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testingproceduresfornuclearinstrument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的编号:GB/T8993-1998。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共有34页,发布于1999-05-011999-05-01实施,代替GB8993.1-1988,GB8993.10-1988,GB8993.11-1988,GB8993.12-1988,GB8993.2-1988,GB8993.3-1988,GB8993.4-1988,GB8993.5-1988,GB8993.6-1988,GB8993.7-1988,GB8993.8-1988,GB8993.9-1988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8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9.040
  • 实施日期1999-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4页
  • 文件大小2.62M

以图片形式预览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8993一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testing proceduresfornuelearinstrumentationm 1998-07-30发布 1999-05-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GB/T8993-1998 目 次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2 定义 核仪器环境条件分级、分类、分组及其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的表示方法 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及其环境参数 4.3特殊环境条件 核仪器环境试验要求 10 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5.1 10 -般试验程序 5.2 10 5.3试验中断处理 11 5.4环境试验顺序 11 环境试验方法 12 表1贮存环境条件 表 运输环境条件 表 3.1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 表3.2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选择项目 表4.1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1】组 4.2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选择项目 费 表 5.1地面车载环境条件(N组 表5. 地面车载环境条件(N组选择项目 表6船用环境条件(待定 表7.1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 表7.2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选择项目) 附录A(标准的附录低温(额定低温、贮存低温)试验方法 14 附录B(标准的附录高温(额定高温、贮存高温)试验方法 16 附录C(标准的附录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17 附录D(标准的附录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20 附录E(标准的附录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附录F(标准的附录冲击试验方法 附录G(标准的附录自由跌落试验方法 29 附录H(标准的附录包装运输试验方法 30
GB/T8993-1998 前 言 本标准是对国家标准GB8993.1一8993.12一88(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方法的全面修订,并 将标准名称改为《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代替原标准GB8993.1一8993.12- -88 本标准对原标准做了如下主要修订: 本标准对原标准中的核仪器环境条件作了必要的补充,增加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变 化与太阳牺射机械活性物质条件中的砂和尘、化学活性物质条件中的盐雾和生物条件中的霉菌和动 物 并引入环境条件分级,分类概念,即将环境条件按应用分为七个级别,它们是;贮存(),运输(2)有 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3),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4),地面车载使用(S),船用(6),可携式及非固定 使用(7) 按环境条件的特性分为气候条件(K),机械条件(M),机械活性物质条件(S)化学活性物质 条件(C)和生物条件(B) 本标准规定的核仪器环境条件剪裁于GB4798.1~4798.7(Ec721电工电 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系列标准,并结合核仅器在我国应用的具体情况做些修改 本标准对原标准的环境条件分组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1组、I组、】组改为四个组(十个子组) 丁组;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含Ia、Ib、Ic三个子组); 且组,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含1a,Ib两个子组), 】b、Ic三个子组); 星组;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含星a、 N组,地面车载使用(含Na.Nb两个子组. 此外单独列出贮存和运输的环境条件 本标准把原标准的11个试验项目调整为14个试验项目 删除原标准中的“倾斜跌落试验"和“碰撞试验" 把原标准中的"淋雨试验"和"浸水试验"合井为"水试验" 把原标准中的"温度试验"分成两个项目“低温试验"和“高温试验" 新增加的环境试验项目是“温度变化试验”“砂尘试验”“低气压试验”“太阳辐射试验"和“长霉试 验” 本标准规定的核仪器环境试验方法剪裁于GB2423.1一2423.44(IEC6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 试验规程》系列标准 本标准增加了一般试验程序 本标准推荐了环境试验顺序供参考 由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核仪器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标准,因此本标准可作为IEc721 (GB4798),IEC68(GB2423)系列标准在我国核仪器领域具体应用的指南 本标准中的附录均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防化研究院二所、西安262厂 本标准起草人;李国祥、程景泰、毛用泽、张松寿、卢建东、李全生、梁平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
国家标准 GB/T8993一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代替GB8993.1一8993.12一88 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testing fornuclearinstrumentation procedure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分组、严酷等级和环境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核仪器,同位素与辐射应用核仪器、放射性探矿与选矿核仪器、医用核仪器核 反应堆仪器和辐射防护仪器 本标准规定的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和试验方法是制定核仪器产品标准和有关文件中的环境试验 条件和试验方法的依据 核仪器在规定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要求不属本标准范圈,由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超出本标准规定的应用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应由用户和厂家根据有关的产品标准协商解决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电厂安全级(1E级)核仪器 不能进行整机试验的设备,可分别进行分体试验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422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 GB2423.16一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 GB/T2423.17一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M:低气压试验方法 GB2423.21一91 GB/T2423.24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 阳辐射 GB2423.37一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L;砂尘试验方法 GB2423.38一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R;水试验方法 GB4208一93外壳防护等级(P代码 GB4796一8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8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贮存 GB4798. 4798.2--199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 GB GB4798.3一90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4798.4一90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4798.5一8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地面车辆使用 GB/T4798.6199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船用 GB4798.7一8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携带和非固定使用 199-05-01卖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7-30批准
GB/T8993一1998 GB10586一89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GB10589一89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10592一89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11158一89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11804一8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术语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环境 enVIrOnment 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所存在的或遇到的自然的和诱发的条件总和 GB11804一89,2.1 environmentalcondition 3.2环境条件 -定时间内,产品所经受其周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条件 (GB11804一89,2.6) 3.3环境参数 environmentalparameter 描述环境条件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参数 (GB4796一84,3.2) location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 环境条件分级 按照核仪器不同的使用场所,如贮存,运输、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地面车载、船载和可携式非固定使用,将环境条件分为七个级别 3.5环境条件分类 classification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 根据环境条件的特性将环境条件分为气候,机械、机械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物质和生物条件几类 3.6环境参数严醋等级 ofenvironmentalparameter 表征环境参数每个量的值 (GB11804一89,2.9) 3.7有气候防护场所 weatherprotectedlocation 该场所有防护设施,能防止气候的直接影响,通常是指室内场所 (GB4798.3一90,3.3 3.8无气候防护场所 etedloeation nonweatherprotec 该场所无任何防护设施,不能防止气候的直接影响,通常是指室外场所 (GB4798.4一90,3.3 3.9固定使用 stationaryuse 将产品牢固地安装在结构架上或安装在装置上或长期地放在一固定位置上使用,不作移动使用 3.10地面车载groundvehieeconditon 安装在各种地面车辆上的核仪器可能经受的环境条件 3.1温度稳定 stabilty temperature 当试验样品各部分的温度与规定的温度之差不大于3C时的状态 (GB/T2422一1995 3.12温度稳定时间 timeoftemperature stability 试验样品达到逛度稳定所需要的时间. 枝仪器环境条件分级.分类,分组及其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的表示方法 4.1 本标准对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及其代码规定如下,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雕等级 的代码用两个阿拉伯数字中间火一个英文大写字静的组合来表示 代码的第1个数字可以取1,2,3,4,5.6和7,分别表示环境条件的分级(类别) a 表示贮存环境条件(见表1). -表示运输环境条件(见表2) 表示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见表3.1和表3.2)1 表示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见表4.1和表4.2);
GB/T8993--1998 表示地面车载环境条件见表5.1和表5.2); 表示船用环境条件(待定,表6略); -表示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见表7.1和表7.2) b代码的第2位(即字母位)可以取K,M,S,C和B,分别代表环境条件的分类 K 气候条件; M 机械条件; -机械活性物质条件; 化学活性物质条件; B 生物条件 c代码的最后一位数值表示严酷等级,等级(数值)越高,环境条件则越严酷 取值为1,2,3和4 环境条件的分级、分类和严酷等级的代码表示法举例(见表3.1) K -严酷等级 气候条件 -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 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及其环境参数 4.2 4.2.1概述 本标准根据核仪器在使用中经常承受的温度(低温,高温),湿度和机械环境参数对核仪器的环境条 件进行分组 本标准对核仪器环境条件的分组及其代码规定如下; I组(包括Ia、Ib和Ie),见表3.1 】组(包括】a和Ib),见表4.1; 星组<包括玉a、里b和里e),见表7.1 V组(包括Na和Nb),见表5.1 本标准还规定了其他环境参数,如气候条件类别中的太阳辐射、周围空气运动、降雨强度,机械活性 物质条件类别中的砂,尘,化学活性物质条件类别中的盐雾以及生物条件类别中的霉菌等,可根据使用 需要作为选择项目进行补充(见表1,表2、表3.2表4.2,表5.2和表7.2). 低气压严酷等级应按仪器的实际使用条件自选,推荐值参考第6.12条表9 4.2.2I组代表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 】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室内环境,不受气候的直接影响 》>I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有空调(连续温度控制)且振动和冲击可忽略的房间 b)I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有采暖、通风设施的房间,即普通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振动和冲击可忽略 的场所 c Ic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条件比较差的室内环境 有轻微振动和冲击 4.2.3】组代表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 正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室外环境,受气候的直接影响 a)【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温差比较小的地区 有轻微振动和冲击 b)I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温差比较大的地区 振动和冲击较明显 42.4正组代表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 】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在频繁的穆动中使用,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可能的振动与冲击是明显的 a 1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移动范围在Ib组气候环境条件之内,即在一般的有采暖.通风设施的房
GB/T8993一1998 间内使用 I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移动范围在无温度控制,无湿度控制的室内场所 b I 组环境条件通常指移动范围为无气候防护的场所,或场所与场所之间的移动. c 4.2.5组代表车载使用环境条件 N组环境条件通常指临时或长期安装在车辆上使用的环境条件 Na组环境条件通常指有气候防护,有通风,有加热的不受外界气候直接影响的车辆内使用 a bb组环境条件通常指受外界气候直接影响如热牺射,太阳辐射、温度变化等)的车辆内使用 42.6运输和贮存环境条件 D运输1是指;有气候防护,有采暖通风的空运、水运、有空气减震的汽车运输和铁路运输 b)运输2是指;无气候防护的在良好公路上的运输 运输3是指;无气候防护的在差的公路上的各种运输 c d)贮存1适用于较贵重的或灵敏度较高的仪器 有温度控制,采暖,通风,无湿度控制的场所 不会 产生凝露、降水和结冰 无明显的振动和冲击 e贮存2适用于普通的仓库 无温度、湿度控制,有采暖通风条件,被贮存的设备可能受到凝露和 结冰 可能受到过往车辆产生的振动 贮存3适用于无温度、湿度控制的有气候防护但受户外气候影响很大的库房、棚式仓库 附近有 f 机器的振动 核仪器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贮存 4.2.7环境条件分组、分级、分类及其严酷等级的选用 使用本标准时,应了解产品使用地区,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将其转化为本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的 组别、级别,类别及其严酷等级 各个分级与分类中所列出的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等级,是指仪器在偻用,运输与贮存中可能遇到的极 端环境条件,可以用来确定产品最大的短期环境应力 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可作为产品设计和环境试验的基础 表1贮存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代码 参数值 参数值 代码 低圈 25 高温 C 40 40 55 高相对湿度 85(30C 9330C 9330c K 低气压 kPa 86 1K2 86 K3 1K4 86 高气压 kPa 106 106 106 太阳辐射 w/nm' 700 700 120 周围空气运动 m/s 1.0 1.0 w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mm 0.3 1.5 存 m/s 加速度 频率范围 Hz 29 29 9~200 9200 9~200 M 非稳态振动 M们 hM2 M2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蜂值 40 m/s 40 40 持续时间 22 22 22 ms 静负载 kPa
GB/T89931998 表1完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机械 砂 /m 300 mg/ 活性 /m 0.01 0.01 1S1 1S1 1S3 尘(飘浮 mg/ 物质 尘沉降 mg/em*h 0.4 0.4 20 则 则 柔件 化学 活性 存 存 存 盐雾 1C1 1C2 海盐 1CI 物质 条件 霉菌、真菌 霉菌,真菌 霉菌、真菌 植物 生物 1B2 12 B 啮齿动物 嘈齿动物,B2 嘈齿动物 动物 条件 白蚁除外 白蚁除外 白蚁除外 表2运输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严酣等级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分类代码 名称 -25 40 低温 g C 6o 70 高温室内无通风 高温室内有通风 C 30 40 40 40/30 温度变化 空气/空气 湿度没有剧烈 75 933 温度变化 30C 40C 树 K 12K1 12K2 12K4 kPa 低气压 86 86 86 kPa 106 106 气压 高 106 20 风速 m/s 降雨 mm/min 运 运 运 其他水源 m/s 潮湿表面 湿 输 输 输 w/mt 700 700 1120 太阳辐射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mm 3.5 3.5 7.5 加速度 m/s' 10 10 20 9 频率范围 Hz 28 9200 g200 8~200 机 非稳态振动 械 M 2M 2M2 2M3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峰值 m/s 100 100 300 I300 1000 自由跌落高度 质量<20kg 0.25 1.5 m 质量20~100kg 0.25 1.0 1.2 m 质量>100kg 0,1 0.25 0.5 m
GB/T8993一1998 表2(完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分类|代码 任意一 倾倒 质量<20kg" 边倾倒 任意一边倾倒 任意一边倾倒 质量20~100ks 任意一边倾倒 任意一边倾倒 质量>100kg 任意一边倾倒 机 摇摆与倾斜 2Mn 2M2 2M3 M 士35 角度 士35 周期 20 20 稳态加速度 m/s 20 运 kPa 10 10 静负载 机械 砂 10 输 0.1 mg/m 活性 2S1 2S2 2S3 S 物质 尘(沉降) 3.0 mg/(mth 2 3.0 条件 化学 C2 活性 海盐 盐雾 盐雾 2C2 2C1 物质 条件 植物 霉菌真菌 霉菌真菌 生物 2B1 2B2 2B3 B 动物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条件 白蚁除外 和白蚁 表3.1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低温 10 高温 35 40 45 K 高相对湿度 % 75(30C BK2+ 85(30C 3K3 93引40C3K4 低气压 kPa 86 86 86 106 高气压 kPa 106 106 正弦稳态振动 Ib lc 位移幅度 mm 0.3 加速度峰值 m/s 频率范围 2~9,9~200 Hnz M 3M们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峰值 m/s 40 持续时间 N 22 注;3K2和3K4表示与GB4798.3一90中的3K2和3K4有差别
GB/T8993一1998 表3.2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选择项目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多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机械 砂 mg/m 30 活性 尘飘浮 mg/m 0.01 3S1 0.01 3S1 0.2 3S2 物质 尘(沉降 mg/(m'h) 0.4 0.4 l.5 条件 花学 活性 3cr l3C 盐雾 3C2 海盐 物质 条件 霉菌,真菌 植物 生物 B 3B2 3B1 3B1 嘈齿动物, 动物 条件 白蚁除外 表4.1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I组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10 25 低温 40 50 高温 K 高相对湿度 % 93(40C K1 9340C 4K2 86 低气压 kPa 86 高气压 kPa 106 106 正弦稳态振动 】a b 位移幅度 mm I0.3 1.5 m/s" 加速度峰值 2人 频率范围 Hz 9~200 29,9~200 9, M 4M1 4M3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谐类型 l. 加速度峰值 m/s 70 40 22 持续时间 S 22 注;4K1和4K2表示与GB4798.4-90中的4K1和4K2有差别 表4.2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选择项目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降雨强度 mm/min 4K1" 4K1* 气候 K 条件 1 120 太阳辐射 w/m'" 1120 机械 砂 mg/m 30 300 活性 尘(飘浮 0.5 4S1 mg/m 4S2 物质 尘沉降 15 20 mg/(m=h 条件
GB/T8993一1998 表4.2(完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分类代码 名称 化学 活性 海盐 盐雾 4C2 盐雾 4C2 物质 条件 霉菌,真菌 植物 霉菌,真菌 生物 4B1 4B2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动物 条件 白蚁除外 和白蚁 迷4K 表示GB4798.4-0中的K有差别和与表A1中K1的不同 表5.1地面车载环境条件(N组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分类代码 名称 低温 -25 g 高温(有通风,发 d 4 40 动机室除外y 高温(无通风, ,发 70 动机室除外 5Ki 5K2 温度变化 -25/30 空气/空气 % 93ti(40c 75(30 高相对湿度 kPa 86 86 低气压 Na" NVb 高气压 kPa 106 106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3.3 7.5 mm m/s" 16 加速度峰值 20 频率范围 Hz 9200 28,8200 M 5M2 5M3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加速度峰值 m/s" 100 30o 30o 000 表5.2地面车载环境条件(N组选择项目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分类 代码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K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 w/m 700 K1 K2关 砂 g/m 10 5Sl 机械活性 S 5S3 物质条件 尘(沉降 mg/m'h 1.0 3.0 化学活性 海盐 盐雾 5CC1 5C2 物质条件 植物 霉菌,真菌 生物条件 B 5B1 5B2 动物 啮齿动物,白蚁除外 注,5K1*和5K2*表示与表5.1中的5K1和5K2的不同
GB/8993-1998 表7.1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夏组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参数值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代码 代码 -25 低温 -10 50 40 高温 40 -25/30 -5/25 温度变化 5/25 7K1 7K2 7K3 85(30C 93i(35C 93+(40C 高相对湿度 96 86 86 kPa 86 低气压 kPa 106 106 106 高气压 正弦稳态振动 3.5 3.5 位移幅度 mm 加速度峰值 I0 10 20 m/s 29.920o 9,9200 2八9,9200 频率范围 Hz 非稳态振动; 包括冲击 i7M3 7M1 7M2 M 冲击响应谱类型 机速度林他 m/s 10o 10o 300 3001000 自由跌落高度 质量<1kg 0.25 0.25 nm 0.25 质量l10kg 0.l 0.5 质量1050kg 0.25 0.05 0.25 注;7K2"和7K3"表示与GB4798.7一87中的7K2和7K3有差别 表7.2可携式及非固定使用环境条件(】组选择项目 环境条件 环境参数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参数值 代码 参数值 代码 分类代码 名称 单位 参数值 代码 降雨强度 mm/min 7K3* 气候 7KI* I7K K 条件 太阳辐射 w/m 700 700 1120 机械 沙 mg/m' 30 300 300 活性 7S2 mg/m 尘飘浮 0.2 7S1 7S2 物质 20 尘(沉降mg/(m'h 1 5 20 条件 花幸 活性 7C1 盐雾 7C2 盐雾 7C2 海盐 可忽略 物质 条件 霉菌,真菌 植物 霉菌,真菌 霉菌,真菌 生物 7B2 7B2 7B3 B 动物 嘈齿动物, 啃齿动物, 啮齿动物 条件 白蚁除外 白蚁除外 和白蚁 注:7K1*和7K3*表示与表7.1中7K1和7K3的不同 特殊环境条件 4.3 43.1凡是超出本标椎4.2条规定的环境条件,应按有关产品标崔中的规定或由用户与厂家双方协商 确定适当的环境条件 4.3.2核探测部件可能承受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其环境条件除按表1、表2、表3.1,表3.2、表4.1、
GB/T8993-1998 表4.2,表5.1,表5.2表7.1和表7.2选用外,可按以下规定选用 推荐在下列高温环境中优选严酷等级 十630C 十400C 十315C 500c' 十250C 十175C 十155C 200C 十125C 十70g +100C 十85C 十60C 50C 核探测部件可能承受淋雨、溅水,喷水和浸水等环境时,严酷等级和试验方法应按GB4208一-93的 规定选用 核仪器环境试验要求 5.1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核仪器在改变影响量条件下进行校准和试验的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见表8 表8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影响量 参考条件 标准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 20C 1822C 相对湿度 50%~75% 65% 大气压强 101.3kPa 86~106kPa U" 交流供电电压 1土1%)UN 50Hz) 交流供电频率 1士1%)50Ha 交流供电波形 正弦波 波形总畸变<5% 空气吸收剂量率0.1Gy/h 环境丫辐射 空气吸收剂量率小于0.25Gy/h 外界电磁场干扰 可忽略 小于引起干扰的最低值 外界磁感应 可忽略 小于地磁场引起干扰的2倍 放射性沾染 可忽略 可忽略 注 )U单相电源220V或三相电源380v 2)交流供电频率,特殊情况按产品标准处理 在环境试验不产生异议时,可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 正常大气条件如下 温度:15~35C;相对湿度;45%~75%;气压;86106kPa 5.2 一般试验程序 产品标准在引用本标准时,应给出对下列试验程序的具体要求 5.2.1预处理 如有必要,在试验开始之前,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试验样品过去已受的影响,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 预处理 预处理可作为试验程序的第一步骤 5.2.2初始检测 在进行任何环境试验以前,试验样品应按照该产品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按照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进行外观检查和对工作特性(包括一般特性,电特性,辅射特性、机械特性、安全特性等)进行检测,并记 录检测数据 这些数据应作为试验期间或试验结束后进行比较的依据 5.2.3试验样品的安装 若无其他规定,;试静样品在试验设备内最好模拟实际使用状态进行安装,连接,并按需要附加谢试 设备 实际工作中使用而在试验中不用的插头.外翠及检测板等最好保持原状 实际工作中需要加以保 10
GB/T89931998 护的而在试验中又不用的机械或电气连接处应加以适当的覆盖 对于那些要求控制温度的试验,试验样 品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安装,并应尽可能安装在试验设备中央.如果规定试验样品在试验过程中需 要进行工作,则安装时应给予必要的考虑,以满足工作要求 被安装的试验样品之间,以及试验样品与试验箱壁、箱底及箱顶之间应有适当间隔(至少15 20cm),以使空气能自由循环 试验样品安装完毕后如果需要,则应开启工作并进行检查,不应发生因安装不当而造成故障 5.2.4条件试验 给试验样品施加规定的环境条件,以便确定这种条件对试验样品的影响 5.2.5中间检测 试验期间要求试验样品工作的,应进行中间检测,以便与试验前初始检测数据进行比较 中间检测 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5.2.6恢复 如有必要,在试验之后和最后检测之前,为使试验样品的性能稳定,应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正常的环 境条件下(特殊要求除外)进行恢复处理 5.2.7最后检测 恢复期结束后,应按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对试验样品进行检测 5.3试验中断处理 5.3.1容许误差范围内的中断 当中断期间试验条件没有超出容许误羞范圆时,中断时间应作为总试验持续时间的一部分 5.3.2欠试验条件的中断 当试脸条件低于容许误差下限时,应从低于试验条件的点开始重新达到预先规定的试脸条件,再恢 复试验,一直进行到完成预定的试验周期为止 5.3.3过试验条件的中断 当出现过度的试验条件时,若无其他规定,可用新的试验样品重做 如果过试验条件不会直接造成 影响试验样品特性的损坏,或者此试验样品可以修复,则可按本标准5.3.2条教处理 如果以后试验中 出现试验样品失效,则应认为此试验结果无效 5.4环境试验顺序 当对同一试验样晶依次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脸时,必须注意合理地安排试验颠序,确定环境试 验顺序一般有如下几种考虑方法: a从最不严酷的试验项目开始安排试验顺序,以便在试验样品损坏前尽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一 般适用研制试验,作为对样机性能研究的一部分,尤其适用于试验样品数量有限的研制性试验); b)从前一个试验所产生的结果由后一个试验来暴露或加强,安排对试验样品有最显著影响的试验 顺序(一般用于标准化鉴定试验) o)从试验样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起主要影响的环境因素次序考虑,安排试验顺序(一般用 于环境条件已知的试验样品或成套系统的鉴定试验 )从最严酷的试验项目开始安排试验顺序,以便从试验顺序的早期阶段得到试验样品失效的趋势 -般用于研制试验,作为对样机性能研究的一部分). 只要有可能,试验顺序的确定应以仪器实际使用时工作条件资料为基础 当这种资料不能得到时 建议采用能给出最显著影响的试验顺序 推荐的核仪器环境试验顺序如下; 低温试验(额定低温、贮存低温) 高温试验(额定高温,贮存高温); 温度变化试验; 11m
GB/T89931998 恒定湿热试验 低气压试验; 振动试验 冲击试验; 自由跌落试验; 太阳辐射试验; 砂尘试验 水试验; 盐雾试验 长霉试验 包装运输试验 6 环境试验方法 应按第4章的规定,确定核仪器在使用,运输和贮存中的环境条件分组(如需要可附加选择项目), 根据确定的环境参数(或严酷等级)选用下列环境试验方法及相应的试验严酷等级,进行模拟实际环境 试验,以测定产品在预期考命内对使用,运输和贮存环境的适应性 6.1低温试验方法见附录A 6.2高温试验方法见附录B 6.3温度变化试验方法见附录c.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见附录D. 6.5振动试验方法见附录E 6.6冲击试验方法见附录F 6.7自由跌落试验方达见附录G. 6.8包装运输试验方法见附录H 6.9水试验方法 6.9.1滴水试验 滴水试验方法按GB2423.38一90第4.2条方法Ral;人造雨法的规定进行 严酷等级;降雨强度(400士50)mm/h,水滴尺寸(3.8士0.4)mm,持续时间分别为10,30,60 120min,喷射成倾斜角度a分别为0",15",30",60",90" 6.9.2浸水试验 浸水试验方法有水箱法和加压水箱法两种 a水箱法按GB2423.38一90第6.2条方法Rcl的规定进行 严酷等级;浸水深度分别为0.15,0.4,0.5、1.0,2.0m,持续时间为0.5,2.0,24h b加压水箱法按GB2423.38一90第6.3条方法Rc2的规定进行 严酷等级;浸水深度(气压)分别为2(20),5(50)、10(100),20(200)、50(500),100(1000),20o (2000),500(500o)m(kPa),持续时间为2、24、168h 6.10盐雾试验方法按照GB/T2423.17一93试验Ka,除非另有规定,推荐的盐雾试验持续时间为96 h 6.11长霉试验方法按照GB2423.16一90试验J,除非另有规定,推荐试验方法Ja,严酷等级28d 6 12 低气压试验方法按照GB2423.21一91试验M 本标准适用室温条件下的低气压试验 用来确定核仪器在低气压条件下贮存、运输或使用的适应 性 严酷等级由气压和试验持续时间构成 严醋等级按表9选用 12
GB/T8993一1998 表9低气压严酷等级 气压 试验气压允差 近似海拔高度 试验持续时间 kPa 土kPa mm 5 61. 4000 5、30min 士2 70 3000 2、4、l6h 79.5 200o 本标准推荐气压为70kPa和持续时间2h 6.13砂尘试验方法按照GB2423.37一89试验L,除非另有规定,推荐采用Lc吹砂尘试验方法,砂尘 浓度采用上述各表中要求的参数,持续时间推荐为4h;对机械活性物质条件的尘(含漂浮与沉降)环境 参数,推荐采用Lb自由降尘试验方法,试验用尘为A类尘,灰尘浓度与沉降速率采用4.2条规定的参 数,持续时间推荐为4d 6.14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试验方法按照GB/T2423.24一1995试验sa,除非另有规定,推荐采用 试验程序A,试验周期10个,照射期间环境温度40C,辐射强度应采用本标准表1、表2、表3.2、表4.2、 表5.2和表7.2的相应太阳辐射环境参数值 13
GB/T8993一1998 附录 标准的附录 低温(额定低温、贮存低温)试验方法 目的 A1 提供一种标准的试验程序,用以确定核仪器低温贮存和使用的适应性 A2一般说明 本试验是把经过预处理的试验样品放入温度为室温的试验箱内,然后调节箱温到有关标准规定的 温度值 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规定的持续时间 A3有关规定 A3.1温度稳定时间 产品标准应根据试验样品的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温度稳定时间 本标准推荐在0.5~16h之间选 取 A3.2试验的一般要求 a试验样品的辐射探测器部分(探头)和电子测量部分的工作低温环境不同时,应同时置于不同的 温度试验箱(室)中进行试验 b电池供电的核仪器,进行贮存低温试验时,允许将电池取出 e低温试验的试验箱(室)应符合GB10589或GB10592的规定 A4严酷等级 A4.1温度 试验温度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试验温度的允许偏差为士3C A4.2持续时间 试验样品温度达到稳定后,低温条件试验所需持续时间应从下列时间中选取;2、4,8,16,72h 本标准推荐选用4h 当用本标准作为与低温耐久性或可靠性相联系的有关试验时,则试验所需的持续时间按有关标准 规定 A5试验程序 A5.1额定低温试验 a预处理 将试验样品置于正常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 如果试验样品进入试验室前的温度与试验室 的温度差不大于3C时,可以视为已经过了预处理 b初始检测 将经过预处理的试验样品,不加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以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 然后, 按每5min的时间内平均每分钟不超过1C的降温速率或升温速率),把试验箱的温度调到 20士2)c,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通电检测工作特性 如果环境试验不产生异议时,试验箱条件可以是正常大气条件
GB/T8993-1998 e条件试验 试验样品处于通电状态,然后以平均速率不超过1C/min将试验箱(室)的温度降至额定温度的下 限值,经过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稳定时间,使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再保持产品标准规定的时间,本标 准推荐试验保持时间为4h d中间检测 在低温保持时间的最后30min,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特性 e)恢复 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室)内,以平均速率不超过1c/min将试验箱(室)的温度升至正常大气条件的 温度,使之达到温度稳定 为了去除水滴,可以用手抖动试验样品或短时间用室温的空气进行吹风 f)最后检测 恢复后应根据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测 A5.2贮存低温试验 a预处理 按A5.1a)执行 b初始检测 预处理后,在正常大气条件检测试验样品工作特性及外观 c条件试验 试验样品不加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放入试验箱内 以平均每分钟不超过1C的速率,把试验 箱的温度降至贮存温度的下限值,经过规定的温度稳定时间使其达到温度稳定,并保持4h d恢复 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内,按规定的速率将温度升至正常大气条件下的温度,一般应在此条件下存放 4h 如果试验样品的热容量较大时,存放时间可适当加长,具体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最后检测 按A5.1n的规定执行 A6有关标准应具有的内容 在具体应用本试验方法时,产品标准对以下要求应明确加以规定 a)预处理 b) 初始检测 c 安装或支撑的细节(必要时) 条件试验期间试验样品的状况 d e》严酷等级; 条件试验期间的测量和(或)负载, f 恢复(如不是在标泄条件下恢复); g h)最后检测 15
GB/T8993一1998 B 附 录 (标准的附录 高温(额定高温、贮存高温)试验方法 目的 B1 提供一种标准的试验程序,用以确定核仪器高温贮存和使用的适应性 B2一般说明 本试验是把经过预处理的试脸样品放入温度为室温的试验箱内,然后调节箱温到有关标难规定的 温度值 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在该条件下暴露规定的持续时间 B3有关规定 B3.1温度稳定时间 产品标准应根据试验样品的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温度稳定时间 本标准推荐在0.5~16h之间选 取 B3.2试验的一般要求 试验样品的辐射探测器部分(探头)和电子测量部分的工作高温环境不同时,应同时置于不同的 a 温度试验箱(室)中进行试验 高温试验的试验箱(室)应符合GB11158或G8106592的规定 b B4严酷等级 B4.1温度 试验时其高温值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试验温度的允许偏差为士2c B4.2持续时间 试验样品温度达到稳定后,高温条件试验所需持续时间应从下列时间中选取2.4.8.,.16.,72h 本标准推荐选用4h 当用本标准作为与高温耐久性或可靠性相联系的有关试验时,则试验所需的持续时间按有关标准 规定 B5试验程序 B5.1额定高温试验 预处理 a 按A5.1a)的规定执行 b初始检测 将经过预处理的试验样品,不加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以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然后 按每5min的时间内平均每分钟不超过1C的降温速率或升温速率,把试验箱的温度调到(20士2)c. 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通电检测工作特性 如果环境试验不产生异议时,试验箱条件可以是正常大气条件 c条件试验 试验样品处于通电状态,然后以平均速率不超过1c/min将试验箱(室)的温度升至额定鄙度的上 16
GB/T8993-1998 限值,经过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稳定时间,使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再保持产品标准规定的时间,本标 准推荐试验保持时间为4h d)中间检测 在高温保持时间的最后30min,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特性 e)恢复 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室)内,以平均速率不超过1C/min将试验箱(室)的温度降至正常大气条件的 温度,使之达到温度稳定 f)最后检测 按A5.1)的规定执行 B5.2贮存高温试验 a 预处理 按A5.1a)规定执行 b)初始检测 预处理后,在正常大气条件检测试验样品工作特性及外观 c条件试验 试验样品不加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放入试验箱内 以平均每分钟不超过1C的速率,把试验 箱的温度升至贮存温度的上限值,经过规定的温度稳定时间使其达到温度稳定,并保持4h d)恢复 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内,按规定的速率将温度降至正常大气条件下的温度,一般应在此条件下存放 4h.如果试验样品的热容量较大时,存放时间可适当加长,具体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盯最后检测 按A5.1D的规定执行 B6有关标准应具有的内客 在具体应用本试验方法时,产品标准对以下要求应明确加以规定; 预处理; a b 初始检测" 安装或支撑的细节(必要时) c 条件试验期间试验样品的状况 d 严酷等级" e f 条件试验期间的测斌相(或)负载, 恢复(如不是在标准条件下恢复) g h最后检测 C 附录 标准的附录 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本试验有两种试验方法 即具有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试验和具有规定变化速率的温度变 化试验 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采用哪一种试验方法 具有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 C1 C1.1 目的
GB/T8993-1998 试验是确定核仪器对耐受周围温度快速变化的能力 C1.2试验的一般要求 a)试验箱 试验应有低温试验箱一台,高温试验箱一台,两箱放置的位置必须使试验样品能在不大于5min的 时间内,从--个箱转换到另一个箱内 低温试验箱应符合GB10589的规定 高温试验箱应符合GB11158的规定 b试验样品的安装架和支撑件 试验样品的安装架或支撑件热传导应是低的,使试验样品实际上是被隔热的 当几个试验样品同时 试验时,应使各试验样品之间及试验样品与箱壁之间的空气能自由流通,试验样品附近测量之空气速度 应不小于2m/s c1.3严酷等级 本试验严酷等级由低温与高温温度值、转换时间和循环数确定 C1.3.1产品标准应规定低温T和高温的组合 C1.3.2试验暴露时间,一般应为30min、1h、2h,3h 如果有关标准没有规定暴露时间,则就认为 是3h c13.3试验循环数,应为5 C1.3.4转换时间,本标准转换时间不大于5min,具体由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 c1.4试验程序 a初始检测 在室温条件,按产品标准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和工作特性检测 b条件试验 试验样品应不带包装,不通电和准备使用状态,条件试验前,试验样品温度应是试验室的温 度 2)将试验样品放置在已调节到符合要求的低温值T的低温试验箱内,并保持产品标准规定的 时间 3)试验保持时间4达到后,在5min之内,将试验样品从冷箱中取出,转移到已调节到符合试 验要求的高温值T高温箱中去 并保持规定的时间4,然后在5min之内,再将试验样品从 热箱中转到温度值为TA的低温试验箱内 上述的试验为具有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的-个循环(见图C1),重复上述试验直至完 成规定的循环数 c恢复 条件试验结束后,将试验样品放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足够的时间使便之达到温度稳定,井再存放 14h d)最后检测 按A5.1)的规定执行 c.5有关标准应具有的内容 有关标准呆用本试验方法时,应给出下列内容 试验样品的安装与支撑(若与本标准规定不同时), a b 低温T与高温T c)循环数 d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时的状态; 18
GB/T8993-1998 试验时间4 g转换时间 h恢复; i 最后检测 c2 具有规定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 c2.1目的 试验是确定核仪器产品在环境温度变化条件下耐受和工作能力 c2.2试验的-一般要求 a试验箱 具有规定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试验用试验箱应符合GB10592的规定 b 试验样品的安装与C1.2b)相同 c2.3严酷等级 试验严酷等级由低温与高温温度值、转换时间和循环数确定 c2.3.1有关标准应规定低温与高温两个温度的组合 c2.3.2试验箱内温度升降速率 在每5min的平均值为(1士0.2)C/min、(3士0.6)c/ min (5土1)c/min. c2.3.3两个温度上各自持续时间4有以下4种30min、1h,2h,3h 由有关标准根据要求自定 如 果没有规定持续时间,则认为是3h c2.3.4除非另有规定循环数应为2 c2.4试验程序 a初始检测 与C1.4a)相同 b)条件试验 试验样品不带包装,不通电和准备使用状态,当试验样品处于试验室环境温度时,将试验样品 放进试验箱中,此时试验箱的温度也处于试验室环境温度下 如果要求试验样品处于工作状 态时,试验样品应通电 2 按规定的降温速率将试验箱内温度降到规定的低温值TA,在低温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时间 3按规定的升温速率将试验箱内温度升到规定的高温值Ta,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时间 4) 然后,再按规定的降温速率将试验箱内温度下降到试验室的环境温度值 5以上试验构成一个试验周期(见图C2),重复上述试验直至完成规定的循环数 中间检测 c 如果有关标准规定进行中间检测,应规定检测开始时间,若未规定时,一般应在第二循环最后 15min进行检测 d恢复 试验样品从试验箱取出之前,试验样品应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并存放1~4h e最后检测 按A5.1)的规定执行 C2.5有关标准应具有的内容 有关标准采用本试验方法时,应给出以下内容 a试验样品的安装与支撑 b低温TA、高温Tn; c 温度变化速率; 19
GB/T8993-1998 d循环数(若不是2); e)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放入箱内时的状态; fD g试验时间4(若不是3h)1 h中间检测,应规定中间检测开始时间 i恢复, 最后检测 10 T 时间 箱 内 T 温 10 度 第 第二个循环 个信 A一第-个循环开始 B-第-个循环结束和第二个循环开始 图C1 注:4/10含义为试脸箱的容积和空气速度应满足在放入试脸样品后,箱内空气温度恢复到规定容差范围的时间、 不超过试验暴露时间的10% T 室 时间 温 箱 T 度 第-个循环 第二个循环 A-第一个循环开始 B第一 一个循环结束和第二个循环开始 图c2 附录 n (标准的附录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D1 目的 确定核仪器在湿热条件下贮存和使用的适应性 20
GB/T89931998 D2一般要求 D2.1湿热试验箱(室)应符合GB10586的规定 D2.2直接用于产生湿度的水,其电阻率不小于500.Q/m D2.3要不断排出试验箱内的冷凝水,冷凝水在纯化前不得再作为湿源的水使用 D2.4试验箱的工作空间各处的主要条件要均匀,并且要尽量与监控器附近的条件相似 D2.5试验箱壁上和顶上的冷凝水不得滴落在试验样品上 D2.6试验样品的性质或负载不允许明显地影响试验箱中的条件 D3严酷等级 在本标准中,试验严酷等级由相对湿度和试验持续时间决定 本标准推荐核仪器产品恒定湿热试验严酷等级见表D1 表D1 酷等级 试验持续时间 相对湿度 仪 器分组 75%30C 24 85%(30 48 93%(40c 48 93%(40c 48 It 93%(40c 48 85%30C 48 a 48 目b 93%35C I 93%(40C 48,96 Va 75%(30C 48 b 93%(40C 48,96 注,相对湿度的允许偏差为多%;温度的允许偏差为士2c. D4试验程序 D4.1预处理 按附录A5.1a)的规定进行 D4.2初始检测 预处理后,首先应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 试验样品不带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将试验箱的温度升至产品 规定的最大相对湿度的温度,使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通电检测工作特性 D4.3条件试验 初始检测后,关闭电源,加湿到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湿度,在此条件下保持产品标准规定的 持续时间 D4.4中间检测 在持续时间的最后30mm,接通电源进行预热井进行工作特性的测试 D4.5恢复 条件试验终了时,将试验箱恢复到正常大气条件,恢复时间不少于1h,但不大于2h 对于热时间 21
GB/T8993一1998 常数大的试验样品,恢复时间应足够长,以使温度达到稳定 D4.6最后检测 按A5.1f)的规定执行 检测一般必须在30min内进行完毕 如30min内不能完成检测时,有关 标准应作出规定 D4.7有关标准应具有的内容 a)预处理; b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室)时的状态; c d严酷等级 e 条件试验期间是否加电负载; f 条件试验期间是否进行检测 不同于本标准的恢复条件; 因 h最后检测 附 录E 标准的附录 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E1 目的 确定核仪器经受振动的适应性以及评价其结构的完好性(包括研究其动态特性). 一般说明 E2 本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在运输和使用中将会遭受到由于旋转,脉动、振荡诸力(例如在船舶、飞机 车辆,空间飞行器上所出现的)所产生的振动影响的产品,或用于承受机械,地震现象所产生的带随机性 的振动影响的产品 试验样品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或整个试验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上)必须处于工作状态,还是只要求 在非工作状态下随舞动作用,井在经受试脸后箭正常工作,无论哪种情况,其操动试验的要求都应在有 关标准中规定 当按照试验样品本身的性能要求运用本试验方法来决定试验样品是否合格时,应结合有关标准进 行 E3有关规定 E3.1振动试验台的特性 当振动试验台装上试验样品(包括夹具)进行条件试验时,所产生的振动应具有下述特性 E3.1.1基本运动 基本运动应为时间的正弦函数,试验样品各固定点应基本上同相沿平行直线运动,并符合本试验方 法E3.1.2和E3.1.3所规定的横向运动和加速度波形失真容差要求 E3.1.2模向运动 垂直规定轴线的检测点上的最大振幅,当试验频率低于或等于500Ha时,应不大于规定振幅的 50%,当试验频率大于500H时,应不大于100% 横向的测量仅需在所规定的试验赖率范围上进行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对小试验样品,如果有关标准有要求,允许的横向运动的振幅不大于25%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对大试验样品或对较高的试验额率,要达到上述要求可能是困难的,在这种情 22
GB/T8993-1998 况下,有关标准要指出下述两条中的哪一条适用 将超过规定的横向运动都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a 横向运动不监控 b E3.1.3失真 加速度波形失真的测量应在基准点上进行 应覆盖到5000比的频率或驱动频率的五倍,采用其 中较大者 失真度应不超过25%;在某些情况下,要达到该要求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频控制信 号的加速度恢复到规定的值,例如使用跟踪滤波器,则失真度可以允许大于25% 对大的和复杂的试验样品,在试验频率范围内的某些部分上,所规定的失真要求不能被满足,而且 使用跟踪滤波器也不能实现时,则就不需要恢复加速度振幅,但应指明失真并记录在报告中 不瞥跟踪滤波器是否已被使用,有关标准都可要求记下上述规定的失真及其受影响的频率范围 振幅容差 E3.1.4 在所要求的轴线的检测点和基准点上的实际振幅应等于所规定值,并在下列容差范围内包括仪器 误差》. E3.1.4.1基准点 基准点上控制信号的容差;土15% 有关标准应指明是采用单点控制,还是采用多点控制 如果采 用多点控制,应说明是将检测点上信号的平均值控制到所规定的值,还是将所选择的一个点上的信号控 制到所规定的值 E3.1.4.2检测点 在每个检测点上 当频率低于或等于500Hz时:士25% 当频率超过500Hz时 士50%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对低频或大试验样品的某些频率上要达到上述要求可能是困难的,应当在标准 中规定-个较宽的容差或规定另一种可选择的评价方法 E3.1.5颗率容差 从0.25H2到5Hz时 士20% 从5H到50Hz时 士1z 大于50Hz时: 士2% 当比较试验前后的危险频率时(即振动响应检查期间),应采用下列容差 从0.25Ha到5H2时: 士10% 从5Ha到100Hz时; 士0.5Hz E3.1.6扫频 扫频应是连续的,但频率应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变化 扫频的速率应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其容差为 士10% E3.2试验样品的安装 样品的安装按GB/T2423.43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元件,设备和 其他产品在冲击(Ea),碰撞(Eb,振动(Fc和Fd)和稳态加速度(Ga)等动力学试验中的安装要求和导 则》中的规定 E4严酷等级 本试验方法对振动试验的要求,即严酷等级,由频率范围振幅值(位移幅值或加速度幅值)及耐久 试验的时间(按扫频循环数或时间给出 E4.1频率范围与振幅值 23
GB/T8993-1998 应按有关标准,根据本标准第4章核仪器使用环境条件分类中,关于机械条件稳态振动环境参数严 酷等级的数值取值 包括: 下限频率f 2Hz 上限频率广 200H2 交越频率 8、9Hz 位移幅值 0.3、1.5、3.3、3.5、7.5mm 加速度幅值 1、5、10、20m/s' 通常,颗率低于交越颜率时振幅值取位移幅值;颜率高于交越颜率时振幅值取加迷度幅值 E4.2耐久试验的持续时间 有关标准应从下面给出的优选值中选取耐久试验的持续时间 如果所规定的持续时间导致在每轴 线或每频率上等于或大于10h,则可分成几个周期进行,但不能减少试验样品中的应力(例如热应力 等). E4.2.1扫频耐久 在每一轴线上的试验持续时间以扫频循环次数(f~h~片为一次循环)给出,有关标准应从下列 诸值中选取 1、2、5 除非另有规定,每一轴线上扫频循环次数推荐值为2 E4.2.2定频试验法 在每-轴线中的每一危险频率(由振动响应检查而获得的)或预定频率(由有关标准根据E4.1规 定)上的试验持续时间,有关标准应从下列诸值选取 a)10min土0.5min b30min士1min )60min士1min d10h士5 min 除非另有规定,每一轴线中的每一危险频率,推荐的试验持续时间为10min士0.5min,每一轴线中 的预定频率推荐的试验持续时间为30min士1nin. E5试验程序 E5.1预处理 试验样品是否需要预处理,在有关标准中规定 5.2初始检测 根据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测 5.3条件试验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试验样品一般应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依次振动(结构和性能完全对称 的试验样品允许省去一个对称方向的试验,即只进行两个方向的试验) 轴线的选择应使故障最容易被 暴露 基准点上的控制信号从各检测点的信号中得出并用于单点控制或多点控制 对带碱震器使用的试脸样品通常应连同减噗器一道进行试验,当带贼震器使用的试验样品需要去 除减震器进行试验时,有关标准必须规定特殊的安装和试验要求 当根据有关标准的要求,应以施加于振动系统的最大驱动力的极限来控制规定的振动幅崖时,则有 关标准应规定力限制的方法 E5.3.1振动响应检查 当根据有关标准的要求,研究试验样品在振动下的特性时,应在整个试验频率范围内进行.通常,振 动响应检查是按试验样品在耐久试验时相同的条件,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 如果果用小振幅值和慢扫 24
GB/T8993一1998 频同样能获得精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可采用.但是在进行振动响应检查时,应避免不适当的延长时间 如果有关标准有要求,则在振动响应检查期间,试验样品应处于工作状态 如果因为试验样品处于 工作状态,而不能确定其机械振动特性时,则应将试验样品处于不工作的状态下进行一次附加的振动响 应检查 在进行振动响应检查时,应检查试验样品,以便确定导致下列现象的危险频率 a由于振动而使试验样品出现故障和(或)性能下降; b)机械共振及其他响应现象,例如出现颤振 应记录出现上述这些现象的所有频率及所施加的幅值,并应记录试验样品的性能变化,有关标准应 规定对此所采取的措施 B5.3.2耐久试验程序 有关标准应从下列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耐久试验,其中扫频试验法更合适,建议优先选 用 E5.3.2.1扫频耐久试验 应按有关标准所选择的频率范围,振幅值和试验持续时间进行扫频试验 必要时,可将频率范围划 分成几段进行,但不能减少试验样品所受的应力 E5.3.2.2定频率耐久试验 当用该方法进行试验时,不是在由振动响应检查所获得的危险频率上进行,就是在有关标准所规定 的预定频率上进行 当进行危险频率的试验时,其振动频率应始终保持在该危险颜率上 试验的持续时 间和振幅值在有关标准中规定 注 如果实际危险频率不十分明显,例如颤振或如果几个独立的试验样品被同时试验时,为了方便起见,则可在一个 有限的频段上进行扫描,以确保被充分的激励 对装有减震器的试验样品,有关标准应规定是否用该方法对装上减震器后的共振频率进行试验 2 E5.4中间检测 根据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测 E5.5恢复 在某些情况下,有关标准可以规定一段试验后的恢复时间,以便允许试验样品在这段时间中恢复到 和初始检测时相同的条件,例如温度影响 E6最后检测 根据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检测 D7 有关标准应具有的内容 当有关标准采用本试验方法时,应具有下述内容,其中记有(关)号的项目,表示不可少的内容 a检测点 E3.1.2; b横向运动 E3.1.2; e失真 E3.1.3; d)控制信号的导出 E3.1.4.1; e检测点上的容差 E3.1.4.2; 样品的安装 E3.2; fD 频率范围 E4.l; h振动幅值 E4.l; )特殊的交越频率 E4.1; 25
GB/T8993-1998 耐久试验的类型和持续时间 E4.2; k预处理 E5.1 初始检测" I E5.2; m)振动轴线 E5.3 n)力的限制 E5. 3 o)进行试验的步骤和顺序 E5.3. 2; p)功能和性能检查 E5.3和E5.4 9振动响应检查后所采取的措施 E5.3.1. 在最后响应检查时,如果发现共振频率变化时所采取的措施 E5.3.2; r 预定频率 E5.3.2 s )对试验样品装上减震器后的共振频率的试验 E5.3.2.2; u最后检测 E6 附录 标准的附录 冲击试验方法 F1 目的 确定核仪器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承受非多次重复性机械冲击的适应性以及评定其结构的完好性 '2 一般说明 有关标准应清楚的说明试验样品是在冲击试验过程中必须处于工作状态,还是只要求它在非工作 状态下承受冲击作用,并在经受试验后需正常工作,有关标准都应规定试验样品性能合格的容差 本试验方法主要是针对非包装的试验样品,但对包装可视作试验样品的一部分时,也可应用 在整个冲击过程中,试验样品应始终紧固在冲击机上进行 本试验方法规定了带有容差的冲击波形 F3有关规定 F3.1冲击试验机的特性 当冲击机装上试验样品(包括夹具)进行条件试验时,在检测点上所产生的冲击应具有下述特性 F3.1.1基本脉冲的波形 试验时冲击机应能产生与图F1中用虚线表示的“标称加速度时间曲线”相类似的半正弦波冲击脉 冲波形 实际冲击脉冲波形应限制在图F1中用实线表示的容差范围内 26
GB/8993一1998 积分时间 L.5D 1 0,8A +0.2A 0.2A 0.2A 一0.2.A -0.2A 0.4D 1D 2.5D 2.5D 2.4D 6D一T ----标称脉冲线 -容差极限线 标称脉冲宽度 A-标称脉冲峰值加速度; r 使用常规冲击试验机时对冲击脉冲的最小检测时间期间; T;一使用振动发生器时对冲击脉冲的最小检测时间期间 图F1半正弦波冲击脉冲的波形及容差 F3.1.2速度变化的容差 试验时,实际冲击脉冲速度变化的容差应在标称值的士15%内,速度变化标称值A由下式确定 (m/s) (F1 -ADxIo A= 式中;A冲击脉冲峰值加速度,m/s*; D冲击脉冲宽度,ms 试验时,实际冲击脉冲速度的计算,应从脉冲前0.4D积分到脉冲后Q.1D,其中D是标称脉冲的 宽度(见图F1. 3.1.3横向运动 当按本试验方法F3.2条的测量系统测量加速度值时,在检测点上,垂直于冲击方向的正负加速度 值,在任何时刻都不得超过标称脉冲加速度值的30% 3.2测量系统 F3.2.1检测点 冲击脉冲用安装于检测点上的加速度计测量 检测点应尽可能接近离冲击机台面中心最近的试验样品的固定点(除试验样品有更牢固的固定点 而应采用外),并在任何情况下,检测点上的加速度计都要与该固定点刚性连接 F3.2.2准确度 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应能使所测冲击脉冲的真值在本试验方法所规定的容差范围内 F3.2.3频率特性 包括加速度计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的频率特性应符合图2和表F的要求 27

船舶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舶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舶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的编号:GB/T17436-1998。船舶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共有39页,发布于1999-05-011999-05-01实施
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的编号:GB/T17435-1998。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共有7页,发布于1999-05-011999-05-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