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299.4-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Digitaltechniqueapplicationofbuildingandresidencecommunity-Part4:Applicationrequirementsofcontrolnetworkcommunicationprotoco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的编号:GB/T20299.4-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共有48页,发布于2006-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5.040;35.240.50
  • 实施日期2006-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8页
  • 文件大小1.09M

以图片形式预览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国家标准 GB/T20299.4一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Digitalteehniqueapplieationofbuildingandresideneecommunity- Part4:Applieationrequirementsofcontrolnetworkeommmunmieationprotoeol 2006-12-01实施 2006-07-11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299.4一2006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 术语和定 符号和缩略语 控制网络系统的要求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要求 控制网络的安全要求 5 控制网络的开放性要求 控制网络的可互操作性要求 1o控制网络的设备要求 8 1控制网络设备对象分类描述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控制网络设备对象定义与描述 图1设备的兼容性 表1功能性特性 表A.1屋顶单元 表A.2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器 10 表A.3风机盘管单元 表A.4冷水机组 A 带有温度控制的热泵 表 5 12 表A. 温挖器 +. 12 表 A.7吊顶冷风控制器 13 表A.8单无通风挖制器 14 A.9室内舒适控制命令模块 表 16 表 17 A.10风阀执行器 A.11水泵控制器 表 表 A.12锅炉控制器 18 A.13室内舒适度控制器 表 19 A.14排风控制器 表 22 灯执行器 表A 15 25 A.16常亮控制器 表 26 丧 26 A.17动静控制器 表 A.18开关传感器 26 19 表A 场景控制面板 26 表A2场景控制器 27 表A.21分隔墙控制器 27 28 表A.22实时时钟保持器 表A.23实时记录器 28 28 表A.24实时调度器
GB/T20299.4一2006 28 表A.25电梯位置指示和消息显示 29 表A.26电梯层站指示灯 表A.27电梯到站钟 29 表A.28消防系统接口 29 30 表A.29电梯语音提示 表A.30生活给水泵控制器 30 表A.31排水泵控制器 31 表A.32中水系控制器 3 32 表A.33高压开关柜(开关加测控 表A.3!馈线保护 32 A.35发电机组 表 33 表A.36变压器 33 表A.37电容器保护 34 表A.38低压配电间隔 34 备用电源自投 舟 A.39 35 表A.40电动机保护 35 表A.41防火防烟风阀执行器 35 表A 智能烟感报警 36 2 表 A.43传统烟感报警 36 A.44温度防火报警 表 36 表 A.45手动防火报警 36 表 37 A.46火灾声音指示 47火灾光指示 表A 3 表A 48 通用防火报警 3 表A.49火灾通用指示 表A.50人体红外移动感应传感器 3 表 A.51门磁传感器 37 表A.52紧急按钮 38 表A.53煤气传感器 38 表A.54烟感传感器 38 表A.55玻璃破碎传感器 38 表A.56红外对射传感器 38 表A.57洗衣机 38 表A.58家用空调 39 表A.59冰箱 39 表A.60微波炉 39 表A.61远传表 40 表A.62采集器 40 表A.63转换器 表A.64手持单元 表A.65开环传感器 42 表A.66闭环传感器 表A.67开环执行器 42 表A.68闭环执行器 12
GB/T20299.4一2006 前 言 GB/T20299《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 -第2部分:检测验收; -第3部分:物业管理; -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本部分为GB/T20299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建设部提出 本部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 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建设部信息中心.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宽网社区数字化 建设有眼公司、松下电器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无锡阿德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西东控制技术 有眼公司、美国埃施朗公司,cCLink推厂广 中心,施耐德电气()投资有限公司,成都理想信息产业有 限公司、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易天元网络控制有限公司、,深圳埃特 普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上海高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盛塞尔电子有限 公司、尼科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霍尼韦尔()有限公司、三星()投资有限公司、TCL智能 楼宇事业部、特灵空调有限公司、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毅、李翔宇、欧阳劲松、史学玲、杨玉柱、王春喜、王玉敏、姚世全、刘运基、 王家售、秦应力、王文升、杨守权,刘枫、孙听,张建军,张明圣、赵英然、张雄飞、隋虎林、戴恋,来贝俊、 覃强、王勇、关文举
GB/T20299.4一2006 引 言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建设,提 高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该标准的4个部分在基础名词术语定义,系统总体结构与互连、设备配置,系统技术参数和指标要 求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相互保持兼容和协调一致 GB/T20299.1提出了建立数字化技术应用 平台的通信、信息和监控系统的通用要求;GB/T20299.2以系统通用要求为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可操 作的技术检测要求;GB/T20299.3提出了物业数字化服务要求;GB/T20299.4提出了对控制网络通 信协议的应用要求 本部分依据该标准第1部分和第3部分的规定,从构建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出发,除对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本身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还对控制网络通信协议相关的控制网络系统,和系统的安全 性,开放性,可互操作性以及拉制网络设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附录A中列举了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一些常用设备的对象描述,由用户 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采用 N
GB/T20299.4一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范围 GB/T20299的本部分规定了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系统的管理、通信协议、控制网络的安全性、 控制网络的开放性、控制网络的可互操作性、控制网络设备的要求及设备对象分类描述应用 本部分适用于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系统设计、实施、评估及检测验收等 设备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开 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系统工程单位等进行智能化系统建设以及选择智能化系统功能时可参考本部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029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9387.1199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 IEC7498-1:1994) GB/19582.12004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1部分Modbus应用协议 GB/Z19582.2一2004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2部分;Modbus协议在串 行链路上的实现指南 GB/Z19582.32004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3部分Modbus协议在 TCP/IP上的实现指南 GB/Z19760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 GB/Z20177.12006控制网络LONwORKsS技术规范第1部分协议规范 GB/Z20177.2一2006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2部分;电力线信道规范 GB/Z20177.3一2006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3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 GB/Z20177.4一2006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 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GB/T20299.1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 2 GB/T20299.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 3 GB/T20299. CJ/T188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G/T162住宅远传抄表系统 系统方面的总论 IEC/PAs618041过程控制用功能块第1部分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开放系统opensystem 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设计使所有的设备可以协同工作 -无论什么生产厂家和型号
GB/T20299.4一2006 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通信程序和协议 3. .2 控制网络 controlnetwork 监测传感器、控制执行器、管理网络操作和提供对网络数据全面接人的装置的集合 3.3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controlnetworkcommunicatioprotocol 根据GB/T9387.1一1998提供的一套通信服务,使控制设备能在网上对其他控制设备发送和接收 报文 3, 4 鉴别authentieationm 一种服务用于确认接收的信息来自一个授权的发送额 由控制网络协议提供的一 3.5 授权的发送源authorizedsender 控制网络规定允许发送信息的设备或系统 3.6 智能设备intelligentdeviee 带有微处理器的控制设备,具有某种功能的执行器、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拓扑结构topology 指网络的物理构型,通常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及自由拓扑结构(任意组合) 网络拓扑结构需 要有对应的物理媒体和物理层通信协议的支持 3.8 自由拓扑结构freeuposy -种通信连接方式,允许任意节点间以总线型、星型、环型或其任何组合进行连接 3.9 域 domain 用于管理一个网络单元的虚拟网 域内的组和子网地址由负责管理这个域的管理员分配,并只在 该域中有意义 3.10 子网subnet -个域内节点的逻辑集合 一个域内最多可定义的子网数目及每个子网内可连接的设备数目由其 编址模式决定 3.11 信道channel 服务于多个设备的物理通信媒体 信道特性包括物理媒体类型、拓扑结构、通信速率,最多可连接 设备数目等 3. 12 路由器router -种选择路径(路由)来转发报文信息的网络设备,其目的地是该控制网络中另一个子网或域 该 设备按照设备地址和优先权进行信息流控制 3. 13 网关gateway 在链路层之上操作的一个实体 该实体在需要时可将一个网络所用的接口和协议转换为另一个不
GB/T20299.4一2006 同网络所用的接口和协议 3.14 收发器transeeiver 对一个通信信道来说既是一个发送器又是一个接收器的设备 它是将智能设备微处理器芯片与物 理信道相连接的部件 3.15 不兼容性ineompatihility 指在同一分布式应用中两个或多个设备无法一起工作 3.16 共存性coexistenee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不论其制造商,在同一通信网络中相互独立地运行,或使用相同通信协议 的部分或全部一起运行而不影响网络上其他设备的功能的能力 3.17 可互连性interonneetability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不论其制造商,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和通信接口相互一起运行的能力 3.18 可协作性interworkability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不论其制造商,在拥有数据输人、数据输出和参数等数据类型的设备间支 持设备参数传送的能力 3.19 动态响应dynamicresponse 指设备的输出特性是输人关于时间的函数的一种特性 3.20 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指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在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应用中一起工作的能力 设备的 数据输人、数据输出、参数,它们的语义和设备间相关功能性的应用程序定义之后,如果其中任意一个设 备被另一个制造商类似的设备所替换,除了动态响应可能会有不同外,包括被替换设备的所有分布式应 用仍会如替换前一样继续运行 3.21 可互换性interchangeabilty 指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在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应用中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和接 口一起工作的能力,每个设备的数据和功能性定义之后,如果任意一个设备被替换,包括被替换设备的 所有分布式应用仍会如同替换前一样继续运行,包括同样的分布式应用的动态响应 3.22 节点node 在控制网络中和通信媒体相连接的一个智能设备 符号和缩略语 DDC DireetDigitalControllers 直接数字控制器 HVAC HeatingVentilatingandAirConditioning 暖通空调 OSI OpenSystemlInterconneetionm 开放系统互连 VAV 变风量 VariableAirVolume
GB/T20299.4一2006 控制网络系统的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在建筑及居住区内,应建立网络化、数字化的设备监控、信息管理平台,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应 用系统应实现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的融合 1.2控制网络数字化应用系统应支持相关信息与数据的采集、处理、共享、显示、记录、存储和检索 5. 5.1.3控制网络设备及设施监控的数据应能存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并应满足设备及设施管理对 数据实时性的要求 5. 控制网络系统应具备通过网络远程采集、处理、记录和查询各不同地点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 功能,同时应保证控制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控制网络系统应保证可靠性、可维护性,包括控制信息的可靠传送,控制链路的可靠连接,系统 5.1.5 容错能力以及故障诊断、隔离和恢复 .1.6控制网络系统应保证相关应用功能所要求的实时性 控制网络系统应基于开放系统平台,使用符合本部分要求的可互操作产品,宜采用符合本部分 要求的网络服务工具 控制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灵活地配置网络和设备,并可方便地修改系统及设 备的配置 控制网络系统应具有冗余能力,可以通过设备冗余、信道冗余等来实现 控制网络系统宜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消除故障集中点,降低系统故障风险 10 控制网络系统中的智能设备节点宜独立可编程 控制网络系统的管理要求 -般要求 控制系统能够利用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处理各项监控,管理数字化应用 1.2控制网络系统应提供公共的网络设备配置数据库和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允许多客户应用程序 访问网络数据并执行网络管理功能 网络管理工具能够经由本地或远程媒体访问网络,应具有远程完成网络维护任务的能力 .2.1.4控制网络系统监控能够通过人机界面来实现,应支持标准的数据交换界面 控制网络系统宜使用统一的网络管理维护工具,为系统配置及故障的诊断、隔离和恢复提供 5. 方便的手段 5.2.2控制网络管理工具要求 5.2.2.1控制网络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应支持各子系统的监控管理,支持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实 现整个系统的功能协调和信息共享 5.2.2.2控制网络管理工具应能按子系统组织网络设计,能够规范基础网络结构,并提供对多层次的 多个逻辑子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 2.3控制网络管理工具应能对可互操作的多厂商产品进行识别配置和管理 5. 控制网络管理工具应有规范用户权限的能力,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不同功能、不同子系统 5. 2. 的访问权限 防止非授权的操作及有意或无意地对系统的破坏 .2.2.5控制网络管理工具应具有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 5 5 .2.2. 控制网络管理工具宜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 .2.2.7系统及设备配置应采用逻辑配置,网络安装维护工具宜在系统范围内对节点数据库进行更 新,并对每个节点内部保存的节点信息、节点互连关系信息等进行更新,以保证其一致 5. .2.2.8系统集成宜采用同一个集成工具,即网络设计、网络配置、节点互连、网络安装调试和分析等 宜采用同一个系统级管理工具来完成
GB/T20299.4一2006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要求 6.1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采用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如 GB/Z20177一2006《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GB/Z19760或GB/Z19582一2004等 6.2控制网络通信协议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寻址范围应满足建筑及居住区监控应用的要求 6.3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提供请求/响应、信息传输的确认和优先权等服务 6.4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有足够的可扩展编址空间,能通过路由器、网桥扩展子网和域的数目;可支持 中继器、路由器延伸网络连接线缆或无线通信的距离 6.5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保证满足媒体访问方式、数据速率、最大数据包大小等的系统性能要求 6.6控制网络通信数据速率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对不同的通信媒体,数据通信速率不应低于1.2 kbit/s 关健数据在通信中应可设置优先传送级别 控制网络协议能适应不同大小的数据包的传送;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不同类型的传感 6.8 器、执行器的应用要求 控制网络协议能执行路由选择功能 6.10采用同一种控制网络通信协议的设备应遵照相应的可互操作性规范,以保证不同厂商的设备在 同 系统中可互操作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物理层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电力线、光纤和无线等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符合GB/T9387.! 6.12 -1998 6.13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支持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 6.14对不能满足可协作性要求的子系统或设备,能够采用网关方式,实现与控制网络的数据交换 控制网络的安全要求 -般要求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具有安全鉴别机制 1.2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具备源鉴别功能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宜具备节点间的双向身份鉴别功能 控制网络的智能设备节点至少应实现针对此节点的访问控制功能 1.5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具备管理信息和管理控制命令的完整性保护功能 控制网络宜对路由信息提供安全保护,防止路由信息被假冒或篡改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安全要求 7.2. 控制网络通信协议中安全功能的设计和实现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2.2控制网络应支持在网关处增加基于地址和信息过滤的访问控制功能 7.2.3控制网络中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不允许远程初始化 7.2.4控制网络中进行设备更换时,应具备替换设备和被替换设备的鉴别和标识功能 7.2.5控制网络系统应具备系统安全检查功能,检查系统及设备是否实现了规定的安全机制、符合安 全性要求 7.2.6与安全相关的智能设备节点应具有记录已处理控制命令的功能 7.2.7控制网络的关键节点应具有鉴别授权信息发送接收的机制 7.2.8控制网络安全算法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3控制网络管理的安全要求 7.3.1控制网络管理应对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和权限控制 7.3.2控制网络管理应对控制网络配置参数提供备份保护
GB/T20299.4一2006 7.3.3控制网络间的管理信息交互应有身份鉴别、权限控制、审计等安全功能 7.3.4控制网络管理应采用分层次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模式,对各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赋予不同级 别的权限,限制对控制网络的访问 控制网络设备安全要求 接人控制网络的设备应满足本部分规定的安全要求 控制网络互连安全要求 控制网络与其他网络连接时应采用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 控制网络的开放性要求 控制网络应允许使用第三方开放的网络服务工具,进行网络设计,安装和启动 8. 8.2控制网络开放系统应采用分布式和功能分散的设计方法 控制网络的可互操作性要求 控制网络智能设备应达到相应的可互操作性要求 注,图1和表1引自IEc/PAs61804-1,描述了控制网络中不同制造商的智能设备间所具有的共存性、可互连性、可 协作性、,可互操作性和可互换性的逻辑关系,本部分要求控制网络中的智能设备能够达到可互操作性的要求 兼容性标准 可互换 可互操作 可协作 可互连 共存 不兼容 动态性能 应用功能性 应用行规 参数语义 数据类型、数访问 飒信接口 通信行规 通信协议 图1设备的兼容性 表1功能性特性 述 特性 描 该特性由OS1参考模型的1到7层的所有协议来定义,即从物理媒体访同到应用层 通信协议 协议 通信行规 该特性由包含了服务和服务参数的应用层通信服务定义来定义;可能需要附加的映 通信接口 射机制;通信系统的动态性能是该特性的一部分 数据类型 该特性由功能块的数据输人,数据输出或参数的数据类型来定义 该特性由数据的典型特性来定义,它可以是数据名、数据描述、数据范围、数据的替 参数语义 代值,默认值,失电和恢复电源后的数据保持 应用行规 该特性由功能块内部变量间的依从关系和一致性规则来定义,并在数据描述部分或 应用功能性 在单独的行为段内进行 该特性由时间约束来定义,它影响数据或整个设备的行为,例如,过程值的更新速率 动态性能 会影响到控制算法
GB/T20299.4一2006 9.2控制网络中的智能设备在达到可互操作性要求时,不但要保持通信行规的一致性,而且应保持应 用行规的一致性 10控制网络的设备要求 10.1 -般要求 10.1.1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的设备包括网络基础架构设备、应用设备和执行系统功能的设备 网络基础架构设备指组成控制网络的基本部件,包括路由器、,网桥、网关、中继器和终端器等, a b)应用设备指直接执行监测控制功能的设备,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智能控制器及其 组合; 执行系统功能的设备包括时序调度器、趋势记录器、报警器,实时时钟等 10.1.2控制网络的智能设备应符合本部分有关可互操作性的要求 可互操作的基本条件是控制网络通信协议的一致性,即同一控制网络的所有控制设备应采用 a 同一标准的通信协议; 采用同一标准通信协议的控制网络设备之间的可互操作性要求由本部分可互操作性要求 b 规定; 采用不同标准通信协议的控制网络设备之间应通过网关连接,网关宜具有协议转换功能 d)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的设备应通过授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可互操作性检测 10.2控制网络通信要求 0.2.1智能设备通过标准物理层协议的通信收发器连接到控制网络信道 连接智能设备的信道与物 理媒体有关 智能设备宜采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信道类型,并采用相应的信道参数,包括选择的媒体、比 a 特速率、信道特性、拓扑结构等 智能设备收发器电路结构的设计,宜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物理层要求,支持的接口电路要求、 b 接地要求、耦合电路要求、供电要求、标准连接电缆参数要求和终端电路要求等 使用其他收 发器的设备能够通过路由器连接到可互操作网络 路由器其中一侧采用标准的可互操作收 发器 0.2.2在同一信道上的所有智能设备应配置为相同的信道参数 10.2.3智能设备应满足控制任务优先级别管理的要求 0.2.4控制网络中的智能设备应具有唯一的节点标识 0.2.5智能设备的逻辑地址(域/子网/节点地址或组地址)能够由管理工具分配,或由智能设备自行 生成 10.2.6智能设备应有联网下载更新程序或配置参数的功能 0.3控制网络设备对象 0.3.1设备对象为设备的基本逻辑单元,完成控制设备所需的某种功能 包括1/O处理、数据处理、 网络数据交换等 10.3.2设备对象依据功能不同,可分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对象 10.3.3设备对象的功能定义应符合本部分规定,部分可供应用的设备对象见附录A 0.4智能传感器要求 0.4.1智能传感器对被监测对象的参数(状态或数值)进行检测,将结果用数字信号送到智能控制器 或控制网络 0.4.2智能传感器的相关参数能够设定和调整 0.5智能执行器要求 10.5.1智能执行器接收智能控制器或控制网络上传送的参数(状态或数值),产生控制参数(状态或数
GB/T20299.4一2006 值)的改变,送到执行机构实施控制 10.5.2智能执行器的相关参数能够设定和调整 10.6智能控制器要求 10.6.1智能控制器接收智能传感器或控制网络输人参数(状态或数值),通过执行预定的控制算法,将 结果输出到智能执行器或控制网络 10.6.2智能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能够设定和调整 10.7路由器要求 0.7.1路由器连接控制网络的两个或多个不同信道,通过有选择地从子网转发到子网的方法,将数据 包转发至它们相应的目的地 10.7.2路由器在控制网络中完成特定域内的路由功能 路由器应具有自身的网络地址,可单独被 寻址 0.7.3路由器宜具有优先级别设置功能 0.7.4路由器宜具有联网下载路由算法和修改配置的功能 0.7.5不同媒体、不同速率的信道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 10.8网关要求 其他系统或设备连接到本部分推荐的通信协议控制网络应采用网关进行协议转换 10.9控制网络与I网连接要求 控制网络应实现与IP网络的连接 10.10非智能设备连接要求 0.10.1非智能设备是在控制网络中不能直接寻址和管理的设备 可以通过智能节点(含DDC)接人 控制网络 10.10.2非智能设备宜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信号与智能设备连接 11控制网络设备对象分类描述 11.1本部分所涉及到的控制网络设备对象包括;暖通空调及冷热源、照明、电梯、给排水、供配电、消 防,安全防范,家用电子等,分类描述见附录A 11.2有关计量表类(电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等)内容见JG/T162,C/T188 有关建筑及居住区中的安防部分对讲、防盗门控、视频监控、保安巡更管理系统及停车场监控系统 等功能要求见GB/T20299.1,GB/T20299.2和GB/T20299.3
GB/T20299.4一200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控制网络设备对象定义与描述 本附录列举了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一些常用设备的对象描述,旨在提供具备可互操作性的设备 的功能划分办法 如果设备的功能未能在本附录涵盖,则可参照本附录进行功能的划分和对象的构建 对象的列举采用表格的形式,表格的每一行称为对象的一个成员 每个对象的实现必须包含必选 成员(表格状态栏中以MMandatory)表示),以及不包含,包含全部,包含部分可选成员(表格状态栏中 以O(Optional)表示),表格中的T(True)表示“真”,F(False)表示“假” 对象成员的取值范围应得到满 足 制造商可自定义对象或对象成员,实现制造商特定的功能 暖通空调及冷热源 A.1 屋顶单元 A.1.1 屋顶单元见表A.1 表A.1屋顶单元 项 取 值 范围 描 述 状态 提供给该对象属性 室内温度输人 -10C+50C M 设定温度输人 M 实现温度设定点 10C35C 将一个室内温度发送给网络上的其他 -10c+50c M 室内温度输出 节点 M 设备状态输出 提供本对象的状态信息 制热、制冷,关.自动 通过管理控制器或智能人机界面设备来 O 应用模式输人 制热、制冷、关、自动 调整对象的应用模式 动静输人 设置对象的不同使用状态 占用,未占用,旁路,待机 设定点偏移量输人 -10C+10 通过网络来调整温度设定点 -40C十50C 室外温度输人 当前室外空气温度 室外湿度输人 0%100% 当前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 有效设定点输出 有效的设定点输出 10C35C 室外温度输出 当前室外空气温度 -40C十50C 0%100% 室外湿度输出 当前室外空气相对湿度 0%~100% 室内湿度输人 当前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CO传感器输人 05000×10-" 测量以×10-《为单位的cO的浓度 正常、正压控制负压控制、排烟控 紧急命令输人 控制对象进人不同的紧急事件状态 制、停机、无效 CO传感器输出 05000×10-" 测量以×10-6为单位的cO的浓度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 0%100%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人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出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出 0%~100% 辅助加热指示 开,关 辅助加热指示
GB/T20299.4一2006 A.1.2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器 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器见表A.2 表A.2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器 项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室内温度输人 室内传感器的温度 M 一l10C十50C 1oC35c M 温度设定点输人 对动静或待机模式下的温度设定 室内温度输出 -1oC十50 M 室内的温度输出 制热、制冷、清晨预热、夜间清洗、 设备状态输出 反映当前对象的状态 M 关闭 输人HVAC当前的状态,以便使VAV与 制热、制冷、清晨预热、夜间清洗 HVAC状态 其他相关对象的状态保持一致 状态 强制失效(正常状态),强制置位 强制风量值、强制流量百分比、强 末端装置手动强制输人 制开,强制关,强制最大风量,强制 手动强制控制控制器 最小风量 百分比;0%100% 流量:0L/s一65535L/s 温度设定点偏移输人 -10C+10c 对温度设定点进行偏移设置 占用,未占用,旁路,待机,初始默 动静输人 对末端装置工作模式的控制输人 认模式 正常,正压控制,负压控制,排烟控 紧急命令输人 控制对象进人不同的紧急事件状态 制、停机、无效 0L/s一65535L/s 风量输人 输人风量值 风机转速控制 关、自动,步进控制(多级) 输人风机转速的控制 节能输" 将设备置于节能状态 co传感器输人 测量以×10-"为单位的co的浓度 0~5000X10 制热器强制输人 T,F 对制热器进行强制开关操作 风管人口温度输人 -10C50C 风管人口处的温度输人 10c35c 有效温度设定点输人 本地有效的温度设定点输人 有效风量控制点输出 0L/s一65535L/s 本地有效的风量控制点输出 风量输出 -65535L/s 输出风量值 0I/s 终端负载输出 -163.84%十163,84% 提供终端的相对能耗 节能输出 反映设备的节能状态 T、F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人 0%l00%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人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出 相对湿度传感器输出 0%l00% .3 风机盘管单元 1. 风机盘管单元参数见表A.3 10
GB/T20299.4一2006 表A.3风机盘管单元 项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室内温度输 室内传感器的温度 -10C+50C M 1oC35c 温度设定点输人 M 对占用或待机模式下的温度设定 0%~100% 制热控制输出 M 反映制热器当前工作的位置 制冷控制输出 0%~100% M 反映制冷器当前工作的位置 M 风机转速输出 0%100% 反映当前风机工作的转速 风机转速控制 关、自动,步进控制多级 输人风机转速的控制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输人对风机盘管单元的工作模式进行 动静模式输人 认模式 控制 保持与监管控制器的工作模式一致 应用模式输人 制热、制冷、自动 温度设定点偏移输人 对温度设定点进行偏移设置 -l0C十l0C 水温输人 一l0C十90C 输人当前的水温 终端负载输出 -163.84%十163.84% 提供终端的相对能耗 绝对能耗输出 0w6553.5w 反映当前设备的功耗 -10C十50C 出风温度 出风温度 再制热输出 0%100% 输出N阶再制热的当前值 室内温度输出 -10C十50C 给出本地测量的室内温度 有效温度设定点输出 监控本地有效的温度设定点 10C35C 出风温度输人 出风温度输人 -l0C十50C 节能输人 T、F 将设备置于节能状态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输出风机盘管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 动静模式输出 认模式 节能输出 反映设备的节能状态 设备状态输出 制热、制冷,关 报告当前设备的工作状态 A.1.4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见表A.4 表A.4冷水机组 项 目 取 值范 围 状态 描 述 冷水机组控制 0(关)、l(开 M 对于冷水机组的运行进行开关控制 制冷设定点 设定出水水温 -12.2C十48.8C M M 设备状态指示 开、 指示机组当前的工作状态 ,关 -40C十93g M 指示当前的温度设定点值 温度设定点指示 制冷量限制输人 0%~160% C 设定最大制冷量限制 进水水温输人 -12.2C十48,9C 输人冷水机组的进水水温 冷水机组工作模式输人 制热、制冷,无压缩机制冷、制冰 给出当前冷水机组的工作模式 当冷水机组工作在制热模式下给出制热 10c一93c 制热设定点 的温度设定点 ll
GB/T20299.4一2006 表A.4(续 项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实际制冷量输出 给出当前冷水机组的实际制冷量输出 0%一160% 制冷量限制输出 给出当前冷水机组的最大制冷量限制 0%一160% 进水水温输出 -40C十118c 给出当前冷水机组的进水水淋 出水水温输出 -40C十118c 给出当前冷水机组的出水水温 冷凝器进水水温输出 -40C118C 给出当前冷凝器的进水水温 冷凝器出水水温输出 -40C十l18C 给出当前冷凝器的出水水温 报警描述输出 对出现的报警瞥情况进行描述 字符 冷水机组的工作状态 制热、制冷、无压缩机制冷、制冰 给出当前冷水机组的工作状态 输出 A.1.5带有温度控制的热泵 带有温度控制的热泵见表A.5 表A.5带有温度控制的热泵 值 范 状态 项 收 描 述 室内温度输人 -loC十50c 室内传感器的温度 M 温度设定点输人 10c35c M 控制温度的设定 室内温度输出 一10C十50C" M 输出室内温度 设备状态输出 制热、制冷,关、仅开风机 M 指示当前设备的工作状态 应用模式输人 制热、制冷、自动,关、仅开风机 保持与监管控制器的工作模式一致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动静模式输人 控制热泵在不同的工作模式 认模式 简单动静模式输人 占用,非占用 控制热暴工作在两种简单的模式 温度设定点偏移量输人 控制温度设定点的偏移量 -10C十10C 开,关 辅助加热指示 指示是否进行了辅助加热 有效温度设定点输出 10C35c 监控本地有效的温度设定点 A.1.6温控器 温控器见表A.6 表A.6温控器 项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M 温度设定点输人 10C35C 控制温度的设定 输出室内的温度 室内温度输出 -10C+50C M 制热控制输出 反映加热器当前工作的位置 0%一l00% 制冷控制输出 0%l00% M 反映制冷器当前工作的位置 M 单元状态输出 当前设备单元的工作状态 制热、制冷,关 室内温度输人 -10C十50C" 输人室内的温度值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动静模式输人 控制温控器在不同的工作模式 认模式 12
GB/T20299.4一2006 表A.6(续 顺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应用模式输 制热、制冷,自动、 关 保持与监控器的工作模式一致 -loC十1oc 温度设定点偏移量输人 控制温度设定点的偏移量 T、F 节能输人 控制设备的节能状态 有效温度设定点输出 10C35C 监控本地有效的温度设定点 终端负载输出 -163.84%163.84% 提供终端的相对能耗 终端风机转速输出 0%100% 反映风机的转速 节能指示 指示设备的节能状态 T、F 吊顶冷风控制器 吊顶冷风控制器见表A.7 表A.7吊顶冷风控制器 范 围 状态 项 取 描 述 -loC十50c M 室内温度输人 输人室内的温度值 有效室内温度输出 -10C十50C M 监视室内的温度值 单元状态输出 制热、制冷、关 M 指示当前设备单元的工作状态 温度设定点输人 10C35C 控制温度的设定 控制温度设定点的偏移量 -10C+10C 温度设定点偏移量输人 控制温度设定点的偏移量 温度设定点移位输人 -l0C十10C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动静模式输人 控制吊顶冷风控制器不同的工作模式 认模式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强制控制吊顶冷风控制器不同的工作 动静模式强制输人 认模式 模式 动静传感器输人 占用,非占用,初始默认模式 报告吊顶冷风控制器当前的工作模式 制热,清晨预热、制冷、自动,夜间 应用模式输人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紧急 保持与监管控制器的工作模式一致 制热,仅开风机 制热,清晨预热、制冷、自动、夜间 保持与其他须进行冷热切换的控制器的 制热制冷模式输人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紧急 工作模式一致 制热、仅开风机 节能输人 控制设备的节能状态 水阀强制输人 0%100% 强制水阀的工作位置 冷/热源温度输人 0C100C 输人设备所用冷/热源的温度 输人设备所用热源的温度 0C100C 热源温度输人 输人设备所用冷源的温度 冷源温度输人 0C~100C 室内湿度输人 0%100% 输人当前室内湿度 室内露点温度输人 -10C十50C 输人室内露点温度值 室外空气露点温度输人 -10C十50C" 输人室外空气露点的温度值 13
GB/T20299.4一2006 表A.7(续 顺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有效温度设定点输出 监控本地有效的温度设定点 10C35C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有效动静模式输出 输出吊顶冷风控制器当前的工作模式 认模式 制热、制冷,夜间清洗、清晨预冷 指示当前设备是工作在制冷还是制热 有效冷/热模式输出 关闭、测试、紧急制热、仅开风机 状态 室内温度设定点输出 输出室内应用的温度设定点 10C35C 室内温度设定点偏移量 -10C十10C 输出室内应用的温度设定点偏移量 输出 绝对能耗输出 ow6553,5w 反映当前设备的功耗 终端负载输出 -100%十100% 提供终端的相对能耗 主热输出 0%lo0% 反映当前主供热的水平 副热输出 0%~100% 反映当前副供热的水平 主制冷输出 0%l00% 反映当前主制冷的水平 副制冷输出 反映当前副制冷的水平 0%一100% 室内湿度输出 输出当前室内湿度 0%100% -10C十50g 室内露点温度输出 输出室内露点的温度值 节能状态输出 T、F 输出设备的节能状态 A.1.8单元通风控制器 单元通风控制器见表A.8 表A.8单元通风控制器 项 取 值范围 状态 描 述 室内温度输人 -10C十50C M 来自室内传感器的温度 对占位或待机模式下的温度设定 温度设定点输人 10C35C 对占位或待机模式下的温度设定点加偏 温度设定点偏移量输人 -10c十10c C 移量 温度设定点移位输人 对有效热/冷设定点加偏移量 -l0C十10C 动静调度器输人 占用、非占用,备用、初始默认模式 指定通风机控制器进人不同动静模式 强制控制通风机控制器在不同的工作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初始默 动静强制输人 认模式 模式 动静传感器输人 占用、非占用、初始默认模式 报告被控室内动静状态 自动,制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 应用模式输人 保持与监管控制器的工作模式一致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紧急 制热、仅开风机 自动,制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 保持与其他须进行冷热切换的控制器的 制热制冷模式输人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紧急 工作模式一致 制热、仅开风机 1l4
GB/T20299.4一2006 表A.8(续 顺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风机转速指令输人 关、自动,步进控制(多级) 输人风机风速的控制 压缩机控制 失效.0%一100% 控制压缩机失效 辅助制热控制 0%一100% 控制辅助制热失效 节能使控制 失效、启用 控制节能失效 关闭制热制冷,但也允许防止室内温度 耗能延迟输人 正常、延迟 超限 水阀强制输人 0%100% 手动强制水阀的工作位置 紧急强制输人 正常、正压、负压、清洗、停机、无效 控制设备进人不同的紧急事件状态 输人设备所用冷/热源的温度 源温度输人 0C100C 室外空气温度输人 当前室外的空气温度 -40C十50C 室内湿度输人 0%l00% 衡量房内湿度 室外空气湿度输人 0%100% 衡量室外湿度 室内CO传感器输人 05000×10-" 测量CO的浓度 -10C十50C M 有效室内温度输出 监测通风机控制器所控的有效室内温度 有效设定点输出 10C35 M 监测有效温度设定点 加热,制冷,夜间清洗、清晨预冷 清晨预热,关闭,测试、紧急制热、 仅开风机 主热输出;0%~100% M 单元状态输出 副热输出;0%100% 报告通风机控制器状态 制冷输出;0%一100% 节能输出:;0%100% 风机输出0%一100% 报警;有报警,无报警,报警无效 有效动静输出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 表示设备实际动静模式 加热,制冷,夜间清洗、,清晨预冷 有效加热/制冷输出 清晨预热、关闭、测试、紧急制热、 指示当前设备实际加热、制冷状态 仅开风桃 10C35c 输出本地应用的温度设定点 本地设定点输出 本地设定点移位输出 -l0C十l0C 报告本地决策的实际热、冷设定点移位 反映本地风机实际工作的转速以及远端 风机转速输出 0%100% 风机的需求转速 出风温度输出 监测通风机出风的温度 0Cl00C 绝对能耗kw输出 指示当前能耗 0.0kw200.0kw -l00.0%一十100.0% 末端负荷输出 指示当前热、冷源需求 主热输出 0%~100% 反映当前主供热的水平 副热输出 0%l00% 反映当前副供热的水平 15
GB/T20299.4一2006 表A.8(续 项 取 值 围 描 述 范 状态 制冷输出 反映当前制冷的水平 0%一100% 新风风阀输出 反映当前风阀位置 0%l00% 室内湿度输出 0%~100% 输出当前室内的湿度 室外空气湿度输出 0%100% 指示室外空气湿度 室外空气温度输出 -40C70 监测室外空气温度 室内CO传感器输出 05000×10" 指示室内CO的浓度 耗能延迟输出 指示一个耗能延迟设备状态 正常将延迟 A.1.9室内舒适控制命令模块 室内舒适控制命令模块见表A.9 表A.9室内舒适控制命令模块 范 状态 项 取 描 述 -loC十50c 室内温度输人 显示室内温度传感器的值 用户锁输人 未锁、已锁 监管控制器限制用户操作 时间输人 年、月、日,时,分、秒 显示本地时间 有效温度设定点输人 10C35C 监测有效温度设定点 指示相关控制器的实际动静模式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 有效动静输人 加热、制冷,关闭、仅开风机、无效 主热输出;0%100% 副热输出:0%l00% 单元操作状态输人 制冷输出;0%~100% C 显示相关HVAC设备状态 节能输出;0%100% 风机输出:0%~100% 报警;有报警,无报警,报警无效 -4oC十60 室外空气温度输人 报告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信息 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输人 0%100% 显示室外湿度 室内相对湿度输人 0%~100% 显示室内湿度 05000×10-" 显示室内cO的浓度 室内CO传感器输人 耗能延迟输人(待定 正常、,延迟 显示控制器的耗能延迟状态 绝对温度设定点输出 10C35C M 改变温度设定点 测量室内温度输出 给出本地测量的室内温度 M -10C十50C 自动,加热、制冷,关闭、应急加热 热/冷应用模式输出 传送用户改变状态指令 仅开风机 风机转速输出 关、步进控制(多级 反映对远端风机的转速要求 动静传感器输出 占用、非占用、初始默认 传送与控制器直连的动静传感器状态 室内湿度输出 0%100% 传送与控制器直连的室内相对湿度 室内CO传感器输出 05000×10-" 传送与控制器直连的室内CO传感器值 16
GB/T20299.4一2006 表A.g(续 顺 取 描 述 值范围 状态 占用、非占用,旁路、后备、初始 动静输出 传送由用户修改的动静状态 默认 设定点偏移输出 通过网络对温度设定点加偏移 -10C+10C 1oC35c 动静温度设定点输出 定义冷热模式下的动静温度设定点 100×10-有3000×10" 定义co上限以协调通风 室内co设定点输出 室内湿度设定点输出 30%60% 定义室内湿度上限设定点 A.1.10风阀执行器 风阀执行器见表A.10 表A.10风阀执行器 项 取 值范围 状态 描 述 执行器设定点输人 0%100% M 控制相对执行器设定点 0%100% 执行器状态输人 其中20%以下为关闭,80%以上为 M 控制执行器状态 全开,20%80%区间为开度 在火灾情况中以最快速度打开或关闭执 应急强制输人 正常位置,应急安全位置 行器 无手动、手动、手动开度、开,关最 手动强制输人 指定执行器进人手动模式 小,最大 0%lo0% 实际位置输出 M 反映执行器当前位置 0%100% 执行器设定点反馈输出 反馈执行器设定点的实际值 执行器状态反馈输出 0%~100% 反馈执行器状态的实际值 正常位置,应急安全位置 应急强制输人的实际值 应急强制反馈输出 风阀开度输出 -5"十95"或一5"+185" 反映风阀的当前位置 风量输出 0L/s65536L/s 反映通过相关VAV箱的当前风量 反映风管内的当前温度 风管内温度输出 -50C十150C A.1.11 水泵控制器 水泵控制器见表A.11 表A.11水泵控制器 取 状态 项 值 范 围 述 水系设定点输人 关,步进控制(多级 M 提供起停控制和设定点 自动、清晨预热,清晨预冷、测试、 监管控制器强制设定水系控制器操作 水暴操作模式输人 模式 节能、校准 正常、停止 水泵强制停止命令输人 给监管设备等提供强制停止功能 最大转速的一163.84%~ 强制转速设定点输人 给监管设备提供强制请求和转度设定点 十163.83% 强制压力设定点输人 -3276.8kPa十3276.7kPa 向监管设备提供强制请求和压力设定点 17
GB/T20299.4一2006 表A.11(续 顺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强制流量设定点输人 向监管设备提供强制请求和流量设定点 0一655.34m'/h 远端压力传感器向水泵控制器提供反锁 远端压力传感器输人 -3276.8kPa十3276.7kPa 信号 远端流量传感器向水泵控制器提供反饿 远端流量传感器输人 -655.34m/h 信号 远端温度传感器向水泵控制器提供反馈 远端温度传感器输人 -273.17C十327.66c 信号 l63.84% 最大设定点值的 提供实际泵流量 M 泵流量输出 十163.83% 自动,清晨预热,清晨预冷,关闭、 M 有效操作模式输出 提供水泵实际操作模式 测试,节能,校准 恒速,恒压,补偿压,恒流,恒温,自 M 有效设备控制模式输出 提供水泵的实际控制模式 动压力控制 多种 水系状态诊断信息输出 提供水暴控制器状态的详细诊断信息 -3276.8kPa十3276.7kPa 水泵压力输出 提供水泵控制器估计或测量的水泵压力 水泵流量输出 m/h~65534m/h 提供水泵控制器估计或测量的泵流量 水泵转度输出 r/nin65534r/min 提供水泵转速 正常、强制 水泵强制激活输出 提供水泵的手动强制状态 运行时间输出 0h65535h 提供水泵的总运行时间超出上限归零 水系故障状态输出 多状态 提供水系的故障信息 维护状态输出 多状态 提供水泵的维护信息 -273.17 一十327.66C 流体温度输出 提供估计的水泵中流体温度 功率瓦特输出 0w6553.5w 提供水系的实际能源消耗 功率千瓦输出 0kw一6553.5kw 提供水系的实际能源消耗 能耗输出 0kwh一65535kwh 提供运行时间总能耗超上限归零 A.1.12锅炉控制器 锅炉控制器见表A.12 表A.12锅炉控制器 顺 取值范围 状态 描 述 0%一100%无效,部分控制,控 M 炉控制输人 系统调度面板对锅炉进行控制操作 制 自动、制热,清晨预热,关闭,测试、 应用模式输人 协调炉控制器节点和监管控制器 应急制热 水泵转速命令输人 步进控制多级) 连接水系控制器 出水温度输人 0C150C 连接出水温度传感器 室外空气温度输人 -40C十50C 表示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的信息 炉回水温度输人 0C150C 连接外部回水温度传感器 18
GB/T20299.4一2006 表A.12(续 项 取 值 围 描 述 范 状态 温度设定点输人 通过网络改变锅炉水温设定点 0C150C 锅炉命令输人 多燃烧率 指令锅炉状态和锅炉控制器中的燃烧率 0%~100% M 锅炉状态输出 反映锅炉热输出的水平 M 有效设定点输出 0C150C 监测实际温度设定点 锅炉负荷输出 -163,835%0% 表示当前的热/冷能源需求 出水温度输出 0C150C 监测锅炉控制器所控制的出水温度 本地供水温度输出 -40C70C 表示本地供水温度传感器的值 回水温度输出 测锅炉控制器所控制的回水温度 0C~150C 本地回水温度输出 40C十70C 表示本地回水温度传感器的值 0%100% 水泵转速输出 本地多速水泵的实际水泵转速 0%~100% 反映旁通控制阀位置的当前值 旁通阀输出 监测锅炉控制器所用于控制环境的室外 室外空气温度输出 -40C十70C 空气温度 -40C十70C 表示室外温度传感器的值 本地室外空气温度输出 A.1.13室内舒适度控制器 室内舒适度控制器见表A.13 表A.13室内舒适度控制器 项 目 取 描 述 值范围 状态 -l0C十50C M 房间温度输人 来自室内传感器的温度 温度设定点输人 10C35C 对占用或待机模式下的温度设定 对占用或待机模式下的温度设定点加 温度设定点偏移量输人 -10C10C 偏移 10十10c 温度设定点移位输人 对有效热/冷设定点加偏移 动静调度器输人 指定通风机控制器进人不同动静模式 占用,非占用,待机,初始默认模式 占用、非占用、旁路、待机、初始默 强制控制通风机控制器在不同的工作 动静强制输人 模式 认模式 动静传感器输人 占用,非占用,初始默认模式 报告室内动静状态 自动、加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紧急 应用模式输人 保持与监管控制器的工作模式一致 加热、仅开风机、最大加热、节能、 去湿、校准 自动,加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 保持与其他须进行冷热切换的控制器的 加热制冷模式输人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紧急 工作模式一致 加热,仅开风机,最大加热 风机转速指令输人 关、自动,步进控制(多级) 输人风机风速的控制 19
GB/T20299.4一2006 表A.13(续 顺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压缩机控制输人 失效.0%100% 控制压缩机失效 0%100% 辅助制热控制输人 控制辅助加热失效 节能控制输人 失效、控制 控制节能失效 关闭制热制冷,但也允许防止室内温度进 耗能延迟输人(待定 正常将延迟 人超限 水阀强制输人 0%~100% 手动强制水阀的工作位置 用百分比表示0%100% 风量强制输人 手动强制流量控制 用流量表示0L/s一65534L/s 紧急强制输人 正常、正压,负压,清洗、停机、,无效 控制设备进人不同的紧急事件状态 源温度输人 0C100c 输人设备所用冷/热源的温度 室外空气温度输人 -40C50C 当前室外的空气温度 室内湿度输人 0%l00% 衡量房间湿度 室外空气湿度输人 衡量室外湿度 0%一100% 室内 传感器输人 测量以×10-"为单位的co的浓度 CO 05000X10 -10C十50g 室内露点温度输人 表示测量的室内露点温度 室外空气露点温度输人 -40C十50C 表示测量的室外露点温度 风量输" 0L/s65536L/s 表示传感器提供的送风量输人值 热源温度输人 0C100C 输人设备所用热源的温度 输人设备所用冷源的温度 0C50C 冷源温度输人 控制器在从模式下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出 主热从操作输人 控制主热源(在此控制器中任何控制算法 0%100% 将被旁路 控制器在从模式下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出, 副热从操作输人 控制副热源(在此控制器中任何控制算法 0%一l00% 将被旁路 控制器在从模式下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出, 主冷从操作输人 0%100% 控制主冷源(在此控制器中任何控制算法 将被旁路 控制器在从模式下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出 副冷从操作输人 0%100% 控制副冷源(在此控制器中任何控制算法 将被旁路》 新风风阀最小开度输人 0%~100% 提供新风风阀的动态最小开度设定点 提供单或双风管VAV末端一个动态最小 最小风量设定点输人 0%100% 冷风量设定点 提供单或双风管VAV末端一个动态最小 最小热风量设定点输人 0%一l00% 热风量设定点 20
GB/T20299.4一2006 表A.13(续 顺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支持送风/排风记录和从单元单风管送风 风量设定点输人 0L/s~65536L/s 控制应用 和其他控制器的输出共同工作来协调主/ 终端负荷输人 -100.0%十100.0% 从操作 有效室内温度输出 监测通风机控制器所控的有效室内温度 M -10C十50C 加热、制冷、夜间清洗、清晨预热、 关闭、测试,紧急加热、仅开风机、 最大加热 主热输出.0%~100%,副热输出 设备状态输出 报告通风机控制器状态 M 0%~100% 制冷输出:;0%100% 节能输出;0%一100% 风机输出:0%100% 报警;报警,无报警,报警无效 有效设定点输出 10C35 监测有效温度设定点 O 有效动静输出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 表示设备实际动静模式 制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清洗 有效加热/制冷输出 清晨预冷,关闭、测试、紧急制热、 指示当前设备实际制热,制冷状态 仅开风机,最大加热 本地设定点输出 输出本地应用的温度设定点 10C35C 本地设定点移位输出 -1oC十1og 报告本地决策的实际热、冷设定点移位 反映实际本地风机工作的转速以及远端 风机转速输出 0%100% 风机的需求转迷 排风温度输出 0c~100c 监测通风机排风的温度 绝对能耗输出 0w~6553.5w 当前的能耗 绝对能耗Kw输出 0.0kw200.0kw 指示当前能耗 末端负荷输出 -100.0%十100.0% 指示当前热、冷源需求 主热输出 反映当前主供热的水平 0%一100% 副热输出 反映当前副供热的水平 0%100 0%~100% 主冷输出 反映当前主制冷的水平 副冷输出 0%100% 反映当前副制冷的水平 新风风阀输出 0%~100% 反映当前新风风阀位置 室内湿度输出 0%~100% 输出当前室内的湿度 0%100% 室外空气湿度输出 指示室外空气湿度 室外空气温度输出 -40C十70C 监测室外空气温度 室内 C(O, 传感器输出 指示室内co的浓度 05000×10-" -loC十50 室内露点输出 指示室内露点温度
GB/T20299.4一2006 表A.13(续 项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加湿输出 反映加湿器当前伯 0%一100% 耗能延迟输出 正常、延迟 指示一个耗能延迟设备状态 0L/s一65536L/s 有效风量设定点输出 指示实际风量设定点 流量控制风阀设定点 指示实际风量设定点 0%~l63% 输出 风量输出 0L/s一65536L/s 指示测量的风量量 混风温度输出 -10C+50 提供AHU的混风干球温度 本地室内温度输出 -10C50C 提供本地室内温度值 提供双风管单元的热风风量设定点 有效热风量设定点输出 0l/s65536L/s 流量控制阀热设定点 0%163% 指示实际风量设定点 输出 热风量输出 指示热风量 0L/s一65536L/s 主热:0~0.1 副热;00.1 主冷:0一0.1 指示控制算法已饱和或控制设备在到达 饱和状态输出 副冷;00.1 设定点前已经终端停止 主风管.0- 0.1 副风管;0~0." A.1.14排风控制器 排风控制器见表A.14 表A.14排风控制器 项 描 述 取值范围 状态 动静调度器输人 占用,非占用,备用 指定排风控制器进人不同的动静模式 M 动静强制输人 占用,非占用,备用 指定排风控制器进人不同的动静模式 自动,制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 协调排风控制器和任何监管控制器 应用模式输人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仅开 风机,混热 应急强制输人 正常、加压、减压、清洗、关闭 指定设备进人不同应急模式 连接风管静压传感器或其他控制器的网 风管静压输人 0Pa~1250Pa 络输出 风管静压设定点输人 0Pa1250Pa 通过网络设定控制器的风管静压设定点 通过网络设定控制器的排风制冷设定点 排风制冷设定点输人 0C30C 通过网络设定控制器的排风制热设定点 排风制热设定点输人 10C70C 送风风机容量输人 从其他控制器强行指定送风风机的容量 0%l00% 从其他控制器强行指定本地排风风机的 排风风机容量输人 0%100% 容量 22
GB/T20299.4一2006 表A.14(续 顺 取 围 描 述 值范 状态 从其他控制器强行指定本地送风风机的 回风风机容量输人 0%~100% 容量 风量差设定点输人 指定排风和送风差设定点 050% 连接网络建筑静压传感器或其他控制器 建筑静压输人 -125Pa一+125Pa 的输出 连接其他控制器的输出以提供建筑静压 建筑静压设定点输人 -100Pa一十100Pau 设定点 连接其他控制器的输出以控制/使无效设 无效、部分控制控制 主制冷控制输人 备的主制冷输出 连接其他控制器的输出以控制/使无效设 主制热控制输人 无效,部分控制、控制 备的主制热输出 节能控制输人 无效、控制自动 控制/使无效设备的节能操作 新风最小位置输人 0%100% 设定控制器的最小阀门开度 最小新风量设定点输人 0L/s~50000L/s 从网络指定最小新风量设定点 -40C十50C 表示测量所得新风干泡温度 新风温度输人 新风湿度输人 0%100% 表示测量的新风湿度 连接网络新风熔传感器或网络控制器 新风输人 20k/kg~100k/k kg 输出 混风温度设定点输人 -l0C十50C 从网络指定混风温度设定点 其他控制器连接网络回风温度传感器或 回风温度输人 -10C十50 网络输出 其他控制器连接网络回风或室内熔度传 室内熔输人 20k/kg~100k/kg 感器或网络输出 其他控制器连接网络室内温度传感器 或 室内温度输人 -10C十50C 网络输出 其他控制器连接网络回风或室内相对湿 室内湿度输人 0%~100% 度传感器或网络输出 加湿控制输人 无效、控制 控制控制器的加湿功能 其他控制器连接网络室内湿度设定点或 室内加湿设定点输人 0%~100% 网络输出 去湿控制输人 无效、控制 控制控制器的去湿功能 其他控制器连接网络室内去湿设定点或 室内去湿设定点输人 0%100% 网络输出 -20C十3og 排风露点设定点输人 从网络指定排风露点设定点 其他控制器连接网络冷凝水温度传感器 冷凝水温度输人 -l0C十50C 或网络输出 无、有 指示系统冷凝水流状态 冷凝水流输人 排风温度输出 0C100c M 监测传感器得到的排风温度
GB/T20299.4一2006 表A.14(续 顺 取 描 述 值范围 状态 状态制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仅开 风机、混热 主热输出;0%一100% 设备状态输出 副热输出:0%~100% M 报告排风控制器状态 制冷输出:0%一100% 节能输出;0%~100% 风机输出:;0%100% 报警;有报警,无报警,报警无效 有效排风温度设定点 监测有效排风温度设定点 0C70C 输出 风管静压输出 0Pa2500Pa 监测有效风管静压 有效风管静压设定点 监测有效风管静压设定点 0Pa1250Pa 输出 制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清洗、 有效制热/制冷输出 清晨预冷、关闭、测试、仅开风机、 指示该单元的实际热/冷模式 最大热流 自动,制热,清晨预热,制冷,夜间 控制其他控制器模式,诸如变风量箱控 应用模式输出 清洗、清晨预冷,关闭、测试、仅开 制器 风机、最大热流 有效动静输出 占用,非占用,旁路,备用 传送排风控制器的当前动静模式 送风风机状态输出 反映送风风机的实际状态 0%一l00% 送风风机开关控制输出 开,关 启停送风风机 0%l00% 指定送风风机的速度或容量 送风风机容量输出 排风风机状态输出 0%l00% 反映排风风机的实际工作状态 排风风机开关控制输出 开、关 启停排风风机 排风风机容量输出 0%100% 指定排风风机的速度或容量 排风风阀控制输出 反映排风风阀的当前状态 0%一100% 回风风机状态输出 关,开 反映回风风机当前状态 同风风机开/关控制输出关,开 启/停同风风机 回风风机容量输出 0%~l00% 指定回风风机的速度或容量 回风风机压力输出 -25Pa十100Pa 反映回风风机的当前静压值 建筑静压输出 -125Pa125Pa 反映建筑静压的当前值 反映节能器的控制/无效状态 节能控制输出 无效、控制 新风风阀输出 反映新风风阀开度或注人风机容量 0%l00% 新风量输出 指示新风量的当前值 0L/s50000L/s 本地新风温度输出 指示本地新风温度传感器的值 40C十70C 24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的编号:GB/T20299.2-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共有96页,发布于2006-12-01
消费品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消费品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的编号:GB/T5296.5-2006。消费品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共有5页,发布于2007-06-012007-06-01实施,代替GB5296.5-1996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