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7701-2011采

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

Mechanicalsafetyofcathoderaytub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的编号:GB27701-2011采。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共有48页,发布于2012-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3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1.100
  • 实施日期2012-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8页
  • 文件大小887.92KB

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


国家标准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 Mechaniealsafeyofeathoderaytbes IEC61965:2003,IDT 2011-12-30发布 2012-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通用要求 环境条件 抽样 试验准备与装置 大尺寸CRT的试验 小尺寸CRT的试验 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试验 10 l 标志 12 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的使用说明 13 符合表1和表2的规范性要求(预应力防爆带型CRT) 符合表3和表4的规范性要求(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r) 14 15符合表3和表4的备用热处理(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RT) 符合表6和表7的规范性要求(粘合外框型CRT) 16 符合表8和表9的规范性要求(多层复合型CRT) 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加说明 3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接受小球冲击的CRT飞出的玻璃碎片的速度和潜在力量 -弹道学与 统计学计算 3 图1试验箱示意图 25 图2小球冲击试验示意图 26 图32.3kg冲击物示意图 2 图4典型CRT上的冲击物的冲击区域 8 图5发射冲击物的试验示意图 28 图6用温度冲击方法进行爆炸试验的可选划痕图案 29 图7膜划痕工具 29 30 图8高能冲击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9高能冲击试验用钢钉 3 32 图10高能冲击试验用重物 33 图111.4kg钢制冲击物示意图 35 图B.1挡板高度和到CRT屏面的距离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36 图B.2玻璃碎片的抛物线运动轨迹和距离规定示意图 37 图B.3发射角、初速度和玻璃碎片受力的定义 38 图B.4玻璃碎片飞过r=(实线)或工=.虚线)处挡板所需的初速度与发射角3的函数 38 图B.5初速度为4m/s时不同发射角的玻璃碎片轨迹 图B.6玻璃碎片受力的定义 40 图B.7典型玻璃碎片的尺寸 图B.8初速度为2m/s,发射角为45"时不计摩擦虚线)和考虑摩擦(实线)的玻璃碎片轨迹 42 图B.9初速度为2m/s、发射角为45"时不同横截面积的玻璃碎片轨迹 表1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表2对角线尺寸为76 mm160mm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表3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表4对角线尺寸为70 20 mm160mm的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的膜剥离强度抽样和试验方案(依据表3和表4试验 22 表》带防端股的cRT 表6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粘合外框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22 表7对角线尺寸为76mm一160mm的粘合外框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23 表8 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多层复合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23 表9对角线尺寸为76mm160mm 的多层复合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24 表10CRT尺寸与偏转角区间 24 表B.1距离参数值 36 表B2发射角3的上下限值 37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1965:2003《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IEC61965的前言,增加本国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IEC61965中作为小数点的“,”; 删除了IEc61965第1章中注的内容 -将图11注3的“洛氏硬度HRC>60”改为“洛氏硬度HIRC>60”,以便与8.2.3.1的规定 -致; 制除了IEC61965附录A中第1至第4自然段的内容,因其是关于IEC61965标准修订工作 的说明内容; 附录B增加了公式编号; 将IEC61965中的公式(B.1)改为"md,=一mg” 原因是IEC61965中的公式(B.1)错误,并 且在公式说明中列出了自由加速度“g”的说明,同时在B.3中运用了正确的公式,所以本标准 对该公式进行了修改,并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公式(B.1)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真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彩虹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朋、陈兰、王军峰,黄宁歌、王鑫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引 言 本标准述了阴极射线管(CRT)的试验方法和规格界限. 本标准可以替代GB8898第18章中所规定的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要求的相关内容 目的是发布 独立的元器件标准以便整机能够直接引用 本标准包含了对面板附着有作为安全防爆系统组成部分的防爆膜型CRT的要求 在IEC61965制定过程中的试验和相关计算确认了: a 使用一个标准的小球进行机械强度试验的可接受性; 当采用小球撞击试验不可能总是导致快速吸气时进行爆炸试验的需要 b 因为本标准中的撞击试验是过应力试验,因此仅对快速吸气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不是其后来自防爆 系统的CRT机械应力释放的结果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作为电器装置的部件并且采用整体防爆方式的阴极射线管和阴极射线管组件(以下 简称“CRT”) 这些要求适用于在电气或电子测量与试验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医疗设备、电话设备、电视设备和其 他类似的电器装置中使用的CRT 本标准仅用于CRT面板构成电器装置外壳组成部分的CRT 所述的试验方法不适用于采用独立 的安全屏保护的CRT 本标准所覆盖的cRT是指安装于机壳内的cRT,以防止在正常使用条件下CRT的后部受到机械 或其他方式的破坏,同时防止在发生爆炸时使用者受到向CRT后侧飞出的碎片的伤害 本标准所包含的要求用于对角线尺寸大于或等于76mm、且采用整体防爆结构、针对向面板前方 飞出的碎片造成的危险提供防护的CRT 本标准不用于在其他方向上飞出碎片的防护 本标准的第8章(大尺寸CRT),第9章(小尺寸CRT)和第10章(带防爆膜的CRT)给出了CRT 符合性试验的程序和判定准则,第3章给出了大尺寸和小尺寸CRT的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1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IsO527-1;1993,IDT GB/T1040.3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IsO527-3: 1995,IDT GB/T2421.l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IEC60068-l:1988,IDT)y GB/T11026.12003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 IEC60216-1;2001,IDT) IEc60065;2001音频、视频和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Audio,videoandsimilarelectronicap paratusSafetyreguirements IsO8510-l;1990粘接材料柔性材料粘附于刚性材料的试验品的剥离试验第1部分;90度剥 离(Adhesives一Peeltestforaflexible-bonded-to-rigidtestspecimenasse ssembly一Partl:90de iegreepeel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粘合外框型bondedframe 采用预成型的金属外框包围在CRT外缘四周的防爆结构 CRT外缘与金属框之间的间隙填充树 脂或合适的材料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3.2 CRT对角线CRTdiagonal 玻壳最大对角线尺寸例如模具配合线(不包括任何外部金属部件). 3.3 CRT外壳CRT envelope 由面板或屏,锥和管颈部件所组成的结构 3.4 吸气devacuation 使CRT内部压力与环境压力相等的过程 3.5 裂纹 fracture 屏面或锥体上一条或多条裂痕导致CRT外壳快速或缓慢吸气 3.6 玻璃碎片 lasspartee 质量超过0.025g的玻璃片 3.7 爆炸 implosion 爆缩 因CRT外壳快速和突然地向内坍陷而吸气导致爆裂,通常伴随巨响 3.8 多层复合型cRTlaminatelCRr 在cRT面板上粘合独立的外部防护屏的结构 预应力防爆带型CRTprestressedbandedCRr 采用金属张紧带(位于CRT外缘)通过热收缩或其他方法拉紧至一定张力的结构 该结构也可能 包括一个位于张紧带与CRT外缘之间的金属轮缘带 张紧带或轮缘带或这两者均可能在相接触的部 件之间使用胶带、树脂或适当材料的隔层 3.10 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prestressedbandedCRrwithproteetiveilm 采用预应力防爆带结构(见3.9),同时在CRT面板上粘附一层膜作为防爆结构的整体组成部分 3.11 分层shaling 玻璃制品分裂为薄层的状况 3.12 试验箱testcabinet 试验时用于容纳CRT的箱体 3.13 有效荧光面usefulphosphor screen 彩色CRT;正面观看时的可视荧光粉区域 a b)单色CRT;规定的CRT最大有效荧光粉区域 3.14 eCRT 大尺寸CRTlarge mm的CRT 对角线尺寸大于160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3.15 smalCRT 小尺寸CRT mm;对 对于矩形CRT,面板短边最小尺寸不小于50mm,对角线尺寸最小为76mm,最大为160 于圆形CRT,直径最小为76mm,最大为1601 mm 3.16 maty 共同质量管理体系 commmonqua managementsystem 两个或更多制造方所建立的文件体系和内容描述完全相同的质量管理体系,且处于同一个集权控 制与管理之下 通用要求 防腐蚀 如果某金属部件因受腐蚀而导致不满足本标准要求,则对该部件应进行有效的防腐蚀保护 机械损伤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应确认提供的试验样品屏面无可见的划伤 4.3搬运 试验前及试验后搬运试验样品时,应有安全警示 覆膜CRT 当 CRT带有不作为防爆系统整体组成部分的膜时,应依照表1,表2和表6一表9对不带膜的产品 进行试验 环境条件 5.1检测用标准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的测量和试验应在以下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15C35C; 相对湿度;25%~75%; 气压;86kPa一106kPa 5.2预处理 在进行热处理前或试验前,将CRT在标准大气条件(见5.1)下稳定至少16h 5.3热处理 热处理条件见表1表9 热处理完成后,将CRT在标准大气条件(见5.1)下稳定至少24h 抽样 6.1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见表1表9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6.2抽样数量 预应力肪爆带型CRT的数量及试验方案见表1,表2.表3和表4;粘合外框型CRT见表6和表7. 多层复合型CRT见表8和表9 注1:膜粘接强度试验的抽样数量见表5 注2;除上述表中规定的数量外,应准备额外的试验样品 符合性 6.3 同一试验组中所有CRT均应满足该组的试验要求 否则,如果所有试验组中仅有一只CRT不符 合要求,那么可以针对出现不合格结果的试验项目,对第二试验样品组进行试验以确定是否合格 如果 第二试验组中所有CRT均满足要求,则该管型合格 试验准备与装置 7.1划痕图案 由于划痕形状与深度可能对导致cRT爆炸或吸气所需的力产生影响,因此建议使用金刚石或硬 质合金刻刀,带悴硬的钢制小轮的玻璃刀或其他类似的工具制造划痕 7.2挡板 试验程序中规定的每块挡板,均由厚度为10mm一20mm的材料制成,高度247 mmm250mm,长 度2.00m士0.01m 挡板应放置在试验箱前方地面上规定的位置,该位置由CRT正面中心垂直平面 到挡板朝向CRT屏侧水平方向的投影距离 除非另有规定,挡板位置的允差应为士10n 在挡板可 mm 触及试验间墙壁(如图2和图5所示)的情况下,其长度可以小于2 地面上可以铺上诸如毛毯或地 m 毯之类的防滑表面 注:当某个碎片越过挡板前表面所在平面时,应认为越过了该挡板 7.3安装 CRT应安装在结构坚固且尺寸适当的试验箱中,该试验箱环绕CRT周围的缝隙或开口的宽度不 允许大于6mm(见图1) 应依据CRT制造厂的规范或CRT预期用途将CRT安装于试验箱前面板的 前面或后面 当没有安装规范时,较好的安装方法应当是安装在试验箱前面板的后方,除非设计特性不 允许如此安装 试验箱顶部应开一个面积适当的孔,以便接近锥部 进行冲击试验时该孔应封闭 在试验箱的底部或后部应有一个开口,其面积不小于CRT屏面面积的1/4或0.02m',取两者中 较小的一个值,以便发生爆炸时空气吸人 试验箱应固定牢靠,防止在试验中移动 7.4安装位置 CRT中心应距离地面1.00m士0.05m 大尺寸CRT的试验 8.1机械强度试验(小球冲击 8.1.1试验程序 mm士1 将一个直径40n mm,包括挂钩在内质量为260g士15g,洛氏硬度HRC不小于60的实心光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滑钢球,以适当的方式悬挂起来,例如用一条质量不超过小球与挂钩质量10%的细金属线或链 应使 小球从计算好的高度,象钟摆一样自由落下,以5.5J士0.1J的能量冲击CRT表面 CRT屏面应垂直 放置,且与钟摆支点处于同一垂直平面 撞击点应在CRT屏面上在距有效荧光面边界不小于40mm 的任意点,每只CRT只进行一次冲击 注,试验室应对全部的试验装置不确定度加以考虑,确保该不小于40mm的冲击点位置 挡板应放置在距离CRT屏面中心所在平面1.5m处(见图2). 8.1.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如果在首次冲击5s内飞出的玻璃满足以下要求,则判定CRT合格: a)在1.5m处的挡板外,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0.025g的玻璃碎片 b) 在1.5m处的挡板外,玻璃碎片的总质量不应超过0.1g 8.2爆炸试验(发射冲击物) 8.2.1试验程序 在CRT屏面的上部和下部.在可视区域距屏面或荧光面边界3mm士1nmm处刻上划痕,划痕应为 100mm士5mm长的水平线条 冲击物为一个钢制冲击物见图3示例,其质量为2.3kg士0.1kg,洛氏硬度不小于60HRC、 端为半径25mm士5mm的圆头 CRT应只承受单次冲击,在规定范围内以最小的冲击能量使其快速吸气 冲击物应沿弧线作钟摆 运动,以获得不小于7.0」且不大于14.0」的冲击能量,使该试验组中的样品快速吸气 冲击区域应为由两个同心圆边界所围成的区域,一个圆的半径为有效荧光面高度的1/6,第二个圆 的半径为有效荧光面高度的1/2减去50mm(见图4) 图4中,如果R小于Ri,则冲击点应在由R 确定的圆周上 注;在选择规定范围内的冲击能量水平和冲击位置时,应考虑在特定CRT设计方面以往的试验经验(由cRT制造 厂或实验室得到 冲击物的运动应当受到限制,以保证其球形顶蹦进人CRT屎面小于或等于25mm(见图5). 挡板应分别放置在距离CRT屏面中心所在垂直平面1.0m和1.5m处 如果本试验的结果未导致CRT吸气,则应进行8.2.3规定的备用爆炸试验 8.2.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如果在首次冲击5s内飞出的玻璃满足以下要求,则判定CRT合格: a)在1.0m和1.5m挡板之间,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只玻璃碎片; b) 在1.0m和1.5m挡板之间,玻璃碎片的总质量不应超过45g c)在1.5m挡板之外,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g的玻璃碎片 备用爆炸试验(发射冲击物 8.2.3 当8.2.1的试验未能造成CRT吸气时,本试验应作为追加试验;或者,当能表明8.2.1的试验不可 能使样品组中至少一只cRT吸气时,本试验可用以代替8.2.1的试验 8.2.3.1试验程序 除了冲击物为一个质量1.4kg士0.1k.洛氏硬度HRc不低于60,且- -端为半径15mm士 0.5mm的圆头的钢制导弹(见图11示例)外,均与8.2.1相同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8.2.3.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与8.2.2相同 如果8.2.3.1的试验结果未导致有CRT吸气,则认为8.2.2的玻璃飞溅要求已得 到满足 8.3爆炸试验温度冲击 8.3.1试验程序 cRT应按7.3和7.4所述安装在试验箱内 挡板应放置于距CRT面板中心垂直平面150mm士 mm处 应按图6所示图形之一在屏面或屏侧壁上刻以划痕 2 温度冲击应使用以下方法之 a)液氮 用液氮冷却划痕区域,直至产生裂纹 可使用橡皮泥或类似物品的小坝盛接液氨 热玻璃棒 b 将一支直径适当(如10mm)的普通含铅玻璃棒的一端加热,直至红热接近熔化流淌 将玻璃 棒加热端紧紧压在CRT划痕区域 如果在10s内CRT未产生吸气,则移开玻璃棒,用冷水 缓缓浇在划痕区域 如果重复使用热玻璃棒仍不能导致CRT产生吸气,则应使用液氮进行 试验(见a)) 8.3.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如果在最初出现裂纹起5s内,没有玻璃碎片越过150mm处挡板正面所在平面,则CRT合格 8.4高能冲击试验 具有多层复合型防爆结构的CRT应进行下述高能撞击试验 8.4.1试验程序 将一个直径25mm士1mm的钢钉(见图9)插人试验箱上部的孔内,置于屏与锥封接位置后方 3mm士1mm处的CRT外壳上 如果CRT的外部金属部件向封接位置后方延伸超过3mm以致于 妨碍了钢钉的定位,那么钢钉的定位应尽可能靠近金属部件但不应接触 将一个质量为4.5kg土 0.1kg的重物(见图10)由某一高度落下,在其下落的最后阶段冲击钢钉 试验重物的高度应进行调节,将能量限制为导致玻壳裂纹所需最小值,但不得小于7J 如果玻璃未发生裂纹,则应将冲击能量以7J的增幅逐渐加大到最大值63J,每次使用一个新的试 验样品,直至该试验组中所有CRT都产生快速吸气 撞击能量不应过大以至于钢钉在玻壳上冲出一个孔而未产生破裂或分层 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则 应选用一个较低的撞击能量以产生裂纹(不必按每步7」进行调整. 注:在规定范围内选择冲击能量水平和冲击位置时,应考虑在特定cRT设计方面以往的试验经验(由cRT制造商 或实验室得到 应限制钢钉的运动,使其撞击距离不大于6mm 钢钉运动限制装置的位置应使撞击能量不会转 移到试验箱上 图8、图9和图10提供了可供采用的装置示例 挡板应分别放置于距离CRT面板中心所在平面1.0m和1.5m处 8.4.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如果在首次冲击5s内飞出的玻璃满足以下要求,则判定CRT合格: 在1.0m和1.5m挡板之间,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g的玻璃碎片;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在1.0m和1.5m挡板之间,玻璃碎片的总质量不应超过45g; b 在1.5m挡板之外,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g的玻璃碎片 小尺寸CRT的试验 9.1机械强度试验(小球冲击 9.1.1试验程序 将一个直径40mm士1mm,包括挂钩在内质量为260g士15g,洛氏硬度HRC不小于60的实心光 滑钢球,以适当的方式悬挂起来,例如用一条质量不超过小球与挂钩质量10%的细金属线或链 应使 小球由计算的高度,象钟摆一样自由落下,以2.0J士0.1J的能量冲击CRT屏面 CRT屏面应垂直放 置,且与钟摆支点处于同一垂直平面 在CRT屏面距有效荧光面边界25mm或更大距离的任意点应 只进行一次冲击 注:试验室应对全部的试验装置不确定度加以考虑,确保该不小于25mm的撞击点位置 挡板应放置在距离CRT屏面中心所在平面0.6m处(见图2) 9.1.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如果在首次冲击5、内飞出的玻璃满足以下要求,则判定CRT合格 在0.6m处的挡板外,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0.025g的玻璃碎片 b 在0.6m处的挡板外,玻璃碎片的总质量不应超过0.1g 9.2爆炸试验高位小球冲击 如果CRT按9.1规定进行试验时未发生爆炸或快速吸气,那么应将未采用多层复合防爆方式的 CRT进行以下试验 9.2.1 试验程序 在CRT屏面的上部和下部,在可视区域距荧光面边界3mm士1mm处刻上划痕,划痕长度为 CRT屏面最长尺寸或宽度的45%一55% 使用一个直径40mm士1mm,质量为260g士15g,洛氏硬度HRC不小于60的钢球,对未采用多 层复合防爆方式的CRT进行追加冲击试验,试验中冲击能量以0.7J的增量逐渐增加,直至产生裂纹 每次试验均应使用新的试验样品,直到该试验组中所有CRT均进行了试验并产生了爆炸或快速吸气 挡板应分别放置在距离CRT屏面中心所在平面0.6m和1.2m处(见图2). 9.2.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如果在首次冲击5s内飞出的玻璃满足以下要求.则判定CRT合格 a在0.昏和1.2挡板之间,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g的玻璃碎片 b)在0.6m和1.2n挡板之间,玻璃碎片的总质量不应超过45g g; 在1.2m挡板之外,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 g的玻璃碎片 c 9. 3 爆炸试验温度冲击 9.3.1试验程序 同8.3.1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9.3.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同8.3.2. 9.4 高能冲击试验 具有多层复合型防爆结构的CRT应进行下述高能冲击试验 9.4.1试验程序 1士0.5 将一个直径9.5mm mm的钢钉插人试验箱上部的孔内,直接置于玻壳封接线上 将一个质 量为0.45kg士0.02kg的重物(见图10)由某一高度落下,在其下落的最后阶段冲击钢钉 试验重物的高度应进行调节,将能量限制为导致玻壳出现裂纹所需最小值,但不得小于2.7了 如果玻聘未产生裂纹,则应将冲击能量以0.7」的增艇逐浙加大,每次使用一个新的试验样品,直 至试验组中所有cRT都进行了试验并产" 出生了快速吸气 冲击能量不应过大,以至于钢钉在玻壳上冲出一个孔而未产生破裂或分层 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则 一个较低的冲击能量以产 应选用 产生裂纹(不必按每步0.7J进行调整) 注,在规定范围内选择冲击能量水平和冲击位置时,应考虑在特定cRT设计方面以往的试验经验(由cRT制造商 或实验室得到, 应限制钢钉的运动,使其冲击距离不大于6mm 钢钉运动限制装置的位置应使冲击能量不会转 移到试验箱上 图8、图9和图10提供了可供采用的装置示例 挡板应分别放置于距离CRT面板中心所在平面0.6m和1.2m处 9.4.2玻璃飞溅判定标准 如果在首次冲击5s内飞出的玻璃满足以下要求,则判定CRT合格: a)在0.6m和1.2m挡板之间,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g的玻璃碎片 b)在0.6m和1.2m挡板之间,玻璃碎片的总质量不应超过45g; 在1.2m挡板之外,不应有单片质量大于1.5g的玻璃碎片 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试验 10 10.1通则 对于在CRT屏面使用一层膜作为防爆结构整体组成部分的CRT,应按照表3或表4进行第8章 和第9章所述的试验 带有防爆膜的所有试验样品上的膜应首先按10.2所述刻以划痕 此外,还应按 照表5进行10.3和10.4的试验 注:如果CRT带有不作为防爆结构整体组成部分的膜,则本章不适用,此产品必须在不覆膜的情况下根据表1,表2 和表6一表9进行试验 10.2带防爆膜的CRT的膜划痕图案 进行表3和表4试验的带有防爆膜的试验样品,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沿屏面两对角线刻以划痕,划 痕长度不小于玻壳外部尺寸的80%,方式由制造商选择 使用图7所规定的一个专用工具和刻刀并按下列条件刻出划痕 -划痕工具相对于玻璃表面的方向90'"士10°”; 力:4N士2N; cm/sl0cm/s; 速度:2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b使用一把短刃的锋利工具刀划透整个膜的厚度,但应避免划伤玻璃 10.3剥离试验 10.3.1样品准备 准备20件粘附于玻璃片的膜的试验样品 玻璃片宽度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0mm 粘附 的样品膜宽度为25mm士0.5mm,长度不小于250 试验样品应采用典型制造工艺条件进行 mm 制备 10.3.1.1试验样品应按照表5进行热处理 10.3.1.2此外,在即将进行剥离试验之前,所有的试验样品都应在25C士2C的环境下放置至少 24h 10.3.2试验程序 试验应按ISO8510-1:;1990进行 将膜试验条以90"的角度和50mm/min士5mm/nmin的速度由 剥离长度的平均剥离强度,并计算每厘米宽度的平均剥离强度 玻璃表面拉起 记录至少100mm 10.3.3要求 对于每个独立的试验样品,其平均剥离强度应不小于每厘米宽度3.5N 膜应能承受规定的3.5N 的力而不撕裂 10.4浸溃试验 试验程序 10.4.1 按10.3.1所述准备4件粘附于玻璃片的膜的试验样品,每个样品应分别置于以下水溶液中浸溃 24h: a)70%士5%体积分数)的工业酒精 b) 9%士1%(质量分数)的氨水; 5%士1%(质量分数)的次氧酸钠溶液 c) d)70%士5%(体积分数)的异丙醇 注:上述四种溶液均应使用,每种溶液中仅浸泡一个试验片 将试验样品由溶液中取出,用吸水纸吸干,并在25C士2C的环境下放置24h 然后对试验样品进行10.3.2所述的剥离试验 10.4.2 要求 对于每个独立的试验样品,其平均剥离强度应不小于每厘米宽度3.5N 膜应能承受规定的3.5N 的力而不撕裂 标志 1 除CRT制造商名称、商标名称或识别代码、型号外,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每只CRT还应标志以下声 明或类似含义的措辞 该标志应当是永久标志,易于辩认并且使用合适的语种 警告:该阴极射线管采用整体防爆结构 为确保持续的使用安全,更换时必须使用相同或相当型号 的阴极射线管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12 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的使用说明 CRT制造商应以如下声明或类似含义的措辞以及使用适当的语种提供使用说明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CRT的产品的制造者必须确保机壳的前面框完全覆盖CRT表面粘附的防爆膜的所有 边缘; 最终产品的制造者应在用户说明手册中提供警示声明,该声明应表述 b 警告本产品中的阴极射线管屏面带有防爆膜 此防爆膜提供安全防护功能,因此不得拆除,否则 会导致严重伤害的危险性增加 13符合表1和表2的规范性要求(预应力防爆带型CRr 当应用以下任何新结构特征或结构变更时,应进行抽样和试验;新管型结构抽样方案I);使用已 知胶带或树脂的新管型结构抽样方案I);仅变更张紧带管型结构(抽样方案)和替代管型结构(抽样 方案N 13.1抽样方案I新管型结构 适用于对CRT制造商的首次检验、或以往曾检验过的CRT采用了以下任何设计变更的结构 变化 13.1.1尺寸 新的CRT对角线尺寸区间(见表10). 13.1.2偏转角 特定CRT尺寸区间内新的偏转角区间(见表10) 13.1.3玻壳形状 对于特定CRT尺寸和偏转角区间的玻壳,当有以下形状变化时,则视为新玻壳形状: a屏面外曲率-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检验过的CR的Z点至屏面中心的高度的变化超 过士10%; b)屏面宽高比 -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检验过的CRT的屏面宽高比的任何变化 玻壳厚度 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检验过的CRT除管颈外玻壳上任一点的厚度变化超过 e) 士20%; D 拐角半径 -屏外或屏内拐角半径变化超过士10% 13.1.4玻壳供应商 指CRT制造商以前未使用过的新的玻壳供应商 使用相同的化学成分、模具设计,制造工艺和质 量控制方式且处于共同质量管理体系之下的当前玻壳供应商的下属公司,不被视为新供应商 13.1.5树脂 指在预应力防爆带结构中使用新的树脂 如果树脂属不同类型,例如环氧树脂、,聚酯或其他材料 则视为新树脂 10o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13.1.6胶带 指张紧带结构中使用新的胶带 如果发生以下一个或多个情形,则视为新胶带: a)胶带宽度 张紧带下的胶带宽度减少20%以上; b)粘接剂类型的变更,例如,丙烯酸树脂、硅胶,天然橡胶等; 粘接强度 粘接强度降低20%以上; c) 单面胶带 -由双面胶带变更为单面胶带; D 不同于已经过试验的CRT所用胶带的任何组合; 胶带基材类型的变更,例如聚醋布等; 胶带基材厚度的变化超过士20% 13.2抽样方案I;使用已知树脂或胶带的新管型结构 适用于对CRT制造商的首次试验,或以往曾试验过的CRT采用了以下任何设计变更的结构 变化 13.2.1胶带和树脂 指13.1.1一13.1.4所述的新管型结构,其使用的胶带或树脂在CRT制造厂相同或更大尺寸的 CRT上已经过测试并且合格 13.3抽样方案皿:仅变更张紧带管型结构 适用于张紧带或外部金属件的以下任何变更 仅使用张紧带 13.3.1 采用此结构的CRT仅使用张紧带,在张紧带和cRT玻壳之间没有填充材料 本抽样方案用于新 管型结构,也用于从防爆结构中去掉胶带或树脂的结构变化 13.3.2防爆带端口连接方式 对于仅使用张紧带的管型结构,防爆带端口的连接方式有显著变化,例如由点焊接变为卡箍方式 13.3.3防爆带张力 对于特定尺寸区间、偏转角区间和玻壳形状的已经过试验的CRT,其防爆带标称张力或玻壳最小 恢复率的变化超出一5%十15%; 13.3.4防爆带张紧系统 指防爆带张紧系统的变更,例如由机械张紧变更为热套式防爆带或其他方式 13.3.5外部金属件 指外部金属件的变更,例如在张紧带和CRT玻壳之间加人或去除轮缘带,加强板或其他结构 材料 13.3.6张紧带宽度 张紧带标称宽度减少10%以上 11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13.3.7张紧带材料 指金属组成成分的变更 13.3.8防爆带位置 由防爆带前缘至屏面乙点测量的防爆带标称位置,相对于最初位置的变更向前或向后)超过 3 mm 13.3.9防爆带表面涂层 若新的焊接式防爆带抗拉 指当防煤带端口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时,增加或变更张紧带表面涂层 强度等于或大于原型时,则cRT不必进行试验 13.4抽样方案替代管型结构 适用于任何张紧带管型结构,例如仅使用张紧惜、与胶带一起使用的张紧带,轮缘带等 替代管型 结构包括以下任何结构变化 13.4.1尺寸 对于某一CRT制造商,在以往曾试验过的对角线尺寸区间内的新尺寸 13.4.2偏转角 对于某一CRT制造商,在以往曾试验过的偏转角区间内的新偏转角 13.4.3玻壳供应商 CRT制造厂曾经使用过其他尺寸区间产品的玻壳供应商 13.4.4玻壳厚度 除管颈外,对于最初试验过的玻壳上任何一点的最小厚度的变化大于士10%而小于等于士20%,则 视为替代管型结构 13.4.5树脂 如果预应力型防爆结构使用的树脂凝固后的抗拉强度小于原树脂的80%,则被视为替代管型结 构 在以往曾试验过的仅使用张紧带(无树脂)的CRT上增加已经过试验的树脂时,则判定合格而不 需进行试验 13.4.6胶带 在以往曾试验过的仅使用张紧带(无胶带)的CRT上增加已经过试验的胶带时,则判定合格而不 需进行试验 14 符合表3和表4的规范性要求(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 当应用以下任何新结构或结构变更时,应进行抽样和试验;新管型结构(抽样方案I、使用已知树 脂、胶带、膜或粘接剂的新管型结构(抽样方案I、仅变更张紧带管型结构(抽样方案I)和替代管型结 构(抽样方案 12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14.1抽样方案I;新管型结构 适用于对CRT制造商的首次试验,或以往曾试验过的CRT采用了以下任何设计变更的结构 变化 14.1.1尺寸 新的CRT对角线尺寸区间(见表10) 14.1.2偏转角 特定CRT尺寸区间内新的偏转角区间(见表10) 14.1.3玻壳形状 对于特定CRT尺寸和偏转角区间内的玻壳,当有以下形状变化时,则视为新玻壳形状 屏面外曲率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试验过的CRT的乙点至屏面中心的高度的变化超 a 过士10%; b 屏面宽高比 -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试验过的CRT的屏面宽高比的任何变化; 玻壳厚度 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试验过的CRT除管颈外玻壳上任一点的厚度变化超过 c 士20%; d)拐角半径 -屏外或屏内拐角半径超过士10%的任何变化 14.1.4玻壳供应商 指CRT制造商以前未使用过的新的玻壳供应商 使用相同的化学成分、模具设计,制造过程和质 量控制方式且处于共同质量管理体系之下的当前玻壳供应商的下属公司,不被视为新供应商 14.1.5树脂 指在预应力防爆带结构中使用新的树脂 如果树脂属不同类型,例如环氧树脂,聚酯或其他材料, 则视为新树脂 14.1.6胶带 指张紧带结构中使用新的胶带 如果发生以下情形,则视为新胶带, a胶带宽度 -张紧带下的胶带宽度减少20%以上 粘接剂类型的变更,例如,丙烯酸树脂、硅胶、天然橡股等 b 粘接强度 粘接强度降低20%以上; D 单面胶带 -由双面胶带变更为单面胶带 不同于已经过试验的CRT所用胶带的任何组合; D 胶带基材类型的变更,例如聚酯布等; g胶带基材厚度的变化超过士20% 防爆膜粘接剂 114.1.7 指防爆膜使用新的粘接剂 如果发生以下情形,则视为新粘接剂 粘接剂类型的变更,例如,丙烯酸树脂,硅胶,天然橡胶等 a b粘接强度 粘接强度降低20%以上 13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14.1.8防爆膜 指防爆结构中使用新的防爆膜 如果发生以下情形,则视为新防爆膜 防爆膜类型的变更,例如聚酯等; b)防爆膜的厚度变化士15%以上 14.2抽样方案I;使用已知树脂或胶带的新管型结构 适用于对CRT制造商的首次试验,或以往曾试验过的CRT采用了以下任何设计变更的的结构 变化 14.2.1胶带和树脂 指14.1.1~14.1.4所述的新管型结构,其使用的胶带或树脂在CRT制造商的相同或更大尺寸的 CRT上曾经过试验并且合格 14.2.2防爆膜和粘接剂 指14.1.114.1.4所述的新管型结构,其使用的防爆膜和粘接剂的组合在CRT制造厂相同或更 大尺寸的CRT上曾经过试验并且合格 14.3抽样方案仅变更张紧带管型结构 适用于张紧带或外部金属件的以下任何变更 114.3.1 总则 本抽样方案适用于张紧带或外部金属件的结构变更,也用于从防爆结构中去掉胶带或树脂的结构 变更 14.3. 2 防爆带端口连接方式 对于仅使用张紧带的管型结构,防爆带端口的连接方式有显著变化,例如由点焊接变为卡箍方式 14.3.3防爆带张力 对于特定尺寸区间、偏转角区间和玻壳形状的曾试验过的CRT,其防爆带标称张力或玻壳最小恢 复率的变化超出一5%十15%; 14.3.4防爆带张紧系统 指防爆带张紧系统的变更,例如由机械张紧变更为热套式防爆带或其他方式 14.3.5外部金属件 指外部金属件的变更,例如在张紧带和CRT玻壳之间加人或去除轮缘带、加强板或其他结构 材料 14.3.6张紧带宽度 张紧带标称宽度减少10%以上 14.3.7张紧带材料 指金属组成成分的变更 14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14.3.8防爆带位置 由防爆带前缘至屏面Z点测量的防爆带位置,相对于最初位置的变更(向前或向后)超过3 mm 14.3.g防爆带表面涂层 当防爆带端口连接方式为接方式时,增加或变更张紧带表面涂层 若新的焊接式防爆带抗拉强 度等于或大于原型时,则CRT不必进行试验 14.4抽样方案N:替代管型结构 适用于任何张紧带管翠结构,例如仅使用张紧带、与散带一起使用的张紧带-轮缘带等 替代管型 结构包括以下任何结构变化 114.4.1尺寸 RT制造商,在以往曾试验过的对角线尺寸区间内的新尺寸 对于某一 14.4.2玻壳供应商 CRT制造商曾经使用过其他尺寸区间产品的玻壳供应商 14.4.3玻壳厚度 除管颈外,对于最初试验过的玻壳上任何一点的最小厚度的变化大于士10%而小于等于士20%,则 视为替代管型结构 树脂 14.4.4 如果预应力型防爆结构使用的树脂凝固后的抗拉强度小于原树脂的80%,则被视为替代管型结 构 在以往曾试验过的仅使用张紧带(无树脂)的CRT上增加已经过试验的树脂时,则判定合格而不 需进行试验 14.4.5胶带 在以往曾试验过的仅使用张紧带(无胶带)的CRT上增加已经过试验的胶带时.则判定合格而不 需进行试验 15 符合表3和表4的备用热处理(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 当满足15.1和15.2的要求时,可采用备用热处理条件 将不带防爆膜的CRT试验样品在150 环境下热处理48h,或按表3和表4脚注中规定的其他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条件进行处理 CRT 试验样品由试验箱中取出后,允许在25C士2C环境中稳定至少24h 然后,在按照表3和表4规定 进行温度冲击和爆炸试验前,使用典型的制造工艺将防爆膜粘附于CRT屏面,并在标准环境条件下稳 定至少24h 15.1准备采用备用热处理方式时的附加剥离强度要求 按照10.3.1.2进行热处理后的试验片,其平均剥离强度的5个样本均值,应不低于接收状态试验 片(10.3.1.1)平均剥离强度的5个样本均值的90% 任一单独的试验样品的平均剥离强度不得低于 每厘米宽度3.5N 15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15.2准备采用备用热处理方式时的抗拉强度试验 15.2.1试验样品准备 应按照GB/T1040.1一2006和GB/T1040.3一2006的要求准备10个防爆膜试验样品 其中 5个接收状态的试验样品保留准备试验,另外5个样品应根据10.3.1.2进行热处理 15.2.2试验程序 试验样品应按照GB/T1040.1一2006和GB/T1o40.320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对于接 收状态的试验样品和热处理后的试验样品,试验机夹头的移动速度应当相同 对于接收状态的试验样品和热处理后的试验样品,应分别单独计算防爆膜的平均抗拉强度(o.) 15.2.3 要求 热处理后的试验样品的平均抗拉强度(dm)应不低于接收状态的试验样品的平均抗拉强度(d 的90% 符合表6和表7的规范性要求(粘合外框型CRr) 16 当应用以下任何新结构或结构变更时,将进行抽样和试验;新管型结构抽样方案I)和替代管型结 构抽样方案I, 16.1抽样方案I;新管型结构 适用于对CRT制造商的首次试验或以往曾试验过的CRT采用了以下任何设计变更的结构变化 16.1.1尺寸 新的CRT对角线尺寸区间见表10). 16.1.2偏转角 特定CRT尺寸区间内新的偏转角区间(见表10) 16.1.3玻壳形状 对于特定CRT尺寸和偏转角区间内的玻壳,当有以下形状变化时,则视为新玻壳形状 屏面曲率和拐角半径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试验过的CRT的点至屏面中心的高度 a 的变化超过士10%; -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试验过的cRT的屏面标称宽高比的任何变化 b屏面宽高比 对于某一制造商,以往曾试验过的CRT除管颈外玻壳上任一点的厚度变化超过 玻壳厚度 C 士20% 16.1.4玻壳供应商 指CRT制造厂以前未使用过的新的玻壳供应商 使用相同的化学成分、模具设计,制造过程和质 量控制方式且处于共同质量管理体系之下的当前玻壳供应商的下属公司,不被视为新供应商 16.1.5树脂 指在特定尺寸区间、偏转角区间和玻壳形状的CRT上使用新的树脂 16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16.1.6树脂厚度 树脂厚度的变化超过士25% 16.1.7外框厚度 构成外框的材料的厚度变化超过士10% 16.2抽样方案[;替代管型结构 包括任何由以下设计变更导致的结构变化 16.2.1尺寸 对于某一CRT制造商,在以往曾试验过的对角线尺寸区间内的新尺寸 16.2.2偏转角 对于某一CRT制造商,在以往曾试验过的偏转角区间内的新偏转角 16.2.3玻壳供应商 CRT制造商曾经使用过其他尺寸区间产品的玻壳供应商 16.2.4玻壳厚度 除管颈外,对于最初试验过的玻壳上任何一点的最小厚度的变化大于士10%而小于等于士20%,则 视为替代管型结构 16.2.5树脂 指在以往曾试验过的特定尺寸区间内的CRT上使用新的树脂 16.2.6树脂厚度 树脂厚度的变化超过士10%,但小于或等于士25% 17 符台表日和表9的规范性要求(多层复合型cRr) 当应用以下任何新结构或结构变更时,将进行抽样和试验;新管型结构(抽样方案I)和替代管型结 构(抽样方案l. 17.1抽样方案I;新管型结构 适用于对CRT制造商的首次试验或以往曾试验过的CRT采用了以下任何设计变更的结构变化 17.1.1粘接材料 指使用新的粘接材料,或树脂与硬化剂的比例变更超过士20% 17.1.2粘接材料厚度 粘接材料厚度变化超过士25% 17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17.1.3玻屏厚度 屏面玻璃的厚度减少25%以上 17.2抽样方案I;替代管型结构 适用于任何由以下设计变更导致的结构变化 17.2.1粘接材料 对于某一CRT制造商,粘接材料以往曾试验过,但应用于不同的对角线尺寸区间 17.2.2粘接材料厚度 粘接材料厚度变化超过士10%,但小于或等于士25% 17.2.3玻屏厚度 屏面玻璃厚度减少在10%一25%的范围内 表1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热处理条件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8.1 8.3 8.2 方案 CRT数量温度 RH 时间 (小球冲击" 温度冲击发射冲击物 C A 组 B组 C组 150 48" 新管型结构 50 9095 48 使用已经过试验 12 的胶带或树脂的新 管型结构 仅变更张紧带管 型结构 替代管型结构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3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8.2和8.3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11026.12003的规定例如,l40保持96h、 130C保持168h,120C保持336h或l10C保持672h) CRT应当在一40C一70C之间进行温度循环处理,循环速率为每天两个周期,共进行5个周期,在每个极限 温度上应保持4h 18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表2对角线尺寸为76" nmm~160mm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抽样和试验方案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9.l 9.3 9.2 方案 CRT数量 温度 RH 时间 小球冲击温度冲击l高位小球冲击 " % A组 B组 C组 150" 48" 新管型结构 50 9095 48 使用已经过试验 12 的胶带或树脂的新 管型结构 仅变更张紧带管 型结构 替代管型结构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3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9.2和9.3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11026.1一2003的规定)(例如,140保持96h 130C保持168h、120C保持336h或110保持672h). CRT应当在一 一40C70笔之间进行温度循环处理,循环速率为每天两个周期,共进行5个周期,在每个极限 温度上应保持4h 9.2的试验仅用于在9.1的小球冲击试验中未出现爆炸或快速吸气的情况 表3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8.3 8.2 方案 CRT数量温度 RH 时间 小球冲击 温度冲击发射冲击物 C" % 组 A组 B组 4 150d 48" 新管型结构 50 9095 18 使用已经过试验 28 12 的胶带或树脂、膜与 粘接剂组合的新管 型结构 19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表3(续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8.1 8.3 8.2 方案 CRT数量温度 时间 RH 小球冲击 温度冲击发射冲击物 % A组 B组 C组 28 仅变更张紧带管 型结构 替代管型结构 2=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4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C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8.2和8.3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组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l1026.1一2003 3的规定)(例如,l40C保持96h、 130C保持168h、120保持336h或110保持672h) -70C之间进行温度循环处理,循环速率为每天两个周期,共进行5个周期,在每个极限 CRT应当在一40 的膜应按10.2所述刻以划痕 应位于屏的侧壁 所述的划狼图案 应按 规定的划痕图案在膜上刻以划痕,之后透过膜上相同的刀口位置在玻璃上刻以划痕 由制造商提供不带膜的样品 2中的玻璃飞溅判定标准改为“不应有质量大于10g的玻璃碎片越过1.5m处的挡板” .2中的玻璃飞溅判定标准改为“不应有质量大于2【的玻璃碎片越过0.5m处的挡板,且不应有玻璃碎片 8.3.2 越过2.0m处的挡板” 参见第15章的备用热处理 表4对角线尺寸为70mm~160mm的带防爆膜的预应力防爆带型CRr抽样和试验方案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9.l 9.3 9.2 方案 CRT数量 温度 RH 时间 小球冲击温度冲击高位小球冲击 C" % h A组 C组 B组 16 2" 1 4l 150" 48" 48 1 新管型结构 50 9095 15 5 1" D心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表4(续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纸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9.3 9.2" 9.l 方案 CRT数量温度 RH 时间 温度冲击l高位小球冲击) 小球冲击 b % A组 C组 B组 使用已经过试验 12 20 的胶带或树脂,膜与 粘接剂组合的新管 3" 型结构 28 3 仅变更张紧带管 型结构 3 1" 6 1" 替代管型结构 2" 1"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4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C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9.2和9.3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11026.1一2003的规定)例如,140保持96h、 336h或110C保持672h). 亿保持 130C保持168h、120 70 笔之间进行温度循环处理,循环速率为每天两个周期,共进行5个周期,在每个极限 温度上应保持4h 所有试验样品上的膜应按10.2所述刻以划痕 9.3.1(8.3.1)所述的划痕图案应位于屏的侧壁,或直接位于屏面上刻出的一个不小于20mm×20mm的窗 口内 应按9.2.1规定的划痕图案在膜上刻以划痕,之后透过膜上相同的刀口位置在玻璃上刻以划痕 9.2的试验仅用于在9.1的小球冲击试验中未出现爆炸或快速吸气的情况 由制造厂提供不带膜的样品 g.1.2中的玻璃飞溅判定标准改为“不应有质量大于10g的玻璃碎片越过1.5m处的挡板"” 9.3.2(8.3.2)中的玻璃飞溅判定标准改为“不应有质量大于2g的玻璃碎片越过0.5m处的挡板,且不应有玻 璃碎片越过2.0m处的挡板” 参见第15章的备用热处理 21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表5带防爆膜的CRT的膜剥离强度抽样和试验方案(依据表3和表4试验 热处理条件 试验组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方案 CRT数量温度 RH 时间 0.3 10.4 " % (剥离试验 (浸溃试验》) 100" 168" 新管型结构 5 8090 32 168 5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4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C 按10.3.1淮备试验样品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时间/温度组合方案,例如,90C保持336h.87C保持504h或82C保持1440h CRT应当在一40士2C70士2之间进行温度循环处理,循环速率为每天两个周期,共进行5个周期, 在每个极限温度上应保持4h. 按10.4.1准备试验样品 表6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粘合外框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8.l 8.3 8.2 方案 CRT数量 温度 RH 时间 小球冲击" 温度冲击 发射冲击物 % A组 B组 C纸 418" 150" 新管型结构 50 9095 18 替代管型结构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6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8.2和8.3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11026.1一2003的规定)(例如,l40C保持96h、 130保持168h、120保持336h或110保持672h) CRT应当在一40C一70C之间进行温度循环处理,循环速率为每天两个周期,共进行5个周期,在每个极限 温度上应保持4h 22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表7对角线尺寸为76" 160mm的粘合外框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mm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纸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9.1l 9.3 9.2" 方案 CRT数量温度 RH 时间 温度冲击l高位小球冲击) 小球冲击 % " A组 C组 B组 150" 48" 新管型结构 50 48 9095 替代管型结构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6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9.2和9.3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 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11026.1一2003的规定)(例如,l40C保持96h、 130保持168h、120C保持336h或110C保持672h CRT应当在一4070之间进行温度循环处理,循环速率为每天两个周期,共进行5个周期,在每个极限 温度上应保持4h 9.2的试验仅用于在9.1的小球冲击试验中未出现爆炸或快速吸气的情况 表8对角线尺寸大于160mm的多层复合型CR抽样和试验方案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热处理条件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8.l 8.3 8.2 方案 CRT数量 温度 时间 小球冲击 温度冲击 高能冲击 C! h A组 B组 C组 新管型结构 150" 48 替代管型结构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7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8,3和8.4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心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 3的规定(例如, 保持96h、 1l1026.12003 140 130保持168h、,120保持336h或110保持672h) 23
GB27701一2011/IEc61965;2003 表9对角线尺寸为76" 160mm的多层复合型CRT抽样和试验方案 m一 热处理条件 冲击与爆炸试验组 循环试验箱 各组别CRT试验数量 抽样 CRT设计" 9.1 9.3 方案 CRT数量 温度 时间 小球冲击 温度冲击 高能冲击 Ct C组 A组 B组 新管型结构 150" 48d 替代管型结构 关于设计特性变更的细节要求见第17章 循环试验箱的温度公差为士2C 该试验中未出现可见损伤的CRT也可进行9.3和9.4所述的试验 如果在进行这两种试验之一时,一只 CRT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应认为该结果不能得出结论且不予考虑 此处应选取一只新CRT进行试验,因 为此前的试验可能已使CRT强度下降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阿雷纽斯时间/温度组合方案(按GB/T11026.1一2003的规定)例如,140C保持96h、 130C保持168h.120C保持336h或110C保持672h》. 表10CRT尺寸与偏转角区间 CRT对角线尺寸 对角线偏转角 mm 预应力防爆带型 预应力防爆带型 多层复合型结构 多层复合型结构 和粘接外框型结构 和粘接外框型结构 76160 7616o 40以上 4069 161一320 161一255 70一99 321520 256~350 100112 521一690 351460 l13以上 691一85o 461540 541640 641740 741890 891~1200 24
GB27701一2011/Ic61965;2003 -通孔 说明 试验箱典型厚度为20mm,由多层胶合板或类似强度的金属制成 前面板应当使用多层胶合板制作,典型厚度 1. 为20mm 在试验箱的底部或后部应有一个开口,其面积不小于CRT屏面面积的1/4或0. n咔,取两者中较小的一个值 2. 02 以便发生爆缩时空气吸人 图1试验箱示意图 25

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GB27701-2011

GB27701-2011是我国专门针对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领域的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它规定了阴极射线管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存储、销售和维修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安全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阴极射线管。

标准要求阴极射线管应该符合基本的机械安全性能要求,如抗震、耐振、耐压、耐磨等。此外,还要求阴极射线管在包装、运输、存储、销售等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在这些环节中造成机械损坏或意外伤害。

标准还规定了阴极射线管在制造、维修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例如,在制造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并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则需要注意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稳定性,防止阴极射线管过度运行导致设备故障和人员受伤。

除此之外,标准还规定了阴极射线管在存储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如避免长时间太阳直射、高温、潮湿等环境,以及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等。

总之,阴极射线管机械安全GB27701-2011的出台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类阴极射线管的生产厂商和用户都应该认真遵守这项标准,确保阴极射线管在设计、生产、运输、存储、维修和使用过程中都能够更加安全可靠。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编号:GB4943.1-2011采。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共有237页,发布于2012-12-01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的编号:GB27789-2011采。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共有12页,发布于2012-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