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300-2013

分离膜外壳

Membranehous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分离膜外壳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分离膜外壳的编号:GB/T30300-2013。分离膜外壳共有14页,发布于2014-08-012013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020.30
  • 实施日期2014-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434.26KB

分离膜外壳


国家标准 GB/T30300一2013 分 离膜外壳 Membranehousing 2013-12-31发布 2014-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300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友清、王其远、安静波、李玉成、徐结、王薇
GB/I30300一2013 分 离膜外壳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离膜外壳的分类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缠绕工艺制成的分离膜 外壳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76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T257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T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双酌A型环氧树脂 GB/T136572011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7219 GB/T18369-2008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术语和定义 GB/T20103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离膜外壳 mmembranehousing 用于盛装膜元件,可承载一定压力的圆简状壳体 3.2 膜元件membraneelement 由膜、,膜支撑体,流道间个体,带孔的中心管等构成的膜分离单元 GB/T201032006,定义2.2.1 3.3 端板endplate 用于封闭分离膜外壳两端的部件或部件组合 3.4 原/浓水口feed/concentrationport 分离膜外壳上为给水进人或浓缩水排出设置的接口 3.5 透过水口 permeatep0rt 端板上为透过水排出设置的接口 3.6 适配器adapter 透过水口与膜元件间的连接件,其一端与透过水口相连,另一端与膜元件相连
GB/T30300一2013 止推环thrustcolar 被安装在分离膜外壳浓缩水出口端,作为分离服外壳与嗷元件间的缓冲部件 3.8 模型容器mdelvessel 用于验证设计和工艺正确性的分离膜外壳模型 注:其模型用于确定容器壁厚、质量、体积膨胀量与纤维含量等设计值 3.9 体积膨胀量olumetrieexpansionvolume 分离膜外壳在设计压力下体积与其常压下体积相比较的变化量 3.10 静水压渗漏性hydrostatiecleakage 分离膜外壳在1.1倍设计压力下保压,观测到的其密封与渗漏状况 3.11 循环水压渗漏性eyeliepressureleakage 在对分离膜外壳施加最小压力至设计压力再至最小压力往返循环过程中,观测到的其密封与渗漏 状况 3.12 爆破压力Burstpressure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内压,直至其结构性破坏的极限压力 分类和型号 4.1 分类 4.1.1按内径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内径的不同分为4类,见表1 表1分离膜外壳的分类(按公称内径 公称内径 内径类型 mm(im) 025 62(2.5 040 102(4 08o 202(87 160 406(16 4.1.2按设计压力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设计压力的大小分为7类,见表2.
GB/T30300一2013 表2分离膜外壳的分类(按设计压力 设计压力 压力类型 MPa(" psi 0150 1.0(150) 0300 2.1(300 0450 3.l(450 4.1600) 0600 1000 6.9(1000 1200 8.3(1200 1500 10.3(1500) 4.1.3按原/浓水口型式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原/浓水口位置分为两类;端联式和侧联式 端联式,即原/浓水口在分离膜外壳端板 处,标记为“E”;侧联式,即原/浓水口在分离膜外壳侧面端部处,标记为“s” 4.1.4按膜元件数量分类 分离膜外壳按可装人膜元件数量分为1节,2节、3节、4节、5节、6节、7节和8节装膜壳 注:以40in长标准膜元件为1节 4.2分离膜外壳型号 分离膜外壳型号由名称代号、公称内径类型,设计压力类型、膜元件数量和原/浓水口型式5部分组 名称代号用分离膜外壳英文名称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即MH 成 M 原/浓水口型式 膜元件数量 设计压力类型 公称内径类型 名称代号 示例 MH-080-300-6-S 表示公称内径为202mm(8in),设计压力为2.1MPa300psi),可装人膜元件数量为6,原/浓水口类型为侧联式的 分离膜外壳 技术要求 5.1 外观 外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划痕,无龟裂分层,贫胶和气泡 5.2材料 5.2.1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的质量应符合GB/T13657一2011第4章的规定
GB/T30300一2013 5.2.2增强材料 采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作为增强材料,其表面使用适用于环氧树脂的塑料型浸润剂处理,质量应符 合GB/T183692008第5章的规定 5.2.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纤维含量的测试值与设计值的差值应在0~10%范围内;树脂不可溶分含量应不小于97% 5.3 物理性能指标 5.3.1尺寸 分离膜外壳有两种结构型式(见附录A),其尺寸及公差见表3 表3分离膜外壳的尺寸及公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内径 d n. hh 类型 指标 标准值 设计值 设计值 1016Xn I956十1016×n 62.20 62 025 公差 士0.15 士1.0 >23 Le 标准值 101.70 设计值 设计值 设计值 1016×n|963十1016×( 040 02 +g 1" 公差 o e 士0.15 土2.0 >23 士1.0 1016×用 标准值 202.10设计值设计值 设计值 08o 202 +12 公差 士0.20 士2.0 >23 士1.o 设计值设计值 设计值 标准值 404.00 1016×n 160 406 +10 +12 公差 23 士0.30 士2.0 士1,0 其他部件应符合设计规定 注:"表示膜元件节数 5.3.2厚度 分离膜外壳的厚度应不小于厚度设计值的90% 5.3.3重量 分离膜外壳的重量应不低于重量设计值的95% 5.3.4巴氏硬度 未涂装分离膜外壳的外表面巴氏硬度应不小于60. 5.4应用性能指标 5.4.1体积膨胀量 分离膜外壳的体积膨胀量应不大于体积膨胀量设计值的105%
GB/T30300一2013 5.4.2静水压渗漏性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设计压力1.1倍的水压,至少保压1min,壳体表面和两端密封处均不应有渗漏 5.4.3循环水压渗漏性 对分离膜外壳施加从最小压力至设计压力再至最小压力的循环水压共10万次,壳体表面和两端密 封处均不应有渗漏 5.4.4爆破压力 分离膜外壳的极限爆破压力应不低于设计压力的6倍 模型容器爆破压力应不小于6倍设计压力的90%;若爆破压力在6倍设计压力的90%到6倍设计 压力之间,则需对至少两件已经完成5.4.3要求的模型容器进行5.4.4补充试验,这些补充试验的爆破 压力值与前1件模型容器爆破压力值的算术平均值应不小于6倍设计压力 5.5卫生安全性能 分离狼外亮的卫生安全性能应符合cG8T17219的规定 试验方法 6.1外观 在膜壳内部放置可移动光源,随着光源移动,用肉眼观察分离膜外壳内、外表面 6.2材料 6.2.1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质量按GB/T13657一2011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2.2增强材料 增强材料质量按GB/T18369一2008第6章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2.3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玻璃纤维的含量按GB/T2577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树脂不可溶分含量按GB/T2576的试验方 法进行测试 6.3 物理性能测试 6.3.1尺寸 分离膜外壳内径用百分表进行测量;其他尺寸用钢卷尺和卡尺等测量,这些量具的精度应满足设计 及偏差要求 6.3.2厚度 使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测量,其精度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测量值的2% 以分离膜外壳长度中心为
GB/T30300一2013 基准截面,沿中心向两端延伸,每增加1.5m测量一个截面,不到1.5m的按1.5m计 各截面分成四 个象限,每象限测试一点 6.3.3重量 使用电子秤进行称量,其相对误差不大于分离膜外壳重量1% 6.3.4巴氏硬度 巴氏硬度按GB/T3854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4应用性能测试 6.4.1体积膨胀量 试验介质应为自来水,若有特殊要求,对加压用的液体介质可另作规定 可选取下列方法之一测试体积膨胀量 a)溢出法 在常温下,将分离膜外壳充满自来水,放人计量槽中,向计量槽中注满自来水;将分离膜外壳内的压 力缓慢升高至设计压力,计量槽内液体的溢出量即为被测量分离膜外壳的体积膨胀量 长度法 b 在常温下,将充满自来水分离膜外壳缓慢升高至设计压力;将分离膜外壳内的压力缓慢升高至设计 压力,分别测量加压前后的长度及直径 长度按实际测量值记录,直径以分离膜外壳长度中心为基准截 面,每1.5m测量一次,不到1.5m的按1.5m计 分离膜外壳的体积膨胀量按式(1)计算 所用计量 工具的精度不超过测量尺寸0.05% V一T习(D'L一D,"L)/4 式中: AV 分离膜外壳体积膨胀量,单位为毫升(mL); D 设计压力下分离膜外壳壳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 L 设计压力下分离膜外壳壳体有效长度,单位为毫米(mm)1 D 加压前分离膜外壳壳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 L -加压前分离膜外壳壳体长度,单位为毫米(n mm 6.4.2静水压渗漏性 试验介质应为自来水,若有特殊要求,对加压用的液体介质可另作规定 分离膜外壳静水压渗漏试验原理如图1所示 应设置最高位排气点,以排出给分离膜外壳装自来 水时存在的空气 首先,将分离膜外壳注满自来水,然后以均匀的速率缓慢加压至不超过试验压力的一 半,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倍;然后分次匀速加压,总的升压时间应不小于1 min 直至达到试验压 力,压力值偏差应不超过试验压力的10%,至少保压1min,检查有无渗漏 若两端密封处出现渗漏,重新安装后再次试验;若分离膜外壳出现渗漏,需进行修复,修复后以设计 压力的1.1倍水压进行试验,至少保压30min,检查有无渗漏 6.4.3循环水压渗漏性 循环水压渗漏试验原理如图2所示 将分离膜外壳浸没在恒温水槽中,将分离膜外壳装满自来水 通过高位排气点排出存留的空气;以均匀的速率对分离膜外壳做从最小压力升至设计压力再降至最小 压力的循环水压试验10万次 试验过程中,检查分离膜外壳有无渗漏或破坏 自来水的温度应为 65或设计温度,两者之间取高值 最小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20%和0.27MPa中的较低值
GB/T30300一2013 说明: 分离膜外壳 储水箱; 高压泵; 压力表; 溢流减压阀 排气阀; -泄水阀" -球阀 图1分离膜外壳静水压渗漏试验原理图 说明: 储水箱; 分离膜外壳; 高压泵; 排气孔 8 溢流减压阀 球阀; 泄水阀 压力表 5 恒温水箱; 图2分离膜外壳循环水压渗漏试验原理图 6.4.4爆破压力 试验介质应为自来水,若有特殊要求,对加压用的液体介质可另作规定 爆破压力试验原理如图1所示;此项检验应在有安全防护措施的爆破室内进行 将满足5.4.3要求
GB/T30300一2013 的分离膜外壳注满自来水,以均匀的速率加压至不超过试验压力的一半,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6倍 然后分次匀速加压,直至达到试验压力 总的升压时间应不小于1min 自来水的温度应为65C或设 计温度,两者之间取高值 6.5分离膜外壳的卫生安全性能 分离膜外壳卫生安全性能应按GB/T17219的规定进行试验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分离膜外壳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7.2.1检验项目 分离膜外壳的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厚度,重量,巴氏硬度、静水压渗漏和检验体积膨胀 量 其中外观、尺寸,厚度,重量,巴氏硬度和静水压渗漏按表4逐一检验 体积膨胀量采用抽样检验的 方式按6.4.1检验;每10支作为一批,抽取其中1支进行检验 表4产品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试验方法 外观 5.1 6. 尺寸 5.3.1 6.3.1 6.3.2 厚度 5.3.2 重量 5.3.3 6.3.3 巴氏硬度 5.3.4 6.3.4 静水压渗漏性 5.4.2 6.4.2 7.2.2判定规则 当分离膜外壳的外观、尺寸、厚度、重量和巴氏硬度符合表4时,则将该分离膜外壳进行体积膨胀量 测试,当任何一项不符合表4时,判定该分离膜外壳不合格;体积膨胀量测试时,当抽样分离膜外壳的体 积膨胀量符合5.4.1的要求时,将该批分离膜外壳进行静水压渗漏性检验,当抽样分离膜外壳的体积膨 胀量不符合5.4.1的要求时,需要将该批分离膜外壳逐一检验,不符合5.4.1的要求的分离膜外壳判定 为不合格,符合的进行静水压渗漏性试验;静水压渗漏性合格则判定该分离膜外壳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7.3型式检验 7.3.1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产品研发或材料、结构,工艺改变时 a b产品正常连续生产,每年1次 停产6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c
GB/T30300一2013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项目为5.1,5.2.3,5.3,5.4和5.5,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要求时,判定型式检验合格;否则为 不合格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标志 每一产品外表面上应有标志 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 设计压力、适用温度范围和pH值范围; a b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制造年份和执行标准号 8.2 包装 采用软质包装材料(如塑料薄膜、气泡膜或塑料泡沫等)将单支分离膜外壳包裹,并采用木箱托盘 等硬质包装材料进行防护 8.3运输 分离膜外壳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不应受到剧烈撞击,抛掷及重压 8.4贮存 堆放地应清洁、平整,远离火源及热源 分离膜外壳应包装贮存,码放层数以不损伤产品为准,不宜 长期露天存放
GB/T30300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分离膜外壳结构型式 A.1分离膜外壳结构型式分类 分离膜外壳结构型式分为内插型分离膜外壳(见图A.1)和外接型分离膜外壳(见图A.2)两种 型式 A.2内插型分离膜外壳结构型式 部件 分离膜外壳 紧固螺母; 13 密封圈; 支撑板; 密封圈 -挡块 14 密封板; 9 锁圈; 15 垫片; 密封圈, 1o 原/浓水口; 16- 螺栓 密封圈; ll 止推环; 12 -适配器; 管堵; 尺寸 d 壳体内径; -产品总长; 壳体外径; 孔间距离; dl, 原/浓水口端面到分离膜外壳端部最高点之间距离 内插型分离膜外壳适配器内端面之间距离 h0 -原/浓水口端面到分离膜外壳中心距离; 注:侧联式产品有l值,端联式产品无l值 图A.1内插型分离膜外壳结构型式示意图 10o
GB/T30300一2013 A.3外接型分离膜外壳结构型式 12 部件 分离膜外壳; 支撑板; -挡块 密封圈; 密封板 10 -净水出口; 密封圈 管堵; 密封圈 12 保安螺栓; 13 轴用挡圈 -密封圈 原/浓水口; 尺寸; 壳体内径 -原/浓水口端面到分离膜外壳中心距离, h d -产品总长; dla 壳体外径 原/浓水口端面到分离膜外壳端部最高点之间 n 孔间距离; 距离 -外接型分离膜外壳适配器或端板内端面之间距离 注:侧联式产品有l值,端联式产品无l值 图A.2外接型分离膜外壳结构型式示意图
GB/T30300一2013 参 考文献 [1]GB/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2]GB/T201032006膜分离技术术语 [3灯 ASMEBoiler& PressureVesselCodeXFIBER-REINFORCEDPLASTICPRESsURE VESSELS201laAddenda

分离膜外壳GB/T30300-2013

分离膜是一种能够在不同溶液之间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材料。根据其分离方式的不同,分离膜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而作为保护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离膜外壳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分离膜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分离膜外壳GB/T30300-2013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分离膜外壳的基本要求、技术参数、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其中,分离膜外壳的基本要求包括了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材料和结构等方面。

分离膜外壳标准规范的出台,可以有效地规范该领域的生产和使用,保证分离膜外壳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分离膜外壳不仅可以提高分离膜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减少因为外壳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设备故障和维修成本。

在国际上,关于分离膜的标准规范也越来越完善。例如美国标准协会(ANSI)发布了一系列与分离膜有关的标准,如ANSI/NSF 61、ANSI/AAMI ST72等。这些标准不仅规范了分离膜的要求,还涵盖了与分离膜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性能指标。

总之,分离膜外壳作为重要的工业材料,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分离膜外壳不仅可以提高分离膜的使用效果,还可以保证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通用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0299-2013。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通用技术规范共有12页,发布于2014-08-012013年第27号公告
工业用苯基三氯硅烷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用苯基三氯硅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用苯基三氯硅烷的编号:GB/T30302-2013。工业用苯基三氯硅烷共有9页,发布于2014-08-012013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