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0134-2021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requirementsforspace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的编号:GB/T40134-2021。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共有40页,发布于2021-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7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20
  • 实施日期2021-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0页
  • 文件大小4.23M

以图片形式预览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国家标准 GB/T40134一2021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Eleetromagneticcompatibilityrequirementsforspacesystems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40134一2021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般要求 般要求 5.1系统级EMC 5.2系统间EMC一般要求 5.3分系统和设备EMC一般要求 系统级EMC详细要求 6.1EMI安全裕度 6.2外部电磁环城 系统内EMc 63 总体要求 6.3.1 6.3.2无源互调(PIM 微放电 6,3.3 电源品质要求 6.3.4 电源母线瞬变 6,3.5 6.3.6“脱插”测试 6.3.7接收机EM安全裕度 6.4雷电 6.5静电控制和防护 -般要求 6.5.l 运载火箭系统的静电控制和防护 6.5.2 1l 6.5.3航天器系统的静电控制和防护 1 6.6电磁脉冲(EMP) 1l 6.7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 12 6.8磁场和磁矩 12 6.9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 12 电磁辐射对人员的危害防护 12 6.9.l 6.9.2电磁辐射对燃料的危害防护 13 13 6.9.3电磁辐射对EED的危害防护 6.10寿命周期E控制 13 13 6.11系统接地和搭接 6.11.1通用要求 13 14 6.11.2航天器电搭接和接地要求 14 6.11.3运载火箭电搭接和接地要求
GB/T40134一202 6.12电磁频谱兼容 15 6.13材料特性 15 分系统和设备EMC详细要求 56 7.1传导发射 7.1.125Hz150kHz电源线音频传导发射 7.1.2150kHl2一20MHa电源线射频传导发射 1n 7.1.3150kHz一20MHz电缆束射频共模传导发射 11 7.1.4 10kHz40GHz天线端子传导发射 I8 7.1.5电源线尖峰信号时域)传导发射 18 7.2传导敏感度 7.2.125Hz150kHz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 20 7.2.225Hz50kHz地线音频传导敏感度 7.2.315kHz10GHz天线端子互调传导敏感度 7.2.425Hz GHz天线端子无用信号抑制传导敏感度 20 20 7.2.525Hz一20GH2天线端子交调传导敏感度 20 7.2.6电源线尖峰信号传导敏感度 n 7.2.7地平面(壳地)注人尖峰信号传导敏感度 7.2.850Hz~100kHz壳体电流传导敏感度 7.2.925Hz150kHz地平面(壳地)注人音频传导敏感度 7.2.10150kHz~100MHHz地平面(壳地)注人射频传导敏感度 7.2.11ESD敏感度 2 7.2.1210kHz400MHz电缆束注人射频传导敏感度 7.2.13电缆束注人脉冲激励传导敏感度 7.2.1410kHz100MHz电缆和电源线阻尼正弦瞬态传导敏感度 2% 7.2.15电缆和电源线雷电感应瞬态传导敏感度 7.2.16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 7.2.17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7.3辐射发射 7.3.125Hz100kHz磁场辐射发射 7.3.210kHHz一40GHz电场辐射发射 29 7.3.310kHz40GH2天线谐波和乱真输出辐射发射 7.4辐射敏感度 2 7.4.125Hz~100kHz磁场辐射敏感度 30 7.4.210kHHz40GHz电场辐射敏感度 0 77 4.3瞬态电磁辐射敏感度 s0 7.5微波无源组件电磁泄漏 试验验证和评估要求 31 8.1 -般要求 31 8.2EMC试验验证要求 31 系统级EMC试验要求 37 8.2.1 32 8.2.2分系统和设备EMC试验要求 32 8.3EMC评估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EMC试验大纲 34 36 参考文献
GB/40134一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天问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 司、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健、张华、李云、姜铁华、丁溯泉、程丽丽、李莉、李帆、张亚洁、蒋东巅、教爱新、 杨争光、徐洋、张国升、王浩
GB/40134一2021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为确保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所必须满足的相关指标要求及其分析、验证的基本要求, 包括系统、分系统和设备各级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其试验验证和评估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和运载火箭以及相应的 地面和在轨支持系统、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分析和试验验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365一2003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 化的抗扰度试验 航天器接地要求 GB/T290842012 GB/T32307一2015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4365一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environment 存在于某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注:人员、系统及其搭载平台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执行规定的使命任务时,可能遭遇的辐射的、传导的或者感应的 电磁能量在不同频率范围内强度电压、电流、场强和功率密度等)和时间的分布 3.2 电磁环境电平eleetromagneticenviromentlevel 在规定的测试地点和测试时间内,已存在的辐射和传导的信号及噪声电平 注环境电平是由人为及自然的电磁能量共同形成的 3.3 电磁干扰eleetromagnetieinterferenee 任何可能中断,阻碍、甚至降低,限制无线电通信或其他电气电子系统和设备性能的传导或牺射的 电磁能量
GB/T40134一2021 3.4 系统内的电磁兼容性intraysemedletrmgmeticcompatthlts 系统内部的各个电子设备和分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系统内其他电子设备构成 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状态 3.5 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inter-systemeleetromagnetie mptihitsy 任何系统在其他系统产生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其他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 状态 3.6 敏感度门限susceptibilitythreshold 敏感度闻值 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引起设备,分系统、系统呈现最小可识别的不希望有的响应或性能降级的干 扰信号电平 3.7 电磁干扰安全裕度 electromagnetieinterfereneesafet etymargin 敏感度门限与环境中的实际电磁干扰信号电平之间的相对数值之差 注:电磁干扰安全裕度通常用分贝dB)表示 3.8 电磁环境效应eleetromagneticenironmenteffrects 电磁环境对人员、设备,分系统和系统及其搭载平台的工作能力的影响,包括电磁兼容,电磁干扰 电磁敏感性,电磁脉冲,静电放电,电子防护,电磁辐射对人员、燃料和火工品的危害 注电磁环境效应包括所有电磁环境来源,如射频系统,超宽带装置、高功率微波系统,雷电和静电等产生的效应 3.9 性能降级degradationofperformanee 任何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工作性能偏离预期的指标 3.10 寿命周期life .eyce 航天系统寿命周期一般包括研制生产、总装集成、测试、贮存、运输、卸载发射、返回(若有)在轨测 试、在轨运行,退役处置等阶段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T总装集成和测试(asemblyintegrated& test DC;直流(dire ectcurrent EED电爆装置(ele ectricexplosivedevice) lectromagneticenvironmenteffect) E';电磁环境效应(ele EMC;电磁兼容性electr 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EMI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einterference) EMP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epulse' ESD;静电放电(elee ctrostaticdischarge) undertest EUT:被测分系统和设备(equipment 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 ITU:国际电信联盟(intv
GB/40134一2021 PIM;无源互调(passiveintermodulation) RF;射频(radiofrequeney) sUT:被测系统(systemunder test 5 -般要求 5.1系统级EMc一般要求 在寿命周期内,航天系统及其所有分系统和设备与外部其他系统和电磁环境之间应具有电磁兼容 性,即能够在其所处电磁环境中协调有效地正常工作、不出现任何性能降级,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他 系统、分系统和设备等产生不可承受的电磁干扰,也即具有系统内的电磁兼容性和系统间的电磁兼容 性 航天系统及其所有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具有一定的EMI安全裕度 有关系统安全的关 键设备和功能,在其使用前,应被证明电磁自兼容,且与所处的电磁环境兼容 航天系统级EMC要求项目和适用范围见表1 表1航天系统级EMC要求项目 适用领域 序号 项目名称 航天器 运载火箭 电磁干扰安全裕度 外部电磁环境 系统内EMc(PIM,微放电,电源品质要求,电源母线瞬变,“脱插”测 试、接收机安全裕度 雷电 静电控制和防护 电磁脉冲(EMP 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 磁场和磁矩 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A l0 A 寿命周期E控制 系统接地和搭接 12 电磁频谱兼容 13 材料特性 A该项目适用 L;该项目有条件适用 s;该项目由订购方确定是否适用 5.2系统间EMcC一般要求 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发射场以及在轨运行的航天器间应具有电磁兼容性 航天器和运载火箭应能 承受对方的电磁发射且不出现性能降级、协调有效地正常工作,对接形成组合体后应具有电磁兼容性 组合体应与发射场电磁环境间具有电磁兼容性,协调有效地进行系统测试、发射前准备和发射工作,且
GB/T40134一202 不对发射场中其他系统,分系统和设备产生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 在运载火箭级间段分离、器箭分离过 程中,应保证系统本身和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 对于进行编队飞行,空间交会对接的航天器,应考虑在 轨运行过程中航天器相互之间的电磁接口关系 航天器彼此间应能承受对方的电磁发射且不出现性能 降级,协调有效地正常工作,不对对方产生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 应专门制定系统间EMC接口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航天器和运载火箭间的EMC接口控制要 求,航天器,运载火箭与发射场的EMC接口控制要求,在轨交汇对接EMC接口控制要求等 符合性一 般通过试验验证的方式检验 注1:发射前检验和器箭联合发射前准备,此过程中可能受到发射场其他地面辅助设备的影响,也可能会对地面辅 助设备带来影响,同时还需承受发射场的电磁环境影响 注2:在运载火箭级间段分离过程中,火工品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会带来干扰;分离的线束可引发电弧放电也 可能会造成干扰 5.3分系统和设备EMC一般要求 组成航天系统的所有分系统和设备,均应满足其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控制要求,在与其他系统,分系 统和设备协同工作期间,都应能按任务要求保持正常工作,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 指标值,或超过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航天分系统和设备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控制要求项目和适用范围见表2. 表2航天分系统和设备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项目 适用范围 序号 项目名称 频率范围 运载火箭 航天器 电源线音频传导发射 25Hz150kHz 电源线射频传导发射 150kHz一20MHz 传导发射 N 150kHz20 电缆束共模传导发射(电源线和信号线 l0kHz40GHz" 天线端子传导发射 电源线尖峰信号(时域)传导发射 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 25Hz150kHz 地线音频传导敏感度 25Hz一50kHz 天线端子互调传导敏感度 15kHz~10GHz" 25Hz20GH2" 天线端子无月 无用信号抑制传导敏感度 天线端子交调传导敏感度 25Hz20GHz 尖峰信号传导敏感度 人尖峰信号传导敏感度 12 地平面(壳地)注 13 壳体电流传导敏感度 50Hz100kHz 传导敏感度 1 地平面(壳地)注人音频传导敏感度 25Hz150kHz 3 壳地)注人射频传导敏感度 150kHz100MHz 16 敏感度 7 电缆束注人射频传导敏感度 10kHz~400MHz 18 电缆束注人脉冲激励传导敏感度 A 19 电缆和电源线阻尼正弦瞬态传导敏感度 10kHz100MHz s S 20 电缆和电源线雷电感应瞬态传导敏感度 S 21 电压跌落、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 2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40134一2021 表2(续 适用范 序号 项目名称 频率范围 航天器 运载火箭 磁场辐射发射 23 25Hz~100kHz 辐射发射 电场辐射发射 24 10kHz一40GHz 10kHz一40GHz" 天线谐波和乱真输出辐射发射 25 S 26 磁场辐射敏感度 25Hz100kHz 21 10kHz一40GH" A 辐射敏感度 电场辐射敏感度 28 瞬态电磁辐射敏感度 29 微波无源组件电磁泄露 A;该项目适用 L;该项目有条件适用 S:该项目由订购方确定是否适用 系统级EC详细要求 6.1EM安全裕度 为保证航天系统在真实工况和实际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需要确定系统的EMI安全 裕度 EMI安全裕度应根据系统、,分系统和设备的工作性能要求、产品不一致性以及试验验证有关不 确定因素,进行测试、分析和确定 在EMI安全裕度分析过程中,应考虑冗余产品失效、产品老化以及 同类设备间的特性差异所引起的变化 应根据系统,分系统和设备的不同风险分类确定其应达到的 EMI安全裕度,除非另有规定,一般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风险等级和EM安全裕度 EMI安全裕度 风险 描述 验收试验 类别 鉴定试验 理论分析 准鉴定试验 a)由于性能降级会导致严重人身伤害和生命财产损失,造成重大事 故或灾难; 12dB 6dB 18dB 工作性能降低甚至受到破坏,直接危及任务成功或造成严重的发 b I类 射延误 20dB 20dB 不适用 EED接口,Dc不发火激励电平 不适用 EE接口,RF不发火激励电平 12dB 12dB 造成航天系统性能降级,包括任何自主操作能力的丧失 a 6dB 6dB 12dB l类 b 影响任务完成,而不至于影响系统和人身安全 指设备工作性能降级或发生故障,会使系统性能降级,但不会影 川类 响任务完成; 0dB 0dB 6dB 除I类、I类外的所有其他系统、分系统和设备 b
GB/T40134一2021 6.2外部电磁环境 为了确保满足系统工作性能的要求,保证系统安全,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系统在其寿命周期内应与预 期所处的电磁环境兼容 预期的电磁环境应当通过分析或直接测量来确定,至少包括AIT,运输、发射 场集成测试、发射、返回(若有)和在轨运行期间 外部电磁环境要求一般由订购方提出 如未明确要求,可参照表4和表5中的电磁环境电平进行 分析评估 当飞行件暴露在表4和表5中规定的电磁环境之前,应分析验证系统兼容性和可能造成的 损坏 符合性一 一般通过分析或试验验证的方式检验;分析的数据来源包括标准中的数据、以往的实地电磁 环境测量和软件仿真的数据积累;试验验证一般采用系统电磁环境试验的方式 试验过程中,结构、设 备、布局、接地、电缆等系统技术状态应尽可能接近实际使用状态,确保试验的有效性;对具有几种不同 工况和运行模式的系统、分系统和设备,对各种不同工况和运行模式均应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的覆盖性 表4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系统地面段外部电磁环境电平 频率 电场最大峰值)/(V/m 10kHz一100MHz 20" 100MHz1GHz 100" 1GHz~10GHz 200" 10GHz40GHz 20" 注:特殊情况下,电磁环境数据可剪裁如下 s100MHz~1GHz,最大峰值可剪裁为20V/m; H小 在 b 在1GHz2GHz,最大峰值可剪裁为20V/m; 在2GHz10GHz,最大蜂值可剪裁为100V/m 脉冲调制(开/关比最小为40dB),lkHz调制频率,占空比50%. 脉冲调制脉冲宽度1!s,1kHz调制频率). 表5航天器在轨运行阶段的外部电磁环境电平 频率 电场最大峰值/V/m 2MHz18GHHz 20" 18GHz一40GHz可选) 20" 2GHz4GHHz 50" 5.5GHz~5,9GHz 50" 脉冲调制开/关比最小为40dB),1kHz调制频率,占空比50% 脉冲调制脉冲宽度1然s,1kHz调制频率) 6.3系统内EMcC 6.3.1总体要求 航天系统应自兼容,即组成系统的所有分系统和设备应在传导接口和辐射界面处与其他分系统和
GB/40134一2021 设备电磁兼容 分系统和设备所产生的EMI不能降低总的系统性能 符合性一般通过系统级EMC 试验进行验证 6.3.2无源互调(PI) 航天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无源互调的潜在影响,避免无源互调干扰 航天系统内部或外部的 发射机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在人射到系统内以及系统外的平台时,不会由于无源互调产生干扰信号,对系 统内、外接收机造成干扰 符合性一般通过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式检验 注对无源射频部件而言,互调失真由非线性源产生,典型的非线性源有使用材料的非线性,金属间相互接触不良 不同材料之间的接点、锈蚀物,灰尘和污染物等 对收发共用天线的通信系统而言,由于无源射频部件的非线 性,落在接收频带的PIM产物进人接收系统形成干扰噪声,直接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失效 6.3.3微放电 航天器,运载火箭分系统和设备应避免微放电现象的发生,符合性一般通过试验来验证 微放电效 应设计应有安全裕度,射频功率安全裕度鉴定级为6dB,验收级为3dB 注,微放电现象是一种真空放电现象,常在射频设备和部件中产生;微放电会引起谐振腔调谐,棚合参数.波导损耗 和相位常数等的波动,产生谐波引起带外干扰和交调产物,对部件表面侵蚀和介质击穿,干扰本体设备和其他 设备,造成设备性能下降或不能正常工作 通常在射频设备或部件内部电场驻波比最大点处及阶梯、尖锐边 缘、缝隙等势线密集、场强增强位置,会加剧微放电效应 6.3.4电源品质要求 电源品质是指在系统总装集成后,其各配电点上的电源品质,一般要求如下: 电压纹波;在直流电源分系统的任何配电点用时域测量时,由电源产生的和负载引起的纹波总 aa 值的峰峰值(包括重复性的尖峰)不应大于500mV:; 电压尖峰;短持续时间(小于50!s)非周期性瞬态和长持续时间非周期性瞬态中的短持续时间 分量,其峰值应小于额定负载电压的3倍或脉冲强度小于0.l4×10-3V s; 电源浪涌的具体要求如下 正负浪涌电压应分别在小于5ms和100ms的时间内衰减到稳态限值以内; 负载切换和负载故障引起的浪涌电压;除尖峰外,在主配电点上所产生的瞬时浪涌电压幅 值应在额定负载电压的65%~130%之间,在给两个或多个负载供电的分路的输出点,所 产生的瞬时浪涌电压幅值应在零到额定负载电压的175%之间; 电源分系统故障引起的浪涌电压;除尖峰外,由于电源故障在任一配电点产生的瞬时浪涌 电压幅值应在零到额定负载电压的175%之间 6.3.5 电源母线瞬变 航天系统在总装集成后,连接到电源的各用电设备在电源电压波动、负载变化及各种瞬态过程的综 合作用下,仍具有所要求的EM安全裕度,能够正常工作;该要求适用于所有连接负载的电源输人端 符合性一般通过试验来验证,验证时应考虑负载切换,设备工作模式改变等最恶劣情况 6.3.6“脱插”测试 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等sUT应能够在与大地之间无任何线缆和金属连接、无地面供电而完全依靠 系统自身供电情况下正常工作 符合性一般通过试验来验证 “脱插”测试应在可控测试条件下进行 通常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其sUT中与地面辅助设备系统 连接 在初始化过程中,创建射频通信链路,确保能通过射频链路控制sUT 再将地面辅助系统电缆
GB/T40134一202 从SUT移除,同时监控遥测数据查看sUT运行是否正常;另外,为模拟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可通 过快速拔出脐带电缆,监控遥测数据查看航天器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测试中使用连接至航天器的安全 导线应有足够大的电阻,阻值范围在10kQ5MQ之间(模拟航天器与地面分离,提供高阻值保护);测 试结束时应通过开关将电阻器短路,以便在重新插人接头时,提供安全的接地连接 重新插人插头时需 格外小心,否则航天器可能会严重受损 6.3.7接收机EM1安全裕度 6.3.7.1概述 安装在航天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应具有电磁兼容性,若采用试验方式验证航天系统上的接收机 能否正常工作,EM安全裕度应不小于6dB 6.3.7.2射频前端裕度评估 天线电缆与航天系统上接收机断开,而通过校准电缆与EMI接收机连接,EMI接收机相比航天系 统的接收机应具有同等或更高的灵敏度 将航天系统有意和无意发射的射频干扰耦合量值与上行链路 预算的射频信号最小电平进行对比分析 6.3.7.3基带裕度评估 -条模拟上行传输链路,此链路在航天系统上天线处的射频场强度比任务期间最差情况下预 建立一 期接收电平低GdB 若模拟信号(输人信号电平比最差在轨信号电平低6dB)由航天系统接收机完好 接收,解调出的基带信号质量满足预期,未出现性能降级,则裕度得到证实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没有足 够的接收机灵敏度来进行此测试,也可用射频前端裕度评估代替 6.4雷电 在雷电间接效应下,航天系统应能满足正常操作运行要求,应能正常完成任务而无性能降级 此要 求适用于发射前准备阶段 在发射前准备的暴露状态下,航天系统应能承受近距离的雷击(包括在最邻 近的雷电保护装置处的放电,在防护区外缘放电或在构成系统的地面电缆附近放电),且满足其工作性 能要求 符合性一般通过分析或试验验证的方式检验 如果发射场地有相应的系统可以检测雷电感应 场/或电流,应采用通过此系统获得的数据来评价雷电对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损害 发射任务应有防雷预案,对发射任务的时间和气象条件应有严格规定 雷电直接效应的波形如图1.间接效应波形如图2.图1和图2对应的波形参数见表6 距离雷电电 流10m内(R<10m)、10m外(R>10m)的电磁环境估算如表7和表8 注自然情况下对雷电的测量结果表明,一些雷击的高频频谱含量可能要高于本文件中给出的雷电模型 由于谐 振激励,这对于一些系统的电磁糊合效应可能增强
GB/40134一2021 A分量初始雷击 蜂值幅度=2001士10%)kA D分量再击 作用积分-2XI0i士20% 朝度蜂值=1001士10%kA 作用积分=0.25×101士20%As B分量中间电流 最大电荷传输=101士10%C 平均物值当210 c分量(持续电流 电荷传输=2001士20%c 平均幅值=200A一800A <500!s- <5nms" 0.25sGB/T40134一2021 在1.5s的时间内散布着一个D分量和随后 的13个Dy2分量量级的脉冲 100kA 10msGB/T40134一2021 表8来自邻近雷击(云对地)的电磁场及变化率(R>10" m) 电磁场及变化率 电磁场及变化率 单位 磁场 3.2×10'/R A/mm 磁场变化率 .5x10"/R A/m/s V/n 电场 3x10'/、干R75O 电场变化率 V/m/s 6X1o/T千R:75O 6.5静电控制和防护 6.5.1 -般要求 在航天系统寿命周期内,应严格控制静电荷积累效应,采取搭接、接地和表面处理等有效措施释放 静电荷,避免静电放电、真空放电,表面充放电、深层充放电等效应,具体搭接、接地等要求见6.11 若不 能避免上述效应,则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护,防止静电充放电造成的人员伤害、EED意外点火和性能 降级、燃料意外发火、发动机意外点火,电磁干扰,介质材料击穿等;航天系统,分系统和设备暴露在上述 效应时,应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 符合性一般通过分析或试验验证 的方式检验 6.5.2运载火箭系统的静电控制和防护 运载火箭静电产生和放电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应得以有效控制和防护 在运载火箭研制和任务发 射过程中,应控制静电荷积累、静电放电和低气压放电 运载火箭的很多舱段、结构和部段,包括内部和 外部都可能积累静电荷,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这些电荷降低到不会产生任何有影响电压的水平,或采取 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静电放电 在实际研制中,由于不能确保排除所有的静电放电可能,因此应采取 防护和加固措施,将静电放电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对于运载火箭,全系统应采取静电防护加固措施并 进行试验验证,以使运载火箭系统,分系统和设备暴露在静电放电环境时,系统不会出现故障、性能降级 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 6.5.3航天器系统的静电控制和防护 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航天器的真空放电、表面充放电、深层充放电,避免由此产生的危害 航天器 电极和高压器件应避免发生真空放电;若不能避免,则应能耐受真空放电 为避免航天器表面充放电, 航天器外表面应具有一定导电能力,保证所有的结构表面至少是弱导体,所有的部件都要电搭接,并提 供一条对地的导电通路,使各部位之间不致产生过高电位差 为避免深层充电,航天器应采用有效屏蔽 方法降低介质内的电子积分通量,应采取有效的电搭接措施释放内部积累的电荷,避免积累的静电荷足 够高而发生静电放电现象 另外,应对航天器表面和内部敏感设备和器件采取静电防护加固措施并进 行试验验证,使航天器系统、分系统和设备暴露在静电放电环境时,系统不会出现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 规定的指标值 6.6电磁脉冲(EMMIP 高空EMP(HEMP)通常由大气层外的核爆炸所产生,HEMP传播范围和覆盖领域很广,是一种宽 频带瞬态激励,对运载火箭发射和航天器在轨运行有很大威胁 通常情况下,航天系统应保证在经受 EMP后一段时间(具体时间与航天系统运行要求有关),系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 如对航天系统提 11
GB/T40134一202 出抗EMP具体要求,则验证方法应证明所采用的EMP防护措施有效,可提供防护措施预期的防护效 果 电磁脉冲波形可采用图3进行分析计算 ×10s E0)=0 =loi×k(e-"-e-M Ea=5X10V/m u=4x10's- b=6×10s- =l.3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时间/ns 图3自由空间EMP时域波形 6.7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 航天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发射和敏感特性应进行有效控制 分系统和设备的传导发射,钢射发射 传导敏感度和辐射敏感度要求见第7章 注:标准中规定的限值和量级主要来自可覆盖大多数系统配置和任务环境的经验 然而,它们可能不足以保证所 有情况下的系统都满足兼容要求,需要根据具 体和特殊情况进行勇裁 由于系统配置不断改变,分系统/设备 经常安装使用在不是最初预期使用之处,且实际的环境电平会随着系统物理位置的改变和配置的改变而变化, 所以通常不能轻易放松要求 以往的经验表明,分系统和设备符合发射和敏感度限值要求与达到系统级兼容 具有高度一致性,不满足要求常常导致系统出现EMC问题 与限值的差距越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高 6.8磁场和磁矩 当暴露于外部或者内部的交流或者直流磁场时,航天系统内的分系统和设备应正常工作,无性能降 级 航天系统内的分系统和设备产生的交流或者直流磁场辐射不应超过限值 符合性一般通过试验和 分析来验证 航天系统磁偶极矩应当按照GB/T32307一2015的要求进行限制 符合性一般通过分析或试验来 验证 6.9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6.9.1电磁辐射对人员的危害防护 电磁辐射及其对人体组织产生的效应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包括轻微热效应直至组织的损伤和 12
GB/40134一2021 坏死 因此,应避免人体暴露于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以避免人体受到损害 人员在生活区的电磁 环境暴露限值按GB87022014的规定执行,人员在工作区的最大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按国家有关规定 和标准执行 6.9.2电磁辐射对燃料的危害防护 RF能量能够在金属物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电流大小和导体之间的火花强度取决于RF能量场强 和导体对RF能量的接收效率 因此,应确保航天系统燃料不因电磁辐射感应产生的电流和火花而造 成意外点火 在电磁环境下,燃料应确保安全 另外,对于特殊燃料的挥发性和闪点还需特殊考虑 6.9.3电磁辐射对EED的危害防护 外部电磁辐射可通过EED的导线感应耦合进来或从附近的辐射体容性耦合进来,可能使EED发 火、性能降级或失效 因此,EED应确保不因电磁辐射造成意外点火、失效哑火和性能降级,符合性一 般通过试验来验证,其EM安全裕度应满足表3的要求 电磁辐射包括系统内部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发 射以及6.2给出的外部电磁环境 6.10寿命周期E控制 在规定的寿命周期内,航天系统应满足系统工作性能和相应的电磁环境效应要求 应充分考虑接 地、搭接和屏蔽等保护措施在寿命周期内的防腐蚀能力和可维修性 对于需要维护的保护槽施,应在不降低EMC性能情况下易于维护和更换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 充分考虑恢复搭接、屏蔽或其他保护措施的能力,在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过程中,接地、搭接和屏蔽等措施 可能被断开、拔出或在一定时间内失去保护能力,在该时间段内,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被保护设施设备 的安全;在维修完成后,应易于恢复之前的接地、搭接和屏蔽措施 符合性应通过试验、分析,检验或相 结合的方式来验证 6.11系统接地和搭接 6.11.1通用要求 为了构建电流通路、控制电压电位,保护人员和平台安全,实现系统任务功能和良好电磁兼容性能, 航天系统,分系统和设备间应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接地和搭接,并与航天系统防腐等要求协调一致 符合性一般通过测试的方式检验 要求如下 电源电流回路要求;作为电源电流回路组成部分的结构部件之间,应有能够传输电源回路电流 的低阻抗通路,其搭接电阻一般不大于1mQ,以使电源系统基准点和负载之间总电压降在电 源质量标准的允差内 天线安装要求如下: b 安装天线时应配置均匀的地网或地平面,该地网或地平面在天线工作频带范围内的阻抗 应控制在要求以内 当天线的有效工作性能取决于其与地网之间的低阻抗时,其安装搭接应使射频电流从外 壳(蒙皮)到天线合适的金属部分有最短的低阻抗通路 天线到基本结构之间有直流通路 时,其搭接电阻应不大于0.3mQ. 天线同轴传输线的外导体应搭接到天线接地平面,构成周边连续的低阻抗通路 天线滤 波器的壳体应与基本结构有良好电搭接,其搭接电阻应控制在0.3mQ以内 防电击搭接要求;所有暴露在外的设备导体外壳、安装线缆的金属导管应进行电搭接并良好接 13
GB/T40134一202 地,搭接电阻应不大于0.1Q 在人员可能触碰到的任意两点间,应不产生大于24V(有效值 的交流电压和10V的直流电压 防射频干扰搭接要求如下 d 系统外壳(蒙皮)应设计成装配后就固有防射频干扰搭接,使蒙皮成为均匀的低阻抗通路 构成蒙皮的所有构件之间均应实现搭接,搭接电阻一般不大于1mQ. 性能与电磁能量相关的所有电气电子设备,均应使设备外壳与基本结构地之间有连续的 低阻抗通路(多点接地),其搭接电阻宜小于2.5mQ. 用于防止射频干扰的搭接线,一般采用金属片 3 防静电搭接要求如下 系统外部介质材料表面应采取控制静电荷积聚,使之平稳泄放的防护措施;可能由于摩擦 而带电的绝缘物体,应良好接地;应避免由于静电积累形成电位差造成静电放电 系统内部的气体和液体管路均会由于流体摩擦而带静电 相互连接的各段金属导管应彼 m的 此搭接,使整条管路形成连绩的低醒电气通路 各条金属管路上,应以不大于300mn 间距多点搭接到结构地上,搭接电阻应小于1Q 金属导管在电气系统正常或故障情况 下均不应成为电源电流的主要通路 防雷搭接要求;运载火箭的防雷搭接具体见6.11.3 fD 外部接地要求;为防止电击、EED意外发火、燃料和易燃品爆炸对设施设备和人员的危害,航 g 天系统、分系统均应提供外部接地以控制电流和静电积累 h 维修维护设备接地要求;维修维护设备应配有适当的永久地线,与大地良好连接 所有用于处 理燃料、易爆品、氧气或其他危险品的维修设备,均应配有永久地线, 6.11.2航天器电搭接和接地要求 航天器电搭接和接地具体应满足GB/T29084-2012的要求 6.11.3运载火箭电搭接和接地要求 6.11.3.1主搭接和接线 主搭接通常是运载火箭雷电防护所要求的搭接 主搭接的形式主要有: a 金属与金属的铆接或螺栓连接; b 火箭整流罩的紧固件或紧缩机构连接 c 钦链的接触电阻不大于10mQ(较链内不准用非导电润滑剂 主搭接线通常用于传递雷电电流 在雷电弧不可能附着的情况下,单根铜线的横截面积不应小于 4mm';雷电弧可能附着的主搭接线,单根铜线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20mm" 6.11.3.2火箭各段的搭接 运载火箭各段之间搭接应按金属件间的搭接要求,其每个搭接面的搭接电阻应不大于1mQ. 火 箭各运输分离面之间采用主搭接方式,其搭接线的横截面积不应小于20mm;搭接线应尽量短,其电 阻不应大于10mn 6.11.3.3发动机搭接 每台发动机至少应有两处搭接到火箭箭体结构上,其间的搭接电阻不应大于1mQ. 14
GB/40134一2021 6.11.3.4外部金属部件搭接 外部安装的金属部件,如整流罩、舱门、口盖等应采用主搭接连接到箭体结构上,每个搭接面的搭接 电阻一般小于1mQ. 外部可活动的金属面或部件应采用主搭接连接到箭体结构上,其搭接电阻不应大于5mQ. 6.11.3.5外部非金属部件搭接 凸出火箭表面的非金属部件,如火箭的非金属整流罩等,其保护装置和金属框架应采用主搭接连接 到箭体结构上,之间的搭接电阻不应大于5mQ. 6.11.3.6内部金属部件搭接 运载火箭内部的各仪器设备应与箭体结构搭接,搭接电阻不应大于5mQ. 6.11.3.7绝缘体的搭接 携带流动液体或受其他摩擦放电影响的具有任一直线尺寸大于7.5cm的所有绝缘体元件与火箭 箭体结构应有可靠的机械连接,使流动液体的流动在管外任一点上产生的静电压不超过350V 6.11.3.8放电器的搭接 火箭尾部的后缘应安装放电器,彼此间距离不小于300mm,放电器金属基座与火箭壳体间搭接电 阻不应大于10mn. 6.11.3.9火箭整体电阻 运载火箭的头部(包括整流罩)至尾端之间的整体电阻不应大于100mQ. 火箭贮箱外部的绝缘层应涂导电漆,电阻率要低于10Qcm,时间常数小于10-子 为消除静电 影响,介质表面要涂以导电漆;为解决透波,整流罩可开透波窗口 6.11.3.10火箭的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火箭的箭体各结构段通过专用的等电位连接线与发射塔架的塔体连接,连接线的横截面积不小于 5mm 连接线与火箭箭体间采用专用脱拔连接器连接,使火箭箭体和发射塔架构成等电位体 在发 射塔架撤走时,允许去掉等电位连接线 每根等电位连接线的电阻不大于20mQ. 火箭的尾端采用接地线与发射场坪接地线柱连接,其接地线横截面积不小于35mm' 其脱拔连 接器在火箭起飞时自动脱落 接地线的电阻不大于25mQ. 6.12电磁频谱兼容 航天系统、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频谱特性应遵循国家及军用频率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系统EMC接 口控制文件要求,以保证这些系统和设备置于预定工作环境时,对其他被认可的频率用户既不产生有害 的干扰也不受这些用户的干扰 使用频带应符合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定的业务适用频率范围,必 要时需与ITU协调 6.13材料特性 在对航天器表面涂层、隔热保温层、介质材料的设计过程中,均应考虑材料特性,以利于静电控制 在电搭接结合面,表面涂层和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均需考虑 金属的生锈腐蚀会使电搭接性能退化,而 15
GB/T40134一202 防止腐蚀的表面涂层也不利于良好的电搭接 使用具有高磁导率的特殊合金进行磁屏蔽,要避免由于 永久磁化对磁偶极矩的影响 分系统和设备EMC详细要求 7.1传导发射 7.1.125Hz150kHa电源线音频传导发射 本项目用以控制EUT通过电源线向电源母线或供电网络注人谐波干扰,适用于通过外部电源供 电的分系统和设备其电源线(包括回线)的传导发射要求 首先,由各负载端引人的电源线总电压纹波 应满足电源品质要求;其次,干扰电流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要求 在音频范围内,由于电源的阻抗很低 因此25Hz~150kHz电源线音频传导发射主要是对电源线的电流控制 当EUT负载电流I(A)小于1A时,电源线在25Hz~150kH么频段内的传导发射不应超过图4 的限值;当负载电流I(A)大于1A时,从25Hz~1kHz的限值为100十20lg[I(A] 具体限值见 表9 110 100 90 80 70 150 60 56 10-2 0.025 10-t 0 频率/kHz 图425Hz~150kHz限值要求 表925Hz150kIHz电源线音频传导发射测试的限值要求表 EUT负载电流 频率划分 限值要求 25Hz1kHz 100十2Dlg[IA !>1A 1kHz~150kHz 从1kHz~150kHz以相同斜率从100十2olg[1(A]下探到56 150kHz 56 16
GB/40134一2021 表9(续 EUT负载电流 频率划分 限值要求 l00 25HzlkHz kHz~150kkHz I<1A 从1kHa一150kHz以相同斜率从100下探到56 150kH2 56 7.1.2150klz~20NMIH电源线射频传导发射 本项目用以控制EUT通过电源线以传导或辐射的方式对外造成干扰,适用于所有通过外部电源 供电的分系统和设备其电源线(包括回线)的传导发射要求 供电电压不超过28V的EUT,其电源线在150kHz一20MH频段内的传导发射应不超过图5中 的限值;供电电压超过28V的EUT,其电源线在150kHz~20MHz频段内的传导发射在图5的限值 基础上放宽1olg[(U/28)](其中电压U单位为伏特) 例如,工作电压为100V的设备,其传导发射限 值可放宽5.5dB 80 75 70 65 60 55 50 109 1o 20 0 0-10.15 频率/MIHz 图5150kHz~20MH限值要求 7.1.3150kHz20Ml电缆束射频共模传导发射 本项目适用于所有信号线和不使用结构作为回路的一次电源线 EUT电缆束(含电源线和信号 线)在150kHz20MHz频段内的射频共模传导发射不应超过图6中的限值要求,限值曲线随频率每 十倍频程下降20dB 17
GB/T40134一2021 70 0.15 65 63 Y: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0-1 101 频率/lHz 图6150kHz20Mz电缆束射频共模传导发射限值要求 7.1.410kHz40GHz天线端子传导发射 本项目用以控制UT通过天线端子向外发射电磁干扰,适用于发射机、接收机和放大器的天线端 子,不适用于天线不能拆卸的分系统和设备 对于天线不可拆卸的分系统和设备,可用7.3.3天线谐波和乱真输出辐射发射测试代替本项目对 发射状态的发射机和放大器等进行试验;用7.3.2电场辐射发射测试代替本项目对接收机、待发状态发 射机和放大器等的天线发射进行试验 在试验中,EU天线端子在10kHHz40GHz频段内的传导发射不应超过以下具体限值要求 a接收机:34dBpV b) 发射机和放大器(待发状态):34dBypV c 发射机和放大器(发射状态);除二、三次谐波外,所有的谐波发射、乱真发射至少比基波电平低 80dB;二、三次谐波应抑制到一20dBm或低于基波电平80dB,取二者中较小的值 7.1.5电源线尖峰信号(时域)传导发射 本项目用以控制EUT在进行开关操作时向供电电源网络注人尖蜂干扰,适用于因开关或继电器 通断而可能在交流、直流电源线上产生尖峰干扰信号的分系统和设备 随手动或自动开关操作而产生的开关瞬态传导发射不应超过下列限值 aa 额定电压有效值的士50%(交流电源线); b) 额定电压的+50%、一150%(直流电源线) 7.2传导敏感度 7.2.125Hz150kHz 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承受电网低频连续波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适用于分系统、设备的交流输人 电源线和直流输人电源线,不包括回线 对于直流电源线,适用频段范围为25Hlz150kHz;对于交流 电源线,适用频段范围为EUT电源频率二次谐波至150kHHz. 当采用图7所示的规定电压限值或图8功率限值对EUT电源线进行试验时,EU不应出现任何 故障、性能降低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过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图8为在 18
GB/40134一2021 0.5Q负载上校验时产生的功率限值 实际测试中,当功率源的输出功率达到按功率限值进行校验时 的输出功率时,尽管示波器的监测电压还没达到图7规定的限值,但只要EUT未出现敏感现象,也认 为满足本要求 对于航天器的某些额定电源电压为12V和5V的EUT,测试量级可在图7a)的基础 上剪裁 注:对于航天器的某些额定电源电压为12V的EUT,25Hz150kHz的测试量级可剪裁为110dBpV 对于航天 器的某些额定电源电压为5V的EUT,25Hz~150kHz的测试量级可剪裁为100dBpV 140 130 120 110 100 96.5 90 80 10-3 10- 109 101 102150 10 频率/HHz 额定电源电压<28V时的测试限值 EUT 150 140 136 130 120 10 106.5 00 90 80 10- 10 109 101 102150 01 频率/AHHz b EU额定电源电压>28V时的测试限值 图725Hz~150kHz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的电压限值 19
GB/T40134一2021 80 10 10 e 10 司 150,0.09 10 10-3 10-" 10 10 10 频率/AHz 图825Hz~150klHz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的功率限值(0.5n负载 7.2.225Hz~50kHlz地线音频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承受地线低频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主要适用于可能对地线低频干扰信号敏 感且带地线的分系统和设备 当在EUT的地线上注人25Hz~50kHz、有效值1V的开路电压信号 时,EU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过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规范中给出的指 标允差 7.2.315kHz10GHz天线端子互调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抑制互调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主要适用于具有无线接收功能的分系统和设 备,如接收机、射频放大器等 当按订购方提供的限值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考核时,EU不应出现 超过规定允差的任何互调产物 7.2.425Hz心20GHHz天线端子无用信号抑制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挪制无用信号的能力 本项目主要适用于具有无线接收功能的分系统和设 备,如接收机、射频放大器等 当按订购方提供的限值要求和试验方法,在25Hz~20GHz频段范围内 进行试验考核时,EUT不应出现超过规定允差的任何不希望的响应 7.2.525Hz~20Gz天线端子交调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抑制交调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仅适用于通常处理调幅射频信号的接收机 当按订购方提供的限值要求和试验方法,在25Hz一20GHz频段范围内进行试验考核时,EU不应出 现由于交调而产生的超过规定允差的任何不希望的响应 7.2.6电源线尖峰信号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承受电网尖峰电压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适用于分系统和设备的交流和直流 20
GB/40134一2021 输人电源线,不包括地线和回线 当按图9施加尖峰信号到EUT电源线上时以5Hz10Ha脉冲重 复频率、正负两种极性对EUT进行测试,每种极性测试时间不少于5min),EUT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过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运载火箭上分系统 和设备的注人峰值电压V,一般为200V,航天器上分系统和设备的注人峰值电压V一般为l00V或 额定电压的两倍(取其较小者),也可按订购方规定执行 时间/s 说明: V -峰值电压; 1.54s士0.5!s; -a后"士0后 -5.0(1士22%)4s; 二<30%xV V ,20Hs 图9电源线注入尖峰信号波形 7.2.7地平面(壳地)注入尖峰信号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适用于在航天系统平台上运行的采用结构、外壳作为主要电流回路的分系统和设备,考核 EUT承受外壳电流回路尖峰信号干扰的能力 当在设备外壳地之间注人尖峰信号时,EUT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 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除非另有规定,一般采用图10所示的尖峰信号 峰值电压8V,持续时间10s 若不采用8V瞬态电压信号注人,也可采用峰值为16A的电流瞬态信 号注人 任何情况下,注人电流峰值不应超过16A 21
GB/T40134一2021 8峰值电压 时间/s 20 30 50 图10地平面注入瞬态波形 7.2.850Hz100kHz壳体电流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针对平台结构电流通过EUT壳体在EUT内产生磁场而导致的电磁干扰现象,考核EU! 承受壳体电流干扰的能力 当订购方有规定时,本项目适用于工作频率不高于100kHz且工作灵敏度等于或优于1AV的分 系统和设备 在50H2100kH么频率范围内,当按图11所示的限值进行试验时,EUT不应出现任何 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过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130 400,120 120 110 2×104.103 00 90 80 70 60 50 10 10 10 频率/Hz 图11壳体(结构)电流传导敏感度限值 22
GB/40134一2021 7.2.925Hz~150kHz地平面(壳地)注入音频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适用于采用结构、外壳作为主要电流回路的分系统和设备,考核EU承受外壳电流回路音 频信号干扰的能力 在25Hz~150kHz的频率范围内,在分系统和设备外壳地之间注人干扰信号,EUT不应出现任 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除非另 有规定,一般采用有效值1V的电压的信号或图12所示的电流注人信号 图12中电流限值在低频段为10A.代表航天系统结构在低频段呈现低阻抗 在1kHz以上时,电 流限值以每十倍频程20dB下降,代表航天系统结构的阻抗中感性成分占主要地位 0 1n 00 0- 10-2 10-20.025 10150 10-1 109 10 10 频率/Hz 图1225Hz~150kHz地平面注入电流限值 7.2.10150kHz~100Mz地平面(壳地)注入射频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适用于采用结构,外壳作为主要电流回路的分系统和设备,考核EUT承受外壳电流回路射 频信号干扰的能力 150kHz100MHz的频率范围内,在设备外壳地之间注人干扰信号,EUT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 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除非另有规定 般采用有效值1V的电压的信号,或不超过有效值280mA的电流信号 7.2.11ESD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及其连接线缆抗人体静电放电干扰以及航天器在轨和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 的抗静电放电干扰的能力 由于ESD敏感度试验对元器件可能有累积的损伤,因此在正样产品或飞行 件上不进行本项试验 23
GB/T40134一202 对于人体静电放电的考核,按GB/T17626.2的相关要求,对EUT一般采用8kV接触放电或15kV 空气放电时优先采用8kV接触放电),试验中EU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 值,或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对于运载火箭(EED除外)EUT的静电放电考核,一般采用放电电压为士10kV,脉冲速率为每秒 1次,试验时间30s(每点或面30次) 对于直接暴露的EUT,如安装在运载火箭外部的分系统或设备 采用对EUT的每个顶角接触放电 对于安装在运载火箭内部的分系统或设备在距离EUT每个面 30cm处进行空气放电,使静电放电产生的电流通过EUT安装表面 试验中EUT不应出现任何故 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具体试验要 求按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对于航天器(EED除外)EUT的静电放电考核,按照航天器将要飞行的轨道,选择接触放电和空气 放电的具体电压值 地球同步轨道的航天器一般采取接触放电为士5kV,空气放电为士10kV的电压 值进行试验;地球低轨道航天器如果母线电压高于70V,宜采取接触放电为士5kV、空气放电为士5kV 的电压值进行试验 放电频率为每秒1次,试验时间30s(每点或面30次) 试验中EUT不应出现任 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具体试 验要求按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对于EED的ESD敏感度应通过试验的方式检验 在25000V士500V的试验量级下,EED应不 发火,且性能不降低 具体试验要求按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7.2.1210kHz400MHz电缆束注入射频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考核分系统和设备电缆束抗感应电流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适用于EUT所有互连电缆和电 源电缆,不适用于连接接收机天线的同轴电缆 本项目受试电缆束如表10所示 当给注人探头输人图 13所示的校验并按要求调制测试信号时,EUT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 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如果受试电缆上的实际感应电流高于限值6dB 即使定向稠合器上检测的正向功率电平低于校验值,当EUT不敏感时,也认为其满足要求 表1010kIHz400MIHz电缆束注入射频传导敏感度测试的受试电缆束 连接器端接的电缆束类型 电流探头每次卡住的电缆束 互连线电缆 完整的互连线电缆 完整的电源电缆包括高电位线、回线和地线 电源线电缆 所有的高电位线(不包含电源回线和地线) 完整的电缆 同时包括互连线和电源线的电缆 所有的电源线(包括高电位线,回线和地线》 所有的高电位线(不包含电源回线和地线 24
GB/T40134一2021 120 110 00 90 80 70 60 0 49 40 30 10-2 10- 10 1 10 频率/MIz 图1310kHz400MH电缆束注入射频传导敏感度测试的校验限值 电缆束注入脉冲激励传导敏感度 7.2.13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承受脉冲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适用于所有分系统和设备的互连电缆和电源 电缆 本项目受试电缆束如表11所示 一般按照图14的校验信号以30H2重复频率进行试验1minm 时,EUT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规定的指标值,或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 的指标允差 I的试验量级与EUT的额定电源电压有关,对于航天器的某些额定电源电压为12V 和5V的EUT,测试量级I,可在5A的基础上剪裁 注,某些航天器EUT的额定电鄙电压为12V时,特殊情况下1的试验量级可剪裁为3A 某些航天器EUT的 额定电源电压为5V时,特殊情况下1的试验量级可勇裁为1A 表 1 电缆束注入脉冲激励传导敏感度测试的受试电缆束 电流探头每次卡住的电缆束 连接器端接的电缆束类型 互连线电缆 完整的互连线电缆 完整的电源电缆(包括高电位线,回线和地线 电源线电缆 所有的高电位线(不包含电源回线和地线 完整的电缆 同时包括互连线和电源线的电缆 所有的电源线(包括高电位线,回线和地线》 所有的高电位线(不包含电源回线和地线) 25
GB/T40134一202 >30ns -90% 10% 时间/ns 图14电缆束注入脉冲激励传导敏感度测试的校验限值 7.2.1410kHz~100Ma电缆和电源线阻尼正弦瞬态传导敏感度 本项目用以考核EUT承受因谐振产生的阻尼正弦瞬态干扰的能力 本项目适用于所有互连电 缆、电源电缆、高电位电源线等 本项目受试电缆束如表12所示 电源回线无需单独进行测试 当按 图15的电流信号波形和图16规定的峰值电流进行测试时,EUT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性能降级或偏离 规定的指标值,或超出单个分系统和设备详细规范中给出的指标允差 电流I按图16的规定 I的 试验量级与EUT的额定电源电压有关,对于航天器的某些额定电源电压为12V和5V的EUT,测试 量级Ip可在10A的基础上剪裁 注;在特殊情况下,测试量级I可剪裁为5A,如图16虚线所示 电流的归一化波形按公式(1). e-nosin(2x) 为频率(Hz),,为时间(s),Q为阻尼因子,阻尼因子按公式(2)确定: 元 Q N 为周期数,I第1周期峰值电流,I、衰减到50%时的峰值电流 表1210kIHz~100MHz电缆和电源线阻尼正弦瞬态传导敏感度测试的受试电缆束 连接器端接的电缆束类型 电流探头每次卡住的电缆束 互连线电缆 完整的互连线电缆 完整的电源电缆包括高电位线、回线和地线 电源线电缆 单根高电位线(不包含电源回线和地线 完整的电缆 同时包括互连线和电源线的电缆 所有的电源线(包括高电位线,回线和地线》 单根高电位线(不包含电源回线和地线 26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B/T40134-2021解读

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证航天器和地面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运行,我国制定了最新的《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B/T40134-2021》标准,该标准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适用于航天器、航空器、火箭弹、导弹、卫星等航天系统及其地面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制造和测试。其主要目的是规定航天系统中各种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性要求,确保整个系统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一、背景

航天系统具有复杂性、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其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包括强烈辐射、高温高压、电磁干扰等因素,导致其电磁兼容性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证航天系统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的稳定可靠运行,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磁兼容性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B/T40134-2021》标准是最新的一项标准,也是当前航天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二、应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航天器、航空器、火箭弹、导弹、卫星等航天系统及其地面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制造和测试。

三、定义、符号和单位

该标准中涉及到的定义、符号和单位都经过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以确保标准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四、要求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航天系统中各种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性要求,包括限值要求、免疫要求、耐受能力要求等。同时,该标准还对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测试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如电磁场试验方法、辐射阻抗测试方法、地面试验方法等。

五、测试方法

为了检验航天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该标准还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模拟试验、数字化仿真试验、现场试验等多种测试方法。这些测试方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航天系统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从而为其电磁兼容性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B/T40134-2021》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航天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制定统一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航天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水平,保证其在极端工作环境下的正常运行,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和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类似的标准

餐厨废油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餐厨废油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餐厨废油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的编号:GB/T40133-2021。餐厨废油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共有8页,发布于2021-12-01
葡萄细菌性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葡萄细菌性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葡萄细菌性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40135-2021。葡萄细菌性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4页,发布于2021-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