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956-2016

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Methodsofdeterminationandcalculationofheatbalanceingrate-kilnprocessforpelletfiringsystemofironandsteelindust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的编号:GB/T32956-2016。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7-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140.75
  • 实施日期2017-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416.14KB

以图片形式预览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 GB/T32956一2016 钢铁行业链算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 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Methodsofdeterminationandealceulationofheatbalanceingrate-kilnprocess forpelletiringsysteofironandsteelindustry 2016-08-29发布 2017-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956一2016 钢铁行业链算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 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链算机-回转窑熔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基准、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 参数、测试的准备、测试步骤、测试部位及方法,物料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行业以固体燃料为主的链算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的热平衡测试与计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50491铁矿球团设计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504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基准 基准温度和湿度 链算机-回转窑系统所在车间内距离设备1m处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4.2燃料发热量 采用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3热平衡测试范围 根据需要可做全系统的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即包括链算机、回转窑及环冷机),亦可分别作链算机、 回转窑及环冷机各系统热平衡的测试与计算 4.4热平衡测试时间 在物料品种及规格不变、,系统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连绒测试 热平衡谢试应在链算机-回转密系统连 续运行的8h内完成,每天测试次数不能少于2次,连续测试3d 物料量、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测 试每班不少于4次,然后取平均值 4.5热平衡计算单位 以每小时消耗的热为计算单位,即/h
GB/T32956一2016 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 通过调查表模式对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并参照附录A填写 测试的准备 熟悉设备状况 熟悉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机构、性能、操作与运行情况,并了解生产工艺及主要工作参数等 制定测试方案 6.2 根据测试目的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案 组织测试人员 6.3 根据测试方案组织测试人员 测试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指挥,按工作需要对测试人员进行分工,并 进行现场安全和测试技术的培训 测试时应严格遵守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 6.4检修设备与测试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测试前应对被测试系统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检修,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准 备好测试仪器及所需工具,对现场已有的仪表及各种便携式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达到测试要求的精度和 准确度 现场无计量装置时应在测试前安装计量装置或准备计量器具 6.5选择测试时机 测试前及测试过程中被测试系统工作应连续稳定 6.6预备性测试 正式测试前应进行必要的预备性测试.验证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测试手段的可靠性 测试步骤 根据测试方案,在预定部位安装测试装置 按测试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测试与记录 采用以测量 为主,现场观察及控制中心记录数据为参考的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 进行计算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供测试报告 测试内容及方法 8.1燃料 8.1.1燃料的用量 燃料的用量可由工厂现有的计量装置读取 8.1.2燃料的取样分析及发热量测试 在燃料场按GB/T476的规定进行取样、化验分析 得到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GB/T32956一2016 8.1.3燃料温度 在混料前用红外测温仪对燃料温度测试 8.2链算机 其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按表1的规定进行 表1链算机测试内容及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测点部位 测试仪器或方法 进人物料的量 物料人口处 在线计量装置 进人物料的温度 物料人口处 红外测温仪 进人物料的成分 物料人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干返料的量 干返料出口处 在线计量测量 干返料的初始温度 干返料人口处 红外测温仪 生料中的含水量 物料人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除尘器处 飞灰的量 烟尘采样仪测试 排出物料的量 物料出口处 在线计量装置 排出物料的温度 物料出口处 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 排出物料的成分 物料出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 1 成分 气体人口处 鼓风段、 或取样化验分析 预热一段 温度 12 气体人口处 热电偶 预热二段、 13 流量 气体人口处 皮托管 进人气体 14 压力 压力计 气体人口处 抽风段进人气体成分、温度、 采用预热二段排出气体成分,温度,流量,压力 15 流量,压力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 鼓风段、 16 成分 气体出口处 或取样化验分析 抽风段、 17 温度 气体出口处 热电偶 预热一段、 18 流量 气体出口处 皮托管 预热二段、 排出气体 19 压力 气体出口处 压力计 20 冷却水流量 现场计量装置或超声波流量计 出口管道处 温度计 21 冷却水出口温度 红外测温仅 22 距离被测物1m处 各段炉体表面温度及算板温度 每平方米测点应不少于5个 采用接触式测量, 23 算板的温度 算板出,进口处 如埋人式热电偶等方法测试 8.3回转窑 其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按表2的规定进行
GB/T32956一2016 表2回转窑测试内容及方法 序号 测点部位 测试方法 项目名称 人窑生料的量 窑人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或由产量反算 窑人口处 人窑生料的温度 红外测温仪 人窑生料的成分 窑人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熟料产量 现场计量装置或由环冷机反算 出料处 熟料温度 出料处 红外测温仪 熟料的成分 出料处 取样化验分析 燃料量 燃料人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 燃料温度 燃料人口处 红外测温仪 助燃空气温度 燃烧器人口处 热电偶 0 燃烧器人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 助燃空气量 1 二次风的量 进口管道处 皮托管 12 二次风的温度 进口管道处 热电偶 13 烟气的量 窑尾 按气体收人量及反应消耗量差值进行计算 州气的温度 窑尾 14 热电偶 15 烟气的成分 窑尾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或取样化验分析 16 冷却水的量 冷却水管 现场计量装置或超声波流量计 17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冷却水管进、出口处 热电偶 18 冷却风的量 人口管道处 皮托管或热球风速仪 19 冷却风的进、出口温度 冷却风的进、出口处 热电偶 红外测温仪 窑体外表面温度 窑体外表面处,按工艺分段测量 20 每平方米测点不少于5个 8.4环冷机 其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按表3的规定进行 表3环冷机测试内容及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测点部位 测试方法 进料量 环冷机进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或根据产量反算方法计算 进料温度 环冷机进口处 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 进料成分 环冷机进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环冷机出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 出料量 出料温度 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 环冷机出口处 出料成分 环冷机出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环冷冷却风机气体流量 环冷冷却风机处 皮托管
GB/T32956一2016 表3(续 序号 项目名称 测点部位 测试方法 环冷冷却风机气体温度 环冷冷却风机处 热电偶 排出气体温度 热电偶 环冷机进口处 10 -冷段 排出气体流量 -冷管道 皮托管 11 排出气体成分 环冷机进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12 排出气体温度 二冷管道 热电偶 13 二冷段 排出气体流量 二冷管道 皮托管 排出气体成分 二冷管道 取样化验分析 14 排出气体温度 三冷管道 热电偶 15 16 三冷段 排出气体流量 三冷管道 皮托管 17 排出气体成分 三冷管道 取样化验分析 18 排出气体温度 四冷管道 热电偶 19 四冷段 排出气体流量 四冷管道 皮托管 20 排出气体成分 四冷管道 取样化验分析 其他各处水冷水流量 现场计量装置 21 其他各处水冷进,出口水温 现场计量装置 22 23 其他各处风冷进风量 现场计量装置 24 其他各处风冷进、出口风温 现场计量装置 红外测温仪 25 外表面温度 环冷机内外表面及上部封盖处 每平方米测点不少于5个 物料平衡计算 9.1链算机物料平衡计算 9.1.1链算机物料收入计算 9.1.1.1进人链算机的物料的量计算按式(1)计算 M M,一 式中: M 进人链算机物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测试周期内,进人链算机总的物料的量,单位为千克(kg) 链算机系统一个测试周期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9.1.1.2鼓风干燥段鼓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2)计算, M =p.V 式中: 进人鼓风干燥段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进人鼓风干燥段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i') pa
GB/T32956一2016 进人鼓风干燥段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 g.1.1.3抽风干燥段鼓人气体的量NM 即为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方法同9.1.1.2 9.1.1.4预热一段鼓人气体的量M,即为环冷二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方法同9,1.1.2 9.1.1.5预热二段鼓人气体的量M 即为回转窑烟气的量,计算方法同9.1.1.2 9.1.1.6预热二段吸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3)计算 M =M’十M一M, 式中: 预热二段吸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M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计算方法见9.1.2.4 M 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计算方法见9.1.2.5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计算按式(4)计算 9.1.1.7 M=Mn 式中 M 进人链算机飞灰及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计算方法见9.1.2.7 9.1.1.8链算机物料收人总和计算按式(5)计算 习M=M十M十M十M十M十M 十M 5 式中: 习M 链算机物料收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g.1.2链算机物料支出计算 g.1.2.1出链算机物料的量M'计算方法同9.1.1.1 9.1.2.2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6)计算 M =pV" 6 式中: M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 V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9.1.2.3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7)计算 M'=V' 式中: M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 V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9.1.2.4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8)计算: (8 M'=V" 式中: M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V?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9.1.2.5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M计算方法同9.1.1.2 g.1.2.6干返料的量M 采用现场计量装置读数或根据生产实践计算 9.1.2.7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计算按式(9)计算
GB/T32956一2016 9 M,=V? 式中: 飞灰及除尘灰的含量,%; V' -除尘器中烟气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g.1.2.8物料平衡各项收人总和习M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AM,按式(10)计算 .(10 M=习M一-(M'十M'十M'十M'十M'十M十M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 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11) AM ×100% 11 M g.1.2.9链算机物料支出的总和计算按式(12)计算 习M'=M'十M十M'十M十M十M十M 12 -.( 式中 习M -链算机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1.3链算机系统物料平衡表 链算机系统物料平衡表见表4 表4链算机物料平衡表 物料收人 物料支出 符号 项目 kg/h % 符号 项目 kg/h M 进人链算机的物料的量 M 出链算机物料的量 鼓风干燥段鼓人气体的量 M"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 M M 抽风干燥段鼓人气体的量 Mg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 M M 预热一段鼓人气体的量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 M 预热二段鼓人气体的量 M 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 M 预热二段吸人气体的量 M 干返料的量 M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 M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 AM 差值 习M 4l 100 100 合计 合计 9.2回转窑物料平衡计算 9.2.1回转窑物料收入计算 9.2.1.1燃料消耗的量计算按式(13)计算: M. .(13 M一 式中: M 回转窑燃料的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测试周期内,回转窑燃料消耗的总量,单位为千克(kg) M -回转窑一个测试周期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t 人富料球的量M计算方法同82L. 9.2.1.2
GB/T32956一2016 9.2.1.3助燃风量计算按式(14)计算 (14 M=pV 式中: M -助燃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助燃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h3 V路 -助燃风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9.2.1.4二次风量计算按式(15)计算: M,=p.Vm 15) 式中: M--二次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二次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h 进人鼓风干燥段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A 回转窑物料收人总和计算按式(16)计算 9.2.1.5 习M,=M十M十M十M. (16 式中: 习M 回转窑物料收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2.2回转窑物料支出计算 9.2.2.1出窑熟料的量M计算方法同9.2.1.1 烟气的量计算按式(17)计算 9.2.2.2 M,=pV" 式中: 回转窑排出炯气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h) M9 -回转窑排出烟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2 V" -回转窑排出烟气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h2 9.2.2.3物料平衡各项收人总和习M,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AM,按式(18)计算 AM,=习M,一M十M) (18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 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19) AM ×100%5% (19 M 9.2.2.4回转窑物料支出总和计算按式20)计算: 习M=M十M十M" 20 式中: 习M 回转窑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2.3回转窑系统物料平衡表 回转窑系统物料平衡表见表5 表5回转窑物料平衡表 收人 支出 项目 符号 kg/h 符号 项目 kg/h 燃料消耗的量 Mn M 出窑熟料的量
GB/T32956一2016 表5(续 收人 支出 % 符号 项目 符号 项目 kg/h kg/h 人窑料球的量 M 烟气的量 M M 助燃风量 M 差值 M 二次风量 习M 合计 100 习NM 合计 100 9.3环冷机物料平衡计算 g.3.1环冷机物料收入计算 9.3.1.1进人环冷机料球的量计算按式(21)计算: M (21 M一 tn 式中: M -进人环冷机料球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测试周期内,进人环冷机料球的总量,单位为千克(kg); 环冷机一个测试周期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t 9.3.1.2进人环冷机的冷风量计算按式(22)计算 22 ML=pLV2 式中: Ma进人环冷机的冷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进人环冷机冷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 /m'); pL2 -进人环冷机冷风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V用 9.3.1.3环冷机物料收人总和计算按式(23)计算 习M,=M十Ma 23) 式中: 习M -环冷机物料收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3.2环冷机物料支出计算 9.3.2.1料球出料量Ma计算方法同9.3.1.1 9.3.2.2 -冷段排出气体量M.计算方法同9.3.1.2 9.3.2.3二冷段排出气体量MLa计算方法同9.3.1.2 9.3.2.4三冷段排出气体量ML计算方法同9.3.1.2 9.3.2.5四冷段排出气体量M计算方法同9.3.1.2 9.3.2.6漏风量计算按式(24)计算 V 24 ML =p篇 式中: 环冷机漏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Ls 漏风气体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i'). p V -漏风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GB/T32956一2016 9.3.2.7物料平衡各项收人总和习M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AML,按式(25)计算 (25 M,=习M-(M十M 十M十M十ML 十M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 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26). M ×100%<5% 26) 习M 9.3.2.8环冷机物料支出总和计算按式(27)计算: 27 习M=ML十M十ML十M十ML NM 十AMl" 式中: 习M -环冷机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3.3环冷机物料平衡表 环冷机物料平衡表见表6 表6环冷机物料平衡表 收人 支出 % 符号 项目 kg/h 符号 项目 kg/h M Ma 进人环冷机料球的量 料球出料量 M 进人环冷机的冷风量 M -冷段排出气体量 M 二冷段排出气体量 M 三冷段排出气体量 M 四冷段排出气体量 漏风量 M AM 差值 习M 合计 100 习M" 合计 100 热平衡计算 10 链算机热平衡计算 10.1 10.1.1链算机热收入项目计算 10.1.1.1物料带人的热计算按式(28)计算: Q=M,(Ci-C,4. 28 式中: Q -物料带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环境温度,在不受外界辐射影响下测试,单位为摄氏度(C); -物料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C及C -物料在0至t及!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kgC] 10.1.1.2鼓风干燥段气体带人的热计算按式(29)计算 (29 Q=M.(C;t-Ct. 式中: 鼓风干燥段气体带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 10o
GB/T32956一2016 -鼓风干燥段气体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 C 及C -鼓风干燥段气体在0至t 及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 度[kJ/(kgC] 10.1.1.3预热一段气体带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1.1.4预热二段气体带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1.1.5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计算按式(30)计算 .(30 Q=Q-1十Q- Q 式中: Q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Q 氧化亚铁氧化放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硫化物氧化放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碳酸盐分解吸收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按式(31)计算: 31 Q-1=1952.06(M'FeO'一MFeO) 式中: 1952.06 -氧化亚铁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Fe(O' -出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亚铁的含量,% FeO -进人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亚铁的含量,% Q-;按式(32)计算: MS (32 Q-=6901.18×1.875(M's 式中: 6901.18 -硫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S" -出链算机的物料中硫的含量,%; 进人链算机的物料中硫的含量,% Q-,按式(33)计算: CaO'一1.2727CO. Q-,=2949.12MCao 十2854.5MMgO (33 CaO 式中: 2949.122854.5- 分别为氧化钙和氧化镁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g) CaO',cO 出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 CaO,MgO -进人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 10.1.1.6链算机热收人总和计算按式(34)计算 (34 Q=QQ十Q+QQ 式中: 习Q -链算机热收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10.1.2链算机热支出项目计算 物料带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l.1.1. 10.1.2.1 10.1.2.2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1.2.3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1.2.4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干返料带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l.1.1 10.1.2.5 10.1.2.6冷却水带出的热计算按式(35)计算 11
GB/T32956一2016 .(35 Q,一M(C上出-C进1a 式中: Q -冷却水带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M来 -冷却水的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J/h); -冷却水出、进口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出、/进 C及C进 冷却水在0至1出及1速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kgC] 10.1.2.7生料水分燕发所吸收的热计算按式(36)计算 (36 Q=2260.87M少 式中: Q -生料中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生料中的含水率,%. 算板带走的热计算按式(37)计算 10.1.2.8 M.Cet-Cn Q'= 37 式中: Q" -算板带走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链算机算板的重量,单位为千克(kg) M弟 算板出、,进口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出1、l进 算板在0至t及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皮[kJ/(kgt] C出及C进 10.1.2.9外表面散热计算按式(38)计算 38 Q=习q.A. 式中: -外表面散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 -第i部分外表面散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nm') A 第i部分外表面平均面积热流量,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m h],如不能直接测 g 量,可按式(39)计算 273十t 273十ta g;=20.4le +aa(一1. (39 100 100 式中: 外表面黑度; 第,部分外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 h门,见式(40),式(41)和式(42). a, 无风时 40 a小=A(,- - 式中: -系数,散热面向上时A=11.7,向下时A=6.3,垂直时A=9.2. 当风速w<5m/s时 .(41 a4=22.2十15.1w 当风速w>5m/s时 42 a =27.1wP” 10.1.2.10热平衡各项热收人总和习Q与已测各项热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AQ,按式(43)计算 43 AQ=习Q-Q十Q十Q'十Q十Q十Q十Q+Q十Q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及误差 热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44). 12
GB/T32956一2016 ×100%<5% 44) 端 10.1.2.11链算机热支出总和计算按式(45)计算 习Q'=Q十Q十Q'十Q'十Q十Q十Q十Q.十Q'十AQ (45 式中: 习Q -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10.1.3链算机系统热效率 链算机系统热效率计算按式(46)计算 Q十Q' ×100% (46 习Q 式中 链算机系统热效率.% 10.1.4链算机系统热平衡表 链算机系统热平衡表见表7 表7链算机系统热平衡表 热收人 热支出 % 符号 项目 k/h 符号 项目 kJ/h Q Q 物料带出的热 物料带人的热 鼓风干燥段气体带人的热 Q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 Q 预热一段气体带人的热 Q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 Q 预热二段气体带人的热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 Q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 干返料带出的热 Q 冷却水带出的热 Q 生料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 Q 算板带走的热 外表面散热 Q 差值 AQ 100 00 合计 习Q" 合计 10.2回转窑热平衡计算 10.2.1回转窑热收入项目计算 10.2.1.1燃料燃烧化学热计算按式(47)计算 47 Q=MQ 式中: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 一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ke) Q we." 13
GB/T32956一2016 10.2.1.2燃料带人的物理热计算按式(48)计算 Q.,=M(Ct 48 Ch1l, 式中: 燃料带人的物理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 -燃料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h1 C;及C 燃料在0至及,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C)] 10.2.1.3料球带人的物理热Q.计算方法同10.2.1.2 10.2.1.4 二次风带人的物理热Qa,计算方法同10,2.1.2 10.2.1.5助燃空气带人的物理热Q.计算方法同10.2.1.2 10.2.1.6化学反应热Q.计算方法同10.1.1.5 10.2.1.7回转窑热收人总和计算按式(49)计算: 习Q,=Q1十Q2Q3Q十QQa8 49) 式中 -收人热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10.2.2回转窑热支出项目计算 10.2.2.1熟料带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1 10.2.2.2气带出的热Qe计算方法同10.1.1.2 10.2.2.3烟气带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2.2.4外表面散热Q.计算方法同10.1.2.9 10.2.2.5热平衡各项热收人总和习Q,与已测各项热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AQ,按式(50)计算 (50 AQ,=习Q,-(Q+Q+Q+Q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及误差 热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51. AQ ×100%s5% 51 2Q 10.2.2.6回转窑热支出总和计算按式(52)计算 52 Q,=Q+Q +Q十Q十AQ 式中: 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习Q 10.2.3回转窑系统热效率 回转窑系统热效率计算按式(53)计算 Q ×100% 53 7 习Q 式中 回转窑系统热效率,% 7 10.2.4回转窑热平衡表 回转窑热平衡表见表8, 14
GB/T32956一2016 表8回转窑热平衡表 热支出 热收人 符号 项目 % 符号 项目 k/h kJ/h 燃料燃烧化学热 Q. Q 熟料带出的热 燃料带人的物理热 Q. 烟气带出的热 Q Q 料球带人的物理热 冷却风带出的热 Q 二次风带人的热 Q 外表面散热 Qh 助燃空气带人的热 Q 差值 Qh5 Q8 化学反应热 习Q. 合计 100 合计 100 10.3环冷机热平衡计算 10.3.1环冷机系统热收入项目计算 10.3.1.1球团带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1 10.3.1.2化学反应热Q.计算方法同10.1.1.5 10.3.1.3冷风机冷风带人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3.1.4环冷机系统热总收人上述3项之和 10.3.2环冷机系统热支出项目计算 一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 10.3.2.2二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3三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QL.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4四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5出料球团带走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1 10.3.2.6其他风冷冷却带走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7其他水冷冷却带走的热Q,计算方法同10.1.2.6 10.3.2.8外表面散热Q计算方法同10.1.2.9 10.3.2.9热平衡各项收人热总和习Q与已测各项支出热总和之差即为差值Q.,按式(54)计算 sQ,=习Q.-(Q+Qa十Qa十Q十Q 十Q+Q+Q * (54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及误差 热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55) Q. -×100%<5% 55 Q 10.3.2.10环冷机系统热支出总和计算按式(56)计算 .(56 习Q=QL,十QL2QL;QL,十QL 十Ql 十Ql十Q十AQ 式中: 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h). 10.3.3环冷机系统热利用率 环冷机系统热利用率计算按式(57)计算 15
GB/T32956一2016 Q+Qa+Q ×100% 57) 71 Q 式中: -环冷机系统热利用率,% 1 10.3.4环冷机系统热平衡表 环冷机系统热平衡表见表9 表9环冷机系统热平衡表 热收人 热支出 符号 项目 符号 项目 % k/ kJ/h 球团带人的热 Q -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L 化学反应热 Q 二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 冷风机冷风带人的物理热 Q 三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L.3 Q 四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 出料球团带走的热 其他风冷冷却带走的热 QL0 Q 其他水冷冷却带走的热 Q 外表面散热 Q. 差值 Q. 合计 100 习Q. 合计 100 16
GB/T32956一2016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链算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概况 链算机-回转窑熔烧球团系统概况见表A.1一表A.3 链算机概况 表A.1 总有效面积/mr 规格/m 台时产量/(th 生球布料厚度/mm 机速/n”min') 利用系数[t(m小) 段位 长度/1 有效面积/m 风温/" 风速" 停留时间/minm / ms-1 鼓风干燥段 抽风干燥段 预热一段 预热二段 表A.2回转窑概况 名称 主要参数 序号 备注 回转窑内径/m 回转窑长度/mm 回转窑斜度/% 回转窑转速 rmin 回转窑填充率/% 处理物料能力/(th1 物料种类 给料粒度/mm 物料堆密度/(tm 物料停留时间/nmin 10 1 主传动装置形式 12 液压马达型号 13 马达输出扭矩/kNm 1 马达输出转速/(rmini 齿轮模式 15 16 齿轮转动速比
GB/T32956一2016 表A.3环冷机概况 设计值 项目 有效面积/m 中径/m 台车宽度/m 台车数量 台车速度/m" min 正常处理能力/(th-' 料层厚度/mm 正常冷却时间/ min 回转一周所需时间/ min 有效面积 /m" 环冷机一冷段 冷却时间/min 风温/ 有效面积/m 环冷机二冷段 冷却时间/min 风温/八 有效面积/mt 环冷机三冷段 冷却时间/min 风温/ 有效面积/m 环冷机四冷段 冷却时间/min 风温/C 物料种类 给料温度/C 处理物料 给料粒度/ /mm 卸料温度/C 3 物料堆密度/(tm 形式 传动装置 数量 型号 电动机 功率/Aw 转速/(r min-I 型号 主减速器 速比 18

金矿石取样制样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金矿石取样制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金矿石取样制样方法的编号:GB/T32841-2016。金矿石取样制样方法共有15页,发布于2017-07-01
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扭转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扭转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扭转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2967.1-2016。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扭转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共有24页,发布于2017-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