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413-2017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

Safetywayguidancesystems—Evaluationguidelin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的编号:GB/T35413-2017。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共有13页,发布于2018-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2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1.080.01
  • 实施日期2018-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3页
  • 文件大小952.96KB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


国家标准 GB/T35413一2017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 Safetywayguidancesystems一Ewaluationguidelines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5413一2017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评价原则 评价程序 5.1基本程序 5.2评价策划 5.3评价实施 5.4评价文件编制 评价结果应用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导向系统评价要点说明 附录B(资料性附录》应急导问系能详价重要性战略矩阵分析示例 附录c资料性附录)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文件通用要素 参考文献
GB/35413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研究院、东莞市美誉标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洁明、陈永权、白殿一、张明兰,刘荣富、马娜,邹传瑜、黎伟、曾俊杰、张亮
GB/35413一2017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建筑物内应急导向系统的评价原则、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应用的方向性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应急导向系统的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及第三方机构针对建筑物内应急导向系统开展 的设计、设置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565(所有部分)图形符号术语 GB/T19038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 GB/T23809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术语和定义 GB/T15565(所有部分,GB/T19038和GB/T2380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评价原则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工作开展宜遵循以下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需客观反映应急导向系统设计,设置,运行管理的实际水平, 确保评价结果和评价结论具有充足且适当的证据支持,为应急导向系统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b 针对性原则 选择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需综合考虑场所类型、人流密度、应急导向系统结 构等因素,以保证最终确定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 独立性原则 应急导向系统的评价工作宜由第三方机构单独进行,或者由独立于应急导向系 统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其他部门负责,评价实施工作不应受利益相关方的干扰 评价程序 5 5.1基本程序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程序主要由评价策划、评价实施、评价文件编制三阶段构成,并可视评价目的、用 途、相关方要求等因素删减或重复开展某些环节的工作,直至获得全面合理的结论 5.2评价策划 5.2.1确定评价需求 评价前首先根据评价目的和用途等因素明确评价需求,作为选择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等工作的
GB/T35413一2017 依据 示例1:评价应急导向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评价需求需要重点考察评价系统运行保障性 示例2:评价应急导向系统功能是否能够满足人员应急疏散需求,评价需求需要重点考察评价系统功能性 5.2.2识别评价范围 5.2.2.1应急导向系统评价的范围一般宜包括空间范围、要素范围和时间范围 5.2.2.2评价前根据评价需求和相关方要求等因素识别评价范围,明确系统评价所覆盖的场所空间范 围,依据系统构成选择需要纳人评价的应急导向系统要素范围,并在评价文件中清晰表述 5.2.3明确评价依据 根据评价需求和评价范围确定评价依据,一般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 5.2.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需求,评价范围,评价对象特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达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宜采用专家打分 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量表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 5.2.5建立指标体系 5.2.5.1根据5.2.1~5.2.4的工作输出,遵循准确,客观的原则,研究建立指标体系 5.2.5.2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模型见图1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内容包括标准符合性(BZ),系统功能性 技术先进性(s).运行保障性(Yx)等方面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要点说明参见附录A. XT、 5.2.5.3指标体系建立后,根据评价需求采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一级指标 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体性 系统设计 清晰性 系统设置 标准符合性 系统功能性 醒目性 XT BZ 工程要素 安全性 +--+ 应急导向系统 评价 规划设计 组织保障 设随设备 维护水平 运行保障性 拉术先进性 JS YX 软件技术 维修水平 其他指标 ZB, 图1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模型 5.3评价实施 5.3.1资料收集 5.3.1.1通过会议,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评价所需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应急导向系统的类型、
GB/35413一2017 系统构成和技术方案等基本内容 5.3.1.2结合系统建设和管理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的应急导向系统评价资料收集的重点如下 规划阶段的应急导向系统评价 该阶段的系统评价的信息收集以设计方案、设置方案、技术方 案和应急预案等文件为主 b 建设阶段的应急导向系统评价 该阶段的系统评价的信息收集以客观反映材料、工艺、结构等 工程要素的标准符合性、产品技术指标为主,兼顾规划阶段形成的工作成果 运行阶段的应急导向系统评价 该阶段的系统评价的信息收集以系统的运行状态、维护维修 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文件为主,兼顾规划阶段和建设阶段的工作成果 5.3.2数据收集与统计 5.3.2.1确定数据收集方法 根据评价需求、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资金投人等选择数据收集方法,如专家会议、现场调 查、公众测评等 5.3.2.2设计问卷 5.3.2.2.1如果采用现场调查、公众测评等外部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宜根据5.2.5建立的指标体系 设计问卷 问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 a b 问候语 c 甄别部分; d)评价部分(包括问卷问题、测量量表,以及必要的开放性问题) 示例:开放性问题如“您最关心的是应急导向系统的哪些方面?”“您最不满意的是应急导向系统的哪些方面?” 建议与意见征集部分; e 有关年龄组、性别语言等人口统计信息部分; f g 结束语 问卷设计完成后应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5.3.2.2.2 检验结果未达到要求时,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正 5.3.2.2.3 5.3.2.3整理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取得数据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检验,剔除不可用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类 5.3.2.4统计与计算 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得出应急导向系统评价结果,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分析 评价结果(EA)计算 方法见式(1): EA=A,BZ十入aXT十入.Js+入YX十十入.,ZB 式中: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得分; EA Bz 标准符合性评价得分; XT 系统功能性评价得分; 技术先进性评价得分; IS Yx 运行保障性评价得分 ZB 其他指标的评价得分
GB/T35413一2017 Ai,Ag,入.,A,A,分别表示标准符合性、系统功能性、技术先进性、运行保障性等指标对于总结果 的影响权重,且二人-. 注: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对某一指标进行评价得出数据后,可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得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5.3.3分析与评价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形成明确的评价结论,主要内容包括但 不限于 a)应急导向系统建设及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的分析和评价; b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总体结果; c -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指标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 d e 评价总结及建议和改进措施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重要性战略矩阵分析示例参见附录B. 注;在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出于验证和分析评价结果的需要,可通过会议和访谈等方式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 5.4评价文件编制 5.4.1概述 根据评价策划规定的形式编制评价文件,全面、概括地反映应急导向系统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简 洁、准确,并附以必要的图表和照片,数据详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 5.4.2基本内容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文件内容通常包括评价背景、评价范围、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实施过程、评 价结果及分析和建议等主要内容,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文件通用要素参见附录C 评价结果应用 6.1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提交结果后,注意获取相关方对评价结果及其利用效果的反馈,使信息得到有 效应用,以实现应急导向系统的持续改进 对于规划阶段的应急导向系统,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设计,设置、技术,应急管理等方案的修正 6.2 6.3对于建设阶段的应急导向系统,评价结果可用于检验材料、工艺、结构等工程要素的标准符合性 技术先进性,确保建设与规划设计的匹配性,降低系统规划阶段的不足对系统建设的影响 6.4对于运行阶段的应急导向系统评价,评价结果可用于考察应急导向系统的运行状态、维护维修、应 急管理等方面的效果,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
GB/35413一2017 录 附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要点说明 为便于评价实施,本标准给出了应急导向系统评价要点说明,可参照表A.1建立指标体系,并根据 系统类型、规模和利益相关方要求等因素进行完善 表A.1应急导向系统评价要点说明 -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点 a 应急导向系统所使用的安全色安全标志的规范性, 应急导向标志版式设计的规范性 b 系统设计 c 疏散平面图设计的规范性 应急导向系统中电光源要素设计的标准符合性 d a 应急导向标志,应急导向线和安全疏散图等要素布置的合理性" b 系统设置 高位、中位和低位应急导向标志的设置密度和视觉强化程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电光源要素的电源设置及发光亮度等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符合性 a 设施设备所使用的材料结构、工艺等工程要素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强制标准的 要求 b 工程要素 电光源和磷光要素的技术指标及特殊要求是否符合GB/T23809的要求;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防护等级、要求,实验和校验规则是否符合 GB17945的要求 ##" 应急导向系统疏散路线设计的合理性 a b 导向信息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体性 e)应急导向系统中图形符号或文字的外观和描述的一致性; d 导向要素的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的规律性 a 应急导向系统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等导向信息的识别度 清晰性 D 应急导向系统中导向信息元素的细节及其清晰度 导向要素在其设置的环境中的醒目程度 a 导向要素是否与广告等独立设置 b 系统功能性 醒目性 导向要素是否可与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明显区分 应急导向系统中的发光要素在特定环境下是否醒目 硬件机械性能安全性,如外壳防护等级、外观平整度、结构牢固度、耐冲击和研磨 性能等 安全性 D 供电系统安全性,如充放电性能、气候耐受性能、机械环境耐受性能和电磁兼容 性能等
GB/T35413一2017 表A.1续 评价要点 -级指标 二级指标 系统规划科学性; a 规划设计 b 要素选择合理性; 外观设计美观性 c 设施设备选型的先进性; a bb 设施设备 系统构建技术的先进性; 产品制作工艺的先进性 技术先进性 供电系统形式选择的合理性,如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 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和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 软件技术 b 系统运行稳定性; 其他软件系统的稳定性 a 运行保障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组织保障 bb 运行人员配备情况及专业水平; 维护维修设备及工具配备情况 c 日常维护实施情况" a) b 维护水平 系统故障率; 运行保障性 系统优化升级情况 a 维修质量; 维修水平 维修及时性 b #*## -*+ ## --- 评价指标可参考GB/T26443,GB/T31521等相关标准进行设计
GB/35413一201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重要性战略矩阵分析示例 进行应急导向系统评价重要性战略矩阵分析时,首先确定战略矩阵,然后根据各评价指标得分与评 价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将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列人四个象限,如图B.1所示 左上区域属于优先改进区,其中的评价指标得分较低,但对于评价结果影响的重要度较高,如 评价指标4; 右上区域属于优势区,其中的评价指标得分较高,对于评价结果影响的重要度也较高,如评价 指标1: 左下区域属于机会区,其中的评价指标得分较低,对于评价结果影响的重要度也较低,如评价 指标3; 右下区域属于维持区,其中的评价指标得分较高,但对于评价结果影响的重要度较低,如评价 指标2 1.00 优先改进区 优势区 评价指标4 评价指标1 项 要 机会区 维持区 度 评价指标3 评价指标24 0.00 高 评价得分 图B.1重要性战略矩阵分析示例
GB/T35413一2017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文件通用要素 C.1 封面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文件封面应给出标示文件的信息,包括;文件的名称,评价委托单位,评价实施单 位或部门、文件完成日期等 C.2前言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文件的前言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 文件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评价实施单位或部门 评价人员名单和专家组人员名单 C.3内容要素 C.3.1 概述 C3.1.1评价背景 概述评价工作任务的来源、评价需求、系统所处的场所、建设情况、系统构成等基础信息 c3.1.2评价目的 明确应急导向系统评价的目的,宜列出评价目的要点 c.3.1.3评价范围 说明评价所覆盖的场所范围和系统要素范围,宜形成清晰的范围说明和要素列表 C.3.1.4评价依据 说明评价依据,一般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 C.3.1.5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取依据和应用过程的简要说明,可以图表方式进行表示 c.3.2评价实施过程 根据评价实施的实际过程,客观说明信息收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统计,分析与评价的过程 c.3.3评价结果 C.3.3.1评价结果分析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还应根据需求对不同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
GB/35413一2017 对比分析 C.3.3.2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C.3.3.3指标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 包括评价要点对二级指标的影响分析、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分析及各级指标对评价结果的 影响分析,必要时对评价结果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C.3.4评价结论和主要问题 C.3.4.1评价结论 应综合考虑评价结果分析情况、数据计算结果和所收集的文件信息,给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的评 价结论 C.3.4.2主要问题 应结合评价结论和系统设计,设置和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 清晰、客观描述 c.3.5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应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为系统优化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c.3.6附件 列出对正文需要必要进行补充说明的文件 C,4参考文献 列出评价所参考主要文献的基本信息 C.5文件清单 列出评价过程中所查阅主要文件的清单
GB/T35413一2017 参 考文献 [1]GB/T2893(所有部分》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7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时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 GB/T14778安全色光通用规则 [时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a 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7]GB/T25894疏散平面图设计原则与要求 [8]GBy/T26443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分类,性能和耐久性 [9 GB/T31521公共信息标志材料、构造和电气装置的一般要求 0

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GB/T35413-2017

应急导向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商场、医院、机场、地铁等,其作用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人员提供快速有效的逃生指引。为了保证应急导向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GB/T35413-2017对于推进应急导向系统的发展和提高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GB/T35413-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的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 规范的背景和适用范围;
  • 术语和定义;
  • 评价指标和方法;
  • 评价结果分级和报告;
  • 评价过程中的质量保证等方面内容。

通过制定GB/T35413-2017标准,可以实现应急导向系统的统一评价和规范应用,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该标准还可以为应急导向系统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指南,促进应急导向系统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实践证明,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GB/T35413-2017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众多场所根据该指南对应急导向系统进行评价和检测,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该指南也促进了应急导向系统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总之,应急导向系统评价指南GB/T35413-2017的制定对于推进应急导向系统的发展和提高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相信这一标准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托盘共用系统电子标签(RFID)应用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托盘共用系统电子标签(RFID)应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托盘共用系统电子标签(RFID)应用规范的编号:GB/T35412-2017。托盘共用系统电子标签(RFID)应用规范共有6页,发布于2018-07-01
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氧调)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氧调)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氧调)要求的编号:GB/T35414-2017。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氧调)要求共有8页,发布于2018-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