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0824-2008

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solidtyresforpneumatictyresri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技术规范的编号:GB/T10824-2008。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技术规范共有10页,发布于2009-02-012009-02-01实施,代替GB/T10824-1996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3.160.99
  • 实施日期200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671.77KB

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10824一2008 代替GB/T10824一1996 充气轮胎轮辖实心轮胎技术规范 TIechnicalspeeifieationofsolidtyresforpneuatictyresrims 2008-06-18发布 2009-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0824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0824一1996 本标准与前版标准GB/T10824一1996的主要差异如下 -拉断伸长率、拉伸强度、硬度调整了指标(1996版表3,本版表1) -取消了检验规则及对包装的要求(1996版的第5章和6.2); 取消了轮胎规格、基本参数,主要尺寸和行驶速度与负荷对应关系的具体规定,以引用文件的 形式予以规定(本版的4.1); -附录B中增加了单位面积平均压力计算; -附录C中对磨耗试样的取样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耐久性试验方法(附录D).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轮胎轮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贵州前进橡胶有限公司、上海华向实芯轮胎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毅.陈亚洲,张水明,陈国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824一1989,GB/T10824一1996
GB/T10824一2008 充气轮胎轮搁实心轮胎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充气轮胎轮桐实心轮胎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脸方法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平衡重式叉车,起升机、牵引车、装载机、平板车和固定平台搬运车等车辆上使用的充 气轮胎轮辑实心轮胎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28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528一1998,eqv1S37 1994 GB/T531橡胶袖珍硬度计压人硬度试验方法(GB/T531一1999,idtISO7619;1986) GB/T1689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GB/T2941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GB/T2941一2006,ISG23529:2004 IDT G;B/T6326轮胎术语及其定义(GB/T63262005,IsO4223-1;2002,Definitionsofsometerms usedintyreindustryPart1;Pneumatictyres,NEQ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0823充气轮胎轮圜实心轮胎系列 HG/T2177轮胎外观质量 术语和定义 GB/T632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无印痕实心轮胎 rkingsolidyres n0mar 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在地面留下印痕特别是刹车印痕的实心轮胎 要求 轮胎规格、尺寸与负荷应符合GB/T10823的规定 4.2轮胎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轮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HG/T2177的规定
GB/T10824一2008 表1充气轮胎轮辗实心轮胎的物理性能表 指 标 项 胎面胶 目 基部胶 普通轮胎 无印痕轮胎 13 拉伸强度/MPa 不小于 18 拉断伸长率/% 不小于 450 硬度邵尔A/度 85士5 67士5 磨耗量阿克隆/em 不大于 0.4 0.6 注;当基部胶含预处理纤维时,拉断强度与不含纤维相比,不得低于不含纤维基部胶扯断强度的80% 轮胎按照5.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耐久性试验后应满足其要求 试验方法 5 1轮胎的外直径、断面宽度和静负荷性能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测定 5.2各层胶样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按附录C中的规定取样,按GB/T528进行测定 5.3轮胎基部胶、胎面胶的硬度按GB/T531测定 轮胎胎面胶的磨耗减量按附录C中的规定取样,按GBy/T1689进行测定 5.4 5.5成品轮胎耐久性试验按本标准的附录D的规定进行 标志 每条轮胎两侧应有下列标志 6.1 a)规格 商标、制造商名称或产地; b e)轮绸规格, 生产编号; d 检验标记 轮胎上a)~d)项的标志均需使用模刻印痕,其他标志可用水洗不掉的印痕
GB/T10824一2008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轮胎的外缘尺寸测定方法 A.1测量项目 外周长、断面宽度 A.2测试条件 A.2.1测试的轮胎应是硫化后停放72h以上,其中包括在GB/T2941规定的标准试验室环境下至少 停放24h(轮胎和轮绸的组合体); A.2.2轮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HG/T2177的规定 A.2.3测量工具: 钢板尺和金属卷尺(不带狐度);分度不大于1.0mm 游标卡尺;精度高于0.1mm; 卡钳; 千分尺:精度0.05mm. A.3测量方法 A.3.1轮胎外周长及外直径:将轮胎和轮饷的组合体固定在试验机上,使轮胎悬空,用金属卷尺沿胎 冠中心线或靠近中心线最高处绕轮胎一周,测量外周长,数值取一位小数,并按式(A.l)求得外直径,修 约到整数 A.3.2轮胎断面宽度;选取没有标志的胎侧最宽部位,用游标卡尺或卡钳在轮胎圆周四等分处测量四 点的断面宽度 取算术平均值,修约到整数 A.4计算方法 轮胎外直径按式(A.1)计算: D=L/x -+ A.1 式中: 轮胎外直径,mm; 轮胎外周长,mm 圆周率,取3.14 本附录测量和计算结果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
GB/T10824一2008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轮胎静负荷性能测定方法 B.1测试条件 B.1.1测试的轮胎应是硫化后停放72h以上,其中包括至少在GB/T2941规定的标准试验室环境下 停放24h; B.1.2轮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HG/T2177的规定; 轮胎的负荷、装配轮铜应符合现行轮胎的标准规定 B.1.3 B.1.4试验机的承压平面应垂直于轮胎的受力方向 B.2测量与计算 B.2.1将符合本附录测试条件规定的轮胎安装在试验机上,按本标准中的附录A的规定测量轮胎外 直径和断面宽度 B.2.2将轮胎承压部位涂上印油,在轮胎与承压平面之间铺放一张白纸,启动试验机,给轮胎施加负 荷至规定值,持续15min后,测量轮胎静负荷半径和负荷下断面宽度 B.2.3完成B.2.2测量后,取出印痕纸,用求积仪求出印痕面积(em=),计算取整数 B.2.4下沉量按公式(B.1)计算; D/2一r B.1 h 式中: 轮胎的下沉量,mm; 轮胎的外直径,mm: 轮胎静负荷半径,mm B.2.5下沉率按公式(B.2)计算 /- .B.2 ×100 式中: 轮胎的下沉率,%; -轮胎的下沉量, ,mm; n 轮胎的外直径,mm 轮剌着合直径,mm B.2.6单位面积平均压力按公式(B.3)计算: N=P/10S B.3 式中: 轮胎单位面积平均压力,kPa; N P 轮胎负荷,N 轮胎印痕面积,cm
GB/T10824一2008 B.3试验条件允许差 B.3.1负荷量精度为士2% B.3.2本附录B.2.4、B.2.5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和计算结果按GB/T8170规定进行 修约
GB/T10824一2008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轮胎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C.1一般要求 C.1.1硫化后的轮胎在取样前在室内调节时间应不少于72h,其中包括至少在GB/2941规定的标 准试验室环境下停放24 C.1.2从成品中所取样品或试样表面不平整或厚度大于相应标准规定时,应按GB/T2941进行切削、 打磨,样品厚度小于相应标准规定时,可按样品的实有厚度裁成试样进行试验 C.2胶料的物理性能试验 c.2.1拉伸性能 C.2.1.1取样时,对胎面胶部分,以胎冠中心线为基准,沿纵方向取样品,胎面胶厚度6mm10mm 的切取一层中层试样,在10mm以上的切取中、下两层试样(冠部花纹特殊切样不在此限) 对中间部 分,对基部部分,以基部胶的中心线为标准,沿着纵方向切取基部胶试样,基部胶在25mm以下切取上、 下 二层试样,在25mm以上的切取上、中、下三层试样 在分胶层部位的试样切取时,不得附有其他 层胶 C.2.1.2将样品裁切、打磨成符合GB/T528的2型试样,并标明试样的部位及层次 C.2.1.3当胎面胶花纹特殊不能切取标准尺寸时,可按实际情况裁取试样的夹持部分 C.2.1.4按GB/T528进行拉伸性能试验 C.2.2硬度 在胎面,基部各层切取厚度不小于6mm、长度不小于401 mm,宽度不小于15mm的样品,或 用同一层的最多三个样品叠成试样 C.2.2.2按GB/T531测定各层样品的硬度,胎面胶表面硬度可直接在轮胎冠部测定;基部胶表面硬 度,可在轮胎与轮剌轮廓表面曲线接触的部位测定,仲裁时应以样品制成的试样上所得结果为准 C.2.3耐磨性 阿克隆磨耗试验;以胎冠中心线为基准,沿纵方向切取样品 对胎面胶厚度在10mm及其以下的 样品,切取2个长约250mm,宽约15mm一20mmm的样品,并以胎面层表面为试验面;对胎面胶厚度在 0mm以上的样品,切取二个长约250mm,宽约15mm一20mm的上,下两层试样,上层以胎面层表面 为试验面,下层以靠近基部胶部位为试验面 按GB/T1689规定裁切,磨削及粘接试样 按GB/T1689进行试验,表示结果
GB/T10824一2008 D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充气轮胎轮轭实心轮胎耐久性试验方法 D.1试验设备与精度 D.1.1试验转鼓的外直径为1700mm士17mm. D.1.2试验转鼓的试验面应为光滑的钢质面,表面宽度应大于或等于试验轮胎的断面总宽度 D.1.3温度测量仪应为数字显示的针式温度计,温度计的精度为士0.1C D.1.4试验机转鼓的表面线速度应满足试验的要求,速度的控制精度应为士0.lkm/h, D.1.5轮胎的中心饷线应与转鼓中心轴线平行,其精度应不大于0.5"." D.1.6试验机转鼓施加给试验轮胎的负荷应满足试验要求,试验负荷的控制精度应为满量程 的士1.5% D.2试验条件 D.2.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实验室温度应为25C士5C D.2.2对试验轮胎进行钻孔 在距胎面最外表面25mm的胎侧处和轮胎断面高度二分之一处各钻一 测温孔 孔直径比测温棒的直径大1mm一2mm,深度为轮胎断面宽度的二分之一 D.2.3将试验轮胎安装在实际使用的轮绸上,在实验室温度下的调节时间应不少于72h,其中包括在 GB/T2941规定的标准实验室环境下至少调节8h D.2.4试验机转鼓的表面线速度为10km/h D. .2.5试验基准负荷为GB/T10823中规定的平衡重式叉车10km/h下驱动轮的负荷 2.6试验轮胎的负荷作用方向应垂直于轮胎与转鼓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应通过安装试验轮胎的 D. 车轮中心,角度偏差应控制在3"以内 D.3试验步骤 D.3.1将准备好的试验轮胎和轮绸组合体固定到耐久试验机上,施加表D1规定的第1阶段试验 负荷 D.3.2测量试验轮胎测温孔内的初始温度 D.3.3以匀加速度启动试验机转鼓到D.2.4规定的速度 D.3.4按表D.1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 每一试验阶段运行间隔时间为5min,间隔时间内应卸载 D.3.5试验过程中,每次测量测温孔内温度均应在每一阶段试验结束后lmin内将测温棒插人轮胎测 温孔的底部,待温度达到平衡时读数 充气轮胎轮拥实心轮胎试验程序 表D.1 试验阶段 试验负荷/% 运行时间/minm l00 15 100 15 100 15 100 15 15 100
GB/T10824一2008 表D.1(续 试验阶段 试验负荷/% 运行时间/min 100 15 15 100 15 100 100 120 D.4判定规则 试验结束后,任一阶段的每一个孔的温升不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判定“通过试验”,否则判定“未通过 试验” 试验过程中,第8试验阶段及其以前任一阶段的温升(实测温度一初始温度)高于110C试验结束 后轮胎起鼓或爆胎 D.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验轮胎的制造厂名称、商标、规格、生产编号; a b 试验用轮绸规格; 试验基准负荷、试验速度、环境温度、试验轮胎测温孔内初始温度 c 各试验阶段的测温孔内温度,以及试验结束后的轮胎情况; e 结论:“通过试验”或“未通过试验” 试验日期

电雷管引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雷管引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雷管引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的编号:GB/T18014-2008。电雷管引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共有11页,发布于2009-03-012009-03-01实施,代替GB18014-1999
压配式实心轮胎技术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压配式实心轮胎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压配式实心轮胎技术规范的编号:GB/T16623-2008。压配式实心轮胎技术规范共有9页,发布于2009-02-012009-02-01实施,代替GB/T16623-1996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航空轮胎表面质量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

轿车翻新轮胎

充气轮胎修补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