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8992.2-2003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Crosslinkedpolyethylene(PE-X)pipingsystemsforhotandcoldwaterinstallations--Part2:Pip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的编号:GB/T18992.2-2003。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共有22页,发布于2003-08-012003-08-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3.140.30
  • 实施日期2003-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2页
  • 文件大小1.25M

以图片形式预览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国家标准 GB/T18992.2一2003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Crosslinkedpolyethylene(PE-Xpipingsystemsforhotand coldwaterinstallationsPart2:Pipes 2003-03-05发布 2003-08-01实施 出,旋金贴是 发布国家标准
GB/T18992.2一2003 前 言 GB/T18992一2003(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管材 本部分为GB/T18992一2003的第二部分,是紧密跟踪ISO/DIs15875-2.2:1999《冷热水用交联聚 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并结合我国交联聚乙烯管材生产的情况而制定的,技术内容 基本与ISO/DIs15875-2.2:1999相同,主要差异为 -增加了“产品分类”部分; 不采用IsO/DIs15875-2.2:1999中的B1,2和C级几何尺寸系列; -将预测强度参照曲线移至本标准的第1部分 -增加了管道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内容,静液压试验和循环压力冲击试验主要技术内容等效于 sO10508;1995,热循环试验、耐拉拔试验、弯曲试验和真空试验的主要技术内容等效于IsO DISs15875-5.2:1999 -增加了管系列S与公称压力PN的关系 本部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上海天奋实业有限公司、青岛富鑫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广东省万 家通交联管厂,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大鸣、刘颖、姚水良、张庆宝、刘海波等
GB/T18992.2一2003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范围 GB/T18992本部分规定了以交联聚乙烯(PEX)管材料为原料,经挤出成型的交联聚乙烯管材(以 下简称管材)的定义、符号和缩略语、材料、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部分与其他部分一起适用于建筑物内冷热水管道系统,包括工业及民用冷热水、饮用水和采暖系 统等 GB/T18992不适用于灭火系统和非水介质的流体输送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410一198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918 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1SO291:1997) GB/T61ll一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 GB/T6671-200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idISo2506,1981) GB/T88061988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idtIsO3126;1974) GB/T10798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idtIs04065;1996) GB/T158201995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idtIsO3501:1976) GB/T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1998 GB/T182522000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对热塑性塑料管材长期静液压强度的测定 GB/T18474一2001交联聚乙烯(PEX)管材与管件交联度的试验方法(idtISO10147:1994) GB/T18992. 2003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 GB/T18991一2003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idtIsO10508;1995)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本部分的有关的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在第1部分中规定 材料 用于生产管材的材料应符合GB/T18992.1一2003的要求 产品分类 5.1按交联工艺分 管材按交联工艺的不同分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PEx.)管材,硅婉交联聚乙烯(PEx,)管材电 子束交联聚乙烯(PEX)管材和偶氮交联聚乙烯(PEX)管材
GB/T18992.2一2003 5.2按尺寸分 管材按尺寸分为S6.3,S5,S4,S3.2四个管系列,管系列s与公称压力PN的关系见附录A 5.3按使用条件级别分 管材的使用条件级别分为级别1,级别2,级别4,级别5四个级别,见GB/T18992.1一2003 管材按使用条件级别和设计压力选择对应的管系列S值见表1 表1管系列s的选择 级别1 级别2 级别4 级别5 o=3.85MPa =3.54MPa =4.00MPa o=3.24MPa 设计压力加/MPa 管系列S 6.3 6.3 6.3 6.3 0.6 6.3 3.2 l.0 技术要求 6.1颜色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外观 应达到下列要求 管材的内外表面应该光滑,平整、干净,不能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气泡等 a 缺陷 管壁应无可见的杂质,管材表面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允许有明显色差 b 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管材的轴线垂直 c 不透光性 明装有遮光要求的管材应不透光 管材规格尺寸 6.4.1外径 管材的平均外径d.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管材规格 单位为毫米 平均外径 最小壁厚e,.(数值等于e,) 公称外径 管 系 列 d de瞧 em,min S5 S4 S6.3 S3.2 16.0 163 16 l.8" 1.8" 1.8 2.2 20 20,0 20.3 1.9" 1,9 2.3 2.8 25 .3 25,0 25 1.9 2.3 2.8 3.5 32.0 32.3 2.4 2.9 3.6 32 4.4 0 40.0 40.4 5.5 3.0 3.7 4.5 50.0 3.7 4.6 5.6 50 50.5 6.9 63 63.6 5.8 63.0 4. 8.6
GB/T18992.2一2003 表2(续 单位为毫米 平均外径 最小壁厚emn数值等于e, 公称外径 管 系 列 dl demmn d.m S! S6.3 S5 S3.2 6.8 10.3 75 75.0 75.7 5.6 8.4 90 90.0 90.9 6.7 8.2 10.1 12.3 110 1l0.0 111.o 8.1 10.o 12.3 15.1 125 125.0 126 2 9.2 1.4 14.0 17.1 140 140.0 141.3 10,3 12.7 15.7 19.2 160 160.0 161.5 l1.8 14.6 17.9 21.9 a考虑到刚性与连接的要求,该厚度不按管系列计算 2 管材壁厚和公差 6. 4. 对一定使用条件级别设计压力和公称尺寸的管材,选择最小壁厚em时,应使其所对应的管系列S 或管系列的计算值S等于或小于附录B表B.3所给的S 管材壁厚e(数值等于e,)应满足表 e,mx 2中对应管系列s和S.的相关要求 厚度e的公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 确定管材壁厚偏差时应考虑管件的类型 注;交联聚乙烯管材的壁厚值不包括阻隔层的厚度 表3壁厚偏差 单位为毫米 最小壁厚e的范围 偏差" 最小壁厚e的范围 偏差 1.0GB/T18992.2一2003 表4管材的力学性能 试验参数 目 要 求 项 静液压应力/MPa 试验温度/C 试验时间/h 12.0 20 4.8 95 22 耐静液压 无渗漏、无破裂 4.7 95 .6 95 165 95 1000o 表5管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参 数 试验 城 呀 求 参 数 数 值 纵向回缩率 3% 温度 120C 试验时间 e8mm 1h 2h 8mme16mm 4 e>l6mm 试样数量 无破裂 静液压应力 2.5MPa 静液压状态下的热稳 定性 无渗漏 试验温度 110C 试验时间 8760h 试样数量 交联度: 过氧化物交联 >70% 硅烧交联 >65% >60% 电子束交联 60% 偶氮交联 系统适用性 管材与管件连接后应通过静液压、热循环、循环压力冲击、耐拉拔、弯曲、真空六种系统适用性试验 6.8.1静液压试验 按表6规定的参数进行静液压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表6静液压试验条件 管系列 试验温度/c 试验压力/MPa 试验时间/" 试样数量 20 1.5P S6,3 95 0.70 1000 1.5P 20 S9 s5 0.88 000 1.5P 20 s5 1.1o l000 1.5P 20 S3.2 95 1.38 1000 6.8.2热循环试验 按表7规定的条件进行热循环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GB/T18992.2一2003 表7热循环试验条件 项 目 级别1 级别2 级别4 级别5 最高设计温度Tmms 80 80 70 90 95 最高试验温度/C 90 90 80 最低试验温度 20 20 20 20 P P P 试验压力/MP Po 循环次数 5000 5000 5000 5000 每次循环的时间/min 30+;冷热水各15+ 试样数量 6.8.3循环压力冲击试验 按表8规定的条件进行循环压力冲击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表8循环压力冲击试验条件 循环次数 试样数量 试验温度/ 最高试验压力/MPa最低试验压力/MPa 循环频率/次/ min 1.5士0.05 0.1士0.05 23士2 10000 >30 耐拉拔试验 4 6.8. 按表9规定的试验条件,将管材与等径或异径直通管件连接而成的组件施加恒定的轴向拉力,并保 持一定的时间,试验过程中管材与管件连接处应不发生相对轴向移动 表9耐拉拔试验条件 温度/c 系统设计压力/MPan 轴向拉力/N 试验时间" 23士2 1.178d.2" 所有压力等级 95 0.314d. 0.4 0.471d 95 0.6 0.628d 95 0.8 95 1.0 0.785d d 为管材的公称外径,单位为mm. 对各种设计压力的管道系统均应按表9规定进行(23士2)C的拉拔试验,同时根据管道系统的设计 压力选取对应的轴向拉力,进行拉拔试验,试件数量为3个 级别1,2、4也可以按T十10C进行 试验 仲裁试验时,级别5按表9进行,级别1、2、4按T十10C进行试验 6.8.5弯曲试验 按表10规定的条件进行弯曲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仅当管材公称直径大于等于32mn时做此试验 表10弯曲试验条件 级别4 项 级别1 级别2 级别5 80o 80 70 90 最高设计温度Tm/c 管材材料的设计应力oop/MPa 3.85 3.54 4.00 3.24 20 试验温度/C 20 20 20 试验时间/h
GB/T18992.2一2003 表10(续 目 级别1 级别2 级别4 级别5 12 12 12 管材材料的静液压应力op/MPa 12 试验压力/MPa 1.58" 1.58" 1.58" 1.58" 设计压力尸为:0.4MP 0.6MPa 1.87 2.04 1.80 2.23 0,8MPa 2.50 2.72 2.40 2.97 1.0MPa 3.12 3.39 3.00 3.71 试样数量 该值按20C,1MPa,50年计算 6.8.6真空试验 按表11给出的参数进行真空试验 表11真空试验参数 项 试验参数 要 求 23C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1h 真空密封性 真空压力变化<0.005MPa 试验压力 0.08MPa 试样数量 试验方法 试样状态调节 试样应按GB/T2918一1998规定在(23士2)C下状态调节至少24h, 7.2颜色及外观检查 用肉眼观察 7.3不透光性 取400mm长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材料封严,在管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用手握住有光源方 向的管壁,从管子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看不见手遮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 7.4尺寸测量 平均外径及最小外径 按GB/T8806一1988的规定对所抽取的试样在距离管材端口100mm以上的位置进行测量 7.4.2壁厚 按GB/T8806一1988的规定对所抽取的试样沿圆周测量壁厚的最大和最小值,精确到0.1mm,小 数点后第二位数非零进位 7.5纵向回缩率 按GB/T6671一2001中方法B的要求进行试验 7.6静液压试验 7.6.1试验条件中的温度、静液压应力,时间按表4的规定,管内外的介质均为水 7.6.2试验方法按GB/T6111一2003的规定进行试验,采用a型封头 静液压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试验 7.7.1试验条件 按表5的规定,试验温度允差为十4C,-2C 试验介质:管材内部为水,外部为空气
GB/T18992.2一2003 7.7.2试验方法 按GB/T61ll一2003的规定进行试验,采用a型封头 7.8交联度 交联度按GB/T18474一2001的规定进行试验 7.9卫生性能 按GB/T172191998的规定进行试验 7.10系统适用性试验 7.10.1静液压试验 试验组件应包括管材和至少两种以上相配套使用的管件,管内外试验介质均为水 试验按 GB/T6lll一2003规定进行,采用a型封头 7.10.2热循环试验 按附录C进行 7.10.3循环压力冲击试验 按附录D进行 7.10.4耐拉拔试验 按GB/T15820-1995的规定进行试验 7.10.5弯曲试验 按附录E进行试验 7.10.6真空试验 按附录F进行试验 检验规则 8.1组批 同一原料、配方和工艺连续生产的管材做为一批,每批数量为15t,不足15t按一批计 一次交付 可由一批或多批组成,交付时应注明批号,同一交付批号产品为一个交付检验批 8.2定型检验 8.2.1按表12规定对管材进行尺寸分组 表12管材的尺寸组和公称外径范围 尺寸组 公称外径范 16dl.63 75d.<16o 8.2.2定型检验的项目为第6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同一设备制造厂的同类型设备首次投产或原 料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严重影响产品性能时,按表12规定选取每一尺寸组中任一规格的管材进行定型 检验 定型检验中的热稳定性试验应在投产18个月内完成 第6.8条中规定的管材与管件连接系统 的适用性试验应在产品投产12个月内完成,当管件材料或结构型式发生变化时也须进行该项试验 出厂检验 8.3.1产品须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标志,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 尺寸、纵向回缩率、静液压试验(20C,1h及95C,22h(或95C,165h))和交联度 8.3.2管材外观、尺寸按GB/T28281987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1,合格质量 水平6.5,抽样方案见表13
GB/T18992.2一2003 表13抽样方案 样本大小" 合格判定数A 不合格判定数R 批量范围N 25 26~50 51一90 91~150 13 151一280 281500 20 501~1200 32 1201一3200 50 320110000 80 10 8.3.3在计数抽样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纵向回缩率、交联度和20C,1h的静液 压试验及95C,22h(或95C,165h)的静液压试验 8.3.4试验周期;纵向回缩率,交联度试验和20C,1h的静液压试验每24h进行一次 选择95c 22h的静液压试验时,每24h做一次;选择95C,165h的静液压试验时,每168h做一次 8.4型式检验 8.4.1按表12规定选取每一尺寸组中任一规格的管材进行型式检验 8.4.2管材型式检验项目为本部分第6章中除表5中的静液压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试验和第6.8以外 的所有试验项目 8.4.3 -般情况下,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若有下列情况之一,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正式生产后,若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a bb 因任何原因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5判定规则 外观、尺寸按照表13进行判定 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材的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批 其他指标有一项达不到规定时,则随机抽取双倍样品进行该项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标志 9.1.1管材应有牢固的标记,间隔不超过2m 标记不得造成管材出现裂痕或其他形式的损伤 标记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生产厂名和/或商标; a 注,生产厂为一家标明生产厂名或商标,若数个生产厂家生产同一商标的管材,则应同时标明生产厂名和商标 产品名称,并注明交联工艺 bb 规格及尺寸; c 用途: d 符合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材标志Y 示例 32X2.》PEx Y 管系列为SS.d 为32mmm,e 为2.9mmm,硅烧交联,可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材应标记为S5d
GB/T18992.2一2003 本标准号; e fD 生产日期 9.1.2管材包装至少应有下列标记: 商标 a 产品名称,并注明交联工艺 bb 生产厂名、厂址 c 9.1.3为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混乱,不应标志PN值 9.2包装 管材应按相同规格装人包装袋捆扎、封口 每个包装袋重量一般不超过25kg,也可根据用户要求 协商确定 9.3运输 管材在装卸和运输时,不得抛掷、曝晒,沾污、重压和损伤 9.4贮存 管材应合理堆放于室内库房,远离热源、防止阳光照射、不得露天存放
GB/T18992.2一2003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管系列s与公称压力PN的关系 当管道系统的总使用系数C为1.25时管系列s与公称压力PN的关系见表A.1 表A.1管系列s与公称压力P的关系(C=1.25 管系列 S6.3 S5 S4 S3.2" 公称压力PN/MPa 1.0 1.25 1.6 2.0 当管道系统的总使用系数C为1.5时管系列s与公称压力PN的关系见表A.2 表A.2管系列s与公称压力PN的关系(C=1.5 S5 管系列 S6.3 S4 S3.2 公称压力PN/MPa 25 1,6 .0 1.25 1o
GB/T18992.2一2003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管材sa值的推导 B.1总则 本附录详细说明如何根据GB/T18992.1中表1所给的管材使用条件级别和设计压力Pp,,确定管 材的s.k,值和最小壁厚e B.2设计应力 不同使用条件级别的管材的设计应力o应用Miner's规则并考虑到与GB/T18992.1表1中相 对应的使用条件级别,以及表B.1中所给出的使用系数来确定 表B.1 总体使用系数 温度/c 总体使用系数c T 1.5 T 1.3 1.0 Tmnl Ton 1. 25 各种使用条件级别的设计应力的计算结果列在表B.2中 表B.2设计应力 使用条件级别 设计应力on"/MPa 3.85 3.54 4.00 3.24 20/50年 7.60 设计应力值精确到0.0MPa B.3Sa.(s.ate)的计算 Sal.m取ww/加和dau/PD.aa中的较小值 其中:op为表B.2给定的设计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p加为设计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如0.4MPa,0.6MPa或1.0MPa; 为20C,50年的设计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Gol 为输送冷水时的设计压力,规定取1.0MPa p,ol 相对每种使用条件级别(见GB/T18992.l)的S.al.m值由表B.3给出 11
GB/T18992.2一2003 表B.3s.ak.值 级别1 级别2 级别4 级别5 设计压力/MPa Salk.ma 0,4 7.6 7.6" 7.6" 5,9 6.4 6.6 5.4 0.8 4.8 5.0 4.0 1.0 3.5 3.2 4.0 表中的sak值修约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由20C、1.0MPa和50年条件确定的值 用s,.k.确定壁厚 根据使用条件级别和设计压力由表1选择管系列s,所选择的s值应不大于表B.3中的s.lk.m,由 表2可得到管材的最小壁厚 12
GB/T18992.2一2003 附 C 录 规范性附录 热循环试验方法 c.1原理 管材和管件按规定要求组装并承受一定的内压,在规定次数的温度交变后,检查管材和管件连接处 的渗漏情况 c.2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冷热水交替循环装置,水流调节装置,水压调节装置,水温测量装置以及管道预应力 和固定支撑等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提供的冷水水温能达到本部分6.8.2所规定的最低试验温度的士2C范围; a 提供的热水水温能达到本部分6.8.2所规定的最高试验温度的士2C范围; bb 冷热水交替能在1min内完成 c d 试验组合系统中的水温变化能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水压能保持在本部分规定值的 士0.05MPa范围内(冷热水转换时可能出现的水锤除外) 试验组合系统的安装 试验组合系统按图C.1所示并根据制造厂商推荐的方法进行装配,并对B和C部分进行固定 如 所用管材不能弯曲成图C.1所示的形状,则C部分可按图C.2所示进行装配和固定 试验组合系统的预处理 4 将安装好的试验组合系统(支路A先不固定)在23C士2C的条件下放置至少1h 将系统升温至43C士2C,Ih后对图D.1所示A部分进行固定 将系统降温至23C士2C,放置至少1h 将试验组合系统充满冷水驱尽空气 试验步骤 C.5 将组合系统与试验设备相连接 C.5.1 c.5.2起动试验设备并将水温和水压控制在本部分规定的范围内 c.5.3打开连接阀门开始循环试验,先冷水后热水依次进行 C.5.4在前5个循环 调节平衡阀控制循环水的流速,使每个循环试验人口与出口的水温差不大于5C a bb 拧紧和调整连接处,防止任何渗漏 C.5.5按GB/T18992一2003本部分完成规定次数的循环,检查所有连接处,看是否有渗漏 如发生 渗漏.记录发生的时间,类型及位置 c.6试验报告 注明采用GB/T18992.2一2003 a b)试样的名称,规格尺寸,等级和来源等; 试验条件(包括试验水温、试验水压、一个完整循环及循环的每一部分的时间等): c 13
GB/T18992.2一2003 试验结果,如有渗漏,记录发生的时间类型及位置 d 任何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e 单位为毫米 支路A固定部分 3000土5 预拉伸的管材 支路B 自由膨胀部分 300士5 300土5 300士5 支路c 管件 未固定的支撑 管材 因定的支撑 图c.1柔性管热循环试验组件安装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20d s 注,除非另有说明,管材的自由长度应为27,至28d,,根据生产厂商的说明,管材长度可更短,该长度对应管材 最小弯曲半径 图c.2C部分可替换试验安装图 14
GB/T18992.2一2003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循环压力冲击试验方法 原理 D.1 管材和管件按规定要求组装并通人水,在一定温度下向其施加交变压力,检查渗漏情况 D.2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试验组件,水温调节装置、交变压力发生装置 压力变化频率不小于30次/min,图 D.1为典型试验装置 D.3试验组件 试验组件应包括一个或多个长度为10d,的管段以及一个或多个管件,按生产厂家推荐的方法进 行连接 D.4试验步骤 准备试验组件、注人水、排出组件内的空气 使试样承受一个与20C温差产生的收缩力相等的恒定预应力 将试验组件调节至规定的温度,状态调节至少1h,然后按规定的压力和频率对试验组件施加交变 压力 完成规定的循环次数后,检查所有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 D.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注明采用GB/T18992.2一2003 a b)试验用各组件的组成说明 渗漏情况的观察结果; c 试验日期 d 15
GB/T18992.2?2003 ? ? ? ?? ?D.1????? 16
GB/T18992.2一2003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弯曲试验方法 E.1原理 检查管材与管件密封头连接处的抗渗漏性,将管材的自由段进行弯曲,试验组件由一段管材和两个 管件组成 E.2设备 试验仪器见图E.1 弯曲定位装置为一靠模板 靠模板长度()为管件间自由长度的3/4,即等于 管材公称外径的7.5倍 对于S6.3的管材,靠模板弯曲半径为公称外径的15倍;对S3.2,S!和S5的 管材,靠模板弯曲半径为公称外径的20倍 加压系统按GB/T6111的规定 E.3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由管材与相匹配的管件组成 管材与管件连接后,应保证管件间管材自由长度为管材公 称外径的10倍 E.4试验步骤 试验温度为20c士2C 对管材平均弯曲半径(R)的要求与对靠模板弯曲半径的要求相同 按图E.1组装后,管件间管材的自由长度等于其公称直径的10倍 将试样向弯曲定位装置上安装时,弯曲应力施加在管件上;管材应全部贴合在靠模板上(包括靠模 板的两端),两自由管段应相等,各段约为管件间管材自由长度的1/8;按照GB/T6111的规定施加静液 压力 E.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注明采用GB/T18992.2一2003 a b)试验的观察结果(是否渗漏),试验条件; c 若发生渗漏,应指明是连接处渗漏还是管材破裂,及当时的压力 d 详细说明试验过程与GB/T18992一2003的本部分的差异,及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外界条件 n
GB/T18992.2一2003 因定销" 空气释放刚 -固定接头 密封头 靠模板 管材 -试验座板 试验管件 接头 压力表 液压连接管 密封头仅用作封堵试验样品 图E.1管道系统弯曲试验示意图 18
GB/T18992.2一2003 附录 规范性附录 真空试验方法 F.1原理 管材与管件在指定的时间内承受部分真空,检查连接处的气密性 F.2设备 r.2.1真空泵;能在试样中产生试验所要求的真空压力 F.2.2真空压力测量装置;能够测量试样的真空压力,精确到士0.001MPa F.2.3截流阀:能够切断试样与真空泵的连接 F.2.4温度计;检查是否符合试验温度 F.2.5端部密封件:该密封件用于密封试样的非连接端部,可用人工方法紧固,并对连接处不产生轴 向力 安装方式见图F.1 F.3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为管材和/或管件的连接件,根据生产厂家推荐的方法进行连接 试样应与真空泵、截流阀连接在一条直线上 真空压力测量装置应装在截流阀与试样之间 试样数量按本部分的技术要求 试验步骤 F.4.1试样应在23C士5C状态调节2h F.4.2试验温度为23C士2C F.4.3按本部分的技术要求抽真空,达到规定的真空压力后关闭截流阀,开始计时 达到试验规定时 间后,记录真空压力的变化值 F.4.4无论试验成功或失败,都应记录压力增加值,即使该值很小 F.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注明采用GB/T18992.2一2003 样品标记、编号利工作压力3 b 试验温度; C d 试验时间; 试验压力和压力增加值 e 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何因素,如任何失误或不符合本标准的操作细节; 试验日期 g
GB/T18992.2一2003 -压力表; B -与真空系相连; 端部密封件; D 试验连接处 图F.1管道系统真空试验示意图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的编号:GB/T18992.1-2003。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共有9页,发布于2003-08-012003-08-01实施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编号: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共有15页,发布于2003-05-012003-05-01实施,代替GB/T17775-1999;标准文本附1号修改单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