FQ 话务员呼叫国内的国际话务员路由选择000x1X2103 国际呼叫的路由选择 国家号码 可判别到国家号码后3位 1位 00I1X1X2X3 国家号码 2位 可判别到国家号码后2位 00I112X1X2 国家号码 3位 可判别到国家号码后2位 0012I3X1x2 本地呼叫路由判别 本地号码长7位可判别4位PQRA 本地号码长6位可判别3位PQA 本地号码长5位可判别2位PA 直拨用户交换机分机的路由判别 本地号码长7位可判别5位PQRAB 本地号码长6位可判别4位PQAB 本地号码长5位可判别3位PAB 特服路由判别3位1X'xX" 费率的判别 g 1本地交换机费率判别 本地号码长7位可判别4位PQRA 本地号码长6位可判别3位PQA 本地号码长5位可判别2位PA (2国内长途全自动呼叫 区号1位可判别5位0X1PQR或0X11X'X"? 区号2位可判别6位0X1X2PQR或0X1X21X'X" 区号3位可判别7位0X1X2X3PQR或0X1X2X31X'X" 区号4位可判别8位0x1X2X3x4QR或ox1x2X3X4Ix'x" 注:1根据通讯网管理的需要可开放或关闭对这些号码的识别, 3国际长途全自动呼叫 国家号码1位可判别6位0oI1X1X2X3 国家号码2位可判别6位0oI112x1xX2 国家号码3位可判别7位0o112I3X1X2 3.2.2.3号码的增加、删除或转译能力
GB/T15542一1995 交换设备应能根据入中继业务类别的需要,在号码分析范围内,在任意位置增加、删除或转译若干 位号码,并且能方便地适应今后刚络变化对号码增、剃、转译的要求. 322.4交换设备应能根据接收的号码,入中继或电路的业务类别进行译码,以满足路由选择或建立 特种接续的需要 32.2.5应能将接受的号码全部地或部分地传迭到对端局,并能根据需要采用端到端或逐段转发的方 式 3.23释放控制方式 3.23.1普通用户之间的本地呼叫,可以为主叫控制或互不控制方式.在主叫控制时,本地发端局在收 到被叫挂机信号后应能立即启动监视,经60s后主叫仍不挂机,则释放全部电路,并向主叫用户送忙 音 汇接局在收到被叫挂机信号后应立即转发 3.2.3.2呼叫用户交换机的人工入中继,经入中继台话务员转接的呼叫为主叫控制 3.2.3.3具有申请“追查恶意呼叫"功能的用户为被叫控制方式 3.23.4国内长途或国际长途全自动去话均为主叫控制方式,主叫挂机立即释放电路;被叫先挂,主叫 不挂;分别经90s和120s后释放全部电路 3.2.3.5国内长途或国际长途半自动去话接续,在话务员应答前为主叫控制,应答后为被叫控制话终 时如果不需要话务员出来应答,则主叫挂机后电路释放 在某些半自动呼叫话终时仍需话务员出来应答 的则由话务员控制释放 323.6下列本地特种服务的呼叫为被叫控制方式 “l12”"l19"、“110"、“172",“173”、“174",“176”"“177”“170”“102"、“103",“106",“107"、“100” “120” 323.7下列本地特种服务的呼叫可以为被叫控制或互不控制方式 “113”、“114”、“115”、“116"、“117”、“118”“121”、“125”、“126”、“128” 3.2.4时间监视及通路强迫释放功能 交换设备应有时间监视功能以保证设备不被空占 时间监视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摘机不拨号时间监视10s 位间不拨号时间监视 b 发端端局对位间不拨号的时间监视20s" 应答(久叫不应)时间监视 本地(含市话)呼叫60s 长途呼叫90s 国际呼叫120s 听忙音时间监视40s 再应答时间监视(适用于主叫控制释放的情况: 市话呼叫60s 长途呼叫90s 120s 国际呼叫 占用证实时间监视2s 听嚓鸣音时间监视60s g h 多频互控信号时间监视 发送前向信号后等待后向A1、A2,A4、A6信号时间监视15s 收到后向A1信号后等待A3信号的时间监视15s 前向切断后,后向切断时间监视2s 以上时间监视逾限时(如上述a.b.c.e.f.h条),立即启动忙音时间监视,并向相关用户送忙音,释
GB/T15542一1995 放已建立的连接 如听忙音时间监视再逾限,则立即开始峰鸣音时间监视并向相关用户送啤鸣音 当听 嚓鸣音时间监视逾限后,则闭塞相关的用户电路 以上三种状态(听忙音时间监视,听啤鸣音时间监视, 闭塞)在一旦用户挂机时立即终止,用户电路复原 3.2.5路由选择功能 32.5.1在额定的出线范围内,中继路由数及每路由的电路数应能根据实际需要任意分配,并且能用 人凯命令加以改变 对来,去中继电路群数要求; 对2000条中继及以下 各不少于100个 对2000条中继以上至8000条中继 各不少于250个 对800条中继以上至300条中继 各不少于500个 对30000条中继以上 各不少于1000个 3.25.2一个交换设备对一个目标局可选择的最大路由数为5个 3.2.53交换设备对每一踏由电路群的选择应能全利用度选择,以提高电路利用率和保证服务质量. 局间电路的选择应使每条电路被选择的机会均匀 32.5.4交换设备应具有选择直达路由和迁回路由的功能,先选直达路由,其次选迁回路由,最后选最 终路由 3.2.5.5应能满足同级迂回一次的要求,并防止循环迂回 3.25.6局间中继(包括本地呼叫特服呼叫,长途全自动、长途半自动、长途人工呼叫)应能合群使用 3.2.5.7为控制接入卫星电路的段数,已经选择了卫星电路的交换局应向下一个转换局发送K.=15 信号.收到K.=15信号的交换局若判别此呼叫为国际呼叫时,不能再选卫星电路;若判别此呼叫为国内 呼叫时,在长途终端接续时可以再选一次卫星电路 3.2.5.8长途交换设备接入回声控制设备的功能; a. 应具有固定连接回声控制设备和集中共用回声控制设备的能力 目前采用固定连接方式 b 在网中提供回声控制设备接入和不接入的相应信号后,长途交换设备应有接入和不接入回声 控制设备的能力 交换设备应有使回声控制设备失效和恢复的功能,即交换设备在端到端传送局间记发器信号 时,应使回声控制设备失效 回声控制设备应位于信号设备的交换侧,如果位于信号设备的线路侧时,在信号传送时应使其 d. 失效 话务负荷能力和服务标准 基本话务数据 参考负荷A 在正常情况下的话务数据 4.1.1.1用户线话务量 根据我国用户负荷分布差异较大,所以用户线话务分以下三挡包括发话和受话话务》. 高0.180.20Erl/用户; 中;0.16一0.18El/用户; 低:0.12~0.16E:l/用户 用户线忙时试呼叫次数(BHCA)见表3
GB/T15542一1995 表3 45 50 55 60 BHCA,次/h A,E 0.06 4.8 4.3 3.9 3.6 5.8 0.08 6.4 5.2 4.8 0.09 7.2 6.5 5.9 5.4 0.10 8.0 6.5 6.0 7.2 E:A为用户发话话务量4为用户线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 具体话务数据及BHCA数值可根据工程实际取定 4.1.1.2来话局间中继电路的话务 局间中继话务为0.7Erl/每线 来话中继电路忙时试呼叫次数见表4 表4 t2,s 70 90 80 BHCA,次/h .A, 36 32 28 tA为局中继话务量4为来话中继电路每次占用的平均占用时间 4.1.2参考负荷B 4.1.2.1用户线话务 参考负荷B(话务量)=1.25A 参考负荷B(BHCA)=1.35BHCA(参考负荷4) 41.2.2中继线话务 参考负荷B话务量)=0.8Eal 参考负荷B(EBHcA)-1.2BHCA(参考负荷A 4.1.3各类呼叫占用时长 4.13.1本地通话部分 a.拨号音平均时长3s,号盘话机每位1.5s,双音多频按键话机每位0.8s b, 本地通话多频互控收发码器占用时长4s 4.1.3.2长途通话部分 长途多频发码器占用时长15s,长途接续中市话多频发码器占用时长20s; a 半自动台每一呼叫接续处理时长150s b 国内长途自动平均占用时长7090s; 心 国内长途半自动平均占用时长140s 国内长途人工平均占用时长200s; e 国际呼叫自动、半自动)180s; 国际呼叫(人工)240s; g l0
GB/T15542-1995 上述数据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迷1此条中时长均为有效呼叫和无效呼叫平均占用时长 4.1.3.3特种业务30s 4.2过负荷控制 4.2.1概述 在一个有效时间间隔周期内(不包含峰值瞬间),出现在交换设备上的试呼次数超过它的设计负荷 能力时,称为该交换设备运用在过负荷状态 4.2.2过负荷的控制要求 当出现在交换设备上试呼数超过它的设计负荷能力的50%时,允许交换设备处理呼叫能力下降至 设计负荷能力的90% 当出现过负荷时,对本地呼叫应能自动逐级限制普通用户的呼出,限制的用户应 均匀地分布在普通用户之间,不允许每产生一次过负荷控制要自动切断全部处理机所属的普通用户;对 长途呼叫应能按等级平均限制来话数量 43服务标准 4.3.1时延概率 程控交换机的时延概率见附录B. 43.2呼损指标 损失的呼叫和超时延的呼叫(即时延超过附录B中所列".95概率不超过"栏所规定的时延值的3 倍)指标见表5,对于发话呼叫和转接呼叫,表5中的指标不包括由于中继不足而造成的损失 表5 参考负荷B)呼损 参考负荷A)呼损 项目 本局呼叫 1×10 4×10- 3×10-: 出局呼叫 5×10- 5×10- 3×10- 入局呼叫 1×10- 1×10- 转接呼叫 433呼叫处理性能 43.3.1提前释放 一个交换机在任一分钟的间隔中,由于交换局的故障造成已经建立的连接提前释放的概率 尸<2×10- 4.3.3.2释放故障 一个交换机由于故障而使该释放的连接不能释放的慨率: 尸<2×10- 4333路由选择差错 交换机接收有效地址,对一呼叫路由选择错误的概率; P<10- 4.3.3.4无音 交换机接收有效地址以后呼叫遇无音的概率 Ps10- 433.5计费差错 由于交换机故障使呼叫计费差错的概率 尸<10-" 11
GB/T15542一1g95 对集中计费计费差错率-直茸爆热语单整 鳍退脉冲次数 对单式或复式计次计费差错率- 总脉带庆数 4.3.3.6其它故障 除上述故障以外造成一个呼叫故障的概率为; P<10- 目前不包括计费在内的交换机对上述五项指标之和允许放宽到 P4×10- 编号要求 交换设备应能适应等位或不等位电话网中本地接续,国内和国际长途自动,半自动和人工接续,呼 叫特种服务以及使用新业务的编号要求 在必要时,交换设备应能通过人机命令进行号码惨改,方便地 实现对电话编号作某些修改 具体编号要求应遵循GB3971.1和邮电部的有关规定 信号方式 6.1信号配合原则 611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应能与现有本地网和长途网内各种制式交换机的标准信号方式密切配合工 作,并且原则上不应改动现有交换设备或中继电路接口, 6.1.2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应能与某些非标准的信号方式作工程上的一次性配合 6.1.3数字程挖交换设备应能适应使用No.7信号方式的要求,并能适应向1sDN过渡时方便地增加 某些业务子系统的要求 信号方式 各种信号方式应按照国家标准和邮电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路配合及接口要求 网路配合的原则要求 数字程控交换机与原有长,市交换机的接口设备是交换机的一个组成部分,交换机的设计应包括接 口设备,并保证与现有各种交换机配合良好,能正常地完成各种接续性能 7.1.1局间中继及传输方式 局间数字中继一般采用A律13折线编码的A接口(即2048kbit/s.30/32cM系统),亦可 采用B接口 7.1.1.2局间模拟中继电路可采用二线实线或四线电路,可采用单向或双向中继电路 7.1.2本地局间的接口 7.1.2.1程控局间的接口 局间中继采用数字中继 局间信号采用NO.7信令或数字型线路信号及MFC记发器信号 7.1.2.2程控局与用户远端模块的接口 采用30/32PCM系统作为母局与远端模块间的传输手段,信号接口由各交换机自行解决 7.1.2.3程控局与现有纵横制局间的接口 局间中继采用模拟中继 a 要求不应改变原有交换局的中继电路,也不应在原有的纵横制局换装新的中继配合设备.局间信号 采用直流线路信号及MFC记发器信号 12
GB/T15542一1995 局间中继采用数字中继 bb. 局间信号采用数字型线路信号及MFC记发器信号 7.1.2.4程控局与现有步进制市话局间的接口 局间中继采用模拟中继 接口要求与7.1.2.3.a相同 局间信号采用直流线路信号,记发器信号可以是直流数字信号,也可 以是MFC记发器信号,由现有步进制市话局决定 局间中继采用数字中继 b. 信号方式与7.1.2.3b相同 乙.1.3程控市话局与长话局之间的接口 7.13.1程控市话局与程控长话局间的接口 采用数字中继 视需要可以采用公共信道信令(NO.7信令),也可采用数字型线路信号及MFC记 发器信号 乙.1.3.2程控市话局与现有纵横制自动长话局间的接口 局间中继采用PCM电路,PCM终端设备与纵横制长话局间采用E,M线接口中继方式 局间信号 采用数字型线路信号及MFC记发器信号 7.1.3.3程控市话局与现有人工长话局间的接口(人工长话局一程控市话局 接口方式与7.1.2.3相同,仅记发器信号采用多频不互控的MFP信号 7.1.4程控市话局至各种特服台(113、114、116、117、118、119、110,123等)之间的接口 一般采用模拟中继 信号方式采用直流线路信号及直流数字信号 如采用数字中继,则采用a,b线 接口中继方式 7.1.5程控长话局与模拟市话局间的接口 7.1.5.1程控长话局至模拟市话局(全、半自动来话 采用PCM数字中继,并采用a,b线或E,M线接口中继方式,应不改变原市话局信号接口设备 7.1.5.2纵横制市话局至程控长话局全自动去话国内及国际半自动(17X、10X 采用数字中继及a、b线或E,M线接口中继方式,接口原则同7.1.5.1 7.153步进制市话局至程控长话局(半自动17X 采用数字中继及a、b线接口中继方式,接口原则同7.1.5.1 7.16程控长话局间的接口 程控长话局间可采用数字传输或模拟载波 当数字传输时优先采用NO.7信号,亦可采用数字型线 路信号和MFC记发器信号 7.1.7程控长话局与人工长话局间的接口 .1.7.1程控长话局至人工长话局 两局不在同一楼内时,则可采用CM数字中继a.b线接口中继方式 7.1.7.2人工长话局至程控长话局 采用PCM传输,a,b线接口中继方式 b 对简式半自动座席传方式可以是PCM,也可以是实线 局间传送信号为多频脉冲MFP/ 2600Hz 7.1.8程控交换局与用户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7.1.8.1用户交换机视需要可接到市话局的用户级或选组级 7.1.8.2接到选组级的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尽可能采用数字中继信号方式,采用数字型线路及MFC记 发器信号,条件具备时也可采用NO.7信令 7.1.8.3接到用户级的用户交换机呼叫市话用户时,市话局应向用户交换机送出a,b线换极信号 7.1.9程控交换局与移动通信设备间的接口 13
GB/T15542一1995 公用网内移动通信设备可以有二种接口接入程控交换局 用户线进网方式 移动电话作为程控交换局的用户,通过用户集线器合用几条用户线进入交换网,这种进网方式对程 控交换机无特殊要求 中继线进网方式 b 移动通信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交换局,通过中继线与程控交换局相连 其接口方式与7.1.2.1相 同 7.2接口种类及电气特性 7.21接口种类 7.2.1.1用户侧接口有二线模拟接口Z,数字接口v.它们是由下述用户终端和设备接入交换机的接 口点,如图1所示 接入该接口点的终端和设备可有: 话机(双音多频按键话机.号盘话机.按键脉冲话机>同线话机.投币话机、,磁卡话机, 传真机、数据终端; 模拟用户交换机、数字用户交换机; 远端交换单元、用户集中器, 复接器 7.2.1.2中继侧接口有;数字接口A(2048kbit/s速率);数字接口B(8448kbit/速率);四线模拟接 口C1;二线模拟接口c2,如图2所示 毕本接入数字段 ET 5 -般数字段 ET 3 -般用户接入数字段 ET 3 数字接入锈路 ET 3 Z 用户模拟线(2线 ET 接口 模拟 参考点 数字 ET夕换终溢功能 图1用户接口 14
GB/T15542一1995 注:并不是所有接口都有必要存在于每一个实施中 1)接口v4仅对1sDN适用 2对于ISDN基本速率接入的金属本地线路上的数字传输系统并且可以成为基本接入段的一部分时,它的传 输特性规定在ccrrT建议G.961中 3V2、V3和V4接口间的差别主要是复接和信号要求,而传输要求实质上是相同的例如CCITT建议 G.703,G.704和G.705) 4用户网络接口,在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情况下,它在T参考点 5)在ccIrT建议1411中规定了接口T 传编 交换 154kbit/s 3 2048kbit/s .6312kbit/s 次群数 字用器 848kbit/s 数字环净 848kbit/s 通路时剔 次群数 tI 复用2器 34368kbit/s PCM-次 群复用器 音标 PCM二次 模拟环境 群复用游 数字 模拟 图2中继接口 注,不是在每--种实施中必须存在每一个接口 1接口A和B交换终端功能的举例: -信令的插入和提取; 码型变换; -顿同步 告警和故障指示 2)接口c交换终崩功能的举例 -A/D变换, 信令的插入和提取 多路复用 15
GB/T15542一1995 3)线路终端功能的举例 供电; 故障定位 再生" 码型变换 7.2.2接口电气特性 7.2.2.1数字接口V 它是用于连接数字远端交换集中器,远端数字复接设备和数字用户交换机等设备的接口,该接口的 电气性能参见附录C、附录D. 7.2.22数字接口A它是2048kbit/s速率接口 接口A的电气特性、帧结构和复帧结构见附录C 发送方向定时可在交换局内取得 如果在交换局间要求较大的信令容量时,对于公共信道可以利用附加的通路时隙来实现 在 2048kbit/s系统中应根据cCITT建议(见附录E)在PCM复用设备中可使用用于数据的通路时隙,如 果不能利用这种通路时隙,则也可选择话音通路时隙 -通路时隙TS,是用于信令的时隙,但若它不用于信令时,也可用于话音通路或其它业务 -通路时隙TS 用于帧同步,告警指示、网同步和其它用途 通路时隙TS,,虽未规定可以作为交换的时隙,但建议可以保留读出和写入该时隙的能力 7.22.3数字接口B,它是8448kbt/速率的接口 接口B的电气特性、赖结构,复械结构见附录D. 接口B的主要特性是 标称比特率8448kbit/s -比特数;每通路时隙8,其编号为1一8: 通路数132,其编号为0 )131; -发送方向定时可以从交换局内取得.附录G规定了锁同步程序和标准,通路时隙的分配.在文交 换局间依次可利用67,68,69和70作为信令时隙 这些时隙如果不用于信令,也可用于其它用途 如果 在交换机内箭要预留一时隙作为业务使用,则可使用通路时隙TS 28通路时隙可用作话路 1224二线模批接口么它是连接模拟用户线的接日,也是连接PAB以和集战器的二 二二线模拟接口 二线模拟接口阻抗 ? 用户倒二线模拟楼口Z处的阻抗特性以回输损耗RL.(ReturnLos)表示 在乙接口点针对图3(a 的阻抗测试网络,Z接口点的回输损耗应满足图3(b)所示的要求 16
GB/T15542-1995 680o 200Q 0.IuF (a阻抗洲试网络 dB 300 500 2000 3400Hz 频海 b回蝙拟耗 图3针对阻抗测试网络的回输损耗 对地阻抗不平衡 b 由二线模拟接口点处测得的对地阻抗不平衡产生的纵向转换损耗应大于图4所示的数值 50 40 30 20 10 300 600 3400 频率,Hz 图4二线模拟接口点的纵向转换损耗最小值 Z接口点的相对电平 1)接口点的输入相对电平L L=0dBr (2)接口点的输出相对电平L: 当有可变衰耗性能时,对本地呼叫l为-3.5dBr,对长途呼叫L 为一7.0dBr 当无可变衰耗性能时,L 一般为一7.0dBr 17
GB/T15542一1995 3)对短用户线或长用户线时,Z接口点应能承受 L'=L十xdB L',=L 一xdB 的取值可为士2dB,但在采用本措施时,必须经过传输设计审核 n (4)相对电平的允差: 输入 -0.3+0.7dB 输出一0.7+0.3dB dd. 回声和稳定性 在二线模拟接口处终接回声测试网路时,终端平衡回损(TBRL)应满足图5的要求,阻抗测试网络 同图3(a)所示 2500 3400 300 500 频制.z 图5TBRL的限值 由数字局经四线电路链直接与国际局相连时,在数字局的二线模拟接口处对正常工作期间所能遇 到的终端条件下(包括短路、开路及感性终端负载),其SL在200~3600Hz范围内应大于2dB 7.2.2.5二线模拟接口C2它是中继侧二线模拟接口 这个接口又可分; c21;表示数字转接局的二线模拟中继接口; C22;表示数字本地局的二线模拟中继接口 a. 阻抗 600n; 加感电缆 三元件阻抗" 非加感电缆 载波和CM通路 600n. 回输损耗 b 980O 130Q .1NwF 图6阻抗测试网络 以图6中的阻抗作为阻抗测试网络,在接口点处的回输损耗应满足图3(b)中所示要求 对地阻抗不平衡 c. 同7.2.2.4条 相对电平 d. 18
GB/T15542一1995 对于C21接口可参照乙接口规定 输入电平L0士2.0dBr,0.5dB/步 输出电平L -1.0-8.0dBr,0.5dB/步 对于C22接口: 输入电平L2.0-7.0dBr,0.5dB/步, 输出电平L 1.0~-8.0dBr,0.5dB/步 相对电平允差 同7.2.2.4e(4)条 7.2.2.6四线模拟接口c1,它是中继四线模拟接口 根据接入不同类型的设备,c1接口又可分为 c11表示接入通路转换设备的接口, c12表示经中继接入四线模拟交换机的接口; c13表示接入四线模拟交换机的接口 阻抗 a. 四线入、出接口的标称阻抗为平衡式600Q. b.回输损耗 用600n标称阻抗测量在3003400H频段内回输损耗应不低于20dB. 对地阻抗不平衡 c. 同7.2.2.4h条 相对电平 对c11接口的相对电平 输入相对电平L十4.0~一g.0dBr; 输出相对电平L 一1.0一14.0dBr 对c12接口的相对电平 -14一19dBr 输入相对电平L 输出相对电平L 十4~9dBrn 对C13接口的相对电平 输入相对电平L一4dBr 输出相对电平L 一4dBr 7.22764kbit/接口 64kbit/s接口要求见附录F 8 计费要求 计费方式 8.1 8.1.1本地通话的计费方式 由发端局负责计费 采用复式计次方式,即按通话距离和通话时长计次; 对农话呼叫应提供输出详细话单的计费方式 c. 8.1.2国内长途通话的计费方式 通常在发端长话局计费,也可以在本地局计费 a. 采用详细记录计费方式,话费按通话距离和通话时长进行计算 长途自动电话只对主叫用户计费,长途半自动电话在话务员协助下可以对被叫用户计费及信 用卡计费 8.13国际长途通话的计费方式 19
GB/T15542一1995 与国际局在同一城市的用户的国际自动,半自动去话,由国际局计费 与国际局不在同一城市 的用户的国际自动去话,由设在该城市的长话局的自动计费设备计费 采用详细记录计费方式,话费按通话距离和通话时长进行计算 b. 8.2本地交换设备计费要求 8.2.1本地通话的费率种类应按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 用于本地网的交换设备,应能根据被叫局号后一位判别费率,并对部分费率设置半费区 8.2.2对用户交换机、专用交换机计费,可以采用按中继线话务量计费或月租费的方式,本地交换设备 应具有中继线复式计次功能,即按距离和通话时长计次 8.2.3新服务项目的计费,按新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收费 对于转移呼叫,A用户对B用户的呼叫转移至C用户时,该呼叫按如下方式计费;对A用户按照A 到B的通话距离计费,对B用户按照B到C的通话距离计费 对无应答转移,仍按照A到B的通话距 离计费 8.2.4计费脉冲的起始时间为被叫应答时间,即在发送应答信号的同时发送计费脉冲 脉冲个数由费 率决定 以后每隔一分钟发送相同个数的脉冲串,并在每分钟一开始集中送出 主叫挂机或拆线后停止 计费 8.2.5能用人机命令指定对部分用户作详细话单,供核对计次用 允许同时作详细话单记录的用户数 为;万门以上局为局容量的2%,万门以下局不少于20个用户 每个用户每次登记作详细话单记录的时 间不超过1个月 统计结束后,按每个用户号打印输出详细话单 8.2.6计费脉冲宽度不小于50ms,最大次数为2.5~3脉冲/s 827每个用户配备计次表不少于3个,计吹表位数不小干5位 828公用电话可采用投币式话机和磁卡话机 8.29对有特殊需要的用户可设置高频(16kHa)计数器 本地交换设备应具有用户端计次性能 高频 16kHt计费信号电平为2士0.4v(在200n点测量),频率为16kHt士5%). 8.2.10应具有向用户交换机,投币电话机,磁卡话机.用户集中器及单机计费设备转发应答信号和挂 机信号的能力 83国内长途交换设备的计费要求 8.3.1应能满足邮电部规定的不同等级的费率;应具有全费、减费,免费等话费总类;全费、减费应能自 动转换;可用人机命令修改减费日期和时间;应具有一天费率的转换次数至少可达到三次的能力 8.3.2按通话距离和通话时长计算话费 有效计费时间是从被叫应答开始至主叫挂机为止.如被叫先 挂机,主叫久不挂机,则有效计费时间是从被叫应答开始至被叫挂机后,接续释放为止 8.3.3应能根据被叫区号后一、二、三位及根据入线和主叫局号码判别费率,按费率和通话时长计算话 费 计时单位时间为6s 8.3.4话费计算标准暂定如下: 半自动呼叫的通话时长在3min以内按3min计算;超过3min后,以1min的收费单位累计计费 自动呼叫的通话时长在1min以内按1min计算话费;超过1min后,以1min的收费单位累计 对于立即计费,交换设备应在每分钟的一开始尽早将计次脉冲信号送往市话局转换成16kHz的计 次脉冲,跳主叫用户的高频计次表,同时CAMA记录送出脉冲数 8.3.5每次通话需要自动记录的主要信息: 话单序号 按日累计 主叫本地号码 最长7位 主叫类别 1位 被叫长途区号 被叫本地号码 最长7位 20
GB/T15542一1995 被叫状态类别 费率 通话时间 起始时间;时、分,秒 终止时间时,分,秒 话终日期 月、日 本次通话话费 8.3.6应具有定期收费和立即收费功能 对定期收费用户在通话完毕后用磁带或纸带等输出,经计算 机分拣汇总得出用户全月话费总帐单或全月历次通话费详细清单 对立即收费用户应在话终时及时通 知用户本次通话话费,话局应留有相同话费的存底单.通知方法可采用装在用户端的电传机打印脉神计 次,屏幕显示或话音通知等 8.3.7计费信息应随时写入外存,同时在内存中暂存4h,以便查询 8.3.8话务员子系统的计费 8.3.8.1应能在需要时对以下业务增加附加费: 优先呼叫,被叫付费,信用卡呼叫叫人呼叫需要话费通知的呼叫 8.3.8.2几种呼叫的计费控制方式 叫人呼叫,由话务员控制计费开始时间 b 半自动呼叫的计费可在接续释敢时终止,必要时可以在话务员控制下中断计费,而仍保持接 续,但此时主被叫用户已被分隔 要求话费通知的半自动呼叫,应在呼叫终止时将话单显示在话务员座席上 839长逸交换设备除能集中计费外,还能按要求向本地局发送计费脉冲 计费脉冲采用PCM线路 传输时,在16时隙传送;在实线传输时,采用16kH脉冲频率 8.3.10在需要时,计费设备对未完成通话的呼叫,立即收费用户及营业厅用户的话单信息按定期方式 输出 B.4与国际局不在同一城市的长话局内设置的国际长话计费设备的要求 8.41根据被叫国家号码及后1一3位换算费率根据费率和通话时长计算话费.单位计费时间为6s 有全费、减费和免费三种话费种类 8.42有效计算时间与8.3.2条相同 &43国际去话的详细记录内容至少应有 话单序号(按日累计) 主叫类别(1位 主叫本地号码(最大7位 被叫状态类别 被叫国家号码及国内有效号码(最大12位 通话起始时间;时、分、秒 通话终止时间;时、分、秒 话终日期:月、日 费率 本次通话话费 8.4.4计费信息应随时写入外存,同时在内存中暂存4h,以备查询 8.4.5应具备定期收费和立即收费功能 8.4.6话务员子系统的计费与8.3.8条相同 8.5用户计费装置 对于长话和国际电话需要立即收费的用户,话终时立即通知的方式有 221
GB/T15542一1995 设置打印机方式 在较大的营业点设置打印机,由话局计费设备自动控制,话终时将话费信 息送到打印机,打印出话单 脉神计次方式在营业点或用户处,设置16kH的脉神计次表,在通话过程中由话局计费 b. 设备向用户计次表发送计次脉冲 脉冲间隔由费率决定 计费脉冲在PCM线路传输时在16时隙传送 在实线线路上用16kH传送 用户端屏幕显示方式 程控用户交换机,用户可采用多功能显示器,显示通话话费 话音通知方式话务量较小的立即计费点,在长话局内设置打印或显示设备,话终时立即打 印或显示话单,然后用话音通知的方式人工或自动将话费通知计费点 并应具备用户话费查询功能.话 音通知内容应有 主叫本地号码 被叫长途区号 被叫本地号码 通话时长 通话种类 话费 可在终端设置单机计费设备 网同步要求 9 同步方式 9.1 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9.2各级交换中心配备的时钟等级 各级交换中心配备的时钟等级必须符合表6所示的要求.各级时钟均要达到各级时钟的要求,并且 低等级的交换局不得使用高等级的时钟 表6 时钟 交换中心 A类 -级和二级长途交换中心时钟,国际局时钟 第二级 B类 三级和四级长途交换中心时钟 第三级 端局时钟,汇接局时钟 第四级 远端模块、数字用户交换设备、数字终端设备时钟 若本地网中的汇接局相当于第四级长途交换中心c4时,该汇接局时钟等级为二级(B类 遂 第二级时钟为有记忆功能的高稳晶体时钟,它受艳原子钟控制或受同级时钟控制.可设置在数字网中各级长 途交换中心和国际局 第三级时钟为有记忆功能的高稳晶体时钟,它受第二级时钟或同级时钟控制,可设置在本地网中的端局和汇 接局 第四级时钟为一般晶体时钟,它受第三级时钟控制 可设置在本地网中的远端模块、数字终崩设备和数字用 4 户交换设备 9.3同步设备的主要进网要求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同步设备应符合GB12048的规定 g.4同步链路接口要求 g.41交换机输入端允许的输入信号抖动和漂移 交换机输入端允许的正弦信号抖动和漂移应符合附录C和附录D要求 9.4.2交换机的传递特性 22
cB/T15542一1995 交换机输出端的信号漂移对于输入端的信号漂移的限值应符合图7的要求 0. 频率,2 6dB/oct 图7交换机传递特性 交换机精出端的相对时间间隔误差(RTE) 9.4.3 当输入频率基准为无信号抖动、无信号漂移和频率偏离时,交换机输出端的相对时间间隔误差符合 图8的要求 (100S)ns+1/8Uu1 S10; 1000ns S>10 b. 10' 5.I0 10+ 10' 10 10 I00S)ns+U1 0 10 I0 10-事I0 10- 10' 10 10 0 10' 0+ 10'I0"10" 观察周期,s 图8交换机输出端的峰-峰相对时间间隔误差 注a;2048kbit/s,b;8448kbit/s. 其中U1是单位时间间隔,它是每个脉冲单元(比特)所占用的时间,其值为接口比特率的倒数 对于2048 kbit/数字信号,1UI=488ns;对于8448kbit/数字信号,1U1=118ns 23
GB/T15542一1995 10 交换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交换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功能应力求自动化,般通过人机命令实现 10.1交换机系统的维护要求 10.1.1设备状态显示 本局和集中维护中心应能随时显示下列信息 各种设备的状态信息和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包括;用户线、中继线、信号设备和公共控制设备以及外设打印机等的空闲占用在测试、备用等不 同状态及其使用情况的数量统计 各类用户实装数量的统计和话机品种统计 b. 包括:用户号码为已分配未分配及变位等 用户话机为号盘话机.双音多频按键话机.投币话机,甜卡话机及单话路开放的数据、传真等 检索方式可按用户模块、用户线组进行显示,每用户线组数量至少不小于500线 各种设备安装状态统计 包括:用户电路框架安装状态统计数据: 用户电路板安装状态统计数据 中继器框架安装状态统计数据 中继电路安装状态统计数据 d 分级控制的处理机间信号链状态 用户数据、局数据的显示 对中继电路应设有路由全忙显示,应能显示64个以上主要路由的路由名称,路由序号、总数 量、占用数量、闭塞数量等信息,并每30.s(时间可调)更新- 一次, 1012设备的闭塞 本局或维护中心应能对下列设备进行闭塞; 对用户线,中继线、信号设备和各公共控制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及各级交换链路,可通过人机命 令进行闭塞或闭塞解除,也可在本局人工闭塞或闭塞解除 对市话交换机的入中继线和对长话交换机的市话入中继及长途来话中继闭塞时,应能向对端 b. 局送出相应的闭塞信号,以防止闭塞的中继线被对端局占用 当某一设备闭塞后,受其控制的所有附属 设备也能自动闭塞,而其上一级公共控制设备应能与其断开 本局与维护中心应能通过数字链路将设备闭塞或闭塞解除状态相互传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c. 10.13维护测试功能 10.1.3.1一般要求 系统应具有对系统设备例行维护的自动测试功能和对线路维护的自动测试功能 a 系统应备有必要的硬件测试电路和测试软件,根据需要可随时和定期进行自动测试,也可通过 b. 人机命令调用测试程序进行自动测试 测试过程中应不影响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行,例测确认无故障的设备继续正常使用,对确认有故 障的设备应能自动闭塞 d.系统应具有完整的测试记录、打印和显示输出功能 0.1.3.2测量台功能 数字程控交换机应配有测试用户线及用户电路的测量台或相应的设备,测量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对用户外线的人工测试 测量台应能对用户A线对地,B线对地、AB线间的绝缘电阻、电压、电容进行人工测试 测试误差 应<2% 测试结果应在测量台的显示屏上显示 24
GB/T15542一1995 能受理用户申告,并能立即显示申告用户的号码 b (1对申告用户应具有排队性能; (2用户申告为本机故障时,测试人员应答后即可对此用户进行测试,不需用户挂机或测试人员拨 号; (3用户申告为它机故障时,测试人员应答后即可对被申告的用户进行测试,此时申告用户可挂机 释放,也可摘机等待测试结果 对用户话机性能的人工测试 c, 对号盘话机和按键脉冲话机能测试其脉冲个数、脉冲速度、脉冲断续比 对双音多频按键话机能测试所发出的号码的正确性 测试结果在测量台显示屏上显示 d 在测量台的控制下能对全局用户或指定范围内的用户外线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内容包括A线 对地、B线对地、AB线间的绝缘电阻电容、电压,对有故障的用户线应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用户号码及故 障类别 测试过程中对不开放的用户不测试,对正在占用的用户能自动记录并在全部用户测试完后自动补 测,若仍占用应打印输出 外线自动测试时,用户话机不应有叮当铃声 测量台能对全局用户电路或指定范围内的用户电路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用户电路的 主叫功能(摘机监视、听拨号音、拨号,通话),被叫功能振铃、截铃,应答),对有故障的用户电路通过打 印机打印出用户号码及故障类别 自检测试功能 线务员能在用户处利用用户话机拨指定的号码后,即可对此用户线,用户话机进行自检测试,测试 内容包括线路绝缘电阻、振铃系统、号盘话机的速度、断续比、脉冲数和双音多频按键话机发出的号码, 测试结果用相应的声音通知线务员 测试人员通过测量台能与被测用户通话并高阻监听,能向被测用户送断续铃和长振铃 8 能显示因超时而被锁定的用户号码,并能向该用户送曝鸣音 h 能配合线务员进行线路查修和装移话机的测试工作 具有与维护中心和其它局的测量台进行业务联络的功能,本局内有多个测量台时也可联合工 作 能受理119,110以及重要用户查询主叫号码的业务 10.1.3.3各种中继电路的自动测试 系统应具有对各种出、入中继来、去中继电路及其它中继电路功能的自动测试能力,可自动连续测 试,也可对指定的某一中继电路测试,对未通过功能测试的中继电路应自动闭塞并输出打印测试结果 10.1.3.4信号接收器的自动测试 信号接收器应包括多频信号接收器和单频信号接收器,交换系统应具备测试各种多频组合信号的 接收和不同的单频脉冲信号的接收是否正常的功能 10.13.5时分交换网络的自动测试 系统应具有对交换网络进行自动测试的功能.可对正在使用的网络进行测试,也可对处于备用状态 或脱机状态的网络进行自动诊断测试,经测试发现故障时,对双网结构的系统应能控制自动倒换至无故 障的网络,并打印输出故障信息和发出告警信号 10.1.4故障诊断和处理 系统应具有完善的故障自动诊断,故障定位,记录、打印故障报告和告警性能 10.141故障检测 系统应具有诊断软件和故障检测硬件,以便自动检测软件和硬件的故障 在发生并确认硬件故障时,应能自动倒换至备用设备工作,并能对故障硬件自动隔离、自动诊断及 25
GB/T15542-1995 打印诊断报告和发出告警信号 在发生并确认教件故障时,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自纠能力和自动恢复功能,实现各缓再启动或系统再 装入 10142故障的容错性 系统的公共控制设备应具有冗余;一般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系统软件应具有故障的自纠功 能 系统发生故障时,原则上不应产生系统阻断,当故障导致不可避免地降低服务等级和服务质量 时,应能自动隔离故障设备,防止故障的扩散,并能自动倒换至备用设备工作,保证系统继续运行 为防止随机干扰等原因引起设备的随机性突发故障,造成系统再启动或影响服务质量下降,对 设备故障检测应重复进行,一般以连续三次检测出现故障方可确认为设备确有故障,再做相应处理 在发生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严重故障时,系统应具有对系统结构控制,灵活组合交换机完好的 d. 设备构成运行系统的功能,防止系统阻断,避免全局瘫痪 10.1.4.3硬件故障定位 系统对检测确认的硬件故障应具有自动诊断故障定位性能,在诊断识别故障的物理位置后应 能立即打印输出诊断报告,报告格式力求规范,简单易于理解 b.故障定位精度 对用户电路、中继电路及信号设备等故障应能定位至每一个电路 对处理机、交换网络接口电路、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的各公共控制部件电路,要求70%故障定 位至1块板,90%能定位至3块板,100%能定位至5块板 0.1.44故障的恢复 当发生一般性软件和硬件故障时,系统应具有自纠能力,当系统发生的全系统中断或电源中断恢复 后,应能迅速地自动重新启动运行 0.15其它维护性能 10.1.5.1追查通话路由 通过人机命令,输入正在通话中的一方的用户号码或输入通话中所占用的出入中继的电路号码,系 统应能显示出此次接续所占用设备的号码和另一方的用户号码或主被叫的号码,以及与通话连接的相 关中继线号码 10.1.5.2接续的保持 系统应能通过人机命令保持指定的接续 10.1.5.3指定通路的选择 系统应能通过人机命令指定交换网络中的某一通路建立接续 10.1.5.4清除虚假占用 通过人机命令系统可统计在夜间长时间被占用的用户线 中继线和各级链路,确认虚假占用后应能 强迫释放,并修改该设备的状态 10.1.5.5话务过负荷控制 系统应有动态话务过负荷控制功能,以确保系统在过负荷时能维持最大的呼叫处理能力,过负荷时 可以自动地或通过人机命令划分几个等级减轻处理机的负荷 在任何情况下不应由于不正常的话务造 成全系统中断 10.1.6维护中心对交换机的要求 全网多台交换机运行时,除各交换系统自行维护瞥理外,应建立维护中心,实现集中维护管理 交换机应具有通过数字链路与维护中心连接的性能,通过维护中心能对全网交换机(局)进行集中 遥控维护 交换机应能通过数字链路向维护中心传递局数据,用户数据,话务统计和话务测量数据.计费数据、 26
GB/T15542一1995 设备状态以及告警信号等信息;维护中心应能向交换机传送维护命令,交换机按命令执行相应功能 10.2人机子系统 02.1人机语言(MML 10.2.1.1人机语言应符合cCITT建议 10.2.1.2人机语言应通俗易懂,便于使用,提供的命令内容和数量应能满足交换局日常维护和管理的 需要 1022人机语言的安全检查 10.2.2.1系统应对输入的人机命令进行严格的语法、语义检查,对错误的命令应拒绝执行 10.2.2.2系统应能按通行字控制方式进行人机命令的权限检查,以防止无权人员使用可能影响整机 系统运行或对通信影响较大的那些命令 10223通行字的修改和分配应仅由掌握最高级通行字的人员进行,通行字不允许在打印机上输出 10.23人机操作记录 0231操作人员通过终端键盘推入命令,命令输入后应在打印机或显示器上精出显示 0.23.2为便于检查,系统应能保存全部人机操作的流水记录,并能通过人机命令进行查询和输出打 印 0.233系统应能对某些命令具有输入后的定时或延时自动启动的功能,对某些命令具有中止执行 的功能 10.3局数据要求 10.3.1局数据管理修改 根据业务需要,系统应能扩充、删除和修改局数据或用户数据,例如中继线数量、路由、费率、用户类 别等数据 10.3.2系统应能通过人机命令经打印机或显示器输出所需查阅的局数据和用户数据,也可转储于外 存 10.3.3当需要大量输入数据时,交换系统应提供快速无误的输入手段 10.3.4局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可在本局也可在维护中心进行 10.3.5新的局数据输入后,老数据应予保留 新数据只有在输入及测试完成后才能投入使用若新数 据使用有差错时,系统应能自动恢复老数据运行在确认新数据使用稳定后,老数据才可以清除,并将更 新的数据输出至外存 103.6系统应具有将内存中的程序或数据输出至外存的功能,当系统中断时再装入内存投入使用 104告警系统 10.4.1告警类别 交换局的告警应按故障严重程度至少分为两大类即紧急告警和非紧急告警 除交换设备本身的告 警外,还应包括其它告警,例如电力室设备告警、空调设备告警、外线电缆故障、无人值守局开门告警等 1042告警信号 告警信号应可见可闻,可见信号采用不同颜色信号灯显示,可闻信号采用直流电铃. 0.43告警设备 交换局中应设置告警控制设备,系统中各级设备发出的告警信息均集中于告警控制设备,以便送出 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告警信号 交换局的告警层次应分为机架(框)告警、列架告警和总告警盘告警、告警信号应能逐级重复 多层建筑的交换局中,可见可闻信号总告警应接入不同楼层,最紧急告警信号及部件紧急告警信号 应能送至总告警盘或维护中心 10.5话务统计要求 10.5.1话务统计与测量的一般要求 27
GB/T15542一1995 10.5.1.1系统应具有话务测量与记录的功能 10.5.1.2可提前一周预定话务测量项目,应在规定日期及时间自动开始及停止测量,也可取消预定的 测量项目 10.5.1.3对预先规定项目的话务测量,能每隔15min测量一次,每天进行24h或测量2~3段时间 忙时),连续进行7天 10.5.1.4能单独测量一个项目,也可同时测量几个项目话务测量项目可根据需要组合 这些项目可 同时进行测量,也可顺序进行测量 10.5.1.5话务数据的输出方式,可在本局擒出到磁带上,也可由打印机打印输出,并能通过数据链路 送到维护中心或网管中心 105.2呼叫次数测量 1052.1全局各类接续的呼叫次数的统计 接续类型 a. 国际长途自动呼叫 国内长途自动呼叫 国际长途半自动呼叫 国内长途半自动呼叫 本地呼叫 非话业务呼叫 新业务呼叫 特服业务呼叫 用户交换机呼叫 测试项目 b. 试呼次数、摘机后久不拨号、占用次数、接通次数、应答次数(分来话应答及转话应答)、用户早释、振 铃早释、久叫不应、中继忙、被叫忙等 10.5.2.2按目的码呼叫次数统计 测试项目 试呼次数、占用次数、接通次数、应答次数,久叫不应、中继忙、被叫忙等 10.5.2.3按去话电路群呼叫次数统计(包括长、市、中继 测试项目同10.5.2.1b条 105.3话务量统计 10.53.1全局各类接续的话务量统计 接续类型与10.5.2.1a条相同 测试项目;占用话务量、接通话务量、应答话务量 10.5.3.2按目的码话务量统计 同时统计的数量至少为128×12 测试项目同10.5.3.】条 10.5.3.3按去话电路群话务量统计 同时统计的数量至少为128X12 测试项目同10.5.3.1条 10.5.4平均占用时间的测量 系统应能测量中继、用户呼出和呼入的平均占用时间,各类话务员处理平均占用时间,以及公用设 备平均占用时间 此外还应统计每个百号组的发话话务量、受话话务量,发话次数和受话次数 10.5.5话务拥塞统计 28

非广播磁带录像机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非广播磁带录像机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非广播磁带录像机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号:GB/T15524-1995。非广播磁带录像机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1995-11-011995-11-01实施
电子计算器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计算器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计算器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4967-1995。电子计算器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3页,发布于1995-12-011995-12-01实施,代替GB4967-1985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