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367.1-2009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ASON)node-Part1:TechnicalrequirementsforSDH-basedASONnod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的编号:GB/T24367.1-2009。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共有35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20
  • 实施日期200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5页
  • 文件大小1.06M

以图片形式预览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24367.1一2009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 技术要求 Technicalreguirements forautomatieally witehedoptealnetwrk(ASoN) n0de Part1:TechniealrequirementsforSDH-basedASONnode 2009-09-30发布 2009-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367.1一2009 22 保护和恢复要求 10 10.1基本要求 22 0.2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要求 22 22 10.3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要求 0.4恢复要求 24 25 设备管理要求 25 u.1与传送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 n 26 与控制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 I.3与DN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 29 30 运行和维护要求 2 2 30 设备的冗余度要求 3.2安全性要水 30 30 2. 运行、管理和维护接 2 30 公务联络通信 2. 使用者接 30 12.6环境要求 30 12.7供电要求 31 12.8接地要求 31
GB/T24367.1一2009 前 言 GB/T24367《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预计由以下部分组成 -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于OTN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GB/T24367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相关技术内容参考了ITU-TG.8080《自动交换传送网体系结构》、ITU-TG..7713《分布 式呼叫和连接管理》,ITU-TG.7714《通用自动发现技术》、ITU-TG.7715《ASON路由结构和要求》 ITU-TG.7718《AsON管理框架》等建议,以及OIF、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自动交换光网络的 建议和草案,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 本部分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测试方法第】部分;基于sDH的AsON测试方法》配套 使用 本部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华为 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继军,杨建华、张国颖、陈晓辉,黄峰、高建华柯明 业
GB/T24367.1一2009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ON节点设备 技术要求 范围 GB/T24367的本部分规定了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 要求,包括节点设备的基本组成,与控制平面、传送平面和数据通信网(DCN)相关的节点设备技术要 求,相关接口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要求,保护与恢复要求,管理要求,以及运行和维护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在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基于ITU-TG.783一2006规范的SDH设备功能块特性之 上的AsON节点设备 专用电信网中的同类设备亦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36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于本部分 GB/T761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5941一2008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试方法 GB/T201852006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GB/T21645.1一2008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900sDH设备技术要求 YDy -时钟 YD/T1022同步数字体系(SsDH)设备功能要求 YD/T1078sDH传输网技术要求 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 YD/T1109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YD/T1238200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YD/1267一2003基于SD)H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 YD/T1289.2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网元管理系统(EMS) 功能 YD/T1299一2004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 -抖动和漂移 YD/T13452005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弹性分组环(RPR 功能部分 YD/T1474一2006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 内嵌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功能部分 YDN027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环形网 YDN028一1997SDH光缆系统及设备的保护-线性复用段、自愈环及其他类型结构 YDN037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网管理功能、,ECC和Q3接口协议栈规范 ITU-TG.7032001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器特性
GB/T24367.1一2009 ITU-TG.7042虚级联信号的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 ITU-TG.707一2003同步数字体系的网络节点接口 1TU-TG.783一2006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的特性 ITU-TG.784SDH管理 ITU-TG.823基于2048kb/、系列的数字网络内抖动和漂移控制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保护结构的类型和特性 G.7712一2008数据通信网的体系结构与规范 G.7713-2006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 G,7713.12003采用PNNI的DCM信令 G.7713.2-2003采用GMPLsRsVPTE的DcM信令 G.7713.3一2003采用GMPLsCR-LDP的DCM信令 通用自动发现技术 sD相orN网络中自动发现协议 ITU-TG.7714.1一2003 ITU-TG,77152002AsON路由结构和要求 ITU-TG.7715.1200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需求 TU-T .7715.2一2007支持远端路由请求的ASON路由架构和要求 c ITU-TG.8080自动交换传送网体系结构 IEEE802.3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重访问的访问方式及物理层定义 IEEE802.3ae10G以太网 IETFRFC2205RsVP功能规范(版本1) IETFRFC2403ESP和AH内的HMAC-MD5-96的使用 IETFRFC2748通用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 ETFRFC2961RsVP更新开销降低扩展 IETFRFC3209RsVP-TE,用于LsP隧道的RsVP扩展 E:TFRFC3469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I.S)恢复的框架 ETFRFC3473GMPI.sRsVPTE信令扩展 IETFRFC3474ASON用GMPLsRsVPTE使用和扩展的1ANA分配文件 ETFRFC3476光UNI信令用IDP和RSVP扩展 IETFRFC36302003对OSPFv2的流量工程扩展 ETFRFC4003出口控制的GMPL.s信令规程 IETFRFC41392005用于AsON的GMPLs信令使用和扩展的需求 IETFRFC4202支持GMPLs的路由扩展 ETFRFC4203一2005用于GMPLs的OSPF扩展 ETFRFC4204一2005链路管理协议(LMP) TFRFC4207 MP测试消息的sDH编到 E:TFRFC4258用于AsO的GMPL.S路由需求 IETFRFC4606GMPLs支持对SDH网络控制的扩展 OIF-UNI-01.0-RR2-Common用户网络接口1.0公共部分信令规范(版本2) OIF-UNI01.0R2-RsVP用户网络接口1.0RSVP信令规范版本2 运背商内部E-NNI信令规范 OIF-ENNI-SIG-01.0 OIF-SEP01.1UNI/NN安全扩展规范 (OIF-SEP02.1UNI/NNI安全扩展补充规范 oIF-UN02.0-Common用户网络接口2.0公共部分规范 OIF-ENNI-OSPF-01.0使用OSPF的运营商内E-NNI1.0路由规范
GB/T24367.1一2009 术语和定义、缩胳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21645.1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1 racefuldeletion 正常删除grt -种按照既定的规范从源或宿发起的删除,可以在删除呼叫或连接后在传送平面不出现相应的 告警 3.1.2 foreddeletion 强制删除 呼叫或连接建立过程中出现错误或状态超时时发起的一种删除方式,可能在传送平面产生相应的 告警 3.1.3 出口控制egresscontrol 在LSP的源节点通过显式路由对象(ERO)来控制LsP的终结的功能,包括接口和标签控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dd/DropMultiplexer 分插复用器 告警指示信号 三 AlarmIndicationSignal 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 自动交换光网络 ATM rMode 异步转移模式 AsynchronousTransfer 管理单元 AdministrativeUnit BorderGatewayProtoco 边界网关协议 calIe CallController 呼叫控制器 连接控制器 ConnectionConmtroller 连接控制接口 onnectionControllnterface ControlChannelID 控制通路标识 面向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 onnection-lessNetworkLayerProtocol rots 通用开放策略服务(协议 commonOpenPolicyService cRLDP rainedRoutingLabelDistributionProtoeol基于约束路由的标记分发协议 cT ConnectionTerminationPoint 连接终端点 发现代理 DiscoveryAgent 数据通信通路 ommunicationChannel Data Data ommunicationsFunction 数据通信功能 Distributed 分布式呼叫与连接管理 Manugement andConnection 数据通信网 ommunicationsNetwork Data DomaintoDomainRoutingProtocol 域到域路由协议 We DigitalCrossConnect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Bce EmbeddedControlChannel 嵌人控制通路 E-NN 外部网络网络接口 ExternalNetwork-to-NetworkInterface GeneralizedMw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 GMPLS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
GB/T24367.1一2009 HDLC HighLevelDataLink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 IANA InternetAssignedNumbersAuthority 标识符 dentifier " InternalNetwork-to-NetworkInterface 内部网络网络接口 I ControlChannel Pcc IP控制通路 me I IP安全协议 Security IntermediateSystem-IntermmediateSystem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LAN LocalAreaNetwork 局域网 cAs LinkCapacityAdjustmentSecheme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 边缘LSR LabelSwitchingEdgeRouter 出 LinkManagementProtocol 链路管理协议 ILossofFrame 帧丢失 " l.ossofPointer 指针丢失 iD 信号丢失 LossofSignal IA8" LinkResourceManager 链路资源管理器 As InkStateAdvertisement 链路状态广播 Ast 标签交换路由器 LabelSwitchRouter 管理代理 ManagementAgeney MN ManagementCommunicationNetwork 管理通信网 s Multi- 多协议标记交换 -ProtocolLabelSwitching e 网络呼叫控制器 NetworkCallController NMH NetworkManagementlnterface 网络管理A接口 NMIT NetworkManagementInterface 网络管理T接口 NN 网络网络接口 Network-to-NetworkInterface NsAP 网络服务接人点 NetworkServieeAccessPoint OSPF-TE OpenShortestPathFirst-TraffieEngineering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流量工程 VirtualPrivateNetwork OVPN 光虚拟专用网 Optical 路由域 RA RoutingArea 协议控制器 ProtocolController e PermanentConnection 永久连接 PH lesioehronousDigitalHierarehy 准同步数字体系 Ppp 策略决策点 PolicyDecisionPoint PDu ProtocolDataUnit 协议数据单元 Eg PolieyEnforcementPoint 策略实施点 PNN 专用网络-网络接口 PrivateNetwork-Networklnterface e 点到点协议 PointtoPointProtocol os QualityofService 服务质量 RC 路由控制器 RoutingController RPR ResilientPacketRing 弹性分组环 RsVP-TE 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eEngineering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 SC SwitchedConnection 交换连接
GB/T24367.1一2009 SCN SignallingCommunicationNetwork 信令通信网 SignalDegradedl 信号劣化 SD SDH 同步数字体系 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 sRC sDH设备时钟 SDHEquipmentClock SignalFailure 信号失效 SubnetworkConnection 子网连接 SG 子网点 subnetworkPoimt 子网点池 SubnetworkPointPool 软永久连接 SoftPermanentConnection SharedRiskLinkGroup 共享风险链路组 s8 SynchronizationStatusMe 同步状态消息 lessage sT SynehronousTransportModule 同步传送模块 TA9" 终结和适配执行器 TerminationandAdaptationPerformer 终端连接点 " erminationConnectionPoint IrafficEngineering 流量工程 E 类型-长度-值 TypelengthVaue 终端复用器 Multiplexer Termination H5 分配给传送网络的地址 TransportNetworkAssignedAdaress T8 传送网元 TransportNetworkElement TansportPalne 传送平面 TimetoLive 生存时间 TributaryUnit 支路单元 User-Networkl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UNI客户侧/网络侧 UNI-C/N User-NetworkInterface-Client/Network vc VirtualCircuit 虚电路 wideAreaNetwork WAN 广域网 wTR 等待恢复时间 waitTimetoRestore ASoN节点设备的组成与应用 4.1Aso节点设备的组成 AsoN节点设备的功能档成如图1所示. AsON节点设备应具有AsON体系结构中传送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这3个平面的功能,以及 与DCN相关的功能 其中 -与传送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基本的SDH功能(如SDH交叉连接单元、接口适配单元,开 销处理单元、定时与同步单元等、多业务承载与处理功能,以及与实现AsON节点设备相关 的新增功能等 -与控制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连接控制器(CC)、路由控制器(RC),链路资源管理器 LRM),流量策略(TP),呼叫控制器(CalC)、发现代理(DA,终结和适配执行器TAP)、协 议控制器(PC)和SCN接口单元等,具体应满足ITU-TG..8080的规定 与管理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管理代理(MA),MCN接口单元等 与DCN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sCN接口单元、MCN接口单元
GB/T24367.1一2009 与控制平面相关的节点功能 控制信息 协议控制器PC UN 信今 道信 与管理平面相关 发现代理 链路资源管 路由控制 呼叫控制 网 的节点功能 理器LRM 器RC 器CallC sCN 接口 控制信息 管理 管理 管 节点 NNI 通信 终结和适执行器TAP 连接挖制器cC 理 借总” 内部 内 管理 代 MCN 理 o/下 接口 连接挖作 接口 等接口 与传送平面相关的节点功能 SDH交叉连接单元 定时和 同步 SDH接口 PDH接口 以太网处 其他类型 功能 接口适配 适配单元适配单元 理和接口 适配单元 单元 业务接口 图1基于SDH的Aso节点设备的功能构成示例 节点设备中与控制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和与传送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可以是1:1或1:n的对应 关系 采用1;n对应关系的节点设备不在本部分规定的范围内 节点设备中与管理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和与传送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应是1:1的对应关系 4.2ASoN节点设备的接口 4.2.1物理接口 4.2.1.1业务接口 AsON节点设备可提供的业务接口包括以下类型: SDH接口,可包括STM-1/4/16/64/256接口 -PDH接口,可包括2048kb/s,34368kb/s,44736kb/s和139264kb/sPDH接口; 以太网接口,可包括10M/100M.GE.10GE以太网接口; ATM接口,可包括STM-1/4ATM接口 其他接口,指为实现AsON传送网的多业务承载功能而需要节点设备提供的其他类型的业务 接口,如FIcON、EscON和光纤通道等存储业务的接口 4.2.1.2DCN接口 AsON节点设备可支持的DCN接口主要包括DCC接口和以太网接口,具体应满足本部分中8.2 的规定 4.2.1.3时钟接口 AsON节点设备同步定时系统的输人和输出时钟接口包括2048kHz和2048kbit/s时钟接口, 应分别满足ITU-TG..703一2001中第10章和第6章的规定 4.2.2逻辑接口 4.2.2.1 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接口 AsON节点设备中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接口主要有2类;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网络接口 (NNI UNI是业务请求者和业务提供者的控制平面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用户侧称为UNC,网络侧 称为UNI-N
GB/T24367.1一2009 NNI又分为内部网络网络接口(I-NNI)和外部网络网络接口(E-NNI) I-NN是在一个控制域内 部或者在有信任关系的多个控制域中的控制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E-NN是在不同控制域中的控制 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 4.2.2.2网络管理接口 节点设备通过网络管理接口与上层网管系统相连,纳人统一的AsON网络管理 接口类型包括 Q._F等多种接口,具体应满足本部分中12.3的规定 4.2.2.3内部逻辑接口 在AsON节点设备中,还应支持如下逻辑接口 -NIMIA和NMI-T;NIM1A是节点设备管理平面与控制平面之间的接口,称为网络管理A接 口;NMI-T是节点设备管理平面与传送平面之间的接口,称为网络管理T接口 NM1接口中 的信息主要是相应的网络管理信息 cC1;是节点设备控制平面与传送平面之间的接口 ccI中的交互信息主要分为两类,从控制 平面到传送平面的交叉控制命令和从传送平面到控制平面的资源状态信息 4.3ASON节点设备的应用类型 根据节点设备对外提供的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接口类型的不同,AsON节点设备可以作为AsON网 络内提供I-NN功能的节点、提供E-NNI功能的节点、提供UNI-N功能的节点和提供UNC功能的 节点,或上述功能的组合 只提供UNIC功能的AsON节点设备不在本部分的范围内 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技术要求 5.1呼叫与连接管理要求 5.1.1基本要求 AsON节点设备应支持分布式的呼叫与连接管理(DCM)功能 AsON节点设备应支持呼叫与连接分离的控制平面功能,或具有升级后支持该功能的能力,具体 应满足ITU-TG.8080,G.7713一2006的规定 节点设备应支持永久连接(PC),交换连接(SC)和软永久连接(SPC)3种连接类型;应支持单向点 到点连接,双向点到点连接,可选支持单向点到多点连接(组播) 节点设备应支持PC到SPC的迁移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呼叫与连接管理功能包括 a)呼叫控制功能,即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应用和网络之间的一个信令功能,用于控制建立、释放、修 改和维护连接组 b)呼叫允许功能(可选. 连接控制功能,即与连接相关的建立、释放、连接状态的保持(包括属性查询和修改等),以及相 关的实现协议 当支持连接修改功能时,修改的属性可包括保护恢复类型、返回方式、恢复优 先级、带宽、用户信息、附加信息等 连接允许控制功能 dD 具体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8.3的规定 节点设备应具有基本的竟争处理功能 竟争是当两个独立的连接请求同时申请相同的资源时发生 的问题,节点设备应能够支持控制平面具有解决这种冲突问题的机制,具体应满足GB/T21645.1 2008中8.4的规定 当AsON网络中发生不同层次的异常情况时,节点设备应能够支持控制平面提供DCM的异常处 理功能,从这些异常中恢复,具体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8.5的规定 控制平面故障不应影响 已建立的呼叫和连接 节点设备支持的DCM功能的操作规程,应满足ITU-TG.7713一2006中6.1的规定
GB/T24367.1一2009 5.1.2信令协议功能要求 节点设备所支持的信令协议负责DCM的具体实施 节点设备支持的信令协议功能应满足如下 要求 a)应支持ITU-TG.8080,G.7713一2006和本部分5.1.1规定的各种CM功能 b 应支持单一连接和一组连接(即单一呼叫对应一个或一组连接)2种连接管理方式,包括连接 的建立、拆除和查询等 应支持对每个呼叫和连接的所规定域内的唯一标识 应支持G..7713一2006规定的所有呼叫和连接属性参数 应支持具有可扩展性的信令能力 集,以保证网络的性能要求 有关连接的流量参数和标签应满足IETFRFC4606的规定 应对所有请求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响应,必要时给出原因 应支持显式路由方式,可采用严格显式路由或松散显式路由方式 应支持故障通告,以及呼叫和连接状态的通告 e 应支持信令消息的优先级传递,确保与保护恢复等相关的重要信令消息得到优先处理 h 应支持不同级别的保护/恢复要求 应支持回溯机制(Crankback),即回溯到中间节点(一般是域边界节点)或回溯到源节点进行重 路由 有关回溯机制(Crankback)的基本功能要求应满足IEIFRFC且139一2005中4.6的 规定 应支持GMPLs出口控制功能,具体应满足IE:TFRFC4003,或RFc3474和RFc3476的相 关规定 除上述要求外,节点设备支持的信令协议还应满足如下异常处理要求 发生信令网缺陷(包括用户信令缺陷和网络信令缺陷)时的处理应满足ITU-TG.7713一2006 a 中6.2的规定,在UNI、E-NNI的处理应进一步分别满足本部分6.1和oIF-ENNIsG-01中 第9章的规定 b)DCM信号流程 异常处理应满足ITU-TG.77132006中6.3的规定 5.1.3信令协议选择 对于AsON网络内的所有控制域,域间信令协议应与域内信令协议的选择无关,UNI、I-NN和 E-NNI接口的信令协议选择应相互独立 本部分仅规定基于ITU-T/OIF定义的信令协议,对于基于 1ETF定义的UNI/E-NNI信令协议待研究 a)UNI应支持RsVPTE协议,具体应满足本部分6.1的规定 b) E-NNI应支持RSVP-TE协议,具体应满足本部分6.2的规定 e)I-NNI接口为控制域内部接口,可以采用P\NNI,RsVP-TE,CR-LDP3种协议的一种,分别在 ITU-TG.7713.1,G.7713.2和G.7713.3中进行了规定 如节点设备的UNI,E-NNI和1-NN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信令协议,应支持实现不同协议转换的网 关功能 5. 2 路由要求 .2.1路由结构要求 5 AsON节点设备的路由结构中应包括与具体协议无关的元件(如LRM和RC)以及与具体协议相 关的元件(如PC等),具体应满足ITU-TG.8080和G.7715一2002的规定 节点设备的路由功能应支持控制平面满足如下路由结构要求 a 域间路由协议应与域内路由协议及其控制分布模式(如集中式,完全分布式)无关 b)不同传送层面的路由协议和路由方式可以不同 应能支持在同一个路由域中存在多个路由协议并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节点设备中可存在多 个协议控制器,且路由控制器与协议控制器之间不要求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GB/T24367.1一2009 d)可选支持多种OVPN模式,如共享资源模式和专用资源模式等 路由邻接拓扑和传送网拓扑不一定一致,应支持路由邻接拓扑的自动生成 e f 应支持在单个运营商网络内对每一个路由域的唯一标识 本节规定的路由结构要求仅适用于 单个运营商内部网络,不适用于由不同运营商组成的ASON网络 g路由信息应提供单个域的抽象视图,抽象的程度由运行策略决定 h 路由控制域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应与域内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及其控制分布模式无关 iD 路由执行器应提供系统故障(如存储空间耗尽)恢复功能 5.2.2路由功能要求 AsON路由功能包括可达性信息传播、网络拓扑/资源信息发布以及通道路由计算 AsON路由 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源路由逐跳路由和分级路由方式3种选路方式之- a b)网络拓扑应由控制平面实现自动发现 路由功能应支持网络拓扑的维护,当网络拓扑发生变 化时,应自动更新节点的拓扑信息 应支持在本控制域内进行节点和链路状态信息的发布,发布的信息应包括节点可达性、链路容 量、链路权重、节点和链路分集、链路保护类型等 应支持分级路由结构,域间路由支持拓扑抽象和概要信息的发布 D 路由功能应支持把2个AsON节点间具有相同特性的多条链路组成一个链路捆束(Linkbun- dle),减少链路状态更新信息 应支持基于约束条件的通道选择,可以包括链路代价、分集、业务级别网络性能指标、管理策 略、传输层特定约束条件(如光层损伤)等 通道路由计算应支持以下路由约束条件以及它们 之间的组合 链路代价 包含特定网络资源(节点、SNPP链路.SNP链路); 排斥特定网络资源(链路和节点); 链路保护约束; 路由分集约束,包括链路分离、节点分离和sRLG分离; 负载均衡(可选); 网络性能指标(如时延、误码率)(可选); 传输层特定约束条件(例如光层损伤等)(可选); 其他出于管理目的的策略 有关路由功能的进一步要求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9.3的规定 5.2.3路由协议要求 5.2.3.1基本要求 路由协议是用于路由选择和链路状态分发的协议 路由协议包括域内路由协议和域间路由协议 AsON节点设备路由协议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应采用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并满足ITU-TG.7715.1一2004建议的要求 a b 应支持ITU-TG.7715一2002中定义的分级路由结构 应支持源路由,分级路由、逐跳路由方式中的一种 d 应支持节点间的多链路,以及链路分集和节点分集 应支持不同级别的保护/恢复要求 应支持Crankback机制 域间路由协议应独立于任何域内的路由协议 g h)域间路由协议应支持基于策略的路由信息交换
GB/T24367.1一2009 域间路由协议应支持域的拓扑和资源信息抽象,支持可达性信息聚合 i j 应支持分级的路由信息分发 k可选支持远端路由请求功能 此时,节点设备支持的路由体系结构和要求应满足G.7715.2- 2007建议的规定 有关路由协议的进一步要求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9.4的规定 5.2.3.2路由消息和属性 AsON节点设备应支持以下类型的路由消息 a)路由邻接关系维持消息; b)路由信息消息; 错误处理消息 具体应满足ITU-TG.7715一2002中第8章的规定 路由协议所交换的信息包括节点属性和链路属性,节点设备应支持的属性包括: 节点属性:包括可达性属性、与分集相关的属性以及其他节点属性,具体应满足IrU-T -204中L.8的规定 G.77152002中7.1和G.7715.1 链路属性;主要包括链路状态(如存在性、权重和容量),与分集相关的属性,以及其他链路属 b 性,具体应满足ITU-TG.7715一2002中7.2和G.7715.1一2004中11l.9的规定 5.2.3.3 路由协议选择 节点设备可支持的路由协议分为域间路由协议和域内路由协议,本部分仅规定基于ITU-T/OIF 定义的路由协议,对于基于1ET下定义的路由协议待研究 域内路由协议;可采用GMPIsOsPF-TE或IS-1S协议,推荐采用GMPIsOsPF-TE协议 a b)域间路由协议;可采用OSPF-TE协议,具体应满足oIF-ENNI-OSPF-01.0中的相关规定 5.2.3.4GMPIsosPp-IE协议要求 节点设备采用GMPISsOSPF-TE作为路由协议时,应满足IETFRFC4258,RFC4202的规定 GMPIsOSPF-TE应支持的TELSA包括 节点地址TLV:用来携带路由地址信息,具体应满足IE:TFRFc36302003中第3章的 规定 链路TLV(LINKTLV);用来携带链路相关的TE信息,具体应满足IETFRFc3630一2003 b 中第3章和RFC42032005中第1章的规定 5.3自动发现要求 5.3.1基本要求 对传送实体的发现进程是一个通用进程,节点设备应支持的发现进程分为3个子进程;发现触发、 层邻接发现、传送实体能力交换 其中,对传送实体能力交换过程的支持可选,此时,可以从管理平面手 工配置相应的本地和远端信息 自动发现的基本要求应分别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10.2,10.3的规定,有关节点设备应支 持的发现进程的消息格式及算法过程应满足ITU-TG.7714.1一2003的要求 自动发现协议可采用IETF规定的LMP协议或其他符合ITU-TG.7714.1的协议来实现 当采 用LMP协议时,应满足1ETFRFC4204一2005,RFC4207的规定 节点设备除了能够从自动发现过程获得必要的信息外,同时也应支持从管理平面手工配置 手工 配置的信息可以是自动发现信息的补充 节点设备应能支持错连的监测和发现,具体应满足ITU-TG..7714.1一2003中第11章的规定 2 5.3. 自动发现的基本实现机制要求 发现触发 发现触发负责触发层邻接交换和传送实体能力交换过程 10
GB/T24367.1一2009 发现触发过程可由管理平面使能; 1 27 如果层邻接发现过程不被使能,那么管理平面应该可以提供CP/TCP绑定信息 3)如果传送实体能力交换过程不被使能或不能提供,那么管理平面应能够提供本地和远端 信息 b 层邻接发现 层邻接发现过程用于在特定层网络中初始化形成网络连接或链路连接的2个CP/TCP间的 关联关系 对于AsON节点设备的层邻接发现过程可以是基于每一层的,不同的层有不同的 机制可以使用: 1 再生段层:在再生段层,可以使用J0踪迹字节或再生段DCC来支持再生段TCPto-TCP 的相邻发现; 21 复用段层:在复用段层,可以使用复用段DCC来支持复用段TCPto-TCP的相邻发现 3)高阶VC通道层;在高阶VC通道层,可以使用高阶通道层J踪迹字节来支持高阶VC通 道层TCPto-TCP的相邻发现: 低阶vC通道层;在低阶vC通道层,可以使用低阶通道层12踪迹字节来支持低阶vC通 o-TCP的相邻发现 道层TCPto 如果服务层的邻接关系已经被发现,则发现进程应可以据此得出客户层的邻接关系 传送实体能力交换 传送实体能力交换过程用于交换传送实体间需协商的满足协定的能力集信息 这一过程是可 对传送实体能力交换过程的要求应满足 选的 GB/T21645.1一2008中10.3的规定, 对于不同的接口,AsON节点设备所支持的发现过程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UNI接口,可采用自动发现和手工配置2种方式,手工配置为必选,自动发现为可选 节 点设备可选支持的邻居自动发现功能应基于IETF规定的LMP协议及其扩展来实现 有关 UNI接口的自动发现要求可进一步见本部分6.1 对于I-NNI,自动发现机制的实现应基于带内或带外方式实现,具体的实现方式可采用sDH b 的踪迹字节或CC承载发现消息来实现 对于ENN,可采用自动发现和手工配置2种方式,手工配置为必选,自动发现为可选,具体应 满足OIF关于E-NNI的规定 5 链路资源管理要求 5.4.1基本要求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链路资源管理功能主要为邻接资源管理功能,通常是指在物理上直接相连的邻 接节点之间的资源发现和链路资源管理,可以实现相邻节点之间的相互发现,建立并维护控制通路,实 现本地数据通路ID和远端数据通路ID的映射,并就链路的管理和绑定策略达成一致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链路资源管理功能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第11章的规定 节点设备应采用IETF规定的LMP协议来实现链路资源管理功能,具体可包括维持控制通路的连 通性,校验数据信道的物理连通性,改 变和同步链路特性信息,抑制下游告警,以及为实现保护和恢复功 能面进行的链路故障定位等过程 其中节点设备应支 支持的功能包括; 控制通路管理:主要用于建立和维持相邻节点之间控制通路的连接,以传递控制平面的信息 a b)链路属性关联:用于将多个端口/成员链路合并成一条TE链路,并在LMP对等节点之间核实 TE链路属性的一致性,这些属性包括本地/远端节点IP地址,本地/远端TE编号,包含的端 口/成员链路表等 链路连通性验证(可选:链路连通性验证功能用于验证物理通道的连通性 d)链路故障管理(可选;以物理通道为管理对象,通过传递故障消息实现故障定位等操作 具体应分别满足ETFRFC4204一2005中第3章第6章的规定 1l
GB/T24367.1一2009 5.4.2链路资源管理的实现 节点设备支持的LMP功能是通过AsON控制平面上交互的一系列消息完成的 除了测试信号 外,其余所有的LMP消息均运行在UDP协议上,采用1ANA分配的端口号 LMP消息类型可分为参数协商消息、Hello消息、链路验证消息、链路概要消息和故障管理消息 LMP消息的定义应满足IETFRFC4204一2005中第12章的规定 LMP信息的内容由对象组成,每一个对象由对象名称和对象类别进行标识 LMP对象可以是可 协商的或不可协商的 可协商的对象使节点设备可以对特定的参数值进行协商,不可协商的对象用于 对不需要或不允许协商的参数值进行广播 LMP对象的定义应满足IETFRFC42042005中第 13章的规定 在SDH设备上,LMP各种消息和对象的具体编码方式应满足IETFRFC4207的规定 5.5地址和名称要求 为保证控制平面正常工作,节点设备应支持传送平面标识符、控制元件标识符、DCN标识符和管理 平面标识符,具体应满足GBy/T21645.1一2008中12.1的规定 节点设备同时应满足GBy/T21645.1一2008中12.2一12.4对传送平面名称和控制平面地址的 规定 5.6控制平面初始化、重配置和恢复要求 节点设备应支持控制平面的初始化、重配置和恢复具体可包括对网络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提供信 息的识别,发现资源和链路的过程、接口可见的传送实体能力的描述、资源的控制平面名称的识别和交 换、与协议控制器间通信的建立、控制平面视图与相应传送平面资源的一致性的确认控制平面邻居具 有一致性的资源视图的确认等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控制平面初始化、重配置和恢复的进一步要求和规定待研究 可靠性要求 AsON控制平面会受信令网故障和控制平面软件故障的影响,因此,节点设备应具有相应的可靠 性机制,以保证相应控制平面可满足以下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应有各自的故障检测机制 控制平面的故障检测机制应最终能区分控制 通路故障和控制平面软件故障 b) 控制平面的任何失效都不应导致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失效 e)控制平面应提供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递 d 控制平面某个节点的故障不应影响控制平面其他节点的继续工作 e 控制平面的网络故障只能影响其建立新连接的能力,而不能影响已有连接的正常工作 如果控制平面的网络故障影响到正在进行建立的连接,应及时向源节点发送相关错误消息,拒 绝连接建立,或者请求重新计算路径,或者请求等待网络故障修复再重新尝试建立该连接,并 且 应该及时地将已建立的部分连接删除 控制平面的网络故障修复后,应能在相关的节点之间实现各种状态信息的快速同步,恢复各 种状态信息,包括;传送平面的连接状态,控制平面的连接状态和可用的网络资源等 修复故 障的节点应能够重新从邻居获得连接信息;应能够重新获得故障发生前已经建立的连接的状 态信息 有关节点设备应支持的生存性机制的进一步要求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第16章的规定 5. 8 可扩展性和升级能力要求 节点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升级能力,以支持AsON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承载业务类型 的进一步增加. 5.8.1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 节点设备的路由协议应具有可扩展性,以支持AsON网络在链路容量/数量、节点数量、分级数量 12
GB/T24367.1一2009 和网络数量等方面的增长 网元、链路用户或控制域的增加不应引起路由协议的修改 路由协议的设计应使网络规模扩展对相关性能的影响最小 5.8.2信令协议的可扩展性 节点设备的信令协议应具有可扩展性,以支持AsON网络在链路容量、节点数量,分级数量和网络 数量等方面的增长 网元、链路、用户或控制域的增加不应引起信令协议的修改 信令协议的设计应使网络规模扩展对相关性能的影响最小 5.8.3控制平面软件的升级能力 节点设备可选支持在控制平面处于运行状态时升级控制平面软件的能力 如节点设备不能提供上 述能力,则至少应保证控制平面软件的升级过程不影响已经开通的业务 无论采用何种升级方式,升级后的控制平面应保持对已有呼叫和连接的管理和维护,并保证各种功 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接口要求 6.1UNI UNI提供的服务 6.1.1 信令行为 节点设备的UNT接口应支持的信令行为包括单向和双向连接的连接建立、连接制除、连接状态查 询,可选支持连接修改 其中,节点设备应支持的UNIN上的连接删除行为包含正常删除和强制删除2种,具体可包括源 UNIC发起的交换连接正常删除、目的UNI-C发起的交换连接正常删除、,UNI-N发起的交换连接正常 删除,UNIc发起的连接强制别除,UNIN发起的连接强制删除,其触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网络内部发生故障,强制网络进行连接删除; 向UNI-C发送删除请求后没有及时得到响应; 出于网络管理的目的,对连接进行删除 6.1.1.2UNI支持的连接类型 UN应支持的连接类型包括SDH业务和以太网业务 对于SDH业务连接,UNI接口可满足以下要求 信号类型;可以支持的信号类型包括VC-12,VC-3、,VC-4;其中,对VC-4的支持为必选 级联:可支持SDH信号的基于VC-12和VC-4的相邻级联和虚级联;其中,对vC4相邻级 联,即VC4-Xc(X=4、16,64、256)的支持为必选 帧结构:支持的SDH信号的帧结构应满足ITU-TG.707一2003的规定 透明性要求;应支持SDH业务信号净荷的透明传送 对于以太网业务连接,UNI接口可支持的信号速率包括10Mb/s,100Mb/s、1Gb/、和10Gb/s 具体应满足oIP-UN!02.0Co Common中3.2的规定 6.1.1.3UN信令的支撑功能 节点设备的UNI接口可选支持UN邻居发现和控制通路维护功能 当UNI任意一侧不支持邻居链路自动发现功能时,节点设备应支持在UNI-C和UNE-N通过手工 配置对端节点标识和数据链路端口标识信息映射表 当UNI任意一侧不支持控制通路维护功能时,节 点设备应支持在UNI-C和UN-N通过手工配置可用的控制通路信息 6.1.2UN信令传送配置 节点设备的UNI应支持光纤内In-fber)和光纤外(Out-of-fiber)2种类型的信令传送配置方式 节点设备UNI应可以支持上述信令传送配置方式的一种或多种 当采用光纤内信令传送方式时,相应 的服务调用模式只能为直接调用 13
GB/T24367.1一2009 2种信令配置方式的功能要求应分别满足OIF-UNI-01.0-R2-Common中6.1和6.2的规定 基于SDH接口的UN光纤内IPCC应利用SDH复用段或再生段DCC字节来实现,对DCC开销 字节的使用应满足本部分8.2的规定 6.1.3编址 为了使UNI信令消息能正确地交互,需要对多种实体进行编址或标识 UNI接口可支持的地址 或标识类型包括内部传送网络地址.,UNIC和UNIN节点地址,IP控制通路标识(ccID).TNA地址 数据链路逻辑端口标识、客户设备地址 有关UNI的编址要求具体可满足OIF-UNI01.0-R2-Co Ommon n中第7章的规定 6.1.4邻居发现和IPCC维护 节点设备可选支持UN邻居发现和IPCC维护功能 此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a)应支持在UNI-C和UNI-N中手工配置或修改邻居信息 b) UNI的邻居自动发现应能实现 TNE和与之相连的客户设备之间互相识别 1) 2)TNE和与客户设备之间相连端口的相互识别,并建立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3 TNE和与客户设备之间相连端口的连通性验证; 4 TNE和与客户设备之间数据链路的关联;将多条单一数据链路整合为一条逻辑链路(TE 链路);交换,关联或修改链路参数;交换、关联或修改接口ID. 应支持UNI-C和UN-N同时发起UNI邻居自动发现进程,如果两者同时发起,节点设备应 具有并发处理能力 UN控制通路维护功能可采用IETFLMP协议中的Hello机制来实现 同时,它也应支持根 据其他信息(如IPCC物理通路的状态信息物理通路告警等)来及时更新控制通路状态,及时 对控制通路的可用性作出判断 如果TNE和与客户设备之间有多条可用的控制通路,应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多条控制通路 来传递UNI信令 UNI支持的控制通路管理、邻居发现、链路属性关联等功能具体应满足oIF-UNI01.0-R2 Common中第8章的规定;此外,UN还应支持LMP消息的可靠传递、LMP重启恢复处理等 功能,具体应满足IETFRFC4204一2005中的相关规定 实现上述功能应基于IETF的LMP 协议,相关消息的定义、消息处理流程、状态转移机制等应满足IETFRFC4204一2005中的相 关规定 6.1.5UN信令 6.1.5.1UN信令抽象消息和属性 UNI信令抽象消息的详细描述应满足OIF-UNI-01.0-RR2-Common中10.1~10.8的规定;相关的 UN属性参数的描述应满足OIF-UNI-01.0-R2-Common中10.9的规定 6.1.5.2UNIRSVP-TE信令过程 节点设备应支持UNI信令的RsVP-TE扩展协议 相关的信令过程包括UNIRSVP-TE消息的 发送、UNRsVPTE消息的接收,可靠的消息交换,连接状态的维护,预约风格,本地连接标识、连接流 量参数,连接建立、连接修改、连接删除、强制删除、连接状态的查询和响应、信令通路的失效检测和恢 复、传送平面的失效和恢复等,应分别满足OIF-UN-01.0-R2-RsVP中3.2一3.15,以及ITU-T G.7713.2一2003第7章的规定 6.1.5.3UN信令消息和对象 UNI信令的RsVPTE消息和对象应满足oIF-UNI01.0R2-RsVP中第4章、第5章和IrU-T G..7713.2一2003第8章,第9章的规定 14
GB/T24367.1一2009 6.1.6UN的策略和安全 AsON必须提供合适的机制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客户端帐户的授权控制和安全性等,这 些机制就是策略控制 节点设备可选支持UNI策略控制 为此,需要2个主要的功能实体;策略决策点(PDP)和策略实 施点(PEP) PDP可以实现在节点设备内或外部策略服务器中,PEP可实现在AsON节点设备内部 PDP和PEP之间的通信协议应采用COPS协议,具体应满足ETFRFC2748的规定 节点设备可选支持UN安全机制 有关UN策略控制和安全性的更详细描述见OIF-UNI-01.0-R2-Common中第11章的规定 UNI安全机制的实现可基于IPSec协议,具体应满足IETFRFC2403的规定 6.2E-NNI 6.2.1基本要求 ENN是在不同控制域或者运营商网络中的控制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 节点设备的E-NNI接 口应支持的功能包括呼叫控制、资源发现、连接控制连接选择和连接选路,在接口处交互的信息流包括 可达网络地址信息,鉴权和连接允许信息以及连接服务信息 6.2.2E-NN支持的业务 ENN支持的业务包括交换连域(SC)业务和软水久连接(sPc)业务 为支持穿越ENNI的端到 端sC,SsPC业务,节点设备应在ENNI保持并转发来自源节点的呼叫参数,例如应传递ENNI信令消 息中与业务相关的属性(如呼叫属性) 此外,节点设备应支持经由E-NNI传递那些与ENNI相关的 显式路由信息 6.2.3E-NNI信令参考配置 ENNI信令参考配置又称为E-NNI服务调用模式,应满足本部分5.1的规定 无论采用何种服务调用模式,节点设备的E-NNI均应满足如下要求 a)在ENNI之间信令协议基于P协议,节点设备内的网元控制器或网元控制器的NI信令 代理应分配一个唯一的NNI接口IP地址 b) 当节点设备通过多个接口和某一其他控制域中的邻居网元相连时,逻辑上仅定义一个E-NNI 控制通路 6.2.4信令的标识 节点设备E-NNI应支持的信令标识包括 传送资源标识;此标识符由ASON节点设备的控制元件使用,用来描述传送平面的资源,包括 a TNA地址和sNPP标识符 信令协议控制器的标识:用来描述控制平面中的组成元件 应为控制平面中的组成元件分配 D 不同的标识 e)信令协议控制器SCN地址 具体应满足OIF-ENNISIG-01中第5章的规定 6.2.5E-NNI信令 6.2.5.1E-NI信令抽象消息和属性 节点设备E-NN的信令消息应支持动态地建立穿越不同控制域的端到端连接,包括交换连接和软 永久连接 具体应满足OIF-ENNI-SIG01中7.1的规定 相关的E-NNI抽象属性的参数描述应满足OIF-ENNSIG-01中7.2的规定 6.2.5.2与UNI的兼容性 节点设备的ENNI信令应与来自UNI的请求和连接控制相兼容 对于E-NNI应支持的RsVPTE协议来说,如果接收到的对象的ClassNum字段取值在范围224 255之间,且协议无法识别,则应忽略并直接向前转发该对象 15
GB/T24367.1一2009 6.2.5.3E-NNIRSVP-TE信令消息和属性 节点设备的E-NNI应采用扩展的RsVP-TE协议,这就需要把E-NNI信令抽象消息映射到RS- VPTE的消息上 节点设备已-NNI信令支持的RSVPTE消息、属性和错误编码应满足OIF-ENNISIG01中第 11章的规定 6.2.5.4E-NNIRSVP-TE信令的传送过程 正常情况下,E-NNI信令的传送包括正常的建立和释放请求,包括SC和SPC的连接和释放 节点设备支持的正常成功)情况下SC/SPC连接请求和SC/SPC连接释放/拆除请求的E-NN信 令传送过程应满足OIF-ENNISIG,01中9.1的规定 节点设备E-NNI应支持在发生异常情况下的特定的处理操作规程 这里的异常情况至少应包括 建立请求拒绝、释放请求拒绝、信令通路失效、控制平面失效,以及传送资源失效 相应的处理操作应满 OIF-ENN-SIG-01中9.2、11.4的规定 足 节点设备E-NN信令支持的RSVP-TE扩展协议应满足ITU-TG.7713.2和IETFRFC2205 RFC2961、RFC3209,RFC3473,RFC3474的规定 6.2.6E-NNI路由 6.2.6.1基本要求 AsON节点设备在E-NNI接口上的路由功能应满足本部分5.2的规定 E-NNI路由的实现应采用GMPLsOSPF-TE路由协议,具体应满足ITU-TG.7715.1一2004和 IETFRFC3630一2003,RFC4203-2005的规定 在ENNI上,RC之间的邻接应配置为点到多点方式,所有的邻居信息均以配置方式取得 所有与 路由相关的协议数据包中的TTL.均应设置为255,子网掩码应设置为全0 为了在E-NNI上实现分级路由,必须支持拓扑抽象技术,以便于在层间传递拓扑信息并在E-NNI 接口上实现信息的隔离 拓扑抽象的原则和方法应满足OIF-ENNI-OSPF-01.0中3.3的规定 6.2.6.2E-NNI的路由属性 节点设备在E-NNI接口上应支持ITU-TG..7715.1一2004所定义的各种路由属性,具体应满o ENNI-OSPF-01.0中第4~7章的规定 为了实现E-NNI.GMPLsOSPF-TE必须在类型10的ISA 中增加支持TLV和SubTLV,具体应满足OIF-ENN-0sPF-01.0中12.1的规定 6.2.6.3E-NNI的路由分层 节点设备在E-NN接口上应支持ITU-TG.77152002.G.7715.1一2004中所要求的分级路由 为了实现分级路由,AsON控制平面应当支持拓扑抽象技术 当一个RC同属于相邻的2个路由层次 时,应当能够在2个层次之间转发路由信息 在GMPIs采用类型10(域内)的LSA来传播TE信息、 该类型的LSA到达边界节点后便不再向域外传播 因此RC应当能够将特定的路由信息从高层传到 低层 6.2.7E-NN的安全 节点设备E-NNI的安全性功能可提供如下机制 鉴别实体经由ENNI接口交换的信息; -保证接口交换信息(邻居发现、业务发现、拓扑和资源状态、信令)的完整性 -在需要时确保信息的机密性 节点设备可选支持实现上述功能需求的安全性机制,具体应满足OIF-SEP01.1和OIF-SEP02. 中的相关规定 E-NN安全机制的实现可基于IPSec协议,具体应满足ETFRFC2403的规定 6.3I-NNI INN是在一个控制域内部或者在有信任关系的多个控制域中的节点设备控制实体间的双向信令 接口 节点设备的1-NNI应支持的功能包括资源发现、连接控制连接选择和连接选路,在接口处交互 的信息流包括拓扑/路由信息、连接服务信息和控制网络资源信息 16
GB/T24367.1一2009 节点设备的I-NNI应支持本部分第5章规定的基本的DCM、路由、自动发现和链路资源管理等功 能要求,具体采用的协议本部分不作规定 与传送平面相关的技术要求 7.1基本要求 AsON节点设备应满足SDH节点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具体应满足YD/T1022的规定 节点设备应可以应用为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应支持 线形含点到点、环形和网状网(MESH)拓扑结构 7.2比特率与帧结构 7.2.1 比特率 节点设备支持的SDH信号的比特率为STM-N目前N=1、4、16、64或256),具体应满足 GB/T15941一2008中4.1的规定 7.2.2帧结构 sTMN的朝结构,以及段开销和通道开销的定义和使用原则应满足GB/T15941一 -2008中4.2的 规定(包括VC的级联与虚级联) 相应的,节点设备应支持用于调节SDH网络内虚级联容器容量的链 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具体应满足ITU-TG.7042的相关规定 7.3复用结构 节点设备的基本复用结构应满足GB/T15941一2008中5.1的规定 a) D信号的复用方法应满足rU-TG.707一2003中第7章的规定 b 交叉连接要求 AsON节点设备的交叉连接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支持高阶vc的交叉连接功能,可选支持vc4以下颗粒的交叉连接功能 a 应支持级联条件下vC通道的交叉处理能力,包括vC4-Xe(X=4、16,64、256)和VvC4-Xv b X=1256)的交叉处理能力 当节点设备可提供多种具有不同交叉连接容量的交叉单元时,交叉单元的升级/更换应能够与 交叉单元的主备配置相结合,使升级/更换交叉单元时相关业务受到的损伤最小 应支持的交叉连接方向包括;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群路到群路,支路到支路 e ASON节点设备可支持以下类型的交叉连接方式 -单向:将任意一个接收端口的VC-12、VC3、VC4信号连接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口上; 双向:对两个不同传输方向上的VC-12,VC3,VC-4信号分别进行连接 单向广播;将任意一个接收端口的VC-12、VC-3、VC4信号连接到一个以上的发送端 口上 -环回;对某个方向来的VC12、,VC-3,VC4信号进行连接,使其沿接收方向环回 应支持业务在线检测所需的交叉连接能力,即在不中断已开通业务连接的前提下,通过交叉连 接广播,提供对业务的在线检测功能 根据需要,应能通过配置交叉连接矩阵来建立和删除用于检测的交叉连接,并且在建立和 删除的过程中不对业务造成影响 支持的最小检测粒度应不高于VC-4 应能使用AsON设备中任何满足速率要求的空闲业务接口作为业务检测接口 7.5业务承载和物理接口要求 7.5.1业务类型 节点设备可提供基于SDH的MsSTP所具有的多业务承载与处理能力,具体包括TDM业务、以太 网业务和ATM业务 17
GB/T24367.1一2009 7.5.2TDM业务和接口 7.5.2.1TDNM1业务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TDM业务包括STM-N目前N=1、4、16,64)SDH业务,可选支持STM-256 SDH业务;可选支持2048kb/s,34368kb/s、44736kb/s、139264kb/sPDH业务 7.5.2.2TDM接口 a)SDH接口 1 光接口 根据应用场合不同,节点设备所支持的SDH光接口可以划分为5种应用类型,即局内通 信、短距离局间通信、长距离局间通信、甚长距离局间通信、超长距离局间通信 各类型光 接口的应用代码应满足GB/T20185一2006中第6章和GB/T15941一2008中8.2的 规定 光接口参数的定义和具体数值应满足GB/T20185一2006中第7章和第8章的规定, 2 电接口 节点设备可支持的155520kb/、电接口的参数应满足GB/T15941一2008中8.2的 规定 b PDH接口 节点设备可支持的PDH支路接口包括2048kb/s,34368kb/s,44736kb/s和139264kb/s, 具体应满足GB/T7611的规定 7.5.3以太网业务和接口 7.5.3.1以太网业务 节点设备可选支持10M/100M/GE以太网业务;群路速率为9953280kb/、和39813120kb/s 的节点设备可选支持万兆以太网业务 当节点设备可提供以太网业务时,应支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传送功能,可选支持以太网2层交换功 能,具体应满足YD/T1238一2002的相关规定 当内嵌RPR功能承载以太网业务时,具体应满足YD/T13452005中的相关规定 当内嵌MPLs功能承载以太网业务时,具体应满足 YD/T14742006中的相关规定 7.5.3.2以太网接口 节点设备支持的以太网接口类型可以包括GE,10/100BASE-T、10GE GE接口 节点设备可支持的GE接口可以是1000BAsSE-LX、1000BASE-SX、1000BASECCx和 1000BASE-T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各种接口均应满足IEEE802.3的规定 10/100BAsE-T接口 b 节点设备可支持的10/1ooBASE-T接口应满足IEEE802.3的规定 10GE接口 节点设备可支持的10GE接口应满足IEEE802.3ae的规定 7.5.4ATM业务和接口 7.5.4.1ATM业务 节点设备可选支持sTM-1/4ATM业务,此时,对ATM业务的处理应满足YD/T1238一2002中 的相关规定 7.5.4.2ATM接口 节点设备可支持的ATM接口类型包括STM-1/4光接口和STM-1电接口,具体应满足 YD/T1109中的相关规定 18
GB/T24367.1一2009 7.6定时与同步要求 7.6.1节点设备时钟的定时性能要求 SDH设备时钟(SEC)的定时性能包括频率准确度、牵引范围、噪声产生、噪声容限,噪声传递特性、 相位瞬变和保持特性等方面 sDH设备时钟(SEC)的定时性能应满足YD/T900中的相关规定 7.6.2 节点设备时钟的定时功能要求 AsON节点设备应能够在sDH环境下组建数字同步网,利用sTMN线路/支路信号作为定时链 路来传送定时 节点设备时钟的同步功能要求包括传送定时的功能和SSM功能2个方面,应分别满足 YD/T1267中10.2和10.3的规定 与DCN相关的技术要求 8.1基本要求 AsON节点设备应提供构建DeN所需的数据通信功能(cF),并应能够通过N提供的传送通 道在不同网元间传送管理信息和信令消息 这里的DCN应包括管理通信网MCN)和信令通信网 SCN) 数据通信功能(DCF)是每个AsON设备功能的一部分,作为MCN和sCN交换信息的手段,提供 数据通信服务,涉及OsI下三层协议的功能 节点设备应支持线型,环型、网格型和星型DCN组网,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转发功能 节点设备应具有可靠性机制和QoS控制机制以保证对DCN消息的可靠传递,并满足不同类型消 息的QoS要求 节点设备应具有安全控制机制,以保证DCN通信和存储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防止不安全的用 户接人 节点设备应支持必要的IcN管理和维护功能 8.2接口要求 AsON节点设备应支持的接口类型主要为ECC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8.2.1EcC接口 CC位于ECC的物理层,是ASON节点设备与DCN之间ECC逻辑接口的物理实现 为保证不 同厂商设备之间Dcc的互通,节点设备应支持以下3种带宽选择方案,并支持对cC字节的可配置 功能 a)采用sDH再生段开销(RsoH)中D1 D3字节,速率可达192kb/s; 采用sDHH复用段开销(MsoH)中D4一D12字节,迷率可达576Ab/s b c)同时采用SDH段开销中D1D3和D4D12字节,速率可达768kb/s 为提高光纤内方式DCN的传送性能,节点设备可选具有采用特定字节扩展DCN带宽的能力,如 利用其他预留的开销字节提供2Mb/s或更高速率的通信带宽 8.2.2以太网接口 节点设备支持的CN以太网接口类型可以包括GE、10/100BASE-T,具体应满足本部分7.5.3.2 的规定 8.2.3接口协议 当采用DCC接口时,DCN的协议封装可以选择的方式包括.OsI/ILAPD/DCc,IP/PPP(HDLC)/" DCC、MP[S/PPP/DCC 当采用以太网接口时,DCN的协议封装可以选择的方式包括;OSI/CLNP/ISIs/ES-IS)/802.3、 IP/ETHERNETI、MPLS/ETHIERNETII 19
GB/T24367.1一2009 8.3数据通信功能要求 节点设备的DCF功能应支持终端系统或主机系统的功能 a 1当DCF功能支持ECC接口时,应支持CC访问功能、ECC数据链路层终结功能、网络层 PDU到CC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功能,具体应满足ITU-TG,.7712一2008中7.1.1、7.1.2 和7.1.3的规定 当DCF功能支持以太网接口时,应支持以太网物理层终结功能、网络层PDU到以太网倾 的封装功能,具体应满足ITU-TG.7712一2008中7.1.4和7.1.5的规定 b)节点设备的DCF应可以用作中间系统或路由器 此时,相应的DCF应提供level1(1级)区 域的IS或路由器功能;可选支持level2(2级)1IS或路由器功能以支持跨域路由 具体包括 网络层PDU转发功能、网络层路由功能,应分别满足ITU-TG..7712一2008中7.1.6和 7.1.10的规定 支持P的节点设备中的DC下会直接与仅支持OsI的节点设备/TMN实体的DCF相连 此 时,支持IP的DCF应支持网络层PDU互连功能,具体应满足ITU-TG.7712一2008中7.1.7 的规定 节点设备中的DCF会转发网络层的PDU,从而穿越不同网络层的网络 此时,相应的DCF 应支持网络层PDU封装功能、网络层PDU隧道功能,具体应满足ITU-TG.77122008中 7.1.8和7.1.9的规定 支持0sPFIP协议的节点设备中的CF会直接与采用集成IsIS的IP协议的DC下相连 此 时,支持OsPF的DCF应支持IP路由互连功能,具体应满足ITrUTG,77122008中7.1.l1 的规定 节点设备的DCF可选支持MPLS协议以用作MPLs标记边缘交换路由器(LER)或标记交 换路由器(LSR) 此时,应支持相应的协议封装功能、寻路功能、信令和转发功能,以及MPLS 保护功能(可选),具体应满足ITU-TG.7712一2008中6.2.4和第7章的规定 8.4DCN的可靠性要求 当CN通信发生故障时,节点设备应支持通过ICN自身的保护恢复功能,使其具有网络自愈能 力,以保证CN通信的畅通 DCN的可靠性要求包括MCN可靠性和SCN可靠性两方面,具体应分 别满足IrU-TG.7712一2008中6.1.2和6.2.2的规定 性能指标要求 9.1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性能指标 g.1.1呼叫建立时间 呼叫建立时间是指从用户(或网管)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到呼叫建立完成之间的时间 9.1. 2 呼叫拆除时间 呼叫拆除时间是指从用户或网管)发起呼叫拆除请求到呼叫拆除完成之间的时间 9.1. .3 连接建立时间 连接建立时间包括sC连接建立时间和SPC连接建立时间两种 -SsC连接建立时间是指从用户(UNI-C)发起sC连接建立请求到sSC连接建立完成之间的 时间 SPC连接建立时间是指从网管发起SPC连接建立请求到SPC连接建立完成之间的时间 9.1.4连接拆除时间 连接拆除时间包括sC连接拆除时间和SPC连接拆除时间两种 -sC连接拆除时间是指从用户(UNIC)发起sC连接拆除请求到sC连接拆除完成之间的 时间 20
GB/T24367.1一2009 -SPC连接拆除时间是指从网管发起sPC连接拆除请求到sPC连接拆除完成之间的时间 9.1.5路由控制域容量 路由控制域容量是指一个路由控制域所能支持的AsON节点数量 9.1.6最大并发呼叫建立请求数量 最大并发呼叫建立请求数量是指在一定的呼叫模型下,单位时间内节点设备所能支持完成的呼叫 建立请求数量的最大值 g.1.7路由协议收敛时间 路由协议收敛时间是指网络拓扑结构或状态发生变化后,所有节点路由状态重新同步所需要的 时间 9.1.8最大并发连接建立数量 最大并发连接建立速度是指在一定的呼叫模型下,单位时间内节点设备所能成功完成的连接建立 数量的最大值 9.1.9呼损 呼损是指在一定的呼叫模型下,单位时间内节点设备建立失败和超时延的呼叫数量与全部呼叫数 量之比 9.1.10动态重路由恢复时间 动态重路由恢复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网络和业务模型下,具有动态重路由恢复属性的业务从故障发 生到业务恢复的时间 与传送平面相关的性能指标要求 9.2.1误码性能 误码性能参数是以“块”为基础的一组参数,即误块秒比(ESR)、严重误块秒比(SESR)、背景误块比 BER) 在规定条件范围内工作时,AsON节点设备应在一定的连续观测时间内不产生误码,连续观测时 间不得少于24h 9.2.2抖动和漂移性能 9.2.2.1SDH网络接口输出抖动和漂移的网络限值 为了保证不同节点设备的互联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需要规定SDH网络接口输出抖动和漂移 的网络限值 SDH网络输出口STM-N接口输出抖动的网络限值应满足YD/T12992004中4.1的规定 STM-N接口输出漂移的网络限值应满足YD/T1299一2004中4.2的规定 SDH网络的PDH业务接口输出抖动和漂移的网络限值应满足IrU-TG.823的规定 9. .2.2.2节点设备的抖动和漂移规定 为了保证多个节点设备互连引起的抖动积累不超过网络限值,需要规定单个设备的抖动转移和抖 动产生特性 为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在给定的输出网络限值下,需要规定输人抖动容限特性 节点设备的STM-N输人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YD/T1299一2004中5.1的规定;STM-N 接口的抖动和漂移产生应满足YD/T1299一2004中5.2的规定;sTM-N接口的抖动和漂移转移特性 应满足YD/T1299一2004中5.3的规定 节点设备的PDH业务接口的输人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ITU-TG.823的规定 节点设备的PDH接口的抖动产生分别用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含指针调整抖动)来规定,具体性 能应满足ITU-TG.783一2006中15.2.3.3的规定 9.2.3传送平面转接时延 指信号穿过节点设备的传送平面交叉矩阵时将产生的转接时延 节点设备的最大转接时延应满足如下指标要求 21
GB/T24367.1一2009 -对VC-12的最大转接时延125s; -对vC-4的最大转接时延504s(暂定). 9.2.4交叉连接矩阵的阻塞系数 交叉连接矩阵的阻塞系数指一个特定连接请求不能满足的概率 节点设备的SDH交叉矩阵应工 作在无阻塞(即阻塞系数为0)的状态 10 保护和恢复要求 10.1基本要求 AsON节点设备或由其组成的AsON网络的保护和恢复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 应支持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和基于控制平面的恢复机制; b)支持的恢复过程至少应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通告和故障恢复(Recovery)这4个阶 段,具体应满足IETFRFC3469的相关规定; 应支持多域的保护恢复,具体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15.7的规定; c d)应支持多层次的保护恢复,具体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15.8的规定; 可选支持保护机制与恢复机制的结合,具体应满足GB/T21645.12008中15.6的规定; e 出于管理和维护的目的,节点设备应支持通过人工经由管理平面发起的保护和恢复的倒换操 f 作,以及在不损伤业务的情况下实现对保护和恢复参数的修改; 应支持出于管理目的的软重路由机制 此时,恢复路径的建立应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 具 体应满足GB/T21645.12008中15.5.6的规定; 应支持故障清除后的自动返回或人工返回机制,应可通过管理平面设定返回的等待恢复时间 h WTR); 正常的连接管理操作不应导致保护和恢复的发生; 当受故障影响的连接无法恢复时,应释放未完成的恢复连接所占用的全部资源,并通知上下游 节点和网管系统 可选支持采用共享的保护通道和空闲的恢复资源承载额外业务 此时,相应的额外业务应为 k 低等级的无保护业务 10.2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要求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包括 a)线路系统的复用段保护,一般有2种方式:1十1保护和1:N保护 b 复用段保护环,一般有2种方式;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c)通道保护环,一般采用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d 子网连接保护,即对某一子网连接预先安排专用的保护路由 根据对缺陷条件的监视的不 同,SDH子网连接可分为固有监测(Inherent)、非介人监测(Nonintrusive)和子层路径监测 Subiayem)3种方式,即sNc/1,sNC/N和sNc/s. 具体应满足ITU-TG.841和YDN027,YDN028一1997、YD/T1078的相关规定 10.3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要求 10.3.1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的基本类型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主要为子网连接保护 根据对缺陷条件的监视的不同,子 网连接保护可分为SNC/ISNC/N和SNC/s3种方式,具体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15.4的 规定 10.3.2保护路径的路由计算 保护路径的路由计算应在相应的工作路径建立的同时完成 在计算保护路径的路由时,算法的约束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2
GB/T24367.1一2009 保护路径经过的节点数最少; a b 保护路径经过的链路代价之和最小 保护路径与工作路径满足以下条件 节点分离约束; 链路分离约束; SRLG分离约束 d)负载均衡(可选); 2种或2种以上上述约束条件的组合 e 10.3.3保护机制的启动准则 个启动保护机制的请求可以是 与保护对象(如vc子网连接.vC路径等)关联的一个自动启动指令(Sr或sD);或 a 保护机制操作过程的一个状态(等待恢复/返回,无请求);或 b 个外部启动的指令(清除、闭锁、强制倒换、人工倒换 c) 启动请求的优先级顺序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中启动请求的优先级 启动请求 优先级顺序 即自动启动的指令,状态或外部启动的指令 清除 最高 保护/恢复闭锁 强制倒换 信号失效(SsF) 信号劣化(SD) 人工倒换 等待恢复/返回(等待返回 无请求 最低 节点应支持的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机制的倒换启动准则与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机制基本相同,其 外部启动指令和自动启动指令均应满足YTNo028一1997中第反章和第了章的相关规定 基于控制平面的sSDH子网连接保护应支持的自动启动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B信号丢失(L0s); b) 帧丢失(LOF); e)高阶/低阶通道的告警指示信号(AU-AIS或TU-AIS): d)指针丢失(AU-LOP或TU-LOP) e)通道信号的误码超过信号失效门限(dEXC); f 通道信号的误码超过信号劣化门限(dDEG)(可选. 10.3.4倒换方式和返回机制 a 倒换方式 应支持的倒换方式包括单向倒换和双向倒换 在单向倒换中,仅倒换受影响方向上的业务 在双向倒换中,业务的任一方向出现故障,均导致业务的双方向都倒换到保护/恢复路径 23
GB/T24367.1一2009 b 返回机制 节点设备应支持保护/恢复的返回/非返回方式 这里的返回方式指当工作路径上的故障清 除后,经过等待恢复时间(wTR),业务从保护/恢复路径自动返回到工作路径 这里的等待恢 复时间应可以设置 应支持将业务的恢复机制设置为返回或非返回方式 当采用返回方式时,返回操作带来的业 务受损时间应小于50ms, 单向倒换的返回操作不应影响双向业务在另一个方向的正常传送 双向倒换的返回操作应 在两个方向进行 10.3.5保护倒换时间要求 基于控制平面的1十1子网连接保护,保护倒换过程中的业务受损时间应在50ms以内 a 基于控制平面的1:1/1:n、m:n子网连接保护,保护倒换过程中的业务受损时间应小于 D) 200ms 10.4恢复要求 10.4.1恢复的基本类型 节点设备应支持的网络恢复机制包括路径恢复和本地恢复 路径恢复可包括预置重路由恢复和动态重路由恢复: 预置重路由恢复;预置重路由恢复的特征是在故障发生前,为工作路径预先计算出一个端 到端恢复路径,并预先交换信令来预留资源 采用预置重路由恢复时,节点设备应支持恢 复路径的专用或共享使用包括完全共享或局部共享) 动态重路由恢复:对于动态重路由恢复,在故障发生前,恢复路径不事先建立 一旦发生 故障,利用信令实时建立恢复路径 节点设备支持的路径恢复机制具体应满足GB/T21645.1一2008中15.5的规定 可支持的本地恢复机制待研究 b 10.4.2恢复路径的路由计算 根据恢复机制的不同,恢复路径的路由计算可以是预先计算的,也可以在发生故障时按需实时 计算 在计算恢复路径的路由时,算法可以考虑的约束条件与计算保护路径路由时基本相同,具体应满足 10.3.2的相关规定 10.4.3恢复机制的启动准则 个启动恢复机制的请求可以是 与恢复对象(如vc子网连接,vC路径等)关联的一个自动启动指令(sF或sD);或 a 保护机制操作过程的一个状态(等待恢复/返回,无请求》. b 其中,自动启动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a)信号丢失(LOS); D) 帧丢失(LOF); c 高阶/低阶通道告警指示信号(AU-AIS或TU-AIS);当路径的源宿节点收到该信号时,可触 发倒换动作(可选 e)通道信号的误码超过信号失效门限(dEXC)(可选); 通道信号的误码超过信号劣化门限(dDEG)(可选) fD 10.4.4倒换方式和返回机制 节点设备支持的恢复机制的倒换方式和返回机制均与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机制相同,具体应满足 10.3.4的相关规定 214
GB/T24367.1一2009 10.4.5软重路由 节点设备应支持无保护业务、保护(工作连接和保护连接)和恢复业务的软重路由 软重路由的路径选择可以支持人工指定和自动选择 在自动选择方式下,路由选择应遵循动态重 路由的约束条件 软重路由的业务受损时间应小于50ms 10.4.6恢复的优先级(可选 AsON网络可为连接配置相应的恢复优先级 当多个连接同时发生故障时,如果空闲的网络资源 不足以恢复所有连接连接的源节点可以按恢复优先级对连接进行恢复,即优先执行高优先级的连接恢 复 在连接恢复过程中,当不同连接发生资源竞争时,应按照连接的恢复优先级分配资源,即高恢复优 先级的连接可以得到资源 10.4.7保护和恢复结合(可选 AsON网络可支持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 在配置了传送平面保护机制的网络 中,如果工作路径出现放障,业务首先会被倒换保护路径上,如果保护路径再出现故障,为保证业务的生 存能力,AsON网络可为其提供相应的恢复能力;在保护路径出现故障的前提下,工作路径再出现故障 时可直接启动业务的恢复 可支持以下基于传送平面的SD)H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 2纤/4纤复用段环网保护与动态恢复结合 a b)1+1/1;nMSP与动态恢复结合 SNCP与动态恢复结合 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可支持在所有的故障清除后,业务返回到原工作路径 由于保护与恢复是 在不同的层面中实现,应采用一定的机制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AsON网络可支持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 如果工作路径出现故障,业务首先会 被倒换到保护路径上,如果保护路径再出现故障,可为其提供相应的恢复能力;在保护路径出现故障的 前提下,工作路径再出现故障时可直接启动业务的恢复 可支持以下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与动态恢复 的结合: D1+1子网连接保护与动态恢复结合 b 1:n/m: n子网连接保护与动态恢复结合 永久1+1保护,即控制平面同时监测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故障情况,若其中任何一个路径 c 发生故障,则在业务发生倒换的同时启动重路由机制为当前的工作路径建立一条新的保护路 径,以保证最高服务质量的业务几乎在任何时间均具有11保护 保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可支持在所有的故障清除后,业务返回到原工作路径 基于控制平面的保 护与动态恢复的结合应采用一定的机制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11 设备管理要求 与传送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 11.1 节点设备与传送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功能应满足SDH节点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具体应满足 YDN037和ITU-TG,784的规定,以及YD/T1289.2规范中需节点设备支持的功能 当传送平面支持以太网时,与新增以太网业务相关的设备管理功能应满足YD/T1238一2002中第 10章的规定 此时,如节点设备内嵌RPR或MPLs功能,相关设备管理要求还应分别满足 YD/T1345一2005中第10章和YD/T1474一2006中第12章的规定 当传送平面支持ATM业务时,与新增ATM业务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应满足YD/T1238一2002 中第10章的规定 25
GB/T24367.1一2009 11.2与控制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 节点设备与控制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包括配置管理、呼叫和连接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事 件管理五个部分 1.2.1配置管理 11.2.1.1初始化配置管理 为了能够在节点设备上应用控制平面功能,节点设备应支持管理平面对控制平面的初始化配置 节点设备支持由管理平面配置和管理的主要参数包插 节点标识:节点设备应支持由管理平面设置节点标识(控制域内全局唯一的IP地址); a b 控制平面接口模式;节点设备应支持由管理平面按端口或者端口组配置控制平面的接口模 式,并支持进行重新分配 控制平面的接口类型包括;UNI,I-NNI、E-NNI 协议控制器的协议类型和协议参数; 协议类型包括: UNI信令协议; E-NNI信令和路由协议 1NNI信令和路由协议 支持配置和管理的参数包括:协议类型、版本号、协议控制器地址、协议参数 d)控制平面的使能(启用/禁止 资源管理 11.2.1.2 节点设备应支持以下的资源配置和再分配功能 节点设备应支持由管理平面对传输资源进行分配,通过自动方式或手工方式完成sNP与 a cTP的绑定;能够将一个sNPP中的每个sNP对应于一个cTP b 节点设备应支持管理平面将一条链路分配给一个或多个sRIc 节点设备应支持管理平面配置和管理传送网络地址(TNA),并支持以下TNA管理功能 支持管理平面为UNI参考点分配TNA 支持管理平面为TNA分配IPv4地址或IPv6地址或NsAP地址; 当一个TNA用于多条数据链路时,支持管理平面指定的逻辑端口标识符 -支持管理平面手工配置的UNI-C和UNI-N逻辑端口标识符之间的映射 节点设备应支持由管理平面为控制平面分配和删除资源,并区分资源使用权归属于哪个平 面;应支持禁止控制平面使用特定的传送资源 11.2.1.3AsON自动发现管理 节点设备应支持以下AsON自动发现管理功能 节点设备应支持由管理平面禁止或者使能控制平面的自动发现功能 a b 节点设备应支持管理平面向控制平面查询拓扑信息 c 节点设备应支持由控制平面发现的网络拓扑的实时上报功能; 当控制平面不具备自动发瑰现功能时,节点设备应支持管理平面通过人工方式配置的节点邻接 d 信息 11.2.2呼叫和连接管理 11.2.2.1连接管理的一般要求 节点设备应支持以下一般性连接管理功能 节点设备应支持对永久连接(PC),软永久连接(SPC)和交换连接(sC)的分类管理; a b 节点设备应支持连接请求的成功和失败指示,在成功通知中应包含连接的相关信息,在失败 26

聚偏二氯乙烯(PVDC)自粘性食品包装膜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聚偏二氯乙烯(PVDC)自粘性食品包装膜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聚偏二氯乙烯(PVDC)自粘性食品包装膜的编号:GB/T24334-2009。聚偏二氯乙烯(PVDC)自粘性食品包装膜共有7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食品工业用吸附树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吸附树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食品工业用吸附树脂的编号:GB/T24395-2009。食品工业用吸附树脂共有4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