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348-2006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Basictheorynomenclatu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编号:GB/T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共有156页,发布于2006-1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1.040.11
  • 实施日期2006-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6页
  • 文件大小2.11M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国家标准 GB/T20348一2006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Basictheorynomenclatu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eine 2006-10-01实施 2006-05-25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小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348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新、郑洪新、王彩霞、易杰、崔家鹏、张庆荣、吕爱平、王伯庆、修宗昌 金红姝、谢竹藩,方廷钰、王奎,宣文
GB/20348一2006 引 言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的独特而系统的科 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 势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中医药学的继承创新,努 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强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以标准化促进现代化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 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 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是由中医学的概念 理和逻辑结论等要素构成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 原叫 知识体系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是构建中医学理论的最基本的知识要素 中医学的概念是通过中医学的 科学术语而概括、表达和传递的 中医学的科学术语也是与时俱进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反映出鲜明的 时代特征 中医学科学术语的标准化是中医学学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为人类健 康服务,满足中医教学、科学研究、医疗、管理及对外交流的需要,应遵循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科学、统 -的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标准
GB/T20348一2006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预防、 治则、五运六气等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教学、医疗、科学研究、管理、出版及国内学术交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透用于本标准 GB/T16751一1997(所有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GB/T15657一1995(所有部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ZY/T001一1994(所有部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总论general 3.1 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eine(TCM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的生命,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医学科学 3.1.1 中医基础理论fundamental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eine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 3.1.1.1 整体观念conceptofholism 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3.1.1. 2 天人相应 correspondencebetweenhumanandenvironment 天人相参 人与自然密切关联的学术思想 3.1.1.3 diffe 辨证论治treatmentponsyndrome6 erentiation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 质,拟定治则治法 3.1.1.4 证候elniealmanifestationm 证的外候 疾病过程中机体综合反应出的症状与体征 3.1.1.5 理法方药theory,prineiple,preseriptionandmedieimal 诊治疾病过程的基本步骤 根据中医学理论,明确病因病机,确定治则治法,进行组方遣药
GB/T20348一2006 阴阳类yinandyang 阴阳学说yin-yangtheory 古代哲学理论范略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 中医学以阴阳的对 立,互根、消长和转化规律,认识和说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4.2 阴阳inandyang 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 4.2.1 阴 yin 与阳对称 具有内里的,向下的,暗晦的,抑制的,重浊的、形质的等属性的事物及其运动属于阴 4.2.2 阳 yang 与阴对称 具有外表的,向上的、明亮的、亢盛的、轻清的、功能的等属性的事物及其运动属于阳 4.2.3 阴气yinqit 与阳气对称 气之属于阴者,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 4.2.4 阳气yangqji 与阴气对称 气之属于阳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 4.2.5 阳化气yangformingi 阳主化气的功能,与“阴成形”相对 阳主动而散,散则无形而化气 4.2.6 阴成形yin 1formingsubstanee 阴主成形的功能,与“阳化气”相对 阴主静而凝,聚则有形而成形 阴阳交感interactionofyinand yang 阴阳相错 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相互作用 4.3.1 阴阳对立 oppsitnbetwenyimamdyang 阴阳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4.3.2 阴阳互根interdependenceofyinandyang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4.3.3 阴阳消长waxing-waningbetweenyinandyang 阴阳之间互为增减盛衰的运动 4.3.4 阴阳转化inter-transformationofyinandyang 阴阳之间在“极”或“重”的条件下,向相反方面变化
GB/T20348一2006 4.3.4.1 重阴必阳extremeyintransformingintoyang 阴极反阳 阴重复积累至极必转化为阳 4. .3.4.2 重阳必阴esxtremeyangtransformingintoyin 阳极反阴 阳重复积累至极必转化为阴 阴平阳秘soundyinandfirmyang 阴气平和,阳气固秘,相互为用,协调平衡 4.5 andyag 阴阳平衡 equilbriumhetweenyin 阴阳匀平 阴阳之间和谐、均衡、相对稳定 阴阳自和naturalharmonyofyin-yang 人体正气自身调节使阴阳恢复平衡 阴阳离决 separationbetweenyinandyang 阴阳之间不相维系而分离决裂 孤阳不生 soltary failingtorise yang 无阴则阳无以生 4.7.2 独阴不长solitaryinfailingtoinerease 无阳则阴无以长 阴中之阴yinwithinyin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阴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阴者 阴中之阳yangwthimyimn 阴阳中复有阴阳,阴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阳者 4.10 阻中之阴y)imwihinyane 阴阳中复有阴阳,阳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阴者 4.11 阳中之阳yangwithinyang 阴阳中复有阴阳,阳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阳者 4.12 阳生阴长growthofyangandgenerationofyinm 阴阳相互为用,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
GB/T20348一2006 4.13 阳杀阴藏deelineofyangandsafekeepingofyin 阳气肃杀收束,阴气封蛰闭藏 4.14 生之本originoflite 阴阳 阴阳为生命的源泉与根本规律 五行类iveelements 5.1 五行学说iveeementtheory 古代哲学理论范 木,火,土,金,水的生克制化是宇宙间各种事物普遍联系、协调平衡的基 本规律 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以系统的观点阐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5. 五行iveeements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5.3 五时iveperiodsofyear 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5.4 五气five eqi 风、暑,湿、燥,寒五种气候 <运气一>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 5.5 五化five changes 生、长将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5.6 五色fivecolors 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五味fiveavors 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五音fivenotes 角、征、宫、商、羽五个音阶 5.9 五声fivesounds 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 5.10 五官fivesenseorgans 目,舌、口(唇)、鼻,耳五个器官 5.11 五方(宫ivedireetions 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
GB/T20348一2006 5.12 五行相生generationamongiveelements 木,火、土,金、水之间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 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 5.12.1 母气motherelementqi 五行相生中的生我之气 5.12.2 子气echildelemmentqi 五行相生中的我生之气 5.12.3 木生火woodgeneratingfire 在五行相生中,木资生、助长火的作用 用以说明肝对心的资助作用 5.12.4 火生土rfiregeneratingearth 在五行相生中,火资生,助长土的作用 用以说明心对脾的资助作用 5.12.5 土生金earthgeneratingmetal 在五行相生中,土资生、助长金的作用 用以说明脾对肺的资助作用 5.12.6 金生水metalgeneratingwater 在五行相生中,金资生、助长水的作用 用以说明肺对肾的资助作用 5.12.7 水生木 watergeneratingwo0d 在五行相生中,水资生,助长木的作用 用以说明肾对肝的资助作用 5.13 fiveelements 五行相克restrietion among 木,火、土、金,水之间的递相制胜 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任何一行都 有我克(所胜、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 5.13.1 所胜restrictedobjeet 五行相克中之我所克制的一方 5.13.2 所不胜un-restrietedobjieet 五行相克中之克制于我的一方 5.13.3 木克土wo0drestrietingearth 在五行相克中,木制约土的作用 用以说明肝对脾的制约作用 5.13.4 土克水earthrestrietingwater 在五行相克中,土制约水的作用 用以说明脾对肾的制约作用 5.13.5 水克火waterrestrietingfire
GB/T20348一2006 在五行相克中,水制约火的作用 用以说明肾对心的制约作用 5.13.6 火克金irerestrietingmetal 在五行相克中,火制约金的作用 用以说明心对肺的制约作用 5.13.7 金克木metalrestrietigwood 在五行相克中,金制约木的作用 用以说明肺对肝的制约作用 5.14 五行相乘oer-restrietionamongtieeements 在五行相克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 其顺序与五行相克相同 5.14.1 木乘土woodoverrestrietingearth 在五行相乘中,木过度克土的作用 用以说明肝对脾的过度制约作用 5.14.2 土乘水earthover-restriectingwater 在五行相乘中,土过度克水的作用 用以说明脾对肾的过度制约关系 5.14.3 水乘火waterover-restrietingfire 在五行相乘中,水过度克火的作用 用以说明肾对心的过度制约作用 5.14.4 火乘金fire over-restrictingmetal 在五行相乘中,火过度克金的作用 用以说明心对肺的过度制约作用 5.14.5 strtetingwd 金乘木 etal0ver-res 在五行相乘中,金过度克木的作用 用以说明肺对肝的过度制约作用 5.15 五行相侮 counter-restrictionamongfiveelements 在五行相克中,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其版序与五行相克反向 5.15.1 木侮金woodcounter-restrietingmetal 在五行相侮中,木对金的反克 用以说明肝对肺的克制作用 5.15.2 金侮火metalcounter- -restrietimgfire 在五行相侮中,金对火的反克 用以说明肺对心的克制作用 5.15.3 火侮水firecounter-restrictingwater 在五行相侮中,火对水的反克 用以说明心对肾的克制作用 5.15.4 水侮土watercounter-restrietingearth 在五行相侮中,水对土的反克 用以说明肾对脾的克制作用 5.15.5 土侮木earthcounter-restrietingwowd 在五行相侮中,土对木的反克 用以说明脾对肝的克制作用
GB/T20348一2006 5.16 五行生克generatioandrestrietionamongfiveelements 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的合称 5.17 五行乘侮oerrestrietionandcounter-restrietionamongieeements 五行相乘与五行相侮的合称 5.18 五行制化restrietionandgenerationamongfiveelements 制化 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相互为用,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平衡协调 5.19 五行胜复ateratepreponderaneeamongfieelements 五行相胜相制中的克制与反克制 其一般规律是:凡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 5.20 亢害承制harmfulhyperaetivitycheckelforharmony 五行之间的盛极必制 一行相胜至极,另一行必从而制之,以维持其平衡 脏象类viseeralmanifestation 6. 脏象学说theoryofisceralmanifestationm 研究人体脏腑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6.2 visceralmanifestation 脏象 人体内在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6.3 世-uviseera 脏腑zan- 人体内脏的总称 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6.3.1 形脏 substaneecontained viscus z.ang 藏有形之物的胃小肠大肠和膀胱四个内脏的总称 6.3.2 神脏mentalityhousedzangyiscus 藏无形之神的肝、心、脾、肺、肾五脏的总称 6.3.3 孤脏uniqezangviseus 脾脏 6.3.4 孤腑uniguefuviscus 三焦 六腑中三焦与五脏无相合关系 脏腑相合zangandfuviscerainpair 脏腑之间的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相匹配 包括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脾合胃、肝合胆、肾合膀胱、心 包络合三焦
GB/T20348一2006 6.4.1 脏行气于腑zangvisceramovingqitofuviscera 脏腑相合理论 五脏输送精气,充养六腑以传导化物 6.4.2 腑输精于脏fuvisceratransportingesseneetozangviseera 脏腑相合理论 六腑消化水谷,吸收、转输水谷精气至五脏 6.5 五脏fivezangyiscera 肝、心,脾,肺、肾五个内脏的总称 6.5.1 五脏所藏thosehousedinfive zangviscera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的总称 6.5.2 五脏所主thosedominatedbyfivezangviscera 心主脉,肺主皮,脾主肉,肝主筋,肾主骨的总称 6.5.3 五脏化液liquidstransformedyive zangviscera 心为汗,肺为涕,脾为涎,肝为泪,肾为唾的总称 6.5.4 五脏外华manifestationsffiezangviscera 心华在面,肺华在毛,脾华在唇,肝华在爪,肾华在发的总称 6.5.5 五脏所恶thoeintoleratedytirezangytseere 心恶热,肺恶寒,脾恶湿,肝恶风,肾恶燥的总称 6.5. 6 藏精气而不泻housefesseneqiwithoutlenkage 五脏生理特点 五脏贮藏精气,勿使妄泄 6.5.7 心heart 属五脏 居胸腔之内,肠膜之上,心包卫护其外 主神明,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6.5.7.1 心气 heartqi 心藏之气,与心血对称 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动力来源 6.5.7.2 心血heartblo0d 心藏之血,与心气对称 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6.5.7.3 心阴heartyin 心之阴精,与心阳对称 具有宁静,内守,灞润的作用 6.5.7.4 心阳heartyang 心之阳气,与心阴对称 具有振奋、推动、温煦的作用
GB/T20348一2006 6.5.7.5 心系heartsystemm"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的由心联络的系统 经络>心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脉络 6.5.7.6 心藏神hearthousingmind 心主神明 心主神志 心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6.5.7.6.1 心志喜joyasheartemotion 心主精神情志之喜 6.5.7.6.2 心主言heartdominatingspeeeh 言为心声 心神主宰和控制表达思维意识的语言 6.5.7.7 心主血脉heartdominatingbod andveSsel 心主持全身的血液和脉管,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功能 6.5.7.7.1 lood 心主血heartdominating 心主持血液循行的功能 6.5.7.7.2 心主脉 heartdominatingvessel 心与脉相连,使脉道通利而血行脉中的功能 6.5.7.8 心华在面heartmanifestingin ingincomplexion 面容色泽是心脏功能的反映 6.5.7.9 心主舌heardominatinm ingtongue 心的气血荣于舌而主司舌的功能 6.5.7.9.1 心开窍于舌tonguebeingwindowofheart 舌为心的官窍 6.5.7.9.2 舌为心之苗tonguerefectingsignofheart 心的生理病理可从舌反映出来 6.5.7.10 心主汗heartdominatingperspirationm 心与汗液密切相关 6.5.7.10.1 汗为心之液perspirationbeingliquidofheart 五液之汗属于心
GB/T20348一2006 6.5.7.11 心恶热heartintoleratinghent 心本属火,易被火热所伤,过热则病 6.5.7.12 心合小肠heartandsmmallintestineipair 心与小肠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6.5.7.13 心包络perieardium 心脏外围的包膜 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6.5.7.14 心肾相交cordinationbetweenheartandkidney 水火既济 心与肾或心火与肾水之间上下、升降、水火、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 6.5.8 肺 lung 属五脏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宣发卫气,朝百脉而助心行血 6.5.8.1 肺气lungq 肺藏之气 肺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动力来源 6.5.8.2 肺阴lungyinm 肺之阴精,与肺阳相对 具有滋润、宁静、内守作用 6.5.8.3 肺阳lungyang 肺之阳气,与肺阴相对 具有温煦、推动,振奋作用 6.5.8.4 肺系 lungsystem 肺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的由肺联络的系统 6.5.8.5 肺主气lungdomimatingqi 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的功能 6.5.8.5.1 :mtrolingrspirationm 肺司呼吸lung 肺主呼吸运动,吸人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6.5.8.5.2 肺主声lungdomimatimngoiee 肺气鼓动声带而发声的功能 6.5.8.6 肺主宣发lungdominatingdispersionandasent 肺气宣通与布散的功能,与肺主肃降相对 具有排出浊气,宣散卫气,敷布津液和气血的功能 6.5.8.7 肺主肃降lungdominatingpurifieationanddescent 肺气清肃与下降的功能,与肺主宣发相对 具有吸人清气,下输津液,清洁肺脏,下降气机的功能 10
GB/T20348一2006 6.5.8.8 肺主行水lungdomimatingwatermovement 肺气通过宣发与肃降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6.5.8.8.1 肺为水之上源lungasuppersoureeofwater 肺居上焦而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 6.5.8.8.2 肺主通调水道lungdominatingregulationofwaterpassage 肺气疏通、调节水液代谢通道的功能 6.5.8.8.3 肺为贮痰之器Iungascontainerofphlegmm 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而主要停聚于肺 6.5.8.9 肺朝百脉lunglinkingwithallvessels 肺助心行血于周身血脉的功能 6.5.8.10 肺主治节lungdominatingmanagementandreguation 肺通过调控气、血、津液而治理调节全身生理活动的功能 6.5.8.11 ofive 五脏之长top zangviscera 五脏之中,肺位最高,主气而行气于脏腑 6.5.8.12 肺为华盖lungascanopy 肺在脏腑中位居最高而有覆盖诸脏的功能 6.5.8.13 肺为娇脏lungsdelieate zangviscIs 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易受邪侵的特性 6.5.8.14 肺主皮毛lungdominatingskinandhair 肺合皮毛 肺温养皮毛,调节汗孔开合和护卫肌表的功能 6.5.8.15 肺华在毛 ungmnttestinginhuir 皮毛的色泽是肺脏的生理功能的反映 6.5.8.16 肺主鼻ungdmatingnwe 肺司呼吸而调节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 6.5.8.16.1 肺开窍于鼻nwsebeingwindowoflung 鼻为肺窍 肺通过呼吸道最上端的鼻与自然界相通以呼吸 6.5.8.17 肺藏魄lunghousingcorporealsol 肺主持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
GB/T20348一2006 6.5.8.17.1 肺志悲griefaslungemotionm 肺主精神情志之悲 6.5.8.18 肺主涕lungdomimatingsnive 肺主润泽鼻腔的涕液 6.5.8.19 肺恶寒lungintoleratimgcoldl 肺本属寒,易被寒邪所伤,过寒则病 6.5.8.20 肺合大肠lungandlargeintestineinpair 肺与大肠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6.5.8.21 肺肾相生mutualpromotionbetweenlngandkidney 金水相生 肺肾或肺肾阴液之间的相互资生 6.5.9 脾 spleen 属五脏 主运化,升清,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6.5.9.1 脾气spleenqi 脾藏之气 脾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动力来源 6.5.9.2 脾阴spleenyinm 脾之阴精,与脾阳相对 具有宁静,内守,濡养作用 6.5.9.3 脾阳spleenyang 脾之阳气,与脾阴相对 具有振奋、推动,温煦作用 6.5.9.4 脾系 plen system 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的由脾联络的系统 6.5.9.5 脾主运化splendminatingtranspurtationanarasfwmatonm 脾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功能的总称 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和调节水液代谢 6.5.9.5. 脾主后天spleem dminatng" acguirement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人出生后生命物质的重要源泉 6.5.9.5.2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spleenassoureeofqi-blodformatiom 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是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来源 6.5.9.5.3 脾为生痰之源spleenassoureeofphlegm 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聚湿而成痰饮 12
GB/T20348一2006 6.5.9.5.4 脾藏营spleenhousingnutrient 脾藏纳由水谷精微化生的营血的功能 6.5.9.6 脾主统血spleendoinatingbondcontrol 脾气统摄或控制血液使之运行于脉中的功能 6.5.9.7 脾主升清spleendominatingriseoftheelear 脾的功能特点 与胃主降浊相对 脾气上输精微于心肺而化生气血和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 功能 6.5.9.8 脾不主时spleehavingnon-dominantseasonm 脾脏在四季之末各主十八日 6.5.9.g 脾旺不受邪strongspleenbeingpathogenresistant 脾气健旺,正气充足,四时邪气难以侵袭 6.5.9.10 脾主四肢spleendominatinglimbs 脾运输水谷精微至四肢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6.5.9.11 脾主肌肉spleendominatingmusele 脾化生的水谷精微充养肌肉而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6.5.9.12 脾华在唇spleenmanifestinginlips 唇的色泽是脾脏生理功能的反映 6.5.9.13 脾主口splten domina 1atingmouth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营养于口 6.5.9.14 mthswindowofspleen 脾开窍于口 口为脾窍 脾通过口接纳水谷以司运化 6.5.9.15 脾藏意spleenwsinthouehnt 牌具有思维、记忆,意念的功能 6.5.9.15.1 脾志思pensivenessasemotionofspleenm 牌主精神情志之思虑 6.5.9.16 脾为涎spleen prdueinthin.salta 脾主保护和润泽口腔的涎诞液 6.5.9.17 脾恶湿spleenintoeratingdampnes 脾喜燥恶湿 13
GB/T20348一2006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运化水湿,水湿过盛则易伤脾 6.5.9.18 脾合胃spleenandstommaehinpair 脾与胃的经络相互络属,构成阴阳表里关系 6.5.10 肝 liver 属五脏 主疏泄和藏血 6.5.10.1 肝气liverqi 肝藏之气,与肝血相对 肝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动力来源 6.5.10.2 肝血lierbod 肝藏之血,与肝气相对 肝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6.5.10.3 肝阴liveryin 肝之阴精,具有滋养、宁静,柔润作用 6.5.10. 么 肝阳 iveryang 肝的阳气,具有温煦、升发、疏泄作用 6.5.10.5 肝系liersystem 肝的系带或肝与胆、筋、爪、目等构成的由肝联络的系统 6.5.10.6 oq 肝主疏泄liverdominatingfreelowandrise 肝脏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功能 6.5.10.6.1 肝主谋虑liverdominatingdesigofstrategy 肝参与考虑谋划的思维活动 6.5.10.6.2 肝藏魂liverhousingsou 肝主随心神而作出反应的意识和梦幻活动 6.5.10.6.3 肝志怒 asliveremotion anger 肝主精神情志之怒 6.5.10.7 肝藏血liverstoringbood 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6.5.10.8 肝主升发liverdominatingriseanddispersionm 肝升生阳气,条达舒畅,生机不息的特性 6.5.10.9 肝为刚脏liverbeingfirm-charaecterizedzangviscus 肝喜条达,阳气用事,其气易上亢逆乱的特性 14
GB/T20348一2006 6.5.10.10 肝体阴用阳Iverbhemgymimsuhstaneeandyangimneton 肝脏本体与功能(特性)的关系 肝主藏血,以血为体,血属阴;肝主疏泄,以气为用,气属阳 肝体 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 6.5.10.11 肝主筋liverdominatingtendon 肝的精血具有滋养全身筋膜而主屈伸的功能 6.5.10.12 肝华在爪livermanifestinginnail 爪甲的色泽形态是肝脏功能的反映 6.5.10.13 肝主目lierdominatingeyes 肝的精气上荣于目以维持目的功能 6.5.10.13.1 肝开窍于目eyesaswindowofliver 目为肝窍,赖肝的精气濡养而能视 6.5.10. 14 肝为泪liverprdueingtear 目为肝窍,泪出于目而为肝液所化 6.5.10.15 肝恶风liverintoleratingwind 肝主风,风胜则病 6.5.10.16 gallbladderin 肝合胆lier andg8 1pair 肝与胆经络相互络属,构成阴阳表里关系 6.5.10.17 肝肾同源liverandkidneyfomsamesource 乙类同源 肝肾之间肾水涵养肝木或精血的相互滋生 6.5.11 肾 kidney 属五脏 主藏精、纳气和水液,为先天之本 6.5.11.1 肾精kidneyesenee 肾藏之精 来源于先天,充养于后天,肾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6.5.11.2 肾气kidneyq 肾精所化之气 肾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动力来源 6.5.11.3 肾阴kidneyyim 肾之阴液,与肾阳相对 具有宁静、滋润和濡养作用 6.5.11.4 肾阳kidneyyang 15
GB/T20348一2006 肾之阳气,与肾阴相对 具有温煦、推动、振奋作用 6.5.11.5 肾藏精kidneystoringessence 肾贮存,封藏人身之精的功能 6.5.11.5.1 肾主先天kidneydominatinginnateness 肾精主持胚胎形成和生殖发育的功能 6.5.11.5.2 肾主生殖kidneydominatingreprodetion 肾中精气促进生殖器官成熟、维持繁衍生殖的功能 6.5.11.5.2.1 天类reprodetion-stiwlatingesence 肾精充盈而化生的促进生殖器官成熟,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6.5.11.5.2.2 精室semenchamber 男性生殖系统中,具有生成、贮藏精液的器官 6.5.11.6 肾主纳气kidlm ineydominatingreceptionofqi 肾摄纳肺吸人的清气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 6.5.11.7 肾主水液kidneydominatingwatermetabolism 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6.5.11.8 肾主封藏kidey dominatingstorage 肾固密、贮藏脏腑之精的特性 6.5.11.g 肾主骨kidnmeydomimatimg one 肾精生髓而充养骨骼的功能 6.5.11.10 肾生骨随kidneyprndeinbemar 肾精化生骨随的功能 6.5.11.11 肾华在发ktdneymaniftestingimhar 发之色泽荣枯是肾脏功能的反映 6.5.11.12 肾主技巧kidneydominatingagilit 肾使人动作轻劲灵敏的功能 6.5.11.13 肾主耳kidneydominatingears 肾精浦养于耳而维持听觉功能 6.5.11.13.1 肾开窍于耳earsaswindowofkidney 耳为肾之外窍,赖肾精充养而司听觉 16
GB/T20348一2006 6.5.11.14 肾开窍于二阴urino-genitalsandanusaswindowofkidney 前后二阴为肾之外窍 肾主封藏,固摄下元而主司二阴 6.5.11.15 肾藏志kidneyhousingwi 肾主意志和记忆的功能 6.5.11.15. 肾志恐fearasemotionofkidney 肾主精神情志之恐 6.5.11.16 thicksaliva 肾为睡kidney prodcing 肾主管保护和润泽口腔的唾液 6.5.11.1 17 肾恶燥kidneyintoleratingdryness 肾为水脏,易燥伤阴液为病 6.5.11.18 肾合膀胱kidneyandbladderin 1pair 肾与膀胱经脉相互络属,构成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6.5.11.19 命门lifegate 人体生命的根本,气化的本源,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6.6 六腑sixfuviscera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合称 6.6.1 六腑以通为用sixfuvisceraunobstruetedinfunetonm 六腑气机通畅则传化物而不藏的特性 6.6.2 六腑以降为顺sixfuvisceradescendedinfunetionm 六腑气机下降,传导化物,泻而不藏的特性 6.6.3 传化之腑fu visceraintransportationoftransformedproducts 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五个传导化物之腑的统称 6.6.3.1 传化物而不藏transportationoftransformedproduetswithoutstoringthem 六腑的生理特点 受纳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 4 6.6. 胆galaddler 属六腑和奇恒之腑 胆附于肝 贮存,排泄胆汁,助肝气之疏泄 6.6.4.t 胆气galbladderqi 胆之精气 具有分泌与排泄胆汁及主决断的功能 7
GB/T20348一2006 6.6.4.2 胆汁bile 肝之余气化生而贮藏于胆的精汁 6.6.4.3 胆主决断galbladderdominatingdeeisiom 中正之官 胆,具有助心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功能 6.6.5 胃 stomach 属六腑 上口为责门,下口为幽门 受纳和腐熟水谷 6.6.5.1 太仓granary 胃 水谷之海 6.6.5.2 五脏六腑之海reservoiroffivezangandsixfuviseera 胃 受纳腐熟水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6.6.5.3 胃院stomacheavity 胃腔的统称 其上部为上腕,包括责门;下部为下腕,包括幽门;上下腕之间为中腕 6.6.5.4 胃气stomachqi 胃或脾胃之气 胃或脾的生理功能 6.6.5.5 胃阳stomachyang 胃之阳气,与胃阴相对 具有温煦和推动作用 6.6.5.6 胃阴 stommachyin 胃之阴液,与胃阳相对 具有滋润和漏养作用 6.6.5.6.1 胃津stomachfluid 胃的津液 6.6.5.7 胃主受纳stomachdominatingreception 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功能 6.6.5.8 胃主腐熟stomachdominatingdecompositiom 胃初步消化水谷,形成食糜的功能 6.6.5.9 胃主通降stomachdominatingdescent 胃以降为顺 胃的气机通畅下降,使初步消化的食糜向下传送至肠道 6.6.5.9. 胃主降浊stomaehdominatimgresiduedescent 18
GB/T20348一2006 与脾主升清相对 胃气通降使腐熟后的水谷下传至肠道,并将糟粕排出体外,保持胃肠虚实更替 状态 6.6.5.10 胃喜柔润stomachpreferringsoftnessandmoisture 胃喜润恶燥 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赖阴液的滋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6.6.5.11 仓虞之本soureeofgranarysupply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功能 6.6.6 小肠smallintestine 属六腑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6.6.6.1 小肠主受盛smalintestinedominatimgreeeptioofresidueascontainer 受盛之官 小肠接受和容纳胃腐熟之水谷(食糜)的功能 6.6.6.2 小肠主化物smallintestinedomnatingdigeston 小肠消化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 6.6.6.3 小肠主液smallintestinedominatingliquid 小肠在泌别清浊过程中,吸收津液,下输水液的功能 6.6.6.4 泌别清浊separation.oftherelfinedfromreside 小肠消化水谷,吸收精微和津液,输送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至大肠的功能 6.6.7 intestine 大肠large 属六腑 传导糟粕,吸收水分 6.6.7.1 大肠主传导largeintetinedominatin ingcomveyance 传导之官 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糟粕,排泄粪便的功能 6.6.7.2 大肠主津largintetinedominatimgnuid 大肠吸收水分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6.6.8 膀胱bladder 属六腑 贮存和排泄尿液 6.6.8.1 膀胱主藏津液bladderdominatingtuidstorage 津液之腑 州都之官 膀胱赖肾的气化而贮存尿液的功能 19
GB/T20348一2006 6.6.8.2 膀胱气化qitransformationinbladder 膀胱赖肾的气化而贮存和排泄小便的功能 6.6.9 三焦tripleenergizer 属六腑 上焦、中焦和下焦的总称 6.6.g.1 上焦upperenergizer 属三焦,位于膈上,包括心、肺等 6.6.9.1.1 上焦如雾upperenergizerasasprayer 上焦宣发、布散气血津液,充养机体的功能 6.6.9.1.2 上焦主纳upperenergizerdominatingreeeption 上焦摄纳清气和水谷精微的功能 6.6.9.2 中焦middleenergizer 属三焦 位于下脐上 包括脾、胃、肝、胆等 6.6.g.2. middle 中焦如泅 energizerasamacerater 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 6.6.9.2.2 中焦主化middle energizerdominatingtransformmation 中焦消化水谷,吸收精微,化生营血的功能 6.6.9.3 下焦 lowerenergizer 属三焦 位于胳下 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等 6.6.9.3. 下焦如渎lowerenergizerassewer 下焦渗泄水液,排泄二便的功能 6.6.9.3.2 下焦主出lowerenergizerdominatingdischarge 下焦排泄二便的功能 6.6.9.4 决渎之官 organofdrainage 三焦 水液升降出人的道路 6. 奇恒之腑extraordinaryfuviscera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形态似腑,功能类脏 脑 brainm 髓海 属奇恒之腑 居颅内,髓聚而成 元神之腑 20
GB/T20348一2006 6.7.1.1 脑户backofhead 头的后方,枕骨部位 6.7.1.2 囱门ftontanel 颅囱 婴儿颅顶各骨之间的间隙,由头皮所封闭 有前囱、后囱之分 6.7.1.3 脑为髓海brainasseaofmarow 诸髓皆汇聚于脑 6.7.1.4 元神之府hoseoforiginalmentality 脑 神志活动的本原之处 6.7.1.5 精明之府resideneeofintelligenee 头 神气精髓皆上聚于头(脑) 6.7.1.5. 头 head 颈部以上部位的总称 外为头面,内为脑髓 诸阳之会,人神之所 6.7.2 髓 arrO 属奇恒之腑 脊髓和骨髓的统称 肾精所化生的精髓,与脑相通 6.7.2.1 脑髓 brainmarr0w 脑与脊髓的合称或藏于脑之(精)髓 6.7.2.2 脊随pime nmarrOw 藏于脊椎管内之(精)髓 6.7.2.3 骨髓 b0nemarr0W 藏于骨腔内的(精)髓 6.7.3 骨 bone 髓之府 属奇恒之腑 人体的骨骼 贮藏骨髓,支撑形体,保护内脏,进行运动 6.7.3.1 百骸skeetom 全身骨骼的统称 6.7.3.2 头颅骨skul 头部覆盖脑实质的骨骼 由左右顶骨和部分额、枕骨构成 6.7.3.3 枕骨oceipitalbone 21
GB/T20348?2006 λ??? 6.7.3 4 nmastoidproeess ?λ 6.7.3.5 mandibularangle ??? 6.7.3.6 üsupra-orbtalbone ???????? 6.7.3.7 cerviealvertebra ?? 6.7.3.8 ?manubriumofsternum ?? 6.7.3.9 lummbarbone ??? 6.7.3.10 ?hipbone ???? 6.7.3.11 fibulaandradius;eondylestknee ???,???Ю?? 6.7.3.12 pubicbome ????? 6.7.3.13 β c0cCyX β?β???? 6.7.3.14 βsaerumamdcocy ? ?β???? 6.7.3.15 ?handbone ?????? 22
GB/T20348一2006 6.7.3.15.1 跃 metatarsus 脚掌 6.7.3.16 合骨medialmalleous 足内踝 6.7.3.17 骨为干bonesasbodyframe 人体支撑形体,保护内脏的支架 6.7.3.18 骨度bonemeasurement 以骨节为标志而定出度数,以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和大小 6.7.3.19 骨空interosseosspace;marroweavity;artiewlarcavity 骨间隙或骨髓腔或关节腔 6.7.3.20 骨解joint 关节 6.7.3.21 脊 spine 脊椎 6.7.4 脉 veSSel 属奇恒之腑 脉管 气血运行的通道 6.7.4.1 vesselashouseoflo0d 脉为血府 血液汇集、循行的居处 6.7.4.2 脉舍神spiritadheringtoessel 心藏神,主血脉,脉为血府,神寓其中 6.7.5 胞宫uterswithits pendages aPp 女子胞 属奇恒之腑 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总称 6.7.5.1 子宫uterus 属女性内生殖器官 主持月经,分泌白带,育胎分娩 6.7.5.1.1 胞脉uterinevessel 分布于胞宫而属于心的脉络 6.7.5.1.2 胞络uterinecolateral 分布于胞宫而系于肾的脉络 23
GB/T20348一2006 6.7.5.1.3 胞门ostiumofuterus 子门 子宫口 6.7.5.2 阴道vagina 连接子宫和阴户的肌性管道 导人精液,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路 6.7.5.2.1 阴户vaginalorifiee 玉门 女性外生殖器的总称 6.7.5.3 月经menstruationm 育龄妇女周期性、规律性的子宫出血 6.7.5.3.1 血室bodlchamber 胞宫或肝脏 之经络一冲脉 6.7.5.4 胎孕gestatiom 妊娠 6.7.5.4.1 fetus 胎 孕而未出生的幼体 6.7.5.4.1. 胎气fetws 妊娠期间母体养胎之气 6.7.5.4.1.2 胎元 emry" 母体中培育胎儿的元气或胎盘 6.7.5.4.1.3 胞衣placenta 胎衣 胎盘和胎膜的总称 6.7.5.5 孕 pregnanCy 怀胎 形体physique 躯体 人体一切有形质的组织器官的统称 包括头颈、躯干肢体、脏腑等 6.8.1 五体ivebodyconstituents 皮、脉、筋、骨、肉的总称 24
GB/T20348一2006 6.8.1.1 皮毛skinandhair 皮肤与毫毛的合称 6.8.1.1.1 皮肤skin 被覆人体表面,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 有保护机体,防御外邪,排泄汗液,辅助呼吸的作用 6.8.1.1.2 毫毛dowm 人体皮肤上的汗毛或人体最浅(表)部位 6.8.1.1.3 玄府mysterioushouse 气门 汗孔 皮肤上发泄卫气的孔道 6.8.2 肌肉nmusele 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泛称或司全身运动的肌组织 6.8.2.1 膝理striae 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组织 6.8.2.2 肌膝 muscularstriae 肌肉的纹理 6.8.2.3 溪谷 muscleinterspace 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 <经络>经穴的泛称 6.8.3 筋tendonsandligaents 肌胜和韧带 经络>经筋 6.8.3.1 宗筋alltendons;penisandtestes 诸筋的总汇或阴茎或睾丸 6.8.3.2 宗筋之会confuenceoftendons 肌的集合处 6.8.3.3 筋为刚tendonmakingstrengtth 约束骨骼之筋具有刚劲坚韧的性质 6.8.3.4 筋之府houseoftendom 膝 2:
GB/T20348一2006 6.8.3.5 筋之余surplusoftendon 爪 6.8.4 胸中之府backofchest 人体背部 6.8.4.1 背 back 躯体后面,颈下腰上部位 6.8.4.2 厕 diaphragm 膈肌 6.8.4.3 膏育eardiordiaphragmatieregiom 心下隔上的部位 6.8.4.4 膜原pleuro-diaphragmaticspace 胸膜与嗝肌之间的部位或半表半里之处 6.8.4.5 胁肋lateralthorax 侧胸部,腋下至十二肋骨下缘部位的统称 6.8.5 abdomen 腹 胸下,膈肌与骨盆之间的部位 6.8.5.1 膀腹periumbilicalregion 挤周围腹部 6.8.5.2 大腹wholeabdomenm 整个腹部 6.8.5.3 小腹midadlelowerabdomen 下腹中部,胳下至耻骨毛际处 6.8.5.4 少腹laterallowerabdomen 下腹两侧,小腹两旁 6.8.6 腰 lumbarregion 背部第十二肋骨以下至骼鳍以上的软组织 6.8.6.1 肾之府houseofkidney 腰 26

桑蚕微粒子病病原鉴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桑蚕微粒子病病原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桑蚕微粒子病病原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0395-2006。桑蚕微粒子病病原鉴定方法共有6页,发布于2006-12-012006-12-01实施
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的编号:GB/T20382-2006。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共有8页,发布于2006-12-012006-1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