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254-2015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Precisionhotforgingofstraightbevelgear—Generalspecification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2254-2015。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1页,发布于2016-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J3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140.85
  • 实施日期2016-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368.36KB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32254一2015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Precisionhotforgingofstraightbevelgear一Generalspecifications 2015-12-10发布 2016-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32254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
GB/T32254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 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汉关、陶立平,金红、黄泽培、张海英、周林,董义、徐骥,魏巍、周煌、孙华标 m
GB/T32254一2015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齿部为热精密锻造成形的直齿锥齿轮锻件(以下简称“热锻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以及包装,搬运、贮存、,标志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齿部最终采用精密热锻工艺成形的直齿锥齿轮锻件,其质量<20kg,端面模数 20mm n,齿部直径<250" mm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6 GB/T228.l1 金属材样拉伸试脸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1.l1 1979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2822标准尺寸 GB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2828.1 合金结构钢 GB/T3077 GB/T5216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B/T6394 GB/T11365一19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12362一2003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preeisionhotforgingofstraightbeegear 采用精密热模锻工艺获得的直齿锥齿轮带齿锻件,其齿轮表面不再进行切削加工,精度不低于 GB/T11365一1989所规定的10级 要求 4.1 -般规定 4.1.1热锻件使用的原材料应为含碳量<0.65%的碳素结构钢材或合金元素总含量<5.0%的合金结 构钢材,符合GB/T3077或GB/T5216的规定,也可使用由供、需双方商定的其他材料 4.1.2热锻件的原材料应附有出厂产品质量证明书,热锻件生产企业可按技术要求进行复检,其内容
GB/T32254一2015 可以包括;化学成分,尺寸,外形及表面质量,低倍组织,非金属夹杂物,晶粒度,末端淬透性和探伤等 4.1.3首件锻造成形后,按照工艺文件对热锻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4.2机械加工余量 4.2.1外径的双面加工余量Aa,根据外径D和总厚度H选择,见表1 表1外径的双面加工余量 单位为毫米 外 径D 40 >63 l00 总厚度H >16o 40 63 -100 16o 双面加工余量An 二50 1.0 1.3 1.6 1.9 2.2 >50125 1.2 1.8 2. 2.4 l.5 >125一250 1. 2.0 1.7 2.3 2.6 4.2.2内径的双面加工余量M,根据内径d和总厚度H选择,见表2 表2内径的双面加工余量 单位为毫米 内径l >40 >63 >100 总厚度H 40 160 一63 100 16o 双面加工余量M 50 3,0 3,4 3,8 4.2 4,6 小-Ab >50~125 3.4 3.8 4.2 4.6 5.0 >125一250 3.8 4.2 4.6 5.0 5.4 4.2.3端面的加工余量Ac,根据端面外径D和厚度H选择,见表3 表3端面的加工余量 单位为毫米 端面直径D 厚度 >40 >63 >100 40 160 H;H! 一63 一160 l00 端面加工余量Ac1;Ac 50 0,8 0.9 1.0 1. 1.2 50125 1,0 1.1 1.2 1.3 1,4 125250 1.2 1.5 1.6 l1.3 l.4 4.3公差与极限值 4.3.1直径、厚度公差及横向残余毛边、切入热锻件深度,错差、,顶料杆压痕深度极限值 4.3.1.1直径,厚度公差根据下列三要素,从表4和表5中查得
GB/T32254一2015 a热锻件的最大尺寸、总厚度; b 热锻件的质量; c 热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其计算和分级均按G;B/T12362一2003中3.1.2的规定) 4.3.1.2机械加工面与非机械加工面(不包括轮齿表面,以下同)的公差值相同 4.3.1.3顶料杆压痕的直径和位置应在热锻件图上标注 4.3.1.4横向残余毛边、切人热锻件深度、错差及顶料杆压痕深度极限值的应用与任何其他公差无关 在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时应加上这些项目的实际偏差值 表4齿部直径、厚度公差及横向残余毛边、切入热锻件深度、错差极限值 单位为毫米 齿部直径和总厚度尺寸 横向切人 错 残余热锻件热锻件热锻件形状复杂系数 差 二40 >4063 >63100 >l00一160 >160 毛边深度 质量 kg 公 差 值 极限值 S S 直径厚度直径厚度直径厚度直径厚度直径厚度 +0.7 十0,5 十0.5 +0.6 +0.8 0.3 十0.3 0.15 S0, 士0.35 士0,4 士0,45 士0.50 士0.6o 0.2 -0.3 -0.3 -0.3 o. 十0.9 十0.5 十0.6 十0.8 +0.? 0,4 +0.4 0.30>0.4~1. 士0,40 士0,45 士0.50 士0.6o 士0.70 -0.3 -0.3 -0.3 -0." -0.5 士0: f0 十0,6 十0.9 +l. +0.5-0.25l.0l. 0,5 士0,45 士0.50 士0.6C 士0.70 士0.80 -0.3 -0.3 -0.4 -0.5 -0.5 +0.9 +07土0.50+O.8土0.60 士0.7十土0.8O十1 0.6 十0.6 0.31.62. 士0.90 -0. 0.3 -0. -0.5 -06 十0.9 十1.l 十l.2 +1.3 十0,8 0.7 0.35>2.550 士0,60 士0.70 土0.8o 土0,90 士1.0 o.6 -0.4 -0.5 -0.5 -0.7 十0,9 土0.7士土0.叫0叫-土10土1 0.8十0.8 -0.45.0~10 -0.5 +1. 十1. +1.3 +13 战 1.0 十1.0 -0.5l020 士0.80 十0.90 士1.25 士1.0 士1. -0.6 -0S -0.7 -05 +1. 1.7 +l.5 +1.9 土0,90 士1.0 士1. 士1.25 士1.40 1H品 -0.6 -0.7 -0.8 -O.9 十1.3 十l.9 十l.9 十2. 十1.5 士1.0 士1.l 士1.15 士1.40 士1.60 -0.8 -0.7 0.9 -1. -0,7 十1.7 十2. 十l.5 十l.9 十2. 土1.l 士1.25 土1.40 任1.60 士1.80 -0.8 -0.9 -1.1 1.2 注:热锻件内径尺寸公差的正负符号与表中相反
GB/T32254一2015 表5厚度公差及顶料杆压痕深度极限值 单位为毫米 总厚度 热锻件形状复杂系数 >40 >63 >100 顶料杆 40 160 热锻件质量 63 ~100 16o 压痕深度 kg 极限值 公 差 值 十1.0 十1.2 +0.5 十0,7 十0,9 士0,6 <0,4 -0.2 一0.1 -0.3 一0,4 -0,4 f0.6 十0.8 +1.0 1. 十1 士0.8 >0.4一l.0 -0.2 -0. -0.4 -0,4 -0,4 十0.7" 十0,9 +1.4 士1.0 >1.01.6 1 -0, -0. -0. +0,8 十1.0 十1.4 +1.5 十1,7 士1.2 >1.62.5 -0,2 -0,4 -0,4 -0.5 -0.5 十2.0 十0,9 十l,2 十1.5 +1.7 士1,6 >2.5一5,0 -0. -0.5 -0.4 -0.5 -0.5 十20 +1.0 +1 +1 十2. 士l.8 5.0一10 0.5 -0,4 -0.4 -0.5 -0.7 十2.1 +1.2 +1.5 十2.0 十2." 士2.2 >1020 -0. -0.5 -0.8 -0.7 -0.5 十2.7 +1.7 十2.1 十2,7 +2, -0.9 -0.5 -0.7 -0,8 -0.9 +2.0 十2. 十3.,0 十2." 十3.0 -1.0 0.5 -0.8 -0,9 -l,0 +1.?” 十2.7 +3.0 十3,4 +2. -0.5 0.7 -0.9 -. -1.0 4.3.2圆角半径及其偏差 当与某圆角相连接的面均不做机械加工时,该圆角半径可通过表6计算得到 4.3.2.1 表6非机械加工部位的圆角半径计算表 单位为毫米 H/D 0,05H十0,5 2.5r+0.5 0,06H十0.5 3.0r十0.5 0,07H0,5 3.5r+0.5
GB/T32254一2015 4.3.2.2当与某圆角相连接的两个面中,有一个面或两个面需要机械加工时,该圆角半径厂及其相应的 内圆角半径R可分别通过式(1),式(2)计算得到 外圆角半径厂=机械加工余量十产品倒角值 R=尸十(25)mm 4.3.2.3通过上述计算所得的圆角半径按GB/T2822圆整至表7中的数值 表7圆角半径系列 单位为毫米 圆角半径 1.2 1.6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 12.0 16.0 20.0 1.0 4.3.2.4圆角半径的偏差值以相应尺寸的百分比表示,见表8. 表8圆角半径偏差的计算 偏差 <10mm 10mm一20mmm 上(十 40% 30% 30% 20% 下(一 20% 5% 15% 10% 4.3.3模锻斜度及其公差 模锻斜度应根据热锻件的有关高度与直径的比值H/D和有无顶料装置,通过表9确定 表9模锻斜度 外模锻斜度a 内模锻斜度日 H/DH:/D 顶料装置 有 无 有 无 0°30 3°00'" 1"00 5"o0" 1"o0' 5"o0" 7"oo' 115” 1"15' 7"00'" 1"30' 10"o' 12o 1"30 10'o" 2'00 模锻斜度公差按GB/T12362一2003表10中的精密级确定 4.3.4纵向毛刺极限值 纵向毛刺系指锻造时留在热锻件与模腔分模面及顶杆顶出面上的毛刺,切边、冲孔以及顶料杆与型 腔模孔间的配合间隙等,都会在热锻件上造成纵向毛刺,其极限值根据热锻件质量由表10查得 它与 其他公差无关 纵向毛刺应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去除
GB/T32254一2015 表10纵向毛刺极限值 单位为毫米 极限值 热锻件质量 轴向长度 径向长度 kg b;b d1ta 0.5 0.3 1.0 >15 0.5 >5一20 1.6 0.8 4.4质量要求 4.4.1表面质量 4.4.1.1齿面的质量要求如下 齿面粗糙度不应大于Ra6.3 有效齿面允许有少量不影响齿轮精度的微小凹坑等缺陷,但缺陷处 不应有影响齿轮啮合的凸起,有效齿面缺陷极限值见表11 非啮合区域可产生磕碰,但不可产生延伸 到啃合区域的重叠磕碰及引起齿面塑性变形的磕碰 表11有效齿面缺陷极限值 齿部直径 极限值 40mm >40nmm一3mm>63mml00nm>100nmm160mnm>1mm~250mmm 单一齿面缺陷数/处 全部齿面缺陷数/处 每一缺陷最大长度/mnm 1.0 1. 1.6 1.2 1.8 每 0,12 0.21 0,24 -缺陷深度/mm 0.15 0.l8 4.4.1.2机械加工表面的缺陷及非机械加工表面的缺陷按GB/T123622003中3.2.l4的规定 4.4.2内在质量 4.4.2.1热锻件表面硬度及其测量位置等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技术文件上注明 4.4.2.2热锻件晶粒度应达到3级以上,视材料而定 4.4.2.3除本章规定外,如有其他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试验方法 5.1原材料的检验部位及试验方法应符合GB/T3077或GB/T5216的规定,原材料拉伸试验方法按 GB/T228执行,原材料低倍组织试验按GB/T226及GB/T1979执行 热锻件表面布氏硬度试验按 GB/T231.1执行,热锻件晶粒度试验按GB/T6394执行 5.2齿轮单项精度检测:以轮齿定位,加工出外圆或内孔作为基准,在齿轮跳动检查仪或三坐标测量机 上检测 5.3齿轮副接触斑点检验;按GB/T11365一1989表1的规定执行 5.4齿轮副侧隙变动公差检验:将配偶齿轮分别按图纸要求加工至成品,在综合检查仪上按理论安装
GB/T32254一2015 距要求单面啮合检验侧隙变动量 5.5热锻件若为偶数齿,其齿部外圆直径可用外径量具直接测量 若为奇数齿,可用齿形检具与外圆 样件比较测量 5.6圆角半径可用R规或轮廓仪检测 5.7模锻斜度可用三坐标检测 5.8错差、横向残余毛边、切人热锻件深度、厚度、纵向毛刺极限值可用游标卡尺检测 5.9端面加工余量用齿形定位检具定位,用百分表比较热锻件端面相对样件的高度变化值 5.10表面缺陷可用目测法或极限样件对比法检查 齿面粗糙度可用粗糙度比较样块或粗糙度样件 对比 检验规则 热锻件应由质量检验部门按热锻件图样和技术文件检验人库 出厂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6.1 明书 制造企业应提交钢厂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出具本厂原材料复检报告 6.2 6.3热锻件检验组批应由同一零件号,同一原材料炉号、同一预备热处理工艺、同一生产批次、同一副 模具的热锻件组成 6.4检查项目的规定,见表12 检验水平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无协商时按GB/T2828.1规定的方案 抽样 6.5用户有特殊要求时,需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技术文件上注明 表12检查项目 序 号 检 目 查项 材料的化学成分 材料的非金属夹杂物 材料的顶端淬透性 热锻件表面硬度 热锻件品粒度 外径 厚度 错差 横向残余毛边 切人热锻件深度 10 顶料杆压痕深度 11 12 圆角半径 13 模锻斜度 14 纵向毛刺 15 齿圈跳动公差 齿距极限偏差 16
GB/T32254一2015 表12(续) 号 检 目 查项 1" 齿距累积公差 18 接触精度 19 侧隙变动公差 20 齿面粗糙度 21 有效齿面缺陷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 7.1包装箱可采用木箱、瓦楞纸箱、钙塑瓦楞箱、金属包装箱等,如需方同意也可采用简易包装 7.2热锻件出厂运输过程中注意防雨,避免碰撞掉打,保证在正常运输中不致损伤 7.3包装的热锻件应按品种,型号整齐存放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防锈期由供需 双方协商确定 7.4由供需双方协商确认标识内容,标识区域为齿端或齿槽等非工作面 包装箱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191的规定,主要应标注以下内容: a)生产企业名称及商标; 产品名称图号、数量; b 顾客单位及地址; c) d)生产批号 包装日期及防锈有效期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GB/T32254-2015

GB/T32254-2015是我国制定的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适用于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的设计、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求。

根据该标准,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者工业部门规定,并且需要进行热处理以获得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同时,该标准也规定了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的几何形状、公差、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其中,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的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机械工业标准GB/T1800-2009中H11-H12级别的要求。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通常情况下,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需要经过硬度测定、金相组织分析、表面缺陷检查等多个项目的检验。

总体而言,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GB/T32254-2015为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的设计、生产和检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和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类似的标准

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结构设计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结构设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号:GB/T32253-2015。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结构设计规范共有9页,发布于2016-07-01
高温承压马氏体不锈钢和合金钢通用铸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温承压马氏体不锈钢和合金钢通用铸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温承压马氏体不锈钢和合金钢通用铸件的编号:GB/T32255-2015。高温承压马氏体不锈钢和合金钢通用铸件共有11页,发布于2016-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