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197-2009

锰矿石铁、硅、铝、钙、钡、镁、钾、铜、镍、锌、磷、钴、铬、钒、砷、铅和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Manganeseores-Determinationofiron,silicon,aluminium,calcium,barium,magnesium,potassium,copper,nickel,zinc,phosphorus,cobalt,chromium,vanadium,arsenic,lead,titaniumandvanadium-Inductivelycoupledplasma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锰矿石铁、硅、铝、钙、钡、镁、钾、铜、镍、锌、磷、钴、铬、钒、砷、铅和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锰矿石铁、硅、铝、钙、钡、镁、钾、铜、镍、锌、磷、钴、铬、钒、砷、铅和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编号:GB/T24197-2009。锰矿石铁、硅、铝、钙、钡、镁、钾、铜、镍、锌、磷、钴、铬、钒、砷、铅和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0-04-012010-04-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D3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3.060.20
  • 实施日期2010-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610.87KB

以图片形式预览锰矿石铁、硅、铝、钙、钡、镁、钾、铜、镍、锌、磷、钴、铬、钒、砷、铅和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锰矿石铁、硅、铝、钙、钡、镁、钾、铜、镍、锌、磷、钴、铬、钒、砷、铅和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国家标准 GB/T24197一2009 猛矿石铁、硅、铝、钙、钢、镁、钾、铜、镍、 锌、,磷、钻、铬、钢、碑、铅和钛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Manganeseores一Determinationofiron,silicon,aluminium,calcium,barium, magnesiumpotassium,copper,nickel,zincphosphorus,cobalt,chromium vanadium,arsenic,lead,titaniumandVanadiumInductivelcoupledplasma atomieemissionspectrometry 2009-07-08发布 2010-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197一2009 孟矿石铁、硅、铝、钙、钢、镁、钾、铜、镍 锌、磷、钻、铬、钥、碑、铅和钛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缸矿石中铁、硅、铝、钙、镇、镁、钾、铜、镍、 锌、,磷、、铬、饥、呻、铅和钛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锰矿石中铁,硅,铝、钙、俱、镁、钾,铜、镍、锌,磷、钻、铬、饥,呻、铅和钛等十七种元素 的同时测定,也适用于其中几种元素的测定 测定元素含量范围见表1 表1测定元素含量范围 测定元素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铁 0,5020.00 硅 0.1022.00 铝 0.10一20.00 钙 0.l020.00 0.00512.00 饥 0 .106.00 锁 钾 0.206.00 铜 0.006l.80 镍 0.006~1.80 解 0,002~l.80 磷 0.0361.80 0.002~1.80 钻 0.0041.8o0 饰 饥 0.003~l.80 确 0,096~l.80 铅 0.026~1.80 钛 0.0021.80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24197一2009 GB/T2011散装孟矿石取样、制样方法 (GB/T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6379.1一2004,ISO5725-1:1994,IDT 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 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6379.2一2004,IsO5725-2:1994,IDT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一2008,ISO3696:1987,MOD) GB/T14949.8猛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湿存水量的测定(GB/T14949.8一1994,eqIs0310:1981 原理 试料用过氧化钠在鳍堆蜗内熔融,盐酸浸取,并稀释到一定体积 使用耐高盐雾化器和相应的雾 室,将试料溶液雾化后引人电感稠合等离子体炬内,测定其中各元素分析线处的净光强,根据建立的校 准曲线,计算出试料溶液中各元素的浓度 然后根据浓度、扣除湿存水后的试料质量和试料溶液体积 计算出试料中各元素的含量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 水.符合GBT 6682中规定的二级 4.2过氧化纳 4.3无水碳酸钠,优级纯 盐酸,pl.19g/mL优级纯 4.5硝酸,al.42g/mL优级纯 4.6盐酸1+1. 盐酸.1十4 4.8硝酸,1十9 4.9标准溶液,4.0mg/mL 称取4.0000只片(光谱纯,预先用硝酸(4.8)洗净表面氧化膜,再放人无水乙醇中浸洗3次 4次,取出,待无水乙醇挥发干后在干燥器中储存12h以上)于1000ml烧杯中,加400mL 硝酸 (4.8),盖上表面皿,微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10铁标准溶液,1.6mg/mL 称取1.6o00其铁粉质量分数大于99.98%)于1000mL烧杯中,加150mL盐酸(4.6)和25mL 硝酸(4.5),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溶解完全后.冷却至室温,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4.11硅标准溶液,0.8mg/mL 称取5.0g无水碳酸钠均匀铺在铂堆蜗底部,再称取1.7114g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大于99.98% 预先经1000C灼烧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平铺其上,然后称取5.0g无水碳酸钠均匀覆 盖,在1000C的马弗炉中熔融30min 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加人适量水加热溶出,冷却至室温,转移到 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再转移至塑料瓶中储存 4.12铝标准溶液,l.6mg/mL 称取1.6000g金属铝质量分数大于99.98%,预先用盐酸(4.6)洗净表面氧化膜,再放人无水乙 醇中浸洗3次一4次,取出,待无水乙醇挥发干后在干燥器中储存12h以上)于1000mL烧杯中,加 100ml盐酸(4.4)和100ml.硝酸(4.8),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至反应缓慢时,加20ml盐酸(4.4)继 续溶解,直至溶解完全后,冷却至室温,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1.6mg/mL
GB/T24197一2009 称取3.9960g碳酸钙(质量分数大于99.98%,预先经105C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于1000mL烧杯中,加100mL盐酸(4.6)和50m硝酸(4.5)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1000mL.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14镇标准溶液,0.8mg/ml 称取1.5238g硝酸镇(光谱纯,预先经105C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1000ml烧杯 中,加100mL左右水和100mL硝酸(4.5),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4.15镁和钾混合标准溶液,其中镁0.4mg/ml和钾0.4mg/ml 称取0.6632g氧化镁(光谱纯,预先经1000C灼烧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和 0.7626g氧化钾(光谱纯,预先经105C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1000ml烧杯中,加 100m硝酸(4.5),微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16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 铜、镍、锌、磷、钻,铬、饥,呻,铅和钛的标准储备溶液按GB/T602方法配制,或直接使用单元素国 家标准溶液,其质量浓度均为1.0mg/ml,其中钛的标准储备溶液可以为体积分数10%的硫酸介质,其 他的均采用非硫酸介质 4.17铜镍锌,磷、钻、铬、钥,呻、铅混合标准溶液,每个元素的质量浓度均为100g/ml 分别移取10ml铜,镍,锌,磷,钻、铬,饥,碘,铅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4.16)于1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18钛标准溶液,l004g/mL 移取10mL钛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4.16)于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现用 现配 试剂空白储备溶液 4.19 称取6.0g过氧化钠于300mL聚四艇乙烯烧杯中,加人约100ml水后,沿杯壁缓慢加人80mL 盐酸(4.4)和20ml硝酸(4.5),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500mL塑料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仪器和设备 5.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5.1.1需配备耐高盐雾化器和相应的雾室 各元素的推荐分析线和适用范围参见附录A 55 .2 5. 1. .3 仪器的实际分辨率 计算每条使用的分析线的带宽,带宽必须小于0.030nm. 5.1.4仪器的短期稳定性 测定11次标液1(见表2)中各元素的净光强,计算其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0.6% 5.1.5仪器的长期稳定性 将标液1(见表2)每隔10min测定1次,共计11次,计算各元素净光强的标准偏差,其相对标准偏 差应小于1.2% 5.1.6仪器的参考工作条件参见附录B. 5.2马弗炉,能保持温度600C士5C 5.3金属堆塌(质量分数>99.5%),容积约30mL 可控温电热板 5.4 5.5天平,精确至0.1mg 5.6烘箱,能保持温度105C士5C
GB/T24197一2009 6 试样的制备 按照GB/T2011规定进行取制样,试样应通过0.100mm筛网 分析步骤 7.1试料 称取约0.l4g试样,精确至0.1mg 同时称取两份试料进行测定 注:分析时一律称取空气风干的试样,同时进行试样湿存水量的测定 7.2湿存水量的测定 按照GB/T14949.8进行湿存水量的测定,具体步骤按照附录C规定 7.3空白试验和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此溶液供7.6步骤使用 同时分析同类型标准物质做验证试验 7.4试料溶解 称取1.5g过氧化钠均匀铺在错堆蜗(5.3)底部,然后称取试料平铺其上,再称取1.5g过氧化钠完 全覆盖试料 放人马弗炉中,升温至5;0c恒温熔融0nmn.关闭电部,微开炉门,待冷却后取出 把 错堆蜗横向放人3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微挪表面皿并沿错堆蜗底部侧的杯壁加人 200nmL盐酸(4.7),然后在可控温电热板上加热至沸10min左右后,洗出错堆蜗,再加10mL硝酸 4.5)并加热至近沸,取下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转移至塑料瓶 中储存 注:过氧化钠具有强烈的氧化性,不能与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接触,否则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过氧化钠的废料不得 用纸或类似可燃物包裹后丢人废料箱内,应用水冲洗排人下水道内以免自燃引起火灾 7.5校准曲线的绘制 7.5.1标准溶液系列 分别移取试剂空白储备溶液(4.19)50mL和锰标准溶液2.5mL至5个100mL容量瓶中,然后移 取相应的标准溶液按表2配制标准溶液系列,定容混匀后,转移至塑料瓶中储存 表2标准溶液系列 单位为微克每毫升(pg/ml 元素 标液1 标液2 标液3 标液4 标液5 8o 16 Fe 40 si 40 8o 16 A 16 40 8o C 16 40 80 40 Ba 20 20 Mg 10 20 10 2.5 cu 0.5 N 2.5 0.5 Zn 2.5 0.5 2.5 0.5 Co 0.5 2.5 C 2.5 0.5
GB/T24197一2009 表2(续 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nL 元素 标液1 标液2 标液3 标液4 标液5 0.5 2.5 2.5 As 0.5 P 2.5 0.5 T 0.5 7.5.2校准曲线 把标准溶液系列依次雾化后引人电感合等离子体炬内,根据标准溶液系列中各被测元素分析线 处的净光强和相应的浓度绘制校准曲线 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必须大于0.999 7.6测定 分别测定空白溶液和试料溶液中各被测元素的净光强,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各被测元素的浓度,然后 计算出试样中相应各元素的含量 两次测定之间用水中冲洗20s左右 结果计算 矿石中各元素的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V c二co -×10" w一 100一A)m 式中: -试料游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空白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 试料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试料的湿存水量的数值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若含量小于0.1%,表示到小数点后三位;小于0.01%,表示到小 数点后至四位 注1:c 要根据样品溶解的方法,采用相应的空白溶液进行扣除 采用方法一进行样品溶解,对应空白溶液一;采 用方法二进行样品溶解,对应空白溶液二 注2各元素氧化物因子为si2.1392;Al1.8895;Ca1.3992;Ba1.1165;Mg1.6582;K1.2046;Ti1.6683 精密度 本标准的精密度数据是在2008年由8个实验室对各元素的4个水平进行共同试验所确定的 按 照GB/T6379.1和GB/T6379.2的规定各实验室对每个元素的每个水平测定5次完成的 原始数据 按照GB/T6379.1和GB/T6379.2进行统计分析,精密度见表3. 表3精密度 元素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R Fe 0.5020.00 r=0.0160十0.0095m R=一0.0017十0.0465mn SSi 0.1022.00 r=0.0238+0.0118m1 R=0.1151十0.0342m" AA 0.1020.00 lgr=一1.7103+0,87olgm R=0.1260十0.0456m Ca 0.1020.00 r=0.0022十0.0168m R=0.0216+0.0652m Ba 0.005一12.00 lgr=一1.7540十0.917lgm gR=一1.1220十0.827lgm
GB/T24197一2009 表3(续 元素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r 再现性限,R Mg r=0.0252n 0.10一6.00 R=0.0062十0.050lm K 0.20一6.00 r=0.0501十0.0143m R=0.0829十0.0375m Cu 0.006~1.8o 尸=0,0006十0,0143mn R=0.0022十0.1364mn Ni 0.006~1.80 r=0.00112+0.0134mn R=0,0087十0,0420m Zn 0.002~1.80 r=0.00008+0.01l2mn R=0,0036十0.0400m 0.036~1.80 1.3795十0,488lg川 R=0.0140十0.0890m lgr= Co 0.0021.80 r=0.00056+0.0157m R=0.0008+0.0669m R=0.00112十0.06104 0.0041.80 lgr 1.9701十0.66lgmn r=0.0003十0.0157m1 0.0031.80 R=0.0003十0.0633n 0.096~1.80 =0.0048十0.0230m1 R=0.0109十0.0806m 0.026~1.8o g尸=一1.715十0.681lgm lgR=一0,9760十1.074lgm PL T 0.0021.8o 1.9701十0.661lgmn R=0.0011十0.0610m" lgr= 注:m为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用质量分数表示 重复性限r、再现性限R按表3求得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重复性限r,大于重复性限r的情况 以不超过5%为前提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再现性限R,大于再现性限R的情 况以不超过5%为前提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所有识别样品、实验室及分析数据所需的内容 a b 引用本标准所用的方法; 结果及表达形式; c d)测定过程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e任何本标准中未规定的操作或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操作 f 试验日期
GB/T24197一2009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元素的推荐分析线和适用范围 表A.1给出了元素的推荐分析线和适用范围 表A.1元素的推荐分析线和适用范围 线性拟合的浓度 线性拟合的浓度 元素分析线" /nm 适用范围/% 元素分析线" /nm 适用范围/% 范围/( 范围/(ug/ml 促/L 05 240.489 0,50~25,00 080 231.604 0.0061.80 F Ni 239.563 0.5025.00 080 341,476 0.0211.80 250.690 0.10~5,71 016 213.856 0.002~1.8o Si Zn 212.412 5.71~23.00 16~8o 202.548 0.003~1.8o o' 394.401 0.1025.00 -80 213.618 0.0361.80 05 308.215 0.1025.00 080 185.94] 0.16~1.8o 05 396.847 0.105.71 0l6 185.887 0.17l.80 0一5 422.673 5.71一25.00 16一80 Co 228.615 0.0021.80 08 C 455,403 0,0055.71 205.552 0.004~l.80 B 233.527 5.7112.00 292.4o1 840 0.0031.80 279,553 0.101.43 189.042 0.0961.80 -5 Mg As 280.271 1.437.00 420 197.262 0.0691.80 05 020 220.353 0.026~1.8o 769.897 0.20~7.00 Pb 0 5 766,491 0.10~7.00 020 336,122 0.002~1.80 Tm 05 05 324.754 0,006~1.80 337.280 0.001l.80 注:同一元素的多条分析线按优先次序排列
GB/T24197一2009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仪器的参考工作条件 表B.1给出了赛默飞世尔6500ICPAES的参考工作条件 表B.1仪器的参考工作条件 工作频率/MHz 27.12 人射功率/kW 1.15 工作气体 氯气(99,996% 冷却气流量/(L/min) 12 0,50 辅助气流量/(L" /min 0.75 载气流量/(L/" min 样品提升量/ml/min) 1.6 15 观察高度/mm 短波积分时间/s 15 长波积分时间/s 点火前大气流(约10L/min)吹扫光室时间/minm 20 雾化器和雾室 seaspray雾化器和配套的旋流雾室 CID 检测器
GB/T24197一2009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湿存水量的测定 称取约2g风干试料.精确至0.1mg.置于预先在(105~110)C烘箱中干燥并已称至恒重的带盖 的称量瓶(30mm)中 把装有试料的敞口称量瓶及瓶盖放人控制在(105110)C的烘箱中,2h后,将 称量瓶盖好,取出,放人干燥器中,冷却(2030)min.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瓶.稍开瓶盖,再迅速盖好 称重 重复干燥(每次约30min),冷却,称重 直至两次连续称重的差不超过0 5g 如果重复干燥 后的试料质量增加,则将增加之前的质量作为最后质量 应采用一个试样的3份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 平均值作为试样的湿存水量 湿存水量以A计,数值以%表示,按式(C.1)计算: m一m (C.1) A一 ×100 式中 1 试料、称量瓶和瓶盖在烘干前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试料、称量瓶和瓶盖在烘干后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e)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77n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硅铁铝、钙、锰、铬、钛、铜、磷和镍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硅铁铝、钙、锰、铬、钛、铜、磷和镍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硅铁铝、钙、锰、铬、钛、铜、磷和镍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编号:GB/T24194-2009。硅铁铝、钙、锰、铬、钛、铜、磷和镍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0-04-012010-04-01实施
镍铁镍、硅、磷、锰、钴、铬和铜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镍铁镍、硅、磷、锰、钴、铬和铜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镍铁镍、硅、磷、锰、钴、铬和铜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的编号:GB/T24198-2009。镍铁镍、硅、磷、锰、钴、铬和铜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0-04-012010-04-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