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0047.1-2005

照相机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

CameraPart1:civilminiaturecamer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照相机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照相机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的编号:GB/T10047.1-2005。照相机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共有10页,发布于2006-04-012006-04-01实施,代替GB/T10047-1988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4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7.040.10
  • 实施日期2006-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502.56KB

照相机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


国家标准 GB/T10047.1一2005 代替GB/T1o047二19s8 照相机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 Camera一Part1:Civilminiaturecamera 2006-04-01实施 2005-09-09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0047.1一2005 照相机第1部分:民用小型照相机 范围 GB/T10047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型照相机(以下简称照相机)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将包装、运输、 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除立体照相机、一步成像照相机、一次性照相机和专用照相机之外的小型照相机,不 适用于数码照相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004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8338照相机快门(GB/T8338-2005,IsO516;1999,NEQ) GB/T9917.1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 GB/T9917.2照相镜头第2部分;定焦距镜头 GB/T13964照相机械术语 7474. 照相机内藏闪光灯技术条件 照相机Dx检码技术条件 照相机自动卷,倒片技术条件 JB 照相机自动调焦技术条件 JB 照相机日期后背技术条件 B 照相镜头照相分辨率测定方法 8248. 照相机画幅尺寸 8249. 8249 照相机三脚架连接螺纹 JB 8249 照相机快线接头及快线座 JB 8249 照相机附件插座及插座芯 照相机闪光插头及插座尺寸 JB 照相机曝光自动控制 E 8249 照相机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8250 照相机自由跌落试验方法 8250 JB 照相机高、低温试验方法 8250. JB 8250. 照相机振动试验方法 8250.7 照相机机械包装,运输、败存条件及试验方法 照相机冲击试验方法 8250.8 JB/T8250.9照相机碰撞试验方法 JB/T8252直径100mm以内的前镜简与附件的配合尺寸 JB/T8254通用摄影光电曝光表 术语和定义 GB/T1396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0047的本部分
GB/T10047.1一2005 3.1 胶片平面fil Implane 照相机中感光材料的乳剂面在曝光时应处的理想平面位置 3.2 取景视场viewingfied 取景器规定区域内所能观察到的被摄景物的范围 3.3 照相机漏光 alightleakage camera 照相机不开启快门时,所装感光材料受到曝光的现象 要求 4.1外观要求 镜头应无裂缝,发暗、霉斑及开胶等疵病,也不应有明显的伤痕、气泡、条纹,砂眼,斑点、污迹、尘 4.1.1 埃及其他疵病,表面的镀膜应牢固均匀,无擦伤现象;取景器内及其他的光学零件也不应有上述的各种 疵病及灰雾状疵病 照相机外观零件应完整无缺,无变形,也不应有划痕,裂缝毛刺,塌陷等疵病,装配应正确,在允 许有间隙的地方,间隙应当均匀;表面的涂漆面、电镀面应均匀一致.不易剥落,并无明显划痕及其他疵 病;装饰皮应粘贴平整牢固,看不到伤痕、变色、余胶等疵病 所有零部件不应有生锈和腐蚀等现象 4.1.3照相机上的商标编号、符号、文字及刻线等应正确、鲜明、完整、不易擦掉 4.1.4液晶显示器显示屏上不应出现明显的伤痕、污渎等 测距器 4.2.1测距器的视度应在0一2屈光度(D或m-1)范围内,调焦屏用放大镜的视度应在0~一3屈光 度(D或m-1)范围内 测距器通过亮框窗观察到的视场和取景视场中心位置的最大偏移,在纵向及横向均不应超过取 景全视场纵向和横向长度的20% 4.2.3测距器通过亮框窗观察到的视场和取景视场不应存在明显的亮度差 测距器的两个重合像不应存在明显的视度差 当调焦在无限远时,视场中心重合像的左右偏差 44. .2. 应在1.5'(表观值)以内 上下偏差应在2'表观值)以内 4.3摄影距离刻度误差 在摄影距离范围内,摄影距离刻度误差应不大于其镜头在F5.6时的景深;当镜头的最小F数小于 F4时,摄影距离刻度误差应不大于比最大相对孔径(最小F数)小一挡光圈时的景深 取景器 4.4.1取景器的视度应在0一2屈光度(D或m')以内 4.4.2取景器的视场不应超出实际所拍摄的画幅,摄影距离为2.5m时(当无2.5m刻度挡时,为略 大于2.5m的刻度挡;最近摄影距离大于2.5m时,为该最近摄影距离),取景视场各边长与实际所拍 摄画幅相应边长的百分比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应大于90%; aa 其他照相机应大于75% bb 4.4.3取景器内没有明显的内面反射,倒像及其他缺陷,像要求明亮、清晰、易看 4.4.4取景器内的各类功能显示符号应正确、明显、易懂,其动作应可靠,有关连动应协调 4.5液晶显示器 4.5.1液晶显示器的动态响应,目视不应有明显的滞后 4.5.2各类功能显示符号、文字应正确,符号、文字应清晰、完整、规范
GB/T10047.1一2005 4.6卷片、计数机构 44 .6.1卷,倒片机构 4.6.1.1手动卷,倒片机构 4.6.1.1.1卷、倒片机构的各动作应当平稳可靠,卷在片轴上的胶片不应松弛 4.6.1.1.2卷片和倒片时,胶片上画面内不应有显著的擦伤,牵引纸也不应受到有害的损伤 4.6.1.2自动卷,倒片机构 自动卷,倒片机构按JB/T7474.3的规定 4.6.2计数机构 胶片拍摄张数的显示及复位应正确可靠,振动时不得有变动 4.6.3多次曝光机构 在未经再次卷片的状态下,多次曝光机构能实现同画幅的多次曝光 4.6. 4 防重拍机构 正常卷片情况下,不应出现重拍和叠片现象 照相机耗电量 使用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一组电池时,卷,倒片机构应能完成产品标准或产品说明书明示的卷 片、倒片数,其中不具有电动变焦功能的35mm透视取景照相机最少不得低于JB/T7474.3的规定 具有内藏闪光灯和/或电动变焦功能的照相机,应各作50%闪光拍摄和50%电动变焦操作 4.8画幅尺寸和画幅间隔 4.8.1摄影的画幅尺寸应符合JB/T8249.1的规定 4.8.2胶片上拍摄的画幅不应产生重叠,画幅的间隔也不应过大而无法拍摄完所规定的张数 4.8.3画幅框应整齐,不应导致像幅画幅的不美观 4.9快门 照相机的快门按GB/T8338的规定 4.10照相机像面曝光量 照相机像面曝光量按JB/T8249.7的规定 4.11照相镜头 4.11.1定焦镜头按GB/T9917.2的规定 4.11. 2 变焦镜头按GB/T9917.1的规定 4.12调焦系统 4.12.1调焦系统应正确、可靠 12. 自动调焦系统应符合JB/T7474.4的规定 2 4.13日期显示及照印机构 日期显示及照印机构按JB/T7791的规定 4.14内藏闪光灯 内藏闪光灯按JB/T7474.1的规定,其中,当照相镜头的最小F数大于或等于F4时,标称闪光指 数应不小于ISO/GN:8m 4.15DX检码 照相机的DX检码功能按JB/T7474.2的规定要求 4.16照相机漏光 在使用状态下用1.5×10'lx一2×10'lx的照度,全部表面均匀受光经4×10lxmin的照射后, 胶片上画面内的漏光密度应小于0.04D. 4.17电测光系统 参照执行JB/T8254的规定
GB/T10047.1一2005 18互换性及连动机构 4 4 18.1照相机与三脚架、快线、闪光灯、滤光镜等附件连接的形状、尺寸和要求应分别符合 JB/T8249.28249.5、JB/T8252的规定 4.18.2可换镜头、外接电动卷片器等连接件,对同种类型的相应器件及附件应分别具有互换性 4.18.3照相机安置附加连动机构时,连动功能应可靠,动作应正确 4.19通用技术要求 绝缘电阻 对带有电子闪光装置的照相机,在闪光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用直流500V的绝缘电阻 a 表进行测试,充电部位和外围非充电金属部位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Mn b)对带有闪光同步机构的照相机,闪光绝缘电阻应大于10MQ 4.19.2照相机的电池安装部位的极性应容易识别,或者当电池极性相反时不能安装或电路不能进行 工作(但不能损坏电路),电池的装夹应可靠,不会因振动而引起接触不良 对使用的电池有要求时. 应 当注明 4.20可靠性 照相机按表1给出的早期功能失效试验数和耐久性试验总数进行试验后,各项功能、动作仍应 正常 表1耐久性 单位为次 试验项 目 照相机类型 试验阶段 快门、卷片 计数 闪光 自拍 早期功能失效试验数 1000 600 300 30 焦平面快门照相机 耐久性试验总数 5000 1000 1000 500 30 早期功能失效试验数 500 100 300 其他照相机 耐久性试验总数 1500 l000 500 100 注:耐久性试验总数含早期功能失效试验数 4.21环境试验 照相机按JB/T8250.4、JB/T8250.5,JB/T8250.6、JB/T8250.8,JB/T8250.9的规定进行自由 跌落、高低温、振动、冲击和碰撞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 试验方法 5.1外观 外观要求在5X10lx~8×10'lx的照度下目视检验进行 “不应有生锈和腐蚀等现象"的部位除照相机外表目视能看到的部件外,也包括快门叶片、,光圈 5.1.1 叶片、各部分的压板、弹簧及片导面等 5.1.2“符号,文字及刻度线应正确、鲜明”也包括取景视场内所看见符号、文字及刻线 5.1.3涂漆面、电镀面和装饰皮、照相机外表面的符号、文字及刻线等表面质量的测试步骤 将照相机表面用非腐蚀性的有机溶剂洗净、凉干 把粘附力为2N/em3.5N/enm的透明胶带贴 到被测表面上,并注意排除气泡,放置10s 用与表面垂直的力迅速把胶带拉下 目视检查胶带上是否 粘有镀层或标志的明显痕迹 5.2测距器 5.2.1测距器,取景器及调焦屏用放大镜的视度 5.2.1.1试验装置 由平行光管和视度管组成的视度测试装置
GB/T10047.1一2005 5.2.1.2试验程序 5.2.1.2.1被检照相机置于平行光管和视度管之间,且使被检取景测距系统与视度管的距离为 10mm20 mm 5.2.1.2.2调节视度管目镜使其分划线成像至最清晰,并将视度管读数指示对准零视度 5.2.1.2.3被检照相机的摄影距离刻度置于无穷远位置 通过被检取景测距系统,观察平行光管分划 板的分划线,调节视度管使其成像至最清晰 该时视度管所示的视度数即为被检取景测距系统的视度 5.2.2测距器通过亮框窗观察到的视场和取景视场中心位置的最大偏移 按2.5m的摄影距离将被测照相机放置于取景视场标板前,调焦至双像重合 a b)依次读出测距器通过亮框窗观察到的视场和取景视场四条边在标板上的坐标值 5.2.3测距器通过亮框窗观察到的视场和取景视场不应存在明显的亮度差 用室内明暗差较小的物体进行目视检查 5.2.4测距器的两个像的重合;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平行光管; -被测照相机 -可调自准前置镜 图1 按图1所示,将照相机摄影距离刻度调至无穷远处: aa bb 调节可调自准前置镜的目镜,使目镜分划板成像至最清晰 c 将视度管读数指标对准零视度,并对着平行光管调节目镜,使视度管目镜分划板成像至最 清晰 遮上测距器,读出调焦目标经测距器后的成像离基准线的格数(指与取景器所成的像在同一 边):; 用同样方法读出两个像的上下偏离的格数 摄影距离刻度误差 5 进行分辨率拍摄时,在摄影距离刻度上选择任一实际距离进行摄影距离刻度的误差检测 用被测 照相机调焦机构调焦至分辨率清晰时,检查此时的摄影距离刻度值应在该照相机光圈F5.6的景深范 围以内 带变焦镜头的照相机,应检测变焦二端的摄影距离刻度误差,检测方法同上 取景器 5 5.4.1取景器视度检测方法与5.2.1相同 5.4.2取景视场 5.4.2. 手动调焦照相机,标板形式 a 根据2.5m摄影距离计算充满像平面的标板外框尺寸,然后根据外框边长的75%(单镜头反 光照相机按边长的90%),按比例在标板的中心坐标上用虚线划出内框尺寸 把被测照相机置于距标板2.5m处,调整照相机使外框充满照相机的像幅,再观察取景视场 应不超过外框的范围,并应大于或等于内框虚线范围
GB/T10047.1一2005 5.4.2.2无B门照相机,采用拍摄法 把装有胶卷的被测照相机置于距目标画面2.5m处 a b)将画有边框线的画面充满取景器亮框,然后拍摄此画面三张 经冲洗,检查胶卷中画面的边框线是否完全在拍摄画幅内,并测量其中一张底片画面中的边框 c 线尺寸,再测量此底片整个画幅尺寸,计算取景视场率 5. .4.2.3带变焦镜头变焦的照相机,检测变焦两端的取景视场率,检测方法与5.4.2.2相同 5.4.34.4.3和4.4.4用目视和手感检查 5.5液晶显示器 5.5. 动态响应时间:目视检查不能有明显的滞后 5.5.2功能显示;按要求采用目视或封样检查 卷片,计数,画幅尺寸与间隔 卷片、,计数机构、,画幅尺寸与间隔 5, 6. 手动卷,倒片机构 照相机装上胶片,进行卷片、停片、倒片等操作试验,机构性能均应正常 照相机装上胶片作整卷拍摄,冲洗后目视观察画幅间隔,用0.1mm刻度尺检测画幅尺寸 装上经检验未受擦伤的胶片,经过卷片运转后,,目视无显著擦伤现象 5.6.1.2自动卷,倒片机构按JB/T7474.3的规定进行测试 计数机构用目视和手感检查 多次曝光机构;用目视和手感检查 5.6.4防重拍机构;用目视和手感检查 照相机耗电量 带有内藏闪光灯和电动变焦功能的照相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电池,每作一次闪光带片卷片后. 另作一次(从短焦至长焦,再从长焦至短焦的)变焦往返操作和一次带片卷片,以上每次操作的时间间隔 为30s(或按产品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依次轮番,直至因电池损耗引起卷片失效或者30s(或 规定时间间隔)后闪光指示灯不亮为止 对自动闪光照相机,可利用照度变化实现间隔闪光 5.7.2不带内藏闪光灯和电动变焦功能的照相机,每隔3s一4s作一次带片卷片,直至因电池损耗引 起卷片失效为止 5.8快门 5.8.1照相机的快门按GB/T8338的规定执行 5.8.2快门动作用手感检查 5.9像面曝光量 5.9.1照相机镜头摄影距离刻度放在无穷远处 5.9.2测量时,光源亮度按低到高顺序进行,每挡连续测五次,每次须达到技术要求 5.9.3具体测量挡见表2 表2像面曝光量 胶卷感光度 GB100/21° 光源亮度(Lm) 最小测光值 Lv6 Lx9 lv12 Lv15 最大测光值 对35mm透视取景照相机,根据速度和光圈的组合来确定光源亮度,然后测量其曝光量误差 4 5.9. 带变焦镜头的照相机,应检测变焦两端的曝光量误差 6 5.9 其他测试方法与条件按JB/T8249.7的规定进行
GB/T10047.1一2005 5.10照相镜头 配置定焦距镜头或变焦距镜头的被检照相机按GB/T9917.2或GB/T9917.1进行照相镜头的试 验 其中,照相分辨率拍摄试验的对焦采用通过测距器调焦或自动调焦 5.10.1照相分辨率拍摄试验步骤 5.10.1.1自动调焦照相分辨率按JB/T7474.4规定进行 5.10.1.2手动调焦照相分辨率 5.10.1.2.1测试条件 按JB/T8248.6规定,其中测定单独机身的摄影性能(照相分辨率)时应采用标准镜头,标准镜头应 能保证镜头的最佳成像面在机身的胶片平面上,标准镜头可由生产商提供 5.10.1.2.2测试步骤 根据JB/T8248.6规定的照相倍率,调整好摄影距离,使镜头光轴垂直标板面,对准标板中心,在最 大相对孔径时,用调焦机构,从无穷远方向慢慢调焦到最佳视觉像面,手离开照相机用快线释放快门. 拍摄3张每卷一张间隔为10s;再从近距离方向慢慢调焦到最佳视觉像面,再拍3张,选择拍摄分辨率 最好的一张 其中曝光量调整、底片冲洗按JB:/T8218.6规定 5.10.1.2.3数据处理按JB/T8248.6规定 5.11调焦系统 5.11.1操作过程用手感和目视判断 5.11.2自动调焦精度按照JB/T7474.4的规定进行测试 5.12日期后背 日期后背功能按JB/T7791的规定执行 5.13内藏闪光灯 照相机的内藏闪光灯各项试验方法按JB/T7474.1的规定执行 5.14Dx检码 照相机的DX检码试验方法按JB/T7474.2的规定执行 5.15照相机漏光 5.15.1将被测照相机镜头调至最近摄影距离(带变焦镜头的照相机,分别检测变焦两端的漏光),光圈 开至最大挡,装人未曝光过的GB100/21”带暗盒)全色胶片(红窗计数照相机应将红窗打开) 5. 15.2在拍摄一幅图像后,卷过两幅画幅,在第三张画幅上将快门上弦,并将照相机放人漏光箱中,全 部表面均匀受到1.5×10'lx一2×10'lx的照度,经4X10lxmin的照射后,再卷过两幅画面,第五幅 画面上再拍摄一幅图像 5. 经冲洗后将两幅图像之间的三幅画面与未经漏光试验的画面进行目视比较 5. 3 5 16 互换性及连动机构 5 6.1可换镜头的镜头座、外接电动卷片器等连接件及其连接尺寸用专用量具进行检测 16.2三脚架连接螺纹、快线接头及按钮、附件插座及插座芯,闪光插头及插座和前镜筒与附件的配 合尺寸按JB/T8249.2JB/T8249.3、JB/T8249.4、JB/T8249.5和JB/T8252的规定试验 5.17通用技术要求 5.17.1绝缘电阻用直流500V的绝缘电阻表进行测试 .17.24.19.2用手感和目视检查 5. 5. 18可靠性 早期功能失效和耐久性;试验方法参照JB/T8250.3相应的规定 ..19环境试验 5 按JB/T8250.4一8250.6,JB/T8250.8一8250.9的规定进行试验 每项试验后,分别检查外观和 功能机构的动作
GB/T10047.1一2005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6.1.1每个产品上必须有下列标志 a)商标 产品型号, b e)出厂编号 1.2每台产品小包装或使用说明书必须标明如下内容 6. a)产品名称、产品标准编号、商标; b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产品原产地、产品产地商标 6.2包装,运输、贮存 照相机的包装、运输、贮存按JB/T8250.7的规定

声学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声功率和声场特性的测量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声学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声功率和声场特性的测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声学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声功率和声场特性的测量的编号:GB/T19890-2005。声学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声功率和声场特性的测量共有16页,发布于2006-04-012006-04-01实施
彩色扩印冲洗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彩色扩印冲洗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彩色扩印冲洗机的编号:GB/T10970-2005。彩色扩印冲洗机共有12页,发布于2006-04-012006-04-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