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089.1-2007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

Testingmethodofapplicationperformanceofwaterborneadditivesforarchitecturalcoatings-part1:Dispersingagent,Defoamingagent,Thickeningag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的编号:GB/T21089.1-2007。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共有15页,发布于2008-04-012008-04-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5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7.060
  • 实施日期2008-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696.93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


国家标准 GB/T21089.1一2007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 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 Testimgmethodofapplieatiomperformanceofwaterborneadditives forarehiteeturaleoatings一Part1:Dispersingagent. defoamingagent,thickenmingagent 2007-09-11发布 2008-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21089.1一2007 前 言 GB/T21089(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为系列标准 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 本部分为GB/T21089第1部分 本部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化工建设 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上海市涂料研究所,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唯平、陈素平、汤惠工、冯世芳、赵玲,吴国林,秦钢,王丽琪 本部分委托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T21089.1一2007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和增稠剂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与建筑涂料水性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性能试验相关的术语与定义,并规定了建筑 涂料水性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也适用于其他行业用水性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应用性能试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766一1995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neqIsO4628-1:1980) GB/T2794 胶粘剂黏度的测定 GB/T3186一200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IsO15528:2000,IDT)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6750一2007,IsO2811-l:1997,IDT) GB/T6753.1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GB/T6753.1一2007,IsO1524;2000, IDT GB/T6753.31986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9264色漆流挂性的测定 GB/T9269一1988建筑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 GB/T9274一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eqISO2812:1974) GB/T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9278一1988,eqvISO3270:1984,Paintand varnishandtheirrawmaterialsTer andhumiditiesforconditio emperatures .oingandtesting 1988,eqISO2884:1974 GB/T9751涂料在高剪切速率下黏度的测定(GB/T9751 JB/T3998涂料流平性刮涂测定法 AsTMD4707测定涂料在轭涂过程中的抗飞溅性 测试项目 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测试项目见表1 表1测试项目 分散性 分散稳定性 分散剂 疏水性 缔合性 消泡性 消泡剂 消泡持久性 消泡剂与乳液的相容性
GB/T21089.1一2007 表1(续 增稠性 增稠剂 施工性 增稠贮存稳定性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分散性dispersibility 在剪切力作用下,分散剂对颜料的分散性能 分散稳定性dispersionstability 分散剂分散的颜料水分散体抵抗存放过程中产生分层、沉降、结块的性能 疏水性hydrophobieity 分散剂提高颜料颗粒对水不敏感的性能 缔合性hss0ciabilty 分散剂改性颜填料表面特性使改性后的颜料颗粒具有与缔合型增稠剂发生疏水缔合作用的性能 4.5 消泡性defoamability 消泡剂能抑制和消除气泡的性能 4.6 消泡持久性defoamingstability 消泡剂持久消泡的性能 消泡剂与乳液的相容性compatibilityofdefamingagent withemulsion 消泡剂与乳液混合后的均一性能 纤维素雕类增稠剂celluloseetherthiekener 纤维索分子中部分羚基被醇哒化后制得的一类水合性增稠剂 碱溶胀型丙烯酸乳液增稠剂alkalisolbleaerylieemulsionthickener 经碱中和成盐后溶解溶胀,依靠其巨大的分子链和链上的梭基与水作用而提高体系黏度的增稠剂 4.10 缔合型增稠剂asoeiativethickener 依靠分子链上的疏水基团与其他颗粒表面或增稠剂分子链上疏水基团以分子次价力作用,形成立 体网络结构来提高体系黏度的增稠剂 试验方法 分散性 5 5.1.1 仪器和材料 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 a cm
GB/I21089.1一2007 b 刮板细度计:50am或100Am; 电子天平;精度0.01g; c d 旋转黏度计:量程范围0mPas100000mPas; cm10cm: 不锈钢容器:容积不小于500ml,直径8 f mm3.2mm; 皓珠;直径2.5 g)过滤网:孔径177m 125m(80目120目. 操作步骤 参考附录A确定研磨料中颜料浓度 研磨料中的介质为水和待测分散剂水溶液,分散剂用 量按照供应商推荐的“助剂对颜料量比”范围,取其中间量,颜料十水十分散剂=100% 每次制备颜料 分散体约500g 将分散剂水溶液加人不锈钢容器,将颜料慢慢加人到分散剂水溶液介质中,以500r/min的迷 5.1.2.2 度搅拌进行预润湿,直至容器中无可见的干粉颜料,将粘附在容器壁和分散轴上的颜料清理到分散体 中 分散5min. 加人错珠,错珠用量取颜料水分散体质量的40%一60% 以3000r/min的速度砂磨30min. 5.1.2.3 分散过程中保持混合体系的温度在60C以下,按GB/T6753.1立即测试颜料初始细度 过滤出皓珠 在GB/T9278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按GB/T2794测试颜料分散体在6!/min条件下的黏度《简称日转黏 )r/mim条件下的黏度(简称0转黏度) 将制得的颜科水分散体密封放置24h后,再搅拌均 度)和60 匀,按GB/T6753.!测试颜料放置后的细度 5.1.3结果表示 a)分散润湿性:以6转黏度表示,黏度越低,分散润湿性越好 流动性;以触变指数(TI)表示,触变指数TI=6转黏度/60转黏度;触变指数越低,流动性 b 越好; e)分散抗絮凝性;以初始细度与放置后细度的差值表示,差值越小,分散抗絮凝性越好 5.1.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分散剂的名称 b) 颜料的名称、牌号、生产商 e)分散性测试结果 5.2分散稳定性 5 .2.1试验环境符合GB/T9278 5.2.2仪器和材料 a)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cm; D) 电子天平;精度0.01g; 不锈钢容器;容积不小于500ml,直径8em~10cm d) 具塞量筒:100mL e 不锈钢调墨刀:长约300mm,宽约10mm 55 2. 3 原料:无机颜料或填料,如金红石型钛白粉 5.2.4操作步骤 55 .2.4.1称取100g水置于不锈钢容器中,按供应商推荐的“助剂对颜料量比”范围的中间值加人待测 分散剂 颜料十水十分散剂=100%,颜料浓度为60%一65%,每次制备颜料分散体约461g一500t g 5.2.4.2称取300g无机颜料或填料(如金红石型钛白粉),慢慢添加到容器中 以500r/min的速度 搅拌进行预润湿,直至容器中无可见的干粉颜料,加人61g100g水将容器壁等粘附的颜料冲洗人混 合体系中
-2007 GB/T21089. 5.2.4.3以2000r/min的速度搅拌20min,分散过程中保持混合体系的温度在60C以下,制得颜料 质量含量为60%~65%的颜料水分散体 5.2.4.4立即将颜料水分散体装于100ml具塞量筒中,定容100mL,称出颜料水分散体的质量(m); 在室温下静置48h 读取下层沉降物所占体积(V),观测沉淀物状态并确定沉淀物状态等级 5.2.5结果评定 5.2.5.1沉降体积 沉降体积按式(1)计算 X=V/m 式中: 颜料分散体中每克颜料所占的沉降体积,单位为毫升每克(nL/E -沉降物所占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ml分散体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77 -颜料水分散体中颜料浓度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5.2.5.2沉淀物状态等级 按表2评定沉淀物状态等级 表2沉淀物状态等级 等 象 级 现 C10 悬浮,与原始状态比较,没有变化 有明显的沉降,以调墨刀的自重能穿透沉降块到达容器的底部, C8 C6 调墨刀自重不能穿透沉降块到达容器的底部,但能轻易地搅拌混合成均匀状态 当用力使调墨刀穿过沉降层,用调刀刀面推移很困难,分散体能搅排混合成均匀状态 C4 C2 结成很硬的块状物,通过手工搅拌在3nmin一5min内不能使块状物与液体重新混合均匀; Co 结成硬块,手工搅拌不动 用颜料分散体中每克颜料所占的沉降体积和沉淀物状态等级评定分散稳定性 表示方法为;颜料分散体中每克颜料所占的沉降体积沉淀物状态等级 例如:X=0.5rmL/g-C8,表示颜料水分散体中每克颜料在量筒中所占体积为0.5mL,有明显的 沉降,以调墨刀的自重能穿透沉降块到达容器的底部 5.2.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分散剂的名称 a) b) 颜料的名称、牌号、生产商; 分散稳定性测试结果 c 5.3疏水性 5.3.1试验环境符合GB/T9278. 5.3.2原料;颜料、体质颜料、乳液等制备乳胶漆用各种原材料与用量根据实验配方确定 仪器和材料 5.3.3 a)分散砂磨两用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cm 电子天平;精度1mg; b 湿膜制备器:150Am; c D 不锈钢杯;容积不小于500ml,直径8emm10em; mm×200mm 铝板或玻璃板150
GB/I21089.1一2007 5.3.4操作步骤 5.3.4.1用待测试的分散剂制备乳胶漆,其固体含量不小于45%,颜料体积浓度(PVC)为20%~ 25%,细度不大于50pm 分散剂添加量为供应商推荐的“助剂对颜料量比”范围的中间值 5.3.4.2将制备好的乳胶漆放置24后,用150pm的湿膜制备器在玻璃板或铝板上制备涂膜,常温 干燥14h16h,按GB/T9274一1988中的丙法(点滴法),在涂层上滴加数滴去离子水,保持3h后,评 定漆膜起泡程度 5.3.5结果评定 按GB/T1766一1995评级方法中4.5起泡等级的评定进行结果评定 5.3.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分散剂的名称; b) 涂料配方,需给出各组分的名称、牌号,生产商, c)疏水性测试结果 缩合性 -测试分散剂的表面活性法 5.4.1A法 仪器和材料 5.4.1.1 电子天平;精度0.0lE; a b) 秒表;分度为0.2s; e)烧杯;250mL d 具塞量简:10mL e)胶头滴管; f 搅拌用玻璃棒 5. .4.1. 2 操作步骤 在250mL烧杯中配制5%的待测分散剂水溶液.小心搅拌均匀,搅拌中尽量减少空气的引人 a) 静置5min10nmin以消除泡沫 b) 在10mL具塞量筒中定容5mL待测分散剂水溶液,塞紧量筒塞子,用力往返摇动量筒10次 e)将量简放在平台上,立即观测分散剂水溶液和泡沫的总体积,所得结果记为V 静置2nmin 后,再次观测分散剂水溶液和泡沫的总体积,所得结果记为V d 同一稀释液平行试验三次,取平均值 5. .4.1.3结果评定 表面活性X=(V, 一5)/5×100% 表面活性X>40%,且静置2min后仍有一定高度的泡沫(泡沫体积(V一5)>0mL),表明分散剂 具有缔合性 表面活性X<40%,且静置2min后泡沫基本消失完全(泡沫体积(V一5)20mL),表明分散剂无 缔合性 .4 B法 -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测法 5 2 55 .4.2.1仪器和材料 a)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cm: b)斯托默黏度计;量程范围52KU~140KU; 电子天平;精度1mg; d 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三目显微镜,带电光源 f 烧杯:250 ml
GB/T21089. -2007 10cm; g不锈钢容器;容积不小于500mL,直径8enm~ h 圆粒状颜料或体质颜料,如金红石型钛白粉; 疏水改性聚酵或聚胺酯流变改性剂 5.4.2.2操作步骤 a 称取100g水于不锈钢容器中,按供应商推荐的“助剂对颜料量比”范围的中间值添加待测分 散剂 颜料的质量分数水的质量分数十分散剂的质量分数=100%,颜料浓度60%65% 每次制备颜料分散体约461g一500g b 称取300g圆粒状颜料或体质颜料,如金红石型钛白粉,慢慢添加到不锈钢容器中 以 500r/min的速度搅拌进行预润湿,直至容器中无可见的干粉颜料,加人61g~100g水将容器 壁等粘附的颜料冲洗人混合体系中 以2000r/min的速度搅拌20nmin,分散过程中保持混合体系的温度在60C以下,制得颜料质 量百分含量为60%65%的颜料水分散体 将颜料水分散体转移到烧杯中,以500r/min~1000r/min速度搅拌颜料水分散体,并在搅拌 下慢慢添加疏水改性聚髅或聚胺酯流变改性剂,添加完毕,黏度约为100KU左右,继续搅拌 5min10min 增稠后的颜料分散体系加盖静置过夜 以颜料水分散体:水=1:20(质量比)的比例将颜料水分散体稀释后,在(40~100)倍普通三 目光学显微镜下观测颗粒间的缔合状态 也可用合适的水将颜料水分散体稀释后,在(500 5 000)倍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测颗粒间的分布状态和颗粒间的关联状态 5.4.2.3结果评定 光学显微镜结果评定: a)视域中没有发现桥联的颗粒表明分散剂无缔合性; b 视域中发现有桥联成松散团块的粒子群表明分散剂有缔合性 电子显微镜结果评定: 颗粒随机均匀分布,颗粒间有相互桥联作用的表明分散剂有缔合性 a b)颗粒间没有桥联的表明分散剂无缔合性 5.4.3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分散剂的名称 b)缔合性测试结果 5.5消泡性 5.5.1试验环境 温度:(23士2)C 5.5.2原料 乳液;品种自定 仪器和材料 5.5.3 a)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单层分散盘,直径约6cm; b) 电子天平;精度1mg e)秒表;分度0.2s, d)密度杯;37nml e)烧杯:250mL 5.5.4操作步骤 5.5.4.1按GB/T6750测试未经搅拌的乳液密度A 5.5.4.2测试经搅拌引气后乳液的密度;称取(200士0.1)g乳液置于烧杯中,调整分散盘底面与杯底
GB/T21089.1一2007 的距离为1cm(可利用分散机上的定位装置定位,不必每次重新调整),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90s, 再以3000r/min的速度搅拌3min,停止搅拌后,按照GB/T6750在30s内测试乳液的密度A, 5.5.4.3重新称取(200士0.1)g乳液,加人质量分数为P,(P=消泡剂质量/200×100)待测试的消泡 剂,消泡剂的质量精确到5mg,按5.5.4.2的步骤测试乳液-消泡剂混合体系搅拌后的密度AI 5.5.5结果计算与表示 各密度以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计算结果精确至0.001g/mL 平行试验测得的 3 个密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0.02g/mL,否则重复试验,直至满足上述条件为 消泡性按式(2)计算,精确至0.01%: p一A E ×100 A p 式中: E 消泡性,以(%)表示 -乳液-消泡剂混合体系搅拌后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MM -乳液搅拌后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Pa -乳液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0 5.5.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消泡剂的名称; D) 乳液的名称、牌号和生产商; e)消泡剂质量占乳液的质量分数P%); d 消泡性测试结果 55 6 消泡持久性 6.1原料 5 乳液;品种自定 5.6. 2 仪器和设备 a)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6cm; D) 秒表;分度0.2s; e) 密度杯:37mL. d) 恒温箱;能保持(50士1)C 3 5.6 操作步骤 5.6.3.1将经5.5.4.3测试后的剩余的乳液和乳液-消泡剂混合体系分别用锡箔纸密封,放人恒温箱, 恒温箱温度控制在(50士1)C,30d后取出,在温度为(23士2)C的条件下静置24h. 5.6.3. 2 在分散机上以3000r/min的速度搅拌3min,分散盘底面与杯底的距离保持为1cm 5.6.3.3停止搅拌后,在30s内测试乳液的密度p,和乳液-消泡剂混合体系的密度Ad 5.6.4结果计算与表示 消泡持久性按式(3)计算,精确至0.01%: pe一A2 ×100 E p一A2 式中: E 消泡持久性,以(%)表示; -热处理后乳液-消泡剂混合体系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Pe -热处理后乳液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A
GB/T21089. -2007 乳液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9 5.6.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消泡剂的名称 乳液的名称、牌号和生产商; b c 消泡剂质量占乳液的质量分数P,(%); d) 消泡持久性测试结果 5.7消泡剂与乳液的相容性 5.7.1原料 乳液;品种自定 5.7.2仪器和材料 a) 湿膜制备器;75m; b) 不锈钢杯:250mL; o玻聘平板;无色透明,l50mmX120mmx(2一4)mm或3M公司投影幻灯片塑胶膜, 放大镜10倍 d 5.7.3操作步骤 取20些按5.5.4.2规定、经500r/min搅拌90、后的乳液-消泡剂混合体系,静置24h 5.7.3.1 5.7.3.2用75pm的湿膜制备器在干净的玻璃平板或幻灯片塑胶膜上制备涂膜,待其表干后,将试板 背对光源,用正常视力或经娇正后正常的视力进行观察 观察区为50mm×40mm的长方形(涂膜起 始端向内扣除70mm,涂膜末端向内扣除30mm,涂膜两边各扣除40mm),如图1所示 单位为毫米 70 40 40 30 图1相容性测试板上观察区域 5.7.4结果评定 按表3评定涂层缩孔数量等级,按表4评定缩孔大小等级 用涂层缩孔数量等级和缩孔大小等级评定消泡剂与乳液的相容性等级,表示方法为缩孔数量等 级-缩孔大小等级 例如:A2-S3,表示涂层缩孔数量为2级,缩孔大小为3级,即有少量直径小于0.5mm的缩孔
GB/I21089.1一2007 表3缩孔数量等级 等 述 级 描 无缩孔(缩孔面积为0%) A0 AN 很少,几个缩孔(缩孔面积<5% A2 有少量缩孔(缩孔面积为5%10% A3 有中等数量的缩孔(缩孔面积为10%一30% A4 有较多数量的缩孔(缩孔面积为30%50% A5 密集型的缩孔(缩孔面积50% 表4缩孔大小等级 等 描 述 级 S0 10倍放大镜下无可见的缩孔 s 10倍放大镜下可见的缩孔 正常视力下可见的缩孔 92 S3 mm的缩孔 0.5t s 0,5rmm3mm的缩孔 S5 >3mm的缩孔 5.7.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消泡剂的名称 乳液的名称、牌号和生产商 b) e)消泡剂质量占乳液的质量分数P,(%); d)消泡剂与乳液的相容性测试结果 5.8增稠性 5.8.1原料 蒸溜水或去离子水; a b 氨水:工业级 5.8.2 仪器和材料 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cemr a b)电子天平;精度0.01g; c)锥板黏度计;量程范围0.019Pas7.5Pas; pH计:精度0.01; 旋转黏度计:量程范围0mPas100000mPas:; e 斯托默黏度计:量程范围53KUl40KU 不锈钢杯500ml g 3 5.8. 操作步骤 A法 -适用于纤维素髅类增稠剂 a 称取(350士0.1)g蒸僧水置于不锈钢杯中,调整分散盘与杯底的距离为1cm,以300r/min的 速度搅拌,缓慢加人待测试的增稠剂,添加量一般为0.5%5.0%,根据具体增稠剂而定 b 将转速调至600r/min继续搅拌,待纤维素类增稠剂颗粒在水中完全溶胀 如长时间搅拌 不能完全溶胀(有白色不透明物),可酌情加人碱调节其溶解性,以使其完全溶胀,继续分散
GB/T21089.1一2007 15min20min后取出 用旋转黏度计分别测试混合物在6r/min和60r/min条件下的黏度,按GB/T2794的规定进 行 用斯托默黏度计测试混合物的黏度,按GB/T92691988中方法B的规定进行 -适用于丙烯酸乳液增稠剂 5.8.3.2B法- 称取(350士0.1)g蒸溜水置于不锈钢杯中,调整分散盘与杯底的距离为1cm,以300r/min的 a 速度搅拌,缓慢加人待测试的增稠剂,添加量一般为3%~20%,根据具体增稠剂而定 b)将转速调至600r ,用碱调节混合物的pH值到预定值,继续搅拌15 min20min后 r/min 取出 用旋转黏度计分别测试混合物在6r/min和60r/min条件下的黏度,按GB/T2794的规定 进行 dD 用斯托默黏度计测试混合物的黏度,按GB/T9269一1988中方法B的规定进行 重复b)至d)步骤,pH值的预定值一般定为6.0士0.1,6.5士0.1、7.0士0.1、7.50.1、 8.0士0.18.5士0.1、9.0士0.1 5.8.3.3C法适用于缔合型增稠剂 称取(350士0.I)g乳液和水的混合溶液(80份乳液十20份水)置于不锈钢杯中,调整分散盘与 a 杯底的距离为1cm.以300r/min的速度搅摔,缓慢加人待测试的增稠剂,如增稠剂为疏水改 性碱溶胀类(HAsE)需用碱调节pH值到预定值 增稠剂的添加量一般为0.2%~0.8%,根 据具体增稠剂而定 b)将转速调至600r/min搅拌15min后取出 用旋转黏度计分别测试混合物在6r/min和60r/min条件下的黏度,按GB/T2794的规定 进行 d)用斯托默黏度计测试混合物的黏度,按GB/T9269一1988中方法B的规定进行 用锥板黏度计测试混合物在剪切速率为12000s一时的黏度,按GB/T9751的规定进行 e) 5.8.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待测增稠剂名称; 乳液的名称、牌号和生产商 b) e)旋转黏度计的型号、转子的型号和转速; d 锥板黏度计所用锥板的类型及测试时的剪切速率 旋转黏度测试结果 e) 斯托默黏度测试结果; g)锥板黏度测试结果 施工性 55 .9.1流平性 9.1.1原料 5 a)颜填料;根据实验配方确定颜填料的种类,规格及用量; b 乳液;根据实验配方确定种类、规格及用量; 其他助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种类、规格及用量 c 5.9.1.2 仪器和材料 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 a cm; b)电子天平;精度1mg; 调漆刀:长100mm ,刀头宽201 c mms 10
GB/T21089.1一2007 流平性刮刀;由Cr12MoV钢制成,用于将涂料刮成不同厚度平行带状膜的工具 d) 涂刮导板;长度大于300mm的木制直尺,用于涂刮的一种导向工具; e n×200mm f)试板:180mm n经虫胶清漆封闭的凸面纸(规格为80g),2mm3mm 厚玻璃板 5.9.1.3操作步骤 根据待测试的增稠剂设计涂料配方并制备涂料,室温放置24后按GB/T31862006规定取样 涂料流平性的测试和评定按JB/T3998的规定进行 5.9.2流挂性 5.9.2.1试验环境 温度:(23士2)C; 相对湿度:(50士5)% 5.9.2.2原料 同5.9.1.1 仪器和材料 5.9.2.3 a)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em; b)电子天平:精度0.01g; 流挂试验仪,测试范围为50, c) um275m; d 烧杯500mL; 调漆刀:长100mm,刀头宽20mm; e f试板:200mm×120mm×(23)mm的表面平整光滑的玻璃板或其他商定的试板 5.9.2.4操作步骤 根据待测试的增稠剂设计涂料配方并制备涂料,室温放置24h后按GB/T31862006规定取样 涂料流挂性的测试和评定按GB/T9264的规定进行 5.9.3抗飞溅性 按照AsTMD4707的规定进行 5.9.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待测增稠剂的名称和规格; 涂料配方,需给出各组分的名称,牌号、生产商 b) e) 流平性测试结果 d 流挂性测试结果; e)抗飞溅性测试结果 55 .10增稠贮存稳定性 5.10.1原料 同5.9.1 1 5.10.2仪器和材料 分散机:最高转速不小于3000r/min,分散盘直径约为6 a cm D) 电 子天平;精度0.01g 斯托默黏度计:量程范围53KU140KU; D 秒表;分度为0.1s:; 温度计:0C50C,分度值0.5C; 恒温箱;能保持(50士2)C; 烧杯:500mL; g h)容器:标准的压盖式金属漆罐,容积为0.4L; 1l
-2007 GB/T21089. 调漆刀:长100mm,刀头宽20 i mm; j 漆刷;狼毛刷,宽25mm左右; k mm×90mm×23)mm 试板:1201 5.10.3操作步骤 5.10.3.1根据待测试的增稠剂设计涂料配方并制备涂料 5.10.3.2室温放置24h后按GB/T3186一2006的规定取样 5.10.3.3涂料贮存稳定性的测试:涂料在(50士2)C的鼓风干燥箱中放置30天,在室温放置24h后 按GB/T6753.31986中2.3.3一2.2.4和2.3.72.3.8的规定检查涂料沉降程度和黏度变化,并根 据测试结果对增稠剂进行评定 5.10.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涂料配方,需给出各组分的名称牌号生产商; b 待测增稠剂的名称和规格; 贮存的温度及时间 贮存试验后的测试结果及其他商定项目的测试结果; d 试验室的温度C)和相对湿度(%); f 试验日期 12
GB/I21089.1一2007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根据颜料或体质颜料需要的介质量,建议选择的研磨料中颜料或体质颜料浓度如下表 颜料名称 平均研磨浓度,质量分数/% a,介质需要量中等的颜料如钛白,碳酸钙、沉淀硫酸铆等 60 b,介质需要量较高的颜料如滑石粉,高岭土等 50 介质需要量高的颜料(如肽菁蓝,肽菁绿等) 40 d.介质需要量很高的颜料(如碳黑》 30 .介质需要量极高的颜料(如纳米粉体 l0 13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的分类与定义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涂料水性助剂的分类与定义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涂料水性助剂的分类与定义的编号:GB/T21088-2007。建筑涂料水性助剂的分类与定义共有6页,发布于2008-04-012008-04-01实施
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的编号:GB/T223.79-2007。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08-02-012008-0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