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679-2010

印刷机械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Printingmachinery-Webmodularunitflexographicpres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印刷机械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印刷机械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编号:GB/T25679-2010。印刷机械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共有14页,发布于2011-07-012011-07-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8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7.100.10
  • 实施日期2011-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476.67KB

印刷机械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国家标准 GB/T25679一2010 印刷机械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Printingmachinery一webmodularunitlexographicpress 2010-12-23发布 2011-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679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潍坊东航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北人富士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 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珠、耿万民、李艳霞、施建屏、林捷、平瑶
GB/T25679一2010 印刷机械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卷简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以下简称柔性版印刷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及基本参 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卷简料包括纸张、塑料薄膜及其复合材料等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其他型式的柔 性版印刷机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一2008,Iso780;1997,MOoD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4879防锈包装 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05. DT)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12265.1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12265.3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webodularunitlex 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3xographicpressS 以感光树脂版或橡胶版为基材,用液体油墨、网纹轭传墨,通过单色机组或多色机组印刷方式对卷 筒料承印物进行印刷和印后整饰加工的机器 型式与基本参数 型式 柔性版印刷机一般由开卷,印刷、进料,复卷等主要部分组成,可增加模切,压痕,裁单张、上光,覆 膜、烫金等加工机组,并可进行正反面印刷,各机组间可进行排列组合 4.2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按表1的规定
GB/T25679一2010 -般要求 5.1综合要求 5.1.1柔性版印刷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表1基本参数 基 参 数 本 项 目 窄幅机 中幅机 宽幅机 最大卷料宽度 >184一660 >6601270 >1270~1650 mmm 最大印刷宽度 >178一65o >650~1250 12501630 mmm 最高机器速度 >150 m/minm 印刷重复长度 >140650 350762 12801630 mm 圆模切重复长度 350762 >140650 6001280 mm 塑料薄膜0.02mm0.15mm 适应卷材定量 纸张80~450 纸张30一300 g/m 复合材料<450o 最大开卷和复卷直径 760100012701500 mm 5.1.2机器应运转正常,无异常声音 操作联锁系统应灵敏可靠,执行机构动作协调、准确,无卡阻或自发性移动 5 润滑及气动系统应工作正常,管路通畅、可靠,无漏油、漏气现象 5 5. 1.5轴承温升不应大于35” C 5. 1.6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应能平稳调速 5.2主要零部件装配质量 主要零部件装配质量按表2的规定 表2主要零部件装配质量 单位为毫米 项目内容 窄幅机 中幅机 宽幅机 开卷机组定量送料棍工作面的径向圆跳动 <0,025 <0.030 <0.035 墨斗胶轭工作面的径向圆跳动 S0.025 <0.030 <0.035 网纹锯工作面的径向圆跳动 S0.015 S0.020 S0.025 0.015 s0.020 s0.025 印版辑工作面的径向圆跳动 印刷机组 压印工作面的径向圆跳动 S0,025 s0.030 s0.035 S0,030 <0.040 <0.045 压印的轴向窜动量 每两印刷单元之间辗筒的平行度公差在全长范围内 S0.035 <0.040 S0.045
GB/T25679一2010 表2(续 单位为毫米 项目内容 窄幅机 中幅机 宽幅机 模切砧锯工作面径向圆跳动 S0.025 0,030 S0,035 <0.040 0.045 模切砧锯的轴向窜动量 0.030 圆模切机组 <0,030 <0.040 <0.045 支承棍的宪枕工作而的径向圆跳动 支承的轴向窜动量 S0.030 <0.040 s0.045 裁单张砧工作面径向圆跳动 S0.025 s0.030 s0.035 裁单张砧的轴向窜动量 s0.030 <0.040 <0.045 裁单张机组纵切砧窑工作面径向圆跳动 S0.025 0.030 0.035 纵切砧锯的轴向窜动量 S0.030 <0.040 S0,.045 s0,025 定量出纸辗的工作面径向圆跳动 0.030 0.035 张力控制 放卷、送料、牵引张力应能达到张力稳定可靠,在变速和定速过程张力控制平稳,张力波动范围应小 于5N,料带自动调节纠偏,牵引张力调节灵敏,满足印刷和其他加工要求 5.4印刷 5.4.1印刷套印准确度窄幅机应小于0.20mm,中幅机应小于0.25mm,宽幅机应小于0.30mm,连 续样张合格率不应低于98% 实地印副压印均匀性(4)不应大于20%. 5.4.2 5.4.3单色实地印刷压印稳定性(e))不应大于0.061 mm 网线印刷要求网点清晰、结实,无明显墨杠及重影 图文印刷要求文字清晰,墨色均匀,无明显重影,图案层次清晰 印刷画面与模切套准误差应小于0.45mm,连续样张合格率应高于98% 上光 上光层应均匀牢固、不粘连,印品表面达到干净、平整,光滑,完好,无花斑、无皱折、油化和化水等 现象 5.6模切,压痕 5.6.1 -般模切品的切线应切穿,痕线应清晰饱满,符合制盒包装工艺要求 5.6.2不干胶压印品的切线面纸应切穿,但不能损伤衬纸 裁单张 单张出页整齐,不应出现乱张或收页不齐等现象 5 7.2裁切后单张纸长度误差,窄幅机不应大于0.50mm,中幅机不应大于0.60mm,宽幅机不应大于 0.70mm 复卷 5.8.1复卷卷材应运转平稳、松紧度一致 复卷卷材单侧纸边宽度错动量窄幅机应小于1.5" 中幅机应小于2 宽幅机应小 mm, mm, 于2.5mm 噪声 机器工作噪声应小于85dB(A. 5.10安全 5.10.1外露部件防护 人可能触及到的机器外壳或边角处都应是圆角或钝角,外露的传动零部件均应设有防护罩,并且安
GB/T25679一2010 装完整 机器的印刷、模切等部分的合压点均应装有防护挡板 5.10.2防护装置打开 当需要防护装置打开时,可用双手操纵装置以不高于10m/min速度启动机器,并且应满足下列 规定: -可观察到区域之外的其他联锁防护装置应是复位的; 有一个选择开关用于这种操作; -在操作手册中应提供警告(包括操作者责任的声明和对安全操作实践的描述); -动操作的速度应是生产条件允许的最低速度 止 5.10.3幅面自动调整操作 当有危险存在时,可在无附加安全措施条件下,以不大于0.5m/min的速度进行幅面自动调整操 作 但若有对人体严重伤害的危险,则只允许用止 -动操作装置进行幅面调整 止一动操作装置的位 置应使操作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危险部位 示例;幅面自动调整装置包括翻转杠,补偿装置,分切装置等 若在幅面设置装置区域内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应采取下列防护措施之一进行防护,以避免人身受 到机器运行造成的伤害 a)采用断开装置 独立的、不包括在印刷机急停电路中的停车装置; b e)采用急停电路的分区控制器 5.10.4卷筒料开卷、复卷和传送装置 5.10.4.1卷筒料和传动皮带之间的危险部位 卷简料送纸辐的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中,皮带带动卷简料外圆旋转(见图1),如果卷筒料与皮带之 间的压力大于300N时,应对卷筒料与皮带之间的可接触危险部位进行安全防护 传动皮带导轭上的 内旋卷人部位也应配备安全防护装置(见图2). 图1皮带传动装置 图2对皮带传动装置上的内旋卷入部位的安全防护 5.10.4.2内旋卷入部位 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应使用安全防护装置或配备联锁防护装置,当人可触及(安全杠,压敏垫,电 敏装置)卷材处、压纸处或支处的内旋卷人部位应进行安全防护 所选择的安全防护装置对各种直
GB/T25679一2010 径的卷筒料均应有效,而且保证人们不能够从侧面接触内旋卷人部位 这种安全防护要求还包括对面向机器的内旋卷人部位的安全防护,只要卷简料变小时在收卷过 程开始时或压锯直径较小时,人体被拉人的危险就始终存在 5.10.4.3非自动控制圆锥夹具 采用非自动控制的开卷或复卷装置,应设计为止一动操作模式移动圆锥夹具,才可将圆锥夹具插装 好 止一动操作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在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处能观察到圆锥夹具间的危险部位 5.10.4.4圆锥夹具的分离 提升卷简料后要采取措施防止圆锥夹具偶然分离 例如,采用仅能在止一动操作模式下以最 高2m/min的速度或通过双手操纵装置才能将圆锥夹具分离的方法,来防止圆锥夹具非正常偶然 分离 开卷或复卷过程中,应防止圆锥夹具的分离 例如,在卷简料移动的过程中,可使用联锁系统防止 圆锥夹具的分离 5.10.4.5无轴式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 无轴式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圆锥夹具完全插装好后才可启动 例如,对手动 操作的机器,可用镜子或图像监视器使操作者能清晰地观察到圆锥夹具;对全自动的机器,可用压力传 感监视器观察圆锥夹具 对无轴式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应防止因纸卷直径过小而被弹出的危险 例如,可以通过下列方法 助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低速更换卷简料; -防止卷筒料直径降至卷材规定的最小直径限度以下; 放卷装置配备合适的安全防护装置 5.10.4.6非圆锥体夹紧装置 对卷简料一头提升起来时会损坏非雏体夹紧装置的机器(例如,当一个较重较长的卷筒料卡在夹紧 头提升量超过50mm的安全防护装置 一般说来,该危险与卷筒料 装置上时),应提供能防止卷简料 的宽度和重量的增加成正比 注;本要求的目的是防止可能对夹紧装置的损坏以及因此而导致卷材意外脱落 5.10.4.7提升臂 如果不能采用内置设计的方法防止提升臂与机架之间的危险部位或对其进行安全防护,那么只有 在止一动操作模式中才允许提升臂移动 控制装置的安装应保证能够在启动位置观察到机器的危险部 位,采用止一动操作模式 10.4.8防止产生卷入的危险 . 对卷简料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如果旋转卷简料端面与固定部件或提升臂之间的安全距离小于 25 mm时,应对能够将人卷人的危险部位进行安全防护 5.10.4.9防止出现挤压危险 配备移动部件的卷简料架和接料器,因自动移动可能出现挤压危险的所有区域都应按GB12265. 和GB12265.3中规定的距离和间隙进行安全防护,诸如,提升臂、卷筒料及加速装置,裁切和上胶等移 动部件之间或与机器墙板,拉轴或地面等均会出现挤压危险 5.10.4.10将卷筒料传送到卷材架 半自动卷简料传送系统,将卷简料传送到卷材架时,应采用止一动操作模式,以最高不超过 20 m/min速度,滑动距离不超过200mm 应保证能在止一动操作的操作位置清楚地观察到卷筒料的 整个传送过程 5.10.5烘干装置 5.10.5.1热风干燥系统,红外干燥系统、紫外固化装置均应有罩壳防护
GB/T25679一2010 5.10.5.2配置的油墨或上光油烘干和(或)固化过程的印刷和上光机组有易燃物质释放,烘干装置应 采用通风设备防护 5.11电气质量 5.11.1电气系统应布线整齐,排列有序,接头牢固;各种标记(如;元件代号、电符号、接地标志等)应齐 全、清晰和正确,符合电气简图图形符号 5.11.2电气系统工作应正常、灵敏、可靠 5.11.3 机器启动前声响报警装置应能发出使人听到的声响信号,并延时响应3s后方可启动 机器上应安装有故障显示装置 正点动与反点动按钮颜色应有明显区别,按急停按钮后,机器运转的动力全部中断印刷滚筒 的惯性旋转应小于2/3圈,急停按钮松开后机器仍应停在静止状态 5.11.6对于能多处操作的印刷机,其控制应有联锁装置 m以下正常工作,并符合GB5226.12008中4.生的规定 5.11.7 电气设备应能在海拔10001 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按GB5226.1一2008中8.2.1的要求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 保 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2008中8.2.3的规定 5.11.9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间施加500Vvd.c.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n 5.11.10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施加1000V的电压、时间近似1s,不应出现击穿放电 现象 5.12外观质量 12.1外露加工表面不应有硫碰,划伤、锈蚀等缺陷 5 12.2外露非加工表面不应存在凸瘤,凹陷、气孔等缺陷 5 12.3镀层及涂漆层应牢固,表面色泽应均匀一致、光滑,平整,不应存在有损美观的缺陷 5 12.4外露件镀层应细致、均匀,应具有技术要求规定的光泽度,无剥落,起泡、针孔、麻点及局部无镀 5 层等缺陷 12.5外露焊缝应牢固,呈光滑均匀的鳞片状波纹表面 焊缝不允许出现咬边、焊瘤、孤坑、烧穿、表 5 面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5. .12.6金属手轮和手柄等操作件应有防锈保护层 5. 12.7安全防护罩各面应平整,均匀,各棱边应规则,应不存在凸起、凹陷和翘曲 5 12.8门盖的周边与相关的结合面的缝隙应均匀,门盖缝隙一般不大于2.5mm底边为3.5mm). 且开闭灵活、不碰 5.12.9外露电气线路、液压、气动等管道布置应规整有序,固定牢靠,管道应不扭曲、折叠 5.12.10标牌应平整、光洁,配置合理牢靠,不应存在铆裂、偏斜,卷边等现象 5 12.11主机与配套件的配置应合理、协调,颜色搭配应和谐,均衡统- 试验方法 6 空运转试验 6.1.1空运转试验时,应在离墨、不给料的状态下进行 6. 1. .2 空运转试验时,以40%的机器最高速度运转不低于1h,以70%的机器最高速度运转不低于 2.5h,以机器最高速度运转不低于30min 目视检查机器运转情况,应符合5.1.25.1.4的规定 6 1.3空运转试验后,用点温计测量轴承温度,并计算其工作温升,应符合5.1.5的规定 6 每台印刷机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调速,由低速到高速变速运行不少于5次 目视检查机器运行 情况,应符合5.1.6的规定 6 主要零部件的装配质量 主要零部件装配质量,用常规测量仪器检查,应符合5.2的规定
GB/I25679一2010 6.3实物试验 6.3.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如下: 印刷试验时,环境温度(23士5)C;相对湿度50%65%; a b)印刷试验用料根据机器功能的要求进行选择;60g/m'l00g/m铜版纸,80g/m'不干胶 纸、230g/nm'一250g/m'白卡纸、20Am厚度BOPP塑料薄膜(平均厚度偏差小于或等于 12%的双向拉伸);卷筒料尺寸应符合机器规定的最大卷简料宽度和直径,纸卷应不存在受 潮、,卷边、厚薄不均、摔碰变形、松紧不一和接头过多等缺陷; 印版尺寸宽度不小于机器最大印刷宽度的85%,长度不小于254mm 10in),印刷用的试验 版图按附录A的规定; 上光印刷使用有图案或满版的印版,二者任选一种 dD 6.3.2走纸、模切,压痕和裁单张试验(按照机器配置而定 具体如下 a)以不低于100m/min的机器速度进行走纸模切,压痕、裁单张试验,连续取样100张; 检查送纸及裁单张稳定性,应符合5.3、5.7.1的规定; b 目视检查模切压痕印品的质量,应符合5.6的规定 c d 用直尺,读数放大镜测量样张上端裁切基准直线到裁切边的距离,并计算其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差,其值应符合5.7.2的规定 6.3.3印刷试验 6.3.3.1套印准确度的检验及计算 具体如下 以不低于100m/min的机器速度进行一次输纸二色以上的多色套准印刷和正、反面印刷取样 a 100张,检查套准误差; b)用20倍、分度值为0.0lmm的读数显微镜测量样张左或右一个位置的套准十字线的宽度值 并计算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套准准确度,按样张计,应符合5.4.1的规定 6.3.3.2压印均匀性与压印稳定性的检验与计算 具体如下 以不低于100m/min的机器速度进行印刷,对于每块印版,在连续印刷中,每隔10张取1张, a 每块印版取样20张; b 用密度计测量样张中每一样张上代表各色组的实地色块的实地密度值D 按公式(1)计算压印均匀性M.;应符合5.4.2的规定; 按公式(2)计算压印稳定性R,应符合5.4.3的规定 Dm-D A.(% ×100% Dm Rm Dn一D 一 式中: 压印均匀性(%); m 同 j一样张上j点实地色块密度值 Dmn 每张同一 Dm -色组发地色炊告度值的谢猴平均值,D. -当 =D; -压印稳定性" R 20个样张中同一j点位置,样张的实地色块密度值; Dn
GB/T25679一2010 D 20个样张中同一点位置实地色块密度值平均值,D= =D; 品 检验条(实地色块)顺序(j=1,2,3,,6); 样张顺序(i=1,2,3, ,20); --- -色组序(n=1,2,3, 对于超出一定概率的异常数值,可运用附录B的原则予以剔除 网点质量检查 6.3.3. 3 目视检查样张6.3.3.2a)样张中大块网线区中的网点,应符合5.4.4的规定 6.3.3.4图文印刷检验 以不低于100m/min的机器速度进行实用图文印版印刷 目视检查图文印刷质量,应符合5.4.5 的规定 6.3.3.5 印刷与模切,载单张合并试验(根据配置而定》 印刷与模切、救单张合并试验时,连续取样100张,用读数放大镜及其直尺测量样张上同 ]一位置处 印刷图案与模切线的距离,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套准误差,其值应符合5.4.6的规定 6.3.3.6上光检验 以不低于100m/min的机器速度,使用水性上光油或紫外上光油,在纸的一面进行上光 用目测 检验,根据上光前与上光后光油涂层成膜物,应符合5.5规定 6.3.4复卷试验 以不低于100m/nmin的机器速度进行复卷试验,当卷筒料达到最大复卷直径的90%时,目视检查 复卷质量及用直尺测量卷筒料单侧纸边宽度错动量,应符合5.8的规定 噪声测量 用机器额定能承印的卷料进行噪声试验,在进行走纸、模切、压痕和裁单张试验时,以80%的机器 最高速度用普通声级计测量柔性版印刷机的A声压级噪声,测量点水平位置(见图3),测量点距机器四 周外轮廓线1m处,测量点距地面高度为1.5m,对应每机组时是在每机组的中心1.5m高度处测 1点,噪声为所有测量点噪声值的算术平均值,其计算结果应符合5.9的规定 (两侧 送 柔 上 模 裁 印 纸 光 切单 机 机 机 机 张 组组组组 组 图3噪声测量点位置图 6.5安全检查 目视检查外露部件防护,应符合5.10.1的规定 6.5.1 6.5.2检查固定式防护装置的牢固性、检查活动式防护装置联锁状态,开启防护装置,检测点动运转速 度和点运动距离等,应符合5.10.2的规定
GB/I25679一2010 6.5.3采用止一动操作,检查幅面自动调整的各部位安全措施功能,应符合5.10.3的规定 6.5.4检查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的内旋卷人部位的安全防护装置,测量安全杠与机器的相关部件之间 的间隙,应符合5.10.4.15.10.4.2的规定 6.5.5采用止动操作,检查圆锥夹具夹紧与分离的安全防护装置,应符合5.10.4.3一5.10.4.4的 规定 6.5.6检查无轴式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应符合5.10.4.5的规定 检查非圆能体夹紧装置提升量,应符合5.10.4.6的规定 6.5.7 6.5.8检查提升臂止一动操作,应符合5.10.4.7的规定 6.5.9检查开卷装置和复卷装置活动部件安全距离,应符合5.10.4.85.10.9的规定 6 .5.10测量卷简料到卷筒料架传送的止一动操作速度与滑动距离,应符合5.10.4.10的规定 6.5.11检查烘干装置防护,应符合5.10.5的规定 6.6电气检验 6.6.1目测检查电气系统布线排列、接头、标记,应符合5.11.1的规定 6.6.2选用一个适当速度,反复进行启动、停止(包括制动、反转、点动)动作,再进行速度变换操作 检查电气系统工作应正常、灵敏、可靠,应符合5.11.2的规定 -检查机器启动的声响报警装置,应符合5.l1.3的规定; 检查印刷机故障显示灯安装,应符合5.11.4的规定; 正、反按钮点动及急停按钮,应符合5.11.5的规定; 同时按动多处操作按钮时,应符合5.11.6的规定;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电气设备应工作正常,并符合5,11.7的规定 6.6.3按GB5226.1一2008中18.2.2的试验方法,检验保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5.11.8的 规定 6.6.4按GB5228.1一2008中18.3的试验方法,检验动力装置的绝缘电阻,应符合5.11.9的规定 6.6.5按GB5226.1一2008中18.4的试验方法进行耐压试验,应符合5.11.10的规定 外观质量检验 目视检查机器外观质量,应符合5.12的规定 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每台产品须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时应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 文件 7.1.2每台产品出厂前须经质量检验部门按6.1.6h.2.6.a.2.6.3.a.1.6.5.6.6.6.7规定进行检验 7.1.3每批产品抽一台,按仍.4的规定进行检验,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应加倍对该项进行复检,若仍不 合格,应对该批产品该项逐台进行检验 7.2型式试验 7. .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做型式检验: a)新产品和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设计有较大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停产一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连续生产时,每年不少于一次的例行检查; d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该项试验的要求 e 7.2.2型式试验时,每批产品任抽一台进行标准规定的项目全检
GB/T25679一2010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每台产品在明显部位应设置符合GB/T13306规定的产品标牌,产品标牌的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 b 产品型号; 产品的主要参数; c d)生产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 e)生产企业名称 8.1.2 包装标志 收发货标志 8.1.2.1 运输包装的收发货标志按GBT6388的规定进行 8.1.2.2储运作业图示标志 储运作业图示标志应根据产品特点,按照GB/T191的有关规定正确选用 凡需单件起吊的和重 心明显偏离中心的包装件,应标注“由此起吊”和“重心”的标志 8.1.2.3包装箱号标志 产品分多箱包装时,箱号应采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箱号,分母为总箱数 8.2包装 8.2.1防护包装要求 产品装箱前,各零,部件应擦拭干净,外露加工表面的防锈包装应符合GB/T4879一1999中防锈包 装等级中的3级包装 8.2.2装箱和制箱要求 产品包装箱的制造与装箱要求,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8.2.3随机文件 产品包装箱内应放有随行文件,随行文件一般包括: s a)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的编写应符合GB/T14436的规定 b)产品使用说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 装箱单(包括总装箱单和分装箱单) 产品分多箱包装时,随机文件,分类装箱单应放相应的包装箱内 8.3运输 产品在运输时,要按包装箱外壁箱面的标记稳起轻放,防止碰撞 8.4贮存 产品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在室外贮存时,包装箱应有防雨措施 若存放期超过 二年,出厂前则应开箱检查,若发现产品包装已不符合有关规定时,应重新进行包装 10
GB/T25679一2010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试验版图 A.1试验版图使用说明 试验版均用同一版式晒制.各图案上标示的c,M、Y、K表示压印组序 横向 150线/in七成网点 150线/in七成网点 压印力均匀与 裁切线大块网线区 文字插图 大块网线区 稳定实地洲量条 N区 区 加强筋 9 应 套印线 MK MVR 横向裁切线 10mm >机器最大印刚宽度的75% 10mm 图A.1 试验版图
GB/T25679一2010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数据处理方法 B.1概述 选用标准偏差()处理数据时,对超出一定概率的值允许剔除 B.2剔除方法 当数据中出现的最大值大于x十3a,最小值小于x十3a,均给予剔除 剔除后重新计算标准偏差、 直至不能剔除时为止 平均值x按各种指标给出的代号代人

印刷机械卷筒纸平版商业印刷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印刷机械卷筒纸平版商业印刷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印刷机械卷筒纸平版商业印刷机的编号:GB/T25678-2010。印刷机械卷筒纸平版商业印刷机共有12页,发布于2011-07-012011-07-01实施
印刷机械卧式平压模切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印刷机械卧式平压模切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印刷机械卧式平压模切机的编号:GB/T25680-2010。印刷机械卧式平压模切机共有15页,发布于2011-07-012011-07-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