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803.2-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Industrialcontrolcomputersystem-Bus-Part2:Systemexternalbus-Generalspecificationforserialinterfa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6803.2-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0页,发布于2011-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5.040.40
  • 实施日期2011-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374.76KB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26803.2一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 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 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ndustrialcontroleomputersystem一Bus Part2Systemextermalbus -Generalspeeiffieaton forserialinterface 2011-07-29发布 2011-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6803.2一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设计要求 外观 材料 连接紧固性要求 防护要求 布局要求 互换性 性能要求 s.1串行接口电气特性 5.2连接器尺寸要求 5.3连接器电气要求 5.!互连电缆特性 5,5安全设计要求 5.6电磁兼容抗扰度 5.7环境影响 5.8抗运输环境影响 5.9抗腐蚀性气体性能 5.1o防爆要求 表1RS232RJ45形式的接口定义 表2RS422DB9插针接口形式接口定义 表3RS485DB39插针接口形式接口定义 表4元器件额定值
GB/T26803.2一2011 前 言 GB/T26803(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论; 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系统外部总线并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本部分是GBy/T26803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研祥通讯终端技术有眼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北京研华兴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大学,中 国计算机学会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志列、墙登平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刘朝晖,马飞.刘永池、刘学东.张伟艳、刘鑫、吕静、李涛,张渝,赵亦欣、黄仁杰 杨孟飞
GB/T26803.2一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 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 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 GB/T26803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之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的设计要求,技术要 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中使用串行接口进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电子计算机和各种外部 设备之间的互连,亦可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连 本部分列举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4种 串行接口实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680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3836.1一2010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IEC60079-0;2007,MOD)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1010-1: 2001,IDT GB/T6107一2000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 idtEIA/TIA-232-E GB/T11o14一1989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eqEIA-RS422A:1978) GB/T12057一1989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通用 37插针和9插针接口(eqvEIARS449:1977) GB/T15479一1995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7212一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术语和定义(idtIEC60902:1987) (GB/T17214.1一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1部分气候条件(idtIEC60654-l: 1993 GB/T17214.32000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第3部分:机械影响idt lIEC60654-3:1983 GB/T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 IDT 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 3;2002,IDT GB/T17626.4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 2004,IDT GB/T17626.5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 2005,IDT
GB/T26803.2一2011 GB/T17626.6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61000-4-6: 2006,IDT GB/T17626.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2001. DT) GB/T17799.2一200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IEC61000-6-2;1999. IDT) 术语和定义 GB/T61072000,GB/T17212一1998确立的和本系列标准的其他部分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GB/T26803的本部分 设计要求 4.1外观 串行接口表面应光洁,完好,无毛刺,无剥落、无划痕,无断裂,无锈蚀,无机械损伤;表面如有说明功 能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均应清晰、端正、牢固并与设计要求相符;连接器金属表面的镀层应光亮、无 气泡 4.2材料 选用的元器件,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电镀材料,.印刷线路板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结构件应具有 足够的机械强度,非金属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油、耐老化要求 电触点表面镀金层厚度不小于0.2Mm., 基层镀镍厚度不小于1.24m;绝缘基座材料应该至少选用UL.94-V2级阻燃材料,并应满足电气特性及 防霉菌要求;优先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尽量考虑可回收利用等环境保护因素 4.3连接紧固性要求 为满足工业环境的应用,串行接口应采取必要的安装紧固件设计手段,防止接口连接的偶然脱落 如振动与冲击设计 紧固件安装固定后,不得有松动、脱落和损伤等现象;可动部件应可灵活安装和拆 卸并连接可靠 4.4防护要求 串行接口应该有一定的防护,避免裸露接口的氧化、腐蚀;应能防误插使用,确保接口实现电接触前 得到准确的定位 尽量考虑快速连接卡口的接口形式,以方便维护与使用 4.5布局要求 串行接口组装后,应高低有序,纵横排列整齐;接口周围应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不应与其他接口、装 置相干涉,并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特点,每个端口应该都有标识 4.6互换性 电气特性相同的串行接口,使用相同连接器时应保证其外形,连接,装配上完全互换 性能要求 5.1串行接口电气特性 5.1.1概述 接口的电气特性规定了信号定义、逻辑电平、电路驱动、噪声容限,负载能力等 互连的设备通过满 足某种电气特性的总线进行信息传递 5.1.2RS232电气特性 5.1.2.1Rs232的电气特性 RS232的电气特性应符合GB/T6107一2000第2章的要求
GB/T26803.2一2011 5.1.2.2RRs232DB9形式的连接器信号定义 RS232DB9形式的连接器信号定义应符合GB/T12057一1989的规定 5.1.2.3RRs23245形式的接口定义 RS232RJ45形式的接口定义见表1规定 表1Rs232RJ45形式的接口定义 引脚标识数 信号名称 信号简称 请求发送 RTS 准备好数据终端 DTR 发送数据 TXD GND 信号地 GND 信号地 接收数据 RXD 数据设备准备好 DSR 清零发送 CTS 5.1.3RRs422电气特性 5.1.3.1 RS422电气特性 RS485电气特性应符合GB/Tl1014一1989的要求 5.1.3.2RS422DB9插针接口形式的接口定义 RS422DB9插针接口形式的接口定义见表2的规定 表2RS422DB9插针接口形式接口定义 引脚标识数 信号名称 信号简称 发送数据 TXD 发送数据+ TXD十 接收数据+ RXD+ 接收数据 RXD 信号地 GND 不连接 NC 不连接 NC 不连接 NC 不连接 NC 5.1.4RS485电气特性 5.1.4.1RS485电气特性 RS485电气特性应符合EIA-485的要求 5.1.4.2DB9插针接口形式的接口定义 RS485DB9插针接口形式的接口定义见表3规定
GB/T26803.2一2011 表3RRS485DB9插针接口形式接口定义 引脚标识数 信号名称 信号简称 数据 Data 数据十 Data十 不连接 NC 不连接 NC 信号地 GND 不连接 NC Nc 不连接 Nc 不连接 不连接 NC 5 5.1. USB电气特性 USB电气特性和接口形式及定义应参考《UniversalSerialBusSpeeificationRevision2.0)的要求 5.2连接器尺寸要求 串行接口的连接器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连接器应能满足通用的串行总线设备互连要求 特殊结构、尺寸的连接器由厂商与用户协商确定,并在产品标准中明确 5.3连接器电气要求 5.3.1概述 连接器是串行总线设备间连接的媒介,在串行接口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在电气方面要求 其接触良好,工作可靠 5.3.2Rs232,Rs422,Rs485连接器电气要求 RS232,RS422,RS485连接器电气要求如下: a接触电阻不大于10MQ b 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Q; 抗电强度要求1000V(A.C.. c 5.3.3LUSB连接器电气要求 USB连接器电气要求如下 a)接触电阻不大于30MQ:; 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Q b 抗电强度500VA.C.); d 接触电容小于2pF 连接器的其他特殊要求,根据应用需要,由制造商和用户共同商定 互连电缆特性 5.4 5.4.1互连电缆通用要求 串行接口信号所使用的电缆类型和长度,必须能够保持特定应用所需要的信号质量 此外,平衡电 缆必须使发送和接收端均能保持可以接受的串扰电平 5.4.2Rs232互连电缆特性 RS232互连电缆特性参见GB/T6107一2000附录A 4.3RS422,RS485互连电缆特性 5 RS422,RS485互连电缆特性参见GB/T11014一1989附录A1的要求 5.4.4USB互连电缆特性 Revistion2.0),Chapter r6.6:CableMe USB互连电缆特性参见《UniversalSerialBusSpecifieation
GB/T26803.2一2011 chanicalConfigurationandMaterialRec .equirements 5.5安全设计要求 串行接口设计 5.5.1 串行接口设计应满足GB4793.12007的相关要求 当应用行业有强制性安全标准时,应遵照其 标准执行 5.5.2产品采用的材料和元器件要求 产品采用的材料和元器件应符合有关元器件的国家、行业标准或IEC标准中与安全有关的要求 元器件应按额定值正确使用,额定值不应大于表4要求 表4元器件额定值 电 接口种类 电 压 流 RS323,RS422,RS485 60VvA.C. 3A USB 30VA.C. 1A 3 5.5. 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应当不会出现的情况 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应当不会出现下列情况 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使外部电路可触及零部件变成为危险带电 -或者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使产品本身的可触及零部件变成为危险带电 5.5.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规定 电气间隙的尺寸应使得进人产品的瞬态过电压和产品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 爬电距 离的尺寸应使得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不会产生飞弧或击穿(起痕);最小值不应低于 mm(针/针);1.2mm(针/地). 5.5.5串行接口的外壳设计 串行接口的外壳设计应符合整个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要求 外壳的防护性能根据应用要求 由GB4208一2008中选择防护等级,并按其规定进行设计 5.5.6绝缘电阻 接口与外壳之间施加直流电压进行绝缘电阻试验 施加的直流试验电压值和应达到的绝缘电阻值 由GB/T15479一1995中表2规定 5.5.7其他安全要求 用户提出的其他安全要求由制造商和用户商定 5.6 电磁兼容抗扰度 5.6.1电磁兼容抗扰度项目选择 串行接口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满足供工业控制计算机整体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 电磁兼容 抗扰度试验包括下列条款所列项目,试验项目的选择见GB/T17799.2一2003 5.6.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在80MHz一1000MHz射频范围内,根据系统使用的电磁场环境,从GB/T17626.32006的表 1中选择等级进行试验,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保护(设备)抵抗数字无线电话射频辐射干扰的试验等级,从GB/T17626.3一2006的表2中选择 电磁场辐射环境分为: a)1级:低电平电磁辐射环境; b) 2级;中等的电磁辐射环境 e)3级;严重电磁辐射环境 X级;是一个开放的等级,可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dD 5.6 3 工频磁场抗扰度 工频磁场是由导体中的工频电流产生的,或极少量的由附近的其他装置(如变压器的漏磁通)所
GB/T26803.2一2011 产生 根据系统应用环境在GB/T17626.8一2006中选择试验等级,确定磁场强度进行试验,根据系统和 应用要求,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应用环境分为 1级:有电子束的敏感装置能使用的环境; a) b 2级:保护良好的环境; 3级;保护的环境 d 4级:典型的工业环境 5级:严酷的工业环境; 一个开放的等级,可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X级;是 5.6.4静电放电抗扰度 根据系统安装环境条件如相对湿度等)和产品材料,在GB/T17626.22006的表1(并参照 GB/T17626.2一2006表A.1)中选择试验等级进行 接触放电或空气放电(不能使用接触放电场合时选用空气放电试验方式)试验,串行接口应正常 工作 5.6.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对诸如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换感性负载、继电器 触点弹跳等)的各种类型瞬变骚扰的抗扰度 根据系统应用场所环境,在GB/T17626.4一2008的表1中选择试验等级,确定开路试验电压和脉 冲重复频率进行试验,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应用场所环境分为: 级:具有保护良好的环境; a 2级;受保护的环境; 3级:典型的工业环境 4级;严酷的工业环境; e)X级;是一个开放的等级,可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5.6.6浪涌(冲击)抗扰度 浪涌(冲击)抗扰度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对由开关和雷电瞬变过程电压引起的单极性浪涌(冲击 的抗扰度 根据系统安装类别,在GB/T17626.5一2008的表1(并参照GB/T17626.5一2008表A.1)中选择 试验等级,确定开路试验电压进行试验,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安装类别分为 0 类;保护良好的电气环境,常常在一间专用房间内; 类;有部分保护的电气环境; 类;电缆隔离良好,甚至短走线也隔离良好的电气环境; 3类;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平行敷设的电气环境; 4 类:互连线按户外电缆沿电源电缆敷设并且这些电缆被作为电子和电气线路的电气环境 5类:在非人口稠密区电子设备与通信电缆和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电气环境; g)x类:在产品技术要求中规定的特殊环境 5.6.7射频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射频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对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 机电磁场骚扰的传导抗扰度 射频感应是通过电缆(如电源线、信号线、地连接线等)与射频场相耦合而 引起的
GB/T26803.2一2011 根据系统应用场所环境,在GB/T17626.62008表1中选择试验等级,进行试验,串行接口应正 常工作 应用场所环境分为: 1级:低电平电磁辐射环境 2级:中等的电磁辐射环境; b c)3级:严重电磁辐射环境; d)X级;是一个开放的等级,可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5.7环境影响 5.7.1环境温度影响 根据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安装环境在GB/T17214.1一1998中选择温度,当温度在其范围变化 时,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5.7.2相对湿度影响 在试验温度为40士2,相对湿度在93%士3%之间,保持48h后进行测试,串行接口应正常 工作 5.7.3振动影响 根据应用场所,按照GB/T17214.3一2000中选择振动频率、振动严酷度和振动时间等级,经过 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其中一个为铅垂方向)进行振动试验,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5.8抗运输环境影响 5.8.1抗运输高温影响 产品在运输包装条件下,高温为40C士3C或55C士3C的运输环境下进行温度试验后,串行接 口应正常工作 5.8.2抗运输低温影响 产品在运输包装条件下,低温为5C士3C、一25C士3C或一40C士3C的运输环境下进行温度 试验后,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5.8.3抗运输湿热影响 产品在运输包装条件下,高温为50C土3C和相对湿度为93%士3%的运输环境下进行交变湿热 试验后,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5.8.4抗运输碰撞影响 产品在运输包装条件下,选择加速度;100m/s土10m/s;相应脉冲持续时间:11ms土2ms;脉冲 重复频率;60次/min~100次/min;采用近似半正弦波的脉冲波形,进行1000次士10次的试验 试验 后,串行接口应正常工作 55 抗腐蚀性气体性能 9 应用于具有腐蚀性气体环境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串行接口应具有在腐蚀性气体环境条件下工 作、贮存、运输的能力 其连接器和线缆应具有防腐蚀性能,应根据防腐蚀要求进行处理 5.10防爆要求 安装运行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串行接口应满足GB3836.1一2010的规定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相关防爆产品应由国家授权的防爆产品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并颁发防爆合 格证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GB/T26803.2-2011

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这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总线。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设备和模块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而GB/T26803.2-2011标准则是关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串行接口总线(Serial Interface Bus)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以及测试方法等方面的规定。此外,标准还对串行接口总线的电气特性、信号传输方式、数据帧格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GB/T26803.2-2011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串行接口总线实现设备间信息交换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该标准的发布,对于提高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互操作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类似的标准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的编号:GB/T26803.1-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共有9页,发布于2011-12-0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模板第1部分:处理器模板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模板第1部分:处理器模板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模板第1部分:处理器模板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6804.1-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模板第1部分:处理器模板通用技术条件共有46页,发布于2011-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