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4539-2009采

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Protectiveclothing-Performancerequirementsofchemicalprotectivecloth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24539-2009采。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共有44页,发布于2010-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7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40.10
  • 实施日期2010-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4页
  • 文件大小1.47M

以图片形式预览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24539一2009 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Prteetveelothing一Perfmaneerequirementsfchemielprotetiecothing ISO16602:2002Protectiveclothingforprotectionagainstchemicals Classification,labellingandperformmancerequirements,NEQ 2009-10-30发布 2010-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24539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应于ISO16602:2002《化学防护服分类、标志及性能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16602;200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修改原文中的前言和引言部分; 修改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原文中“3术语和定义”部分; 修改原文中化学防护服分类; 修改原文中“5.4气密性”和“5.5向内泄露测试方法”; 删除原文中“5.8粉尘气溶胶向内泄露测试要求”; -增加颗粒物防护服面料耐固体颗粒物穿透性能测试要求; 删除原文中“5.ll5.18”; 修改原文中“6.5抗渗透性能”,“6.6液体耐压穿透性能”中需要测试化学防护服种类和测 试化学品数目的要求; 修改原文中抗渗透性能标准透过时间测试终点判据为一种 增加颗粒物防护服耐静水压要求; 删除原文中“6.16阻燃要求” 增加耐高温、低温性能要求 删除原文中“7.6.3一7.6.5” 修改原文中“8标识”为“7标识” 删除原文中“9使用指导”及“10产品技术信息”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杜邦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江歌,金郡潮、丁松涛、赵阳、李护彬、霍晓兵、杨光、李双会、房鹤、罗穆夏 业
GB24539一2009 引 言 从业人员在作业场所及应急救援工作中可能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 伤害 为了减少或隔绝此类伤害,相关人员应根据危害程度穿着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化学防护服,同时佩 带其他必需的个体防护装备 化学防护服的生产企业有责任根据本标准的指导对所生产的化学防护服 产品进行测试、分类 由于本标准无法涵盖所有化学物质的数据,生产者有义务向使用者提供化学防护 服对特定化学物质的防护性能数据 使用者有责任自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化学防护服装
GB24539一2009 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防护服的分类、分级和标识,确立了化学防护服基本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从业人员在作业场所及应急救援工作中所需要的化学防护服 本标准不适用于消防等场合使用的化学防护服 本标准不专门提出手套,防护靴/鞋、,防护面具、视窗、,安全眼镜以及呼吸装置等个体防护装备的性 能指标要求,除非该防护装备属于防护服整体的一部分,并提供相应的化学防护性能 注,本标准所涉及的防护对象包括气态、 ,液态固态化学物质 本标准对化学防护服按其应用场合和防护对象进行 了分类,并对各个级别防护服防护性能的基本要求及测试方法进行了规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T3820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GB/T3820一1997,eqvIsO5084:1996) (GBy/T3917.3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3917.3 1997,eqvIS(O9073-4:l989) GB/T3923.I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3923.1一1997,neqIsO/DIS13934-l:1994 GB/T4669 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4669一2008 ISO3801:1977,MOD GB/T4744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GB/T47441997,eqvISO811:1981) GB/T125862003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屈挠破坏性的测定(IS07854;1995,IDT GB/T13773 纺织品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第1部分: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 .1 GB/T13773.12008,ISO13935-l:;1999,IDTy GB/T20655 防护服装机械性能抗刺穿性的测定(GB/T20655一2006,IsO13996:1999, IDT GB/T21196.2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GB/T21196.2一2007,1SO12947-2;l998,MOD) GB/T21294一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GB/T23462防护服装化学物质渗透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化学防护服chemiealproteetieclothing 用于防护化学物质对人体伤害的服装 注,该服装可覆盖整个或绝大部分人体,至少可提供对躯干,手臂和腿部的防护 化学防护服允许是多件具有防护 功能服装的组合也可和其他的肪护装备匹配使用
GB24539一2009 3.2 sulatedcothins 全包覆式化学防护服fullyeneapsu 可完全覆盖穿着者和呼吸装备并且能够提供气密和/或液密防护的服装 3.3 非全包覆式化学防护服non-encapsulatedeothing 提供对绝大部分人体(至少包括躯干、手臂和腿部)防护的服装 无需覆盖穿着者使用的呼吸装备 包括分为连体式防护服和分体式防护服 3 有限次使用化学防护服limiteduseproteetivecothing 对服装面料强度和耐磨性要求较低,仅一次性使用或者在服装未受污染前有限次数使用的防护服 3.5 多次性使用化学防护服reusableproteetivecothing 对服装面料强度和耐磨性要求较高,在使用后进行必要的洗消处理并经过评估后依然可提供有效 防护的防护服 3.6 应急救援响应队伍eergencyresponseteam ET 应急救援工作中作业人员所需要的化学防护服类型 3.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gas-tightproteetiveensemblesfor emergecyresponseteam 应急救援工作中作业人员所需的带有头罩,视窗和手足部防护的,为穿着者提供对气态,液态和固 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防护的单件化学防护服类型 注1: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应配置自给式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 注2;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应满足气密性检测的要求 3.8 non-gas-tightproteetiveensemblesforemergencyresponseteam 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 应急救授工作中作业人员所需要的,带有头罩、视窗、手部足部防护的,为穿着者提供对液态和固态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防护的单件化学防护服类型 注: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应配置自给式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 3 tetieeothing 液密型化学防护服liquidtightprom 防护液态化学物质的防护服 3.10 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liquidjettightproteetivecothing" 防护具有较高压力液态化学物质的防护服 3.11 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liquidspraytightproteetiveclothi iing 防护具有较低压力或者无压力液态化学物质的防护服 3.12 颗粒物防护服partiecletightprotectivecothing 防护散布在作业场所环境中颗粒物的防护服 13 " 面料materia 提供防护性能的化学防护服单层材料或多层材料的组合
GB24539一2009 3.14 渗透 permeation 化学物质分子透过防护材料的过程,即化学物质分子被材料吸附、在材料内的扩散以及从材料另 面析出过程 3.15 enetration 穿透pe 化学物质通过多孔的材料、接缝、针孔或者其他瑕疵透过防护材料的过程 3.16 标准沾污面积calbratedstain 将一定量的特定测试溶液滴到测试用指示服表面所形成的最小显色面积 分类和代号 根据防护对象和整体防护性能按表1分类 表1分类及代号 液密型化学防护服 气密型化 非气密型 化学防护 颗粒物防 喷射液密 喷射液密 泼溅液密 学防护 化学防护 护服 服分类 型化学防 型化学防 型化学防 服-ET 服-ET 护服-ET 护服 护服 类别代号 2-ET 3a 3 1-ET 3a-ET 技术要求 总则 化学防护服所采用的材料和其他组成部分的材料应无皮肤刺激性或其他有害健康的效应 5.1.1 化学防护服应在保证防护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化学防护服舒适性 应在充分考虑和考核材料 5.1.2 透气性、湿热阻等性能的基础上来评价面料的舒适性,在保证材料强度和化学防护服防护性能的前提 ,尽量采用单位面积质量小的材料 下 化学防护服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其他必要个体防护装备的兼容性和配套性 5 设计要求 5.2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 气笔密型化学防护服设计应 a)采用全包覆式化学防护服设计,即能够提供对穿着者躯干,头部,眼面部,手臂、手部、腿部和脚 的整体防护 通过自携式或其他外部供气装置给人员提供呼吸用清洁气源 b 安装2个以上单向排气阀,要求从化学防护服内部向环境排气时,能完全阻止外部气体逆向 流人; 在眼面部设计具有化学防护功能的透明视窗,以满足穿着人员的观察需求; d 允许在化学防护服装外面另行穿着/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和/或防护靴/鞋,以满足化学防护 e 服所有性能要求 所有组合的各部分及其各层材料应视为化学防护服整体进行测试 5.2.2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 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设计应: 至少能提供对穿着者躯干、头部、眼面部、手臂和腿部的防护,也可采用全包覆式化学防护服 a 设计;
GB24539一2009 b允许通过另外佩戴化学防护手套和/或化学防护靴/鞋为手部和脚部提供化学防护 化学防 护手套提供的防护范围应在手腕部以上25mm,化学防护靴/鞋提供的防护范围应大于鞋底 以上200 mm 通过自给式或其他外部供气装置给人员提供呼吸用清洁气源; d)在眼面部设计具有化学防护功能的透明视窗,以满足穿着人员观察的需求, 允许通过在化学防护服外面另行穿着/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和/或防护靴/鞋以满足化学防护 服所有性能要求 所有组合的各部分及其各层材料应视为化学防护服整体进行测试 5.2.3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和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 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和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设计应 a)应至少提供对穿着者躯干,头部、手臂和腿部的防护; D)化学防护服面料应满足化学物质穿透和渗透性能要求; 化学防护服应通过液密喷射试验 5.2.4 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 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设计应: a)应至少提供对穿着者躯干、头部、手臂和腿部的防护; b)化学防护服面料应满足化学物质穿透和渗透性能要求 化学防护服应通过液密泼溅试验 5.2.5颗粒物防护服 颗粒物防护服设计应 a)应至少提供对穿着者躯干、头部、手臂和腿部的防护; D 防护服面料应满足防止颗粒物穿透的要求 性能要求 5.3.1 总则 所有化学防护服的服装及其面料应按表2中所列项目评估 5.3.1.2作为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整体防护一部分的化学防护手套、化 学防护视窗和化学防护靴/鞋,若提供化学防护的材料和防护服面料不同,应按表3中所列项目评估 5.3.1.3化学防护服接缝性能应按表4中所列项目评估 注:若无特别说明,所有测试项目的性能指标应不低于1级 对于某些化学防护服的某些项目的性能要求高于1 级的,以该项目下性能要求的级别为准 表2整体性能及面料评估项目 化学防护服类别 液密型化学防护服 气密型化 非气密型 性能 测试项目 颗粒物防 喷射液密 喷射液密 泼溅液密 学防护 化学防护 护服 型化学防 型化学防 型化学防 服-ET 服-ET 护服 护服-ET 护服 1-ET 2-ET ET 类别代号 3a 3a- 3b 气密性 液体泄漏 化学防护 性能 服整体防 护性能 液密喷射 液密泼溅
GB24539一2009 表2(续 化学防护服类别 液密型化学防护服 非气密型 气密型化 测试项目 性能 颗粒物防 喷射液密 喷射液密 泼溅液密 学防护 化学防护 护服 型化学防 型化学防 型化学防 服-ET 服-ET 护服 护服-ET 护服 渗透性能 液体耐压 穿透性能 拒液性能 面料化学 防护性能 耐静水压 性能 耐固体颗粒 物穿透性能 耐磨损性能 耐屈挠破坏 性能 撕破强力 面料物理 防护性能 断裂强力 抗刺穿性能 耐低温耐 高温性能 表3防护视窗、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鞋材料评估项目 化学防护服类别 液密型化学防护服 性能测试 气密型 非气密型 性能 喷射液密型 项目 泼溅液密颗粒物防护服 化学防护 化学防护 喷射液密型 化学防护 服-ET 服-ET 化学防护服 型化学防护服 服-ET 类别代号 1-ET 2-ET 3a" 3a-ET 3b 渗透性能 化学防护 视窗 抗刺穿性能 渗透性能 化学防护 液体耐压 手套 穿透性能 渗透性能 化学防护 液体耐压 靴/鞋 穿透性能
GB24539一2009 表4接缝性能评估项目 化学防护服类别 液密型化学防护服 性能测试 气密型化 非气密型 性能 颗粒物防 喷射液密型 项目 学防护 化学防护 喷射液密型 泼溅液密型 护服 化学防护 服-ET 服-ET 化学防护服 化学防护服 服-ET 类别代号 1-ET 2-ET 3aET 3a 3b 渗透性能 液体耐压 接缝性能 穿透性能 接缝强力 5.3.2整体防护性能 整体气密性 5.3.2.1 按6.1的规定,进行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整体气密性测试 测试结束时,化学防护服内压力应不 低于测试压力的80% 5.3.2.2液体泄漏性能 按6.2的规定,进行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整体液体泄漏性能测试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经测试溶液喷射1h后应无渗漏;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经测试溶液喷射20 min 后应无渗漏 5.3.2.3液密喷射 按6.3的规定,进行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和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整体液密喷射性能测试 指示服上穿透液体形成的沾污面积应小于3倍的标准沾污面积 5.3.2.4液密泼溅 按6.4的规定,进行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 整体液密泼溅性能测试,指示服上穿透液体形成的沾污面积应小于3倍的标准沾污面积 5.3.3面料的化学防护性能 5.3.3.1渗透性能 按6.5的规定,选择表5所列化学物质进行渗透性能测试 根据化学物质对面料的标准透过时间 测试结果的最小值按表6分级、标识 具体要求如下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应至少选择表5中1种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低于3级; a) b 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面料应至少选择表5中12种液态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 不低于3级; 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和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面料应至少选择表5中1种液态化学 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低于3级 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的面料应至少选择表5中1种液态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 低于1级 除要求测试的化学物质外,生产商应提供化学防护服所标明防护的化学物质的渗透性能数据
GB24539一2009 表5渗透性能测试用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 CAS 物理状态 丙削 液态 Acetone 67-64-1 Acetonitrile 75-05-8 乙腊 液态 Carbondisulfide 75-15-0 二硫化碳 液态 二氯甲婉 Diehloromethane 75-09-02 液态 二乙胺 Diethylamine 109-89-7 液态 乙酸乙酯 Ethylacetate l41-78-6 液态 正己婉 n-Hexane ll0-54-3 液态 67-56-1 液态 甲醉 Methanol 1310-73-2 hbydroxide.30% 液态 氢氧化纳(质量分数30% Sodium Sulfuricacid,96% 7664-93-9 硫酸(质量分数96% 液态 10 11 四氛吠喃 Tetrahydrofuran 109-99-9 液态 12 甲苯 Toluene 108-88-3 液态 13 氨气(体积分数99.9% Ammoniagas 7664-41-7 气态 14 氯气(体积分数99.5% Chlorinegas 7782-50-5 气态 氯化氢 气态 15 7647-01-0 Hlydrogenehloridegas 表6渗透性能分级 级别 标准透过时间/" /min >10 2 >30 >60 >120 >240 480 5.3.3.2液体耐压穿透性能 按6.6的规定,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喷 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面料应至少选择表5所列的3种化学物质进行液体耐压穿透性能测试 根据液体 穿透压力测试结果最低值按表7分级;面料的耐压穿透性能应不低于1级 表7液体耐压穿透性能分级 级别 液体穿透压力值/kPa >3.5 >l4 >21 >28 >35
GB24539一2009 5.3.3.3拒液性能 按6.7的规定,进行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面料拒液性能测试 应至少选择表8中1种化学物质 进行拒液性能测试 根据其拒液指数和穿透指数测试结果最小值,按表9分级、标识;面料拒液性能应 不低于1级 表8拒液性能测试用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 浓度 硫酸 30%质量分数 氢氧化钠 10%质量分数 正丁醉 分析纯 二甲苯 分析纯 表9拒液和液体穿透性能分级 级别 拒液指数 穿透指数 >80% <10% >90% <5% >95% <1% 5.3.3.4耐静水压性能 颗粒物防护服的耐静水压性能要求如下 a 按6.8的规定,进行颗粒物防护服面料耐静水压性能测试 根据耐静水压测试结果最低值按 表10分级、标识,面料耐静水压性能应不低于1级; b)按照GB/T21196.2的规定对颗粒物防护服的面料预处理;磨料采用标准羊毛布,压力为 9kPa,样品经过100次循环摩擦处理后,按6.8的规定进行耐静水压性能测试,耐静水压下降 应不大于50% 表10耐静水压性能分级 静水压/kPa 级别 >1.o >2.0 >5.0 >10,0 >20,0 >50,0 5.3.3.5耐固体颗粒物穿透性能 按6.9的规定,进行颗粒物防护服面料耐固体颗粒物穿透性能测试 面料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 效率应不小于70% 5.3.4面料的物理防护性能 5.3.4.1耐磨损性能 按6.10的规定,进行面料耐磨损性能测试 测试压力9kPa,根据面料损坏所需循环次数测试结 果按照表11分级、标识 面料的耐磨损性能要求如下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和喷射液密型化学 防护服-ET,耐磨损性能应不低于3级
GB24539一2009 D)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颗粒物防护服,耐磨损性能应不低于1级 表11耐磨损性能分级 产生损坏所需循环次数 级别 >l00 >500 >100o >1500 >2000 5.3.4.2耐屈挠破坏性能 按6.11的规定,进行面料耐屈挠破坏性能测试 根据屈挠破坏循环次数测试结果平均值按表12 分级、标识 面料的耐屈挠破坏性能要求如下 多次性使用的气密型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面料耐屈挠破坏性能均应不低于4级; a b其他类别化学防护服面料耐屈挠破坏性能应不低于1级 表12耐屈挠破坏性能分级 级别 循环次数 >1000 >2500 >5000 >15000 40000 >100000 5.3.4.3撕破强力 按6.12的规定,进行面料撕破强力测试 根据面料撕破强力测试结果最小值按表13分级、标识 面料的撕破强力要求如下 a)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面料撕破强力应不低于3级; b) 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颗粒物防护服. 面料撕破强力应不低于1级 表13撕破强力分级 级别 撕破强力/N >10 >20 >40 >60 >100 >150 5.3.4.4断裂强力 按6.13的规定,进行面料化学防护服面料的断裂强力测试 根据面料测试结果断裂强力的平均值 按表14分级、标识 面料的断裂强力要求如下
GB24539一2009 有限次使用的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面料断裂强力应不低于 a 3级; b 多次性使用的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面料断裂强力应不低于 4级; 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颗粒物防护服 面料断裂强力应不低于1级 表14断裂强力分级 级别 断裂强力/N 30 60 1o0 250 500 1000 5.3.4.5抗刺穿性能 按6.14的规定,进行面料抗刺穿性能规定测试 根据面料抗刺穿强力测试结果平均值按表15分 级、标识 面料的抗刺穿性能要求如下 a)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面料抗刺穿强力应不低于3级 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面料抗刺穿强力应不低于2级; b c)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颗粒物防护服、 面料抗刺穿强力应不低于1级 表15抗刺穿性能分级 级别 抗刺穿强力/N >5 >10 >50 >100 15o >25o 5.3.4.6耐高温耐低温性能 按6.15规定,面料经过70C或一40预处理8h后,面料断裂强力下降应不大于30% 5.3.5防护视窗、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鞋材料性能要求 5.3.5.1防护视窗 5.3.5.1.1渗透性能 视窗材料渗透性能的测试、分级应符合5.3.3.1的要求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视窗材料应至少选择表5中15种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低于 3级;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视窗材料应至少选择表5中12种液态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 应不低于3级 5.3.5.1.2抗刺穿性能 视窗材料抗刺穿性能的测试,分级应符合5.3.4.5的要求 10
GB24539一2009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视窗材料的抗刺穿性能应不低于3级;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视窗 材料的抗刺穿性能应不低于2级 5.3.5.2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鞋 5.3.5.2.1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鞋材料的渗透性能 防护手套和防护靴/鞋材料的渗透性能的测试、分级应符合5.3.3.1的要求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防护手套、,防护鞋/靴材料,应选择表5中15种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 `的防护手套、防护鞋/靴材料,应选择表5中12种液态化 性能应不低于3级;非气常型化学防护服-ET 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低于3级 5.3.5.2.2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鞋材料的液体耐压穿透性能 防护手套、防护靴/鞋材料的液体耐压穿透性能的测试、分级应符合5.3.3.2的要求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化学防护手套材料和化学防护靴/鞋材料,应 选择表5中3种液态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液体耐压穿透性能应不低于1级 55 3. 6 接缝性能的要求 5.3.6.1渗透性能 化学防护服接缝渗透性能的测试,分级应符合5.3.3.1的要求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接缝,应选择表5中15种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低于3级;非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接缝,应选择表5中12种液态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低于3级;喷 射液密狸化学防护服-ET的接缝,应至少选择表5中!种液态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渗透性能应不低于 3级 5.3.6.2液体耐压穿透性能 防护接缝液体耐压穿透性能的测试、分级应符合5.3.3.2的要求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的接缝,应至少选择表5中3种液态化学物质进 行测试,液体耐压穿透性能应不低于1级;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泼溅 液密型化学防护服应至少选择表5! 中 种液态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液体耐压穿透性能应不低于1级 1 5.3.6.3接缝强力 按6.16的规定,进行化学防护服接缝强力测试,并按表16进行分级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和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接缝强力应不低于5级 喷射液密型化学防 护服、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ET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颗粒物防护服,接缝强力应不低于1级 表16接缝强力分级 级别 接缝强力/" >30 >50 >75 >125 >300 500 试验方法 整体气密性测试 6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6 液体泄漏性能测试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1l
GB24539一2009 液密喷射性能测试 按附录C方法1的规定进行 6 液密泼溅性能测试 按附录C方法2的规定进行 渗透性能测试 按GB/T23462的规定进行 6 液体耐压穿透性能测试 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 拒液性能测试 按附录E的规定进行 耐静水压性能测试 按GB/T4744的规定进行 耐固体颗粒物穿透性能测试 6. 对于不透气材料,不进行该项测试;对于透气材料,参照GB2626一2006的6.3中NaCl颗粒物过 滤效率检测方法进行测试,其中检测流量修改为(15士2)L/min. 耐磨损性能测试 按GB/T21196.2的规定进行,砂纸要求参见附录F 6.11耐屈挠破坏性能的测定 按GB/T12586一2003的第4章方法B的规定进行 6.12撕破强力测试 按GB/T3917.3的规定进行 6 3 断裂强力测试 按GB/T3923.1条样法的规定进行 抗刺穿性能测试 按GB/T20655的规定进行 6.15耐低温耐高温性能测试 将试样按附录G的规定处理8h之后,在5min之内按GB/T3923.1的规定完成断裂强力测试 经纬向各取5个试样,以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样该方向的最终测试结果 按式(1)计算材料经过低温或高温处理后,断裂强力的下降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E一E R= 100% F 式中; 经低温或高温处理后断裂强力的下降率,% R 未经低温或高温处理的面料经向或纬向断裂强力平均值,单位为牛(N) F0 F 经低温或高温处理的面料经向或纬向断裂强力平均值,单位为牛(N) 6.16接缝强力测试 按GB/T13773.1的规定进行,取样部位符合GB/T21294一2007中5.1的要求 标识 7.1永久标识 化学防护服上应有产品名称、产品类别代号、生产日期、制造厂名、号型规格、表5中的测试物质的 级别 7.2 合格证 合格证内容应至少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号型规格、厂名和厂址 12
GB24539一2009 7.3包装 化学防护服及其独立的外包装上,应有产品名称,商标,产品类别代号、号型规格 7.4说明书 化学防护服的独立包装中均应有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应至少包括 使用限制 a) D 产品类型和主要性能级别,应包括测试化学物质渗透性能数据 号型; c) d 有效期 使用前检查程序; e f 保养和维护信息; 失效和弃置建议 13
GB24539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气密性测试方法 A.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整体气密性的测试方法 A.2原理 对气密性化学防护服充气后,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检查服装内压力的下降情况,判定其气密性 A.3测试装置 A.3.1气密性测试装置及连接示意图,如图A.1所示,包括 a)气泵,最大压力不小于100kPa; D) 压缩空气胶管; c 压力表,精度为10Pa,分辨率1Pa A.3.2排气阀密封塞或密封胶带 A.3.3肥皂溶液和软刷 A.3.4计时器,精度为0.1s A.3.5温度计,精度为1C 压缩'气源及调节器 连上充气管路的服较 图A.1气密性测试设备及连接示意图 A.4测试程序 A.4.1测试区域应避开温度、气流影响;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不应超过士3C A.4.2测试前检查化学防护服,确认接缝、通气管道、配件、面屏、拉链和阀门完好 A.4.3将排气阀,进气口和排气口密封;密封过程应保证不损坏气密型化学防护服部件 A.4.4关闭拉链门襟等所有闭合件 A.4.5测试前应核查测试系统的气密性 A.4.6按图A.1连接压力测试装置和气密型化学防护服 14
GB24539一2009 A.4.7按图A.2所示的方法通过气泵为化学防护服充气至充气压A,充气压A不低于1.29kPa 关 闭气泵与化学防护服相连的管道 充压状态至少保持1 ,以使气密型化学防护服充分展开 min, 气路连接器 排气阀转接器 可拆卸手套 而板封口 图A.2测试服充气示意图 4.8泄压到测试压B开始计时,4min后,记下最终压力C 计算测试压B和最终压力C的差值,即 B-C作为压力下降值,测试压B应不低于1.02kPa A.4.94min内压力下降值大于B的20%,即判定此气密型化学防护服不合格,不能正常使用 A.4.10泄露部位检查 对检验不合格的化学防护服应检查泄露部位 充压到充气压A,用肥皂水溶 液涂刷整个气密型化学防护服,包括接缝、密封处、视窗、手套袖子连接处等 出现气泡的部位即为泄漏 部位 A.5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声明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是按照附录A进行测试的; b) 所用测试设备的生产商/型号以及压力表的性能; 测试环境条件 c) 样品规格型号等; d 记录下A.,B和C对应的压力值及观测时间,如果最终压力cC小于B的80%,则表示气密型化 e 学防护服不合格 每一个样品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果; f 与本附录不符合的说明,以及测试人员认为应说明的其他问题; g h)测试人员及测试日期 15
GB24539一200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化学防护服液体穿透性能测试方法 B.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使用人体模型喷淋法测试化学防护服液体穿透性能的方法 B.2原理 将被测化学防护服穿于人体模型上,连续喷射测试溶液,根据试样内吸水性指示服上沾污,判定试 样的抗液体穿透性能 B.3测试溶液 把水溶性的荧光或普通染料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水,配制成表面张力为(0.032士0.002)N/m的 溶液 B.4仪器和设备 B.4.1人体模型 人体模型应具有防水外层 人体模型的手臂和腿部必须伸直,手臂在身体的两侧 B.4.2吸水性指示服 吸水性指示服应覆盖在人体模型上,以观察液体的穿透现象 吸水性指示服应易于辨别沾污 B.4.3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由五个低流量喷嘴和一个供水装置组成,五个喷嘴相对人体模型的朝向如图B.1所示 喷嘴应符合图B.2所示的规格 供水装置应保证每个喷嘴(3.0士0.2)L/min的流量 单位为毫米 1070 喷嘴位置4在底角处; -喷嘴位置1位于套装顶部正上方460mm处; 喷嘴位置5在对面底角处; 喷嘴位置2在顶角处 -装置总高度为服装高度加460mm. 喷嘴位置3在对面顶角处; 图B.1喷嘴位置(前视图 16
GB24539一2009 单位为毫米 10个0. 8的小孔分布于 中9的圆周上 -25.25 橡胶垫 黄铜 不锈钢 图B.2喷嘴结构 B.4.4计时器 精度为1s B.5样品准备 将化学防护服不要测试的部位进行封闭,防止液体从这些部位穿透 例如,当防护套装没有手套 时,应用拒水胶带或者其他密封剂封紧袖口 B.6测试程序 B.6.1测试前,检查吸水性指示服和化学防护服(及其他要测试的部件),确保其完全干燥 B.6.2把吸水性指示服穿到人体模型上 把化学防护服穿到已穿上吸水性指示服的人体模型上,并把其他的部件安装到人体模型上 B.6.3 闭合所有闭合件 B.6.4防止液体泼溅到人体模型、化学防护服或任何不要测试的部位 例如,在人体模型头部系上塑 料袋,绳结不得超过化学防护服边缘2.5cmm, B.6.5采用表面活性剂调节测试溶液表面张力为(0.032士0.002)N/m B.6.6把穿好服装的人体模型暴露在喷淋状态下60min,每个方向(如图B.3所示)各15min,测试溶 液以(3.0土0.2)L/min的速度同时从各个喷嘴中喷射 B.6.7液体喷淋结束后,除去测试服表面多余的液体 B.6.8在喷淋实验结束1o 1之内,选择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检查化学防护服上的液体穿透情况 mmin 在干燥环境内将化学防护服及其他部件从人体模型上卸下,检查吸水性指示服、测试服缝纫处 a 及内部湿润区域并作记录; b 如果测试溶液中加有染料,将化学防护服及其他部件从人体模型上卸下,检查内衣、测试服缝 纫处及内部的染色区域并作记录; 如果测试溶液中加有荧光染料,在荧光暗室中检查内衣、测试服缝纫处及内部的荧光发光区域 并作记录 17
GB24539一2009 B.6.9如果没有发现任何润湿区域,测试服合格;如果发现有润湿区域,则测试服不合格 描述不合 格的情况并分析可能原因 基线 图B.3人体模型朝向(俯视图) B.7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声明化学防护服是按照附录B进行测试的; b) 测试溶液,包括成份表面张力、,示踪剂名称,浓度、温度等 e)测试范围描述 化学防护服或者防护套装避免液体喷淋的部位,以及这些特殊部位不被测 试的原因 d)样品规格型号等 e)测试环境条件; 判定方法 f -判定液体穿透的方法; g测试结果 报告测试结果合格或者不合格 如果产品不合格,要说明不合格部位以及可能 的不合格原因; 与本附录不符合的说明,以及测试人员认为应说明的其他问题; h 测试人员及测试日期 18
GB24539一2009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化学防护服液密性能测试方法 C.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化学防护服抗液态化学物质穿透性能的两种测试方法 其中,方法1适用于喷射液 密型化学防护服穿透性能的检测;方法2适用于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穿透性能的检测 C.2原理 向穿着在测试模型或人体测试对象上的化学防护服喷射(方法1)或泼溅(方法2)测试溶液,检查化 学防护服的内表面和测试模型或人体测试对象穿着的吸水性指示服的外表面,通过与标准沾污面积的 比对,判断化学防护服是否符合要求 C.3测试溶液 把水溶性的荧光或普通染料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水,配制成表面张力为(0.032士0.002)N/m的溶 液;在测试模型或人体测试对象穿着的吸水性指示服的外表面滴一小滴(0.1mL)测试溶液,应形成直 径大于2cm的标准沾污面积,标准沾污面积应请晰可辨,便于测试中对比判断;必要时,可使用紫外示 踪染料 C.4方法1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防护性能测试 C.4.1测试对象 可选人体模型或人体测试对象 如果使用人体测试对象,必须特别注意安全防护 C.4.2测试装置 C.4.2.1指示服 用厚度小于5nmm的吸水材料制成,单层、带帽兜,使用的吸水材料应保证能产生c.3中所述的标 准沾污面积 C.4.2.2喷嘴 如图c.1所示,测试中产生喷射测试溶液,工作压力为150kPa 喷嘴工作直径,(4士0.l)mm 喷嘴工作长度,(4士0.l)mm 管直径,(12.5士l)mm; -喷嘴开口和压力计之间的距离,(80士l)mm. 图C.1喷嘴形状 19
GB24539一2009 C.4.2.3液压泵 自吸循环式,带有压力表、过滤器/管 喷嘴处保持150kPa的压力 C.4.3试样准备 C.4.3.1测试对象应穿上如C.4.2.1所述的尺寸合适的指示服,指示服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服装 C.4.3.2按照生产商说明书的要求,给测试对象穿上合适型号的化学防护服及配套的其他个体防护 装备 c.4.3.3为测试对象佩戴防测试溶液穿透的手套,化学防护服的袖子应覆盖手套外面 如果袖子有 内护腕,则可把它穿在手套里面 为测试对象配置防测试溶液穿透的防护靴 化学防护服的裤口应覆 盖在靴子的外面 对于不属于测试范围而未覆盖的部位,如围绕头部、面部和颈部可能被测试溶液通过 的缝隙,都应予以密封,防止测试溶液流人化学防护服内部,造成其他区域发生内泄漏的假象 C.4.4测试程序 C.4.4.1调整喷嘴与测试点间的距离为1m C.4.4.2将喷嘴对准一个测试点喷射测试溶液,压力为150kPa,时间为5s,然后移向下一个测试点 喷射5s,直至所有测试点完成测试 C.4.4.3除去化学防护服表面残留测试溶液,停留2min. C.4.4.4取下化学防护服,检查化学防护服内表面和指示服外表面是否有穿透迹象;若有,在化学防 护服和指示服上标记穿透的位置和范围,或拍照记录 -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服防护性能测试 C.5方法2- C.5.1测试对象 人体测试对象,身高介于被测服装尺寸上限的95%至100%之间 c.5.2测试装置 C.5.2.1指示服 同C.4.2.1 C.5.2.2转盘 防水材料制成,能支撑一个人的身体,转速为(1士0.1)r/min. C.5.2.3刻度容器 盛放液体 c.5.2.4液压泵 自吸循环式,带有压力表、含过滤器和软管 C.5.2.5计时器 秒表或电子计时器,精度为1s c.5.2.6喷淋装置 如图C.2所示 高度至少为2.35m,垂直安装,配备四个间距为45cm的喷嘴附件 C.5.2.7液压喷嘴 空心圆锥形,喷射角为75",在300kPa压力下的流量为1.14L/min C.5.2.8校准框架 四段外径为(1.29士0.02)em、长度约为200cm的金属管或棒,见图C.3和图C.4 c.5.2.9带刻度的烧杯或量筒 如图C.4所示,其直径约4em,高度约10cmm 每个容器配有盖子或塞子,盖子或塞子几何中心开 有一个直径为2em的圆孔,校准框架的管或棒通过圆孔定位 20
GB24539一2009 单位为毫米 1500 导 转盘 图C.2液密泼溅性能测试装置 C.5.3测试系统的调节 C.5.3.1喷嘴的流量 打开流向喷嘴的管道,调节液压泵的压力,使每个喷嘴的流量达到(1.14士0.1)L/min C.5.3.2喷嘴的布置 如图C.2所示,将由喷嘴射出的测试溶液对准距离约1.5m远处的转盘几何中心线,用校准框架 收集泼溅的测试溶液以检查喷嘴的布置和距离 该校准框架由4个相距35cm,彼此平行(见图c.3)的 金属棒或管(见C.5.2.8)构成 金属棒距转盘几何中心距离相等(见图C.3),底端置于烧杯或量筒中, 用带有直径为2em的中心孔的塑料盖盖住烧杯 金属棒通过中心孔并保持不与孔边缘接触,金属棒露 在盖子上方的高度应为(190士1)em(见图C.4) 待设备已正确设置,喷嘴的输出流量在规定范围内,转盘已运转,此时,喷淋3min 测量每个烧杯 或量筒中收集的测试溶液的量,用事先称重的吸水性材料擦拭每个金属棒的外表面,并再次称重以确定 每个金属棒上残留的测试溶液体积 将此体积与烧杯或量筒收集的测试溶液体积相加,即可计算出每 个金属棒收集的测试溶液体积 当该校准框架每个金属棒每分钟收集的测试溶液平均值为(12.5士1.5)mL即四个金属棒在3minm 内收集的测试溶液体积为(150士18)mL时,喷嘴的布置及其至目标的距离可用于测试 21
GB24539一2009 单位为毫米 转盘顶部; 金属管或棒; 带刻度的烧杯或量筒,带盖; 转盘的几何中心 图C.3检测泼溅对中的装置 单位为毫米 A 校准框架的管或棒; 盖子或塞子(带有直径为2cm的孔). -带刻度的烧杯或量筒 图c.4带刻度的收集杯或量筒装置 C.5.4试样准备 C.5.4.1测试对象应穿上如C.5.2.1所述的尺寸合适的指示服,指示服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服装 按照生产商说明书的要求,给测试对象穿上合适型号的化学防护服 C.5.4.2 为测试对象佩戴防测试溶液穿透的手套,化学防护服的袖子应覆盖手套外面 如果袖子有 C.5.4.3 内护腕,则可把它穿在手套里面;为测试对象配置防测试溶液穿透的防护靴,化学防护服的裤口应覆盖 在靴子的外面;带有面屏的面罩,防护整个额部.覆盖眼睛和脸部,面罩的深度为18em.宽度为32em 22
GB24539一2009 适当尺寸的过滤式呼吸防护器(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健康安全),配戴在面罩下面,防止测试对 象吸人测试溶液 对于不属于测试范围而未覆盖的部位,如围绕头部、面部和颈部可能被测试溶液通过 的缝隙,都应予以密封,防止测试溶液流人化学防护服内部,造成其他区域发生内泄漏的假象 C.5.5测试程序 C.5.5.1把穿着化学防护服的测试对象定位在转盘的几何中心,并标记脚的位置 C.5.5.2在转盘转速为1 n时,释放测试溶液30 r/min min C.5.5.3在泼溅过程中,测试对象每隔5min做一组动作,在转盘上交替抬起双脚,拾脚高度约为 20cm 同时,胳膊伸直前后摆动,以与腿的动作协调来保持平衡,脚放下后仍应定位在初始标记的位置 min,动作频率为(30士5)次/min 上 动作时长1 C.5.5.4沥去化学防护服表面残留测试溶液2n min C.5.5.5取下化学防护服,检查化学防护服内表面和指示服外表面是否有穿透迹象;若有,在化学防 护服和指示服上标记穿透的位置和范围,或拍照记录 C.6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声明化学防护服是按照附录C进行测试的" a) b) 测试溶液,包括成份、表面张力,示踪剂名称、,浓度、温度等 样品规格型号等, 测试环境条件; d 对于每一个试样,在人体轮廓图上标出测试点位置、测试溶液喷射方向以及化学防护服内表面 和指示服外表面的透过区域(前面和背面分开标注),也可用照片显示;任何互不相连、直径小 于2cemm的孤立穿透点,应用一个单独的十字标记 穿透点的总数和穿透点覆盖的大致总面积; f g)测试化学防护服的尺寸范围 h 测试结果 与本附录不符合的说明,以及测试人员认为应说明的其他问题 i 测试人员及测试日期 23
GB24539一2009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化学防护服面料耐压穿透性能测试方法 D.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测试化学防护服面料在持续接触有压力的液体条件下的防护性能的实验室测试 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化学防护服面料及其接缝的性能评价 本方法不适用于化学防护服的设计、整体结构、部件、界面及其他影响化学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的 因素的评价 注:本方法无需模拟化学防护服面料的实际使用条件,而仅限于对化学防护服面料耐压穿透性能的比较评价 D.2原理 按照一定的压力/时间序列将有压力的测试溶液作用于化学防护服面料,通过观察是否有测试溶液 穿透化学防护服面料来评价化学防护服面料的耐压穿透性能 D.3测试溶液 根据表5选择 D.4测试装置 D.4.1测厚仪 精度为0.02mm. D.4.2液体耐压穿透测试系统 液体耐压穿透测试系统如图D.1所示,图中所标注的各部件的名称、规格及数量见表D.1 214
GB24539一2009 i 12 13 -带外接头的空气软管; 压缩空气或氮气 安全护栏 -空气管线接头; 10 穿透测试池; -空气压力调节器; 排水阀 11 调节阀; 12- 旋转夹具; 压力表 13 溢流盘 排气阀; 14 双片轴环 内接头; 图D.1液体耐压穿透测试系统三维视图 表D.1液体耐压穿透检测系统部件 名称 图D.1中序号 规格 数量 空气管线快速接头、堵头、插座6mmNPT密封管螺纹 1套 空气压力调节器 6mmNPT,可释放型,可调,量程0kPa~70kP 调节阀 量程0kPa35kPa 0kPa35kPa,直径115mm,精度1%,首选磁性表 压力表 泄放阀 316号管接头 6nmNPT×40mm 3个 橡胶空气软管 6mm,带6mmNPT内接头 lm 安全护栏 见图D,10 见图D.3~图D.7 穿透测试池 0 l1 球阀 316不锈钢,6mmNPT 12 旋转卡具 见图D,8 13 见图 D.9 溢流盘 14 双片轴环 13mm 6mmNPT 1个 三通道带扳手龙头 镀锌管配件和管件 6mmNPT 其他 体 垫圈 6mm" 半轴环 13mm直径 1对 25
GB24539?2009 D.4.2.1?崩? ?崩?????D.2? 10 ??; ? -??; ??; ?(?D.10) -?; 10 -??; -? ? 1l 5 -?; ?D.2?崩??? D.4.2.2?? ????г,??,?D.3??? ????? ????????,?60ml??,?D.4?? ????(?D.5),?÷??(?D.6D.7) 26

紧压茶原料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紧压茶原料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紧压茶原料要求的编号:GB/T24614-2009。紧压茶原料要求共有7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的编号:GB24541-2009采。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共有16页,发布于2010-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