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120-2015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

Coveringanticorrosiontechnologyofoxiditivepolymerizationforsteelstructur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的编号:GB/T32120-2015。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共有19页,发布于2016-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7.060
  • 实施日期2016-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476.18KB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


国家标准 GB/T321202015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 Coveringantiorrosiontechnologyfosidtivepolymerizatonforsteelstructures 2015-10-09发布 2016-05-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120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防腐层结构 防腐层材料 施工 检验与验收 运行维护与管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锈蚀度试验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膏置换性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耐温抗变形性试验方法 附录D(规范性附录绝缘电阻试验方法 附录E规范性附录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T32120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腐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青岛迪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 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 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联和科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山东龙泉 管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保荣,赵霞、王静、任振铎、李济克、邵新鹏、郭保林、李言涛、段继周田俊峰、 李树奇、曹堤、马秀敏、徐志刚,欧莉、孙丛涛、朱庆军、梁娜、单龙信、赵戳、刘长杰、杨体绍 业
GB/T32120一2015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防腐层结构、防腐层材料,施工,检验 与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环境中钢结构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9润滑脂和石油脂锥人度测定法 GB/T1462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8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865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氲弧辐射 (GB/T2794胶黏剂黏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3536 GB/T3820纺织品和纷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GB/T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 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8923.2一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 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HB5351.5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pH计法测定酸度 HB7736.2复合材料预浸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面密度的测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cveringantieorrosionteehnologyofoxidativepolymerizationm -种用于钢结构表面,包含多层材料外加聚合物氧化膜的包覆防腐蚀技术 3.2 防蚀膏 anticorrosionpaste 以植物油为主体,包含缓蚀剂、防锈剂,无机填料,经混合,加热搅拌、冷却、分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
GB/T32120一2015 膏/糊状无溶剂型产品 3.3 防蚀带antieorrosiontape 以无纺布为载体,在含有防锈剂、填料等化合物中浸溃制成的带状防蚀材料 3.4 防蚀胶泥antieorrosionclay 以改性液体橡胶为基料,添加增稠剂、惰性无机填料等制成的黏土状填充材料,是防蚀带在粘贴时 的辅助底材 3.5 外防护剂externalproteetiveagent 以丙烯酸乳液为基料,添加惰性无机填料、颜料等制成的防护材料 3.6 外防护层extermalprotectivecoating 将外防护剂涂刷在防蚀带表面,在空气中氧化聚合形成的坚韧涂膜 防腐层结构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层结构是由防蚀膏,防蚀带和外防护层组成,如图1所示 表面不平整、有接 缝、孔洞等处应采用防蚀胶泥进行填充 说明 钢铁基体; 2 防蚀膏; 防蚀带; 外防护层 图1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层结构示意图 防腐层材料 5.1 防蚀膏 防蚀膏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32120一2015 表1防蚀膏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项目 检测方法 要求 外观 灰色、糊状 目测 稠度/mm 25一45 GB/T269 不挥发物含量" % >95.5 GB/T1725 GB/T6750 密度/(g/mL) 1.1士0.1 水膏置换性 附录A中的锈蚀度A级 附录B 耐中性盐雾性(168h,35C) 附录A中的锈蚀度A级 GB/T10125 5.2防蚀胶泥 防蚀胶泥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防蚀胶泥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 稠度/mm 414 GB/T269 密度/g/mL 1.7士0,2 GB/T6750 不挥发物含量/% 99,0 GB/T1725 耐温抗变形性/mm 附录C 5.3防蚀带 防蚀带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防蚀带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 1.1士0.3 GB/T3820 厚度/mm 面密度/kg/m 1.7士0.2 HB7736,2 2000 GB/T3923.l 拉伸强度/(N/m)y >5 GB/T3923.l 断裂伸长率/% <1.o GB/T1462 吸水率/% 绝缘电阻/Mnnm >1.0 附录D 剥离强度/(N/m >400 附录E 耐中性盐雾性(1000h 附录A中的锈蚀度A级 GB/T10125 拉伸强度保持率50%以上 耐老化性(1000h GB/T1865 试样宽度为25mm.
GB/T32120一2015 5.4外防护剂 外防护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外防护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 密度/g/mL 1.l士0.1 GB/T6750 不挥发物含量/% >56 GB/T1725 >210 着火点/ GB/T 3536 s1 GB/T1728 表干时间h 黏度/mPa 5004000 GB/T2794 pH 9.0士1.0 HB5351.5 施工 施工环境 6.1 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相对湿度小于95%,不应在雨,雪天施工 6.2施工步骤 钢结构表面处理 6.2. 6.2.1.1钢结构表面除锈前,应清除钢结构表面的媒渣、毛刺、油溃等 6.2.1.2除锈等级至少应达到GB/T8923.1一2011和GB/T8923.2一2008中规定的S2级 6.2.1.3钢结构表面应保持干燥 6.2.2涂抹防蚀膏 6.2.2.1应在表面处理后6h内涂抹防蚀膏 6.2.2.2用毛刷,刮板等工具将防蚀膏均匀涂抹在钢结构表面,厚度应达250m~300m 6.2.3填充防蚀胶泥 缝隙和孔洞处,应采用防蚀胶泥进行填平,拐角处应采用防蚀胶泥填充成斜面 6.2.4粘贴防蚀带 6.2.4.1应在涂抹防蚀膏后30min内粘贴防蚀带 6.2.4.2起始处先粘贴两层,然后每层依次搭接55%,每处均应有2层以上防蚀带覆盖 防蚀带始末 搭接时,搭接长度应大于或等于100mm. 6.2.4.3粘贴时,将防蚀带铺平,确保防蚀带能紧贴钢结构表面 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进行粘贴,不应 用力拉伸 6.2.4.4粘贴后,应用力按压,挤出气泡,使两层防蚀带尤其是搭接处完全粘贴在一起 6.2.4.5粘贴完毕后,测量无胶泥填充处的防蚀膏和防蚀带总厚度,不应小于2n mm
GB/T32120一2015 6.2.5涂刷外防护剂 6.2.5.1应在粘贴防蚀带后30nmin内涂刷外防护剂 6.2.5.2外防护剂使用前应混合搅拌均匀,用毛刷或子均匀涂刷在防蚀带表面,表干后再涂刷第二 道 总用量不应小于300g/m 6.3补伤及补口 6.3.1应先进行损伤部位的修补 6.3.2应使用与原防腐层结构相同的材料进行修补,防蚀带补贴宽度应至少超出损伤边缘50n mm 6.3.3补口施工应按照6.2的规定进行 补口用防蚀带与原防腐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n mm 检验与验收 7.1 表面预处理检验 预处理后的钢结构表面应进行质量检验 参照GB/T8923.1一201l和GB/T8923.2一2008进行 目视评定 表面处理质量应达到6.2.1中的规定 7.2外观 对每层防腐层都进行100%目测检验 防蚀膏应涂抹均匀,无漏涂;防蚀带应表面平整,无气泡,无 皱褶和破损;涂刷外防护剂后的包覆件不应有气泡龟裂,脱皮、露底等缺陷 7.3厚度 7.3.1防蚀膏 防蚀膏施工完毕后,应选取每块钢结构的三个不同部位进行厚度检测 每个部位测量四个点,采用 湿膜测厚仪法,直接读数 厚度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部分应进行 修复 7.3.2防蚀带 防蚀带施工完毕后,应选取每块钢结构无胶泥填充的三个平整部位进行厚度检测 采用厚度差法 先在测量点平放已知厚度不超过1 的硬质非铁类膜,再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测试防蚀膏和防蚀带的 mm 总厚度 判定方法同7.3.1 7.3.3防腐层总厚度 外防护剂涂刷干燥后,测试与7.3.2中防蚀带相同部位的防腐层总厚度,不应低于2.25 mm 电火花检漏 对防腐层逐层进行全线电火花检漏补伤、补口逐个检查,发现漏点及时修补 检漏时探头移动迷 度不大于0.3m/s,检漏电压按式(1)和式(2)计算 当T 之1mm时:U=3294、T 当T >1mm时:U=7843、T 式中: 检漏电压的数值,单位为伏特(V);
GB/T321202015 防腐层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 7.5验收需要提供的文件 主要包括 a)防腐层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b 修补记录 e)竣工图纸 安装记录 d) e)施工过程质检记录; f 竣工验收报告 运行维护与管理 8.1投人使用后,应避免碰撞和使用明火 8.2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巡检,查看表面是否完好等 8.3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施工资料、检查记录、事故记录,维修记录、年度总结等应归档,并由专人管 理,直至防护设备服役结束
GB/T32120一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锈蚀度试验方法 A.1方法概要 将锈蚀评定板与需评定的试验钢板重叠起来,使评定面正好在试验钢板的正中,对作为有效面积方 框中的方格进行观察,总计在有效面积内有锈的格子数目,与评定总格子数的比值称为锈蚀度,以百分 数表示 A.2仪器与材料 评定板采用无色透明材料,尺寸为60mm×80mm,评定面有效面积为50mm×50mm,如图A. 所示 在评定板有效面积内刻出边长为5mm×5nmm的正方形格子100个,刻线宽度为0.5mm 单位为毫米 评定面(有效面积 50×50 80 图A.1评定板 A.3判定方法 将评定板重合于被测试验钢板上,用肉眼观察,并数出评定板有效面积内具有一个锈点以上的 A.3.1 格子数 记录试验钢板评定面上的锈点在评定板有效面积内所占格子数,作为试验钢板的锈蚀度(%). A.3.2出现在有效面积内的刻线或交叉点上的锈点,若其超出刻线或交叉点时,超出部分所占的格子 均作为有锈 若锈点未超出刻线或交叉点,并且邻接的格子内无锈时,则把所有与其邻接的其中一个格 子作为有锈 A.4锈蚀度的表示 锈蚀度按照表A.1分等级表示
GB/T321202015 表A.1锈蚀度等级 等级 锈蚀度/% A级 B级 l10 1l一25 C级 D级 2650 E级 51100
GB/T32120一2015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水膏置换性试验方法 B.1试验钢板 B.1.1尺寸 150mm×70mm×(1一2)mm,在短边中间打一个直径为6mm的孔,中间50mm×50mm为评 定面,如图B.1所示 B.1.2材质 Q235碳钢 单位为毫米 10 L9 0×50 S 图B.1试验钢板尺寸示意图 B.2试验步骤 B.2.1试验钢板处理 B.2.1.1用240井砂纸将试验钢板的正反两面沿着长边的方向进行打磨 试验钢板的边缘应打磨至无 毛刺.吊孔用撕成细条的砂纸穿梭打磨 B.2.1.2取两个干净的烧杯,分别盛装分析纯丙酮,(35士3)C的无水温乙醇 将打磨好的试验钢板依 次放人上述溶剂中进行清洗,取出后用脱脂棉擦拭 如有磨屑或其他污染物则应继续清洗
GB/T32120一2015 B.2.2试验操作 B.2.2.1在50g防蚀膏试样中加人5g蒸馏水,充分搅拌,放置12h以上,作为试验试样 B.2.2.2将试验钢板用挂钩悬挂浸人蒸馏水中,使其表面全部浸润后提起,保持垂直放置,5s之内用滤 纸从底部吸走多余水分 B.2.2.3用刮刀在试验钢板上涂覆约1nmm厚试验试样后将其水平放置在(23士2)C的蒸憎水中,保持 24 h. B.2.2.4试验后的试验钢板先用刮板将防蚀膏除去,然后用丙酮清洗 B.3结果判定 3块试验钢板均根据附录A判定等级 变色等其他异常情况应加以备注 l0
GB/T32120一2015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耐温抗变形性试验方法 c.1实验装置 将两片角钢用螺栓固定,保持间距50mm,如图c.1所示 单位为毫米 试 样 侧视图 b 俯视图 a 图C.1实验装置示意图 C.2试验步骤 C.2.1试样制备 mm×25mm×25mm 将防蚀胶泥制成尺寸为100 的试样 C.2.2试验操作 C.2.2.1将制备好的试样3块,按照图C.1所示的方向放置,试样的长边平行于螺栓的方向 C.2.2.2测试试样顶部平面与角钢底面的垂直距离,记为H ,精确到0.1" mm C.2.2.3将试样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80C,保持12小时; 测试试样顶部最低平面与角钢底面的垂直距离,记为H精确到o.1 C.2.2.4 mm; c.2.2.5计算AH=H 一H C.3结果判定 3块试样的AH均小于5mm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1
GB/T32120一2015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绝缘电阻试验方法 D.1实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D.1所示 单位为毫米 250 200 170 10 50 保护环(+ 说明 电极; 铝箔保护环; 防蚀带试样; 试验钢板; 电阻计; 导线 图D.1绝缘电阻测定装置示意图 D.2仪器和材料 D.2.1绝缘电阻计 能够施加500V直流额定电压 12
GB/T32120一2015 D.2.2电极 厚度为154m,尺寸为50mm×50mm的铝箱 D.2.3保护环 厚度为15m、尺寸为图D.1所示的铝箔环 D.2.4导电性粘接剂 浓度为3%并添加胫甲基纤维素(CMC)的NaCl溶液 D.2.5试验钢板 250 1×250" mm×(1.5~2)mm的Q235钢板 mm D.3试验步骤 D.3.1试验钢板处理 按照附录B.2.1中的规定进行 D.3.2试验操作 D.3.2.1在试验钢板中间贴上大小为200mm×200mm 的防蚀带试样两层,抚平使其表面均匀 在电极及保护环上涂上导电性粘接剂,紧贴在试样表面 D.3.2.2 D.3.2.3分别用导线将绝缘电阻计的接地(一)端口连接钢板,阳极(十)端口连接电极,保护器端口连 接保护环 D.32.4在钢板和电极间加人500V直流电压,lnmm后谈取电阻值. D.4数据处理 绝缘电阻由式(D.1)计算得出 W=R×A (D.1 式中: 绝缘电阻的数值,单位为兆欧平方米(Mnm'); W 绝缘电阻计显示的数值,单位为兆欧(M); R -电极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米(m'. 13
GB/T32120一2015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E.1试验钢板 E.1.1尺寸 125mmX50mmX(1.5一2)mm E.1.2材质 304不锈钢 E.2试验步骤 E.2.1试板处理 按照B.2.1中的规定进行 E.2.2样品制备 试验前将防蚀带在温度(23士2)C、相对湿度(50士5)%的试验环境条件下放置24h,裁取25mm× 150mm 的试样后立即进行试验 E.2.3试验操作 将25mm×150mm的试样贴在干净的试验钢板一端,接触面大约为25mm×50mm(参照 E.2.3.1 图E.1); E;2.3.3在试样上放上厚25wm、大小为150mmX50m的聚酯膜然后用约2k区重的撂压装置 在其上往返滚压1次,使试样紧密粘贴在钢板上; 图E.2 E.2.3.4放置30min后,将贴着聚酯膜的试样放在拉伸试验机的上部夹具上夹住,试验钢板放在下部 的夹具上夹住,用拉伸试验机以(300土30)mm/min的速度拉伸,读出试样刚刚开始脱离钢板时的力 最大值),记为F 14
GB/T32120一2015 单位为毫米 品 25 侧面 平面 a b 说明 试验钢板 聚酯膜; 3 -防蚀带试样 图E.1剥离强度测定试板 单位为毫米 图E.2辑压装置示意图 15
GB/T32120一2015 E.3试验结果 剥离强度 按式(E.1)计算 (E.1) 万 式中: 剥离强度的数值,单位为牛每米(N/m); -试样刚刚开始脱离钢板时的力(最大值)的数值,单位为牛(N); 试样宽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l6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GB/T32120-2015

钢结构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但长期受到腐蚀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对钢结构进行有效的防腐蚀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防腐蚀技术,该技术能够对钢结构进行高效、持久的防腐蚀处理,并且具有低成本、环保等优点。其中,GB/T32120-2015 是我国关于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的标准规范。

GB/T32120-2015 的主要内容

GB/T32120-2015 主要规定了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的材料、设备、施工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该标准明确指出该技术所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耐磨性、耐候性、抗老化性等特点,同时还规定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指标。

此外,该标准还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要求、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测试方法。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防腐蚀技术相比,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 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效果:可以有效地抵御钢结构长期受到的各种腐蚀因素。
  • 具有持久性:能够在钢结构表面形成一层坚固、耐久的防腐蚀层,长期保持其防腐蚀效果。
  • 成本低廉:与传统的防腐蚀技术相比,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的成本更低,能够为用户节省大量的资金。
  • 环保性好: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质,对环境没有污染。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的应用

目前,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各种钢结构的防腐蚀处理中。例如,在海洋工程、化工厂、电力设备等领域均有成功应用案例。

总之,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能够为各种工业领域提供高效、持久、环保的防腐蚀解决方案。

海洋钢铁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钢铁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钢铁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的编号:GB/T32119-2015。海洋钢铁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共有35页,发布于2016-05-01
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的编号:GB/T32129-2015。电线电缆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料共有18页,发布于2016-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