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136-2017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forcontrolequipmentsofsmarthom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5136-2017。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共有19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01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1.38M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35136一2017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ealrequirementfor controlequipmentsofsmarthome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5136一2017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 通信要求 6 设备要求 控制要求 控制安全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HASIP协议 附录B规范性附录HASIP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GB/35136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嘉兴学院、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ABB振威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达峰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尼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万科思自控信息 )有限公司、绿建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浙江比华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 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王力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安德森科技有 限公司康泰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博盛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华南家电研究院、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复旦大 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西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钜芯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慧家庭技 术标准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斌、王辉、张永刚、张焕柴、洪佳雄、付伟、方桦、徐昌国、林永强、马立军 白明梅、付存谓,张询、孙明斌,支崇锋、王向宏,钱海、陈耀华、刘庆扬、高红勇、殷骏、于祥,沈燕,谢拥军 孙敏刚、范丽芳、付蔚、周小林,朱顺兵,沈建兴,黄保黔、王召福
GB/35136一2017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庭自动化系统中家用电子设备自主协同工作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通信要 求、设备要求、控制要求和控制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家居电子设备的自动控制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9582.1一2008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1部分:Modbus应用协议 GB/T19582.22008 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2部分;Modbus协议在串 行链路上的实现指南 GB/T29724太阳能热水系统能量监测 DL/T395低压电力线通信宽带接人系统技术要求 DL/T1407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1so/IC13421一1993信息技术在12.7mm宽、48道盒式磁带上的数据交换DLT格式 Informationtechnology一Datainterchangeon12.7mm,48-track magnetictapecartridges一DLT1 format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家庭自动化系统homeautomaticcontrolsystemm 利用网络技术集成家用电子设备,实现智能、自动控制的系统 3.2 家庭总线homebs 用于家庭自动化系统通信的一组信号线 注,主要指EIA-485等常用有线通讯方式 3.3 传感检测设备 sensinganddeteetin ngequipment 用于采集住宅环境、安防和人体运动状态等信息的设备 3,4 监控设备supervisoryequipment 用于控制系统、监测系统运行状态的设备
GB/T35136一2017 3.5 协议转换设备protoeolconversionequipment 用于协议转换的TCP/IP服务器网关 3.6 场景控制 scenecontrol 家庭内部电气设备按照设定的模式产生动作 nobilecontroldevice 移动控制设备 能够在移动状态下应用的监控设备 注:包括手持遥控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3.8 中央控制设备centralcontrolfaeilits 对家庭自动化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的设备 3.9 网络变量networkvariable 能够在家庭自动化系统中共享的节点数据对象,用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 注,网络变量信息包括变量所属的设备IDN,变量域地址 3.10 networkvariale 网络变量消息 meSsage 网络变量修改和查询时产生的消息 3.11 网络变量安全操作networkvariableseeurityoperation -种网络环境下安全读写网络变量的方法 3.12 !函数rmeton 用于对网络变量消息进行认证的函数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ncedEnm 1Standard AES;高级加密标准(Adv ncryption" 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 Check 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 lndancy DLT;数据链路终端(DataLinkTerminal GFSK:高斯频移键控(GaussFrequeneyShifKeying Protocol HAsIP;家庭自动化系统集成协议(Home Systemlntegrationl Automation ntificationNumber) DN:身份识别码(Ider InternetProtocolD IP:网络互连协议(I MAC;消息认证码(MessageAuthenticationCode alFre 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DivisionMMaltiplesxing) requency PM;颗粒物(PartieulateMatter) PoE:有源以太网(PowerOverEthernet QAM: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
GB/35136一2017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eshifKeyug) QPSK;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 s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agement Protocol 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volatleOrganieCompounds) w-F,无线保真(wireles、Fudaelity 通信要求 5.1网络拓扑 家庭自动化系统的拓扑结构依据集成方式分为:以太网汇人中央控制设备式和直接汇人中央控制 设备式 以太网汇人中央控制设备式的家庭自动化系统需满足以下要求,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具有家庭总线接口的家用电子设备通过协议转换设备接人以太网; 具有wi-F接口的家用电子设备通过家庭路由器接人以太网 具有低功耗射频通信接口的家用电子设备通过协议转换设备接人以太网; 中央控制设备通过以太网实现和家用电子设备的互联 中央控制设备接人智能家居服务云获得云服务(中央控制设备可通过设备验证云验证家用电 子设备的合法性) 智能家居服务云 设备验证云 Internet 中央控制设备 监控终端 家庭路由器 家庭网络 似太网/wiFi) 协议 协议 转换设备 转换设备 wWi-F 家庭总线 低速无线通信 货 设备 设备 图1以太网汇入中央控制设备式的拓扑结构 直接汇人中央控制设备式的家庭自动化系统需满足以下要求,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中央控制设备内含有线家庭总线,低速无线通信的协议转换设备,直接接人家用电子设备; 中央控制设备接人智能家居服务云获得云服务(中央控制设备可通过设备验证云验证家用电 子设备的合法性).
GB/T35136一2017 智能家居服务云 设备验证云 Intermet 家庭网络 监控终端 家庭路由器 似太网w 中央控制设备 wii 俱有协议转换功能 低速无线通 家庭总线 信 设备 设备 设备 图2直接汇入中央控制设备式的拓扑结构 5.2通信协议 家庭自动化系统需满足HASIP协议的要求,HASIP协议基本要求见附录A,HASIP的通信方式 见附录B 设备要求 6.1总体要求 家用电子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w-Fi、以太网、EIA-485、低速无线、电力载波中的任意一种通信接口 应具有上报设备故障、报警、基本功能等信息的能力; -应具有设备开/关机、档位等功能控制接口; -应支持HASIP协议; -宜支持远程诊断故障提示,故障分析、故障诊断)的云服务 6.2中央控制设备要求 中央控制设备需分别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设备发现.控制和系统事件发布的功能; -应具有多回路自动控制的功能; 应具有时间条件触发控制的功能 应具有传感检测设备状态触发控制的功能 宜具有接人智能家居服务云的能力; 宜具有用户习惯学习的智能控制能力 6.3场景控制设备(面板) 场景控制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编辑场景的功能; 宜具有图标和名称的显示方式,并且名称可以由用户编辑
GB/35136一2017 6.4移动控制设备 移动控制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便于用户交互的监控界面 应具有家庭自动化系统工作状态的显示功能; 应具有家庭自动化系统工作模式设置功能; 宜具有家庭自动化系统电源控制功能; -宜具有家庭自动化系统电能数据显示功能 6.5视频监控设备 视频监控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采集的视频信息应包括图像来源的文字提示、日期、时间等 应具有数据记录功能 宜具有视频监控报警功能; 宜具有视频信号丢失报警功能 6.6可视对讲设备 可视对讲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控制家庭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宜具有布撤防操作功能 宜具有查看防区的状态、安防报警信息的功能 红外转发设备 6.7 红外转发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以太网接口; 应具有红外码学习功能" 宜具有PoE供电功能 宜具有IA-485有线接口; 可具有常用家电红外码库 6.8协议转换设备 协议转换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以太网接口; 应具有设备管理功能" 可具有PoE供电功能 可具有EIA-485有线接口 6.9智能插座类设备 智能插座类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控制关系配置的能力 应具有控制场景配置的能力 -可具有实时计量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电能的功能 可具有累计有功电能保存功能;
GB/T35136一2017 可具有累计电能、累计使用时间参数配置功能; -可具有过流值上限参数配置功能 -可具有电流大于设定值时,自动关闭电源并主动上报信息的功能 6.10传感检测设备要求 传感检测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电池供电的传感设检测备(门磁、红外、炯感、紧急按钮等)应具有剩余电量发布的功能 -漏水检测传感设备宜具有自诊断功能 雨水传感器宜具有多点检测功能; -空气质量传感器宜具有PM2.5,PMI0含量显示的功能; -空气质量传感器宜具有空气质量等级评判功能 -空气质量传感器宜具有数据存储和峰值记忆功能 温度、湿度传感器宜具有简单指示功能; -次声探测传感器宜具有触发阂值学习功能 6.11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人体运动数据分享功能 应具有用户身份绑定功能; 宜具有血压,心率测量管理功能 可支持人体健康状态分析云服务 控制要求 7.1设备状态触发控制 7.1.1安防报警控制 安防报警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人侵报警,燃气泄漏,火警、防挟持和紧急按钮)报警事件触发功能; 应具有防区自主设置功能; 应具有本地、远程等布撤防功能 应具有联动其他防范人侵设备功能; -宜具有接人社区监管平台功能 宜具有特殊人群(老人,儿童等)异常活动报警功能 7.1.2光环境控制 光环境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自动开关灯光的功能; 应具有自动调节灯光参数的功能; 应具有自动调节窗帘开合度的功能; 应具有自动调节遮阳设备的功能; -宜具有依据用户作息时间学习控制的能力
GB/35136一2017 7.1.3暖通控制 暖通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节能模式的自动化控制功能; 应具有舒适模式的自动化控制功能 宜具有依据用户习惯智能控制的功能; 电加热型智能取暖设备宜具有超长时间运行自动关闭的能力 7.1.4空气质量控制 空气质量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满足GB3095要求 应具有空气质量(PM2.5,PM10,VOC)异常警示功能 宜具有联动关联设备的能力 宜具有条件或事件触发能力; 宜具有空气质量(PM2.5,PM10,V0C)量化显示的功能 -宜具有空气质量数据在移动终端设备实时显示的功能 7.1.5生活热水控制 生活热水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温度自动控制功能" 应具有水位自动控制功能" 应具有自动循环换热功能" 宜具有联动关联设备的能力 -宜具有条件或事件触发能力;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实时显示网络连接状态,能量采集、电量采集、监测与控制应满足 GB/T29724中的相关要求 宜具有系统工作状态在移动终端设备实时显示的功能 7.2场景模式控制 场景模式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工作模式(设备选择和状态设定)自定义功能" 应具有定时触发功能 应具有状态触发功能 宜具有延时触发功能; 可具有新场景学习功能 7.3自定义控制 自定义控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宜具有用户组态集成的能力 宜具有用户编写控制逻辑的接口
GB/T35136一2017 8 控制安全要求 8.1运行安全要求 家庭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安全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人工手动、自动切换的功能,独立手动控制的能力; 应具有瞬间电流、烟雾探测,可燃气体浓度实时获取的能力; 应具有紧急状态危险状态预判能力,以及部分状态关联操作的能力; -可具有用电器最大瞬间电流短时延时控制的能力; -可具有对大功率(加热型)安全状态检测能力 -可具有危险组合操作判定能力 8.2信息安全要求 家庭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需满足以下要求: -应具有互联网(局城网)传输内容加密机制 应支持MAC-SM4消息认证算法; 宜具有智能家居服务云网络安全认证机制 宜具有通过设备验证云验证系统设备合法性的机制 可支持MAC-AES消息认证算法
GB/35136一201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HAsI协议 A.1通信模型 家庭自动化的系统集成基于TCP/AIP协议,设备之间应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自主协作,如图A.l 所示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有4种报文;请求、指示,证实和响应 通过报文传输服务用于实时信息交互应符合下列要求 -家庭自动化系统中两个设备应用程序之间 家庭自动化系统中设备应用和其他设备之间 家庭自动化系统中组态软件和设备之间; -智能小区监控平台和家庭自动化系统之间 请求 指示 客户机 服务器 证实 响应 图A.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A.2协议栈 HASIP的协议栈由网络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网络控制映射协议和TCP/IP协议组成,支持电力线、 EIA-485双绞线、低速无线和以太网等多种通信方式,提供设备控制、数据采集等应用,如图A.2所示 设备控制 数据采集 其他 网络变量安全操作协议(A.3.2) 网络控制映射协议(A.3.1) cP IP 主站/从站 低速无线 宽带电力线 EEE802.3 窄带电力线 EE802.15.1 EEE802.15.4 (DL/T1407 (B.2 /802.,11 B.1) EIA-485 图A.2家庭自动化系统集成的协议栈
GB/T35136一2017 HASIP的协议适用于多种通信介质 在低速无线、EIA-485等低速通信时,应用网络变量安全操 作协议 在TCP/IP网络上通信时,应用网络控制映射协议对网络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请求响应进行 封装 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如图A.3所示 报文头 协议数据单元 网络控制映射协议 设备IDN 功能码 数据 时间码 认证码 认证类型 网络变量安全操作协议 图A.3协议报文格式 本标准涉及的部分应符合以下要求 -网络控制映射协议应满足A.3.2要求; -网络变量安全操作协议应满足A.3.4要求 电力线通信应满足B.1要求 低速无线应满足B.2要求 A.3协议描述 A.3.1通信接口 家庭自动化系统的客户机须支持TCP/IP协议 不支持TCP/AIP协议的服务器则需要通过TCP/ IP服务网关实现报文传输,如图A.4所示 客户机 客户机 CP/iP TCP/iP CP/IP 服务器 服务器 L名 服务器 TCP/IP 其他链路 TCP/IP 其他链路) TCP/IP 服务网关 其他链路 图A.4通信接口示意图 A.3.2网络控制映射协议 网络控制映射协议规定了HAsIP协议在TCP/IP网络上的请求响应的封装,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如 图A.3所示 该协议的报文头见表A.1 表A.1报文头的字段 区域 描述 服务器 长度 客户机 传输标志 2字节 请求和响应传输过程中序列号 客户机生成 应答时复制该值 协议标志 2字节 协议默认为1 客户机生成 应答时复制该值 10
GB/35136一2017 表A.1续 服务器 区域 长度 描述 客户机 应答时由服务器端 长度 2字节 剩余部分的长度 客户机生成 生成 映射组 1字节 要映射的其他链路标识 客户机生成 应答时复制该值 报文头长度为7字节 传输标志;用于传输事务处理配对,在响应中,服务器复制该标志 协议标志;默认值为1 长度:是接续字段的字节数 映射组;此字段仅用于系统内的服务网关下行数据链选择,同一个数据链设定为相同的组 服务器 在响应时复制该字段 当服务器支持TCP/IP时,本字段无效 通过TCP将所有的HAsIP的报文发送至注册的502端口 A.3.3网络变量类型 本标准中网络变量有两种;开关型网络变量和模拟型网络变量 开关型网络变量占1个二进制位, 为布尔型数据 模拟型网络变量占2个字节,为长度为16位的有符号整型数据 对变量的操作包括: 单个开关型网络变量读取 单个开关型网络变量写人; 多个开关型网络变量读取; 多个开型网络变关量写人 单个模拟型网络变量读取; 单个模拟型网络变量写人 多个模拟型网络变量读取; 多个模拟型网络变量写人 A.3.4网络变量安全操作 网络变量安全操作通过网络变量消息实现 网络变量消息的格式如图A.3所示,各域说明见 表A.2,数据报文采用定长40字节 认证类型:当为0时表示不认;当为1时,采用MAC-SM4算法;当为2时,采用MAC-AES算法 设备IDN;设备的身份识别码由官方统一发放 功能码与数据:具体见GB/T19582.1一2008中的功能码描述 时间码;客户机发出命令的流水号,每发出一个命令加l,服务器应答时复制该部分 认证码认证码,见A.4要求 表A.2报文域解释 区域 长度 客户机 服务器 描述 认证类型 1字节 数据的认证的类型 生成 应答时复制该值 设备IDN 6字节 设备身份识别码 生成 应答时复制该值 1
GB/T35136一2017 表A.2(续) 服务器 区域 长度 描述 客户机 功能码 1字节 操作功能码 应答时复制该值 生成 个 功能参数数据,最多支持22 应答时由服务器端 数据 22字节 生成 字节 生成 客户机发出命令的流水号,每发出 时间码 2字节 生成 应答时复制该值 -个命令加1 认证码 8字节 通过F丽数运算得到 生成/验证 生成/验证 A.4认证码产生机制 认证码为8个字节,由以下步骤计算出,如图A.5所示 步骤1:Data中的32数据进行分组,利用函数F(Data,Key)运算出中间数据M,Key由官方统一 发放 步骤2:对M进行CRC64位运算,计算出认证码,CRC64运算符合ISo/IEC13421一1993要求 CRC64 认证码 Data ey 图A.5认证码生产流程 F函数可以有表A.3所列类型 表A.3F函数算法列表 签名算法 F丽数算法标识 DATA 数据分组 MACsM4 NVsoP_wITHL_sM4 Data_16Byte 2组 MAc-AEs NVsoP_wITH_AEs 2组 Data_16Byte 注VsoP_wITH_sM4满足国密算法sM4的相关要求 12
GB/35136一2017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ASI通信方式 B.1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 B.1.1 物理层要求 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的物理层应符合DL/T395中的规定,具体要求见表B.l 表B.1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物理层参数 标 项目 指 基本频带 MHz一30MHz 30MHz~100MHz 扩展频带 OFDM 调制算法 子载波调制方式 支持BPSK、QPSK、16-QAM,256-QAM等调制方式 功率谱密度要求 带内谱密度小于一50dBm/Hz,带外小于-80dBm/Hz 调制数据速率 不低于1Mbps B.1.2数据链路层功能要求 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的数据链路层应支持以下功能 -实现应用层数据转换为协议帧并通过电力线发送 实现接收电力线数据赖转换为业务格式报文提供给应用层; 支持TCPIP协议,用于扩展sNMP等网络应用 支持注册认证功能 支持多网络协同工作; 支持虚拟载波监听 支持基于竞争的随机接人方式 支持突发传输模式; 支持单播、广播; 支持分片重组包功能; 支持QoS B.2低速无线通信 B.2.1无线通信参数 无线通信参数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作频段;2402MHz一2480MHz; -频道间隔;2402MHz~2480MHz频段的频道间隔为1MHz;载波频率见表B.2; 13
GB/T35136一2017 -调制数据速率;62.5Kbps/125Kbps; 调制方式:G;FSK 直接序列扩频(DS方式):62.5Kbps时,lbit扩展为16bit;125Kbps时,lbit扩展为8bit: -最大调制频偏;<280kHz; -发射机有效辐射功率(ERP)<20dBm: 灵敏度限值:<一96dBm; 占用带宽:<1.0MHz 表B.22402MHz~2480MHz信道载波频率表 载波频率 载波频率 载波频率 载波频率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MHz MHz MHz MHz 2 2 60 402 20 422 40 2442 2462 2 423 4 2443 6 2463 2403 21 2404 22 2424 42 2444 62 2464 2405 23 2425 43 2445 63 2465 64 2 406 24 22 426 44 2446 2466 25 24227 5 2407 2447 65 2467 2 408 2 428 46 2448 66 2 468 20 2 409 27 2429 47 2449 67 2469 241o 28 2430 48 2450 68 2470 69 2411 29 2431 49 245 2471 10 70 2412 30 2432 50 2452 2472 l 2 2 71 413 31 433 2453 2473 2474 12 2414 32 5 2454 7 2434 13 2 415 2435 53 2455 2475 33 7 14 2 2 554 416 34 436 2456 2476 7 15 75 2417 35 2437 55 2457 2477 16 76 2418 36 2438 56 2458 2478 17 2419 37 2439 7 2459 77 2479 18 2420 38 2440 58 2460 78 2480 19 39 59 2461 2421 2441 B.2.2无线物理层通用帧格式 B.2.2.1帧格式 无线通信的物理层提供的无线链路,无线物理层通用帧格式如图B.1所示 14
GB/35136一2017 训练序列 同步字 追踪序列 载荷 校验 <255byte 32bit 32bit 8bit 2byte 图B.1无线物理层通用帧格式 B.2.2.2开始序列域 开始域包括训练序列,同步字、追踪序列三部分,其中 训练序列域;通过调制在2.4G射频中的连续翻转的32bit的序列使得接收机的接收震荡的电 a 平能够跟踪到发射过来的信号的电平,使得接收电路对于空中信号的过零点能够更准确地判 断,从而提高接收的灵敏度,保证后续信号接收的稳定,提高收包率 同步字域;有达到过滤一部分杂散信号,使得真正用户传输的信号能够被接收 b 追踪序列域;在判断出是用户的信号后,追踪序列域给解调电路留出处理的等待时间 适应不 c 同的设备的同步需要 B.2.2.3载荷域 无线物理层帧载荷是无线物理层实际传输的数据 B.2.2.4校验域 无线物理层校验域是无线物理层数据的CRC B.2.3链路层 微功耗射频的数据链路层应具有以下功能 支持网状网和星型网等拓扑结构; 支持子节点数大于60000; 支持6级中继 支持公共管理信道; 具有碰撞避免策略,跳频信道不少于6个; 具有节点间路径动态优化功能 B.3其他通信介质 其他通信介质的通信要求为 其他无线射频通信分别参见IEEE802.15.4、IEEE802.15.1和IEEE802.11要求 -EIA-485见GB/T19582.2一2008中6.1和7.3.2的要求; 以太网部分参见1EEE802.3要求; -窄带电力线通信应符合DL/Tl407的要求 15
GB/T35136一2017 参 考文献 [1]IEEE802.3以太网标准(StandardforEthernet) [2]IEEE802.15.4无线低速个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wireless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PhysiealLayer (PHY)Speeifieationsforlow-RatewirelessPersonalAreaNet work灯 [3 IEEE802.15.1无线个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wrelessMACandPHYSpeei icationsfor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s) [4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wirelessLAN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PhsiealLayer(PHY)Specifieations 16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35136-2017

智能家居系统将传统家居系统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居住环境的智能化升级。其中,自动控制设备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之一。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35136-2017是针对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自动控制设备提出的技术规范。

1. 总则

GB/T35136-2017旨在规定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的基本要求、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以便保证智能家居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标准适用于居室、公共建筑等各类场所的自动控制设备。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列举了与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相关的一系列术语和定义,包括“智能家居系统”、“自动控制设备”、“控制器”、“执行器”、“情景模式”等。

3. 基本要求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 可靠性: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 安全性:设备应符合国家强制性的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 互操作性:设备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与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 易用性:设备应具有简单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配置和操作。
  • 节能性:设备应具有较高的能效水平,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4. 技术指标

标准中列举了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的多项技术指标,包括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性能、通信性能等方面。例如,设备的静态功耗应小于等于1W,响应时间应小于等于1s,通信距离应大于等于10m等等。

5. 试验方法

标准中还规定了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的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用于检测设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括电气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环境性能测试、通信性能测试等。测试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设备的安装位置、工作状态、外部环境等因素。

6. 结论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35136-2017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自动控制设备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推动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舒适、安全和节能的生活体验。

面向食品制造业的射频识别系统应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面向食品制造业的射频识别系统应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面向食品制造业的射频识别系统应用要求的编号:GB/T35135-2017。面向食品制造业的射频识别系统应用要求共有10页,发布于2018-07-01
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的编号:GB/T35137-2017。柴油润滑性评定用高频往复试验机共有8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