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706.92-2008采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特殊要求

Householdandsimilarelectricalappliances-Safety-Particularrequirementsforappliancestorecoverrefrigerantfromairconditioningandrefrigerationequip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特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特殊要求的编号:GB4706.92-2008采。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特殊要求共有32页,发布于2010-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Y6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5.140.20;13.120
  • 实施日期2010-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2页
  • 文件大小1.20M

以图片形式预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特殊要求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特殊要求


国家标准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 器具的特殊要求 Househodandsimlareletriealappliamees;一Safety Particeularrequirementsforappliancestorecoverrefrigerant fromairconditioningandrefrigerationequipment IEC60335-2-104:2004,IDT 2008-12-30发布 2010-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目 次 前言 IEC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定义 -般要求 试验的一般条件 分类 标志和说明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电动器具的启动 10 输人功率和电流 1n 发热 12 空章 13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瞬态过电压 14 15 耐潮湿 6 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17 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耐久性 18 I9 非正常工作 20 11 稳定性和机械危险 机械强度 21 1 结构 22 12 15 内部布线 2趴 24 15 元件 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16 20 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 16 2 16 接地措施 28 16 螺钉和连接 29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S 耐热和耐燃 30 l6 防锈 3 32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 16 附录 18 附录AA规范性附录)真空等级 18 附录BB(规范性附录在标准污染制冷剂中的微粒 25 ***** 26 附录CC规范性附录兼容性要求 附录DD(规范性附录)膨胀油的要求 21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前 言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470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由若干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通用要求,其他部分为特殊 要求 本部分应与GB4706.1一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配合使用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335-2-104;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2-104 部分:从空调器和冷藏设备中回收和/或再生制冷剂的器具的特殊要求》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对IEC60335-2-104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第1部分”一词改为“GB4706.1”; -用小数点“”代替用做小数点的“,” 本部分由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家用电器研究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 公司、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 公司、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德军,杨超、梁峰,李金波高保华、傅培刚、李觞、周晓明、高益宏,蔡宁 本部分首次发布 业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EC前言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由所有国家的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标 准化组织 IEC的宗旨就是促进各国在电气和电子标准化领域的全面合作 鉴于以上的目的 并考虑到其他活动的需要,IEC还出版国际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报告、公共可用规范(PAS)、 导则(以下统称为IEC出版物) 整个制定工作由技术委员会来完成 任何对此技术问题感 兴趣的IEC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制定工作 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有联系的国际、政府及非政 府组织也可以参加这项工作 IEC根据其与IsO达成的协议,与IsO在工作上紧密合作 D 因为每个技术委员会都有来自于各个对有关技术问题感兴趣的IEC国家委员会的代表,所以 IC对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都尽可能的表达了国际性的一致意见 IEC出版物以推荐性的方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被各国家委员会接受 在为了确保 IEC出版物技术内容的准确性而做出任何合理的努力时,IEC对其出版物被使用的方式以及 任何最终用户(读者)的误解不负有任何责任 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希望各国委员会在本国情况允许的范围内采用IEC出版物的内 容作为他们国家或地区的出版物 IEC出版物与相应的国家或地区的出版物有差异的,应尽 可能在后者中明确地指出 5)IEC规定了表示其认可的无标志程序,但并不表示对某一设备声称符合某一IEC出版物承担 责任 6D 所有的使用者应确保持有该出版物的最新版本 EC或其管理者、雇员,服务人员或代理(包括独立专家,IEC技术委员会和IEC国家委员会的 成员)不应对使用或依靠本IEC出版物或其他IEC出版物造成的任何直接的或间接的人身伤 害,财产损失或其他任何性质的伤害,以及源于本出版物之外的成本(包括法律费用)和支出承 担责任 应注意在本出版物中列出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对于正确使用本出版物来讲,使用规范性引用 8 文件是不可缺少的 本IEC出版物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EC组织不负责 9 识别任一或所有该类专利权问题 IEC60335的本部分是由lEC第61技术委员会“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的安全”中的61D“家用和 类似用途的空气调节器具”制定的 本版为IEC60335-2-104的第1版 本部分使用双语版的译本(2004-01)取代了单一的英语译本 本部分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的: FDS 表决报告 61D/115/FDIs 61D/120/RVD 有关本部分表决情况的更进一步的材料可从上表的表决报告中查找 本部分的法语版尚未进行表决 本部分应与IEC60335-1的最新版本及其增补件共同使用 本部分是基于IEc60335-1的第4版 制定的 注1:本部分中提及的“第一部分",均指IEC60335-1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本部分对IEC60335-1的相应条款作了增补或修改,由此转换成本IEC标准;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 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安全要求 本部分中未提到的第一部分的条款,应尽可能合理地使用 本部分中标有“增加”,“修改”或“代替” 是对第一部分相应内容的调整 注2:标准中采用下述编号方式 子条、表.图从"1o1”开始编号的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 -除非注解在新的子条款中或是第一部分包含注解.否则一律从101开始编号.包括被替代的章节和条款 中的注解; -新增的附录以AA,HB等编号 注3:标准中使用下述字体 标准要求,roman正体; -试验规范,roman斜体 roman正体 注解,小号 正文中的黑体字在第三章中定义.当定义中有形容词时,该形容词和所修饰的名词也应用黑体字 Bc委员会声明,本出版物的内帘在20年以前不会变动 届时本出版物将被: 重新确认; 废止; 修订版本取代,或 修改 某些国家存在下述差异 3;在器具的中线上限制使用直流元件(澳大利亚); -6.1:;允许使用oI类器具(日本); -11.8试验箱内的木制边壁的温度限制到85C(瑞典).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 器具的特殊要求 范围 GB4706.1一2005的该章用下述内容代替 GB4706的本部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回收制冷剂的器具的安全 本部分适用于从空气调节器和制冷设备中将制冷剂回收和/或再生的,装有开启式或全封闭电动 机-压缩机驱动的电器的安全,单相器具的最大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其他器具的额定电压不超过 600V 不作为一般家用,但对公众仍可能引起危险的器具也属于本部分的范围,例如打算在商店、轻工业 和农场中由非专业人员使用的器具 上述器具可能由一个工厂或多个工厂生产的组件组成 如果提供的是多组件,而且这些单独的组 件要一起使用,那么本部分的技术要求应以装配在一起的组件使用为基础 注10;在IEc60335-2-34中给出了“全封闭电动机-压缩机”的定义 注102:对于制冷器具的要求参照标准GB9237 注103:对于可燃制冷剂的器具,附加的要求正在考虑中 注1 注意下述情况 l04 -对于准备用在车辆、船舶或者航空器上的器具,可能需要附加的要求; 对于要承受压力的器具,可能需要附加的要求 卫生部门,劳动保护部门和供水及类似部门可能还制定有附加要求 注105:本部分不适用于 专门为工业用途而设计的器具; -准备使用在经常产生腐蚀性或者爆炸性气体(尘埃、蒸气或燃气)特殊环境场所的器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7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706.1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增加 GB/T5013(所有部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IEC60245(所有部分),IDT 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eqvIEC60065;1998) GB9364(所有部分)小型熔断器[IEC60127(所有部分),IDT] GB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9237一2001,eqvIso5149;1993) IEC60335-2-34;200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2-34部分;电动机-压缩机组的特殊要求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4706的本部分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3.1.6 额定电流ratedeurrent 增加 注101,如果器具包含电子件(包括风扇电机),则在所有附件通电的情况下,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持续运行时,额 定电流是依据总输人功率而定 3.1.9代替: 正常运行 normaloperation 当器具按正常使用安装,并在制造厂规定的最严酷工作条件下运行时所处的条件 3.101 压缩法compressor -种制冷剂回收的方法,由开启式或全封闭电动机-压缩机将其吸气侧(低压侧)连接到被回收制冷 剂的系统中,其排气侧连接到制冷剂回收容器中组成 3.102 温度限制装置temperaturelimitingdeviee 防止温度过高的控制系统 3.103 限压装置pressure-limitingdevice 通过停止加压元件的工作来对预定压力自动响应的机构 3.104 压力释放装置pressure-relierdevicee 压力安全保护阀或自动释放过高压力的易破裂的薄弱件 注,易破裂的薄弱件是一种当到达预定的压力后能破裂的装置. 3.105 维修车间sericegarage 用于试验,诊断和修理工作的场所 3.106 回收recovery 从空调或制冷设备中抽出(排出)制冷剂并将其贮存到一个外部容器中 3.107 再生reeyele 从空调或制冷设备中抽出(排出)制冷剂,并对制冷剂进行清洁 -般要求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试验的一般条件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5.7代替; 第10章和第1章的试验和试验条件要在制造厂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1.4或最严酷的工作 条件来进行 2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分类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修改: 器具应分为I类、类或类器具 6.2增加: 器具应按照GB4208的防护等级来分类 在室外使用的器具或器具的某一部分的防护等级应至少为PX4; -仅在室内使用的器具的防护等级可以是IPXO. 标志和说明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修改: 用下述内容替代第2个破折号的内容 电源性质符号(包括相数),单相运行的除外 用下述内容替代第3个破折号的内容 额定电流单位为安培(A) 增加 -额定频率 每一种可用的制冷剂对于器具都是适用的 对于单一制冷剂,标出下述其一 化学名称 化学分子式 制冷剂编号 对于混合制冷剂,标出下述其 每种成分的化学名称; 每种成分的化学分子式; 每种成分的制冷剂编号; 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剂编号 储罐允许的最大工作压力 对于制冷回路,如果吸气侧与排气侧的允许最大工作压力不同,则要求单独标示 当器具被用于维修车间时,应标示“该器具应被用于每小时至少进行4次强制换气的场所,或 者该器具应在离地面至少0.5m的高度使用” -应明确标示;该器具不应在有液体溢出的地方或者装有可燃性液体的敞口容器的附近使用 7.15增加 如果面板在安装或维护时能拆下,但只要器具正常工作时仍在其位,则标志可以置于面板上 7.101对于作为产品一部分的可更换熔断丝或可更换的过载保护装置,应提供有标志 当隔室的门或 盖打开时标志应能看得见 -该标志应规定熔断丝的额定电流(以A为单位),型号和额定电压;或 -该标志应规定可更换过载保护装置的制造厂名和型号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电动器具的启动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不适用 l 输入功率和电流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11 发热 (GB4706.12005的该章用下述内容代替 11.1在正常使用时器具及其周围环境不应达到过高的温度 在l1.2l1.7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通过测定各种部件和周围的环境温度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不 过,如果电动机绕组的温度超过表3的规定值,或如果对电机中所用的绝缘系统分类产生怀疑,则要通 过附录C的试验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11.2器具要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安装在试验间内,特别是 -应保持制造厂规定的与相邻表面的最小间隙; -可调限值的控制器在试验期间要通过控制器调节装置设定到所允许的最大断路整定值和最小 差分值 11.3部件的温升要用细线热电偶来测定,其选择和放置的热电偶位置应使它们对所测部件的温度影 响最小 注101直径不超过0.3mm的线状热电偶称作细线热电偶 电机绕组的温升可以通过电阻法来测量 用于测量墙壁、天花板和地板表面温升的热电偶要埋人这些表面内或附到直径15mm厚度为 mm的铜制或铜合金制成涂黑小圆盘的背面,该小圆盘与表面平齐 要尽可能使器具的放置使得可能达到最高温度的部件接触小圆盘 在测量手柄、把手和抓手等的温升时,要考虑在正常使用时要抓握的所有部件及与热金属接触的绝 缘材料部件 除绕组外,电气绝缘的温度要在绝缘材料的表面测量,测量应选在失效会导致短路的地方,带电部 件与易触及金属部件接触的地方,还有绝缘导通或使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少到29.1的规定值以下的 地方 试验时器具在正常工作的电压下其温度应是43C,或者如果温度更高则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最大 温度进行,直到器具进人稳定工作状态 11.5在制造商确定的最严酷的工作状态下试验时,用水冷却的器具应保持水流动来运行 11.6所有器具应连续地工作,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所有器具应按附录AA中规定的标准运行,附录 AA指定了制冷剂能被再生的最低标准 11.7在试验期间,应该连续记录温度,并且数值不应该超过表3 但是保护装置不应动作并且焊料不 应流出 表3最大正常温度 部 件 温 度/C 全封闭电动机-压缩机绕组" 合成绝缘材料; 140 其他绝缘材料 130 全封闭电动机-压缩机或者其他电机的内部外壳 150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表3(续 度 C 件 绕组"如果绕组绝缘材料电动机-压缩机除外)是 l00(90) -A级材料 E级材料" 15(105 B级材料 120(110) F级材料 140 H级材料 65 135 -200级材料 205 220 )级材料 235 250级材料 85 固定式器具外导线接线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带有电源线的器具除外 开关,温控器和限温器的周围环境" 没有T标志 55 心 有T标志 内部和外部布线的橡胶或聚氧乙稀绝缘材料(包括电源线》 无温度等级 7 有温度等级(T 用作附加绝缘的导线护套 60 用作垫圈或其他部件的非合成橡胶件,其变形可能影响安全的话" -当用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时 其他情况 7 B22.E26和E27灯座 金属和陶瓷型 185 -陶瓷以外的绝缘型 45 T 有T标志 El4和B15灯座 金属和陶瓷型 155 15 陶瓷以外的绝缘型 T 有T标志 除了对布线和绕组规定的绝缘材料外的其他用作电气绝缘的材料 95 已浸溃或涂覆的织物、纸或压制纸板 -用下述材料粘合的层压件 三聚氮版 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酚-排醛树脂 10 脉醛树脂 0 145 -用环氧树脂粘合的印制电路板 用下述材料制成的模制件 含纤维素填料的酚醛 10 m 含无机填料的酚醛 三聚氮胺醛甲醛 脉醛 玻璃纤维增强聚脂 硅酮橡胶 290 -聚四氟乙烯 用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纯云母和紧密烧结的陶瓷材料 425 热塑性材料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表3(续 部 度/c 必 90 普通木材" 试验箱的木制壁板 90 电容器的外表面" T -带有最高工作温度标志(T)y 没有最高工作温度标志(T) 用于抑制无线电或电视干扰的小型陶瓷电容器 符合GB/T14472或GB8898一2001的14.2的电容器 60 其他电容器 没有辅助加热器的器具的外壳 85 手柄按钮,抓手和类似物及在正常使用时抓握的所有部件 -金属 60 -陶瓷或玻璃材料 -模压材料、橡胶或木材 85 与闪点温度为C的油接触的部件 -25 布线的绝缘能触及到不带电源线器具的固定式器具的固定布线的接 线端子板或间室的那些点 如果绝缘层要求使用带T标志的电源线 心 75 在其他情况下" 符合IEc60335-2-34要求的电动机-压缩机不要求 "当使用热电偶时括号内的温度适用 当使用电阻法时,没有括号的数字适用 按照GB11021进行分类 A级绝缘材料的示例是 浸溃的棉花、丝绸、人造丝和纸 油基搪瓷或聚陀胺树脂 B级绝缘材料的示例是 玻璃纤维,三聚氢胶 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酚-糠醛树脂 E级绝缘材料的示例是 具有纤维填充物的模制件,棉花纤维层压板和纸层压板,带有三聚氮胺 -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酚-糠醛 树脂的材料; 交联聚脂树脂,三醋酸脂纤维膜,聚乙烯对酞酸盐脂膜; 涂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并含有改性油醇酸树脂漆; 以聚乙烯醉缩甲醛,聚氨脂或环氧树脂为基的瓷漆 1B级材料的温度限值可以增加5c(5K). 对于全封盖式压缩机.A级、E级和 全封闭压缩机就是一种可避免在箱体内外侧间循环空气的压缩机,但不一定达到气密程度 T表示最高工作温度 开关和温控器的环境温度就是距开关和温控器5mm处最热点的空气温度 为了试 验,如果器具制造厂要求,标有单独额定值的开关和温控器可以认为没有最高工作温度标志 该限值适用于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软缆、软线和电线;对于其他线缆,限值可能不同 对于热塑材料没有专门的限值,它必须承受GB4706.1一2005中30.1和30.2的试验,为此应测量其温度 规定的这些限值 .,而没考虑表面涂饰的劣化 考虑到木材的劣化 在19.7 短路的电容器的温升没有规定限值 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容器温度标志在技术页中给出 如使用这些材料或其他材料,则它们不应承受超过由材料本身所进行的老化试验所确定热能力的温度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注101:铜绕组的温度值可由下述公式算出 T=R/Rk十T一 式中: 铜绕组在试验结束时的温度; 试验开始时的电阻; g 试验结束时的电阻; 试验开始时的环境温度; 对于铜绕组,该值为 1234.5,对于铝绕组,该值为225 在试验开始时,绕组必须处于环境温度 在试验结束时绕组的电阻,推荐在断电后迅速测量电阻并在短时间间隔内完成多次测量以便绘制出电 阻 时间曲线来确定瞬时电阻 1 空章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1 GB4706. -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1 13.2修改: 对于固定式I类器具,泄漏电流应不超过2mA/kW额定输人功率;对于公众易触及的器具,泄漏 电流的最大值应不超过10mA;对于公众不易触及的器具,泄漏电流的最大值应不超过30mA 14 瞬态过电压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15 耐潮湿 GB4706.1一2005的该章用下述内容代替 15.1器具的电气元件应能防止水的侵人 通过15.2的试验,紧接着进行15.3的淋溅试验,接着进行11.6及第16章的试验来确定其是否 合格 在这些试验之后,视检外壳内部 进人外壳内的水不应将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少到第29章规定 的最小值以下 注101;设计为完全安装在建筑物内,并且没有室外部件的器具不承受15.2的试验 在15.2和15.3的试验期间,电动机-压缩机不工作并且可拆部件要拆掉 15.2除了IPX0器具外,其余器具要按下述要求承受GB4208的试验 -IPX1器具按14.2.1进行试验; IPX2器具按14.2.2进行试验; PX3器具按14.2.3进行试验; IPX4器具按14.2.4进行试验 PX5器具按14.2.5进行试验; -IPX6器具按14.2.6进行试验; -IPX7器具按14.2.7进行试验,在进行这一试验时,器具要浸泡在1%的NaCl溶液中 15.3按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来安装器具,但先不让其运行 电控部分的手动控制部位的保护罩要设 置在开启的位置,除非该保护罩是属于自动关闭型的 以一种最可能使电控部分或非绝缘运动部件进 水的方式,将2.5g普通食盐和0.25L水的混合溶液灌人部件 待溶液完全溢出后,器具要能经受住 第16章的试验 如壳体顶部表面水平的或接近水平的最小尺寸是75mm或更小,则溢流试验不适用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16 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16.2 修改: 对于固定式I类器具,泄漏电流不超过2mA/kW额定输人功率;对于公众易触及到的器具,泄漏 电流最大值为10mA;对于公众不易触及的器具,泄漏电流的最大值为30mA 17 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18 耐久性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不适用 19 非正常工作 GB4706.1一2005的该章用下述内容代替 19.1器具的设计应尽可能避兔由于非正常工作和误操作而引起的火灾危险、损害安全或防触电保护 的机械危险,传送介质流的失效,或任何控制器的失效都不应导致危险 电子线路的设计和使用应使器具不会由于电子线路的失效而导致器具触电、火灾、机械危险或组合 危险存在 器具应该承受19.2~19.6相应的试验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装有电子线路的器具也要承受19.7和19.8相应的试验 试验期间和试验后,器具应符合19.9的要求 19.2电动机除电动机-压缩机以外)要固定到木制和类似材料制成的支架上 阻止电机转子转动但 不要拆下扇叶和卡钉 电机在图1o1所示电路中以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的范围上限供电 在此条件下,该组件工作15d(360h),或直到保护装置永久地断开电路为止,取其时间较短者 在试验期间,环境温度保持在23士5)C 如果稳态建立时,电机绕组的温度不超过90C,则可以考虑中止试验 在试验期间,外壳温度不应超过150C,并且绕组温度不应超出表8所示限值 表8最大绕组温度 绝缘材料分类和温度限值/c 器具类型 A E H 200 220 250 如果是阻抗保护 150 165 175 190 210 230 250 280 如果是由在第1个小时期间动作的保护装置来保 200 215 225 240 26o 28o 300 330 护,最大值 在第1个小时后动作的保护装置来保护,最大值 175 190 200 215 235 255 275 305 在第1个小时后动作的保护装置来保护,算术平 15o 165 175 190 21o 230 250 280 均值 在试验开始后3d(72h),电动机应承受16.3规定的电气强度试验 在试验期间,30mA的漏电保护器不应断开 在试验结束时,在电动机上施加2倍的额定电压以测量绕组和外壳间的泄漏电流,其值不应超过2mA 如果电动机-压缩机没有按照IEC60335-2-34进行过型式试验,应提供堵转的样品,并且按设计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要求充填了油和制冷剂 然后,样品应承受IEC60335-2-34中19.101、19.102、19.103规定的试验,并且应符合本条的要求 19.4装有三相电机的器具在第11章所述的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上限工作,并断开其中一相的条件 下运行,直到达到稳态或保护装置动作 该试验不适用于符合EC60335-2-34的三相电动机-压缩机 19.5器具在第11章规定的条件及额定电压条件下以任何工作形式或带有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任 何故障来工作 试验要连续进行,一次仅制造一个故障条件 故障条件的示例如下 程序控制器(如果有)在任一位置止动; 电源的一相或多相断开并重新连接 -元件的开路或短路 -般来说,试验要限制在可给出最不利结果的情况下进行 准备用于在正常使用时接通和断开发热元件的接触器的主触头在“接通”位置锁定,可认为是一种 故障条件,除非器具至少带有两套串联的接触器 该条件可通过提供两个彼此单独工作的接触器或通 过提供两套独立衔铁的一个接触器操纵独立的主触点来实现 19,6.1规定的条件,否则,通过对所有的线路或线路部件按19.6.2规定的故 19.6除非电子线路符合 障条件进行评价来确定电子线路是否合格 如果器具在任何故障条件下的安全是依赖于符合GB9364的小型熔断体的工作,则要进行19.7 的试验 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绕组的温度不应超过表8规定的值,并且器具应符合19.9的规定条件 特 别是带电部件不应触及到第8章规定的试验指 任何通过保护阻抗的电流都不应超过8.1.4规定的 限值 如果印制电路板的导线处于开路,下述所有的三个条件均已满足,则认为器具通过了特殊的试验 -印制电路板的材料承受了GB8898一2001中20.1规定的试验; -任何松动的导线都不会使带电部件和可触及金属部件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少到第29 章的规定值以下; 器具在开路导线跨接的情况下承受了19.6.2的试验 注101:除非在任何一次试验之后都必须更换元件 否则.19.9的电气强度试验只需在电子电路的最终试验之后 进行 注102:通常,对器具和其线路图的检查,将暴露出那些必须模拟的故障情况,以便能把试验限制在预料会给出最不 利结果的那些情况 注103,通常,试验考虑到由于电网电源的干扰而可能出现的故障 然而,可有一个以上的元件同时受到影响的场 合,可能有必要进行一些附加的试验,这些试验正在考虑之中 19.6.1如果线路或线路的部件符合下述两条件,则19.6.2中的a)~D)项的规定故障条件不适用 电子线路是下述低功率线路 在器具的其他部分中,触电、火灾、机械危险或组合危险的保护不依赖于电子线路的正确工作 低功率线路按下述来确定;示例如图9所示(见GB4706.1一2005) 器具要在额定电压下供电,可调电阻器要调到最大电阻并将其连接到待查点和电源的负极之间 然后将电阻调低,直到电阻器的功耗达到最大 低功率点就是靠近电源处的某一点,该点提供给电 阻器的最大功率在工作结束时的5s内不超过15w 线路距电源的距离比低功率点还远的线路某一 部分认为是低功率线路 注l:只从电源的一极上进行测量,最好是给出最小低功率点的那个极 注2:当确定低功率点时,推荐从靠近电源的各点开始 注3;可变电阻器消耗的功率用功率表来测量 19.6.2应考虑下列的故障情况,而且如有必要,每次施加一个故障条件 要考虑随之而发生的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间接故障 不同电位带电部件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短路,其条件是这些距离小于29.1中规定的 a 值,并且有关部分没有被充分地封闭起来 D) 任何元件的接线端子处开路 e)电容器的短路,符合GB/T14472或GB8898一20o1中的14.2的电容器除外 d 非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任何两个接线端子的短路 该故障情况不施加在光耦合器的两个电 路之间 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以二极管方式失灵 集成电路的失灵 在此情况下要评估器具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情况,以确保其安全性不依赖 于该元件的正确功能 要考虑集成电路故障条件下所有可能的输出信号 如果能表明不可能产生出一个特殊的输出信 号,则与其有关的故障可不考虑 注1:如可控硅镇流器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类的元件不承受故障条件). 注2:微处理器要按集成电路来试验 另外,要通过低功率点与电源的测量电极的连接来实现每个低功率电路的短路 当模拟任何一个故障情况时,试验持续的时间为 如11.6所规定,但仅为一个工作循环并且仅当故障不能在使用时识别,例如;温度变化 如19.2所规定,如果故障能够被用户识别,例如;电动机止动 -对于连续连接到电源上的电路,例如:待机电路,直到稳态建立 在各种情况下,如果在器具内部出现电源中断,则试验中止 如果器具装有一个工作时可确保符合第19章的电子线路,则要使用上述n)~h项的单一模拟故除 重复试验 如果线路不可能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评估,则要将故障条件)施加在密封的和类似的元件上 如果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rc>),负温度系数电服器(NTcs)和独立电压电阻器(VDR>)在制造厂 声明的规范内使用,则它们不要短路 19.7对于19.6.2规定的任一故障,如果器具的安全是依赖于符合GB9364的小型熔断体的工作,则 试验要在用电流表代替了小型熔断体后重复 如果测得的电流不超过2.1倍的熔断体额定电流,则不认为电流有足够的保护,并且试验要在熔断 体短路时进行 如果测得的电流至少为2.75倍的熔断体额定电流,则认为电流有足够的保护,并且试验要在熔断 体短路时进行 如果测得的电流在2.1倍一2.75倍的熔断体额定电流之间,则熔断体要短路并进行试验,试验持 续时间: -对于快速熔断的熔断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或30min,取其较短者; -对于延时性熔断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或2min,取其较短者 注l:在有疑问的情况下,确定电流时,要考虑熔断器的最大电阻值 注2;证实熔断体是否可起到保护装置的作用要基于GB9364规定的熔断特性,同时,也给出计算熔断体最大电阻 的必要资料 19.8带有PTC发热元件的器具要在额定电压下供电,直到与输人功率和温度有关的稳态建立 然后,电压以5%的速度增加,并使器具工作到再次达到稳态 重复试验,直到达到1.5倍的额定 电压,或直到发热元件破裂为止,取其较早出现者 19.9如适用,在19.219.7和19.8的试验中,器具不应放出火焰、融熔金属、超标的有毒或可燃气 体 外壳的变形不应影响器具符合本部分,并且温度不应超过表9规定值 10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表9最高非正常温度 件 部 温 度/C 外壳的边壁,顶板和底板 175 175 电源线缆的绝缘 [1.5×(T一25)]十25 非热塑材料的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 此处T是表3的规定值 "热塑材料作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时没有规定限值,它们必须承受GB4706.1一2005中30.1的试验,为此,必须 测定其温升 在本试验后,绝缘应能承受16.3的电气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为 基本绝缘,l000V 附加绝缘,2750V; 加强绝缘,3750V 20 稳定性和机械危险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21机械强度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适用,且增加下列内容 应遵守GB9237规定的安全要求 21.101所有器具上应安装有用于自动停止压缩机运行的压力限制装置 21.102采用压缩法的器具,其压力限制装置与压力加强元件之间不应有截止阀 21.103制冷系统中的所有元器件应能经受住器具在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和停止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最 大压力 本要求根据以下试验来检验 对于第21章的所有试验 如果采用的是混合物制冷剂,高压侧冷凝压力)为饱和冷凝温度对应的压力; -如果采用的是混合物制冷剂,低压侧(蒸发压力)为饱和蒸发温度对应的压力 在a),b)或c)中测得的最大值应被用于21.104中的试验,且应分别按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元件进行 试验 按下述压力值进行第11章的试验 a 当按第11章规定的条件试验时,制冷系统中的承压元件应能经受住制冷系统的最大压力 试验 按第11章的规定试验时,试验压力值至少应为运行过程中压力最大值的3倍 b 按下述压力值进行第19章的试验 当按第19章规定的条件试验时,制冷系统中的承压元件应能经受住制冷系统的最大压力 试验 按第19章的规定试验时,试验压力值至少应为异常运行过程中压力最大值的3倍 按下述压力值进行停机试验 为了确定停机状态下的压力,器具应在断电状态和制造厂指定的最高运行温度下放置1h 制冷系统中仅需要承受低压的元器件应能经受住器具在停止状态下制冷系统所产生的最大压 力试验 试验压力值至少应为停止状态下产生的最大压力值的3倍 例外:若压力测量和控制装置符合该元件的所有适用条件,则不必强制符合试验要求 1l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21.104对于每个元件来说,压力试验均应在三个样件上进行 被试样件应充满液体,例如水,以排除 空气,且被试样件应被连接到一个水泵系统中 压力逐渐升高,直至到达所需的压力值 压力应维持 1min,在此期间样件不应泄漏 对于在压力的作用下需要用垫圈来密封的部分,若泄漏仅发生在压力大于最大允许压力的120% 且试验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仍能到达所需的值,则垫圈的泄漏是可接受的 21.105若元件要进行21.105.121.105.7的疲劳试验,则应经受住一个2.5倍冷凝(蒸发)压力的破 坏试验 这作为压力试验的一个可选试验 21.105.1对于每种制冷剂容器来说,应取三个样件在循环压力下进行试验,循环压力值在21.105.6 与21.105.7中已指定,循环数在21.l05.5中已指定,在21.l05.3与21.l05.4中有相应的描述 21.105.2样件在试验完成以后,如果没有破裂、爆裂或泄漏现象,则可被认为符合21.105.6的要求 21.105.3被测样件应充满惰性的流体,且应被连接到一个压力控制源上 压力应在制造厂指定的速 度下,在循环压力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升高与降低 在每一次循环中,压力应到达指定的上限与下限 值 压力循环的形态应是这样的:上限与下限压力值应至少维持0.ls 注: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本条款中描述的惰性流体采用流动的水 流体应能完全填满该部件,以置换所有的空气 钢、铜以及铝等金属的疲劳特性在连续运行中不受温度影响温度经常在器具的运行温度条件和系 统内部温度以下 当铜或铝的连续运行温度小于或等于125 c,或钢的连绩运行副度小于或等于 200C时,该元件或部件的试验温度应至少为20C;当铜或铝的连续运行温度大于125C,或钢的连续 运行温度大于200C时,该元件或部件的试验温度对于铜和铝来说,至少应为150C;对于钢来说,至少 应为260C,且应能承受此压力 对于其他材料或更高的温度来说,温度对材料疲劳特性的影响应在更 高的温度下进行运行试验以后再作出评价 21.105.4第一次循环的压力,对于低压侧的元件来说,应是最大的燕发压力;对于高压侧的元件来说 是最大的冷凝压力 21.105.5总的循环次数应为250000 循环试验的压力如下 21.105.6 对于承受高压的元件来说,压力的上限值不应小于制冷剂在50C时的饱和蒸气压力;压力的 a 下限值不应大于制冷剂在5C时饱和蒸气压力 b)对于仅需要承受低压的元件来说,压力的上限值不应小于制冷剂在30C时的饱和蒸气压力 压力的下限值应为0bar和4.0bar中大的数值,或等于制冷剂在一13C时的饱和燕气压力 21.105.7 对于最后一个试验循环,试验压力应提升至21.105.6中指定的最小压力上限值的2倍 注:目的是避免试验压力值不合理,即比制冷剂在一13C时的饱和蒸气压力小或比4.0bar大的压力值 22 结构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22.6增加 器具的绝缘不应受到进人器具内的雪霜的影响 注101:通过采取一些适当的排放孔来满足这一要求 22.101固定安装式器具的设计应使得它们能够被紧紧地固定并保持在位 通过视检来确定其是否合格,如果有怀疑,在器具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安装后来确定其是否 合格 22.102器具的制冷系统应密封,并按制冷剂或油泄漏到环境中风险最小的方式进行设计与运行 更换可拆卸的干燥过滤器的滤芯时,与过滤器有关联的管路系统应隔离,并且在打开过滤器的 端盖前,制冷剂应转移到合适的储液罐内; -因更换滤芯而进人回收器具制冷系统中的空气,应以抽真空的方式排除,不可以使用制冷剂 12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排空; -在回收时应注意避免将存储于橡胶管中的制冷剂泄漏到大气中 22.103所用回收容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22.103.1制冷剂必须只能回收到规定的同一种制冷剂的容器中 22.103.2容器应清晰标注所回收的制冷剂类型 22.103.3在处理时,如果残留的制冷剂有可能排放到大气中,不应使用“一次性”或“单独使用”的 容器 22.103.4制冷剂容器不能过载 当容器灌注制冷剂时,必须时刻观察其最大灌注量 并考虑到制冷 剂一油混合物的密度可能比纯制冷剂的密度低,导致按质量计算时容器的可利用灌注量会减少(约为液 体容积的80%). 注:过载保护的范例:浮球型保护,当到达填充水平的80%时,设置为关闭设备,或可利用感应类保护关闭设备 22.103.5任何操作即使是短暂的都不能超过容器允许的额定压力 22.103.6当混合物制冷剂可能无法回收时,不能把不同的制冷剂混合储存,应该存储在不同的容器 里 容器内有不明制冷剂时,不能排放到大气中,应在鉴别后回收,或者进行适当的处理 22.103.7移动式存储容器应当符合相应的液化气体存储器的运输要求 22.103.8如果用来控制容器的制冷剂灌注量的部件为非金属材料,则应符合附录cC的要求 22.104制冷剂软管要求如下 22.104.1传输软管在开口0.3m处应设有关闭装置 当软管没有联接时,这些装置可以阻止制冷剂 流动 用于器具的增强型橡胶和热塑性塑料软管应进行试验,以便在正常使用时保证制冷剂顺利回收 22.104.2制冷剂浸泡试验如下 试验前准备3根0.5m的软管样品 软管内表面浸泡在制冷剂/润 滑剂混合物中30d温度高于第1章规定的最高试验温度至少10c,但不能小于(80士2)c 浸泡试 验完毕后,其中1根软管要经受如22.104.8所述的拉力试验 余下2根软管要经受住如22.105所述 的压力试验 22.104.3每个软管样品进行22.104.2的试验时,填充21C的液体混合物(95%制冷剂和5%润滑 剂)不应超过总容积的70% 22.104.4流体静力强度试验 软管在试验中能够承受22.105中的压力试验且无损坏 22.104.5热循环试验 软管组件被放置在一个空气循环箱中23h,温度维持在80C 然后拿出软管 组件,使其恢复至室温并保持1h 接着把软管放置在一 -30C的房间内23h,然后再次使其恢复至 室温并保持1h 重复该循环5次 此项试验完成后,软管应经受住22.105所述的压力试验且无损坏 22.104.6油老化试验 3根软管浸在型号为IRM903的油中168h,温度为80C 完成试验后,其中 一个软管经受22.104.8的拉力试验 余下的2根软管经受22.105的压力试验且无损坏 注,型号为IRM9031 的油如附录DD所述 22.104.7扭曲试验 软管组件放在扭曲机上,并且联接到压力管道中,维持345kPa的压力 扭曲幅 度为3.2 且扭曲频率为每分钟1000次 此项试验进行30h且无泄漏或损坏 mm 22.104.8拉力试验 将软管组件放置在一个试验设备中,此设备有一个速度为0.025m/min的十字 头,可以提供将软管从组件中分离或拉断的拉力 从0开始,拉力逐渐加大,直到软管组件分离或拉断 软管 此拉力不能小于534N 22.104.9渗透性试验 当以器具标注使用的制冷剂在(49士2)C下按22.104.9.122.104.9.7的规 定进行试验时,软管与软管组件接头的制冷剂渗透率不应大于39.2kg/(m' 年). 22.104.9.1该设备需要一个容积为(500士25)ml破坏压力不小于21MPa并配有与软管组件连接 的适当配件的容器、一个探测器、一个在整个试验阶段能够维持恒定温度的空气循环箱和一个综合测量 精度在0.lg的测量天平 22.104.9.2对自由长度为1m的4个软管组件进行试验,4个软管组件中的3个需被用作制冷剂损 13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失的测定,第4个软管组件需空管运行,用于软管自身质量损失的测定的方法 22.104.9.3每个组件中软管的自由长度在表压为0下进行试验,试验长度精确到1mm 连接到容 器上的4根软管组件中的每根软管,需测出包括管端塞子的全部质量,试验精确到0.1g 22.104.9.4三根软管组件注人0.6 的液体制冷剂,总质量误差为士5g 软管组件注人制冷 mg/nmmm 剂前要用一个灵敏的灵敏度至少为llg/年)探测器检测以确保不泄漏 22.104.9.5三个装有制冷剂的软管组件和一个空软管组件放置在空气箱中(30士5)min,以除去其表 面湿气 在空气箱中时,这些软管不能被弯曲成直径小于20倍软管外径的弧线 这些装有制冷剂的软 管组件是用于检漏的 从空气箱中取出后,在15min一30min时间测量所有软管组件的质量 这样获 得的数据作为试验的原始数据 22.104.9.6软管组件放置在空气箱里,在指定的温度下保持24h 在24h后,把软管组件从空气箱 中取出,如前面所述的方法重新测量,之后放回空气箱 如果在测量时发现减少的质量达20g或更多 时,则停止试验,检查漏点后再重新开始试验 22.104.9.7最初24h的试验视为预先处理阶段,该阶段的质量损失在最后的计算中将忽略不计 如 前面所述的方法,将软管组件重新放人空气箱中72h,然后取出测量,计算质量损失 渗透率的计算是 通过减去相应的质量损失,即从负载的软管组件中减去空的软管组件的质量 渗透率单位表示为kg/ m 年) 负载软管组件中的制冷剂质量损失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R= [丛-CE" 式中 -负载的软管组件在预处理阶段后的最初质量,g; -负载的软管组件在72h试验阶段后的最终质量,g 空的软管组件在预处理阶段后的最初质量,g 软管的名义直径,mm; 空的软管组件在72h试验阶段后的最终质量,g -38.7; -制冷剂质量损失率,即自由软管长度中管内单位面积每年渗透的质量,kg/m 年); -负载软管组件的自由软管(软管被安装后的中间部分)的长度,m; 空的软管组件的自由软管长度,m. 注:为了明确要求,软管组件样品数量须符合;制冷剂泄漏试验3条;流体静力强度试验1条;热循环试验1条;油老 化试验3条;扭曲试验1条;拉力试验1条;渗透性试验3条;总计需要14条软管组件 22.105压力强度试验 22.105.1制冷系统高压侧部分应该能够承受在正常使用时预期的压力 按如下方法试验 制冷系统的高压侧部分必须能承受表101要求的压力 表101高压侧部分应能承受的压力 压E 力 制冷剂 制冷剂代号 MP Bars CClF R12 60 CFCHF R134a) 6.5 65 CHCIF R22 l0.5 105 73.8%的CClF26.2%的CH.CHF R500 10 100 8.8%的CHCIF十51.2%的cCIF.CF R502 10.5 105 14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对于其他制冷剂,试验压力相当于其在70C时的饱和燕气压力的3.5倍 注:上述给出值未必足够高,可能满足不了某些方面的应用 22.105.2制冷系统的低压侧部分必须能承受表102要求的压力 表102低压侧部分应能承受的压力 压 力 制冷剂 制冷剂代号 MPa Bars CClF R12 2.5 25 CF,cHF 30 R134a) 3.0 CHclIF R22 40 R500 30 73.8%的cclF十26.2%的CHCHF 3.0 48.8%的CHClIF,十51.2%的CCIF,CF R502 4.5 45 对于其他制冷剂,试验压力相当于其在20C时饱和蒸气压力的5倍 注上述给出值未必足够高,可能满足不了某些方面的应用 22.105.3每种制冷剂容器应提供2个样品进行试验 试验介质应使用无危害液体,如水 用试验介 质注满试验样品,并以此方法排除管中空气,同时连接到一个液压狐系统 压力逐新上升直至达到规定 压力 在此压力保持1mi的期间样品应无爆裂与泄漏 如果使用制冷剂R12,R22.R500或R502时 容器允许使用垫圈 当压力超过规定压力的40%时,允许垫圈部分发生泄漏 制冷系统的高压侧连接一块标准压力表,此表的鼠程应不小于工广所标注泄漏试验压力的1." 22.106 倍,同时不小于制冷剂容器高压侧设计压力的1.2倍 22.107制冷系统低压侧连接一块标准压力表,此表的量程不小于工厂所标注泄漏试验压力的1.2倍, 同时不小于制冷剂容器低压侧设计压力的1.2倍或等同于关机后平衡压力的1.2倍 23 内部布线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24 元件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24.1增加 如果电动机-压缩机符合了本部分的所有要求,则电动机-压缩机不需要按照IEc60335-2-34单独 试验,也不需要符合IEC60335-2-34的所有要求 24.1.4修改 自复位热脱扣器 3000: 非自复位热脱扣器 300; 增加 控制电动机-压缩机的控制器 100000; 电动机-压缩机启动继电器 100000:; 最少2000次,(但在堵转试验中不少 全封闭和半封闭型压缩机自动热保护器 于动作次数); 全封闭和半封闭型压缩机手动热保护器 50; 2000; 其他自动热保护器 30 -其他手动热保护器 15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24.101装有可更换部件的热控制装置应以一种能识别可更换部件的方式进行标志 可更换部件应相应地进行标志 通过对标志的视检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25 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GB4706.l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25.7增加 器具在室外使用的部分,其电源线不应轻于氯丁橡胶铠装软线(GB/T5013中规定的第57号线) 26 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27 接地措施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28螺钉和连接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均适用 29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2005的本章除了与电动机-压缩机有关的部分外均适用,与电动机-压缩机有关的部 GB4706.1 分IEc60335-2-34适用 30 耐热和耐燃 GB4706.1-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30.2.2不适用 30.3增加: 注:置于气流中的部件认为是承受极严酷的工况,除非这些部件被封或放置到污染不可能发生的环境中,否则认 为这些部件要承受严酷工况 31防锈 GB4706.1一2005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 增加 依次进行下述试验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将待测部件的样品浸人到相应的溶液中去掉样品上所有的油脂 将样品浸人到温度为(20士5)c、含有10%氯化铵的溶液中浸泡10min: 在甩干水滴后,水还未干就将样品放置到温度为(20士5)C、饱含湿气的箱体中放置10min 将样品放置在温度为(100士5)C的加热箱中10nin后,样品的表面不应有锈迹 注:当使用规定的液体进行试验时,必须采取充分的措施以防吸人这些液体的蒸气 锐利边缘的锈迹和能用橡皮擦去的谈黄色膜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小型弹簧和类似物,以及易受腐蚀的部件,可以用一层油脂膜来提供足够的防锈 如果对于油脂膜的有效 性产生怀疑时,这些部件要承受试验,试验要在不擦除油脂的情况下进行 32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 GB4706.1一2005的该章内容,不适用. 16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电源; 电动机外壳; E R -剩余电流装置(I=30mA)(RCCB或RCBO) 保护装置(外部或内部): M 电动机 注1;必须注意完善接地系统以允许RcCB或RCBo的正常工作 注2:对于三相试验必须进行校正, 图101单相电动机的堵转试验电路 17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附 录 GB4706.1一2005的附录除下述外均适用 录AA 附 规范性附录 真 空 等 级 AA.1引言 AA.1.1不使用在维修车间的单制冷回收设备和制冷剂回收/再生设备,当按AA.2~AA.4规定的方 法试验时,应达到如下真空水平 用于维修空调和制冷系统的设备含有小于90.7kg的高压制冷剂时;绝对压力大于6.88kPa a b)用于维修空调和制冷系统的设备含有大于90.7kg的高压制冷剂时:绝对压力大于 5.155kkPa; c 用于维修空调和制冷系统的设备含有低压制冷剂时;绝对压力大于0.338kPa AA.1.2不用于维修车间且设计为回收2.27kg或更少制冷剂的单制冷剂回收和制冷剂回收/再生设 备,按AA.5试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按AA.5试验时,当标准机上的压缩机运行时,设备应能从标准机上回收90%的制冷剂;当标 准机上的压缩机不运行时,设备应能从标准机上回收80%的制冷剂 注:作为一个参考条件,设备应能达到8.95kPa的绝对真空 2 试验设备 AA. AA.2.1推荐总则 推荐的试验设备将会在以下的章节描述 如果更换了试验设备,使用者应能证明该设备产生的结 果等同于指定的检测设备 AA.2.2完整的试验设备 该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如图AA.1所示 18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湖 微 粒 酸 油 冷康 可选的隔膜 阀门组合将 蒸气进/出口 从循环梨流 出制冷剂中 压力表 的污染物清 理到搅排间 制冷剂 搅拌间 供给 容器 循环梨 微粒过滤器 燕气树 P可 天平 液体间 输出到回收/再生的器具 图AA.1完整的试验设备 AA.2.2.1搅拌间 搅拌间由一个底部为圆锥形的容器、一个底部端口和用于传送制冷剂到设备中的管道组成 各种 各样的端口与阀门是为了添加制冷剂到搅拌间,进行搅拌、混合 AA.2.2.2储存容器 用于储存回收制冷剂的圆简容器在试验开始前应清洁干净,依靠回收制冷剂的压力将制冷剂回收 到储存容器中 回收制冷剂的量不应超过储存容器容积的80% AA.2.2.3蒸发系统 制冷剂蒸发系统由蒸发器、控制阀和管道组成,目的是在(21士2)C的蒸发温度下,创造3C过热度 的条件 AA.2.2.4可选的蒸发系统 -种可选的蒸发系统:制冷剂通过一个加热器,接着通过一个能够设置不同饱和压力的自动压力调 节阀 压力设置可以从24C时的饱和压力至最后的回收压力. AA.2.2.5液态系统 液态制冷剂系统由控制阀、采样端口和管道组成 AA.2.2.6检测仪表 需要用到的测量质量、温度、压力和制冷剂泄漏量的仪表 19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AA.2.3规格 搅拌间的最小容积应为0.09m 底部端口与制冷系统取决于该设备的规格 特别是,混合阀和 管道应为9.5mm 对于用于冷却器的大设备,端口、阀门和管道的最小内径应为制造厂推荐值与 37mm两者之间的较小值 AA.3污染物的试验 AA.3.1一般试验要求 AA.3.1.1温度 试验应在(0士1)c的环境温度下进行 AA.2.2.3中指定的燕发条件维持的时间应与液态制冷 剂在搅拌间中残留的时间一致 AA.3.1.2制冷剂 设备应能做到所有指定的制冷剂均能试验 AA.3中每一种制冷剂的所有试验应全部试验完成 后,才能开始下一种制冷剂的试验 AA.3.1.3试验的选择 试验应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标称参数 AA.4设备的准备和操作 AA.4.1概要 设备应按每一个操作说明来准备和操作 AA.4.2批量试验 批量试验的样品(见AA.4.2.1)应充有被试验的制冷剂,而且应充分混合 试验过程中,当搅拌间 内有液态制冷剂残留时,混合和搅拌需一直进行 搅拌间内充人制冷剂的量应为其容积的80% AA.4.2.1被污染的制冷剂 除AA.4.2.2中规定的特性以外,标准的被污染制冷剂样品还应具有表AA.1中指定的特性 表AA.1标准的污染制冷剂样本 潮湿成分;纯制微粒成分;纯制酸成分;纯制油成分;纯制 非压缩气体(空 污染物 冷剂质量分数冷剂质量分数/冷剂质量分数冷剂质量分数 黏度/种类 气)体积分数 % % mg/kg mg/kg mg/lkg)" R11 100 80 500 20 300/MO N/A R12 8o 8o 100 150/Mo R13 30 N/A N/A N/A N/A R22 200 8o 500 300/MO R113 100 8G 400 20 300/MO N/A 制 RIll4 85 80 200 20 300/MO 冷 R123 200 80 500 20 300/MO N/A R134a 150/PE 200 8O 100 R500 200 8o 1o0 150/Mo 类 8G R502 200 100 150/M R503 30 N/A N/A N/A N/A 8G R410A 200 200 150/AB R401B 200 80 200 150/AB 80 R401C 200 200 150/AB 20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表AA.1(续 潮湿成分纯制微粒成分;纯制酸成分;纯制油成分;纯制 非压缩气体(空 污染物 冷剂质量分数/冷剂质量分数/冷剂质量分数冷剂质量分数/ 黏度/种类 气体积分数 % % mg/kg mg/kg mg/kg)" 150/AB R402A 200 80 200 R402B 200 8o 20o 150/AB R404A 200 8o 500 150/POE 8G R406A 200 200 150/MO 8G R407A 200 500 150/POE R407B 200 80 500 150/P(OE R407C 200 80 500 50/POE R407D 200 500 150/P(O)E 80 制 R408A 200 200 150/Mo 80 剂 R409A 200 8o 200 150/MO 种 80 150/PO)E R410A 200 500 类 R411A 200 80 200 150/MO R4l1B 200 80 200 150/MO R412A 200 80 200 150/AB R23 N/A N/A NA 30 N/A R507 200 00 1150/POE 80 R508A 20 N/A N/A N/A N/A R508B 20 N/A N/A N/A N/A R509 100 80 100 150/MO a微粒成分应由惰性材料组成,且应符合附录BB的要求 yxdrochlorie 总体上要求酸由60%的油酸(oleieaecid)与40%的盐酸(Hy acid)组成 ”POE=聚乙烯;AB=烧基苯;MO=矿物油 AA.4.2.2单回收试验 对于标明不适用于任何特殊污染物的回收设备,应使用新的或再生的制冷剂进行试验 AA.4. 回收试验(回收与回收/再生设备 AA.4.3.1对于用作回收液态制冷剂的设备,将其人口连接到试验仪器的液体阀,把搅拌间的所有制 冷剂传送到试验仪器中 继续进行回收操作直到蒸气转移到指定的位置,在该位置,按机组的运行说 明,设备会自动关闭或须手动关闭 AA.4.3.2对于仅用作回收制冷剂蒸气的设备,将其人口连接到试验仪器的气体阀,重复AA.4.3.1 中的程序 AA.4.3.3最终的回收真空 对于每种制冷剂来说.首轮试验结束时,设备的液体阀与气体阀应关闭 1min后,记录搅拌间的压力,以确定最终的真空等级 AA.5设计为回收2.3kg或更少制冷剂的、不用于维修车间的仅制冷剂回收或制冷剂回收/再生设备 的试验程序 AA.5.1设计为回收2.3kg或更少制冷剂的、不用于维修车间的仅制冷剂回收或制冷剂回收/再生设 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21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AA.5.2本程序需要的标准机的制冷系统由普遍用于生产家用电冰箱和冷藏产品的标准设备构成 该程序同样认为,压缩机油可能加人到标准机的压缩机或其他任何用于回收系统的压缩机中,也可能从 标准机的压缩机或其他任何用于回收系统的压缩机中排出 AA.5.3标准机 标准机的构建依据以下要求 -蒸发器:外直径7.94 ,容积为0.49L mm, 冷凝器;外直径6.35mm,容积为0.33L. 吸气毛细管热交换器;适用于压缩机 高压腔压缩机旋转式)234.48W278.45W(800Btu/h~950Btu/h)或者取决于试验方案; 低压腔压缩机(往复式)234.48w一278.45w(800Btu/h9500Btu/h). AA.5.4试验条件 试验在(24士1)C工况下试验 试验应分别在高压腔压缩机标准机与低压腔压缩机标准机上进行 试验同样应在标准机的压缩机运转与停止的状态下分别进行制冷剂回收试验,以计算系统在这两种条 件下的制冷剂回收效半 五次回收操作的系列试验是为了完成每一个压缩机方案以及计算回收效率,回收效率的计算 AA.5.5 以5次回收操作回收到的制冷剂的总量为基础 做为选择由于制冷剂回收系统制造商的需要,回收效 率是在每个回收工作中计算出来的 这样,回收操作的一个重要统计数据即可得出 AA.5.6回收工作的一个重要统计数据由以下的方法计算出来,然后对这些回收效率求平均值 AA.5.6.1共有4种压缩法方案需要试验具体为高压腔压缩机在工作和不工作,低压腔压缩机在工 作和不工作条件下的试验方案 回收效率的计算以2种压缩机在工作条件下回收效率的平均值作为其 在工作条件下的回收效率;同理,2种压缩机在不工作条件下回收效率的平均值作为其在不工作条件下 的回收效率 AA.5.6.2以下是在试验过程中用到的符号定义 以下为试验过程中用到的符号定义 -标准机 “TsO"代表最初的标准机质量; “TSC”代表负载后的标准机质量 回收罐 “scO”代表回收罐在最初或空载时的质量; “SCF”代表回收罐在最后或满载时的质量 回收/转移系统 “RsO”代表回收/转移系统最初的质量 “RSF”代表回收/转移系统最终的质量 “OL”代表一套压缩机方案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过程中从回收装置和/或转移装置中加 人/排出的油的净质量; 称量的精确度应为士1.0g AA.5.7试验程序 AA.5.7.1对标准机抽真空12h,使其达到20mHg(2.66644×10-Pa)的真空(压力由真空系测 得. AA.5.7.2称量标准机的质量(TsO) AA.5.7.3当一套压缩机方案第一次进行回收操作(或当回收效率是通过每一个回收试验来计算)时, 应称所有用于回收系统中,以传递回收制冷剂到适用于船运或输送到制冷剂回收厂的容器的装置的质 量 称量能最终把制冷剂转移到回收罐中而不释放到大气中的装置的质量(RsO) 22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AA.5.7.4称量最终回收罐的质量sCO. AA.5.7.5标准机应灌注适量的制冷剂 AA.5.7.6用100%的运行时间让标准机运行4h AA.5.7.7关闭标准机12h 在此过程中,对按AA.5.7.6规定从标准机上收集到的所有制冷剂冷凝 物进行蒸发 AA.5.7.8称量标准机的质量(TSC). AA.5.7.9从标准机上回收制冷剂,完成转移已回收的制冷剂到第4步中已称质量的回收罐的所有工 作,所有的制冷剂回收和转移操作应按制造厂给定的操作说明进行 依据试验过程中对压缩机“不工 作”与“工作”的要求,保持控制标准机上的压缩机的开停状态 如果回收效率是按每一次回收试验的结 果来计算的,则把国收到的制冷剂转移到回收罐,然后跳到AA.5.7.14这一步,否则,继续按原来的规 定试验 如果在转移制冷剂到回收罐前,系统允许使用多种回收操作,则转移操作可延时,直到制冷剂 转移前所要求进行的所有的回收操作已完成,或直到5个回收操作的最后1个已完成 AA.5.7.10完成任何一种油的分离或添加操作后,均应适当的保养标准机以及在制冷剂回收或转移 操作中用到的装置 确定从回收装置与/或转移装置中添加或转移的油的净质量 (OPI代表油的添 加,OP2代表油的转移) AA.5.7.11对标准机抽真空4h,使其达到20umHg(2.66644×10-"Pa)的真空 AA.5.7.12除非5个回收操作均已完成,否则回到AA.5.7.2 AA.5.7.13称量所有接收回收制冷剂的回收罐的最终质量(SCF AA.5.7.14称量前面AA.5.7.3步骤中已称过质量的设备的质量 如果回收效率是通过每一个回收 试验来计算的,则完成计算后重新回到第一步进行另外的回收操作 AA.5.8计算 AA.5.8.1五次连续回收: 可回收的制冷剂等于负载后的标准机质量减去最初的标准机质量,然后求和 一TSO. 可回收的制冷剂= 习(TsC 油的损失等于从回收装置和/或转移装置中添加和转移的油的净质量 -OP2, wL.-习(oP 回收的制冷剂等于运输回收罐最终的质量减去最终回收罐的初始质量,加上回收系统最终的质量, 减去回收系统最初的质量,加上从回收及转移装置中添加和转移的所有油的净质量 回收的制冷剂一 一RsO-OL SxeF)十只 刀=使用的运输回收罐的数量 回收效率等于回收的制冷剂的质量除以可回收的制冷剂的质量,乘以100% -[回收制冷剂/可回收制冷削]XI0% 回收效率 AA.5.8.2对于个别的回收 可回收的制冷剂等于负载后的标准机质量减去最初的标准机质量 可回收制冷剂=TsCO-TSO 回收的制冷剂质量等于回收罐的最终质量减去回收罐最初的质量,加上回收系统最终的质量,诚去 回收系统本身的质量 可回收制冷剂=SCF-sCORSF一RsO 回收效率等于回收的制冷剂的质量除以可回收的制冷剂的质量,乘以100% 回收效率=[回收制冷剂/可回收制冷剂]×100% 23
GB4706.92一2008/Irc60335-2-104;2004 AA.5.8.3回收试验的重要统计次数计算 N =[(t×x)/0.10X]'一N 式中: N -额外的样品要求达到90%置信水平的次数 Nad sd 标准偏差,或X/N一l') 样品平均值; N 试验样品的数量; 因数,如下: 样本次数 90%置信水平因素 6.814 2.920 2.353 2.132 2.015 1.943 1.695 1.860 10 1.833 AA.5.8.3.1在完成2次回收操作后计算Na AA.5.8.3.2如果N>0,则需要再重测一次 Ah.5.8.3.了重复计算Na,继绒试脸另外的样品,直到N.<0. 214
GB4706.92一2008/IEC60335-2-104;2004 附录BB 规范性附录 在标准污染制冷剂中的微粒 BB.1微粒规格 微粒材料是一种混合物.50%的经过粗效净化器后被吸收的灰尘颗粒,50%的残留在200目的滤网 上的颗粒 BB.2微粒材料的准备 为了准备污染物的混合物,首先润湿滤网中经粗效净化除尘后残留在200目的滤网上的部分颗粒 微粒保持74pm) 在200目的滤网上放置一部分灰尘,对滤网进行冲水的同时用手指搅拌灰尘 较细的污染物微粒 通过滤网可以被分离出来 比200目大的微粒被收集在滤网上且被转移到110C的温度上干燥1" h 标准污染物的混和物准备完毕,是由50%经过粗效净化器后被吸收的灰尘颗粒与50%比200目大的灰 尘颗粒组成(在110C中干燥1h后 BB.3微粒尺寸的分析 经过粗效净化器后被吸收的灰尘颗粒和用作标准污染物的混合物有以下近似的分析(见表BB.1). 表BB.1各种尺寸范围的质量百分数 尺寸范围 被吸收的 混 12 5~10o 12 1020 14 2040 11 23 4080 30 32 80~200 38 2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商用售卖机的特殊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商用售卖机的特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商用售卖机的特殊要求的编号:GB4706.72-2008采。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商用售卖机的特殊要求共有23页,发布于2010-04-0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业用湿式和干式真空吸尘器的特殊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业用湿式和干式真空吸尘器的特殊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业用湿式和干式真空吸尘器的特殊要求的编号:GB4706.93-2008采。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工业和商业用湿式和干式真空吸尘器的特殊要求共有45页,发布于2010-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冷热饮水机

排风扇

电冰箱分子筛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