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399-20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eodeticreceiver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的编号:GB/T39399-20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共有26页,发布于2021-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20
  • 实施日期2021-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6页
  • 文件大小1.62M

以图片形式预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国家标准 GB/T39399一20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 通用规范 GeneralspeeifieationforBeiDonavigationsatelitesystemgeodeticreeeiver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399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技术要求 4.I结构与外观 4." 电气 4.3设置及显示 士.4接口与输出 数据存储 4.5 4.6 信号接收性能 1.7时间特性 .8内部嗓声水平 4.9测量精度 4.10天线相位中心 致性 i稳定度 A.12数城处理软件 4.13环境适应性 4.14安全防护 .15电磁兼容性 4.16可靠性 检验方法 5.1通则 5.2检验场地和检验设备 5.3结构与外观 5.4电气 5.5设置及显示 5.6接口与输出 5.7数据存储 5.8信号接收性能 5.9时间特性 10 1l 5.10内部噪声水平 5.11测量精度 11 5.12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 18 13 5.131PPS稳定度
GB/T39399一2020 5.14数据处理软件 l4 14 5.15环境适应性 15 5.16安全防护 15 5.17电磁兼容性 15 5.18可靠性 16 质量评定程序 16 6.1检验分类 16 6.2检验项目及顺序 17 6.3鉴定检验 6.4质量一致性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19 7.1标志 包装 19 7.2 运输 7.3 19 贮存 19 7.4 使用说明 8 20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产品不合格分类
GB/39399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卫星导航工程中心、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青海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锐、翟清斌、任永超、李作虎、陈试、王立端、牛、刘莹、王如龙、吴海玲泉浩芳、 文述生、李伟东
GB/39399一20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 通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以下简称接收机)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质量评定 程序、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以及使用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接收机的研制、生产使用和检验,其他测量型接收机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857.5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5080.1一2012可靠性试验第1部分;试验条件和统计检验原理 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254一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T 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39267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BeiDnavigationsateltesystemgodetcreeeiver 至少具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跟踪能力,用于高精度定位的GNsS终端设备 注GNNsS测量型接收机的一种 3.1.2 数据链datalink 接收机进行实时动态测量时所使用的通信单元
GB/T39399一2020 3.1.3 捕获灵敏度aequisitiosensitivity 用户设备在冷启动条件下,捕获导航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 3.1.4 跟踪灵敏度traekingsensitivity 用户设备在正常定位后,能够继续保持对导航信号的跟踪和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 3.1.5 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eoldstarttimetofirstix 用户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均未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首次正常定位所需的时间 3.1.6 温启动首次定位时间warmstarttimetoirst tf fix 用户设备在星历未知、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已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首次正常定位所需的 时间 3.1.7 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hotstarttimmetofirstfix 用户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已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首次正常定位所需的时间 3.1.8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eantimebetweenailure 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注单位为小时,是衡量一个产品(尤其是电器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反映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 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 3.1.9 RIK初始化时间RIKinitializationtime 流动站利用动态或静态观测数据进行RTK解算时,搜索并完成初始整周模糊度解算过程所需 时间 3.1.10 内部噪声水平interiornoiseleve 两台或多台接收机通过多路功分器或信号转发器接收来自同一天线的卫星信号,对采集的数据使 用数据处理软件解算的基线长度 注:其理论值为零 3.1.11 参考站refereneestatiom -般由GNss接收机,天线、电源和通信设备等组成的GNss高精度定位系统 注1:又称为基准站(asestation)或差分参考站 注2:参考站天线一般安置在已知位置上 参考站是差分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观测、记录卫 星信号,用于提供差分改正信息 3.2缩胳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QL接收质量限(AeceptaneeQualityLimi)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1Satellitesystem)
GB/39399一2020 GALLEo,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ialeoNani vigationSatelliteSystem) GL.ONAs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iteSystem)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 PDOP;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 Dlation OfPrecision) RINEX:接收机自主交换格式(ReceiverIndependentExchageFormat) RMs;均方根(RootMeanSquare) RQL:不合格质量水平(Rejeet ction Qualityl.evel RTK:实时动态(RealTimeKinematie MTBF;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 lPPS:秒脉冲(1PulsePerSecond 技术要求 4.1结构与外观 结构与外观要求如下 接收机应包括下列组成 a GNSS天线(无内置天线接收机应配备); 接收机主机; 2 33) 电源适配器,电池等配件; 4)数据链(进行RTK测量的接收机应配备) b 接收机应有参数配置、数据下载及数据格式转换的软件 接收机各连接部件的连接应稳定可靠 c 表面应无明显的划痕、裂缝和变形 d 外壳应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e fD 各按键应操作灵活、无卡滞现象 4.2电气 电气要求如下 接收机应有开机自检测功能 a b 接收机电源要求如下: 接收机应支持电源接人; 2 接收机静态测量连续工作时长不应少于6h,RTK测量连续工作时长不应少于4hs 接收机应有外部电源接人自启动功能 3 接收机电压要求如下: 应有电源电压过高保护和过低报警显示功能 2 电源电压12V36V范围应正常工作; 电源电压相对标称值变化士10%的情况下,接收机应正常工作 3 4.3设置及显示 接收机可根据需要改变参数设置,包括接收卫星的截止高度角、数据采样率等 接收机应有下列信
GB/T39399一2020 息的显示或提示功能: 接收卫星状态; a b 存储状态; 电源状态; c d 故障状态; e 工作模式状态 4.4接口与输出 接口与输出要求如下 接收机应把记录的观测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 a b) 接收机应有电源接口,差分数据接口和数据下载接口; 用于参考站的接收机应有天线接口、IPPs接口、以太网接口、串行接口等; c d)RTK工作模式下接收机位置更新率不应低于1HHz 4.5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要求如下 a 接收机在采样间隔为1s,卫星截止高度角10",进行原始观测数据存储,参考站型接收机连续 存储时间长度不应少于7d,其他接收机连续存储时间长度不应少于1d 接收机在非正常断电时,应有数据保存功能 b c 接收机数据采样率应至少达到1Hz 4.6信号接收性能 单北斗系统工作能力 4.6.1 接收机应具备在仅接收BDS播发的公开服务信号情况下正常工作能力 4.6.2卫星跟踪能力 卫星跟踪信号应跟踪表1中部分信号,但不仅限于表1 表1接收机跟踪信号 GNSS系统 信号类型 B.Bc,2I.B2a.B1 BDS GPs 1c/A.,.Llc,L2P(Y),L2c.,L5I/L5Q GLoAss Gl,(G2 GALlLEO E1,E5a、ESb
GB/39399一2020 卫星跟踪能力的要求和分类见表2 表2接收机跟踪能力 接收机类别 频点数 最小系统组成 跟踪卫星数 备出 单模单频 >1 BDs >12 仅有一个卫星系统的一个频点 有两个及以上的卫星系统,每个卫 多模单频 IBDS十 /GAILE(O 20 -(GRscGLoNAss/ >2 星系统仅有一个频点 有一个卫星系统的两个及以上的 单模多频 2 BDS >12 信号频点 有两个及以上卫星系统,每个卫星 多模多频 BDS十 -(GPs/GLONAss/GALLEo) 20 系统有两个及以上信号频点 所有卫星系统,每个卫星系统有所 全星座多频 BDS+GPs+GLoNAss+GALLEo 36 有信号频点 4.6.3捕获灵敏度 在卫星截止高度角大于 “条件下,接收机捕获灵敏度要求见表3. 表3接收机捕获灵敏度 信号类型捕获灵敏度 系统捕获灵敏度 信号类型 GNss系统 dBnm" dBm B1ll -133.0 <一133.0 B1C BDS B2 一133.0 133.0 B2a -133.0 B3l <一133.0 <一128.5 L1C/A L1C -127.0 L2C 128,5 GPS s一127.0 L2P(Y' 一131.5 L51 -127.0 <一127.0 L.5Q G7 <一128.5 GL.ONAsS -128.5 G2 128.5 E 一127.0 GALILEO E5a 一125.0 -125.0 E5b 一125.0 4.6.4跟踪灵敏度 在卫星截止高度角大于5条件下,接收机跟踪灵敏度要求见表4
GB/T39399一2020 表4接收机跟踪灵敏度 信号类型捕获灵敏度 系统捕获灵敏度 GNSS系统 信号类型 dBm dBm B1l1 -136.0 s一136.0 B1C BDS B321 s一136.0 s一136,.0 B2a s 136.0 B31l 一136.0 e l1C/A 131.5 Llc <一130.0 IL.2c <-134.5 GPS 一130.0 L2P(Y s一131.5 L51 s一130.0 L5Q -130,0 G 一131.5 GLONAss -131.5 G2 131.5 一130,0 GALlLEO E58 -128.0 s一128.0 E5b s一128.0 4.7时间特性 4.7.1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在输人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一128dBm时,接收机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未知的 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连续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所需时间不应超 过120s 4.7.2温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在输人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128dBm时,接收机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及历书已知,星历未 知的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s连续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所需时间不 应超过60s 4.7.3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在输人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128dBm时,接收机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已知的 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连续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所需时间不应超 过20s 4.7.4RTK初始化时间 在不大于8km的基线上,接收机的RTK初始化时间不应超过20s
GB/39399一2020 4.8内部噪声水平 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不应大于1 mm 4.9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接收机单点定位水平标称测量精度应优于5m(RMS),垂直标称测量精度应优于10mm a RMS) 接收机标称测量精度口按式(1)计算 b 口=ab×D 式中; 接收机基线标称测量精度,单位为毫米(mm); 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mm)5 比例误差,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 D -基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当实际基线长度D<0.5km时,取D=0.5km进行计算 接收机静态基线和RTK标称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1 静态基线测量水平精度应优于(5+0.5×D)mm,垂直精度应优于(100.5×D)mm; 2 RTK测量水平精度应优于(20+1.0×D)mm,垂直精度应优于(30+1.0×D)n mm 4.10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 使用室外相对定位法,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应小于接收机静态测量水平标称精度的1/2固定误差 4.111PS稳定度 接收机1PPS上升沿下降沿可设置,脉宽可调,稳定度应优于50ns(RMS). 4.12数据处理软件 数据处理软件要求如下 软件应正常安装和卸载 aa b)软件应包括下列功能 1数据传输; RINEx格式转换; 3)卫星可用性分析; 参数设置 4 4.13环境适应性 4.13.1温度 温度要求如下 a 工作温度范围;-25C50C; b 贮存温度范围:一40C70C 4.13.2湿热 接收机在温度为40C,相对湿度为93%的环境下应正常工作
GB/T39399一2020 4.13.3振动 接收机在表5、表6的条件下,应正常工作,保持结构完好 表5接收机正弦振动参数 位移幅值 加速度幅值 频率范围 振动模式 m/s Hz mm 3.5 正弦振动 10 9200 15 200500 表6接收机平稳随机振动参数 加速度谱密度 频率范围 振动模式 m/s Hz 10200 平稳随机振动 0.3 2002000 4.13.4防水、防尘 接收机不应低于GB/T42082017规定的IP55外壳防护等级要求 4.14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要求如下 各接口端应有明显标记和防插错措施" a b接口应有防静电功能; c 应有过流、过压、电源瞬间变化和偶然极性反接的保护装置 4.15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要求见表7 表7接收机电磁兼容性要求 加速度谱密度 频率范围 振动模式 m'/s Hz 按GB/T9254一2008中等级B级信息设备(ITE)规定的极限要求和6,.21GH2 以上的限值要求,如果受试设备(EUT)内部源的最高频率高于1GHz,测量将 辐射骚扰场强 进行到最高频率的5倍或6GHz,取两者中的小者,即频率范围为3GHz 6GHz时,辐射骚扰限值平均值为54dB(AV/m),峰值为74dB(AV/m)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按GB/T17626.3一2016中等级3规定的要求,在80MHz1000MH频率范 围内,试验场强为10V/m环境下 扰度
GB/39399一2020 4.16可靠性 接收机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最低可接受值应为3000h 检验方法 5.1通则 检验通则要求如下 检验应在卫星星座PDOP<4的情况下进行 a b)数据处理应采用接收机供应商提供的基线数据处理软件 应采用室内卫星信号模拟器和室外实际卫星信号两种检验环境 c 5.2检验场地和检验设备 检验场地和检验设备要求如下 检验场地应选择在地质构造坚固稳定、利于长期保存,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 a b 检验场地的各个观测点应位于周围无显著电磁信号干扰,且点位周围环视高度角10'以上无障 碍物,远离水面的地方; 检验场地的基线距离测定精度应优于被检验设备精度指标1/3 c d 检验场地的点位测定精度应优于被检验设备精度指标1/3; 检验设备如卫星信号模拟源、信号转发器等应定期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e 5.3结构与外观 结构与外观检验方法如下 目测接收机的结构是否完备 a b 目测接收机各连接部件的连接是否稳定可靠; 目测接收机表面是否有划痕、裂缝和变形; co d 实际操作检查接收机外壳是否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e 实际操作检查各按键反应是否灵敏、功能是否正常 5.4电气 电气检验方法如下 实际操作检查接收机是否具有通电自检测功能 a b 实际操作接收机是否支持外接电源接人; 接收机进行静态测量直至内置电池耗尽,记录其连续工作时间;接收机进行RTK测量直至内 c 置电池耗尽,记录其连续工作时间 分别升高和降低电源电压,检查接收机是否具有电源电压过高保护和过低报警显示功能 d 接收机在标称电压下正常工作,将电压先后降低和升高10%,分别维持20nmin,检查接收机是 e 否能正常定位 5.5设置及显示 设置及显示检验方法如下 实际操作检查接收机是否具有1H么的采样能力,能否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设置 a b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检查接收机信息显示或提示功能是否完备
GB/T39399一2020 5.6接口与输出 接口与输出检验方法如下 目测用于参考站的接收机是否具有以太网接口串行接口、1PPS接口等 a b)实际操作检查接收机能否把记录的观测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 实际操作检查接收机在RTK工作模式下的位置更新率不低于1Hz 5.7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检验方法如下: 将接收机的采样间隔设置为ls,卫星截止高度角设定为10',进行静态测量,观测1h 根据采 a 集到的观测数据文件大小利接收机内存大小计算接收机可存储的数据量 b 在接收机正常进行静态测量时切断供电,检查接收机是否有效存储断电前的观测数据 5.8信号接收性能 5.8.1 单北斗系统工作能力 单北斗系统工作能力检验方法如下 具备RTK功能接收机使用实际卫星信号或卫星信号模拟器进行RTK检验,数据链路仅插 a 发北斗数据,RTK测量精度应满足5.11.3的要求; b)不具备RTK功能接收机,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播发北斗卫星导航信号,进行单点定位检验 定位精度应满足5.11.1的要求 5.8.2卫星跟踪能力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检验,设置模拟信号输出功率电平为-128dBm,通过接收机连接软件查看接 收机收到卫星信号频点及观测值类型,观察并记录接收机的跟踪卫星个数 5.8.3捕获灵敏度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检验,设置模拟器仿真速度不高于2m/s的直线运动用户轨迹 每次设置模 拟器输出的各颗卫星的每一通道信号电平从接收机不能捕获信号的状态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接 收机的技术文件声明了捕获灵敏度量值,且优于4.6.3要求的电平值,可从其声明的捕获灵敏度量值低 2dB的电平值开始 在模拟器输出信号的每个电平值下,接收机在冷启动状态下开机.检验接收机能 否在300s内捕获信号,并以1Hz的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偏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找出 能够使接收机满足该定位要求的最低电平值 5.8.4跟踪灵敏度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检验,设置模拟器仿真速度不高于2m/s的直线运动用户轨迹 在接收机正 常定位的情况下,设置模拟器输出的各颗卫星的各通道信号电平以1dlB步进降低 在模拟器输出信号 的每个电平值下,检验接收机能否在300s内连续以1Hz的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 00m的定位数据,找出能够使接收机满足该定位要求的最低电平值 5.9时间特性 5.9.1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进行检验,设置模拟器仿真速度不高于2m/s的直线运动用户轨迹,输出功率 10
GB/39399一2020 电平为-128dBm 使接收机在下述任一种状态下开机 a 为接收机初始化一个距实际检验位置不少于1000km但不超过10000km的伪位置,或删除 当前历书数据; b 7d以上不加电 以1Hz的位置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位数据,找出首次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 100m的定位数据的时刻,计算从开机至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 5.9.2温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进行检验,设置模拟器仿真速度不高于2m/s的直线运行用户轨迹,输出功率 -128dBm 使接收机在下述任一种状态下开机 电平为 删除当前星历数据; a b将场景启动时刻距离上次定位时刻前进或后退至少4h 以1Hz的位置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位数据,找出首次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 100m的定位数据的时刻,计算从开机至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 5.9.3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进行检验,设置模拟器仿真速度不高于2m/s的直线运行用户轨迹,输出功率 电平为一128dBm 在接收机正常定位状态下,短时断电和卫星信号60s后,接收机重新开机,恢复卫 星信号 以1Hz的位置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位数据,找出首次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 过100m的定位数据的时刻,计算从接收机从卫星信号恢复至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 间隔 5.9.4RTK初始化时间 初始化时间可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或实际信号进行检验,方法如下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检验时,仿真一个静态位置(距离基准站不大于8km),设置输出功率电 a 平为一128dBm,且不考虑电离层,对流层及钟差影响 在接收机成功单点定位后,同时接收 模拟器仿真的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差分数据,记录从获得差分数据到固定解的时间 使用实际信号检验时,应选择检验场地内长度不大于8km的基线,在接收机成功单点定位 b 后,接收基准站差分数据,记录从收到差分数据到获得固定解的时间 5.10内部噪声水平 内部噪声水平检验方法如下 天线和主机分别封装的接收机可采用功率分配器,将同一天线输出信号分成功率、相位相同的 a 多路信号送到接收机接收机在静态测量模式下连续观测不少于30min,通过数据处理软件 解算的基线分量和长度不应大于1mm 亦可采用信号转发器 天线和主机封装在一起的接收机采用信号转发器,将安置在室外的设备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传 b 送至室内,室内仅接收转发器传送的信号,屏蔽掉其他室外信号,接收机在静态测量模式下连 续观测不少于301 ,通过基线处理软件解算的基线分量和长度不应大于1 mi mm 5.11测量精度 5.11.1单点定位精度 将接收机安置在已知的观测点上,待该接收机得到定位结果后开始记录显示或者输出的坐标,数据 1
GB/T39399一2020 采样间隔不大于30s,连续记录数据不少于100个,按式(2),式(3)计算单点定位精度应优于接收机单 点定位标称测量精度 习N十" a= d = A 式中 单点定位水平精度,单位为米(m) 口 获得的单点定位坐标个数; 获得的单点定位序列号; N 被测设备第i个定位结果在已知观测点上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北坐标,单位为米(m); E -被测设备第;个定位结果在已知观测点上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东坐标,单位为米(m); -单点定位水平、垂直精度,单位为米(m); 6 被测设备第,个定位结果在已知观测点上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高坐标,单位为米(m). 5.11.2静态基线测量精度 将接收机安置在已知点位上,基线长度8km一50km,观测四个时段,每个时段的观测时间不应少 于30min,设置卫星截止高度角不大于15,采样间隔不大于15s,按式(4),式(5)计算的静态基线测量 精度应优于接收机静态基线的标称测量精度 (N嘴十E')了” 一 ->Iw平那小 o -U,)" -,喜 a = 式中 静态基线测量水平精度,单位为毫米(mm); 静态基线时段号 N 第时段基线终点在以基线起始点为原点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北坐标,单位为毫米(mm) 第时段基线终点在以基线起始点为原点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东坐标,单位为毫米(nmm); E N 已知的基线终点在以基线起始点为原点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北坐标,单位为毫米(G mm; E -已知的基线终点在以基线起始点为原点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东坐标,单位为毫米(mr mm; 静态基线测量垂直精度,单位为毫米(mm); U" 第时段基线终点在以基线起始点为原点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高坐标,单位为毫米(mm). U" 已 已知的基线终点在以基线起始点为原点的站心地平坐标系下高坐标,单位为毫米(mm) 5.11.3RTK测量精度 在选取不大于8km的已知基线进行检验 设置卫星截止高度角不大于10",流动站在已知坐标的 点位上进行观测,共进行10组观测,每组采集不少于100个RTK测量结果,相邻两组之间采集时如果 不里换点位.,应重新开机进行初始化后进行采集 按式G).式()计算的RTK渊量精度应优于接收机 RTK标称测量精度 -(N";十E";,)]" (6 dA 羊了 u-m" o= 12
GB/39399一2020 式中 RTK测量水平精度,单位为毫米(mm). 口 n 获得的RTK定位坐标个数; -获得的RTK定位序列号; N" 被测设备第人个定位结果在已知基准站站心地平坐标系下北坐标,单位为毫米(mm); E -被测设备第k个定位结果在已知基准站站心地平坐标系下东坐标,单位为毫米(mm); N" 已知的流动站点位在基准站站心地平坐标系下北坐标,单位为毫米(mm); E 已知的流动站点位在基准站站心地平坐标系下东坐标,单位为毫米(mm); RTK测量垂直精度,单位为毫米(mm); 口 Un 被测设备第k个定位结果在已知基准站站心地平坐标系下高坐标,单位为毫米(mm); r 已知的流动站点位在基准站站心地平坐标系下高坐标,单位为毫米(mm). 5.12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 在超短基线(6m24m)上将接收机正确安置,设置接收机卫星截止高度角不大于15",采样间隔 不大于15s,天线按统一约定的方向指向北,观测一个时段 然后固定一个天线,其余天线依次转动 90"、180",270",各观测一个时段,每个时段的观测时间不应少于30min 分别求出各时段基线向量,其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2作为检验结果 5.131PPs稳定度 1PPS稳定度检验方法如下 采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检验时按图1连接检验设备,原子钟为卫星信号模拟器提供10MHz频 a 标信号,卫星信号模拟器仿真一个静态位置与接收机同时输出IPPsS至时间间隔计数器,获 得不少于1000个时间间隔值;利用时间间隔记录器统计卫星信号模拟器和接收机输出的每 一个1PPs上升沿差值,求差值的标准偏差 时间间隔 计数器 1pSs 1PPs 可调衰 卫星信号 监控与统 减器 低噪放 接收机 模拟器 计计算机 可选 原子钟 10MHz频标 图11PpS稳定度卫星信号模拟器检验连接图 b)采用实际信号检验时按图2连接检验设备,原子钟输出10MH2至时间间隔计数器,接收机输 出1PPps至时间间隔计数器.获得不少于100个时间间隔值 利用时间间隔记录器统计接收 机输出的1PPs上升沿差值,求其差值的标准偏差 13
GB/T39399一2020 10Ml频标 时间间隔 原子钟 计数器 1Pps 实际卫星 监控与统 接收机 信号 计计算机 图21PPs稳定度实际信号检验连接图 5.14数据处理软件 5.14.1软件安装与卸载 按照软件说明进行软件安装 安装完毕后运行软件,至少进行一次软件运行使用;运行软件后,按 照软件提供的卸载方式卸载软件,查看是否能正常卸载 5.14.2软件必备功能检查 先进行必备功能检查,根据软件提供的功能按照数据传输、RINEX格式转换、参数设置、卫星可用 性分析功能顺序进行逐项操作检查 必备功能检查通过后,对软件说明书声称的其他功能进行逐项操 作检查 5.15环境适应性 5.15.1工作温度 在温度为-25C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内部噪声水平检验 将天线信号引人高低温试验箱,在试验箱 内温度为室温时将接收机置于试验箱内,并开启接收机进人正常工作状态 将试验箱内温度设定为 -25C,待温度平衡后连续观测16h静态数据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解算的基线分量和长度均不大于 mm时,判定接收机在该温度下工作正常 采用同样方法将试验箱温度设定为0进行工作高溢 检验 5.15.2贮存温度 在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为室温时将接收机置于试验箱内 将试验箱内温度设定为一40C,待温度 平衡后保持16h 然后将试验箱温度设定为室温,待接收机与外界温度一致后进行内部噪声水平检 验,连续观测30min,采用数据处理软件解算的基线分量和长度均不大于1mm时,判定接收机在该温 度下贮存后工作正常 采用同样方法将试验箱温度设定为70C进行贮存高温检验 5.15.3湿热 在温度为40C相对湿度为93%的湿热环境下进行内部噪声水平检验 将天线信号引人高低温试 验箱,在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为室温时将接收机置于试验箱内,并开启接收机进人正常工作状态 将试 验箱内温度设定为40C相对湿度设定为93%,待温度和相对湿度平衡后连续观测12h 采用基线数 据处理软件解算的基线分量和长度若均不大于1mm时,判定接收机在该湿热环境下工作正常 5.15.4振动 将接收机置于振动检验台,按照表5,表6的振动环境参数进行正弦振动不少于一个循环,平稳随 机振动不少于30min 振动后检查接收机是否能正常工作,目测外观结构是否完好 14
GB/39399一2020 5.15.5防尘 按照GB/T4208一2017中13.4的规定进行 5.15.6防水 按照GB/T4208-2017中14.2.5的规定进行 5.16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检验方法如下: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检查各接口端是否有明显标记和防插错措施,接口是否具有防静电功能 a b)对接收机的电源进行过流、过压,电源瞬间变化和偶然极性反接操作,各保持1nmin后,再接人 正常电源,观察接收机能否正常定位 5.17电磁兼容性 5.17.1辐射骚扰场强 按GB/T9254一2008中10.6规定的方法进行 5.17.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按GB/T17626.3一2016中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过程中查看接收机RTK能否正常工作 5.18可靠性 可靠性检验方法如下 试验方案要求如下 接收机的可靠性试验方案,应根据生产批量的多少和生产方可能提供的试验条件,由生产 方和使用方按照2)和3)描述的试验方案协商确定; 在接收机定型时,应进行可靠性试验,验证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试验方案可 选用GB/T5080.7中定时(定数)截尾试验方案; 在接收机批量生产验收且不需要估计MTBF的真值时,应以预定的判决风险率(a、9),对 规定的MTBF值作合格与否的判断 试验方案可选用GB/T5080.7中截尾序贯试验 方案 b)受试样本数量要求 )可靠性试验受试样本的数量应在有关合同中规定或者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商定; 22 最佳受试样本的数量推荐如表8所示 表8最佳受试样本推荐数量 最佳样本数 批量大小 13 全部 450 51100 失效判决:失效判决准则按照GB/T5080.1一2012中7.2规定执行 15
GB/T39399一2020 质量评定程序 6.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 鉴定检验; a b 质量一致性检验 6.2检验项目及顺序 检验项目及顺序见表9 根据具体情况,生产方和使用方可协商裁减检验项目或改变检验顺序 表9检验项目及顺序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 检验方法 序号 鉴定检验 检验项目 逐批检验 章条号 章条号 周期检验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 结构与外观 4.1 5.3 电气 4.2 5.4 设置及显示 4.3 5,5 接口与输出 4.4 5,6 数据存储 4.5 5." 4.6 5.8 信号接收性能 时间特性 4.7 5,9 内部噪声水平 4.8 5.10 单点定位精度 4.9a) 5.l1.1 10 静态基线测量精度 4.9b 5.l1.2 RTK测量精度 4.9c 5.ll.3 12 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 4.10o 5.12 13 4.11 5.13 1Pps稳定度 1 数据处理软件 4.12 5.14 15 环境适应性 4.13 5.15 16 安全防护 4.14 5.16 17 电磁兼容性 4.15 5.17 可靠性 18 4.l6 5.18 19 标志,包装 20 使用说明书 注;“ "表示必检项目,“”"表示可不检项目 16
GB/39399一2020 6.3鉴定检验 6.3.1概述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 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 aa b 在设计有重大改进,重要的原材料和元器件及工艺有重大变化使原来的鉴定结论不再有效时; 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c d)易地生产时 e 产品设计与流程未作任何改变而提高产品标称的性能指标时 6.3.2样品数量 检验样品从鉴定批中随机抽取3台(套)进行,亦允许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采用不同的样品数量进 行,具体由产品鉴定方和生产方根据产品规定协商确定 6.3.3 合格判据 当规定的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鉴定检验合格 若发现某个检验项目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鉴定方应停止检验,生产方应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 找出缺陷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可继续进行检验,若所有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为鉴 定检验合格;若继续检验仍有某个项目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及与本标准不符合的 严重程度,由产品鉴定方决定继续采取纠正措施或判为鉴定检验不合格 6.4质量一致性检验 6.4.1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一致性检验分类如下: 逐批检验; aa 周期检验 b 6.4.2检验批的形成与提出 检验批的形成与提出应符合GB/T2828.1一2012中6.1和6.2规定 6.4.3不合格分类 按产品质量特性及与本标准不符合的严重程度分为A类,B类,C类不合格,参见附录A 具有一 个或者一个以上不合格项目的产品称为不合格产品 按不合格类型可以分为A类,B类.C类不合格 产品 6.4.4逐批检验 6.4.4.1概述 逐批检验的目的为判断每个提交检查批的批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6.4.4.2检验分类 根据检查的对象,本标准规定的逐批检验分类如下 17
GB/T39399一2020 全数检验; a b抽样检验 6.44.3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方法如下: 抽样方案:对生产方提交检验批的产品百分之百进行检验 a 合格判据,根据检验结果对全数检验做出如下判定 b l当发现A类不合格时,应判定该批产品全数检验不合格 当发现B类,C类不合格项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判定该批产品全数检验合格,否则不合格 2 样品处理,经全数检验合格的批中,对发现有缺陷的产品,生产方应负责修复并达到规定要求 后,可作为全数检验合格产品交付 6.4.4.4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方法如下 抽样方案,从全数检验合格批中,随机抽取样本 除非另有规定,抽样方案按照GB/T2828.1- a 2012中规定的一般检验水平I,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其接收质量限(AQL)规定为 1) A类不合格品;AQL为0.65; 2) B类不合格品:AQL为6.5; C类不合格品:AQL为15 3 合格判据:根据检验结果,若发现的三类不合格样品数均不大于规定的合格判定数,则判定抽 样检验合格,否则判定抽样检验不合格 重新检验;若抽样检验不合格,生产方应对该批产品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并采取纠 正措施后,可重新提交检验 重新提交检验批的抽样检验应按照GB/T2828.1一2012中l3.3 转移规则进行处理 若重新检验合格,应判定抽样检验合格;若重新检验不合格,应判定抽样 检验不合格 d 样品处理;经抽样检验合格的批次中,对发现有缺陷的产品,生产方应负责修复并达到规定要 求后,可作为抽样检验合格产品交付 6.4.5周期检验 6.4.5.1 概述 周期检验是生产方周期性地从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合格的某个批次或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的 检验,以判断在规定的周期内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指标 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 行周期检验: 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不少于一次周期检验,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 a b)产品主要设计、工艺及原材料、元器件发生重大改变的提交批 c 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 6.4.5.2抽样方案 除非另有规定,抽样方案按照GB/T2829中规定的一般检验水平,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和判定数组见表10. 18
GB/39399一2020 表10不合格质量水平和判定数组 不合格分类 RQL 样本量 判定数组 40 A=0.R =1 A类 5,0 6.5 A =1,R B类 65 c类 6.5 80 A,=2,R,=3 注:A 合格判定数;R 不合格判定数 6.4.5.3合格判据 合格判据要求如下 检验的不合格产品数,按照抽样方案中的判定数组要求,判定周期检验合格或者不合格 若有 a -组不合格应暂停交货,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重新进行周期检验 合格后,产品方可 交货 b)当周期检验不合格时,对已生产的产品和已交付的产品由生产方采取纠正措施 6.4.5.4样品处理 经周期检验的样品不能作为正品出厂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标志 标志要求如下 产品标志应符合GB/T191和GB/T6388的规定 a 产品上应有产品型号及名称标志; b 产品的包装箱、说明书中应包含以下标志:商标,企业名称与地址、产品型号及名称、生产 c 日期 产品的外包装箱上应有如下标志;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包装件尺寸及质量等 d 7.2包装 包装要求如下: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a b 包装件应承受GB/T4857.5的跌落试验,试验后不应有机械损伤或性能指标缺陷; 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 7.3运输 产品经包装后,可采用任何交通运输工具 但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雨淋、防震以及安全措施 7.4贮存 贮存要求如下: 包装后的设备应在环境温度为一15C45C,相对湿度80%以下,周围无酸碱及其他腐蚀性 气体及强磁场的库中贮存; 19
GB/T39399一2020 b 若无其他规定,贮存期为两年,超过贮存期的产品应开箱检验,经复验合格后方可进人流通 领域 8 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并提供下列有关信息: 产品型号及组成 b 产品功能及操作; c 运输; d 保养、故障判断及修理; e 安全注意事项; f 其他 20
GB/39399一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产品不合格分类 产品不合格分类见表A.1 表A.1产品不合格分类 不合格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不合格内容 A类 B类 C类 结构不完备 连接件,接插件松动 连接件、接插件无法连接 结构与外观 设备外观轻微磨损 设备外观严重磨损、腐蚀、裂开 按键不灵敏 按键功能异常 不具备自检功能 自检功能出现故障 电源不能保证最低工作时间 电气 无电鄙电压过低报警功能 无电源电压过高保护功能 电压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不稳定 电压变化导致设备不能工作 无法根据需要设置参数 设备采样能力不达标 设置及显示 显示功能不完备 显示错误信息 显示不清晰 接口不完备 不能输出观测数据至外部设备 接口与输出 输出数据错误 输出数据不全 位置更新率不达标 不能存储数据 存储空间不足 数据存储 突然断电后记录数据丢失
GB/T3939g一2020 表A.1(续 不合格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不合格内容 B类 C类 类 支持单北斗工作模式 卫星数频点不达标 信号接收性能 捕获灵敏度不达标 跟踪灵敏度不达标 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不达标 温启动首次定位时间不达标 时间特性 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不达标 RTK初始化时间不达标 内部噪声水平 不达标 单点定位精度不达标 测量精度 静态基线测量精度不达标 RTK测量精度不达标 10 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 不达标 lPPS稳定度 不达标 软件安装与卸载不达标 12 数据处理软件 软件必备功能不达标 工作温度不达标 储存温度不达标 湿热不达标 环境适应性 13 振动不达标 防尘不达标 防水不达标 安全防护 不达标 14 15 电磁兼容防护 不达标 16 可靠性 不达标 注1:按产品质量特性及与本标准的重要程度要求分为A类,B类.c类三种不合格判定 注2:A类:最重要要求,B类:重要要求,C类:次重要要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GB/T39399-2020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和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保障导航定位的高精度和可靠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GB/T39399-2020。 该规范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技术要求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电磁兼容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内容,保证了接收机的高精度和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接收机性能测试、耐受性测试和环境试验等方面,保证了接收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用性;使用规范包括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等方面,保证了接收机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该规范的发布,将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向着更加高精度和可靠的方向发展。 总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GB/T39399-2020的发布,对于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积极采纳并严格执行该规范,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市智慧卡互联互通充值数据接口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市智慧卡互联互通充值数据接口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市智慧卡互联互通充值数据接口的编号:GB/T39465-2020。城市智慧卡互联互通充值数据接口共有18页,发布于2021-06-01
吸收式换热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吸收式换热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吸收式换热器的编号:GB/T39286-2020。吸收式换热器共有18页,发布于2021-1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